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法学学习心得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0-2011年度《民法学》期末考试姓名:顾嘉祺
学号:08402017
班级:思想政治教育B班
民法学学习心得
光阴似箭,转眼一个学期又将结束,回首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发现自己又成长不少,特别在民法学这门课程上,受益匪浅。
选修民法学,一是出于对法律的兴趣,虽然自己主修的不是法学专业,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受家庭的渲染还是自己的生活,都让我对法律,特别是法律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是发现当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无不涉及法律,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知识显得十分欠缺,确实想通过课程的学习填补一些知识的空白;三是早就听闻杞梅老师知识渊博、授课灵活、了解学生、认真负责,很想从老师那既轻松又真正地学到一些东西。实践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十分正确而有益的,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自己的民法知识得到扩充,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的方法也有一些转变,对时政、社会热点、生活案例的关注热情不断升温,视野也开阔起来,现就这学期民法学的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民法调整的对象包括契约、侵权行为、财产权、婚姻或者继承,这几乎涉及到人的社会生活的每一部分。人从出生到死亡都跟民法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民法跟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以及个体尊严的存在结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因为人是自由意志付诸于自由行动的这样一个动物,人又是一个群居中的人,群居中的人就不能完全听凭你自由,于是人就要求要自我割让自由,建立秩序。原来这种自我割让自由建立秩序就是民法的精神。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我们追求着自由、平等和权益的实现。
民法学作为一门院级专业限选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大家都认为课程很实用也很必要。结合我们思政专业的特点,老师多用中小学教学、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各种民事关系,社会生活中典型的案例来启发我们思考,引入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使得我们较为容易地理解这些原本有些枯燥的东西。在课堂上,我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做好笔记,了解了民法学的一个基本的框架。但是,随着知识的获得,对民法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大就发现光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支撑。老师时常鼓励我们在课外寻找源泉,也推荐我们一些有用的书籍和与法律相关的媒体。于是,常常在听到课上的某一案例或是感兴趣的知识时,一下课就冲到图书馆转溜一圈亦或是跑回宿舍百度一下,也延续了以前的习惯,时不时灌灌各大新闻网站、论坛,在网络播放器上看看《今日说法》《庭审现场》什么的,看着一个个谜团的揭开,一段段激情的辩论,最终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那叫一个兴奋。正是这样把课堂与课外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民法与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法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民法的一大法宝。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在生活中发生的合同、债务、劳务等等纠纷的处理。老师通过案例告诉我们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处理遇到的问题。可别说,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真的益处颇多,就拿前不久学习了诉讼时效来说,果真家里一亲戚就遇到了债务诉讼时效的问题,我建议他补录借条,最终白纸黑字重新攥在手里才安了他的心。我们的生活,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只有学习法律,学以致用才能切实
维护权利。大学的学习就是充电储存,我们需要积累一定的知识才能适应将来纷繁复杂的社会,才能生活得更加自由。
第二篇:《民法学》学习心得
工管 10-3班 夏雨 学号:22101927
《民法学》学习心得
工管 10-3班 夏雨 学号:22101927
民法学以它的博大精深、逻辑思维严谨、应用性较强而著称,它在大陆法系体系中被德国学者称为“帝王法律”。民法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民法课的教学一方面是在传授专业化、规范性极强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在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
我在学习中,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民法学作为一门丰富的、实践性强的法律课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集中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采取的方法就是概念的解析,从概念入手打开民法每一个法律制度的大门,不断深化理解民法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民法学习中对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公平正义、人格平等、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的民法理念在思想意识中深深扎根。理念教育形成的过程不是枯燥无味、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经典案例解析民法中的基本原理,达到理论、法律规定与实践的融合。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大二本科生,在学习法学理论知识有限,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不能仅仅列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做分析,而是需要其在了解一定基本民法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及时反映民法教学的时代要求。在课程内容上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民法知识体系。另外,按照我国当今民法学研究的成果和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将《合同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分离出来重点讲述,这样的课程设计,扩大了学生对市场经济法律的迫切要求。在学生学习了民法知识之后,专门开设民法案例分析课程,课程设计从案例入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去归纳出民法原理,用民法的原理分析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没有思考的学习是僵化的,教师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思辨型的学生。在启发性教学中要
工管 10-3班 夏雨 学号:22101927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民法学本身的特点,使用课堂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案例教学与教学内容同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事半功倍。
通过这学期选修《民法学》课程,让我对我国的民法事业有了一个客观,大体的认识,扩展展了我的知识面,是我更好的成为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新青年。
第三篇:民法学学习心得
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民法学课就要结束了,总感觉意犹未尽。以前常听到一些同学说:“去上选修课就是为了混学分的。”一开始,我也以为这门民法学会是多么的空洞,多么的乏味的课,抱着混着过的心态去对待这门课,但是当我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想我开始喜欢上这门课了。
虽然它只是一门选修课,但经过胡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每节课都给我们放两三段有关民法学的法律纠纷的视频,每放完一个视频,胡老师就运用相关的民法学知识和不同的角度给同学们讲解,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样使得了同学们可以更容易的接受这些比较乏味的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法学也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民法学的内容取决于民法的内容,它是法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重要民法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熟悉民法,在遇到民事纠纷时,不能以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就找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件来说说吧!
我记得我们看的第一个视频是“DV抓贼”。讲的是一位民警苦于对抓到的偷盗自行车的罪犯因没有确凿的证据屡次不能使他们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想出的方法,这本是很好的办法,但是问题就出现在,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合法的,而且身为一位民警,看到违法的事情发生了,为什么不立即制止,反而用DV拍下来。
第二个视频是“二手车交易市场的民事纠纷”。讲的是一位多年从事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去新兴的二手车市场买车,买的时候卖家没有能够提供车的所有情况,等到回去用了之后出了问题,维修时才发现汽车的里程表被改了,车子已经超出其使用寿命。但回去找卖家讨说法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问题,这到底是原来的车主改了之后买给中介公司的还是中介公司自己改的,而原来的车主又找不到,无法对证。这是我国的第一例有关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官司。
第三个视频是“话剧侵权”。讲的是一个学院的学生把别人的剧本经过改编之后进行演出,剧中用到的歌曲和剧本都已经经过原创者的允许,并签订了合同。后来因为观看这个话剧的人很多,临时决定多演出几场,但却内有经过原创者的同意,后来被原创者的经纪公司告上法庭。
(例子感想)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来节课,学到的东西也很有限,但我想我也收获了很多。胡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些事。我们不能只以平常对待事物的喜好和善恶观来评定一件违法或者民事纠纷案件时,应该讲究法律的严谨与权威。但是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只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则靠国家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力量,更靠物质力量来起作用等。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而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胡老师给人一种吸引力,虽然上课到现在都没有点名过,但去上课的人还是很多的,一句话“民法课,胡老师讲的精彩。”我没有后悔选择这门选修课,要说心得,我只想说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第四篇:民法学学习心得
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民法学课就要结束了,总感觉意犹未尽。以前常听到一些同学说:“去上选修课就是为了混学分的。”一开始,我也以为这门民法学会是多么的空洞,多么的乏味的课,抱着混着过的心态去对待这门课,但是当我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想我开始喜欢上这门课了。
虽然它只是一门选修课,但经过老师新颖的教学方法——每节课都给我们放两三段有关民法学的法律纠纷的视频,每放完一个视频,老师就运用相关的民法学知识和不同的角度给同学们讲解,与同学们进行讨论。这样使得了同学们可以更容易的接受这些比较乏味的知识,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
民法学是研究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现象和民法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民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法学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知识体系,对于正确制定民事立法,指导司法审判实践,提高人们的法治思想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法学也是法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民法学的内容取决于民法的内容,它是法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则,以及民事主体、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重要民法制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民法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熟悉民法,在遇到民事纠纷时,不能以违法的手段来解决,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那些事。我们不能只以平常对待事物的喜好和善恶观来评定一件违法或者民事纠纷案件时,应该讲究法律的严谨与权威。但是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只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则靠国家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力量,更靠物质力量来起作用等。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鼓励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和赞扬的行为;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而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老师给人一种吸引力,虽然上课到现在都没有点名过,但去上课的人还是很多的,一句话“民法课,胡老师讲的精彩。”我没有后悔选择这门选修课,要说心得,我只想说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二十六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
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我国《婚姻法》第十七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
(二)生产、经营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本法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
(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第五篇:民法学精品课程培训之学习心得
《民法学》精品课程培训之学习心得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毛静静
《民法学》精品课程培训即将结束,在培训期间,仔细聆听了烟台大学校长房绍坤教授和郭明瑞教授关于《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物权法》教学示范和侵权责任法制定为主题的讲座,使我对《民法学》精品课程建设有了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受益匪浅。
民法学以它的博大精深、逻辑思维严谨、应用性较强而著称,它在大陆法系体系中被德国学者称为“帝王法律”。民法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民法课的教学一方面是在传授专业化、规范性极强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在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律素养。民法学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后期其他相关法学学科学习的成效。通过这次培训,在教学中,对以下几个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教学中,需要重视民法理念教育,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习惯。民法学作为一门丰富的、实践性强的法律课程,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教师集中讲授重点、难点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采取的方法就是概念的解析,从概念入手打开民法每一个法律制度的大门,不断深化理解民法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在民法学习中对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公平正义、人格平等、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的民法理念在思想意识中深深扎根。理念教育形成的过程不是枯燥无味、单纯的说教,而是通过经典案例解析民法中的基本原理,达到理论、法律规定与实践的融合。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大二本科生(我们学校是大二开设民法学课程),在学习法学理论知识有限,社会生活经验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不能仅仅列出案例让学生自己做分析,而是需要其在了解一定基本民法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二)需要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及时反映民法教学的时代要求。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坚持系统教授民法体系,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民法知识体系。另外,按照我国当今民法学研究的成果和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将《合同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分离出来重点讲述,这样的课程设计,符合了当前的 1
司法考试知识的布局要求,又扩大了学生对市场经济法律的迫切要求。在学生学习了民法知识之后,专门开设民法案例分析课程,课程设计从案例入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去归纳出民法原理,用民法的原理分析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除此之外,专门开设法律咨询、法庭审判等实践课程,目的仍是训练学生民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没有思考的学习是僵化的,教师课堂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思辨型的学生。在启发性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针对民法学本身的特点,使用课堂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案例教学与教学内容同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事半功倍。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们认真进行了气氛热烈的讨论,比如教学手段、教材选定、课件制作等问题的讨论,并做出总结。通过这次讨论,我们相互交流和学习,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我们也把自己学习和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向主讲教师进行了咨询,在主讲教师的解答下,茅塞顿开。本人在这次培训中做了认真详细的笔记,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教学。
三天的培训课程就要结束了,希望今后能够再次参加类似的培训活动。感谢房绍坤教授和郭明瑞教授的精彩讲课。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