观王世襄有感

时间:2019-05-15 03:4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王世襄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王世襄有感》。

第一篇:观王世襄有感

观《大家》“王世襄——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有感

被誉为传统文化的守望者的王世襄是一个少年玩家,在视频中说道:“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全部都玩了”。可就是这么一个玩儿出来的“大家”,让我倍感钦佩。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充满了先人留给我们的温暖而又熟悉的气息。不说远的,就是我们小时候玩儿的那些东西,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让我们感到温暖,那是我们童年最真切,最宝贵的一部分。

在视频中,王世襄老人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喜欢《大家》这个名字,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古典艺术或科学方面都没有涉猎,能够成为“大家”的应该是在20岁之前就已经打下坚实基础的人。而自己只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做挽救中华传统文化的事。

王世襄在故宫工作期间,曾追回了几千件国宝。他对这样的工作乐此不疲,他说他喜欢自己的工作,就像儿时玩儿的一样。后来在三反运动中,他被开除出故宫。即使这样,他依然在做着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挽救中国传统文化。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著关于中国漆器方面的书,完书后又自费印书,随后发给福建漆器厂,被福建漆器厂当做教科书一样的研读。他说:“不管事情大小,我应尽我的力量做对国家有利益的事。由此我看到了王世襄老人那种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的精神。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总会被世人所承认。后来,他的确成功了,是人终于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从他的身上我能够总结出,要做好一件事所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至少有这个能力去完成这件事;第二,坚持自己的信念;第三,把握及创造时机。

王世襄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当你有能力做一件事时却没有做,那等于是犯罪。我相信,我会记住这句话,也会做到这一点。

用王世襄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感想:但悟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分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

第二篇:读王世襄著作有感[小编推荐]

读王世襄著作有感

祝大同

最初,我是从《中国烹饪》这本杂志上看到王世襄先生大名。因为内子对烹饪有些兴趣,所以多年来一直订阅《中国烹饪》,手边有一本1988年的刊物,王先生便与于光远、王利器、许姬传、李一氓、沈治平、费孝通七人为此家刊物的顾问。

十五岁那年,我赶上文化大革命,等到1976年文革结束,已经是二十五周岁。文革那十年百业凋零,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来访的基辛格、尼克松,还有那些同席的陪客,谁还能奢谈什么美食。那时传说基辛格在中国几天的时间里,就增加了多少磅的体重。还传说请尼克松到北京饭店吃了一盘炒鸡舌头,还吃了一盘炒鸭掌蹼,用了多少只鸡,用了多少只鸭,怎样不可以想象,怎样让尼克松夫妇惊讶。于是,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有那样值得自豪了,文革那些年太原市的市民到粮店买粮食要前一天下午就开始排队,整整排一夜,熬到第二天才能买到这一个月的粮食供应。要是冬天,天寒地冻,家里的几口人轮流替换,那罪不好受。那时候太原市民白面是百分之十五,然后按人口供应一人一斤或者两斤小米大米豆类几种杂粮,其余就是两种粗粮,一种玉米面,一种高粱面。后来的几年连玉米面都少见,多是高粱面,这种高粱有个挺政治化的名字,叫“反修高粱”。这种高粱面粘性很差,根本就团不到一块儿,商店里还卖一种榆皮面,据说是用榆树树皮磨成的,因为有树胶,将它按比例掺进高粱面才可能成形。后来也有技术能手发明了一种钢丝面机器,将高粱面直接放进机器,经过高温高压,把高粱面挤压成一根结实的面条,老百姓管它叫钢丝面,难吃而且不好消化。

文革结束以后,改革开放,政治社会日渐宽容,物质生活也日渐丰富,在一些人当中便有了一个精神上向传统文化的续接,饮食文化也在其中。梁实秋那些平淡从容的《雅舍谈吃》就有不少人喜欢,后来还有出版社出版了几种学人谈吃的书籍,也受到了同道的欢迎。八十年代中国商业出版社还整理出版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出版说明称:我国的烹饪技术,是一份至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就在这几年在《中国烹饪》中读到了王世襄先生的一些饮食文化的小品,也在汪曾祺等人的饮食文章里读到了王世襄先生厨艺的趣闻。

1990年第11期《中国烹饪》有汪曾祺的一篇《食道旧寻》,里面写到了王世襄先生:“学人中有不少是会自己做菜的。但都只能做一两只拿手小菜。学人中真正精于烹饪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世襄以此为一乐。有时朋友请他上家里做几个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据说过去连圆桌面都是自己用自行车驮去的。”后来,引得先生自己出来声明,转过年1991年第4期的《中国烹饪》发表了先生的《答汪曾祺先生》,说去朋友家做菜,主料、配料、酱油、黄酒„„都是自己带去。这确有其事。说去朋友家做菜连圆桌面都是自己用自行车驮去的,这是传闻之误。但此事也不是无中生有,真有热心此道的人,把圆桌面像梨园武生扎靠旗似的绑在背上,骑车到亲友家担任义务厨师,不知怎地,将此韵事转移到先生身上。

十几年前我见到了王世襄先生编撰的一本《明式家具珍赏》,如果没有记错,那本图册里的大部分明代家具应该是先生自家的收藏,最让我难忘,居然其中还有一只四条腿的小板凳,我真不知道先生怎样一双慧眼从市井之中拣出了这样一只明代的小板凳。因为,小时候自己家里的陈设也多是些紫檀、香樟的传统家具,所以看到此书,便有一点儿怀旧的心情。当时书店的主人把书价让到一百块钱卖给我,阮囊羞涩,终于没有舍得买。至此才知道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的热爱。

1994年,《读书》杂志第5期和第7期分别发表了朱家晋《读〈说葫芦〉说葫芦》和黄裳《“葫”中日月长》,知道香港壹周刊出版社出版了王世襄先生的《说葫芦》。几年后见到了内地版的《中国葫芦》,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分天然、勒扎、范制、火画、押花、刀刻六章,下卷则

是分述鸣虫种类及捕捉蓄养之道。让读者真正见识到了葫芦的学问。

去年,王世襄先生出版了自选集《锦灰堆》(全三卷),正文前面印有先生自序手稿:“元钱

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见《石渠宝笈初编》、《吴越所见书画录》),所图乃螯钤、虾尾、鸡翎、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第一卷有家具、髹漆、竹刻、书画等章,第二卷有雕

塑、乐舞、忆往、游艺、饮食等章,第三卷选收先生历年所作诗词120首,由他和夫人袁荃

猷手书影印。另外,共有线图234幅,黑白图424幅,彩图255幅。这三卷承友人的美意赠

送给我一套,在灯下坐稳了细细地读,非常喜悦。

十几年前第一次见到先生编的《明式家具珍赏》,记得书后附有先生的著作目录,印象里先

生文革以前多只有自己刻印的油印本存世。《锦灰堆》里收有先生的著作目录,八十年代以

前先生编撰正式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古代音乐史参考图片》(1--5辑)1954--1957年人民音

乐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音乐书目》196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高松竹谱》(手摹明刊

本)195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广陵散》(书首说明部分)195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共四种。另有自刻的油印本三种:1958年自刻油印《髹饰录解说》,1959年自刻油印《画学

汇编》,1963年自刻油印《清代匠作则例汇编(佛作·门神作)》。八十年代以后,至今已经

出版再版了图书二十余种。想想大陆改革开放前后五十年风风雨雨,感慨万千。

读先生《回忆抗战胜利后平津地区文物清理工作》一文,从附录中知道了一点儿先生1949

年以后的经历,便从书页中生出许多苍凉。1951年在“三反”运动中,想是因为1949年以

前在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任平津区助理代表的那段经历,先生成为重点审查对

象,在东岳庙集中学习后,又被北京市公安局看守所拘留审查十个月,多次被戴上手铐脚镣,还染上了肺结核病。审查结果,没有问题,释放回家,却被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开除公职。

一年以后到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这样才有那几种古代音乐资料的出版。1957年在“反右

斗争”中又被划为“右派分子”,更是被打入另册。1966年开始,又是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启功记述王世襄先生的文章《玩物不丧志》中有这样一句:“他爱收集明清木器家具,家里

院子大、房屋多,家具也就易于陈设欣赏。忽然全家凭空被压缩到一小间屋中去住,一住住

了十年。”还有:“家具也由一旦全部被人英雄般地搬走,到神仙般地搬回,家具和房屋的矛

盾是不难想象的。就是这样的搬走搬回,还不止一次。”启功文章写得含蓄。在王世襄先生

“忆往”的短文里有两处提到文革抄家的事情,也仅只一句带过:“幸而如此,十年浩劫,未随许多成扇,被人抄走。”(《五十年前书画缘》)。“这本目录一直放在我家中,十年浩劫,连同我的藏书、手稿等一并抄走。”(《梁思成和〈战区文物目录〉》)。至于“忽然全家凭空被

压缩到一小间屋中去住”,我是有亲身经历的,那时候北京的私宅,让主人挤一挤,腾出房

子给别人住,根本没有什么商量,别说文化革命期间了,就是文革前,早已如此。

“忆往”一节里收有《怀念梦家》一文,记述了先生与陈梦家的友谊。陈梦家长王世襄先生

三岁,他们认识得很早,可以追忆到1934年,那时陈梦家已经是新月派后期颇有影响的年

轻诗人,三年前便与徐志摩等人创办《诗刊》季刊,当时正在燕京大学攻读古文字学的研究

生。而先生自己不过是燕京大学大一新生。他们虽然同住一园,照先生自己的话:“只有邻

居般的寒暄。”文章有陈梦家的夫人赵萝蕤的一段回忆:一个深夜,他们听到有人叫门,人

声嘈杂,把他们吓坏了,以为有强人到来,接着听到一连串的疾行声、嘘气声,随即寂然。

原来是先生和一帮人牵了四条大狗半夜去玉泉山捉獾,拂晓回家,没有人开门,自己爬墙进

来,惊了陈赵二人的好梦。三年以后,1937年26岁的陈梦家就被聘为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

副教授,而王世襄先生1941年6月才从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1947年陈梦家自美归国后,因为两人对明式家具共同的热爱,“彼此串门才多起来”。

我以为王世襄先生从1980年出版《竹刻艺术》,开始了自己著书立说的黄金时期。1983年

早年自刻油印的《髹饰录解说》正式出版了增订本,1985年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明式家具

珍赏》,此书中文、西文、香港、台湾、内地共有九种版本。而后,出版了《明式家具研究》,《北京鸽哨》,《中国鼻烟壶珍赏》,《说葫芦》,《蟋蟀谱集成》,《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等,至我案头的这套《锦灰堆》三卷。先生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正在被愈来愈多的同好

所了解所尊敬。

今年先生八十六岁,1985年出版《明式家具珍赏》时,先生七十一岁。有句老话:“人寿多

辱。”其实不尽然。有人议论到政治家的命运时,以为长寿是一个先决条件,举出英国政治

家丘吉尔为例。邓小平又何尝不是如此,到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他的党政军

领导职务,他已经是七十三岁的老人。

如今,回头看王世襄先生八十六年的人生,也几乎是在七十岁以后,才得以释放蕴积多年的瑞霞。看来,在那种人治的社会环境里,就是有悖于主流社会趣味的一点儿个人爱好,一点

儿被主流学术视为“琐屑芜杂”的著述,同样需要以长寿来度量暴戾恣睢的时代,以整个生

命的长度来期待那种人治风格的演变。顽强地活下去,或许就有机会。那是多么让人忧伤的人生信念。

可惜陈梦家,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收藏家,1947年从美国芝加

哥大学讲学归来,即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时年三十七岁。1966年9月,五十五岁的陈

梦家不忍文革法西斯迫害,自缢身亡。五十五岁的学术人生,尚没有真正地收获,便已经死

去。呜呼哀哉。他没有能顽强地活下来。活下来不容易。《中国青年报》1999年9月20日

载:1969年文革期间五个插队辍学的中学生自己办了一本数学刊物《中学生》,是一种只有四、五页厚的手抄本,第一期有一个刊头,刊头下边是一句简短的发刊词:我们是富于创造

性的,因为我们一无所知。但是第一期被他们自己亲手毁掉了,因为害怕。“因为害怕”,简

简单单四个字,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根本无法想象那种彻骨的恐惧。自然,即使经

历过那个年代,也有不少的人如鱼得水平步青云,并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体验的只有欢愉。

那时候,我自己也被恐惧笼罩着,我们这些人中间有这样一句话: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承受着一切屈辱和厌倦,固执地活下去。

前几天中央电视台的《读书时间》专访了王世襄先生,先生着一件中式外衣,儒雅而温和,让我很难想象先生当年牵着四条大狗抓獾归来逾墙而入的样子,也完全找不出当年那个大顽

童的一点儿旧痕。在节目里,聊到烹饪,问及曾被黄永玉称赞的“烧大葱”,先生以为那不

过是一品极为简单的菜式。记得内子王瑞庆还曾冒昧地写信给王世襄先生,讨一份“烧大葱”的菜谱。信寄出去,希望能收到先生的回信,要是果真没有回信,心里虽然有些失望,自然

也不会抱怨,总觉着各各方面都离先生实在太远。后来居然收到了先生的亲笔短札,倒让内

子惊喜。

先生的“烧大葱”菜谱刊于1991年《中国烹饪》第4期,摘要抄录在下面:

黄酒泡海米,海米泡开后留残酒少许,加入酱油、盐、糖。大葱十棵,越粗越好,多剥去两

层外皮,切二寸多长段,每棵只用下端的两三段。素油将葱段炸透,火不宜旺,以免炸焦。

待葱段炸透,夹出码入盘中。等全部炸好,推入空勺,将泡有海米的调料倒入,烧至收汤入

味,即可出勺。

内子借鉴此法,在烧鱼的时候也多加一些炸好的葱白。我自己觉得烧好以后,葱比鱼还要好

吃。

2000/3/2/

山西省太原市南华门山西省作家协会030001

电话:0351-3070034

第三篇:观世博有感

时针在旋转,中国在腾飞,世界在巨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着。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今天的科技文明,一步一步的迈向人类文明的顶峰。在2008年,我们中华民族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圆了百年的奥运梦想,当奥运渐渐离开人们的视线时,2010上海世博这又一盛事再次牵动着国人的心。感觉奥运就在昨天,两年似两天,辞去奥运,今天我们迎来了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是有史以来参展国最多、最为盛大的世博盛宴。这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骄傲!我早早地坐在电脑旁,等待着世博会开幕式的到来,此时我心血沸腾、激动又紧张,我握紧双手,闭着双眼,跟着数倒10, 9,8,7,.....3...2......1.睁开眼睛看到天空闪烁着无数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我的心也跟着飞越丛林,翻越千山,奔向美丽的上海世博会现场,感受着那浓郁的国际气氛。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盛事之夜,永恒之夜。我在这里欢呼,为世博、为世界。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159年的时空。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渊源流长而深情守望。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今天在这辉煌的舞台上,我们让激情萦绕心间,在生命的交响中演绎未来的情缘。今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将用他们的歌声和舞姿共襄世博盛事。今晚我们将听到远方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搏动的心跳。

当世界在黄埔江畔把梦想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了拥抱明天的信念。

当人类在新的纪元,有了和谐、合作的精神理念,类在新的纪元,有了和谐、合作的精神理念,彼此就有了尊重和携手的未来。

看到中国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两位藏族孤儿来到了舞台中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全世界遭受自然灾害的人们心手相连、大爱无疆。真的好感动,我不禁喊到“中国加油!”。

上海这座世界注目的城市,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开启世博大幕,以追求卓越的情怀,笑迎世界宾客。世界上的河流都相通,世界上的心灵也相连。2010年的春天不同肤色、语言,不同国度、信仰的人们一起相约上海、相聚世博。水在起舞,光在起舞,蝶在起舞,心在起舞。浪漫的天地,欢聚的盛会,让所有人心为之沸腾,情为之奔流。当科技与艺术亲密的携手,科技世博的图景也在展开。世界博览会相聚同一个世界,人类的盛典相约同一个家园。今夜星光璀璨,我们将欢乐洒满天际。八年前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彩的承诺,今天终于呈现在世界面前。

我通过银屏看了许多的参展馆,给我感觉:看世博,知世界。世博会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世博把世界紧紧相连。这次世博会集展览、会议、商业、演出活动于一体,将充分展示人类文明最新成果与最新发展趋势。这是一次世界生态博览会,更是一次科技博览会,中国向世人展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世界各国也展示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让世人感受科技之光。想要更好的了解世界,多多关注上海世博会吧!那是了解世界的一把金钥匙。此次世博将持续184天,我真心的祝福上海世博会能圆满成功!上海世博,我为你骄傲,为你自豪!

第四篇:观世博有感征文

世博梦飞扬:

百年世博,承载了无数炎黄子孙的世博梦。从1851年“荣级湖丝”在首届世博会上的脱颖而出;到1915年贵州茅台在巴拿马世博会上的漂香四溢;再到我国传统梳篦在海外世博中的大放异彩„„对于世博的征程,中国人,早已启程!159年之后,我们终于得以真正地拥抱世博,承办世博。世博的足迹将牢牢地镌刻在这片华夏土地上!„„

2010上海世博是历史上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它探讨了未来城市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将浦江两岸,以及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足迹以及精神展现给了世人。当从各国馆中穿梭走过,看到的不仅是炫耀,不仅是一种精心编织的展现,更是一次心灵的升华,一次因世界城市发展的感动。这是中华风情和世界潮流的溶汇。变幻的灯光,曼妙的音乐,多彩的光束,精湛的工艺在光彩得亮显。先进的影音、电子设备、灯光变幻,不断提升着电子效果的清晰与灵动,装饰不附属于生硬,发展不是教条、模仿的刻板。众多装扮是仿制的精彩,影像是发展的浓缩,思想才是世博文化的未来延伸。点滴细节在场馆里,永远反映着人类对幸福的追求与渴望,对温馨生存的孜孜不倦与奋斗努力。世界各国的城市精神在此融合,升华。

我更有感于中国创新型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省区市联合馆中的湖北馆内,最夺人眼球的是两个互动项目。一个是“金声玉振”,能用手“敲”出音符的平面曾侯乙编钟,两千多年前的乐器以等比例缩小投影在一片玻璃幕墙上,用手轻叩,会发出或清脆,或浑厚的钟声,别有风情。另一个名叫“心水相连”。该互动项目由五块感应玻璃组成,当几名参观者同时用手连接触摸屏时,五块屏幕上高低不一的“水位”会立刻涌流连成一片,脚下的玻璃井同时发亮,出现金鱼嬉戏,远古生物“桃花水母”游动的奇特景象。而其背后的制作团队,就是复旦大学的学生自创高科技公司——复翔科技。他们将历史与现代融合,将科技理念与创新实践结合。展现了中国新型科技人才的高素养,更预示着中国未来无限多的发展可能。世博会总有一种把原始、发展、科技、文化、梦想等衔接的文明融通,又延伸照进现实的神奇力量。在建筑与文化展现中,众多的场馆堆砌着种种历史的痕迹,蕴涵着不同种族世博文化的结晶,也承载着人类的奇幻之梦,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类思想的飘空深远,也会像鸟儿一样自由从栖息树上而跃,徜徉于蓝天白云,境界无限飞翔至这个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妄念,化作一个个科技产品在世博会中精彩显现。

世博会是人类不同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未来发展的指引灯。她拉近了肤色、种族、区域、年龄、发展的距离,为美好地球与和谐共处搭建了一个平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距离。世博会是生活、科技、服饰、文化、思想等明显展示,是生活方式的冲撞交流,这里永远没有尽美。在相互的差异中,只有灵感和进步一直在成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市生活在不断延续,进步。

2010,炎黄子孙的百年世博梦得以圆满。而属于世界的世博,将无尽延续,传承„„我们,永远在路上„„

王慧莉

高二(5)班

第五篇:观《俄狄浦斯王》有感

观《俄狄浦斯王》有感

《俄狄浦斯王》是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是他剧中最具作震撼力的一部。也许是片子年代距离现在比较远,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是很压抑的,整个光线都是很暗的,人物的对白也很少,看这部片子一开始似乎就知道了这个不好的结局。

在这部剧之前我看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雷雨》,我觉得前者和后者非常之雷同。再看完这部剧以后,我才知道《俄狄浦斯王》才是这些剧的鼻祖,是家庭伦理剧的鼻祖。这部剧讲述的是:太阳神谕示国王拉伊俄斯必死于儿子之手,儿子一出生,他便命令牧羊人将其抛弃荒山,但牧羊人见婴儿长得可爱,所以将婴儿送给了科林索斯国王的仆人。孩子遂由国王收养,取名俄狄浦斯。太阳神谕示俄狄浦斯成年后要杀父娶母,为逃避这一可怕命运,他长大后逃开了科林索斯。在路上,他因争吵偶杀一名老人,不料正是自己的生父拉伊俄斯。在忒拜城郊,他猜破司芬克斯之谜,解除了忒拜城的灾难,而被拥立为王。他娶了王后为妻,殊不知这正是自己的生母伊俄卡斯忒。多年以后,忒拜城瘟疫流行,太阳神谕示必须严惩杀死前王的凶手才可消除瘟疫。俄狄浦斯认真查处,结果发现追查的对象正是他自己,杀父娶母的预言应验了。伊俄卡斯忒自杀,俄狄浦斯悲愤欲狂,刺瞎双眼,请求自我流放。俄狄浦斯是一个英雄表现在,他害怕那个预言,他逃离了他的养父母。他很有智慧,他能够猜中了斯芬克斯的谜语,解除了特拜的灾难,他在位时让老百姓生活富足,老百姓十分敬仰他,爱戴他。

然而悲剧的是命运,俄狄浦斯终究逃脱不了那个预言,从众人高高捧起的神人到千夫所指的罪人。所以俄狄浦斯用金别针刺瞎了双眼,“你们再也看不见我受的灾难,我所造的罪恶了!你们看够了你们不应该看的人,你们从此黑暗无光。”实现自己的惩罚放逐到边远地区。我很佩服俄狄浦斯的承担精神,他刺瞎双眼不是懦弱,是一种反抗,是对于命运的反抗,也是勇敢的承担自己错误的表现。

索福克勒斯通过这个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命运固然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展开英勇的斗争,他的品德,他那种完全不顾自己痛苦的行动,他那种不惜任何代价去寻求真相的决心,本身就是可歌可泣的。可以说,这是一曲人与命运作殊死斗争的悲歌。在这个层面上确实有他的进步性,但是从剧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俄狄浦斯越是伟大,越是无畏的与命运的抗争,他最终的失败就越惨烈,命运也就越神圣不可违抗,对一个英雄来说命运都是如此容不得丝毫逆行,那对我们寻常百姓来说呢?其中充分反映了古希腊人强烈的命运观,索福克勒斯的进步在我眼中可以理解为对人与命运抗争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人们意识上的紧箍咒,无形中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没有逆天改命一说。

执意去与命运抗争,只为了实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我拥有我的人生,为何又要受到别人的摆布?神,决定了众生的命运,被众生膜拜,完美无缺。作为普通的人,任何猜测神的旨意都是悖论。但是,若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原谅这种不敬的猜测,但是,就如此的顺从命运,那就没有意义了。所以,在希腊的悲剧里,俄狄浦斯是英雄。在中国,孙悟空也是英雄。一样的道理。记住我是一个人,因此不用学做神,我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

如果说命运要将人摆布,那么在这么短暂的人生里,为何不能像俄狄浦斯一样去追求自己的真理呢。原来一生一世那么短暂,原来当你发现所爱的,就应该不顾一切的去追求。因为生命随时都会终止,命运是大海,当你能够畅游时,你就要纵情游向你的所爱,因为你不知道狂流什么时候会来到,卷走一切希望与梦想。最后被命运刺瞎双眼的俄狄普斯,尽管被带走了美好的一切,但是,自我拯救之后的他应该是无悔的吧。他的惶恐、不安、愤怒以及自我戕害,并非出自内心,而是盲目的对抗命运,知道最后失明的一刻,反而真正的看清了

自我,用有意识的自我惩罚来承担无意识的罪,在盲目抗争犯下的无意识的罪。也许每个人出生时都以为这天地是为他一个人而存在的,当他发现自己错的时候,他便开始长大了。或者说也看透了命运,死是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会想,就像未出生时一样。

人只为自己解脱,却不能算得成果。这一路上,看到的众生,心中梦憧一片,爱欲痴缠,丢下不得,苦也由之,乐也从之,却抛不下一个欲字。劝人清心忘欲,可生由空而生,又教之向空而去,不过是教来者向来处去。苍生之于世间,如落叶纷纷向大地,生生不息,本不用导,也许还有别的真义。就像我惧怕命运,又怎能够说顺其自然。我不能掩藏我心中的本欲,正如我心中爱你美丽,又怎能嘴上装四大皆空。坦荡过我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实我认为俄狄浦斯的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因为这个世界上毕竟没有无因的惩罚,俄狄浦斯的父母和母亲本身就是表兄妹的关系,就是他们这种血亲间的乱伦导致了上天的惩罚,俄狄浦斯只是上天惩罚他们的工具,可以说俄狄浦斯无意识的乱伦悲剧的源起是其父母有意识的乱伦闹剧。

虽然这是一个悲剧,但是我们能从这个剧中体会到什么呢?我们应该从悲剧中体会美,悲剧里的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还在他出生之前杀父娶母的悲剧就已经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入到命运的怪圈中。既然俄狄浦斯没有选择的机会,就不应该为罪恶承担责任。那谁该为这出悲剧承担责任呢?

命运!到底什么是“命运”呢?所谓“命运”,就是先定的生命过程朝向某一目的的趋近,这种趋近不是人的理性所能改变的。“命运”就是外在于人且支配人的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不管个人怎么抗争都是无法改变这种力量的。

虽然在剧中人物的悲惨结局是被命运所掌控的,但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并不认为命运就可以主宰一切。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就可以改变生活。主宰生活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命运。

下载观王世襄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王世襄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世博有感(最终5篇)

    观世博有感姓名:吴树浩 专业:法学班级:08级法学一班 学号:0818010123观世博有感新上海,新世博,2010将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惊喜。上海之所以美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的背后站着一个伟......

    观余世维讲座有感

    观余世维讲座感想观看了余世维先生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从中总结出几点,并深入学习改善自我,主要总结如下:现今社会和企业都提倡和推行团队精神。犹如机器一样,一架机器一颗螺丝......

    观“余世维视频”有感

    观余世维视频随感 毕业之后,还能有这样的学习方式,真心很怀念,也很喜欢。 很少接触到别人如此被推崇某个名人或智者,余世维就是我提及的极少数中的一个。余世维这个名字,对于我来......

    观余世维讲座有感

    观余世维讲座有感公司组织培训观看余世维的南京邮电讲座,我觉得自己收获甚多。这次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使我们各方面的素质都有所提高,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观《人民好儿女—赵世术》有感

    观《人民好儿女—赵世术》有感最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正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热播,公司也大力组织宣传了该党员电视系列片。我看到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

    观余世维有效沟通有感

    观余世维《有效沟通》有感通过观看余世维老师有效沟通视频,使我知道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它可以让领导及同事知道你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能力,让亲朋好友了解你的你的为人、处事。效沟......

    观王大珩纪录片有感

    观王大珩纪录片有感 观看了《王大珩纪录片》后我深深的感到从事一项科学事业是多么的神圣。王大珩院士的事迹感人肺腑,用去自己毕生的心血,换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是何等......

    观《枪王之王》有感范文

    观《枪王之王》有感通信102肖莹关键词:枪、英雄、怀疑、相信、警察、心理、真相、爱情、枪王之王引言最广博的是大海,最深邃的是蓝天,最深不可测的是人心。《枪王之王》中,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