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关于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对就业难的问题的思考
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时候,或许没有那样忧伤,甚至还有一点儿小高兴。他们在高兴什么呢,高兴自己的学历,自己的学识。你看,再怎么说我也是名牌大学的呀,那出去就是抢手的很啊,嗯,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于是,很多地方能够懈怠的就懈怠了,该荒废的那也是一个不留。谈恋爱吗,那是自然的了,要不大学的“无聊”时间怎么去打发,于是“把爱情来产生”。轰轰烈烈了一把爱情之后,冷静了。什么让他们冷静下来的?是就业,是一份工作。爱情也是经不住考验的了,一毕业,自然就劳燕分飞了。爱情进行到底?真是扯淡!饭都没得吃了还顾得上爱情,爱情值多少钱?如果可以估价,倒是可以考虑下,因为可以少奋斗多少年啊,呵呵,划算。于是,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出来了,那就是找工作。
中国的大学生已经太多了,大家不用怀疑,数字会说话。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关键是我们要怎么去想,怎么去做了。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与大学扩招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占人口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所以造成现在这种状况,首先不能跟高校扩招联系起来,社会上应该有这个共识。大学不能哪个专业就业好就要哪个专业,而荒废其它专业,那样会造成这个专业新一轮的人才过剩。对大学来说,无论是专业还是学科,我认为都要关注生态问题,有热门学科,但是同时如果没有其它学科来支撑的话,它也做不起来。比如像我们的航海轮机,这个专业是我们的优势专业,但是它也需要数学、物理、化学、通讯、自动控制、机械等知识,当
然,人文类的法律、管理,都不可缺少。高校的发展也要有科学的发展观,一定要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发展。“84万、55万、38万”,这组呈现下滑趋势的数据是2008年10月至12月每月就业人数。今年610万新增大学毕业生加上历年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共有700万以上大学生要求就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约2000万左右农民工因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政府、家长以及未就业人员本身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波及全世界的金融寒冬让中国的应届大学生们瑟瑟发抖。找个工作怎么就这么难?到基层去,大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顾虑?自主创业会不会“看上去很美”?枯燥的数字表述的是一个严酷的事实。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创纪录的611万,加上2008年尚未就业的100万大学生,今年等着就业的大学生规模达到了71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丹麦王国总人口的1.3倍。创造710万个就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赶上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温家宝总理不忘提醒说,虽然中国经济开始好转,但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如果大学生来自城镇,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他们来自农村,更是家中的精英,他们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其实,如果大学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得到尊严的不仅仅有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庭,也有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到底难到什么程度?一项针对2009届大学毕业生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2月底,北京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为23%。目前全国2009届本科毕业生只有
18%的人已经签约,尚有81%的人没有找到工作,此外还有1%的人已签约但被雇主取消;而在高职和专科毕业生中,已与雇主签约的也仅有20%,未签约的占78%,已签约但被雇主取消的占2%。在已签约毕业生的雇主中,民营和个体企业最多,占45%;其次是国有企业,占27%;中外合资和外资独资企业占17%;政府机构、科研事业单位占9%;占比例最少的是非赢利组织,占2%。应届大学生签约量最大的前5位行业和签约薪资为:制造业,1822元;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2352元;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2076元;金融、保险、房地产业,2835元;建筑业,2303元。而在应届大学生的签约率排行榜上,上海大学生签约率最高,达27%;北京大学生以23%的签约率名列第五。此外,北京大学生的签约薪资为本科生3231元,高职生2537元。
据有关资料显示,浙江省公布的2008年毕业研究生就业率93.8%,本科生就业率92.5%,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93.8%;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08年就业率达到90.24%;湖北公布的资料称08年大学生平均就业率达82.34%,而四川的数据是85.15%。查一查每年各省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哪里不都是有百分之七八十,甚至高达九十,何以在一夜之间,毕业生就业率就这么低了?往年的学生就业率究竟是如何练就的,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粉饰?
有数据显示,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每年都以4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增。大学新生从扩招前1998年的108万人,激升至2008年的599万人。伴随着扩招,热门专业不断涌现,越来越
多的大学生就业时不得不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左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趋势愈演愈烈,但每年各地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总是在公众能够接受的范围?这不得不提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在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当作一项工作来抓的,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甚至有学校要让学生自己开好就业证明才能顺利毕业,学校通过这样“做工作”统计出的高就业率上报个各省市,又成为当地教育部公布的数据的重要参考。而正是这些数据,误导了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依旧对高等教育趋之若鹜。
让一个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去从事体力活,可以美其名曰“从基层做起”,但不得不提的是,很多就业无望的大学生依旧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为了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家长在掏空了腰包,因此他们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带着家人的某种期许,即便这种期许不十分合理,但依旧可以理解。笔者认为,与其呼吁学生调整心态去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不如事先将就业难的状况一五一十地告知民众。因此,请有关部门给个真实点的大学生就业率,切勿再加任何粉饰。
就业难,创业则更加艰难。其实人人都想创业,都想出人头地。只不过还没有做好吃苦的准备罢了。每个人都梦想着腰缠万贯,能够叱咤人生。可是,在一串串困难面前,很多人都退缩了。而现在却不一样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处在悬崖峭壁的上沿。没有比这样的境况更加糟糕了,所以我们应该放手一搏了,争一争。勇气最为重要,而作为大学生,我们的学识应该能够胜任一个小老板的,个别除外。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很多人不知所措,能够表现出来的软弱都表
现出来了。这毕竟要比高考落榜的情况糟糕,因为这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们应该有勇气创业,还要做好去基层和中小城市的准备。抛弃公子哥和大小姐的一切习气,吃苦去吧。当人,找不着工作就跳楼是不支持的了。生命就一回,为了这么个困难就死了还真不值得。路是人走出来的,而且总会有路子的,要有耐心和信心。女大学生不找工作而去找老公的做法也是不值得提倡的。虽然女孩子找一个好的归宿是人生大事情,可是这样的婚姻不是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之上的,是条件的配对,关系基础不很牢固。如果这样闪婚,婚后很容易进入围成,烦恼不断,痛苦不堪,所以还是建议漂亮有有知识的女大学生们斟酌斟酌了!作为应届大学生,工作经验是没有的,这个大家都知道。可是,人家招工的却不会理会你这些茬。招人肯定是有经验的最好了,谁想招个人还要花时间去培训,去让他适应?所以,看来开始几年是要滚打几年的。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出生并成长在大城市,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委屈或者失败。如果我是招聘单位,我也是不会要的,所以,还是创业最好。
第二篇:专题10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及就业难问题简析(推荐)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及就业难问题简析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意愿现状分析
1.就业地区集中,导致地区就业竞争激烈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十分激烈的地区竞争局面。据相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向往沿海城市、上海北京等地择业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成为择业的应届大学毕业和生占应届大学毕业生总人数的78.3%以上。去愿意去内陆省市和西部地区择业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不到总数的20%。很显然,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从而导致了地区就业竞争激烈。[8]
2.就业部门集中,倾向于稳定工作
对于期望的工作部门而言,约61.3%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其原因在于这些单位工作稳定性和福利待遇都比较高。另外,有36。8%的毕业生选择了进入企业,但在对企业的选择上,大部分毕业生一味选择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各种规模较大的公司,去过度冷落了各种私营企业、中小企业。总体上来说,毕业生就业部门选择过于集中,也导致热门部门就业竞争力大。
3.薪资期望过高
大学生的就业收入预期普遍偏高,缺乏理性亦缺乏标准。这样的结果便是导致求职过程中摩擦性困难增加,职业搜寻过程延长,甚至导致无法就业。相关部门在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初次期望工资调查中发发现,约92.7%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选择入职起始工资在3500—5000元之间,其中选择4500-5000元的毕业生约占31%左右。收入预期底线的均值为3830.7元,这一预期高于毕业生的市场价位。所以,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期望偏高,也直接直接导致了求职过程中的困难增加。
4.就业途径狭窄
在对就业途径的选择上,调查结果表明:学校招聘会受到毕业生的青睐,近40%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期望通过学校招聘会的途径找到工作,这说明大学生就业活动的重心还是在学校,通过学校招聘会的形式就业仍是大学生的首选方式。分析其原因是社会人才招聘会、网上求职等在大学生就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还很小,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的社会化程度不够高,不能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如果能够让大学毕业生更好的完成就业的“社会化”,那么就业难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
5.大学生毕业生整体缺乏创业所需的高级职业能力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观念”正在加强,但大学生毕业选择创业的事例并不多见。据调查发现,“赞成但犹豫”是目前毕业生的主要心态,占总体的56.7%;选择“赞成并敢于去做的”只占总体的17.6%。自主创业是对个人要求很高,风险也较大,既要求学生自身具有很强的创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同时对创业的客观条件要求又比较多,这就需要包括政府、高校等部门通过不断努力为毕业生自主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能力提升环境,因为创业不仅仅是就业,而且是“创造就业”。
就业意愿形成的原因分析
毕业生为何形成上述就业意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但也与毕业生自身职业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就业意愿形成的社会背景因素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由于受到地域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差异比较明显,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间差异也较大,例如苏南和苏北仅一江之隔,经济发展相差甚远;另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城乡二元结构已越来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导致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是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这种地区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加剧了毕业生涌向东部沿海城市,也进一步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
可见,经济发展方面,区域差异、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过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地区的选择高度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城市,使得地区就业竞争激烈。
2.一直以来,毕业生都只习惯于通过两种上途径实现就业,就是学校招聘会和社会招聘会。学校招聘会具有深入学校的特点,但规模不大,持续时间不长。社会招聘会具有开放性的等特点,应该在实现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一些毕业生招聘会的组织者以赢利为目的,发布虚假广告,对招聘单位审查不严,餙造成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不畅通,就业途径狭窄,甚至造成缺乏求职经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上当受骗。因此就业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系统,直接导致毕业生就业途径狭窄。
3.创业条件不够成熟,缺乏创业环境
毕业生自主创业需要创业环境的支持,重要的一方面是资金问题,而我国的风险基金、创业基金较少,风险投资商态度谨慎,毕业生很难获得风险基金、创业基金的及时有效的支持,学生创业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相对薄弱,对大学生创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培训比较欠缺,大部分毕业生对创业所需要的程序和创业所需要条件不清楚。
(二)就业意愿形成的个人自身因素分析
1.择业过程中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许多毕业生的择业标准仍是以有保障为主
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过于看重稳定、单位工作福利,所以在工作部门选择上偏向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在对商业公司的选择上,从大学生关心的用人单位信息来看,他们的求职选择还不成熟,只看工资福利,只看单位的业务规模是不够的,应该更多关心一些企业的内在素质、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要素,判断是否适合于自己的个人发展。[12]
2.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主观预期的收入水平高于实际市场价位
对择业因素的调查中发现,薪金报酬始终是毕业生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并且毕业生对自我评价过高,统计结果显示毕业生最低预期平均收入为3830.7元,高于实际市场价位,特别是近几年来,毕业生供大于求,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工资普遍较低,毕业生须降低工资标准,才能更好的实现就业。
3.毕业生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职业能力储备
自主创业是对个人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的一种就业方式,也是一种风险较大的就业行为,对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要求较高。目前来看,毕业生普遍缺乏创业所需的基本,大部分毕业生对创业所需的程序和创业条件不太清楚,这也充分反映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传授和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3]
对策与建议
(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应该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教育,学校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创业方面高级职业能力的培养,树立毕业生的风险意识,培养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这种职业能力是比较全面的,包括商业的、法律的和市场运作方面的知识。努力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迫在眉睫。
(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内陆地区和农村就业
高校毕业生究竟向何处去,使高等教育大发展形势下备受国人关注的问题。毋庸臵疑,在我国随着高等高峰时代的来临,大学生走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已成必然趋势。这
既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强烈呼唤,也是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三)引导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避免出现因高工资期望值而无法就业
转变毕业生择业观念,提高暂时待业的承受能力,确确实实地降低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如果毕业生只想“到大城市去、到大公司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那么大多数的毕业生找工作的结果就会是找不到工作。我们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应双管齐下,在提高毕业生、家长和社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降低就业期望值,并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四)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显得越来越重要,高等院校必须发挥好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教育功能。
首先,要加强对毕业生关于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掌握国家政策和了解当前形势的能力,特别要向毕业生介绍当前的就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向学生个人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的培训,强化其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第二,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促使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第三,帮助毕业生做好积极的就业心理准备。最后,加强毕业生就业技巧的培训。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往往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甚至错过良好的机会。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应在学生就业的各个环节上加强指导,如准备材料、自我推荐、接受面试、决策签约等。
第三篇: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毕业 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那么到底怎样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何在?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但是,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不能有盲目的优越感,一定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切忌自设“藩篱”,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不放,要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西部去,在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同时也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呢?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总结;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的翅膀应插在现实的身上,离开了现实的躯体,理想只是一堆零乱的羽毛。”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社会普遍问
题,但是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够转换思维,改变观念,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飞得更加高远!
第四篇: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
(一)新
1、先就业为择业奠定基础;
2、先就业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3、先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我方观点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就业指劳动力为获取报酬或收入而进行的活动。择业指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是有知识而无经验、自我定位模糊等问题。国家教育部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而2014年将增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压力大,但所谓“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先生存后发展。
因此,我方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理由有三:
1、先就业为择业奠定基础。阿诺得说过:“经验,制造一切未来;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中国教育报》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卷调查,51%的毕业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5%的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基础。只有先就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拼搏自己的事业。
2、先就业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
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先就业可以让你在这个舞台上接受学校没有的知识技能培训、人际关系锻炼、业务水平提升等。
3、先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先就业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业不等于盲目就业,人生规划不等于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实际出发,踏上就业征程,才能发挥大学毕业生的更大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谢谢
第五篇: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就业
应届大学毕业生如何才能就业
时间过得飞快,三年的大学生活好像一眨眼就结束了。然而,相对于我们这些毕业生来
说:并不能是万事大吉,因为我们都面临着就业这个难题。如何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
广大毕业生迫切想知道的事情。我认为要想找到这样一份工作必须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
和就业理念。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已有过去的计划经
济时期的统分统配转变为目前的竞争择业。广大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在面临就业选择之际,只
有了解党和国家的现行就业政策,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才能适应时
代发展的要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目前的就业市场现状看,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毕业生总体上
都能找到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时期,加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对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相当严
峻。
再就业问题上看不到形势的严峻性和竞争激烈性,盲目乐观是危险的,当因此丧失信心
看不到职业学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机遇也是不正确的。从国家经济走势与就业政策导向的角
度,用突破传统就业模式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发现职业学校毕业生面临着难得就业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毕业
生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三)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更有利于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
和创业,(四)我国职工队伍的现状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毕业生就业难的叹息。其实,就业难最大的问题是就业理念转变难。只要我们能够按照市场客观要求克服那些不分适宜的错误的择业观念,树立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就业理念,再就业市场上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第二:我们应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准备。
谋职就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每一个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渴盼毕业后能某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能否如愿以偿,关键取决于自己的实力,即自身所具备的素质。
因此,职业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好就
业前的职业素质准备。
(一)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书
法诚实书信艰苦奋斗。
(二)现代职业对求职者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宽厚扎实的基础
知识,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大容量新知识筹备。
(三)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强烈的好奇
心旺盛的进取心细微的观察力不断尝试的实践精神。
第三: 求职面试的技巧。作为
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收集就业
信息,无疑是求职前的首要准备。谁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水僵硬的就业择业的主
动权。如何收集与处理就业信息,如何善于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去收集信息,这是非常必要择业前准备。
(一)收集信息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收集招聘单位的环境条件,岗位要求的信息,看看是否适应自己的具体情况。2收集招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的信息,能否适合自身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3要收集招聘企业和所在行业的经济情况及发展前景的信息,使自己能尽量在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工作。4在收集文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打电
话给对方,进一步得到具体可靠的信息,也许还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择业心理的准备与调适,1心理障碍是择业最大的敌人,自卑心理自负心理急功近利心里依赖心
理。2做好择业前的准备,加强自主择业的观念,克服依赖心理。加强竞争观念,不怕挫
折。加强法制观念,保护自己。加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观念,认识自我。
(三)求职材料的准
备,履历表自荐信支持履历的证书与材料省份证复印件。
(四)面试技巧,应付群体面试的技巧面试中应对不利的突发事件的技巧。
第四适应新的环境。
心理的调整与角色的转变,毕业生应聘成功走上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上一次重大的角色转换,既有学生角色转换到职业角色。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世界新的生活,不少人一下子很难适应,甚至会茫然不知所错。因此当一个人在实现有学生生涯转向社会职业生涯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心理调整,以科学的态度认识新角色,掌握一些适应社会的艺术,走好成功的第一步。
第五: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一)正确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的工作成就感满足感,差不多都和你与上司的关系有关。你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在你与上司的交往中学会如何进步。与不同领导风格的上司相处,需要讲究方法和态度。你可以根据对自己的自信与所处的环境来确定什么方式是适合自己的。但是,要有一定的原则性的1尊属工作规则2主动配合上司工作3讲究办事效率4讲究处理矛盾,冲突艺术。
(二)正确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同事关系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在你的职业生涯中相处时间最多的可能是他们,对你影响最大也是他们。因此,要想事业有成,你必须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这也是最难处的关系,但你别无选择。要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少说多做,树立好第一印象2诚相待,友好相处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4热情合作,避免冲突5掌握与人交往的技巧。
总之,我相信做到以上的几点,对于我们即将走上就业择业之路的毕业生来说,前景会是一帆风顺的。
姓名:程雷阳班级:09机电一班
日期:20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