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高考作文教学的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2006年江苏省高考结束后,我有幸参加了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在前后十多天的阅卷过程中,我有很多感触。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已由原来的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人与路”的题目不怪不新不偏,应该说学生都有话可说。可我在阅卷的过程中,却发现考生的作文大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来应该是很好的文章却因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缺点而影响了质量,让人叹息。我深切感到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有的地方是被忽视了,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去改进,具体如下:
一、不能忽视端正的考试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作文中,“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在这次阅卷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考生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就是说没有用一个严肃、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考试。首先表现在文字的书写上,有近两到三成考生的字不要说美观了,但就认清楚都感到很吃力,而书写潦草难认的,又影响到卷面的整洁,这些在一定层面上也折射出考生的语文水平,也反映了考生态度的不端正。其次还表现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述随意、干巴、俗套,甚至低级,废话连篇,内容浮浅,大而化之。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就写到:“人长着两条腿是干什么用的呢,答案很清楚,人的腿是用来走路的”“为什么人有两只脚,因为一只脚站不稳,三只脚又是那么别扭,两只脚就自然达到平衡了”。这样的语言没有内容,罗嗦苍白,反映出作者思维的简单、幼稚。有的考生在文章中通篇很随意的叙述一件很简单的故事。考生应该知道,在如此正规的高考中,作文怎么能就随便的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了事呢?高考作文是考核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思想认知水平,考生通过文章的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自己的人文涵养,它需要考生认真的对待,谨慎而周密的思考,文章中的语言表达、素材的运用,以及结构的安排,都能体现作者的匠心,1
这些都是考生用心思量的结果。但有的考生就忽略了这些,文章简单化、幼稚化、随意化,有的还乐此不疲描述一个不雅观的故事情节,甚至把生活中的一些粗俗的话语也写进文章里来,让人看后连连摇头。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到一点,就是考生没有用端正的态度来对待高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作文写作态度的强调。
二、不能忽视材料运用的“撞车”现象
写作文是作者表情达意、抒发性灵的需要,是作者情思和才华的集中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不能缺少材料的支撑和选择,因为好的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组成分,是构成文章的血肉,可以有力地证明作者的观点,所以同学们都要重视素材的选择。但是在写文章的时候,素材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无序的,既要注意素材选择的典型性,还要注意其时效性和独特性,避免选材雷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这次的高考作文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素材的“撞车”现象很严重。“人与路”的高考作文题是一个老话题,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和材料也很多。我们说作文的素材要有时效性,很多同学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搜集了一些事例,但大家关注的焦点过于集中,以致素材的选择出现惊人的“雷同”。如这次的江苏高考作文中,考生文章中素材出现频率很高的主要有:洪战辉带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大学的故事,丛飞舍己助人救济贫困无私奉献的精神,袁隆平耐得住寂寞安心在田间地头研究自己的杂交水稻,司马迁为了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含辛茹苦忍辱负重等等,所有这些事例,应该说都是很典型的论据,都可以用来证明自己的关于“人和路”的观点。但如同好菜吃多了也就没有了味道一样,再好的素材用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新鲜感,失去了文章应有的个性。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积累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告诉他们,既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关注情况,尽量避免素材“撞车”情况出现在自己的文章中。
三、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体现了文章的说理顺序。好的文章应该在结构上有条不紊,清晰井然,让人读来清清爽爽,不拖泥带水。考生无论是按照自己的情感发展来展开文章,还是按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来组织语言,总之文章一定要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作文的时候,应该把文章的结构安排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去考虑。因为好的文章结构,能直接体现作者的逻辑思维,反映作者的写作水平,文章哪里叙事,哪里议论,哪里抒情,都是一个自然安排的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所有这些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写作表达需要,从而体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匠心独运,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写作者追求的目标。但是在这次的高考阅卷过程中,我就发现不少的考生没有注意到文章的结构问题,不少同学的文章结构混乱,说理不自然,想到什么写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儿说到时下的青少年盲目追星之路,一会儿说到古人历经坎坷的治学之路,一会儿又说到自己的家庭现状,表示要走出父母的生活之路,事例与事例之间缺少必要的铺垫与承接。如此这些,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考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还没有抓住要点,或者说没有掌握关键的写作要素,忽视了文章结构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的文章零散破碎,让人读来不敢恭维。所以教师在作文的训练中,要告戒学生不能忽视文章的结构。
以上的这些方面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当然,要写好一篇文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在很多方面对我们提出了要求。针对高考作文的写作,也要有一些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一、要求学生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多多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多读书,“学会正确、主动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渎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中学生只有多接触多阅读各种文体,才能培养自己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认识。既要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又要对文学精品或者自己特别欣赏的作品细细咀嚼,反复揣摩,有的文章还要摘抄并且把它背诵下来。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积累尽量多的经验和素材,为自己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写作灵感的出现准备好湿润的土壤。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用真情实感表达出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为发展健康的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但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学生在多学习多积累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知识和见解,进而有所创新。例如中国传统的思想素材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观点又有了新的内涵。如古人提倡“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囊萤夜雪”等刻苦学习的典范,今天我们已注入了创新思维、终身学习、勤学巧干的观念。又如古人提倡要向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爱憎分明,今天我们则提出了要勇于并善于同坏人作斗争,尤其是未成年人更应如此。所以我们在素材积累的时候要注意传统和时代相结合,既要学习古人的经典思想,又要关注时下报纸新闻中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在积累的基础上丰富自己。学生在积累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自觉的熏陶,积淀了情感,并将自己的意韵和情趣移植到写作中去,或用诗歌激情澎湃,或用散文含蓄蕴藉,或用小说回肠荡气,或用杂文辛辣犀利,或用科幻展开想象,用各种文体来表现自己的创意,用一双充满情感的眼睛关注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在喜爱、欣赏、感动中使情感纯正,在积累、运用、表达中使情感丰富,进而形成个性化的自己。
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创作的手法和技巧,多多借鉴
学习并借鉴文学名著或经典佳作中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和思考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以及社会的看法和感受,是我们学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例如茅盾在《白杨礼赞》中运用象征的手法,赞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高尔基在《海燕》中也运用的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施耐庵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契诃夫在《变色龙》中五次运用了语言和细节描写的方法;吴敬梓在《范进中举》中,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方法,前者着重刻画了范进中举那天癫狂的丑态,以及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后者则用哄笑声来衬托孔乙己的悲剧,有着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此种种的艺术表达技巧,值得我们好好去借鉴学习,并加以运用。如在2006年江苏高考《人与路》的命题作
文中,有一个同学在文章中就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作者先是列举了胡长青、陈希同之流利欲熏心、贪赃枉法,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最终走上了一条背弃人民的不归路;然后列举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同样是在和平建设的年代,他们殚精竭虑,勇挑重担,不图名利,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挂在心头,他们走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作者由此引用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句子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跨;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全文对比强烈,内涵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方法运用的娴熟,从而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与锐气,多多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敢于突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材料,作者要独立思考探幽发微,努力表达出自己独到见解。教师要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呵护学生的锐气,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一种‘标新立异’的过程,是一种求异思维,它离不开学生的个性与锐气。没有个性与锐气,就不可能有独到的发现,就不可能对事物有独到的见解,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旦被激活,就能闪现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自主”“真实”“创新”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新探索,在个性化的旗帜下,使学生走出传统作文的写作模式,放开手脚,跳出框框,以全新的思维品质去体味个性化的写作魅力,让学生在无据无束的天空任意驰骋,挥洒自己的情思,跌荡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智慧,表现自己的才华,在立意、表达和构思等方面展示自己独到之处,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如有个学生写了一篇作文,题目叫《雨中情》,作者就是按照顺向思维的方式,叙述了一个陌生的学生在“我”没有带雨具而又遇到暴雨的时候,打伞送“我”回家的故事,这本是一件很老套的事情,但这位学生却写出了新意:故事的结尾,这位学生拿出了一个小本子,要求“我”写上名字,以证明他做过这件好事,为以后能评上“三好学生”留下“证据”。如此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有独创性。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是命题作文,在命题作文中,大家的思路很容易接近,这时候“创新”的思路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只有“创新”才能写出
新意,往往能平中见奇,俗中见雅,作者的个性特点才能得到全新展示。
总之,通过这次的高考作文阅卷,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确了针对高三学生作文训练中的注意事项和应对策略。我相信只要我们能抓住“高考大纲”这根引线,避免不足,弥补硬伤,大胆尝试,勇敢地放飞自己的想象和思维,多多积累,多多借鉴,多多创新,你就会发现:在看似狭窄的命题作文中,还存在着很大的表现主题的空间;在看似平淡的行文逻辑中,也能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独特的情感,在看似简单的素材选择中,却能使自己的文章散发出别具奇妙的光彩和灵性,充分展示作者的个性与才华。
第二篇: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推荐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学习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败。所以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下面,谈谈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以便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中沉着应对,并决胜之。
一、进考场前
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吃些清淡的食物。按所列清单带齐一切用具,包括:准考证、笔、橡皮、作图工具等。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新异刺激、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即让大脑进行一些简单的回忆活动,如:回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和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这样做不仅能转移考前焦虑,而且能将最佳的状态带入考场。稳定心态,及早进入考试状态
二、进入考场阶段(发卷前)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中考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考验。这时候的考生要记住:不管之前的备考过程怎样,复习效果如何,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运转速度加快,使头脑更为敏捷。但过度的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越看重中考结果越容易紧张。如果紧张到无法正常做题就不要勉强做题,静下心来,什么也别想,花一两分钟时间深呼吸,然后稳定心态。可适当进行思维转移:
经验表明,这段时间是学生最紧张、心理易产生焦虑的阶段。此时,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次印象较深的、考得较好的模拟考试中,回忆老师的讲评;或回忆一些有趣、滑稽的事;也可采用心理暗示:“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也可全身心放松、闭目、做深呼吸,这样直到发卷。
三、考试进行中
1.答题前(五分钟左右)
试卷拿到后,心情一般比较紧张。此时,可做下列几件事:(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全面调查试卷,为后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准备。(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
2.答题中,①启动思维,浏览全卷.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提前进入数学思维状态.一般可以看一看事先准备好的客观性题目常用解题方法和对应的简单例子(每法一例,不要过多),闭眼想一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这样做能增强信心,稳定情绪,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 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成,马上作答,而要通览一下全卷,摸透题情.一是看题量多少,有无印刷问题;二是选出容易题,准备先作答.
②从前至后,由易到难.任何一套试卷都必然包含三类题,即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而它们在试卷中的位置不一定就是按顺序分布的,所以在开始考试时应先解决容易题,再解决中等题,最后解决难题.考试开始,顺利解答几个简单题目,可以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感,促使大脑兴奋,有利于顺利进入最佳思维状态.考试中,要先做内容掌握比较到家、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遇到难题,要敢于暂时“放弃”,不要浪费太多时间,等把会做的题目解答完后,再回头集中精力解决它.这样就可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考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③慢中开始,稳中结束.作好第一个题对于稳定心态有好处,所以开始答题时应稳一点、慢一点,一次性做对会给做好后面的题增强信心.另外,在作完试卷后也不要急着交卷,应稳定情绪认真检查,别因为得意忘形而出现错误,导致不必要的遗憾.考试时精力要集中,审
题一定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从多层面挖掘隐含条件及条件间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否则,一味求快,丢三落四,不是思维受阻,就是前功尽弃.
④分段得分,跳步解答.中考解答题有“入手容易,深入难”的特点,一般第一问较容易,第二、三问难度逐渐加大.因此,解答时应注意分段得分,步步为营.首先拿下第一问,确保不失分,然后分析第一问是否为第二、三问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力争第二问保全分,争取第三问能多得分.而当不会解(或证)解答题中的前一问,而会解(或证)下一问时,可以直接利用前一问的结论去解决下一问.
⑤先改后划,联想猜押.当发现自己答错时,不要急于划掉重写.这是因为重新改正的答案可能和划掉的答题并无多大区别,划掉后解答不对会得不偿失.当遇到一时想不起的问题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与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始类比联想.如“课本上怎么说的?”,“笔记本上怎么记的?”,“老师怎么讲的?”,“以前运用这些知识解决过什么问题?”,“是否能特殊化?”,“极限位置怎样?”等等.另外,考试时间快结束的时候,不要再尝试新的问题.如果选择题还有不确定的,可以在先淘汰部分选择支的情况下,根据经验进行猜测.
⑥速书严查,调整心态.卷面书写既要速度快,又要整洁、准确,这样既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又可以给阅卷的老师以好印象;草稿纸书写要有规划,便于回头检查.检查要严格认真,要以怀疑的心态去查对每一道题的每一个步骤.如“有没有看错了问题?”,“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运用是否有误?”,“是否遗漏了什么?算错了什么?”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检查时出现两种答案不确定的情况时,一般而言,“最先想起的才是正确答案”.考前怯场或考试中某一环节暂时失利时,不要惊慌,不要灰心丧气,要沉着冷静,进行自我调节.一是自我暗示.如“自己难,别人也难”;“我不会做,别人也不一定会做”;“我要冷静,要放松”等.二是尝试调试,如:做深呼吸3-4次;全身高度缩紧10秒钟,然后突然放松;双手举至面部且自上而下干洗脸5-6次或伸展四肢和腰背,活动手腕和头颈.
具体到题目,做选择题、填空题时要注意避免麻痹大意,粗枝大叶,经调查发现:审题不清、考虑不周、想当然地填答案是失分的最主要原因.这类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题比较基础,做题时要细心认真,失分很不合算,因为它只要一个答案,并不看你的解答过程,若在某个细节上出问题,全题就一分不得.“小题不大做”是做这类题的一般原则,特别是选择题,它具有考查面宽、解法灵活的特点,解选择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剔除干扰支,得出正确选项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淘汰法、特殊值法、验证法等. 所谓直接法,就是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准确的运算,严密的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再与选择支对照,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而对于解答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要坚持“大题小做”的方法,即将一个大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问题逐一解决.
3. 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高分
考场上,考生们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由于过度紧张,本可以轻易做出的题目不会做。从这道题跳到那道题,又从那道题跳到其他题目。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做出多少题目。二是从前往后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懂得放弃,在一道题目上花时太多,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考场上,考生应按照从前往后,由简到难的顺序,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攻破,碰到实在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弃,要先做那些花时少,得分快的题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啃那些偏题、怪题、难题。
4. 卷面整洁、清晰,答题字数得当
卷面的整洁、清晰是最基本要求,但我们的很多考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老师批改
那么多的试卷都要晕头转向了,再揣摩、猜测考生试卷上写的什么字,怎会有好心情?字写的不好没关系,但总得让老师看起来不费劲。做题时,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我们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
5.在确认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无误后方可交卷。
四.考后注意事项
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将要面临另一门课程的考试。所以一门考试结束后,是没有时间回味的;如果考的不好,也没有时间沮丧或埋怨;更不要跟同学对答案,或打开书本查答案,这除了自讨苦吃外,对整个考试没有任何好处。考完一门后,应及时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门考试中
如何消除考前压力
●对策一:积极暗示
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建立强烈的自信心,要认定“天生我才必有用”,学习好不是成材的惟一出路,学习好只是成材中的一个因素而已。考试前一天要平静下来,这样中间缓冲一下,让头脑清醒些,考试就能发挥得不错。家长则要不断给孩子安慰,不要比学生还紧张,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舒适的环境,给孩子多一份信心。
●对策二:科学解压
考生可以和父母、亲朋好友、咨询师等来宣泄压力,寻求支持。还可以做一些有节律的事情,比如听音乐来舒缓情绪,跳舞、画画,用色彩来调节。如果压力特别大,可以和着音乐来打节拍。建议考生做一些有氧运动,或者进行深呼吸。
●对策三:饮食合理
平衡饮食。家长要调整好食谱,给考生适度的营养,切忌大鱼大肉、暴饮暴食,特别在考试前后不要吃小摊的不洁食物,也不要贪凉多吃冷饮。
●对策四:把握自己
要保持自我,按自己的目标走,学会把握自己。有些考生老是注意别人怎样了。别人复习某本书,自己也一定要找到;甚至有的同学考场上一听到别人翻卷子,就认为比自己答得快,于是乱了阵脚。
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
●对策五:深呼吸法
考前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站立,眼微闭,全身放松,深呼吸,同时默念“1—2—3”,心想:放松、放松。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减慢、心神安定下来,全身有一种轻松感。●对策六:扮怪脸法
通过扮怪脸,歪嘴扭唇、抬鼻斜眼,放松面部肌肉。如能面对小镜子看到自己古怪神态,一定会忍俊不禁地发出笑声,一切牵肠挂肚念头都消失了。
●对策七:闭目养神法
闭目,舌抵上腭,经鼻吸气,安定神情。可以设想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森林里,恬然自得。●对策八:临场活动法
由于正常的紧张情绪也会使体内产生大量的热能,所以在考试前稍稍活动活动,使热量散发。可走动、小跑、摇摆、踢腿;可以双手握紧再放开,让全身肌肉缩紧再放松;可在考试中用力拧一下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紧张情绪会渐渐消失。
●对策九:松肌肉
把脚平放在地板上,用两手抓住椅子的两个把手,脚用力扒住地,手向上提椅子,拉紧肌肉,持续5秒钟才放松手臂和脚,这样做会使整个身体都放松,如果有必要可以反复做几次。●对策十:三次深呼吸
通过鼻腔吸气,感觉空气充满腹部,憋气1秒钟,通过口腔鼻腔呼气,缓慢排出空气。重复做两次。由于是深呼吸,通过空气进出身体的感觉来调节呼吸。
考试时缓解焦虑的方法
·小憩
★小憩:有人特别紧张,手抓住笔都会颤抖,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继续下去,而是停一会,耸耸肩,闭眼,浪费不了2分钟,但是会让自己放松下来。
·喝水
★喝水:目的不是为了喝水,而是利用动作缓解焦虑。
·问一个问题
★问一个问题:卷子一发下来,考生马上感受到一股严肃的气氛,这时如果你感觉很紧张,可以问监考老师一个问题,打破令人不舒服的寂静。
·积极暗示
★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要想着自己平时考试成绩不错,这个题目自己以前都做过。出现意外紧张怎么办
·如果注意力不能集中
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直到基本稳定,也就是要注意放松心理,同时想想自己喜欢的东西,分散一下紧张的大脑神经然后再回来,效果会好一些。
·如果考前出现恐惧感
调整方法是双眼闭上,端坐在椅子上,两手自然放在腿上,气一定吸到小腹,之后慢慢吐出直到吐完为止,同时心里想“我现在很轻松,而且非常舒服”,重复做。
·如果出现晕场
出现晕场的现象,应立即停止答卷,闭目停思,做深呼吸3-10次,然后尽量使自己放松。排除心中的任何杂念,使大脑做短暂地休息,意念上想像从头到脚血液在缓缓流动,逐渐恢复正常状态。
·如果出现不会的题目
这时候考生应该有乐观情绪,因为答卷不可能都是满分,允许空白的题目存在,你感觉特别困难的题目,别人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如果试卷有问题
应向监考老师及时汇报,核实后动用备用试卷。如试卷中有试题明显错误且无勘误表,考生得到更正通知后应及时更正,如未得到更正通知,则维持原状。
·如果你觉得监考员骚扰你
有时候监考员长时间交谈或站在身边观看答卷,对考生的心理产生干扰及压抑,妨碍正常作答。他们的这种行为,本属违规,你只要举手向他们和气地提出,相信他们肯定会改正的。面对9种紧张情绪
1、一到陌生的考试环境就慌神。
此时,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自己并不孤独,平稳了情绪之后,老师做法是,轻松地对孩子们调侃:“你看今天的天多蓝啊,真是天助你也;你看操场的地转多红啊,连大地都给你们助威,你们还有什么可怕的呀!„„”同学们开心地一笑,什么陌生环境,谁还会在意呢?
2、一看表情严肃的监考老师就害怕。
考场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监考老师自然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和大家有说有笑了。但是,所有的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之心都是相同的,他们也和别的老师一样,希望你们能考出好成绩。在考场上有什么困难,你就大胆地提出来,监考老师一定会耐心地给你们解答的。
3、一听别人“哗哗”翻卷纸就心慌。
有的同学在考场一听别人“哗哗”翻卷纸,就以为别人比自己答得快,心里慌得不得了。遇到这样的考生,牛老师会这样劝慰孩子:“傻孩子,怎么能那么比呢,你是一道题一道题地答卷,没因为某道题而耽误过多时间,你的答题速度是正常的,而你看到有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翻页,他可能是遇到了不会答的题,采用跳跃式答题法,那当然翻得快了。再说每个人的答题习惯不同,有人先答选择题,然后可能就转到解答题上了。别人翻页不能说明你答得慢或者不好,等成绩出来一验证,你就知道了。”
4、觉得第一科考“砸”了。
每遇到这样考生,我就想起那个经典案例:1996年中考时有一个女生,考完第一科后,情绪非常低落,她说考“砸”了,任凭别人如何劝说,她都不听,觉得没希望了,这种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她接下来的考试。考试结果一出来,她怎么也想不到,恰恰是第一科她认为考“砸”了的语文得了146分,考了全校第一名,而其它几科却因为第一科自我感觉不好而发挥失常。老师特别提醒考生,考完的科目就要立即放下,你感觉答得不好的地方也许并没有错,也许只扣几分,并不会影响大局,没必要因为芝麻而丢了西瓜。另外,如果你感觉题目难,那么其他同学的感觉可能也是一样的;你不会的,别人可能也不会。
5、考生到了考场才发现准考证忘带了。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和家长都急得不知所措,这时学生应找到陪考老师,老师会安排人与考场取得联系,确保考生顺利进入考场。这时老师应该拍着胸脯对考生说:“你不用担心,这点小事全包在老师我身上了。”有时为了让考生更放心,老师还撒点“小谎”:“我和总监考是好朋友,和他打声招呼就行了,你就放心地进考场吧!”
6、考完一科总忍不住和老师对答案。
对考完一科就和老师对答案的同学,作为老师说,不管学生答得对不对,老师都应该肯定地告诉他们:“你答得很对,继续努力。”你不能说不知道,那样他们还是不总在心里琢磨;然后一定叮嘱考生:“考完科目就不要再想了,回家好好休息,准备下一科的考试。”
7、考试不知道怎样控制时间,因此而慌乱。
有的考生怕时间不够用,急三火四地抢时间,结果往往出错。凡大考时间都比较充裕,不需要刻意提高答题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答题时要按照“慢、慢、快”的原则,第一个“慢”是审题要慢,看清每一个题眼;第二个“慢”是思考要慢,把这道题的解体思路想清楚,想完全;两个“慢”过后就可以“快”了,快速而准确地把结果写在答题纸上。
8、考场上遇到其他考生干扰。
有的考生在考场上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比如考试前,你临近位置的同学对你说:“同学,我这科不太会,你答完后,把答题卡放在桌角让我看一下!”当考试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她)会时不时地踢你的凳子提醒你。
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要敢于拒绝,不要因为顾及情面而违反考场纪律,你必须记住,对抄袭者与被抄袭者的处罚是相同的。
如果“请求者”的一些做法干扰了你的考试,要及时向监考老师报告。
9、有的“快手”很快就答完试卷后不知道干啥。
有这样一位考生,在考试中答得很顺,答完卷子后,就趴在桌上睡着了。虽然成绩还不错,但老师很不赞成这种做法。
老师说:考场如战场,两军对擂,勇者胜;勇者对擂,智者胜;智者对擂,理智者胜;理智者对擂,坚持者胜。考试要坚持到最后1秒,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中考答卷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案
● 考场盲目答题
事例1:在监考老师刚把试卷发下来,某考生还未来得及填姓名,便急于在试卷上答题。结果一直到交卷子的时候也没有署名,这样没有署名的卷子就算题答得再好,也得不到分。
事例2:常有学生拿到试卷不认真读要求,便急急忙忙地动笔答题。比如将多选题看作单选题;将要求用文中语言作答,看作用自己语言回答,结果费神费力,劳而无功。至于作文题,更要细细琢磨,不可放过一字。在审题时一定要把握命题者的用意,才不致于铸成大错。应对方案:注意临场心理调节。当你进入考场后切莫慌张,可用“我能行”、“静心”、“认真”等自我暗示来稳定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后再动笔答题。在做选择题目的时候,考生一般习惯是选择“正确”的一项,有一些题目却要求选择出“错误”的一项,因此务必要看清题目要求后再动手做题。
● 时间安排不合理
> > 事例:某考生很认真的从前往后答题,一道填空题做不出来,她试用一种方法没有做出来,接着又用另一种方法孩子没有做出来,于是她执着的在这道题目上花费了十几分钟的时间,还是没有结果。结果导致后面会做的题目都没有时间去做。
应对方案:考场的时间是很紧张的,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确实不会做的试题先放在一边,先把会做的试题都做了,然后再去做留下的不会做的试题。提醒考生最好带着手表,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时间做题,切记不要在一道题目上“盲目恋战”。
● 卷面乱涂乱改
事例1:每年的考卷中都会发现一些孩子作文写得很好,很有思想,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从文采上来说是一篇佳作,可是最后并没有得到高分。原因就是卷面字体太差,有很多涂改的地方,一些字写错了,直接就图成一团,整个卷面很不干净,千疮百孔。一篇考场上的好文章,因卷面扣分岂不是很可惜的事情。
事例2:很多学生怕表达不顺或漏说某句,勾来勾去,涂涂改改,又加框又加注,结果一片狼藉很不整洁,这是卷面的大忌。结果回和第一个例子一样,得不到高分。
应对方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用笔要挑选好。书写要滑、细、深。墨水不能太淡,太淡则无精神,阅卷吃力;也不可太浓,太浓容易弄脏卷面,影响美观。
建议:考生可用蓝、黑色墨水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答题,不能使用红色笔或铅笔(除画图外)答题,字不可太大,大则乌黑一片;也不可太小,小则,局促小气,阅者心里不舒服;不可太潦草,草则不清,更令人感觉凌乱。比如:“奥运”这几个字写错了,直接在字上轻轻地画一道斜线就可以了,不影响整体卷面的整洁、美观.考生注意不能用涂改液、胶带涂改卷面。答题时,考生要把客观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直接写在试卷上。当考生思路不是很清晰的时候,语文和英语的作文一般最好事先在草稿纸上简单的打草稿,然后再往卷面上誊写。
● 做完题不复查
事例:一些孩子很早就做完题目之后就无所事事,没有去检查自己所做的题目。结果卷中明显的错误也没有被发现,几道会做的题目漏做,就这样失去了十几分。孩子没有养成核对复查的习惯,做题粗心大意。
应对方案:核对复查这道工序不可少。做完后查一查,是否漏做,是否有笔误,是否漏写标题,还有何处可以补救。此为从容应试所必须。
第三篇: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应对策略
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自1999年开始采用话题作文,到2004年全国一些省市单独命题,这段时间,高考作文命题几乎是话题作文,因此,这是我国作文命题的话题时代。2005年全国各省市单独命题增多,作文命题中作文命题形式逐渐多样化,到200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共有十六套试题,作文命题演变为多种形式并存,开放又限制,但仍以话题作文命题为主,因此,称此时为后话题时代。
正是由于这种变化,不少考生和高三老师便有些担心,认为广东高考命题在连续三年使用话题作文之后,再加上今年是广东省新课程改革后高考的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道题的“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与以前的材料作文限定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有较大不同;而可立意的角度也多了,考生可从材料的含意的某个角度立意写作,例如,从下面的角度立意写作均可。
①距离产生美;
②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和差别的。
再看2006年高考(全国Ⅰ卷河北、河南、山西、海南)作文命题,也是采用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则故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里的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和以前的材料作文一样,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和以前的材料作文就不一样了。
审视以上作文题,全面理解材料含意,就要通过对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来分析,其主旨是,人要量力而行,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但是,对同一个事情,从不同的当事人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发现。写作时“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写作。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则能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盲目模仿,必然失败;
③从老鹰与乌鸦比较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可批评忘乎所以、自不量力之人的可笑;
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的一面,人生要敢于尝试;
⑥从牧羊人和孩子比较的角度看,可写看问题要全面,或站在不同角度就会有不同观点和认识。由以上分析可见,“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写作,与以往的材料作文就有了较大区别。
同时,评分的标准也体现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请看下面一篇优秀作文:
太史公的歌
“快走!别污了大爷我的手!不就是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吗?摆什么读书人的架子!”
被推推搡搡的,司马迁又一次被丢进牢笼,望着囚窗外那映亮了黑夜的汉家宫阙,欲哭无泪…… “别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
汉武帝的威喝在他耳边回响,朝臣们的讥讽在他眼前浮动。他颤抖着想要蜷缩在黑暗中的一角,用双臂抱住他的身体,却头一次发现,自己惯于握笔的双手是如此的无力。
难道他司马氏一族千年的责任只不过是成为皇权与帝王的工具,只不过是成为一只皇家听话的鹦鹉?鹦鹉?鹦鹉!
他狂笑着,笑声中却饱含着悲凉。
那么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坚持,他的苦读,他的一切都还有什么价值,他的史记……史记又还有什么意义?
他哭号着冲向案边,将那一卷卷史记撕得七零八落。竹签(注:当是竹简)“啪啪!”地掉落在他的四周,仿佛无数人无情的讥笑。他向着无边的黑暗张开双臂,象是要拥抱那无尽的堕落。
忽然,他碰到了他的笔。
笔?笔!笔!
对!他的笔还在!他的命还在!他的理想与抱负不允许他放弃,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无数伟大的先行者不允许他堕落。权力算得了什么,荣华算得了什么,宫刑算得了什么,身份又算得了什么?当历史的波涛翻着可以洞穿黑夜的星海般浩瀚的光芒淹没一切时,后来者必定会发现,真正不朽的从来都只是伟大的灵魂与坚定的意志。
他猛地扑向案桌,他要写下一部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史记,而他的名字,在他摊开的这一卷卷竹签面前,在他将要完成的史记面前,也将会同那些历史中的先行者们一样,列入伟大与不朽的行列。
他忽地高歌一曲:
“人生百年尔,谁得死其所?”
他越唱越高,刺破了那无尽的黑夜,也划破了中华文明的天空。
这是2006年高考的高分作文。作者抓住牧羊人的话发挥想象力,写司马迁决心实现自己的抱负,宁愿做一只“忘记了自己叫什么名字的鸟”,而不做皇家的“鹦鹉”,这样写,暗中照应了孩子的话“它也很可爱”。应该说,这种立意和构思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考虑的。如果按老材料作文“全面理解材料”,那么就要在文中点及向前人学习(鸦学鹰),这样才更吻合材料的全面含义。
而本文在写法上,直接叙写司马迁入狱的一段遭遇及其心理活动,具体生动,富有立体感,颇有创意。可以说该考生发挥了自己的写作优势,也得益于新材料作文的评分标准的宽松。
(2)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这两种命题形式虽然有其相同点,都提供材料,都意在给考生写作以较大的自由度,具体说,就是鼓励考生个性化写作和独立创新精神的发展: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
但其不同之处也非常突出:
① 审题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也就是限定了写作的一个范围,考生写作时,只要围绕话题写作,也就是“死死抱着话题打滚”就不会脱离题意,如2006年广东高考作文题,要求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考生构思作文时,始终扣住这个话题,就会有基本分,审题难度相对材料作文来说,就低一些。
而新材料作文不提供写作范围和作文的话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难度显然较大。
②立意要求不同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主要讲一个“话题范围”,往往是对话题得以具体诠释,写作立意对所给的材料一般不做要求,写作时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上述广东题,所给材料只提供一个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这个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不同,立意必须从材料的含意出发,因为材料作文的材料就隐含着作文要提取的观点,因此,必须仔细认真地分析材料的主旨、关系、事件乃至感情态度等等,而且,写作时必须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③材料寓意程度不同
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总有一定的寓意,而且从不同角往往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而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往往指向明确,寓意显豁,常常一目了然。
(二)命题内容特点
对命题内容特点的推断和探究相对要难一些,但还是有规律可寻的,我们首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了解作文命题的依据。
作文内容的命题依据如下:
(1)鼓励健康表达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体现文化主流和时代精神,引导正确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例如,2006年全国高考(2卷)作文命题是从“图书读书和网络阅读”题材内容角度命题的。
(2)对中学作文有正确的导向作用。例如,肯定要考学生的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和表达素质。
(3)命题坚持有意义原则。命题针对社会性现象,解决具体的思想和社会问题,但又回避热点问题。
(4)命题内容贴近高中学生生活,又要有能力和思维思想的区分度。
(5)命题让学生猜不着而又让绝大多数人有话说。
二、今年作文备考策略
(一)学会正确的审题方法并增强审题意识
许多同学不明此理,缺少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良好的审题意识,以致作文严重时分。
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南京金陵中学的才女费滢滢曾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大赛中获金奖,然而,她写的作文《人情与季节》,只得了25分,主要原因是文章的观点不符合题意,他的观点落在“对感情的淡漠”和“对人情疏远上”了。而这篇高考作文的题意应该是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的关系,阐明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处理方面的影响。
费滢滢同学的高考作文写作实际告诉我们:审题一定要细心、全面,要准确理解命题题意,既要照应到材料或导语内容,又要针对话题和要求,不可抓其一点不顾整体。
(二)要研究新材料作文写法
1.学会全面准确把握材料内涵
写好材料作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这不仅指一般的认知,而是要理解材料的实质,并且要能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因此,平时审题构思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含意,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思考材料的主旨是什么,材料分几个层次(如上面2006年全国作文题就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材料中有几个角色,他们的行为或言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和价值取向等等。坚持这样的审题练习,把握材料内涵的能力必然会大为提高。
2.熟悉材料作文的构思方法
“引、议、联、结”是写好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引,就是引用材料。若选择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但引用不等于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不可过长,三五句话概括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并由此确立出鲜明的中心论点。这里的论点表述一定要明确,最好用判断句或复句的形式加以表述。
联,就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论证。或正面举例,摆事实,讲道理;或反面举例,分析危害。这一环节是文章写作的中心部分,要写深入,只有深入分析,析原因,说危害,才能以理服人。对这部分的联系分析的方法,请参考下面的具体讲解。
结,就是总结全文,这里要对论述的问题加以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材料,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
新材料作文,当然可写成记叙文,例如,前面我们看到的《太史公的歌》一文即是;也可以写成其他文学样式,如剧本、小说、故事新编等。但这都要注意在文中照应文题材料。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学会运用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高考发展等级评分标准规定,“认识深刻”“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是获取发展等级分数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练好因果思维的分析方法。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略)
(四)学会组织文章结构的方法
文章结构的安排巧妙是获取高分的必要因素,不管写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还是写话题作文,都要讲究文章结构的安排。例如,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蒙太奇式组合结构等。
限于篇幅,只讲并列式结构。请看下面一作文:
人生如树(议论性散文)
我常常与一棵棵大树对视,譬如黄山的松、泰山的柏、西湖的柳、家乡的槐。参天的树、婆娑的树、俊逸的树、伟岸的树,树放飞着我的思绪,树检阅着我的人生,我由衷地感到人生如树。
人生犹如一棵落定尘埃的树。一粒树种,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鸟衔来的,不管是从高山上随泥沙流淌过来的,还是从大海的波涛里沉淀下来的。不管命运之神把它放在那里、山涯也好、峡谷也罢、黑土也好、红壤也罢,它就会在那里发芽、生根、长成一棵大树。
人生也是这样,无论你是呱呱坠地的婴儿,无论你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无论你从那里来,无论你到那里去,你总会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你的一席之地,一块赖以生存的土壤。有了这块落脚谋生的地方,才能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人生犹如一棵历经坎坷的树。一棵大树的坎坷经历常常令我感动不已,大凡游览过黄山的人莫不为千姿百态、苍然挺立的黄山松所吸引、所陶醉。如果没有风的裁剪,雪的修饰,如果没有雨的沐浴,霜的浸染,如果没有烈日的烤灼,严冬的磨练,我们能看到那一棵棵历经数百年沧桑而雄姿勃发傲然屹立的巨松吗?人生亦如此,在几十年的人生苦旅中,求知的不易,谋生的艰辛,病痛的折磨,灾害的侵袭,战争的恐怖,亲人的离散,坎坷多舛,命运无常。还有那变幻不定的政治风云,时常给人的心头蒙上一层层阴影。因此佛家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是受苦受难的,我想人如果没有大树一样的经历,没有大树一样的磨难,又怎能成其为人呢。
人生犹如一棵无私奉献的树。在数以万计的不同树种中,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默默地向人类奉献自已的一切。有的用片片绿叶为人类编织浓浓绿荫、有的用阵阵花香去陶醉自然界的一切、有的用累累硕果向大地母亲作出深情的回报、有的用强健的身驱去成就无数高楼大厦。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奉献,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象大树那样把自已仅有的一份光和热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社会,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古往今来,多少热血男女、多少能人志士、多少英雄豪杰,为了人类自由平等解放、为了社会进步繁荣发展,不惜血染沙场,马革裹尸,不惜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演绎着犹如大树一样的壮丽人生。
人生如树,树若人生。人有坚定意志,树有不屈精神;人有桃李满园,树有硕果累累;人有沧桑经历,树有坎坷遭遇;人能置死地而后生,树能化腐朽为神奇;人从远古洪荒走来,树在原始森林扎根。有人的地方必有树,有树的地方多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树相依,人树相伴。一棵棵大树使我驻足流连,感慨万千。
这篇作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精心安排文章结构,在每个层次之前都设置一个分论点,从而使全文层次分明,结构巧妙,阅卷老师一见就会眼前一亮,怎会不获得高分呢?
(五)学会加工材料的方法
许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手头缺少论据,这一方面是因为阅读积累不够,另一方面是不会对作文材料进行加工。这里给大家讲三种材料加工的方法,供大家练习写作时参考。
1.具体材料的加工
这就是根据话题或作文题目或作文的观点,对一个完整的材料做具体的分析处理,使之证明自己的观点。
例 略
2.概括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3.泛指型材料的加工
例略
(五)加强备考强化训练
明确了高考作文的规律和应对方法,并不一定能在高考中写出高分作文,只有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具体的作文实践中,提高了考场应试的写作能力和水平,才会获取高分,才会夺得高考作文的成功。
下面给大家提供几道作文模拟题,希望大家认真运用上述方法加以写作训练,从而夺取高考的高分。
1.阅读下面的寓言,全面理解其寓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从前有两个仙人,常到山上的一棵大树旁下围棋。一只猴子长年累月躲在树上观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没有一个人是它的对手。
这个国家的国王知道后,他想: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战胜不了一只猴子。于是召集专门会议,研究战胜猴子的办法。此时,一位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他说,绝对有把握,但是,比赛桌上一定要放一盘水蜜桃。
比赛开始了,猴子与大臣执棋对弈,猴子总是盯着那盘鲜美诱人的水蜜桃,结果大臣赢得了比赛。
2.阅读下面的材料,全面理解其含意,但写作时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
犹太人每年都要过一个“赎罪节”,到这天,所有的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为自己的罪过做由衷的忏悔。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嫁给幸福
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请以“追求与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呢?
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5.仔细辨析下面的作文题,全面理解其含意,根据题目确定文体,为每个作文题写出构思提纲,然后任选一两题作文。
①说真
②什么是苦
③我看网络文化
④主动与被动
⑤生存与生活
⑥生活的真谛
⑦谈气度
⑧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⑨仰望
⑩人生如河
⑾境由心生
第四篇:中考数学考场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中考数学考场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
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首先取决于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如:临场发挥等。经常能见到一些平时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临场发挥较差,造成中考失败。所以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正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关注。下面,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谈谈中考应注意事项及应对策略,以便使同学们在紧张的考试中沉着应对,并决胜之。
一、进考场前
中考数学一般在第二天上午,尽量保证不要受第一天考试的影响。前一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晨吃些清淡的食物。按所列清单带齐一切用具,包括:准考证、笔、橡皮、作图工具等。提前半个小时到考区,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新异刺激、稳定情绪;另一方面可以提前进入“角色”即让大脑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活动,如:回忆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和同学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这样做不仅能转移考前焦虑,而且能将最佳的状态带入考场。稳定心态,及早进入考试状态
二、进入考场阶段(发卷前)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中考不仅是对考生学习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考生心理调节能力的考验。这时候的考生要记住:不管之前的备考过程怎样,复习效果如何,在考场上,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振奋精神,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在考场上,适度的紧张会让大脑运转速度加快,使头脑更为敏捷。但过度的紧张会让大脑一片空白,无所适从。越看重中考结果越容易紧张。如果紧张到无法正常做题就不要勉强做题,静下心来,什么也别想,花一两分钟时间深呼吸,然后稳定心态。可适当进行思维转移:
经验表明,这段时间是学生最紧张、心理易产生焦虑的阶段。此时,可将注意力转移到某次印象较深的、考得较好的数学模拟考试中,回忆老师的讲评;或回忆一些有趣、滑稽的事;也可采用心理暗示:“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当然了也可全身心放松、闭目、做深呼吸,这样直到发卷。
三、考试进行中
1.答题前(五分钟左右)
试卷拿到后,心情一般比较紧张。此时,可做下列几件事:(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大致分一下哪些是代数题、哪些是几何题、哪些是综合题等。(全面调查试卷,为后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准备)(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
2.答题中,在通览、并作答了几个简单题后,情绪基本稳定,大脑处于亢奋状态。此时,答题可采用“三先三后”、“分段得分”的策略。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跳过啃不动的“骨头”;(2)先高(分)后低(分),这是指考试后半段,要注意时间效益。如有两道题不会做,要先做高分题,再做低分题;(3)先同后异,即:可考虑将同类型题目放在一起做,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间的联系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三 1
先三后”要因人而异,切不可“高分题久攻不下,低分题无暇顾及”。
中考试卷评分时,有“分段评分”和“踩点给分”。鉴于此,对中考中难度较大,且不能完全解答的题目可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分段得分”的基本理念是:会做的题要力争不失分,部分会做的题要力争多得分。
(1)会做的题要解决“会而不对、会而不全”的问题。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绝不拖泥带水,把平时老师讲的要点、得分点写上即可。一般来说,一个原理一步,对于非题考察的过渡知识,可以省略不写。
(2)中考中得满分毕竟稀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要解决的是“分段得分”,即:①缺步解答:遇到难题,确实不能全部解答,可将它们分解一系列的步骤或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特别对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虽然答案没算出,但分数可能已经过半,这叫“大题得小分”;②跳步得分:解题时卡在某处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先承认这个中间结论,往后推,如果能得到预期结果,则应集中精力解决“卡壳处”,否则应立即改变解题方向。特别对大题中有多个小题,前一小题不会解,可先利用前一题结论解下一题;③退步解答: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问题,可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较强的结论到较弱的结论,总之退到你能解决为止,然后再加强条件进行解答;④辅助解答:在实质性的步骤没有找到前,可做一些辅助性的事,如:准确作图、设出未知数、反条件翻译成数学语言等。
答题中还应注意:审题要慢,做题要快;立足中下档题、力争高水平题;争取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
3. 合理安排做题时间,最大限度获得高分。考场上,考生们容易犯两个毛病。一是由于过度紧张,本可以轻易做出的题目不会做。从这道题跳到那道题,又从那道题跳到其他题目。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做出多少题目。二是从前往后做,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不懂得放弃,在一道题目上花时太多,后面的题目没有时间做。考场上,考生应按照从前往后,由简到难的顺序,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攻破,碰到实在做不出的题目,要学会放弃,要先做那些花时少,得分快的题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啃那些偏题、怪题、难题。
4. 卷面整洁、清晰,答题字数得当卷面的整洁、清晰是最基本要求,但我们的很多考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想想看,老师批改那么多的试卷都要晕头转向了,再揣摩、猜测考生试卷上写的什么字,怎会有好心情?字写的不好没关系,但总得让老师看起来不费劲。做题时,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我们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
在确认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无误后方可交卷。
四.考后注意事项数学这一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将要面临另一门课程的考试。所以一门考试结束后,是没有时间回味的;如果考的不好,也没有时间沮丧或埋怨;更不要跟同学对答案,或打开书本查答案,这除了自讨苦吃外,对整个考试没有任何好处。考完一门后,应及时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门考试中。
第五篇:高考作文应对策略及答卷分析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
写好作文,是对一个合格学生的基本要求。作为高考语文试卷中份量极重的一块,作文历来就受到老师和考生的重视。那么怎么才能写好作文呢?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呢?考场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作文,又有什么特点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材料的积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大量的材料积累,是很难写出有份量的文章的,其文或叙事空洞,或泛泛而论,或松散无序、,或详略失调„„那么,高中生,尤其是我们这类寄宿式学校的高中生,本身就是“三点(教室、寝室、食堂)一线”的生活,极少同外界接触,又如何积累材料呢?我觉得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积极开展各类讲座。
学校组织精干教师,定期(或每周一次,或每周两次不等)开展“专题讲座”,仿照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的形式,或讲三国,或评红楼,或谈中外名人事迹,或喻写作方法„„
这样,一则学生能从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解脱出来,稍作休息,换换脑筋;另外,又能积累丰富的知识。由于学生平时学习很紧张,平常根本无暇阅读这些书籍,有时阅读了也不一定能理解透,这样就等于每个老师替学生读了这些书,并又把书中的精义讲给了学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二)定期摘录文章
让学生定期摘抄一定量的文章(或一周两篇,或两周一篇都可),教师按时收查,收集定册,定期在班内传看,并定期评出最佳摘录文章,表彰摘抄者。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他们在阅读上相互补充,又激发了学生的摘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课堂三分钟”
每次上课前三四分钟,师均出示一组材料,或训练学生立意能力,或鼓励学生创新能力,或提高学生表达能力„„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于不觉中提高了学生作文水平。
例如,上课铃一响,我在黑板上写出作文命题《一个强者给我的启示》,要求学生先正确朗读,标出重音和停顿,再作语法结构分析。最后指出本命题议论的范围和议论的重点。全班学生经过短暂热烈地争论,很快统一了认识;重音在“启示”,停顿在“给我的”之后;本命题是以“启示”为中心词的一个偏正短语;本命题议论的重点是“启示”,议论的范围应限于“一个强者给我的”。再经我点拨,学生得出了“命题的重音、命题的中心词同命题的”重心完全一致的结论。然后,我提议让学生在课外验证所得结论是否具有规律性。上课至此,历时约四分钟,这是在常规语文课上进行口头作文教学的一幕。
现在多数学生的作文能力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规定,能力结构不合理,缺陷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表达不流畅、无条理。按常理需要补课加“小灶”,但由于语文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处于“超负荷”状态,即使教师愿意补,也往往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这种作文训练中,弃详批细改之短,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抓学生口头表达式能力之先,见缝插针,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路。在每节常规语文课,都加一个“楔子”,进行口头作文训练。每次用三至五分钟,或审题、或立意、或谋篇、或拟纲目、或练修辞、或推敲字句、或训练思维、或训练语言、或练速度,等等,主要是单项训练;或事前提供条件、或当场设置情况、或抢答、或指名、或讨论、或采访、形式自由活泼、不拘一格。在每节课开始加一个“楔子”,高三一年至少训练一百次。这一百“楔子”变“写”作文为“说”作文,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是教师力所能及,较好地解决了写作教学内容多而训练时间少、实践少的矛盾,又能培养出能言善变、出口成章的学生。
二、情感的表达
让学生会两种思考:变常态为变态;错位思考。
情感的表达,首先要弄清作文写作的真实性要求。真实,是写作的一项基本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写人叙事要有真实性。然而,真实性是否就是要写真人真事呢?其实未必。作文完全可以虚构,而虚构不等于虚假,只要表现的情是真的,即表现了真情实感,就可认为符合“真实性”的要求。如苏轼考进士时写了一篇文章叫《刑赏忠厚之志论》,其中虚构了一件尧与人谦让的事,就连主考官欧阳修也被蒙住了,但后来苏轼的一句解释使欧阳修知道后非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对他大加赞赏,苏轼说尧帝能让位天下,我想他也能做出这样的谦让之事。苏轼的写作就做到了情真。与此相应,有很多优秀古文都是虚构的,如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根本没去岳阳湖,苏轼《赤壁赋》中的赤壁亦非赤壁古战场,《桃花源记》乃陶渊明想象之文,《归去来兮辞》也是其虚构之笔,然而这些文章都表现了真实情感,因而感人至深,不失为绝佳之文。
那么,如何能有效地表现真情实感呢?我觉得有两种方法:
第一,打破常态写情感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若仅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没有“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只能单纯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的性格,显不出其高瞻远瞩一心为国的伟大情怀,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作者进而写了“将相和”的故事,把两个人物放在特定背景下,打破原来的平衡,打破常态,从而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常态下:廉颇地位高于蔺相如;变态下:蔺相如地位高于廉颇。这种情况下,人物内心产生波动,廉颇要羞辱蔺相如,矛盾展开;蔺相如为了国家而忍辱不争;廉颇知错而肉袒负荆,将相和欢。这个过程就
充分表现了蔺相如胸怀博大、一心为国的高贵品质。
再如,《变形记》也是打破常态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常态下:格里高尔是一位体面的工作人员,能挣钱供全家人花销。变态下: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笨拙的甲虫,不能挣钱了,成了全家人的负担。这样,就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格里高尔在现实生活沉重压力下的精神状态。
再如“非典”来临时的情况,有的医务人员宁愿被开除也不去照看病人,而这些情况常态下是看不见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人的情感心理就很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错位法表达情感
错位,即本来人物身份、角色已经安排好了,突然改变这种情况,看人物表现如何。如有一篇名为《减去十岁》的小说,说的是忽然有一天大家传言说中央下文件让生个人年龄都减去十岁,以这种状态投入工作中。于是每个人都有了不同的想法和表现,官员、商人、学者、军人„„都各有自己的作法,作者让每个人都进行了尽情的表演,最后大家发现根本无此说法,于是生活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每个人的情感心理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如在竞赛时,宣布比赛结果,××是一等奖,××是二等奖„„第二天又突然说结果有误,重新宣布结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肯定微妙而真切,可进行一下描写。
再如陈佩斯和朱时茂合演的小品《错位》,在彼此错位的过程中,两个人的情感心理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三、语言的锤炼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也是判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如何锤炼语言呢?
第一,我觉得要培养这样三种优秀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优美、深刻含蓄。幽默风趣会使文章妙语连珠,平增丽彩;典雅优美会使文章气度不俗,风姿雅亮;深刻含蓄使文章富于内涵,发人深思。一篇文章若能具备三种风格之一,必成抢眼之作。
幽默风趣语言的形成办法:
1、大词小用法;贬词褒用法„„反之亦可。
2、化用其他行业用语:手机、电脑、生动的网络语言、电影电视语、广告语、各学科的术语„„
典雅优美语言的形成方法:
1、善用修辞提品位,如用比喻、排比法。
2、巧用(引用、化用)诗句培底蕴。如: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幸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幸福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引用诗句)
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着悠然的南山;李白的如霜月光,照在故园的土地上;杜甫那一叶孤独的扁舟,在梦中驶向了飘零的家乡„„(化用诗句)
深刻含蓄语言的形成方法:
1、用适当的议论提示主旨。
2、借用名人、名言阐释观点。如:
一位母亲,在大饥荒之时,让每一个乞讨的人搬砖头,或由屋后搬到屋前,或由屋前搬到屋后,然后给他们一些报酬,而这些砖头本来是不必搬的。作者最后点明主旨:让人远离心灵的十字架。
第二,写出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乃发自人内心之语,唯有如此方可感动读者,避免无痛呻吟,空话连篇弊病。
四、文章体式
分清文章的不同体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各类文体均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每种文体要选择一篇典范的文章作为该文体的写作模式:
(一)记叙文
我觉得可按这样几个步骤写作:
开头扣题,引出写作对象。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再如《荔枝蜜》开头:“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不大喜欢。”“孩子时候„„叫蜜蜂蛰了下„„每逢看到蜜蜂„„总是不怎么舒服。”
随后展开,转而远远地由别处说起,层层铺垫,进行感情蓄势,自然引出写作对象,顺势点明主旨。如《背影》,开头点出“背影”后,转而说“那年冬天„„”。接着写:父子奔丧——同行外出——送己上车——月台买桔——父亲背影,顺势点明主旨(“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父爱情深)。再如《荔枝蜜》,开头点过“蜜蜂”后,转而写“今年四月„„”接着写:荔枝树——荔枝蜜——蜜蜂(详写:勤劳、短寿、懂事)。最后点明主旨(“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赞美奉献精神)。
结尾复又点题,突出主旨。如《背影》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再如《荔枝蜜》结尾:“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这样写出的文章,显得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二)议论文
学生写议论文,最薄弱之处往往在讲道理上,以为论点提出后,只要举出若干例子便可“事实胜于雄辩”,于是就成了“观点+事例+结论”的“三段模式”。如《近墨者黑》,不少学生就写成了如下的“三段模式”:
第一部分: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引出“近墨者黑”的观点。
第二部分:(列举事例)
(1)孟母三迁之例;
(2)某留学生染上西方腐好思想、生活习气之例;
(3)某优等生由于和社会上一些小流氓来往,最后沉沦之例。
第三部分:作结:
以上事实充分证明了“近墨者黑”的道理。
这样的议论文,当然谈不上有多少说服力,不必说文章只强调客观环境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犯了片面化的毛病;就论证来看,文章只是罗列了三个事例,并没有作出令人信服的阐述。犯了“以叙代议”的毛病。
我觉得一篇好的议论文应包含“起、承、转、合”四个部分。以《六国论》为例:
起(提出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承(正面论证论点):“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齐人来尝赂秦„„城不得已。”
转(反面论证论点):“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则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
合(进行总结):“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三)说明文
此乃基本文体,种类说明书均为说明文,故不再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