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时间:2019-05-14 04: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第一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由于我市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而且资源型企业占比很大,科技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严重缺少,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所以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相对有限。另外,受全市经济下行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很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更削减了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同时,毕业生所学专业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致使许多专业很难在企业就业。

2、由于受编制限制,每年用于公开招聘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有限,相对于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可谓杯水车薪。

3、由于家庭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就业观念陈旧,多倾向于到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或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多种形式灵活就业不认同。

二、采取的措施

1、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中心今年组织我市共16家企业参加了3月26日在朝阳市人才市场、4月19日在阜新市人才市场、5月27日在朝阳市人才市场的3次省市大型现场招聘会。我中心还依托北票人事人才网发布人才求职信息,并及时转发各地招聘信息和行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公务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求职与招聘信息的时效性。截至目前,北票人事人才网浏览量达到2695980人次;投递求职简历2497份;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128家;发布岗位需

求信息400多条。虽然从招聘的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但是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是大势所趋。随着人才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观念的不断转变,企业对人才的不断重视,企业市场化招聘、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将成为常态。

2、我市自2008年以来通过考试公开招聘(录)947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到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其中公开招录公务员47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74名。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逐步优化了我市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结构,提高了人员的整体素质。

3、为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积极走访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积累工作经验。吕文凯,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现任北票市凯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们实地考察了他承包的大棚和育苗基地,共占地150亩,一个收获期销售额达到一百多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是我市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型,通过宣传典型人物,帮助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第二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如何解决?

2009年3月3日,广东省肇庆高等专科学校召开2009年毕业生人才供需见面会,我去参加了这次毕业生现场人才供需见面会,招聘一些医、护、药、技等专业的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在招聘会上,我体会到现在毕业生所学的专业选择得不够好的话,就算是学历高一层次就业也会成问题,因此考生在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在毕业后是否可以安排就业也是很关键的。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就业选择过程中既有挑战也有新的机遇。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敢于向社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积极的态度使自己逐渐适应社会。大学生就业指导是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计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和成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当前高校亟待加强的重要工作。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扩招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队伍迅速增大,用人单位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这是就业难的直接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扩招同就业难之间确实存在关系,中国大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过剩了,但这种过剩并不是大学生总量过剩,而只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其实社会对高技能、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还相当大。与其他国家相比,有13亿人口基数的我国高教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在50%以上,像美国就在70%以上。所以把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算在“扩招”身上,是不合理的。

二、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降

许多应届毕业生不断的抱怨:“企业用歧视的眼光在看待应届大学生。”对此,有企业家表示,倒不是排斥所有的应届毕业生,只是在实际工作中确实有部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不敢恭维。有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如中专生和大专生敬业;再者,有少数大学生受不得委屈,他们害怕挑战和压力,一旦受挫就缺乏自信,怨天尤人。确实这些都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高校不断扩招造成生源总体水平下降与教学质量降低已逐渐形成共识,而现在在高校里有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多少大学生把时间浪费于恋爱游戏中等等造成了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整体下降。事实上,整体素质好的学生找份好的工作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当今是高等教育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扩展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供求结构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专科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近几年来,虽然高等教育也加快了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并且也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上看,高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突出。

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当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一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大学生就业难仅仅是观念问题。部分学者将大学生就业难归结为结构性失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县城,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学生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福利条件的要求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差距较大,换句话说依然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不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北京、上海、深圳绝对是最具诱惑力的前三个就业地点。但是,城市再大,它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有限的。

五、大学生的就业关键在于寻求机遇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该如何从自身入手,寻求突围之道?关键在于寻求机遇,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昔日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了今天的“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模式下,那种大学生就等同于体面的职业、较高的收入、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的传统观念早已不合时宜。但这种传统的就业观念仍束缚着一些大学生头脑,很多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工作。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除要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外,更重要的是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变“危”为“机”,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寻找就业机会。

六、一次择业不等于终生就业

现代社会,职业变更速度越来越快,一个人终身从事一种职业的选择将会越来越少,人才流动和再就业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第一次就业不理想,还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择业的机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后需要经过职业调整,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工作,才能真正做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要知道,毕业后的择业只是一个初次选择,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有很多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大学生就业首先面临的是自我生存问题,几年以后面临的则是职业发展问题,若干年后才需要解决就业的稳定问题。基层存有广阔就业空间

大学生上了十几年学,最缺的就是对实际社会生活的认知和在基层的锻炼。大学毕业生没有必要惧怕到农村、到社区、到基层去锻炼,反而可以把这些看作是自己人生道路上一个宝贵的机会,摆正心态,适当降低预期,勇于到基层去锻炼、创业。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和乡镇农村都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它们提供的就业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缺陷:

由于我国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工作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与社会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内容上单调、无针对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内容常限定于传授求职技巧、面试技巧,联系用人单位和推荐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完成就业率指标。由于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于是,现实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就出现了工作临时应付,指导内容肤浅、泛化,指导效用差,观念教育缺失等情况。

二、缺乏专业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专业人员配备不足,专职指导人员数量较少,不少指导人员自身已经承担了高校的其他学生工作。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专业机构缺乏,尽管目前我国大学的组织体制中,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工作的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那么,面对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劳动力市场,与市场不相匹配的非专业化指导的效果是不好的。

三、存在开环封闭性

就业指导应当是一个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培训、咨询与信息反馈网络。首先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没有与公共就业机构建立必要的信息交流制度,没有与治安管理部门建立起危险预警机制、危机共同处理机制,高校和不同地区招聘会的组织者也未能建立紧密的联系。这种封闭的、分割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跨地区就业是不符的。其次,高校未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学生求职材料证明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消极影响。最后,商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供需基地”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非常复杂,而且还隐含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需要政府,学校及整个社会的努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创新观念,完善制度和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深化改革来完成。

一、政府应不断深化改革,完善就业市场

要解决高校就业问题,政府要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对去西部地区和条件艰苦的一些重点单位和行业就业的大学生,在工资、待遇和生活条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去那些地方就业。

在完善就业市场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通过深化改革,对于那些有障于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的取消;各级政府要开放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还应加强对高校办学的指导,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的调

整,以及对各类人才培养规模的调控,指导高校的改革,避免高校盲目的专业设置。另外,政府还应发挥自制优势,主动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

二、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各个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些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从长远考虑,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毕业,缺乏实际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对其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三、高校要强化内部改革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因此学校要深化自己内部改革。

高校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新专业,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理顺就业指导工作的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机构,并充实人员与配备,充分拓展机构职能。不仅要管理就业工作,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就业工作的研究,掌握该工作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制订和实施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在涉及到学校调整专业结构工作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终促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充分就业。

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促进毕业生充分合理地就业。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根据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将大学教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确定工作重点,合理安排不同阶段就业工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他们知道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好哪些准备。将就业指导渗透到教学中去,强化学生自学成才的意识,也让学生了解所学领域的发展前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在教材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形式上,要引入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同时不要把就业指导课拘泥于课堂,要采用多种形式,如请一些优秀企事业人士做报告,开设模拟招聘活动,还应注意网络资源的利用,组建网上论坛,让师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

五、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就业观念

目前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竞争,大学生要把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学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平台,不断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们应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革除那些陈旧的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

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那些地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大学生们要认清就业形势,主动学习和掌握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只有这样,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总之,能否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解决此问题,要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应对市场,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更新就业观念。

第三篇: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高校毕业生应当如何应对就业难?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走好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仅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帮助,更需要广大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自觉转变择业观念,切实提高就业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人生的这次挑战。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得变。如果还一味地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还死守着自己预想的工资、待遇底线不松口,那就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无所获。面对现实,不能过于理想化,应该树立“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的观念,先在社会上立住脚,通过踏实工作和优异表现,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先工作、后工资”的观念,客观评价自己,低姿态求职择业,适当放低薪酬要求;树立“重事业、轻地域”的观念,勇于到基层锻炼成长,善于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自主创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主创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就业方式,也是高校毕业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校毕业生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精力旺盛有激情,在高科技、智力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当前,我们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总体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市场商机无限。只要准确把握自身特点,充分运用各级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找准创业的“落脚点”,不畏艰险,奋力拼搏,高校毕业生就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练好“内功”,增强就业能力和本领。“有实力才有魅力”,目前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素质与能力的竞争。完善的自身知识储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刻苦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主动找单位进行专业或非专业的学习,增加社会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形成诚实守信、吃口耐劳、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等良好的个人品质。在具体择业过程中,还应掌握一些就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比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招聘会等各种渠道,充分地了解就业市场的各种信息,把握好一切就业机会。注意及时掌握和了解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并认真研究这些政策的细节,充分利用好这些政策。此外,应尽早抢占就业先机,不要观望游移,有比较合适的岗位,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尽快确定求职意向,尽早签约,以免错过时机。

成长需要磨砺,青春不畏挑战。就业,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关键一步,也是人生的一次大考。帮助他们实现青春理想和人生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一起来努力,让年轻的翅膀在风雨中更加坚强,越飞越高,带着自信的微笑去拥抱自己的天空。

第四篇: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

摘 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完全是由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难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转变难的根源,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及区域差距。毕业生的就业力低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是:改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国家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0)06-0148-0

2从1999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规模扩招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大规模增加。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1万人[1]。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新的视角去剖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以期对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所裨益。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剖析

1.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完全是由高校扩招造成的1999年,我国开始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伟大工程,此后几年高等教育规模每年都在扩张,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在人们为有更多青年人可接受高等教育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被就业问题所困扰。这就使得在高等教育的入口处,人们在呼吁高校要扩招,应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在高等教育的出口处,又在批评高校扩招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其中之一就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我们应如何看待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难之间的关系呢?在数量众多的毕业生中,确实有一部分人没有找到工作,确切地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表象上来看,这些毕业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似乎是因为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太多了,从而导致了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理性地进行分析,则发现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高校扩招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是不严肃的,也是不公平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高校还是保持1999年以前的招生规模,那么现在每年得益于扩招而进入高校就读的一大批学生,就无法接受高等教育,那样他们的就业状况难道就会好吗?高等教育能为社会培养更为专门的技术和管理精英,同时也能提高人们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适应能力,这一道理早已被证明。可以肯定地说,学生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熏陶和磨炼,无论是他们在初次就业还是再就业时,都比没有上大学有更多的优势。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由高校扩招造成的,而应理性地去认识这个问题。

2.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

高校在扩招以前,我国基本上实行的是高校毕业生国家包分配和包当干部的就业政策。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渐增加,这种包分配的就业体系被打破了,而人们的就业观念还一时无法彻底改变。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曾指出:“解决选择性待业问题,一方面,要转变传统精英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式——国家包分配、包当干部以及„人上人‟的优越感;另一方面,要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上,制定有利于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西部的政策。基层、农村、西部是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2]这些年来,国家虽出台了一些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到西部去的政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生通向农村、通向西部的进程依然很缓慢。

由复旦大学完成的“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显示:85.46%的大学生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地区;选择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沿海开放城市的大学生约占调查人数的一半,比例达46.51%,愿意把内陆省会城市作为理想就业地域的学生比例占20.44%,而愿意到西部开发城市(西安、成都、重庆)的学生只占10.39%。同时该研究还表明,城乡差异是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5.7%[3]。因此,只要转变—下就业观念,调整一下就业心态,就业难问题就能解决。但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为什么还没有转变昵?

3.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难的根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为什么难以转变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则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及区域差距。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则被远远抛在后面。“作为工业化产物的西方都市是经济中枢,与内地经济是密切联系、相互发展的,但中国城市却不是从内地经济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只是把农村的财富吸纳到城市,并不促进农村的发展”[4]。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人口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中国的农村却“享受”着比城市低得多的待遇。比如,在基础教育问题上,无论学校的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城市都要高于农村,城市家庭的子女上大学的机会也更多。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便是城市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也远远高于农村家庭的子女[5]。同时,在制度层面上,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人们也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比如,北京户口的考生就比其他地方的考生上大学的机会要高得多。即使从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也基本上无人愿意回到农村去工作,因为他们当初努力学习的最大动力是脱离农村,脱离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城市化倾向,导致农村陷入更加严重的文化贫困和经济贫困。而农村的贫困反过来又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再加上一些制度方面的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的城市化倾向难以改变。

4.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力低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在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他们的实战能力欠缺,动手能力不太强,即就业力低。很多大学生尽管获取了很多证书,而一旦进入实际的操作层面,便不知从何下手。而且很多毕业生的期望值太高,上手慢,频繁跳槽。因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也不是很满意的。近年来,有关本科生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等方面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高职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与以下因素有关:在学校方面,实行了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符合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办学有特色且注重品牌效应;在学生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到了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比较强,毕业生的就业定位准确,且对工作单位的要求比较合理。其中,后者对保证高就业率尤为重要。所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毕业生、高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模式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现有的具体条件,尽可能从高校内部和外部共同来解决问题。

1.改变就业观念和就业心态

大学毕业生要深刻地认识到,基层、农村、边远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到那些地方去就业,虽然将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多机会。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济济,竞争十分激烈,择业的难度加大,与其“蜗居”在那里,不如找一块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广阔天地。毕业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待就业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好高骛远。可喜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们不再盲目把高待遇作为择业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一项面向上海市20所高校1300多名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首次求职时愿降低薪酬标准[6]。不过要想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西部去工作的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

2.国家应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

国家的制度安排包括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给毕业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等。在制度上可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到基层工作的毕业生,可以把他们的户口留在某一个城市,将来他们的子女参加高考时可从该城市报考。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他们对子女上大学难的后顾之忧。其他还可从多个方面着手来保证毕业生能够主动去基层工作。在目前的情况下,这些做法应该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工作人数的不断增加,除了可以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提高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居民素质做出贡献。

3.高等学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生就业状况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首先,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快速变化的市场的需求。在专业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与就业市场挂钩;其次,在人才培养上要实行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实践环节,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4.高等学校要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对高校进行分类与定位虽已取得广泛认同,但现实中,很多高校依然在追求规模宏大、学科齐全、盲目升格以及追求综合性等,因而创新与特色不明显。而各个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求得生存,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勇于创新,明确定位,办出特色,树立品牌。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专业特色、培养模式特色、学生管理特色等等,最终达到培养特色人才的目标。同时,高校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专门成立就业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配备得力人员,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且学校还要与企业建立联系,一方面,实行订单式培养,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学生量体裁衣,推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另一方面,学校定期举行大型招聘会,为学生开通就业的绿色通道。通过这些举措,既为毕业生找到就业门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能为企业解决应届毕业生上岗难的问题。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所出现的新问题及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积极采取对策。相信在政府、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等多方努力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将获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11万,就业形势严峻

[EB/OL].[2009-03—10]..[2]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和政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1(6).[3]钱瑶,胡君辰,吴小云.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8(3).[4]费孝通.中国绅士[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王香丽.广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研究——以广东几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高教探索,2005(3).[6]李升兴.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9).[7]金融危机下多数学生首次求职愿降低薪酬标准[N].教育文摘周报,2009-02-18.

第五篇: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如何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生一操场。一个招聘人数不多的岗位,前来应聘的常常有上百个研究生或是上千个本科生。”这是一位女大学生对某大城市招聘会现场的描述,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毕业 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件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那么到底怎样看待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 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原因何在?

近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因而有人就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是高校扩招惹的祸,仔细分析,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前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快的发展,这是在长期坚持内涵发展基础上实现的,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各国都在努力培养和挖掘人才,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人才资源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本钱。但是,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是35%,日本是23%。同时,接受高等教育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知识就是力量,教育改变命运。不上大学也是要就业的,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在今后,他们的就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事实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是受社会的整体就业环境影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这几年,恰好是我国总体就业矛盾加剧的几年,新生劳动力就业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字表明:虽然2006年城镇安排就业人数创纪录地突破1000万人,但依然还有1400万人待业。2007年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总计也只有约1200万个,但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0万人。这样一来,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岗位需求,大学毕业生就业空间也必然受到挤压,适合他们的岗位也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不能有盲目的优越感,一定要有务实的就业定位,切忌自设“藩篱”,只盯着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不放,要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基层、西部去,在这片孕育着无限生机和希望的沃土上,接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理想、成就事业。同时也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呢?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总结;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的翅膀应插在现实的身上,离开了现实的躯体,理想只是一堆零乱的羽毛。”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已成为社会普遍问

题,但是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够转换思维,改变观念,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飞得更加高远!

下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的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

    略论大学生就业公平的实现途径戴勇摘要:实现大学公平就业,减少和避免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歧视和不公现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就业不公平现......

    就《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读后感

    就《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读后感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完全是由高校扩招造成的。就业难问题的实质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毕业生就业难(精选5篇)

    7.7万毕业研究生创新高 市人社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自2010年后,就未再举办本专科毕业生或毕业研究生的专场大型招聘会。对于恢复举办大型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浅析及对策(精选5篇)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浅析及对策 沈 翔 摘 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

    破解兴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破解兴文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思考 兴文县人事局课题组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加上前几年沉积下来的未就业480万毕业生,2009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再次创......

    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求职三部曲 对于在目前就业坏境中出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

    高校毕业生就业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听取关于侨务工作的汇报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

    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若干宏观思考(含5篇)

    转自论文部落范文发表论文 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若干宏观思考 作者:王芬 摘 要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持续多年,虽然政府和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至今尚未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