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心得(★)

时间:2019-05-13 20: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法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法学心得》。

第一篇:民法学心得

通过《民法学》的学习,我对《民法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民法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实践性极强的法律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并且讲授重点、难点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体而言就是,首先做好概念的解析,从概念入手开启民法每一个法律制度的大门,使学生深入理解民法基本理论知识,让“意思自治、人格平等、契约自由、诚实信用”等民法理念在学生的思想意识中扎根。其次,通过经典案例解析民法中的基本原理,达到理论、法律规定与实践的融合,以克服理念教育形成过程的枯燥无味、单纯。

改革民法课程内容,需要系统讲授民法体系,让掌握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民法知识体系。现今的民法课堂教学将《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以及《知识产权法》分离出来重点讲述的课程设计,反应了我国当今民法学研究的成果和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满足了学生参加司法考试之需和适应今后步入社会工作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民法基础知识后,应该开设民法案例分析课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去归纳出民法原理,用民法的原理分析案例中的民事法律关系以提高达到运用学生民法知识的能力。

第二篇:民法学

自然灾害救助问题

一、背景链接

2011年,南方持续大旱;2010年,舟曲泥石流;2009年,冬小麦主产区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2008年,南方冰冻雨雪灾害;2008年,举世震惊的四川汶川地震;2007年,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中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其中气象灾害占自然灾害的71%,地震灾害占7%,海洋灾害占8%,农林牧生物灾害占6%,其他灾害占8%。而气象灾害中,旱灾排在首位占53%,洪涝灾害位列第二占28%,风雹8%,冷冻7%,台风4%。

自然灾害已经给中国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据中国气象局透露,1990年-2000年,造成人员伤亡4500人,经济损失占GDP的3.4%,2001年-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8%,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面对种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虽然也在努力地推进灾害救助工作,但在巨大的损失和公众质疑面前,灾害救助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

二、事件观点

1、灾害救助面临的问题

我国灾害社会救济制度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在灾害来临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灾区的救济和重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灾害救济制度依然还是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救灾法律制度不健全。现行的救灾工作指导规范中,多是以部长令或政府行政命令的形式出现的,这些命令和行政条例是没有较高的法律效力的。这些法规重视灾后救济,轻视灾前的预防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对灾害社会救济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二是缺乏完善统一的国家救灾管理体系。中央政府目前尚没有对灾害统一管理的机构,财政部也没有设立专项的减灾基金,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减灾工作的深入发展。三是缺乏完善的灾害社会救济志愿者制度。我国在灾害社会救济志愿的实践尚处于空白。设立灾害救援志愿者制度,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救灾,弥补救灾力量的不足。对救灾志愿者进行防灾救灾培训,也是全面安全教育的好途径,更有利于形成互爱的良好社会风尚。四是救灾监督机制尚不完善。当前存在一些截留、挪用、挤占、侵吞、浪费、贪污救灾款物以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说明尚未发挥有限救灾款物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受灾区域存在着挪用专款的现象,尽管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个别干部利欲熏心,以身试法所致,但也反映出救灾款物的监督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三、事件对策措施 未来,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这样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灾害救济提出了许多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在部署工作时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认真制订相应预案,一旦灾情发生,才能有序进行抗灾救灾,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是要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要在加大政府救灾投入,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建立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

三是要尽快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建议成立由政府及公安、消防、军队、信息、气象、地震、防汛、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防灾减灾体系,建立中央和本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四是要加强灾害救助的资金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救灾款的使用管理,明确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制定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规范救灾款物基层发放程序,做到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政策公开、数额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五是要建立救助物资仓库网络。各地特别是经常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都要积极落实救灾储备制度,建立了救灾物资仓储设施,开始储备救灾物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的建立,在紧急安排灾区群众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车选自主品牌

【背景链接】

一年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路败退,市场份额接连下滑,寸土寸金的领土拱手让人。限购和优惠政策的取消,成为产品竞争力本就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的自主品牌一退再退、难见好转的导火索。

2月24日,政府在危机中首次向自主品牌伸出援手。在工信部发布的《2012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中,我国25家企业412款车型入选,全部为自主品牌车型。

《目录》的“终极版”出台前,各级政府仍在观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抢购合资品牌车的现象;公务车采购政策不统一、难落实,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厘定、规范的条款。

【原因分析】

2012年2月,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例行的信息发布会上,董扬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份额下跌的深层原因是自身产品竞争力不强、品牌议价能力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不会有好转,而且会越来越严峻。自主品牌的危机从2011年初便开始显现。限购政策出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直接影响自主品牌汽车市场。2011年4月前后,国家工信部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召集各车企领导座谈,了解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影响】 地方采购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他们遇到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较为严格地遵从现在的政策导向,优先考虑自主品牌作为公务车;第二类是回避、拖延,以各种理由不按照目录执行;第三类是明确表示,按照地方的采购目录,而地方采购目录与《目录》不一致,有些车型甚至超出了《目录》。

甚至有一些机关单位开始集中采购合资品牌汽车,希望在《目录》执行之前完成对合资品牌车的购置。【预测】

《目录》能最终落实吗? 党政机关单位在选择公务车时,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其次是当地的政策导向,再次才是车本身的质量和服务。这就意味着,在以往的推销过程中,合资品牌往往作为公务购车的第一选择,自主品牌需要付出更多沟通和服务上的努力才能够挤进这一行列。公共采购还是人在操作,地方党政机关各部门想要用哪个牌子的车,只要符合国家对于价格、排量和车型的政策,即使选用外资品牌,地方政府采购中心也没有异议。【难题】

①关键是对于《目录》的贯彻落实,严格按照《目录》来操作执行,此次政策对自主品牌要真的发挥作用。

②公务车监管措施对“领导干部”的概念。如果一般公务车不包括领导干部用车,那么,领导干部用车将不受《目录》的限制,领导干部用车被独立于公车监管政策之外。(根据2011年3月,财政部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是指用于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公务车分类的模糊,给公务车“国产化”留下了太大的机动操作空间,想通过“领导干部模范带头”争脸面、带动市场的自主品牌们,恐怕要失望了。③自主品牌劣势和地方保护

政府公务用车采购“看不上”自主品牌,还是与其本身的车型、档次和品牌有关。由于缺乏中高端车型,再加上品牌的积累较浅,自主品牌之前很难入采购人员的法眼。

各级政府出台一个自己的协议供货商目录,目录不统一,又导致品牌力较弱的自主品牌很难在异地开拓市场。

④公务用车有限,无法救市。

全国各地情况大同小异,自主品牌在公务车市场的效率少则上千辆,多则上万辆,自主品牌在整个公务车的份额不足20%,而公务车市场仅占国内汽车市场份额的2%。即使公务车全部采购自主品牌,依然不能托起自主品牌未来的发展,自主品牌面临的形势不会因此就发生大的改变。

【专家提议】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成功,必须要从态度上重视,从战略上有科学长远的规划,重视合作,而且零部件和相关产业要强,要有海外战略

一是政府的支持,政府要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支持自主品牌轿车,政府官员还应该带头使用自主品牌轿车;二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恳请大家以更多的平常心看待轿车产品,把它看成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注重性能价格比,给自主品牌轿车以公平的消费环境。残疾人乘火车票半价非一部门能实施

【背景链接】针对残疾人乘坐火车享受半价票优待的提议,铁道部日前书面回复,称无能力承担更多票价优惠。11月9日,记者从铁路部门获悉,每列火车将至少预留5张残疾人专用火车票。该举措有望在11月底前实施,具体实施日期尚未确定。【具体分析】作为弱势群体的残疾人乘坐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是文明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形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铁道部以无力承担残疾人半价票优惠为由拒绝残疾人乘坐火车半价票政策其实并非假话,实际上就是如实。一方面铁道部对于全国千万大学生给予了半价票优惠,并且客运基准票价率的确十几年没有调整,始终实施低运价政策,利润有限。另一方面铁道部门由于高速等建设扩张,的确也无能力再让利给消费者。

当然这不是说,残疾人半价票乘火车的优惠政策就不能实施,关键是不能依靠和指望铁道部一个部门单兵突进,而是要协同作战,共同推动。

首先,立法确定残疾人半价票乘火车的优惠政策,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残疾人享有这项优惠权利,而不是模糊的规定应当给予残疾人乘车优惠和便利。按照当前法律政策,铁道部没有义务必须给予残疾人半价票的优惠政策,铁道部可以实施这项优惠政策,也可以不实施,实施是恩惠,不实施不违法。

其次,实施残疾人乘坐火车半价票优惠政策,政府应当给予补贴政策。很多人拿残疾人乘坐公交车享受半价票或者免票优惠与乘坐火车不享受半价票比较,看上去很有道理,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但是忽视了残疾人乘坐公交车半价票的前提条件,就是公交车得到政府的补贴,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贴弥补,才保证了残疾人乘车半价票政策的落实。从这个角度说,要让残疾人乘坐火车也享有半价票优惠,财政就必须出钱,对铁路系统给予一定的补贴,不能让铁路独自承担残疾人半价票乘车带来的经济损失。再次,各级残联部门必须看好门、把好关,严格发放残疾人证,避免假残疾人泛滥。事实上随着残疾人享有的国家政策和优惠待遇越来越多,不少地方残联存在滥发和乱发残疾人证的现象,不少不是残疾人的人群通过各种关系领取了残疾人证。最后,对于享受半价票乘坐火车优惠政策的残疾人应当进一步细化,应当只让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享有半价票优惠,三四级的轻度残疾人不应当享受。众所周知,残疾人分为好几个等级,轻度残疾人与普通人差别不大,具有劳动动力,有固定工作,有经济收入来源,对于这类人群可以不给予半价票的优惠政策。对于那些重度残疾人,对于失去劳动力,没有收入来源的残疾人应当给予半价票优惠。总而言之,指望铁路部门独自承担残疾人半价票优惠政策的经济负担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必须依靠多部门合作,尤其是财政资金的补贴的进入,否则很难实现残疾人乘火车享受半价票。事实上铁道部的每列火车将至少预留5张残疾人专用火车票的新规定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改善,是在目前实际能力条件下对民意的善意回应,实质上透露出铁道部有心实现残疾人半价票政策的意愿,只能无力而已。房产调控问题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全国两会会场内外的女性角色受到大家的热切关注。女性的身影活跃在两会的每个会场,各展风采,引人注目。昨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云南代表团审议时,代表党中央向参加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和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同胞致以诚挚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今年两会房产市场调控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将继续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基本建成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这些利好消息不仅彰显了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决心,也引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民及媒体的广泛讨论。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房产市场调控问题 人大代表观点】

全国人大代表陈忠林说,为防止富人趁机“揩油”,亟待建立与保障房申请、分配、使用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包括申请者财产公示查询、作弊渎职者严厉惩处以及保障房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来自贵州的全国人大代表黄榜泉说,总理报告专门强调保障房的分配问题,切中百姓关注焦点。保障性住房分配一定要保证公平、公开、公正,在网络、街道办进行公示,包括分配前公开统计情况、分配时公开家庭收入情况、分配后公开名单等,分配过程“全透明”,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房价上涨的趋势控制住了,但房价并没有下降,还未回归到理性价格。” 全国人大代表马之庚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调控房地产,就要有效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他建议,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应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对基本住房需求之外的购房,加快实施房产税。

连任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呼吁,“适当放宽首套房首付比例及贷款利率。”因为“这些刚性需求者90%属于社会中低收入者,利率上浮、首付比例增加直接影响其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房产市场调控问题 政协委员观点】

全国政协7日下午举行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记者会,多位政协委员都对目前备受争议的空置房问题发表了看法。

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指出,“不合理的空置原因就是因为投机问题。这是由于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不断上涨,很多人把房地产作为增值、保值、发财的对象,每个人并不是自己要住,也不是买了出租给别人住,只是等它升值以后抛售造,最终成了空置现象。”

经济学家李稻葵也针对当前部分二线、三线城市存在大量空置房的现象发表了评论,“不是说这个房子里面住了一半的居民,而是整栋地空置,甚至没有完成。”他说,局部地区确实存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关注相关地区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重组的问题,以及地区过剩住房的处置问题。

【2012年省考申论热点:房产市场调控问题 新闻媒体观点】

过去一年,中央打出调控房价“组合拳”,效果已初步显现,特别是加大保障房建设,让中低收入者拍手称快,但这项涉及千万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在申请、分配、使用、质量等方面问题频现。因此,在今年的“两会”上,房产市场调控仍是媒体关注的焦点。

在各类两会民意调查中,“房产市场调控”均位居关注度前列,根据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展开的网民最为关注的十大热点话题调查显示结果,“房价调控”跻身前五,而在新华网“2012两会调查”的22个选项中,“房产市场调控”也始终名列前茅。截至3月8日13时,在新浪微博的微博搜索中输入“房价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关键词,分别有944,861条和287,460条结果,显示出“房产市场调控”话题在微博平台上也引起了网友的高度关注。

同时,地方媒体也对“两会”后房产市场价格走向颇为关注。全面解读物权法申论标准表述 什么是“物权”:

“物权”,这个法律术语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小到一粒纽扣、一个茶杯,大到一栋房屋、一座矿山,这些物都要分你我,定名分,归主人,如此方可止纠纷,息争斗,平是非,稳秩序。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所有权指权利人依法对自己的不动产和动产享有全面支配的权利。用益物权指权利人依法对他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担保物权指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就担保财产依法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什么是“物权法”:

物权法从起草到修改,从征求意见到最后审议通过,跨越了13个春秋,其间历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审议,大小修改100多次,并广泛向社会各界征求了上万条意见,其时间跨度之长、吸纳意见之多、立法决策之慎,堪称空前。2007年3月16日,它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以高票通过表决并将付诸实施。它的制定,不仅是一个博采各方智慧、凝聚全民共识的立法过程,也是一个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不仅是近年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也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物权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法典的核心内容,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息息相关。

物权法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

一、物属于谁,谁是物的主人;

二、权利人对物享有哪些权利,他人负有怎样的义务;

三、怎样保护物权,侵害物权要承担哪些民事责任。实施“物权法”的重要性:

一、物权法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合法财产进行了确认,并规定了所有权人的排他的权利。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物可以充分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各项权利,其他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涉,所有侵犯人民群众所有权的行为都违反了物权法,责任人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其他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警察可以在车站、广场、公路、街道巡逻检查,但不能随便进入居民住家,如果要进入,必须得到房主的许可或者持有搜查证,否则就是违法的。

二、物权法特别强调对人民群众物权的保护,使人们切实感受到了“无救济就无权利”这一法律谚语的精髓所在。物权法完善了权利保护的手段,规定侵害物权的,除承担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外,还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明确了对物权归属或内容有争议的可请求确认权利。物权法加强了对农村土地相关权利的保护,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并规定农民土地承包期满可继续承包,还确定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制度以及对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补偿等等。物权法维护了广大业主的权利,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明确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自动续期,还对小区内的车库、车位的归属,业主委员会的职能,业主和物业服务机构的关系等作了规定。物权法还明确了对作为弱势群体的被征收人、被拆迁人的权利保护,指出征收、拆迁应遵守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并依法足额支付补偿费用,针对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征收补偿不到位、侵占补偿费用的行为,物权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补偿费等费用,违反规定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三、物权法通过确认和保护财产,进一步鼓励人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有了物权法这一整套对人们合法财产予以确认和保护的完整法律,人民群众就如同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势必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投资信心、置产愿望和创业动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从总体上看,物权法几乎对人们在民事生活中涉及动产和不动产关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利、追求幸福生活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有利于他们自身劳动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有助于他们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何贯彻实施好“物权法”:

2007年3月23日,物权法审议通过之后仅一个星期,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内容就是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物权法,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局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大意义,认真实施好物权法。这次集体学习物权法,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这部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法律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学习、贯彻实施好物权法指明了方向。

一、牢固树立物权观念。推行法治,观念先行。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物权法的认识,充分认识依据宪法和法律对国家、集体和私人的物权给予平等保护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依法平等保护和正确行使财产权利的物权观念,为实施物权法营造广泛的社会思想基础。

二、加强物权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要在全社会深入宣传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宣传物权法的立法主旨、基本内容和各项规定,为实施物权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利用实施物权法的有利时机,在全社会广泛倡导全体公民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公民意识。

三、抓紧制定修改配套的法律法规,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物权法作为民事基本法律,它的有些规定有待于配套法律法规予以贯彻落实,包括抓紧研究制定加强国有财产管理、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完善征收征用的法律法规等。同时,要配合物权法的实施,着眼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促进竞争,抓紧建立健全民商法律制度,发挥民商法律制度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陈光标“暴力慈善”

陈光标,江苏人,任江苏某公司董事长。被媒体称为“中国首善”。有过多次慈善”壮举”,如自己组织慈善团队赴日救灾、在云南灾区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在贵州开演唱会向观众发猪羊。他高调的慈善的行为引发了大家的关注,赞誉有之,认为他为中国富豪做出了榜样;反对有之,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即以牺牲受赠人的尊严来获得自己的满足。是一种给慈善的倒退。但陈光标认为他是想通过这种高调的方式让大家关注慈善,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捐赠中来。事实上,他的每次举动确实带动了很多富豪捐赠。无论怎样,陈光标的慈善之举被广受关注,还是凸显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标准表述】

[问题]

此事件凸显慈善事业一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

慈善意识较为薄弱。很多人认为慈善事业是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慈善捐赠是富人们的事情,慈善价值观难以形成,必然然影响到我国民间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此外,还有两大主要问题:

第一,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慈善机构的认定、注册、管理、监督,公益事业的产权、融投资、转让等实际已经发生的问题,都没有法律可以参照。

第二,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由于监管不力,透明度不高,使得我国慈善善款流向不明,公信力出现危机。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慈善立法,提供法制依据。立法机关应颁布相关的法律,使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法可依。因此建议政府尽快制定《慈善事业条例》,从法制上规范慈善事业的性质、地位和原则。

第二,建立多元监管体制,提高慈善公信力。

一要行政监督。政府既要有完备的约束机制来规范慈善事业的运作。

二要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包括社会舆论、民间评估机构及公民个人监督等。

三要内部监控。慈善机构要完善自身内部管理监督程序。

第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积极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慈善文化,梳理慈善典型,鼓励全民参与慈善活动,培养公众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能源短缺,燃眉之急 今年夏天,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不应只有赤日炎炎和历史最高记录的高温天气,更深刻的还应有破天荒的拉闸限电的“电荒”。人们纷纷躲进防空洞,提出“将空调温度调低一度,早关 一小时”的口号,从上至下破共抗电荒的难题。这种用电告急的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浙江,据统计全国22个省市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供电缺口、拉闸限电的情况。而短缺的能源也不仅仅只限于电,油、水等生活生产的必备能源均在全国各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短缺。“怎么会电不够用?”,“怎么会有电荒?”人们普遍产生了心理疑问。经济繁荣发展了,人民生活奔小康,怎么会出现这种生活必需品的短缺?一时间能源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党和政府规划考虑的范围,也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大事情。能源究竟为何会短缺呢?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其一,我国生产技术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生产的单位产值能耗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大国,虽然资源的绝对量高,但就某种能源以及就人均资源占有量来看,我国是十足的能源小国。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的尚未成熟,原有的粗放性高能耗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有深刻烙印。因此当前的电荒油荒也许就是此种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带来的恶果,亦是对人们的一次警示:转变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迫在眉睫。其二,人民生活方式的不科学。浪费水、电的情况在我国寻常百姓的生活中乃是普遍现象。环保意识的淡漠,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尚未树立.生活方式及观念的落后等,使得我国居民使用能源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的眼里近乎奢侈和浪费。另一方面,对资源滥取滥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趋恶化。试问经济如何能在此空中楼阁中长久地发展。其三,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国际原油储备量低,但消耗量高。能源危机亦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长。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使得国际能源的分配不均,有的过剩有的短缺,如何应对此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如何更好地分享国际资源,已成为我国缓解能源短缺的一条重要渠道。

而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关系到我国的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能源问题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建设,亦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引起人民的某种恐慌,为避免由“电荒”引起的“人荒”,应从宏观和长远的观点来研究和把握,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

其一,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集约型增长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强对应用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积极寻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核能的高效利用及新型材料的替代。坚持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其二,转变人们的观念,包括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定位。生产者在生产时要秉持低能耗高效率的观念,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节电节水,如反复利用自来水,将每一单位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从而以最低的消耗寻求最高的产出。要树立全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根深蒂固地植根于人心并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其三,积极寻求国际上的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既是竞争者亦是合作者,解决这一全球性的问题,更应依靠国际间的互助共进,如我国当前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签订多个石油合同和协议就是很好的尝试和突破。总之,在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上,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结合,将经济增长和能源、重要原材料、交通运输等实际条件衔接起来,以形成最佳的发展方式。

最后,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追求经济发展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着眼点不应仅限于每年GDP增长的机械数字,更应透过数字,看到其内在的实质增长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深化和升华“现代化”的含义--经济增长的现代化、人民观念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保证经济发展的“能源”不竭。

立足本国,放眼全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煤炭告急,矿井事故;油品涨价,排队限量加油;错峰用电,电力短缺。一年里,我们的眼里、耳中充斥着许多类似的字眼,仿佛一夜间,百姓的生活不那么轻松了,近些年的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消耗浪费严重的后果终于使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停顿了一下。

难过之余,我们也要反思一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发展对我们的经济,对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乃至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该如何避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各种危机充斥报章,影响生活。解决的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综合考虑,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走新型发展的道路。我们的政府已经指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这也给近些年的片面追求GDP增长,不顾一切搞建设的各地的决策者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给烧得过热的经济增长论降了点温。经济增长的本意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国家的财政能力,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唯经济论恰恰就把“综合”这两个字给忘了。于是各地污染不断,事故层出,人民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了综合发展的思路,给发展的方向作了调整。具体来讲,我们的发展思路还是要适合国情,立足国内,放眼世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首先,立足本国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在发达地区发展能耗少、附加值高的高新产品,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应当地特性的生产和装备,而不是全国省市一窝蜂地全都用“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等几大支柱来定位本地的发展,走差异化的道路。这样,可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减少物资跨地区流通的压力,减少无谓的浪费。这里关键是各地区要认清自己的发展优势,错位思考,优势互补,不走盲目竞争的老路子。

其次,放眼全球,本着“拿来主义”的思路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资源、人力来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不是闭门造车,一味埋头苦干,相反应该巧干、好干。基于此,我们一是要改善政府的管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要集中优势力量,首先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也就是所谓的“家有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有了竞争优势,才能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引来外部世界的关注。三是要注意本地区的综合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协调各种资源,而不是“竭 泽而渔”。

第三,走地区合作的道路。我国的特点是地区差异大,无论是人力资源、资源禀赋还是资源利用度等软环境都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有高低起伏。可是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看,我们不能不闻不问,简单地任由发展,而是要通过行政的、金融的、法律的手段鼓励地区间互相合作,不搞“地区主义”,在政府层面加强财政经济支持,优势产业互补,在民间层面,地区间可以利用劳动力价格、生产技术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发展合作关系,建立工业、贸易、经济的往来,甚至可以用干部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加软环境的改变力度。最后,作为中央政府,长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鼓励经济发展,不主张甚至忽视人们其他方面需要的思路。因此,哪怕有时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有了变化,甚至有的地方采取极端的做法来发展经济,而没有考虑社会的整体环境。因此,在政策层面上中央应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就干部或地区的考评而言也可以调整方法,更多地减少刚性,增强量化的细致程度。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使我国的发展朝着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作为政府更多地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又要按照 实际的市场情况,允许各地按照市场的要求配置资源,唯有此,我们的发展才会更加健康、稳定。

新的发展观已经确立,我们当前的工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快速地发展我们的经济,而不是因噎废食,就此停顿下来,那反而是过犹不及了。人才的选拔

一、背景链接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要素。“十二五”的美好蓝图能否实现,中国能否在下一个五年中交出精彩答卷,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基于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才强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人力资源基础。你对“如何选拔优秀人才”有什么看法?

二、答题框架 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亟需打掉人才成长、发展中的“拦路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选人机制、用人机制。

1.要“任人为贤”,不要“任人唯亲”,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应该“英雄不问出身”。如果我们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时,比拼的不是 能力,而是“爸爸”;如果我们的干部提拔时,比拼的不是业绩,而是“后台”,就会“裙带纠结”,“山头林立”,造成“万马齐喑”的严重后果。“选贤任能也 是革命”。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持“任人唯贤”,选人“五湖四海”,事业才会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心情舒畅。2.既要“上得去”,又要“下得去”,拓展人才流动的空间。

“上得去”,指的是为社会的中下层精英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打开“上升通道”,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改变人生”,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下得去”,指的是已经“上去”的人才,能够不忘根、不忘本,能够从基层来、到基层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改变农村、山区、边疆的落后面貌。现在,优秀的人才“上不去”,上去了的人才又不肯“下来”,很难形成“万马奔腾”、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3.选人用人,是最大的导向。在人才选拔任用上,进一步体现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防止德才偏失、用人不公,才能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深化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扫除人才流动中区域、城乡、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的“羁绊”,才能卸掉人才身上的“枷锁”,迎来人才俊彩星驰的崭新时代!4.要“从上看”,更要“从下看”,让群众有“发言权”。在选人用人上,注重组织部门和各级领导“从上看”,更要注重社会公论、群众公认,注重群众 “从下看”。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出的干部,“很快就作出了成绩,比单是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 能使我们猛醒吗?”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才能真心地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团结一致向前走、向前看。从良法走向善治

【背景链接】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10年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8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离“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有两年时间。尽管法治政府建设已取得很大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标准表达】 [权威引述]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所有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温家宝总理)[原因]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面临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的社会矛盾突出,呼唤依法治理,使人民生活更加有序、和谐;一些地方政府尚存在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措施] 第一,坚持群众参与,科学决策。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并受人民监督。因此切实反应民生诉求、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才能形成科学、实用、有效的政策,引入由专家、政府、群众三方合力参与的决策评估机制,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让政策真正服务于民。

第二,加大程序制约,规范执法。加强制度规范,保证程序制约,用程序压缩权利滥用的空间,让执法人员必须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才能切实保护公民权利。第三,加强监管力度,力求长效。依法行政是为民服务的过程,一方面必须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行政工作的标尺,把评判执法质量优劣的尺子交给群众;另一方面,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凡发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严肃追究行政首长及相关人员的责任。人口老龄化

【热点背景】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3次生育高峰和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呈现快速增长局面。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应对的重大课题。

2011年4月,胡锦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考点分析】

一、问题及其成因

1、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超过73岁)、现有出生率下降,客观加速了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庞大的流动人口迁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加速了发展的不平衡。

2、“未富先老”是中国老龄化的最大特点。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等发生重大变化,极大影响了社会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负担日益加重,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社会保障资源面临巨大压力,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财政提出新的要求。

二、基本对策

1、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统筹城乡、规范管理”的指导原则,完善养老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工作格局。

2、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3、完善老龄产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促进康复辅具等特需产品开发,加大老年旅游市场开拓,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

4、加强老年精神文化生活。鼓励创作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兴建老年大学。搭建社区服务平台,重视发挥老年志愿者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

5、加快建设老年医疗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养老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

6、健全老年法律、维权机制,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尊老爱老,推动社会好风尚的形成。【精彩论述】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本身无所谓 ‘好’或‘坏’。“高龄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变动的结果,而“空巢化”则主要是人口机械变动(人口流动)的结果。

与国外老年人相比,中国的许多老年人不富裕,是弱势群体。所以必要的保障制度必须健全。中国要迅速从现收现付制的泥潭中走出来,变成有弹性的基金积累制,化解“未富先老”的危机。

要有专业养老院,对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让专业的养老院与社区相结合,让社区也走向专业化,将专业化的老人服务与家庭服务结合起来。

我们要倡导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孝文化,因为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情感需要是无可替代的。

农民工维权

【背景链接】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根本的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公民权。在我国,公民权主要包括:经济性权益,有报酬权、收益权、同工同酬权、就业机会均等权、社会保障权、社会福利权等;社会性权益,有自由择业权、劳动安全保护权、子女平等受教育权、职业技能培训权、劳动争议处理权、休息权、休假权等;政治性权益,有人格权、人身自由权、参与社会管理权等。

问题之一: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第一表现就是就业受限制。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市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地分割为正式市场和非正式市场。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只能在非正式市场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险”的工作。随着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的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对原来不愿意做的一些工作,现在城市人也开始加入竞争的行列中来,一些城市又从保护本地人就业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来人口。

第二表现在于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表现在:一是同工不同酬,农民工虽然从事的与城市人同样的工作,却拿着不一样的报酬;二是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三是拖欠甚至拒付工资。

第三表现是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文化生活没有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普遍没有保障。这些不公平的遭遇都源于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保政策不够完善。而看电视、打扑克是农民工的主要休闲方式,城市一些文体设施门槛较高,未能向他们免费开放。第四表现是工作生活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有的用人单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注意改善工作环境,不给农民工配发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导致农民工工作的安全隐患多,职业病发病率较高。因此产生的工伤、职业病都是农民工权利遭侵害的频发环节,也是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难点。

问题之二:政治权益难以实现。第一政治权利不能实现。由于长年在外,有的地方村委会选举有60%以上的农民工没有回乡参加过选举。第二是人格及人身自由受到侵害。每当遇到劳务纠纷时,农民工成为被侮辱的对象,辱骂、搜身、挨打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用工单位为了防止农民工中途辞职、偷拿东西,随意扣押身份证及工资,限制离开厂区及经营场所。问题之三: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一来农民工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由于城市里公办学校需要缴纳高额的借读费,农民工很难承担。二来休息休假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证。农民工普遍反映劳动超时现象严重。不少个体、私营及涉外企业经常让员工加班加点,即使国家法定节假日也不放过,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限及报酬对这些企业来说形同虚设。

[事件链接]12月5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打工的4名农民工因急于赶往火车站返家,无奈接受遵义10路公交车司乘人员开出的“议价”车票:原本1元坐全程的票价,因为他们提了四个大旅行包,车票变成了30块钱。此事被微博网友称为“史上最贵公交车”,并引来多位遵义市民自发代为讨要说法。

2011年底,关于农民工讨薪问题呈现了两个画面:一是某县一个工地,3名男子讨薪未果爬上塔吊准备跳楼,最终被消防员救下;二是在一家民营企业打工的田绍清等21名农民工被欠薪6.9万元久拖不结,河南省高院院长一经过问,欠款者立时兑现。

【标准表述】近年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以及各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工权益,农民工的各项保障也得到了改善。虽然如此,地方上一些企业、工地包工头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屡屡侵犯农民工权益,农民工的其他各项公民权利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深入分析] 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和农民工缺乏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淡薄有直接的关系。农民工在进城务工时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也没有主动维权的意识,当权益遭到侵犯时,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有的农民工想维权,但不知道怎么去维护。

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和市场及社会因素有关。从劳动力市场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决定了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廉价地位。从社会因素看,劳动力市场上农民工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加上有些农民工因为自己是农民,在心理上已经默认自己的工资比城市工人低,对住房、医疗、子女受教育等待遇便不做过多奢望。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和制度不完善也有关系。一方面现行的劳动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仍然存在盲点;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企业与农民工的关系时,过于迁就企业的利益。同时有些地方有关执法人员对农民工表现出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

农民工权益得不到维护还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有关。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确立,城市市民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而农民工往往不在保险对象之列。农民工不仅随时可能面临失业的危险,而且由于没有社会救助系统的支持,农民工一旦失业只有选择回老家。记者了解到,城市里的各种保障,包括失业、培训、养老等基本上都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措施]农民工维权,当务之急一方面司法机构需要尽快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加强对拖欠工资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另一方面职能部门也需要执行得力,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使命,绝不手软,以示惩戒。只有切实落实这些措施,才能釜底抽薪解决根本。具体来讲,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必须更新陈旧的观念,对农民工有一个新的认识。我们在政治和法律上,要给予农民工公正待遇,打破沿袭多年的“城乡分割”的观念与传统。对一些贡献突出的农民工,要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让更多的农民工成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代表、工会代表。其次,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可以对涉及到农民工权益的法规和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修改和完善,以适应更好更快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需要。例如,在农民工权益保障法规方面,我们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使农民工有和城市工人享有同样的权利。

再次,地方政府要提高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劳动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相互配合,共同构筑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法制环境。加强对农民工权益受损问题突出的民营企业和重点行业如建筑、服务行业的劳动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跟踪服务,加强与输入地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积极做好农民工的维权服务。最后,建立工会组织,形成相应的制约机制。农民工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和农民工之间缺乏一个进行有效沟通平台。农民工权益易受侵害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民工作为个体太分散,缺乏自己的维权组织。成立企业工会并加强对企业工会的管理、引导,则可以更好地发挥企业工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方面的作用。这个平台主要是政府、工会对企业的监督、协调、制约。交通安全问题

【背景链接】2011年10月7日下午四点左右,滨保高速天津界内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山东籍小轿车撞上了一辆河北籍大客车,导致大客车侧翻,被高速公路上的护栏从中间插穿,分为上下两截。经初步核实,事故已经造成35人死亡,19人受伤,死伤者大多数是河北唐山学院的学生。仅仅在10月7日当天,在天津、河南、安徽就发生了三起重特大交通事故,这三起交通事故,有两起和高速公路有关,有两起与超载有关,也都和超速有关。【标准表述】数月来发生的几起交通意外已经让国人对于交通安全失去了信心。飞机失事、动车脱轨、地铁追尾、公交车自燃等等。如果,肇事车辆都能遵守交通法规,那么,生命就不会失去,翻车、相撞、追尾等等事故也许就不会发生。“汽车文明”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发达,更是驾驶员的文明、自觉和负责任。文明开车事关公共安全,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必然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安全负责的人。显然,很多人根本不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当回事。这些惨烈的车祸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我国每年有6万余人死于车祸也不是偶然的。【综合分析】 【对策措施】 第一,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交通部门一定要落实检查“驾驶员资质审查制度”,杜绝不符合安全条件的人员驾驶客车。对安全意识不强、经常违章、操作技术差的人员,要调离驾驶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再上岗。

第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交通部门要对全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全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认真排查、清理道路安全隐患。尤其对于事故多发、易发地点要抬高从路面到护栏之间的台阶、加固护栏、进行防滑处理,安装减速带,设置强行分隔带等。

第三,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和安全意识。交通部门要组织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及网络、宣传单、社区板报等方式,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应试技巧

一、申论考试的特点

首先,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公务员录用考试比较注重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而且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形式,又刚刚开始实践,考试试题一般较为规范,不会出现偏差。这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明确,涉及的内容和观点都不偏颇,没有争议,每个考生应该都能有论而发。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尤其是争论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是不会考的。这样,考生在准备时就不必面面俱到,涉及过多。

其次,申论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是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中两个基本要求,认识和抓住了这两点,才算真正领会了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从而能够高屋建瓴、鞭辟入理地建构思路和完成论证。因此,考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不要匆忙提笔作答和写作,在把握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二、申论的考试内容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作题。其答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申论考试的解题环节和方法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位在首要,不容滞后。申论考试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考生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若是主题概括不准确或是不够全面,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了。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论证部分的写作应该在深入思考、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进行,最好事先列一个扼要的提纲,做到胸有成竹,行文流畅,并要注意论题鲜明、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四、参加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也就是说,审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然后,要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既定的条件是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2.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进行论证)。切忌脱离给定资料,随意联想和发挥。

3.注意限制要求。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繁,切中要点。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4.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申论还是一门新的考试科目,许多人并不清楚。应试者藉此可以了解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把握做题的速度,并且熟悉、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有备而来,在考试现场不致手忙脚乱,影响临场发挥。编者按:

增加《申论》是公务员考试所做的一个新的尝试。所谓“申论”,出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它是根据目前机关工作的需要,对考生实际能力的一种考察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机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具备搜集、分析、整理、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申论与作文有些类似,但又与传统的作文不同,它比作文难度要大一些,但《申论》的载体还是文字,在考生反复阅读试卷上所给出的约1500字的资料和提出的有关问题后,考生应对此用心分析,然后根据涉及的主线索、主问题进行阐述和论证。相对于传统的作文来说,《申论》要求考生摒弃那些套话、闲话,分析、解决问题要更加透彻、全面、清晰,因此也更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由于主要考察考生的实际能力,因此,考生做《申论》时不用做任何复习准备,只要你真的有水平,你就会应付自如。《申论》考试,从考生的接受程度入手,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又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之后才确定增加的。公务员考试申论评分标准及应试技巧 评分标准

一二部分按条给分,减去错别字。议论部分观点正确,鲜明,逻辑严禁,分析细致,对策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考试的准备

1.申论考试实际上是一次模拟的日常准备工作。

2.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都是很好的申论范文,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3.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要像学习英语一样,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来培养语感。

4.真题一定要精做,把答案认真的写出来,模拟题的最大功能就是熟悉热点问题。应试技巧:

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5.对策是什么 公务员考试申论提论点四大方向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

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大都是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事出有因。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阅卷老师的特别关注。我们可借鉴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

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

社会背景是申论材料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论点的提出,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如2009国考,有一考生的文章《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衡——浅议粮价调控机制的构建》一文论点的提出是这样的:

“近来,有学者指出,‘次贷危机后,下一场危机将是农产品危机。’尽管世界各地农民全力增产,谷物供应依然紧张。粮价飙涨已演变成最急迫的经济问题。全球飙升的食品价格,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的风险。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和河南农村视察时,有村民提出希望政府提升农产品价格和补贴。谈到这里,我们不禁思考:如果从全国发展的大局考虑,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从执行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调控农产品的价格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 通过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必然得出“从全国发展的大局考虑,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从执行的角度看,如何调控农产品的价格呢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问题”论点,这样提出论点,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模板之对策句

总的原则还是一个原因对应一个对策,此外对策还来自材料提供的对策/报纸、百姓、官员的观点等。尽量不要硬套“万能八法”对策。其实段落部分整理得并不全面,主要受制于复习的时间过短,所以各位可以自已总结,把一些万用的句式背下来,想用在哪就用在哪。1 监督

加强对„„(法律实施、行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法律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要进一步推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各项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法律

建议立法部门完善„„相关立法,国务院各部门、地方政府抓紧完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以及„„管理办法等规章,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规章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分布实施。在此基础上,主动协调地方有部部门,形成行政监督、执法的合力,切实履行条例赋予的管理职能,坚持依法行政。

积极推动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及修订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细则,构建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综合体系 3执法/协调

建立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是一项涉及立法、司法、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以形成统一、协调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4宣传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X等常识,增强公众的„„意识、„„„„能力。5领导重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因势利导,确保改革扎实推进。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6建立机制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包括激励、分工、规则、惩罚、监督方面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7加大投入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8 科技创新

加快XX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化XXgwyzk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XX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XX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XX国际科技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XX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XX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XX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其它

9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事件,地震

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 10 反腐

要坚决打击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等腐败问题,严厉查处„„领域的腐败行为。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通过专项检查、案件调查、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深挖细查腐败问题线索,严肃查处„„领域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模板之结尾句

1展望型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2意义和提出要求型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一定要增强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让经济发展的代价越来越小,生态环境越来越好。3 事情危急、进度缓慢型

“事危则志远,情迫则思深”。历史航船总是在一次次破冰中前行。我们既不能有畏难情绪,也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医疗卫生改革置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之中,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毅力推进改革,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让人民公平地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4.文学展望型

既然监督如此重要、如此实用,那么,就让我们的各项监督真正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监控公共权力运作的“电子眼”、捍卫公共利益的“守望者”、预警官场腐败的“警报器”吧 今天,全社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都在强调社会和谐。只有让8000多万残疾人与社会其他群体共享阳光,携手向前,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文明,和谐才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积极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以造福人民群众。

全国上上下下要决心不变、目标不变、责任不变,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节能减排上拿满分。总结型

总之,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完善政策、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务必实现煤矿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幅度降低,努力实现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节能减排,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改变,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下大力气,下真功夫,确保实现。民生通用型

群众利益无小事。„„对群众来说是天大的事。重视不重视这项工作,是对人民群众有没有感情的问题,是干不干实事的问题。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千方百计„„,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做实做好。意义/提出要求、口号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新的贡献。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模板之过渡句

过渡句大部分用在提出分析问题间、分析解决问题间的过渡,其中上一节的必要性是万能过渡句,都可以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我们必须把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迎难而上,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节能减排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仅要打好攻坚战,还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打一场持久战。

1提出要求过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改革机制,完善管理,不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条件和水平,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必要性过渡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机关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府的诚信正是这一宗旨的体现。政府信息体制的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重要举措,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政府信用体系。3总领过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4意义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全省卫生系统要认真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这件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保证全省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快速发展。

我们要正确估计成绩,克服麻痹思想,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将„„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措施。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金融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不断向纵深发展。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模板之意义句

必要性/意义的段落,可以使用的地方有:开头处/结尾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渡等等。应把一些好的段落背下来,做到信手拈来的境界。1 „„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进发展,造福人民的重要部署。2 „„是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搞好„„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是„„的重要内容,是„„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大举措,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4改革(医改、林业改革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6改善民生(医改,社会管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设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要按照十七大关于“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的要求,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9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

„„,关系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公务员考试申论万能模板之拔高句

实践过程中,关键是要掌握十七大报告的几个大层面: 一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二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再则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大局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中国最大的实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 申论万能八条释义

论万能八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能生搬硬造,此申论万能模板是一把双刃剑,要好好把握才能使文章挣分。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把„„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倡导„„的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激励制度、利益相关制度、分工制度规则制度、惩罚制度、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依靠„„技术;解决„„问题;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舆论监督)、领导(上级)监管;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加大整顿力度,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第三篇:民法学作业

一、陆某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9岁),一日趁体育课自由活动时,溜出学校大门。到附近书店看书,在过马路时被王某驾驶的机动车撞到,王某逃逸,一直未归案。陆某受重伤被路人送去医院抢救。共花费上万元医疗费。经查,该机动车为肖某所拥有,是王某于事故发生当日盗取。后陆某的父母向法院起诉,要求某小学和肖某共同承担侵权责任,赔偿陆某的医疗费并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结合《侵权责任法》对该案进行案例分析。肖某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某小学是否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两被告是否需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

答案:

1、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所以该机动车的车主并不承担责任,应由盗窃人王某承担责任。

2、根据《侵权责任法》地四十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在本案中,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3、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 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本案中,此事肯定会给九岁的陆某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二、某日清晨,罗老先生晨练回家,在所住楼房的电梯门前等候乘坐电梯上楼时,恰逢李女士牵其饲养的宠物狗下楼晨溜,电梯下到一楼开门时,李女士及其饲养的宠物狗尚纹丝不动,而刚要进电梯的罗老先生看见狗后,当即后退不迭摔倒在地。后经医院诊断为:L1椎体压缩性骨折,产生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若干。后双方协商未果,罗老先生一纸诉状将李女士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李女士辩称:原告见狗时是自行摔倒,狗并未对其实施侵害行为,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的前提是动物须有加害行为,被告饲养的宠物狗对原告没有实施叫、咬、扑、抓等加害行为,原告的损害后果与其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对此请作法理分析。答案:《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该法条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其要义:1是无论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其饲养或管理的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在上述案例中,宠物狗是李女士饲养的,其晨溜时给狗戴了犬套和犬链,并在电梯开门时仍抓紧犬链没有放开。当时,李女士没有也不可能预见会在电梯开门时遇见罗老先生,更不会想到罗老先生会受惊吓跌倒。因此,李女士没有过错。而该宠物狗由于训练有素且较温顺,在电梯开门见到欲进电梯的罗老先生时,没有叫、咬、扑、抓等攻击动作,所以,也不能归结为李女士的饲养过错。即使如此,该宠物狗确实使罗老先生受到了惊吓而后退跌倒造成了损害后果,按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作为饲养人的李女士依法仍应当承担其宠物狗对罗老先生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因此,李女士及其代理律师关于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抗辩理由,不符合法律规定,不能成立。2是除非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能够举证证明,饲养动物对人的损害,是由于受害人自己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其可以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或者减轻损害赔偿责任。否则,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而不能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如对驯养动物投喂行为造成损害,则受害人就属于重大过失,如是家养动物则属于一般过失。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八条在规定被侵权人“重大过失”的同时,没有规定相应的“一般过失”或“轻微过失”,或区别两者的标准,但是,着重保护受害人利益和规范饲养动物行为,则是该法条明确的基本宗旨。3《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九条“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从此条的规定来看,关于饲养动物的管理规定,主要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为了管理和规范动物饲养行为,保障公民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目的,对动物饲养人应当遵守的义务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侵权责任法》第八十条:“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条是对管理规定的严重违反,其过错等同于故意,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禁止饲养烈性犬,但规定了最为严格的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且不存在过失相抵问题,甚至受害人故意也要赔偿。从上述案例来看,李女士一再强调其饲养的宠物狗对罗老先生没有实施叫、咬、扑、抓等加害行为,也一再强调其饲养动物的合法性。但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来看,无论邻居饲养了什么样的动物,相邻的人们都会提醒家人。因此,无形中饲养动物就给相邻人家增加了时时要注意防范伤害和危险的生活氛围压力。饲养人牵带动物外出到公园、绿地或是电梯、通道等公共场所,无形中又给周边的人们带来社会压力。从法理上讲饲养动物本身就对周边的人们构成危险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损害,也就对周边不饲养动物的人们正常、安逸生活产生一个潜在的不公平。

三、李某与女友元旦在某花园大酒店举行婚礼,宴请各方宾朋。肖某趁兴与同桌划拳斗酒,因拳技不佳,频频输酒,肖某只好将瓶中酒一饮而尽,他顿时觉得喉咙似有一硬物卡住,并不时就阵阵的刺痛。肖某马上到附近医院就诊,经过医院的仔细检查,诊断证明其喉咙被一细铁丝卡住。肖某于当天动了手术,并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前后共花去各项费用3200元。原本尽兴而去却是心痛而回,肖某认为都是酒中铁丝惹的祸,于是就到酒店讨说法,要求赔偿损失。酒店以酒水免费为由拒绝赔偿。无奈,肖某只好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酒店赔偿其损失3200元。免费酒水造成损害谁来买单?请作法理分析。答案:肖某参加李某的婚礼到某花园酒店接受宴请,其与该酒店形成了服务合同关系,肖某是消费者,某花园酒店是经营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根据该条规定,肖某作为消费者在某花园酒店就餐时,享有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力。如果其人身因此受到伤害,其当然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四十、四十一条的规定,要求该酒店承担赔偿责任,此毋庸置疑。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该酒店提供的是免费商品,其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某花园酒店向客人提供免费酒水,其实质是一种促销手段,是其经营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免费酒水不能独立于其餐饮服务之外而存在。也即是说,提供免费酒水就是该酒店所提供餐饮服务的一个方面,就是其服务本身。故根据《消法》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某花园酒店对该免费酒水负有质量保证义务。况且,此处亦适用《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 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所以,不管该酒店对提供的酒水是否收费,均应承担质量保证义务。本案中,肖某因饮用某花园酒店提供的酒水导致人身受到伤害,酒店当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另外,《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根据该规定,肖某可以在某花园酒店和致害啤酒的生产者之间自由选择赔偿义务人,肖某最终选择向某花园酒店索赔,合乎法律规定,故该酒店应当赔偿肖某的相关损失。

第二种意见认为:酒店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从本案来看,肖某接受新郎李某的宴请,到某花园大酒店去喝酒,事实上就与该酒店形成了一种服务合同关系。因此该酒店作为服务一方的经营者就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各种服务(不管是有偿还是无偿)都是有利于消费者,而不能危害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的安全,否则就得承担赔偿责任。另外酒水含有瑕疵(酒水中有铁丝),从而造成本案肖某的损害,酒水的生产厂家有过错,同样也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作为消费者肖某来讲,他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索赔对象,既然肖某选择酒店赔偿,酒店就得承担赔偿责任。当然,该酒店在对肖某作出赔偿后,依照过错责任原则可向酒水的生产厂家进行索赔,但这属于另一民事法律关系,酒店不能据此推卸责任。本案是关于免费服务造成损害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的纠纷,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第三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要求赔偿。”本案肖某在某花园大酒店参加李某的婚礼,并享受该大酒店酒水免费的服务,从而在他们之间就形成了事实上服务合同。肖某在接受酒店提供的服务时因酒店提供的酒中藏有铁丝而遭到人身损害,尽管该酒店对酒水存在瑕疵没有过错,而且是免费使用,但这免费的酒水是属于酒店所提供服务的一部分,因此酒店作为服务的经营者就应当为此承担赔偿责任,而不能以免费提供服务为由拒绝赔偿。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法院合议庭在经过认真的审理之后也采纳了第二种意见,即酒店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遂判决某花园大酒店在限期内赔偿肖某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2860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四、2007年2月11日19时左右,原告李某的母亲在厨房烧好一锅开水后,未盖上锅盖便将开水置于灶旁的地上,欲在换好煤块后,为年仅2岁的原告李某洗澡。此时李某起身小便,向厨房外走去,不料因突然停电,李某掉入开水锅内,造成全身大面积烫伤,当即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用去医疗费、护理费等各项费用6万于元。经司法鉴定,李某为十级伤残。事后,双方因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李某遂以供电公司侵权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供电公司赔偿其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8万于元。请分析供电公司是否承担责任? 答案:

本院认为,被告向原告提供电力服务,原告向被告支付电费的事实表明原、被告间存在事实上的供用电合同关系,被告负有向原告提供正常运行的电力的义务,除法定不可抗力事由或因原告自身过错造成的电力运行事故外,被告均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原告提供的第1组证据证明事发当晚被告未按规定事先通知用电单位和村民就突然断电,被告也承认断电一事属实,但提出突然中断供电系不可抗力所致,依法不应承担违约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引发本案电力运行事故的原因系线路故障,被告没有尽到维修的义务,这显然不符合法定不可抗力事由的构成要件,就被告自身电力系统出现电力运行事故而言,原告不负任何过错责任,被告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原告未提供因被告违约造成其财产损失的任何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原告之子李润林因停电被开水烫伤属侵权之诉,与原、被告之间的供用电合同纠纷是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因李润林非供用电合同的当事人,在本案的违约之诉中,其医疗等费用依法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七条之规定判决:

驳回原告李速的诉讼请求。

本案诉讼费用3300元,由原告李速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案供电公司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供用电合同关系,李某可以在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之间择一起诉。现李某是以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从侵权的构成要件分析,因为供电公司停电行为及李某被开水烫伤并致伤残的事实均客观存在,所以判断供电公司是否应对李某的损害结果承担责任,关键看供电公司的停电行为是否有过错以及与李某的损害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第一,供电公司是否具有过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供电企业在发电、供电系统正常的情况下,应当连续向用户供电,不得中断。因供电设施检修、依法限电或者用户违法用电等原因,需要中断供电时,供电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事先通知用户”,《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二十八条对事先通知用户的具体要求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供电企业因故中断供电,除不可抗力外,均应按照规定事先通知用户或事先确定限电序位。本案供电公司既未提供证据证明系因不可抗力断电,也未提供证据证明其按规定履行了其事先通知的法定义务,故其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据此可以认定,供电公司具有过错。第二,供电公司的停电行为与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于供电公司突然停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李某的法定监护人在李某的日常生活中全面及时对其履行监护义务,停电行为引发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李某因黑暗而致烫伤的原因,而不是以停电行为是否会必然造成损害后果来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多因一果的侵权赔偿案件。法定监护人的监护不力与供电公司的过错停电间接结合,导致了李某的损害后果。根据双方各自行为的过错程度以及原因力大小,应确定由李某的法定监护人承担主要责任,供电公司承担次要责任较为公平合理。

第四篇:民法学简答题 (范文)

1.民法基本原则的效力和功能如何?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其效力贯穿于各项民事制度之中的民法的根本规则,是民法立法的指导方针和解释民法规范,适用民法规范以及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其具体效力表现在:(1)它是民事立法须遵循的准则(2)它是解释民法的基准(3)它是民事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4)它是在没有具体规定时,裁定民事案件的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民法基本原则具有评价功能和补充功能。其评价功能表现在;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理解民法的精神实质,正确的评价民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其补充功能表现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补充法律的漏洞。2.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其有何特征?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其特征表现为:(1)客观性。民事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主观现象。单纯的主观意志并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终止。(2)法定性。何种客观现象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是由个人决定的。3.简述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原则。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两种:(1)事实方式,即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2)法律方式,即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1)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2)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4.民事责任有何特征?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为目的(3)民事责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4)民事责任是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5.简述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指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措施。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6.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有何区别?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是指民事法律规范赋予当事人实现其利益而可以实施的行为范围。二者的区别表现在:(1)权利能力是取得权利资格和前提条件,而权利是利用这种资格和前提条件获得的结果。(2)权利能力包括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两方面的资格,而民事权利仅指权利,不包括义务。(3)权利能力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是自然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不可转让或抛弃;民事权利中除人身权外通常可以转让或抛弃,也可依法被限制,剥夺。(4)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它与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无关;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按其意愿实际参加民事活动时取得的,它反映着民事主体的个人意志。

7.简述撤销失踪宣告的条件和法律后果。条件:(1)须被宣告失踪(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或确知其下落(未死亡)(2)须经本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3)须由法院撤销失踪(死亡)宣告。

法律后果:(1)失踪宣告撤销后,原为失踪人设立的财产代管人即当然消灭其资格,其管理权复归于本人。(2)死亡宣告撤销后,发生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两方面的效力。关于财产关系的效力;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但依继承法取得其财产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占有人返还原物时为管理财产所支付的费用,可以请求补偿。第三人合法取得原物的,可以不予返还。利害关系人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被宣告死亡而取得其财产的,除应返还原物及孳息外,还应对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关于人身关系的效力:配偶尚未再婚的,其婚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配偶已经再婚,其再婚效力不因撤销宣告而受影响,即使其再婚后又离婚或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也相同。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同意的除外。8.法人的民事责任有何特点?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指法人对自己的不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其特征如下:(1)法人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同时产生,同时消灭(2)法人民事责任能力是对其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9.法人设立须具备哪些条件?法人设立是指法人的这一组织体的创办或建立。不同的法人,其设立的条件要求不同。总的说来,法人的设立须具备以下共同条件:(1)有发起人或设立人,并且其人数还须符合法律规定(2)须有法律依据,即所设立的法人在法律上有规定,是法律确认的。

10.简述法人合并与分立的情形?法人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法人。法人合并分为:(1)吸收合并,即各个合并在一起的法人中一个法人的资格保留,其他法人的资格消灭(2)新设合并,即各合并在一起的法人的资格均消灭,而成立一个新的法人。法人分立,是指由一个法人分为两个以上的法人,法人分立包括:(1)新设分立,即原法人资格消灭,而分成几个新法人;(2)派生分立,即原法人资格不消灭,而从中分出几个新的法人。11.简述个人独资企业的法律特征?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个人独资企业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由自然人一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2)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并须经核准登记(3)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投资人即可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4)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2.简述法人分支机构的特征?法人分支机构,是指法人为实现其职能而设立的一种可以自己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机构。其特征如下:(1)法人分支机构是由法人为实现其职能而设立的机构,从属于法人(2)法人的分支机构是相对独立的机构(3)法人的分支机构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3.简述个体工商户的特征?根据《民法通则》规定。自然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核准登记,从事工商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其特征表现为:(1)个体工商户可以户为经营单位(2)个体工商户须依法核准登记(3)个体工商户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工商经营(4)个体工商户以户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享受民事权利和负担民事义务(5)个体工商户的户主对个体工商户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14.简述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之一,指的是作为法律关系内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其特征如下:(1)有益性,有益性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的利益需要(2)客观性,客观性是指不依主体的意志而转移。(3)法定性,法定性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由法律所规定。

15.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法律意义何在?特定物是指单独的特征具体确定的物。种类物是指仅以品种,规格,型号或度量衡加以确定的物。区分特定物与种类物的法律意义主要在于:(1)某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特定物为标的物,而某些法律关系只能以种类物为标的物。(2)标的物意外灭失的法律后果不同。特定物在交付前灭失的,一般发生债的履行不能;而种类物在交付前灭失的,一般不发生履行不能,只要债务人还有同种类物,就应负履行责任(3)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可有所不同。以种类物进行交易的,只能交付后发生所有权的转移,而以特定物为交易的,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交付前转移所有权。

16.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有何异同?二者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二者

所附的条件和所附的期限之间。相同之处:条件和期限均可作为法律行为之附款;都可由当事人任意选定;而且应当遵守合法的要求;同时,条件和期限所限制的都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终止。二者的不同之处;条件是发生与否并不确定的事实;而期限为将来确定发生之事实。

17.简述无效民事责任的种类?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无效民事责任行为主要包括:(1)无民事行为能力依法不能实施民事行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3)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所为的且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行为(4)恶意串通且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18.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法律后果如何?(1)自始无效。即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是无效的(2)恢复原状。即恢复至无效民事行为发生之前的状态。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3)赔偿损失。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4)追缴财产。即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19.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何在?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于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根本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自始确定的,当然的,完全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在于:(1)无效民事行为自始无效;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效力在形成权人同意或者拒绝前则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2)无效民事行为确定无效,不因第三人的同意而有效;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由于其效力处于未确定状态,可因形成权人的同意而确定有效。(3)无效民事行为当然无效,无须第三人的意思表示来确定其无效;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由于其有效与否是不确定的,要确定其无效,须有形成权人为拒绝的意思表示。

20.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何在?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期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是指因意思表示有瑕疵,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在于:(1)可撤销民事行为在撤销前是有效的;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在同意权人同意或拒绝前,其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2)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消灭;而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形成权人的拒绝的意思表示,则使其确定地不发生效力。(3)对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承认,是使其已经发生的效力得以继续,而对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则是使其确定地发生效力。(4)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为行为人本人;而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同意权人行为人之外的第三人。

21.简述代理的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由本人直接承受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代理的特征表现为:(1)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2)代理人代理进行的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3)代理人独立为代理行为(4)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代理行为(5)代理人实施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22.简述无权代理的产生原因及其法律后果。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所实施的代理。无权代理产生的原因包括:(1)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1)被代理人享有追认权。无权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即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如果本人不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则可视为同意。(2)相对人享有催告权和撤销权。即相对人有权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定期间内做出是否追认的意思表示,或者在被代理人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享有撤销与无权代理人所为民事行为的权利。(3)被代理人不予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无权代理人对其无权代理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23.简述表见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的区别?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行为人虽没有代理权,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法律使该行为发生有权代理法律后果的代理。狭义无权代理是指无权代理权而以他人名义实施行为并且不具备表见代理要件的代理。表见代理为无权代理之一种,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通常所说的无权代理则为狭义的无权代理。表见代理与狭义的无权代理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表见代理的行为人虽实际上并无代理权,但在表面上有足以使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而狭义无权代理的行为人不仅实际上并无代理权,而且也无使他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2)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后果,即行为人与第三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对本人发生效力;而狭义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24.简述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如下:(1)须行为人无权代理权而以本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2)须有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3)相对人主观上无过错。(4)须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所为的民事行为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表见代理一经构成即发生如下效力:(1)对于本人发生有权代理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所为的代理行为视为有权代理,本人应承受该行为的法律后果,不得以无权代理为抗辨理由对抗相对人,如果因此受损失,本人有权向有过错的无权代理人请求赔偿(2)对于相对人,其既可主张表见代理,也可以主张无权代理而撤销该行为。

25.诉讼时效有何特征?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项请求权的法律制度。其特征表现为:(1)诉讼时效完成仅消灭实体请求权(2)诉讼时效具的强行性(3)诉讼时效具有普遍性。

26.简述人身权的特征?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以特定精神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人身权作为民事权利,除具有民事权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法律特征:(1)人身权与人身紧密联系,具有不可分离性(2)人身权没有直接的财产内容,是一种非财产权(3)人身权虽无直接财产内容,但它与财产又有着紧密联系。(4)人身权为绝对权。

27.简述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必须具备的,以人格利益为客体的,并为法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民事权利。身份权是指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的身份而依法享有的以身份利益为客体的一种民事权利。人格权利与身份权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取得原因不同。自然人的人格权基于出生而取得,法人,其他组织的人格权基于依法成立的事实而取得;身份权则是基于特定的身份而取得。(2)权利性质不同。人格权纯为一种权利,而身份权虽然本质上是权利,但大多数在权利中包含义务;人格权纯为一种支配权,而身份权除荣誉权外必以相对人存在为前提,往往需要相对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或者可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法律上的效果,故身份权严格地说有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的性质。(3)利益归属不同。人格权的利益只归属于权利人自身;而有些身份权如亲权更主要是为了相对人的利益。(4)权利期限不同。人格权是无期限的权利;而身份权是以特定身份的存在为其存续的前提。

28.简述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以一般人格利益为客体,并概括和决定具体人格权的一种权利。一般人格权以一般人格利益为客体,而具体人格权则以具体的人格权利益为客体,因此一般人格是产生和决定具体人格权的基础。,一般地说,一般人格权的内容包括人格独立,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内容。所谓人格独立,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上均享有独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控制;所谓人身自由,是指自然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人身不受侵犯和自主行为的自由;所谓人格尊严,是指自然人基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等各种客观条件所应有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以及应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29.荣誉权与名誉权有何不同?荣誉权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荣誉不受非法剥夺或其他形式侵害的权利。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荣誉权与名誉权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取得的方式不同。名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自然人,法人等对自己的名誉依法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其取得,不需任何其他条件;而荣誉权除法律规定的外,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对社会做出贡献并授到特定机关或组织表彰授予荣誉称号时才能取得。(2)主体的范围不同。名誉权人人享有;而荣誉权只有某些特定的民事主体才能享有。(3)内容不同。名誉是社会对民事主体的品德,才力,功绩,声望等方面的总评价,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批评性的,而荣誉则为特定机关或组织对特定民事主体授予的一种特殊名誉,是积极的,褒扬性的评价。(4)能否被剥夺不同。名誉权通常无法剥夺或限制,而荣誉权则不同,可以依法剥夺。(5)损害方式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主要有侮辱和诽谤,而侵害荣誉权的方式主要是否定,贬低,亵渎他人的荣誉,或者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

30.简述物权的特征?物权是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特定的物而享受其利益,并得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物权是对世权,这是物权在主体方面的特征。(2)物权是支配权。这是物权在权利作用方面的特征(3)物权是绝对权。这是物权在内容和实现方式上的特征。(4)物权是以物为客体的权利。这是物权在客体上的特征。

31.简述物权的排他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是指在同一物上已存在的物权具有排除在该物上再成立与其内容互不相容的物权的效力。物权的排他效力是由物权的支配性所决定的。因为物权是直接地对标的物加以支配的权利,为保障权利人的支配权的实现,法律必赋予其他排他效力。某物一旦受某人某一方面的支配,他人则不能再为同样的支配。否则,物权的直接支配权就会落空,权利人就不能对标的物进行有效的支配,也就不能对物为正常地交易。物权的排他效力是物权共有的效力,但各种物权的排他效力的强弱程度有所不同。对物具有全面支配力的所有权具有最强的排他效力,在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以占有标的物为内容的定限物权的排他效力仅次于所有权;其可与所有权并存一物之上,也可以与不以占有为内容的定限物权并存,但在同一标的物上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以上占有为内容的定限物权。不以占有为内容的定限物权的排他效力最弱,在同一物上不仅不能同时存在内容完全相同的此类物权,但可存在数个同种类的物权。

32.简述物权的追及效力?物权的追及效力,又称为物权的追及权,是指物权成立后,其标的物无论辗转于何人之手,物权人均得追及其所在而直接支配该物。物权的追及效力是由物权的支配性所决定的,是物权与债权区别的一个方面。由于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因此,在标的物被移转时,物权的权利人得直接基于物权追及到该物行使权利,从而可以充分保障物权人的权利实现。当然,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有限制的。当取得财产的第三人为善意有偿取得财产时,即构成善意取得时,则物权的追及效力被中断,第三人可取得转让财产的所有权,原所有人只能通过其他方法加以救济。

33.简述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又称为物上请求权,是指物权人于其物被侵害或有被侵害之虞时,物权人得请求排除侵害或防止侵害,以恢复其物权的圆满状态的权利。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是物权在保护方面的效力。因为物权是对标的物的一种直接支配权,为绝对权,具有排他性。为保障权利人对标的物的支配,以排除他人的非法干涉或侵害,确保物权的圆满状态,法律自应赋予物权以妨害排除效力。因此,物权的妨害排除效力是以物权的存在为前提,是以排除对物权的妨害使物权处于圆满状态为目的的,是对物权的一种救济。因而,物权请求权是依存于物权的独立的请求权。一般而言,物上请求权包括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和预防妨害请求权三项内容。返还请求权是物权人在其标的物被他人非法侵占时,得请求返还的权利;排除妨害请求权是物权人于其物权的圆满状态被占有以外的其他方法妨害时,得请求除去妨害的权利;预防妨害请求权是物权人于有妨害其物权之虞时,得请求防止妨害发生的权利。

34.简述所有权的特征?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作为物权除具有物权的一般特征即所有权为对世权,支配权,绝对权和以物为客体的权利外,所有权还具有如下特征:(1)所有权具有自权性,即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自己的物享有的物权。(2)所有权具有全面性,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所有人对于所有物得为占有,使用,收益以及处分等全面的概括的支配。(3)所有权具有弹力性,即在所有权之上设定限制物权时,所有人对所有物的全面支配权将因受到限制而减缩,而于该限制解除时,所有人又恢复了对所有物的圆满支配状态。(4)所有权具有恒久性,是指所有权因标的物的存在而永久存续,不得预定其存续期间。

35.简述善意取得的构成条件?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将动产非法转让于第三人时,如果第三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善意取得作为动产所有权的一种取得方法,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标的物须为动产(2)让与人须为无权处分动产的占有人(3)受让人须基于交易行为而取得动产的占有且须支付对价(4)受让人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

36.简述按份共有的特征?按份共有是指共有人按照确定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的共有。其特征如下:(1)按份共有人的权利义务体现在一定份额之上,在按份共有中,按份花花公子有人享有权利和分担义务的多少,取决于共有人拥有份额的大小(2)按份共有对其应有部分享有相当于所有权的权利。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享有权利,分担义务。(3)按份共有的权利义务及于共有物的全部。按份共有人并不是就共有物的特定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而是就自己的份额比例对整个共有物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37.简述共同共有的特征?共同共有是指共有人基于共同关系,对共有物不分份额地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共有。其特征如下:(1)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额的共有。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各共有人对共有物并没有份额之分。只有在共同关系消灭时,才能确定各共有人的应有份额。(2)共同共有的发生以共有人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前提。共同共有以共有之间存在共同关系为成立的前提,没有共同关系的存在,就不能成立共同共有,只能成立按份共有(3)共同共有人平等地享有权利和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中,各共同共有人对于共有物,享有平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同时,对共有物也承担平等义务。

38.简述用益物权的特征?用益物权是指对于他人之物,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其法律特征如下:(1)用益物权具有用益性,即用益物权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而设立的物权(2)用益物权具有独立性,即用益物权不以用益物权对所有人享有其他财产权利为其存在的前提。(3)用益物权具有独占性,即用益物权须以实体上支配用益物为成立条件(4)用益物权的客体是不动产,而不包括动产和权利。

39.简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特征?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人为营造建筑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有土地的权利。其特征如下:(1)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国有土地为标的物而成立的用益物权(2)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国有土地的开发为目的而成立的用益物权(3)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具有期限性和让与性的用益物权。期限性是指国有土地使用权有一定的存续期间,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让与性是指法律允许土地使用人转让土地使用权,同时法律也允许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继承。

40.简述典权的特征?典权是指支付典价,占有他人之不动产而进行使用收益的权利。典权具有如下特征;(1)典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2)典权是以使用收益为目的物权(3)典权是以占有典物为成立要件的物权。(4)典权是以支付典价为对价的物权(5)典权是有期物权。

第五篇:民法学试题汇总

一、单项

1.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存在的诉讼是(C)。C.确认之诉

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A)。A.既得权和期待权 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C)。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4.法人机关成员在执行职务中的行为所造成的违约和侵权损害,应承担责任的主体是(D)D.法人

5.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B)。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6.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为失踪人须(B)。B.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

7.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C)。C特定物和种类物 8.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A)。A.无效的民事行为

9.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C)。C.单务法律行为 10.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A)。A.国家 11.宣告死亡的第一顺序利害关系人是(A)。A.配偶 1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有偿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A)。A.企业法人

13.北京机车车辆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B)。B.厂长

14.某甲生前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希望工程,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A)。A.诺成性法律行为

15.我国民法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C)。” C.视为同意

16.张某不慎掉入路旁河道中,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5千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D)。D.无效的民事行为 17.民法规定,公民的住所是(A)。A.他的户籍所在地

1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B)。B.二年 19.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起算(D)。

A.从合同签订时起B.从合同生效时起 C.从财产约定交付时起 D.从财产实际交付时起 20·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起自(D)D.战争结束之日

21·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C)C.赠与

22·在甲乙双方的买卖交易过程中,丁某既作为甲的代理人,又作为乙的代理人,这种代理行为属于(b)。B.复代理

23.在农村,农民的联营企业属于(B)。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24.以下不属于继受取得的是(A)。A.没收

25.民法通则,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二年

26.不能作为标的物的是(B)。B.知识产权

27.法律规定(D)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D.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 28.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B)。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9.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D)。D.法人的意志

二、多项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AC)。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A.不动产 B.流通物. 3.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D)。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4.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ABC)。A.实物分割 B.变价分割C.作价分割

5.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可以分为(ABCD)。A.国有土地使用权B.国有林地使用权 C.国有草原使用权D.国有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

6.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CD)C.绝对权 D.相对权 7.合伙的终止原因主要有(ABCD)。

A.合作的存续期间届满B.合伙人全体一致同意终止合伙协议 C.合伙事业已经完成或已确定无法完成 D.合伙违反法律而被撤销

8.土地、森林属于(BD)。B.不动产 D.限制流通物 9.书面形式一般包括(ABCD)。

A.公证形式 B.鉴证形式C.审核登记形式D.公告形式 10.动产物权包括(ABCD)。

A.动产所有权 B.留置权 C.动产的抵押权 D.动产质押 11.根据民法规定,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ABD)。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D.无民事行为能力 12.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ABCD)。A.股票 B.债券 C.支票 D.提单

1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A.公平合理B.兼顾各方,团结互助 C.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14.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D)。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D.共有人平等地承担义务

15.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BCD)。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1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ABC)。A.股票 B.支票c.本票

1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公平合理B.团结互助C.有利生产 D.方便生活 18.以下属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是(ABCD)。

A。矿藏资源B.森林资源c.军事设施D.广播设施 19.动产物权包括(ABCD)。

A.动产所有权B.留置权 C.动产的抵押权 D.以国库券作抵押

20.民法通则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BC)。B.1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

C.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21.下列情况属于限制流通物的是(ABD)。A.土地 B.金银 D.武器、弹药

22.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的特殊诉讼时效,适于(AC)。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23.以下民法保护方法中适于财产所有权保护的是(AD)。A.请求排除妨害 D.请求遗还原物

24.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BC)。

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25.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ABCD)的权利。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26.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27.法人终止的原因有(ABD)。

A.依法被撤销B.解散 D.依法宣告破产

28.某甲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某乙经过,要求某甲付10万元人民币方救张甲,某甲无奈同意付钱,某乙遂将某甲救上岸,甲乙约定的行为是(BD)。B.无效的民事行为 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29.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ABCD)。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内容

30.公民死亡后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ABD)。

A.遗嘱发生效力B.财产开始继承

D.婚姻关系消灭

31.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行为的附屈要件,条件应符合的要求有(AD)。

A.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D.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三、填空

1.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6周岁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3.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4.收益在法律上又称为孳息,它分为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两种。5.物权分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6.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7.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联营主要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8.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类。9.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0.在我国共同共有基本形式有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两种。11.民法上的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12.《民法通则》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第三人。13.担保物权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14.我国法律规定,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登记手续。

15.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叫做国有土地使用权 16.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17.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力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18.《民法通则》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19.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20.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

21.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 22.物权分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23.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24.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25.财产的所有形式可以分为单独所有和共有两种。2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两种。

27.民法上的期限,依确定根据,可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28.公民从出生时到 死亡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9.思格斯曾经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30.民法通则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管理和使用 31.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32.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

33.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34.诉讼时效按其适用的范围可分为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35.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自我保护和诉讼保护。

36.占有分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两种情形。

37.在发生相邻房屋滴水纠纷后,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它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

赔偿损失

38.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四、名词解释

1.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2.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3.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4.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5.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 份额的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6.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7.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8.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

9.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

10.指定代理,是指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11.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12.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13.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14.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15.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6.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17.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公民或集体组织,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依照承包合同的规定而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8.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9.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20.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21.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22.物权,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23.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4.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前提。

25.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6.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

27.国有土地使用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28.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29.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0.其他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物权,它是在所{i权权能与所有权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他物权人对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五、问答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3分)其主要特点在于:(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分)(2)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2分)(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2分)

2.简述按份共有人的权利。答:按份共有人的权利有:(1)按份共有人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按份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出售或者转让。(3)按份共有人出售其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3.简述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

答: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有:(1)请求确认所有权。(2)请求返还原物。(3)请求排除妨害。(4)请求停止侵害。(5)请求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

4.筒述宣告死亡的条件。答:宣告死亡的条件有:(1)受宣告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2)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经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5.简述滥用代理权的行为种类

答: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2)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知道代理的事项违法的行为;(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4)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的行为。6.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答:财产所有权的权能。(1)占有权,民事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控制;(2)使用权,民事主体按照财产的性质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3)收益权,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基于财产而产生的物质利益;(4)处分权,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财产进行的处置。7.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2)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3)自愿和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5)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8.物权的法律特点有哪些? 答:物权的法律特点是:(1)权利的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2)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的干涉;(3)物权的标的是物;(4)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9.善意取得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从我国情况看,善意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2)取得的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3)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而取得财产。10.简述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3)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4)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因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都有权要求他人依民法的规定承担责任。

11.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四项有效条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四项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12.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有:(1)财产所有权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2)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上的特定性。(3)财产所有权具有相对义务人的不特定性。(4)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5)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财物。13.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主要在:(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获取的。(2)民事权利能力是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民事权利并不必然包含民事义务在内,两者在具体的民事法律中互相对应、各自对立的两个不同概念。(3)民事权利能力与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14.代理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代理的法律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3)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代理人在代理关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应独立思考,自主地作出意思表示。(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15.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四项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16.诚实信用原则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是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具体内容包括:(1)任何当事人要对他人和消费者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2)当事人应依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力,加害于他人。(3)当事人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对约定的义务要忠实履行。

17. 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是什么? 答:取得法人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六、案例分析

1.甲急需用钱,委托乙代其出卖在上海的五间房屋。乙接受委托,将房屋卖给丙。丙与 乙谈的房价低于市场房价,丙向乙表示,事成后愿赠乙1万元作为酬劳。乙电话联系甲,甲过于相信乙并因事情忙碌而没有时间对比价钱,即委托乙代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甲事后得知乙与丙相互串通,压低房价,便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问:(1)乙代理出售房屋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有何法律依据?(2)甲的损失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答:(1)乙享有合法的代理权,其行为将房屋出售给丙是行使代理权。但是,乙在行使其权利时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活动,该行为无效。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乙所为是无效民事行为。(2)乙和丙共同造成甲的损失,甲有权向他们二人或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主张全部权利。因为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2.王强是雷州人,但家住广州,他经常自制药酒,一天让儿子王小军去某市场购买中草 药“首乌”8斤。王小军到市医药公司门市部买药材时,向售货员表示要购买中草药“首乌”8 斤,雷州话“首乌”与广州话“草乌”的声音十分相近,售货员误将8斤“草乌”卖给了王小军,王小军不认识中草药,遂将药材带回家。数日后,王强发现药买错了,找门市部要求退货,该门市部拒绝,王强遂诉至法院。

问:此案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1)民法通则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 变更或者撤销。(2)售货员把王小军买首乌误解为买草乌,显然双方在买卖的标的物上存在重大误解,违

背行为人的真实意愿。(3)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对民事行为的重要内容误解而进行的民事行

为,该纠纷属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4)法院应变更或撤销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4分)3.某电镀厂从2007年起为某汽车油箱厂加工电镀零配件,2009年10月,汽车油箱厂与汽车配件厂合并,更名为汽车制造厂。在合并前,汽车油箱厂已累计欠电镀厂加工费57万元,合并后,电镀厂向汽车制造厂追索欠款,汽车制造厂则以“汽车油箱厂已撤销,厂长已更换,其债务与本厂无关”为由,拒绝偿还。电镀厂遂诉至法院。

问:汽车制造厂拒付欠款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1)汽车制造厂的理由不合法。因法人合并后,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2)汽车制造厂应承担汽车油箱厂的全部债务,即57万元。

4.蓝天机械厂从2000年起为大地汽车轮胎厂加工零配件,2002年12月,大地汽车轮胎厂与某一摩托车广合并,更名为天宇汽车制造厂。在合并前,大地汽车轮胎厂已累计欠蓝天机械厂加工费60000元,合并后,蓝天机械厂向天宇汽车制造厂追索欠款,天宇汽车制造厂则以“大地汽车轮胎厂已撤销,厂长已更换,其债务与本厂无关’’为由,拒绝偿还。蓝天机械厂遂诉诸法院。

问:天宇汽车制造厂拒付欠款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 1.天宇汽车制造厂的理由不合法。《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后的权利义务,由它变更后的法人享有或承担。”因此,大地汽车轮胎厂与摩托车厂合并后,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变更后的法人即天宇汽车制造厂享有和承担。2.汽车制造厂应承担大地汽车轮胎厂欠蓝天机械厂的全部债务。

5.甲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商场内销售各种品牌的电器。2008年3月经人介绍认识乙公司业务员丙,乙公司是海尔电冰箱的代理商。经协商由乙供甲海尔电冰箱40台,丙未经单位同意就口头承诺,甲即交丙空白支票一张,丙填写为57200元。乙收到支票后两次供货共21台电冰箱,尚欠23500元货未供,后甲几次催乙供货或退款。乙以此事是丙所为与其无关为由拒绝。甲诉至法院。

问:丙是什么行为?合同是否有效?乙是否承担责任? 答: 1·丙的行为是无权代理行为,他未经乙委托就与甲订立购销电冰箱合同,并代乙收货款。2·合同有效。因为民法通则规定,没有代理权只有经被代理人的追认才承担民事责任。乙对丙收入自己账户的货款未提异议,并两次供21台电冰箱已履行部分合同是对丙行为的追认。3·乙应承担民事责任。丙的无权代理行为被追认后,该代理行为从开始实施起,就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乙应退余款并赔偿甲损失。6.某商店有标价l350元绞面机和350元切面机。售货员甲误将价值1350元的绞面机当350元的切面机出售给顾客乙。乙当时问:“如有问题,能否退货?”甲答:“商品售出,概不退货。”乙交款提货。不久,甲发现错误,找到乙,说明情况并道歉,要求乙补交余款或者退回绞面机。乙不同意。

问:l.甲乙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2.此纠纷如何解决? 答: 1.甲乙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甲的行为使因为对标的物发生重大误解。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行为。2.乙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民法通则,行为可以不撤销,需要乙补齐货款;也可以撤销,该行为从成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双方返还财物。

7.刘某因妻子有病急需用钱,委托李某代其出卖在原籍的三间房屋。李某接受委托,将房屋卖给王某。王某与李某谈的房价低于市场房价,李某明知价廉,但也有意让王某占便宜,王某向李某表示,事成后愿赠李500元.李写信将出售房屋之事告诉刘某。刘由于不知当地房价,又过于相信李,即复信同意,并委托李代理签定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签定后,李将房款汇给刘。王某买房后,即申请拆除翻建。房屋拆除后,刘得知王与李相互串通,压低房价,便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表示房屋已经拆除就算了,但要王与李赔偿其损失。王称筹建房屋,目前没钱,李较富裕,刘即要求李某负责赔偿他的全部损失。

问:李某代理出售房屋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有何法律依据?刘某损失应由谁赔偿? 能否要求李某全部赔偿?为什么?法律依据如何? 答:1.李某享有合法的代理权,其行为将房屋出售给王某是行使代理权。2.李某在行使其权利时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活动,该行为无效。3.因为代理是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民事法律行为要件.李某与王某串通,故意压价,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因此,李某所为是无效民事行为。4.刘某同意在房屋被拆后卖给王某,不是李某行为有效而是所有人直接意思表示,刘有权要求王某、李某赔偿损失。王某投钱.刘某要求李某负责赔偿全部损失合法.5.王某和李某共同造成刘某的损失,刘有权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主张全部权利。因为民法通则第66条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中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下载民法学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法学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法学模拟

    2013年政法干警考试《民法学》模拟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精选合集)

    《民法学笔记汇总整理(精华版) 第一篇:民法总论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含义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

    民法学感悟

    律师视点 民法学感悟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民事诉讼事件。接触到了一些常见的民事诉讼法。但有时觉得有法律依靠也不太好判决。有时候明显是有一方很值得同情,......

    民法学论文

    论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 在处理案件时,对死者肖像利益是否要进行保护还没有肯定的结论,缺乏法律规范。在有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民法学名词解释

    民法学名词解释 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

    民法学简答题[定稿]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以经济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主体的地......

    《民法学》学习心得

    工管 10-3班 夏雨 学号:22101927 《民法学》学习心得 工管 10-3班 夏雨 学号:22101927 民法学以它的博大精深、逻辑思维严谨、应用性较强而著称,它在大陆法系体系中被德国学者......

    民法学学习心得

    转眼间,半个学期的民法学课就要结束了,总感觉意犹未尽。以前常听到一些同学说:“去上选修课就是为了混学分的。”一开始,我也以为这门民法学会是多么的空洞,多么的乏味的课,抱着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