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时间:2019-05-15 03:0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第一篇: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仅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广大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自觉转变择业观念,切实提高就业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这次挑战。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得变。如果还一味地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还死守着自己预想的工资、待遇底线不松口,那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无所获。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应该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先在社会上立住脚,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先工作、后工资”的观念,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自主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主创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就业方式,也是高校毕业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校毕业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有激情,在高科技、智力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前,我们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总体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商机无限。只要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运用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找准创业的“落脚点”,不畏艰险,奋力拼搏,高校毕业生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有实力才有魅力”,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完善的自身知识储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找单位进行专业或非专业的学习,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吃口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人品质。在具体择业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比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招聘会等各种渠道,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各种信息,把握好一切就业机会。注意及时掌握和了解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认真研究这些政策的细节,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此外,应尽早抢占就业先机,不要观望游移,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以免错过时机。

成长需要磨砺,青春不畏挑战。就业,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帮助他们实现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一起来努力,让年轻的翅膀在风雨中更加坚强,越飞越高,带着自信的微笑去拥抱自己的天空。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2009年3月3日,广东省肇庆高等专科学校召开2009年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我去参加了这次毕业生现场人才供需见面会,招聘一些医、护、药、技等专业的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在招聘会上,我体会到现在毕业生所学的专业选择得不够好的话,就算是学历高一层次就业也会成问题,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在毕业后是否可以安排就业也是很关键的。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五、大学生的就业关键在于寻求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入手,寻求突围之道?关键在于寻求机遇,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今天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那种大学生就等同于体面的职业、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但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束缚着一些大学生头脑,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外,更重要的是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变“危”为“机”,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

六、一次择业不等于终生就业

现代社会,职业变更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少,人才流动和再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择业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职业调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要知道,毕业后的择业只是一个初次选择,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是自我生存问题,几年以后面临的则是职业发展问题,若干年后才需要解决就业的稳定问题。基层存有广阔就业空间

大学生上了十几年学,最缺的就是对实际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在基层的锻炼。大学毕业生没有必要惧怕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去锻炼,反而可以把这些看作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宝贵的机会,摆正心态,适当降低预期,勇于到基层去锻炼、创业。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乡镇农村都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它们提供的就业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二、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三、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

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

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第三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由于我市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而且资源型企业占比很大,科技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严重缺少,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所以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相对有限。另外,受全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更削减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同时,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致使许多专业很难在企业就业。

2、由于受编制限制,每年用于公开招聘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有限,相对于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可谓杯水车薪。

3、由于家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陈旧,多倾向于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或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认同。

二、采取的措施

1、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中心今年组织我市共16家企业参加了3月26日在朝阳市人才市场、4月19日在阜新市人才市场、5月27日在朝阳市人才市场的3次省市大型现场招聘会。我中心还依托北票人事人才网发布人才求职信息,并及时转发各地招聘信息和行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求职与招聘信息的时效性。截至目前,北票人事人才网浏览量达到2695980人次;投递求职简历2497份;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128家;发布岗位需

求信息400多条。虽然从招聘的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但是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是大势所趋。随着人才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企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企业市场化招聘、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将成为常态。

2、我市自2008年以来通过考试公开招聘(录)947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公开招录公务员47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74名。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逐步优化了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3、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积极走访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积累工作经验。吕文凯,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现任北票市凯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们实地考察了他承包的大棚和育苗基地,共占地150亩,一个收获期销售额达到一百多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是我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通过宣传典型人物,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第四篇:破解兴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破解兴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兴文县人事局课题组

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就业问题研究专家指出,大学生的失业率超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空前压力。就广大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来说,他们渐渐体会到了这种“毕业就失业”的残酷现实。如何认识和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课题。从兴文的实际情况看,目前接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以理性解决。

一、兴文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结合部,总面积1373平方公里,总人口4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0万人。全县底子薄、基础弱,县内工企业规模不大,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欠发达,属四川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全县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毕业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本身区域经济条件所限,能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不多,每年除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医务人员作补充外,其余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也很少。2007年至2009年,全县共接收1000余名高校毕业生。通过公招或人才市场推荐等方式就业的有900余名,占高校毕业生的90%。这些已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有560余名,在卫生部门工作的有100余名,其它部门工作的140余名;通过人才市场推荐等方式到县内外企业、社会力量办学单位、公司等用人单位的有100余名。目前还有近100名高校毕业生未实现相对固定就业。从求职人才专业分布情况看,近年来,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师范类、计算机、文科类等专业的毕业生较

多,化工、建筑、财会、工程造价、设计等急需专业的人才较少。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平稳,但总体趋势也在下降,其余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是异地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单位性质方面,以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人数居多,其中以招考招聘形式进入教师队伍系统人数又占了绝大多数。

二、困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一)高校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存在误区。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首要的是难在择业观念上没有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具体表现为:一是就高不就低。一些高校毕业生,抱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想法,一心攀高,向往工资高、福利好、环境好的单位。二是就公不就私。不少毕业生的思想上仍然很保守,对民营、私营企业抱有成见,非行政、事业坚决不去。三是就工不就农。去基层农村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就业,不少高校毕业生仍然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环境过于理想化,思想准备不足,难以找到开展工作的切入点、融入社会的突破口,面对艰苦环境,心理落差较大。其次是高校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基本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许多高校毕业生虽然逐渐降低了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开始萌生,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就业机会。但事实上降低期望值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许多高校毕业生社会知识和实用技能严重缺乏,已经成为目前用人单位、社会、家长和学生共同面对并希望迈过去的“槛”。

(二)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的增长缓慢不相适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自l999年起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后,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均有了空前大幅度的增长,仅2008年就比2001年高校毕业生增加440余万。以兴文县为例,今年在兴文县报到就业的毕业生约有320人,据初步统计,全县机关和事业单位招收毕业生的岗位280

个左右。仅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就缺口40个左右,加上未就业的往届生、外地来兴就业的毕业生等,能提供的岗位数相对于待业人数更是偏少。其次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倒闭、停产,大量工人下岗,大量农民工返乡,各个地区同样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对毕业生的吸收量大大减少,整个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行业结构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向主要依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打工(短期)、自主创业、在家休养、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学科就业形势良好,而文科和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社会就业要求与毕业生供应矛盾明显。

(四)大学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比如从学生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质量上看,一般偏重于学科标准、知识灌输、静态评价,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使学生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学科设置上来看,更多追逐所谓热门专业,致使不同学校而专业趋同现象十分明显,产出与需求比例失调,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五)现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工作模式与就业工作本身所要求的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不相适应。据了解,目前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没有系统接受过就业指导、职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培训指导。由此带来的最大困难,是毕业生对自己就业没有明确目标定位和行为方向,存在盲目盲从倾向,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懂得如何推销自己。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阵地仍是企业。但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地沟通渠道,企业的增人数量、用人标准、用人的选择条件不能完全在有效地时间内传递给毕业生。而作为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落实就业单位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各级各类招聘会,然而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整合,教育、就业部门基本各自为政,相互沟通的较少,就业

信息和市场服务功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至于网络应聘和网上求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缺乏开发和利用,客观上不能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要求。

(六)是很多用人单位观念脱离实际,不能正确地看待高校毕业生。主要表现为一是用人需求“求高不求低”,一提接受毕业生,就要求必须是本科生,而且有的单位还要求是优秀大学生等,有的在其他方面要求又高,如外表、性别、身高、视力等,条件较为严格。二是用人单位认为应届毕业生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差,招聘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经费进行培训,因此,许多企业要求招聘进来的人能够立即上岗使用,招工时都提出招收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三、破解兴文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社会传统就业观念为基础,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职能,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完善改革措施,健全服务体系,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善于整合政府资源,灵活运用就业政策。一是要整合国家、省、市、县政府的政策资源。首先,要大力宣传各级政府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相关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既要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更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政策。其次,要抓住当前政府全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有利时机,争取多方面支持,出台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第三,根据兴文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就业岗位,加大高校毕业生考录工作的组织力度,补充和培养编制内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整合政府的财政资源。资金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瓶颈,当前要在充分利用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专项贴息资金的同时,尽快筹备成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和创业担保公司,力所能及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资金

支持。在此基础上,要借助政府促进就业的各类专项资金在前期资助、担保、贴息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要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联合金融机构开发倾向于创业毕业生的金融优惠政策,推出更贴近创业毕业生的融资业务。要紧紧抓住当前政府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措施的时机,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二)充分整合企业资源,拓展就业空间。企业既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首先,要注重整合企业的岗位资源,引导、支持企业开发就业岗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如果将政府设立的企业发展奖励基金与企业新增吸纳就业人员数量相挂钩,这样既可以促进新增就业,又可以扶持企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子。其次,要注重整合企业项目资源,为高校毕业生创业群体提供极具操作性、风险非常低的创业项目,从而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三是要注重整合企业智力资源,组织优秀的创业者及创业专家深入高校毕业生当中,为他们讲述创业经历、传授创业经验,提高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四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其它公益性组织积极申报县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及时向社会公布见习岗位。当前,特别要注重发挥好“基地”在吸纳毕业生就业、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技能和提高毕业生创业愿望方面的作用,在积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积累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的基础上,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搭建好平台。

(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农村工作。兴文县是农业大县,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下,全县的新农村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未尽人意,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建设新农村的人才太少。目前,虽然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从社会整体看,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与热情。因此,我们要通过“三支一扶”计划、“一

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项目工程,积极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积极营造全民支持、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光荣的舆论环境,努力把高校毕业生打造成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四)搭建就业平台,着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配对”服务。目前兴文有一个人才服务市场,由于受人力和服务资源的限制,人才服务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就业信息相对阻塞和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必须加快人才市场的建设步伐,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使政府的导向、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的所求有一个直接的沟通渠道。并要建立完善人才数据库、用人单位数据库,能够引导高校毕业生向县外发达地区异地择业也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适当时候还须办好人才交流会和各种招聘专场洽谈会,并加快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充分利用信息渠道推进毕业生实现就业。

(五)整合媒体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当今社会是一个“注意力”社会、“眼球”社会,媒体宣传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形成强大的媒体宣传攻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又要重视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在宣传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宣传工作成绩,又要重视宣传就业创业的相关就业政策、就业工作、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创业典型,进而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认清目前就业形势,转变择业观念,树立正确择业观,增强竞争意识,正确定位,调整心态,提高职业技能,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同时,要注重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努力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五篇: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道德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面试、笔试→签约,它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一)全面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信息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知识结构的要求包括:①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的能力,包括可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在严峻的形势和多重的压力前面,毕业生更需做好心理准备。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善于总结,坚定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内部员工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了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制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态、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索的主要渠道。①本校的毕业生就业机构。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机构,所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其中,尤以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主办的《广东大

学生就业指引》报为首选。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地查看,分头去投放各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时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作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的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地、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的机会。

(2)简历的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制表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遍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二)应聘面试 面试前,毕业生应做好充分准备,知己知彼,并适当进行模拟练习,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端庄的仪表,出现在面试现场。

1.面试礼仪

(1)提前10分钟到达。迟到是不可取的,但提前太多也没有必要,否则会扰乱别人的正常工作,还可能因为一些不经意的细微举动影响到面试成绩。如果确实早到了,可在公司附近稍作休息,调整心态,观察公司外部环境,感受公司的企业文化。

(2)举止大方,积极热情。进入面试室,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见面主动打招呼致意;在主考官没有请坐时,切勿急于落座;被请坐时应道谢;入座后注意保持良好的体态。

2.交谈技巧

(1)认真聆听。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微笑、留心听讲,并适时点头或提问、答话;一般情况下不要打断主考官,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要轻松自如,目光要适时注意对方。

(2)口齿清楚。清晰流畅,简洁明了;声音要适度,语速要适中;适当的时候可以插进幽默的语言,尤其当遇到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忌用口头禅,更不能有不文明的语言。

(3)观察反应。回答问题时要察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如对方心不在焉,可能表示面试官对应聘者这段话没有兴趣,应聘者要设法转移话题;对方侧耳倾听,可能说明应聘者音量太小难于听清;皱眉、摇头可能说明应聘者言语有不当之处。应聘者需根据面试官的反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以及陈述内容等。

(4)礼貌道别。面试结束前面前应询问“还需要我做些什么吗”,得到可以结束的允许后应微笑起立,道谢并说“再见”,然后方可离去。3.面试中的注意事项

(1)面试中常见的问题。①关于个人情况。如“谈谈你自己”、“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②关于应聘动机。如“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工作”③关于专业情况。如“你最喜欢什么课程,为什么”。④关于工作能力。如“你做过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⑤关于人际关系。如“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往”。⑥关于工作态度。如“你遇到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等。

(2)情景模拟面试。这种面试方式近年被大量采用。用人单位通过求职者在所设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相关的素质和能力。对这种面试毕业生通常无法预先准备,只能是平时习惯、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的自然体现。

(3)谈薪酬的原则。①最好让面试者主动谈及。主考官在对求职者的能力、个性及工作态度等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之后,会主动向求职者介绍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情况或询问求职者的期望薪资,这时,求职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②要做到“有的放矢”。开出的薪资太高,则可能失去竞争的机会。因此,求职者事先应对本地区该行业的薪资水平和范围有一个粗浅的了解。

(三)笔试

笔试主要适用于应试人数多、需要考核的知识面广或需要重点考核文字能力的情况。大企业、大单位大批量用人,国家机关选聘公务员,往往采用这种考核形式。

1.常见的笔试种类

(1)专业考试。这种考试主要是为了检验求职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智力或相关的实际能力。

(2)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是用事先编制好的标准化量表或问卷要求应试者完成,根据完成的数量和质量来判定其心理水平或个性差异的方法。

(3)命题写作。这种考试目的在于考查求职者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份会议通知、请示报告或某项工作总结;也可能提出一个论点,请求职者予以论证或批驳等。

(4)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国家公务员的考试方式分为甲种、乙种、特种三类,并相应规定了各自的录用办法。甲种考试主要是录用非领导的一般公务员,实行面向社会的公开竞争性考试。应届毕业生遇到的多是甲种考试。

2.笔试的技巧和答卷方法

(1)增强信心。笔试怯场,大多源于缺乏自信。客观冷静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估,能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

(2)做好准备。提前熟悉考场环境、掌握注意事项,有利于消除应试时的紧张心理。除携带必备的证件,一些考试必备的文具也要准备齐全。

(3)掌握科学的答卷方法。拿到试卷后,首先了解题目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便掌握答题的深度和速度;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排出答题顺序;要尽可能留出时间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复查,特别注意不要漏题。卷面字迹要力求工整清晰,认真的态度,细致的作风,会大大增强被录用的可能性。

(四)签约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了就业和录用意向后,须签订毕业生就业主管部

门统一印制的一式三份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一下简称“就业协议书”,样本见附录一)。

1.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的程序是:①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协议书上签名盖章;②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③在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进行鉴证登记;④学校鉴证登记以后,由学校保留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各执一份。

采用欺骗等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无效,并由欺骗责任者方承担违约责任。

2.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用国家或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设计制作的协议书,并按要求如实填写各栏目。

(2)要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表明自己的就业意向和愿望,以便用人单位根据求职者的特点妥善安排工作。

(3)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用人规定以及对自己的使用意图、希望和要求。

(4)注意补充协议或补充条款的合法性,以保护自己的就业权益不受侵犯。3.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后须承担的责任

(1)守信。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便更改。所以,毕业生必须信守协议。如果万不得已要单方毁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征得原签约单位的同意,经学校毕业生分配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列入计划派遣。

(2)签约后的毕业生仍需努力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签约单位的生产、工作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以提高上岗适应性。

(3)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修养,遵守校纪校规,顺利完成学业,以示对用人单位负责。否则,学校可视情况如实向用人单位反映,取消所签订协议或取消其派遣资格,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二、就业派遣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调配主管部门为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省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派遣,从传统理念来说,表面上只是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就业派遣的内涵除了报到证的打印和签发之外,还包括对就业政策的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就业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就业率的统计等等。

就业派遣与毕业生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以下以广东省为例,对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作具体解释和说明。

(一)就业派遣工作程序

就业派遣有着严格的工作程序,为了能顺利到用人单位报到、顺利落实档案与户口等关系,毕业生应该主动了解本地和本校有关就业派遣工作的规定和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避免“有业不能就”等不必要的麻烦和阻碍。

以一个学年为周期,广东省有关毕业生就业派遣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二)毕业生资源信息

资源信息是指毕业生本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及其在学校的基本表现(奖罚情况等)。各高校首先需要将毕业生的资源信息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由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资格进行审查和认定,以便于将来就业派遣工作的顺利进行。

1.生源地的确认 生源地是毕业生资源信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最终派遣计划生成后,主动申请回生源地的毕业生、未签署就业协议也没有办理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以及申请调整就业去向未获批准的毕业生,全部凭回生源地的报到证,到生源所在地市人事局报到。因此,如不能正确判断个人生源地或错误上报生源地信息,将导致毕业生档案投递错误,或因多次往返寄送增加档案丢失的几率,还会造成毕业生户口迁出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落户,出现所谓“黑户”的情况。因此,毕业生要掌握确定生源地的方法,并向学校提供相关材料。

生源地是指学生的来源地。一般情况下,生源地是毕业生高考前的户籍所在地,但有的时候,生源地的判断容易出现问题。其中,常见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考。例如某学生小王,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揭阳普宁,高中时一直在深圳某中学就读,并在深圳报名并参加了高考。在上报资源信息时,小王的生源地应为普宁市。

(2)父母工作调动。例如某学生小刘,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汕头,且在汕头参加高考,在大学读书期间,其父母因工作调动至广州,并将户口迁移到工作单位。此时,小刘的生源地应为广州市。

(3)购买商品房。例如某学生小陈,高考时户口所在地为潮州,在大学读书期间,小陈在深圳购买了商品房,此时报送小陈的生源地应为潮州市。

(4)由中专、中技升学。例如某学生小邓,原为某中专院校学生,户口在该中专院校,后考取了某普通高校。报送小邓的资源信息时,应以其入读该中专院校前的户口所在地为生源地。

特别提示:毕业生如遇到以上情况,请务必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联系,以免报错信息,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上报资源信息的有关规定

(1)上报范围。下列情况的学生不在上报范围之内:

1)没有正式学籍的学生、旁听生;

2)成人教育、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考等学历教育学生; 3)港、澳、台学生(含国内学生在校期间持单程证赴港澳定居); 4)外籍生源学生;

5)已经确定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

(2)上报时间。各高校应在每年的5月1日前向省就业指导中心上报下一年的本校毕业生资源信息。

(3)上报途径。为了统一管理和便于报到证的打印,各高校应通过“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www.xiexiebang.com)”,用统一的格式上报数据。

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各高校上报的资源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包括专业代码、生源地、培养方式等)、数据初始化后,生成当年的毕业生信息库,并上传至“广东大学生就业在线”。

(三)建议就业方案与就业信息 各高校根据毕业生取得的有效的单位接收证明,制定本校毕业生的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省就业指导中心对此方案审核后,形成就业方案下发给各高校执行。1.有效的接收证明

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中的用人单位接收证明,主要有5种:①公务员录取通知书;②各地市(县、区)人事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③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

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④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函);⑤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

2.建议就业方案的制定

(1)回生源地就业。毕业生必须取得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的接收证明,方可列入建议就业方案上报。

(2)跨地区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作为跨地区就业方案上报。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应有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才能够解决毕业生的户口和人事关系。

(4)到省外就业。应有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接收证明。(5)暂缓就业。应在6月10日前由学生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

(6)升学深造。应有录取通知书,学生通过网上申请,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审核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7)出国(出境)。毕业前已办理好签证手续,不参加就业派遣,通过网上申请,经学校及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批同意。

(8)其他不能正常毕业的。已办理了休学、退学、延长学习年限等,或结业、肄业等无法取得毕业证的。

3.上报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1)第一次上报时间:每年的4月初~6月10日,为高校上报第一次建议就业方案的时间。毕业生须将自己的就业信息(有效接收证明、就业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在本校就业工作部门要求的时间内告知学校,由学校编制建议就业方案并上报至省就业指导中心。(2)补报就业方案的时间:6月21日~30日。毕业生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可通过学校补报建议就业方案。

(3)调整方案上报时间:7月1日起。根据教育部的规定,7月1日为上报就业方案的截止时间。7月1日以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需通过学校上报调整方案并经省就业指导中心审核签发后领取报到证。调整方案的具体上报时间为学生毕业当年7月至次年6月的每月最后一周

4.就业信息的上报

就业信息是毕业生具体的就业情况。广东省已建立了就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各高校须在每年的4~12月(每月的28日前)将本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后上报省就业指导中心。

(四)就业方案

就业方案,即以报到证形式反映出来的就业信息。省就业指导中心对学校上报的建议就业方案进行审核通过后,形成具体执行的就业方案,并以此为依据打印并签发报到证,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派遣。

每年的6月10 ~20日,省就业指导中心制定第一次就业方案,打印、签发报到证。届时停止网上报送就业信息。

每年的6月20 ~30日,各高校领取第一次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每年的7月1~10日,各高校领取补报就业方案的报到证。毕业生可根据相应的时间,从学校就业工作部门领取本人的报到证。

(五)报到证

报到证以前也称为“派遣证”,其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报到证是毕业生就业派遣的书面依据,是毕业生人事关系正式从学校转移到就业单位的证明。

1报到证的作用

(1)报到证是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报到之日开始计算。(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3)接收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毕业生的接收手续和户口关系。(4)报到证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转正和干部身份的证明。

报到证目前仍在中国人事管理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毕业生们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报到证,并在报到期限内到相关单位报到。如在报到期限内遗失报到证,毕业生应及时向学校写申请说明情况,并由学校报省就业指导中心给予补办。除此之外的情况不予受理。

报到证只能一人一份,由其他部门印刷或签发的报到证无效。不论是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2.报到证的形式和内容

一份报到证由正副两联组成:正联(蓝色)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发放给学生个人,副联(白色,也叫通知书)连同档案由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寄至报到证开具的接收部门。报到证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学生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毕业院校、专业、学历、修业年限)、接收单位名称、报到地址、档案材料寄送方式、报到期限和备注等。毕业生报到的期限原则上为1个月。

例如,××××大学的李明,已确定至广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就业,该单位可以解决档案和户口等关系,其报到证样本如图2所示。

(六)就业派遣

毕业生离校后,应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到用人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或生源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报到手续,由上述单位或机构办理接收和落户手续。1.回生源地就业

已与生源地具体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将派遣回生源地。报到证上开具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注明具体的用人单位名称。

2.省内跨地区就业

如单位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接收,表明该单位能够解决毕业生户口、人事关系,派遣该生时可直接派遣到单位所在地。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就业单位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栏根据接收函而定单位名称。

如该单位无法解决户口和人事关系,而又未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按规定派遣回生源地,其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例如,生源地为梅州市的毕业生,现联系到广州某电脑公司从事市场销售工作,但公司无法落实户口、人事关系,则该毕业生的报到证开至梅州市人事局。

3.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

到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报到证上的接收部门为该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4.到省外就业

到省外就业的毕业生,派遣至该地省一级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在报到证的备注栏中注明。

5.未落实就业单位

未落实就业单位且没有成功申请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将派遣回生源地,接收部门为生源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

6.其他情况

(1)办理了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暂缓期间,档案集中在省就业指导中心免费托管,党团关系保留在原毕业院校,户口保留在原所在地。

(2)升学深造的毕业生。升学深造要以获得录取通知书为依据。①保送、考取研究生和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不签发报到证;②考取成人专升本或其他非普招系列的毕业生,签发回生源地的报到证;③免试推荐或考取研究生、普通专插本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方案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生源地就业,不签发报到证。

(3)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不纳入国家就业派遣计划,不签发报到证。毕业前申请出国(出境)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就业。在派遣时未获得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4)外籍学生、留学生、休学、退学和结业生。不签发报到证,不能申请暂缓就业。结业生如果找到就业单位,且单位确实需要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的,凭单位证明可签发报到证,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5)毕业后入伍的毕业生。报到证签发回生源地。

(6)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3个月后不再受理。

(七)调整改派

毕业生的调整改派,是指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及主管部门核发报到证后,毕业生正式报到前进行单位及地区调整的一种做法。通俗地说,即指将派到原单位的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等人事关系,重新派到新接收单位或其上级人事主管部门。

1.申请调整改派的条件

根据《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后调整办法》,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毕业生可提出调整工作单位申请:

(1)确属专业不对口,学用不一致的。

(2)要求到基层单位或老、少、边、穷地区工作的。

(3)要求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科研项目及国家重点加强部门工作的。(4)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原因的。

2.办理调整改派的原则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1)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2)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3)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1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根据广东省政府制定的就业工作意见,对派遣到广东省12个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在人才市场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3.调整改派的时间

从当年的7月至次年的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由学校统一向省就业指导中心报送有关材料(原派遣单位的退函、新录用单位的接收函、原报到证、学校的意见),办理应届毕业生调整改派手续。省就业指导中心不接受学生自行前来办理。

4.不再负责其就业的情形 根据国家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学校报送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口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需求,经多方教育仍拒绝改正的。(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下载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

    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时候,或许没有那样忧伤,甚至还有一点儿小高兴。他们在高兴什么呢,高兴自己的学历,自己的学识。你看,再怎么说我也是......

    毕业生就业难(精选5篇)

    7.7万毕业研究生创新高 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自2010年后,就未再举办本专科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的专场大型招聘会。对于恢复举办大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2年12月26日)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方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篇一:高校做好毕业生工作总结 2013年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我系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全面开展高校毕......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

    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动合同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签章)联系人:办公电话: 通信地址:邮政编码:E-mail: 单位 □国企企业□三资企业 □其他企业 □机关 □部队 □科研设计单位 □高等教育单......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我局积极完善扶持政策、广开就业门路、狠抓政策落实,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建立机制,各部门密切配合 高校毕业生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

    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书甲方(用人单位)乙方(新聘卫生技术人员) 名称:姓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为确保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促进卫生行业发展,结合清城区卫生系统的实际情况,甲乙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