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蒋小波事迹报告会心得
用生命诠释爱、责任与感恩
——听蒋小波同学事迹报告会有感“我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来回报这个社会„„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祖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名曾接受过社会无限关爱的患者,所以 我会坚持自己的决定,让我为社会作点最后的贡献!”
生命最后一刻,他将唯一完好的眼角膜留给两位渴望光明的人。
他,就是湖南省首例在校大学生眼角膜无偿捐献者、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品学标兵”蒋小波。
9月18日,我院组织部分学生代表于明政学院同27所高校学生代表听取了蒋小波同学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学院领导号召全体学生学习他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勤俭朴实、顽强自立的奋斗精神;直面厄运、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奉献精神。
穷人孩子早当家
现年23岁的蒋小波,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一名大三学生。与所有在贫困家庭中长大、历经坎坷的优秀者一样,蒋小波自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1987年,蒋小波出生于益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在一家工厂做门卫工作,收入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但好景不长,就在蒋小波开始懂得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时,命运跟这个农家孩子开起了玩笑:首先是父亲在打工途中遭遇劫匪被砍成残疾,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没多久,当上保安的哥哥在上班时,为了保护公司财产而与偷红了眼的盗匪搏斗,被砍成重伤,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接连发生的一系列灾难,使蒋小波成了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现在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当门卫每月几百元的微薄收入和哥哥每个月200块钱的生活补助。
没有收入,该如何负担父亲和哥哥的治疗费用?自己上大学的理想似乎一下子变得遥不可及。是勇敢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还是继续学业以专业的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个难题摆到了蒋小波的面前。经过再三思考,他选择了继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穷人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懂事的小波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到处兼职,曾在09年暑期兼职三份,补贴家用。阳光青年、爱心大使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蒋小波一直是一个乐观、朴实、有情有义的阳光青年。最初的两年里,蒋小波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是因为自卑,而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他也知道有很多比自己更不幸的同学需要帮助。所以,蒋小波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兼职,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兼职三份工,经常三餐不饱也要“挤”出钱寄回家补贴家用。即便如此,蒋小波的学习却从未落后,两年间获得过“组织生活优秀组织奖”、物理系“优秀干部”等多项荣誉,同时还担任了物理系学生分会副主席、学院“浅草文学社”副社长等职。大二上学期,蒋小波作为学院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表现优异者而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因病入院前,他才刚刚当选为湖南人文科
技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院学生会心理部部长。
作为学院干部,蒋小波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身处困境的同学,有时甚至将刚领回的勤工俭学的工资直接捐作爱心基金,用以资助那些身患重病却并不相识的人。听说蒋小波要捐赠遗体,朋友们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述他:“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大方,最后还想捐出自己”,简练而准确。
生命最后时刻奏响激昂曲调
时间回溯到2009年9月,正当蒋小波认定自己即将成功战胜苦难时,苦难再一次找到了他。2009年9月入校后,蒋小波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状况:在依旧炎热的夏末,别的同学都是盖着很薄的被子,他却要盖冬天的厚棉被来取暖,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同学们劝他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可当时恰逢蒋小波感冒在身,他自己以为身体上的不适只是普通感冒所引发的一些并发症,过几天就会好,所以也没大在意。
然而,在随后举办的班级篮球赛上,蒋小波在球场上的突然晕倒,让同学、老师、家长以及自己引起了重视。随机在同学的陪同下小波前往娄底市中心医院做了一个检查,诊断结果为胆囊炎。十一期间,蒋小波的病情开始恶化。
从2009年10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全院师生和社会各界发起了募捐倡仪。截至2010年4月,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共筹集到8万多元的捐款。然而,2010年年初病情却不断恶化,面对不断加重的病情,小波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弥留之际,小波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也许,我快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了,我渴望动一次手术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赌博。当然,我也知道几率不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来回报这个社会„„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祖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名曾接受过社会无限关爱的患者,所以我会坚持自己的决定,让我为社会做点最后的贡献!”
5月16日,蒋小波因抢救无效离世。当天下午,湖南爱尔眼科医院眼库医护人员按照小波遗愿将他无偿捐献的眼角膜取走。随后,蒋小波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两位眼疾患者身上。他们表示:“在未来的生命里,我们都不会忘记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人——蒋小波。”在一个生命黯然离去,却使生的希望和光芒照耀死亡之绝地时,蒋小波——一位平凡的大学生正以不平凡的事迹超脱痛苦,点燃自己,照亮他人。他的离去,他自己没有遗憾,走得如秋夜一样静美。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将光明留给了这个世界,留给了他人。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有爱,是否给予”。蒋小波,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党员,用他对待生命的态度,用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无怨无悔的选择,诠释了一个80后大学生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诠释了爱、责任与感恩的真正内涵,诠释了真善美的真谛,诠释教书育人的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党员先进之典范、敬仰之楷模、精神之动源。
Eending......
第二篇:听蒋小波事迹报告会心得[最终版]
用生命诠释爱、责任与感恩
——听蒋小波同学事迹报告会有感
“我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来回报这个社会„„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祖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名曾接受过社会无限关爱的患者,所以
我会坚持自己的决定,让我为社会作点最后的贡献!”
生命最后一刻,他将唯一完好的眼角膜留给两位渴望光明的人。
他,就是湖南省首例在校大学生眼角膜无偿捐献者、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品学标兵”蒋小波。
9月18日,我院组织部分学生代表于明政学院同27所高校学生代表听取了蒋小波同学个人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学院领导号召全体学生学习他追求理想、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勤俭朴实、顽强自立的奋斗精神;直面厄运、笑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关爱他人、感恩社会的奉献精神。
穷人孩子早当家
现年23岁的蒋小波,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的一名大三学生。与所有在贫困家庭中长大、历经坎坷的优秀者一样,蒋小波自小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残酷。1987年,蒋小波出生于益阳市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在一家工厂做门卫工作,收入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但好景不长,就在蒋小波开始懂得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时,命运跟这个农家孩子开起了玩笑:首先是父亲在打工途中遭遇劫匪被砍成残疾,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没多久,当上保安的哥哥在上班时,为了保护公司财产而与偷红了眼的盗匪搏斗,被砍成重伤,并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接连发生的一系列灾难,使蒋小波成了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现在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当门卫每月几百元的微薄收入和哥哥每个月200块钱的生活补助。
没有收入,该如何负担父亲和哥哥的治疗费用?自己上大学的理想似乎一下子变得遥不可及。是勇敢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外出打工,还是继续学业以专业的知识改变命运?一个个难题摆到了蒋小波的面前。经过再三思考,他选择了继续学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穷人孩子早当家,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懂事的小波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到处兼职,曾在09年暑期兼职三份,补贴家用。
阳光青年、爱心大使
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蒋小波一直是一个乐观、朴实、有情有义的阳光青年。最初的两年里,蒋小波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的家庭情况,不是因为自卑,而是他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这种现状,他也知道有很多比自己更不幸的同学需要帮助。所以,蒋小波的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兼职,最多的时候他同时兼职三份工,经常三餐不饱也要“挤”出钱寄回家补贴家用。即便如此,蒋小波的学习却从未落后,两年间获得过“组织生活优秀组织奖”、物理系“优秀干部”等多项荣誉,同时还担任了物理系学生分会副主席、学院“浅草文学社”副社长等职。大二上学期,蒋小波作为学院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中的表现优异者而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因病入院前,他才刚刚当选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第二次学生代表大会代表、院学生会心理部部长。
作为学院干部,蒋小波总是竭尽所能地帮助身处困境的同学,有时甚至将刚领回的勤工俭学的工资直接捐作爱心基金,用以资助那些身患重病却并不相识的人。听说蒋小波要捐赠遗体,朋友们用这么一句话来表述他:“对自己小气,对别人大方,最后还想捐出自己”,简练而准确。
生命最后时刻奏响激昂曲调
时间回溯到2009年9月,正当蒋小波认定自己即将成功战胜苦难时,苦难再一次找到了他。2009年9月入校后,蒋小波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状况:在依旧炎热的夏末,别的同学都是盖着很薄的被子,他却要盖冬天的厚棉被来取暖,并且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同学们劝他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可当时恰逢蒋小波感冒在身,他自己以为身体上的不适只是普通感冒所引发的一些并发症,过几天就会好,所以也没大在意。
然而,在随后举办的班级篮球赛上,蒋小波在球场上的突然晕倒,让同学、老师、家长以及自己引起了重视。随机在同学的陪同下小波前往娄底市中心医院做了一个检查,诊断结果为胆囊炎。十一期间,蒋小波的病情开始恶化。
从2009年10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全院师生和社会各界发起了募捐倡仪。截至2010年4月,在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一共筹集到8万多元的捐款。然而,2010年年初病情却不断恶化,面对不断加重的病情,小波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弥留之际,小波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愿望:“也许,我快要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了,我渴望动一次手术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赌博。当然,我也知道几率不大。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捐献自己的遗体来回报这个社会„„我是一名党员,一名祖国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一名曾接受过社会无限关爱的患者,所以我会坚持自己的决定,让我为社会做点最后的贡献!”
5月16日,蒋小波因抢救无效离世。当天下午,湖南爱尔眼科医院眼库医护人员按照小波遗愿将他无偿捐献的眼角膜取走。随后,蒋小波的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到两位眼疾患者身上。他们表示:“在未来的生命里,我们都不会忘记给我们带来光明的人——蒋小波。”
在一个生命黯然离去,却使生的希望和光芒照耀死亡之绝地时,蒋小波——一位平凡的大学生正以不平凡的事迹超脱痛苦,点燃自己,照亮他人。他的离去,他自己没有遗憾,走得如秋夜一样静美。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将光明留给了这个世界,留给了他人。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有爱,是否给予”。
蒋小波,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党员,用他对待生命的态度,用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无怨无悔的选择,诠释了一个80后大学生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诠释了爱、责任与感恩的真正内涵,诠释了真善美的真谛,诠释教书育人的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当代大学生、党员先进之典范、敬仰之楷模、精神之动源。
Eending......
第三篇:学习优秀学生党员蒋小波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他时时刻刻想着怎样去回报社会,为他人做奉献。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尤其是在大学生团体中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学习蒋小波的感人事迹,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首先,学习他简朴的生活作风。经过改革开发30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下,很多人渐渐地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宝贵传统,追求享乐,最求高消费,甚至其中不乏有一些共产党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求利益。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我们总体的物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贫富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生活水平依然很低。我们在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应该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积极主动的去帮助一些还在为生存奔波的人。我们在学习蒋小波事迹的过程中,应该好好的思考他这样做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只有找到最本质的根源,才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反省自己。
其次,学习他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在学习蒋小波时,我想到了前苏联时期的一本有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这部小说诞生于二战时期,描写的是战争背景下的英雄人物,但我觉得,和平时期的英雄和他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疑,他们都是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在遇到困难时毫不畏惧,勇敢向前。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家庭背景要比蒋小波好很多,最起码我们不用为不干活就吃不上饭而发愁,可是,我们并没有像蒋小波一样勇敢地翻越每一座在我们面前的大山,更多的是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踌伫不前,犹豫彷徨。我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把自己假设成蒋小波,想想如果是他会怎么做,这样我们必然会有无穷的力量。
再次,学习他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市场经济的今天,等价交换成了人们关注最多的交易法则,受此影响,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从投入与得到的回报是否“等价”来衡量。蒋小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醒我们,付出有时候是不需要得到回报的,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多付出一点,多奉献一点,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和谐,我们的人民也会更加的幸福。同时,奉献对于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精神的奖励,当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归根到底是对乐于奉献的认同感。
最后,学习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共产党员风范。同为大学生党员,我们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我们比他的生活条件优越太多了,但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太多了。我想这种差别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共产党员的信念与责任领悟的还不透彻。共产党员作为先进性的代表,应该始终带领大家向新的目标冲刺,要带领大家首先要勇于承担责任,尽力把事情做好,使我们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代表,更是行动上的代表。
蒋小波的事迹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件好人好事,而应该是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第四篇:学习优秀学生党员蒋小波事迹感言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他时时刻刻想着怎样去回报社会,为他人做奉献。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尤其是在大学生团体中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学习蒋小波的感人事迹,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
一、学习他简朴的生活作风
经过改革开发30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下,很多人渐渐地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宝贵传统,追求享乐,最求高消费,甚至其中不乏有一些共产党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求利益。我们不应该忘记,当我们总体的物质水平提高的情况下,贫富差距并没有明显的缩小。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生活水平依然很低。我们在部分人富裕起来的同时,应该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积极主动的去帮助一些还在为生存奔波的人。我们在学习蒋小波事迹的过程中,应该好好的思考他这样做的精神动力是什么,只有找到最本质的根源,才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反省自己。
二、学习他愈挫愈勇的人生态度
在学习蒋小波时,我想到了前苏联时期的一本有名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这部小说诞生于二战时期,描写的是战争背景下的英雄人物,但我觉得,和平时期的英雄和他们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无疑,他们都是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在遇到困难时毫不畏惧,勇敢向前。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家庭背景要比蒋小波好很多,最起码我们不用为不干活就吃不上饭而发愁,可是我们并没有像蒋小波一样勇敢地翻越每一座在我们面前的大山,更多的是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踌伫不前,犹豫彷徨。我们可以在遇到困难时把自己假设成蒋小波,想想如果是他会怎么做,这样我们必然会有无穷的力量。
三、学习他乐于奉献的宝贵精神
市场经济的今天,等价交换成了人们关注最多的交易法则,受此影响,很多时候我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从投入与得到的回报是否“等价”来衡量。蒋小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提醒我们,付出有时候是不需要得到回报的,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能力之内多付出一点,多奉献一点,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和谐,我们的人民也会更加的幸福。同时,奉献对于个人来讲也是一种精神的奖励,当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归根到底是对乐于奉献的认同感。
四、学习他勇于承担责任的共产党员风范
同为大学生党员,我们的相似之处太多了,我们比他的生活条件优越太多了,但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太多了。我想这种差别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共产党员的信念与责任领悟的还不透彻。共产党员作为先进性的代表,应该始终带领大家向新的目标冲刺,要带领大家首先要勇于承担责任,尽力把事情做好,使我们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代表,更是行动上的代表。
蒋小波的事迹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一件好人好事,而应该是深刻的思考和反省。虽然英雄已逝,但是英雄的精神在鼓舞着我们,英雄的行为在激励着我们!
第五篇:听魏书生报告会心得
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听魏书生报告会心得体会
很早就知道魏书生的大名,也曾经读过他的关于班级管理的书籍,仰慕已久。2012年11月23日有幸在安顺职业技术学校的大礼堂亲见其人,并听取了他的报告会,很是高兴。他的幽默、诙谐、生动的说话艺术以及他的举手投足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从早上9点到11点30,下午2点到5点,五、六个小时的时间,魏老师就一直站着作报告,没有发言稿,没有什么资料,他就是这样的出口成章,令人敬佩。说句心里话,聆听他的报告就是一种精神享受。
每场几个小时的报告,魏书生先生一气呵成,参加报告会的领导老师无不被魏老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会场不时爆发出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幽默却不落俗套,渊博却不失纯朴,是魏老师语言的最大魅力。
魏老师通过有理有据,绘声绘色的讲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的“两大点一小点”的教育思想。在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所讲的“松静匀乐”四个字。“松静匀乐”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松”是身体清松;“静”是守住心灵的宁静;“匀”是呼吸匀畅,公平做事;“乐”是情绪乐观向上,永不停歇。他所有的学生和老师都时时谨记这四字。他认为,人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改变人的苦乐观,快乐要自己找。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要不攀不比、不骄不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发现发现再发现,守住守住再守住,坚持坚持再坚持,深化深化再深化。”有些无法选择的事情就要放得下。他说,我们的出生是无法选择的,你不能老是想,要是我出生在省长家那多好啊!这是自寻烦恼。我们无法在空间上、时间上选择,但我们能选择一个乐观进取的自我。
魏书生老师认为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做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提出“松、静、匀、乐”的生活工作观,那就是身体要保持放松,心理上要保持安静,时刻抵御外界的干扰;呼吸要均匀,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心情要舒畅、快乐。在工作中享受到生活的快乐。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他人尽到责任的快乐。不要怕吃亏,要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享受。大事没得做,我们就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长了才干,练了本领,多了见识,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大显身手,同时他还强调作为一个育人者要努力改变自我,做到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助,少互计;多学习,少批判;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人生中能有几件事情是自己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意义来说,这样的地位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生活中,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地位、所有的教师都能否做到“最光辉”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就我们单位而言:由于各自承担的工作不同,无论是在工作量、工作压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各个部室的管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考核量化上也存在差异。对于这样的事实,过多的抱怨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做到“眼睛向内,敬业乐业,提高素质,超越自我”。留给我的最深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 爱岗敬业,守好心田
当今社会,种种诱惑,四处横流,有的教师经不起诱惑,不是去改行跳槽,就是创业淘金。魏书生老师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倡导的“松、静、匀、乐”四字经,带领教师脱离职业束缚,在教育纯洁的世界里享受工作的快乐。
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魏书生老师为榜样。让“松、静、匀、乐”四字常驻心间,融入我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身体要保持放松,心理上要保持安静,时刻抵御外界的干扰,呼吸要均匀,使自己保持放松状态,心情要舒畅、快乐,享受到生活的快乐,时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心田。
二 一靠民主,二靠科学
魏书生的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一服务;二互助;三人性;四商量;五计划;六监督;七检查;八总结。虽然时间关系,他没有一一展开来讲,但这八方面就足以让我感到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令人信服的,令人震撼的。
三 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热爱教书,热爱教育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人生的享受,这是魏书生老师的人生观,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从早到晚,心心念的是学生,时时刻刻,观察思考,摸索的是教学。他不觉得苦和累反而觉得是人生的乐事。相形之下,我们整天叫苦连天,当老师当得好辛苦。听完魏老师的报告后,我茅塞顿开。唯有树立豁达的人生观,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我们才会活得精彩。人生99%的事我们自己说了不算,我们要做的是把自己说了算的那1%做好。每天满怀感恩之心,快乐地活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快快乐乐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中,感受真快乐,体验真自在。享受不在空中在脚下,不在大处在细处。
魏书生老师用他自己的智慧、豁达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像魏老师一样,以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脱离职业倦怠,在教育纯洁的世界里享受工作的快乐,牢记魏书生老师的三个守住即“守住传统常识;守住新中国的经验;守住自己的优点,长处。”争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2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