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论文我看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求职策略
我看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和求职策略
在近些年来,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处处可见场场爆满的人才招聘会和充斥着互联网的各种求职信息。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从这方面可窥一斑。毋庸置疑,许多高校对于本科生的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但是,与此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也决定了工作岗位的数量比较确定(特别是国家机关)。由此便引发了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寻找岗位时出现的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这种局势下,作为现代的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纵观整个就业局势,理解就业政策和前景,提高自己的素质,以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大学生朋友应该怎样做呢?从我看来,应该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来做。
“内”即自身内部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胜任一个工作岗位必须有一种工作技能作为辅助。因此,在大学中我们应该首先将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到一个水平,使其成为适应复杂社会环境的硬件基础。同时,不能只在书本上获得知识,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一些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感受专业技能应用的真正方法和技巧,从而为将知识或用到工作当中去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社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种亲和的状态,以达到与周围人的和谐状态。这需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礼貌素养,诚信素养等等,这些也都是我们应该在大学生活中培养的良好习惯,内化成为一种素养。
“外”即搜集、利用以及选择各种招聘信息的能力与技巧。在现在,招聘市场往往充斥着各种信息,怎样在这些信息中找到自己最适合的职位,并且客观的评价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胜任能力成了是否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的关键。在供大于求的招聘市场,一个工作岗位有成百上千个求职者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不能盲目的将“只要找到工作就行”奉为求职的准则而忽略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因为犹豫不决而放过了一个又一个工作机会,更应该端正态度,采取“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就业思想,不能挑三拣四,要求太高。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体现了一种内化的能力,是一种对于机会的把握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从本专业(与本专业相关性大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找到比较符合自己的工作。另外,我们也应该拓宽就业渠道,将目光从就业适当的转到创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
只要能够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相信我们就会在就业浪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以下本文对当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
总结起来,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二、缺经验: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
三、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全国高校毕业生成倍增加,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毕业生增加的比例。
四、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五、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六、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困难急剧增加。大学生从20多年前的“天之骄子”成为一个集中的弱者群体。2007 年之后,不少大学生开始出现失业或者隐形失业的状况,到2009 年大学生失业问题开始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2010 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影响劳动者就业的因素,已经远远不限于本国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能力,更多或更宽的是来自于全球经济状况和国内外的人才竞争力。
二、就业后面临的经济压力大。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大学生花费家里几万至十几万元上大学,让很多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有的学生在助学贷款的支持下完成的学业,也就意味着需要偿还贷款。但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也就意味着无法获得收入来源。而不少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其收入也非常低,还没有农民工的收入高。
三、就业难对后期教育的影响。全国2000 万在校大学生的心理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刚刚毕业不久的学长们的境遇,迫使他们思考自己毕业之后的生存状况。如果只有10-20%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那是大学生自己的问题。而如果超过50%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那就意味着整个社会没有机会给他们就业。
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使问题得以缓解,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面临就业的毕业生也应调节自己,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基础。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这样,未来才有希望。当然,自我设计时要切记做到知己知彼,特别是全面地认识自我、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自己的脾气秉性、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自己的才能以及自己可能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功等等。其次,要转变就业观念。再次,拓宽求职渠道,改变求职方式是实现顺利就业的保证。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临就业的毕业生要做好充足准备,把握机遇,从容就业。
第三篇: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要】大学生是具有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宝贵资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择业、再创业的全面新就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 abstract 】 university students social group is to have higher quality and culture, and national prosperity is a valuable resource.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graduat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grim.In view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employment population increasing and the realistic problem of the low employment rat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ntrepreneurial comprehensive new greatly, thus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key words 】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总体分析大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就业供求矛盾突出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495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已经达到了556万,而今年更是超过了700万,被戏称为最难就业年。
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市场需求却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依旧很大。这两年毕业生人数仍有较大增长,面对工作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现实,毕业生们要同富有工作经验的下岗工人、劳动力价格低价的农村富余人口举行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真的很大。2 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步提高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尤其是对毕业生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的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标准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挑选名校和高学历的毕业生,而且注重毕业生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毕业生学习成绩好,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而且要身心健康、诚实可信、踏实肯干、具有强烈事业心和团队精神,同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事迹动手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总之,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更注重的是素质、能力。
3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发生改变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大学生就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大学
生就业层次将会逐步下降,大学生将从社会精英转向普通劳动者:二是大学毕业生资源不再短缺,大学生就业将主要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基层。
二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 教育机制的弊端
我们的教育机制本身就存在很多的问题。有的专业过热,出现了扎堆的现象,有的专业则无人问津,人才过缺。很多的大学生在大学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没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与大学教育的机制有关系,很多教育活动只是走走秀,搞搞形式,表面是完成了教育的任务,没有深入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的大学生反应,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创新能力比高中时候下降了很多,而且为数不少。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良心态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不能胜任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其就业观念存在着“三高”即: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依然很多。其中大城市心态、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求职的自卑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上升。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前条件下,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单位不留。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问题。而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自卑的心理。在应聘时由于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从而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就业市场不规范
我国就业市场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与不规范的征象,就业市场发育不良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在我国的就业市场上,一方面是单方面的人才观、用人观造成了学历崇拜与学历歧视并存,直接降低了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时机的有效匹配,也造成为了人的劳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扭曲了正常的人的劳力本钱投资行为。另外一方面则是各种非正常征象的影响,粉碎了就业市场的公平性,人际关系客观上在我国现阶段的就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业时机的不公平不仅体现在大学生之间,也体现在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正是因为有关部门未能有效地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导致了本来应当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反而成为了特殊的就业弱势群体,这是就业市场异化的直接结果。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我国的大学生培养机制离开社会形态实际需要:社会形态需要的人才大学不供应,非常欠缺,而社会形态不需要的人才大学又冒死培养,导致过剩,因此,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发展到
今天的地步,许多高校仍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而非实际调查平空捏造,相干教材也过于过时的,在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为社会形态所接受?高校讲授质量的下降和无所不在的轻浮急躁氛围,又加剧了结构性矛盾。此刻,许多高校对讲授的忽略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这些高校纷纷劳民伤财,制作豪华校园,而对讲授与科研的投入则非常吝啬,这种主次颠倒的做法在眼下极其普遍,许多高校以近乎暴发户的心态扩张,而对高校最核心的讲授工作置之不理,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远离社会形态的需要。
三 各方面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方面
针对大学生当前的就业问题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例如对刚步入社会的大 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时,给于资金支持或是优惠政策。帮助其自主创业。同时引导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农村及基层单位就业。
稳定的就业环境。制定法规保护大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例如规定最低薪酬,并且针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更要创造稳定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平衡中小城市与珠三角的人才竞争政府积极为毕业生到农村等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例如: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要切实关心这些毕业生的发展,使他们真正感觉到在基层大有作为。
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保证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与社会上有经验的工作者都能够平等的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尽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如大学生就业法、人才保护法、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条例等,逐步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人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切实保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中的权益。社会方面
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使得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更好的为企业付出。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不仅仅是企业给员工制造机会,同时也是企业谋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投资。另外,企业应与时俱进培训员工。因为大学生刚进入企业,对于业务都缺乏专业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所以企业要培训他们。当今时代,是一个瞬间万变的年代。培训这一个名词已然成为了一个必要,是企业充实员工能力的重要装备。大学生,是一个更加需要活的培训机会的一种群体,他们刚步入社会,很多东西来不及适应,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企业如果能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给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学习空间。高校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只是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观,引导他们树
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放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大学生自身方面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在校学习只能说是前期工程,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打造属于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汲取书本以外的营养,以满足社会对所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
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毕业后大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学校里的小社会环境,而是复杂多变的社会,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为了让自己能够立足于社会,周旋于复杂的人事关系中,大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需要的,正所谓技多可防身。
要有创新能力。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对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能够降低毕业生就业的压力,但是自主创业却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掌握好人脉,金脉,知脉这三脉,毕业生才能具备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才能在自主创业中站稳阵脚。
培养责任意识。毕业生在求职前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积极肩负自身的责任,以呼唤人才市场的责任感与诚信,为自己的求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要轻易的跳槽。要有责任意识,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四 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参考文献:
1.吴小凤,周光华。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人力资源管理,2010
2.荆德刚。理性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国教育报,2006
3.朱爱胜。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胡建宏,刘雪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
5.姜国祥。大学生就业指导教程。东方出版社,2002
第四篇:大一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大学生爱情观
思修论文:浅谈当今学生爱情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学号: 摘
要: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爱情简单又复杂,爱情是最捉摸不透却又最吸引人的情感。中国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一说,有多少豪杰因美人放弃事业江山,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大量笔墨赞颂着爱情。而当今网络传媒上遍地都是各种各样样的爱情感悟、爱情攻略。而文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高中生与大学生当中又出现了不少的同性恋与双性恋。“修身,齐家,平天下”,作为新一批的接班人,当今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处理好繁杂的感情与人际关系,完美地成就这一终身大事。
关键词:爱情 大学生
距离 责任 金钱 同性恋与双性恋
九把刀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书中,对身着新娘装的女孩说“新婚快乐,我的青春”,可惜新郎不是他。都说学生时代的爱情最最纯美,捧着书本带着明媚笑容的她,抱着篮球微微湿汗气息的他,那时的岁月美好得像一首诗,轻轻呢喃着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童话,那时的岁月漫长得像一条小溪,静静流淌着我们的少不更事与无所畏惧。
(一)爱情与距离
异地恋的学生们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年我们高中,我们还没有长大,我们仅仅因为喜欢而在一起,固执地以为从现在到永远不过是一句话的时间。后来高考如期而至,所有人各奔东西,一个教室里的孩子们就这样走向成长的分岔路,我们终于没能在同一个城市。”异地恋总是最揪心最无奈的,好似一张考卷,考验着恋人们的坚定与忠诚。有些手很久很久没办法牵,有些关怀只能化成冷冰冰的文字,于是一些人败给了距离,败给了时间,但也有另一群人辛酸却微笑着坚持。
韩寒说:“拍拖就应该经历一下异地恋。体会一下欣喜忧愁无从分享,欢笑落泪不能拥抱。隔着屏幕隔着电话隔着书信联系直到你几乎疯狂。学会拒绝诱惑,学会处理一个人的时间,学会照顾自己。„„也只有这样,在下一个拥抱,乃至白头偕老,你才会感恩,异地恋不仅是考验着对方的耐心,更是考验了自己的认真。”异地的恋人们需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坚持,更多的信任,更多的尊重。
(二)爱情与金钱
《裸婚时代》一剧中男主人公刘易阳求婚时说:“虽说我没车,没钱,没房,没钻戒,但是我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等你老了,我依然背着你,我给你当拐杖,等你没牙了,我就嚼碎了再喂给你吃。”这段感动了所有人的好男人宣言,将金钱的地位排除于爱情之外,如果说柏拉图式的爱恋是一种如梦般的虚幻,那么裸婚式的爱恋就是一种触手可及的真实,脱下了所有华丽与奢靡。
踏上开往大学的火车,少年们离开了自己的小小世界,投身于大千世界。校园气息褪去了,成熟了,但也现实了。从此“柴米油盐酱醋茶”轻易地取代了曾经的海誓山盟,牵手不能保证吃饱,拥抱不能保证穿暖。许多大学校园(尤其影校艺校),一到周末,豪车云集,美女们变身二奶傍大款,男孩们因囊中羞涩被拒绝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今收视率居高不下的江苏电视台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在扮演月老牵线一对对才子佳人的同时,也备受争议。走红的女嘉宾马诺,一句“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不在单车后微笑”,被扣上拜金女的帽子。另一位女嘉宾孙雅莉更是相亲成功后,悔婚并且拒还宝马,被推至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可是金钱真的至高无上吗?有一篇微小说这样写道,一个家庭住在租的房子里,妻子埋怨丈夫
无能:“你就不能多赚些钱,买套房子,给我一个家!”一场口舌之战随即爆发,他们的孩子在一旁含着泪水说:“爸爸妈妈,这不是我们的家吗?有我们三个人,不够了吗?家还需要买吗?”金钱能买来房子,却买不来家庭,更加买不来幸福与温暖的感觉。人生很短,要好好珍惜,不该为金钱放弃真爱,更不该为金钱违背道德与法律。但是当代的大学生们也一定不要奢望超越物质的爱情,没有物质支持的爱情很少能够走很远,换句话说爱情和金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统一的,给自己爱的人提供物质保障是和精神上的爱与保护一致的。我们在享受与追逐爱情的同时更应该为自己也为爱的人努力奋斗,看得更高更远。
(三)爱情与责任
记得曾看过美国某高校研究生做的实验:把两只发情的老鼠一雄一雌放在同一个笼子里,根据很多次的观察,他们发现平均每隔20分钟雄鼠会和雌鼠交配一次,而这期间的20分钟是空白期,雄鼠对这只雌鼠不会产生欲望。然后某一次空白期进行到15分钟的时候,研究者把原来的雌鼠取出来,放进去了另一条不同的雌鼠,雄鼠却也兴致勃勃的和雌鼠交配了。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追求新鲜感是动物的共性和本性。人这种高级智能、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似乎在“喜新厌旧”这一问题上体现的尤为突出:大家或多或少都都有这样的经验:且不说穿新衣这样古老的问题,同一道菜第一天吃很香,连着吃很多天你会对它毫无兴趣、而换一盘菜你会发现它格外的美味。还有,一款电脑游戏玩久了会厌烦,而换一款游戏你很可能会玩的兴致盎然。同样的事情不可避免的发生在了爱情上:所谓七年之痒也不难解释了,面对同一个爱人7年,当初的那种冲动与感动早已烟消云散。那么难道此时我们应该像抛弃衣服和电脑游戏一样抛弃自己的爱人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爱情更是承诺与责任,爱情的感觉是双向的。不像衣服、饭菜、电脑游戏,它们是没有感情的死物,它们不会反过来对你产生同样的感觉。而爱情和一般的喜爱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双向的,喜欢的对象由无感情的死物变成了和你一样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这个时候的抛弃便大多是不可允许的。当初在一起,你们互相选择了对方,就有责任承担起这份感情,不能自私的抛弃对方或是搞外遇。一段爱情最好的状态是经历暗恋期、热恋期、平台期,最后达到稳定期间。暗恋和热恋往往是短暂而美好的,但经历了这两个时期之后,两个人当初的那种新鲜感与好奇心消耗殆尽,开始看到对方身上的不足,开始埋怨,开始怀疑、不安,这就进入了平台期,很多男男女女在这时候经不住第三者的诱惑或是因为厌倦选择了结束这段感情。而那些真正懂得爱,懂得生活的人们都坚持了下去,进入了稳定期: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初的那种冲动,但是两人因为习惯、依赖与责任一直在一起,尽管有时可能会因路边的野花心里波动,但却永远不会去摘。爱情走到最后也便是责任与依赖。
(四)同性恋与双性恋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然而在我国文化生活水平高速提升的今天,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让我们不得不直视这一问题。根据调查,中国目前中学生、高中生中女同性恋数量远多于男同性恋数量。而一对对女同性恋中大多其中之一是像正常恋爱关系中的女方,是双性恋,另一个则是扮演正常恋爱关系中男性一方的,被称为“T”,是同性恋。几乎所有的同学、家长、老师以及社会舆论,都尖锐的批判讽刺着这种违背常规道德的恋爱关系。在发表自己看法之前我想说一个真实的事情,高中的时候我一直喜欢着某个班上的女生,她活泼可爱善解人意,在高一追求她的时候我被拒绝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她和另一个女生在一起了,那个女生是T,她亲口告诉我的。我很难接受这一事实,愤怒的情绪使我我当时认为她肯定心理有严重问题,认为我看错人了。但是冷静了很久之后,我开始思考。或许如果不是因为她我可能一辈子都是反对同性恋的,而我现在居然对她们表示真诚的尊重与理解。三年了,她们是我见过恋爱时间最久,最真挚,对互相感情最珍视的一对“情侣”,比许多男女生之间的恋爱关系单纯许多,也崇高许多。中学、大学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产生这种情结是有迹可循的,在恋爱关系中女性往往更加偏向柏拉图式的爱情——无性爱。而女生这一简单美好的愿望和男生的想法有时候是冲突矛盾的。她们便会寻找和她们想法相同的人,这时候“T”的存在给了她们一种可行的路。她们认为:“只要是真爱,无关乎性别。”对这句话,我并不想用一个简单的“对”或“错”来评价它。这句话不完全对,但至少我也坚定认为它不完全错。我只想告诉大家:在激烈批判和讽刺她们的时候,你应该真正站在她们的角度思考问题,试图走进她们,理解她们之后再做出自己判断。然而这个问题对于她们也同样艰难,同性恋的生育问题和传统伦理道德间的冲突。这个问题本文并不想深入探讨与研究,只愿大家能试着报以理解的态度看待这一特殊的人群
后 言: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我们最最真善的祈祷。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唐婉的红酥手与陆游的黄滕酒,黛玉的葬花行与宝玉的青灯烛,胡兰成的半生缘与张爱玲的萎谢之花,总是勾起我们最本核的遗憾与无可奈何。但愿执子之手以后,与子偕老。从前、现在、以后,好好呵护爱情,幸福地沐浴阳光,真真切切地感受活着。
第五篇:思修论文-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大学生就业情况
国贸本科2班 朱金坤 1005096 文章摘要: 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国贸专业的学生,我将综合现有各方观点,从经济学和社会学两大角度,从认识误区、整个社会就业现状和高等教育本身三个方面,分别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性质、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校,包括毕业生本人共同解决的相应对策思路,以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经济学 社会学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扩大招生开始,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即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每年特定时间都会成为各大媒体的焦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在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大的同时,社会大众普遍关心高等教育能否有合理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效益。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何在?
一谈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人们就不禁认为是扩招惹的祸;之所以会这样想主要是由于4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以致人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供求计算就推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实与其他国家相比而言,有13亿人口基数的中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周边国家,菲律宾的大学入学率是31%,泰国是35%,都比我国高了一倍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既然我国大学生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规模都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近几年这样百万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呢?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认识误区
1.择业心理中的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什么“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织出来的“精英情结”深深地束缚住了人们的观念。到了现在“上大学=成功=社会精英”这样的单向思维便成了古时读书走仕途的现代翻版。本来人人读书上大学是
一件好事,但是一旦形成上大学是成为社会精英的充分条件这样的认识时,人们的就业心态就会变得狭隘,而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也就会大受限制。中国家庭中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耀门楣”的观念,更是加重了千辛万苦闯过高考独木桥的大学生们“精英情结”的“泛化”,以致他们觉得没呆在大城市找到好工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必定会从精英阶层向大众化普及。于是当“精英情结”的“淡化”速度没有赶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速度时,社会价值取向的单2.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标准要求过高,学生和家长盲目追求高学历,误以为高学历等于高的工作能力。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
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对策思考 1.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2.社会观念要与时俱进,服务要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3.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①转变观念,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②狠抓落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业化、正规化迈进。
③加强研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学科加以建设,在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④主动架桥,强化高校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机结合。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社会观念的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2011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