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角七号》观影笔记
《海角七号》——音乐,梦想,爱情
“当天是空的,地是干的,我要为你倒进狂热。让你疯狂,让你渴,让全世界知道你是我的,世界末日就尽管来吧!我会继续无乐不作,不会浪费爱你的快乐,当梦的天行者!要快乐 „„”
这是《海角七号》主题曲《无乐不作》中的一段歌词,这是一首让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的歌,狂妄而又执着,放荡不羁而又锲而不舍。
音乐,在执着与狂热中成长;梦想,在希望和绝望中坚持;爱情,在快乐与忧伤中演绎。这就是我眼中的《海角七号》。
《海角七号》是一部2008年魏德圣导演的一部电影。《海角七号》在2008年的金马奖上取得了6个奖项,是获奖数量最多的一部影片。它讲述了一群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有对于音乐梦想的热爱与执着,还有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坚守。贯穿整个剧情的一条线索是那场在恒春夏都沙滩酒店的沙滩上举办的大型演唱会,由于当地人的坚持,暖场乐团将由当地的乐手们组团演出,于是代班邮差阿嘉(范逸臣饰)、小米酒业务员马拉桑(马念先饰)、机车行鼓手水蛙(小应饰)、原住民警察劳马(民雄饰)、老邮差茂伯(林宗仁饰)、正读国小大大(麦子饰)七拼八凑组成了一个临时的乐团,让个性严谨、心情烦闷的演唱会日本籍负责人友子小姐(田中千绘饰)伤透脑筋,而总是不肯好好配合排练的主唱阿嘉更是无时无刻不惹毛她,随着演出时间愈来愈近,两人的冲突也愈演愈烈。贯穿剧情的另一条主线是那份装在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邮包里的七封信,六十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一名日籍男教师只身搭上了离开台湾的船只,也离开了他在台湾的恋人:一位也叫做友子的女孩。无法当面说出对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爱与思念写成这七封信,却一直没能寄出。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女儿从遗物中找到这些信件,并把它们寄给当年的友子小姐。这份过期的爱情,竟在半世纪后,又继续了另一段美好的爱情,而这段爱情的女主角恰好又是一个叫做友子的女孩。
初看《海角七号》是在高三的时候,在那段充满了梦想而又充斥了压力的岁月里,这部影片给我更多的时鼓舞,鼓舞我坚持自己的梦想,更坚定自己的信念。影片中的那群小人物各自怀着自己的音乐梦想,他们为了度假中心演唱会而临时组成乐团,准备三天后的表演,而这个乐团非但谈不上专业,就连一个像样的乐团都不是。失意乐团主唱阿嘉、只会弹月琴的老邮差茂伯、在修车行打工的水蛙、唱诗班的钢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劳马,他们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排练。虽然大家对于得到此次上台演出的机会很是兴奋,并且也很珍惜,但是,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乐团,他们在一开始的排练就很失败。钢琴伴奏的节奏忽慢忽快,而贝斯手的节奏又总是跟不上,鼓手又总是有自己的意见„„阿嘉脾气的爆发引爆了乐团的内部矛盾,大家的意见分歧愈演愈烈。而这也让友子看着越来越焦急,三天后就要演出了,而面对这一个由“乌合之众”组成的乐团,她真的无奈至极。
我认为,与其说这一群人是在努力准备这一场表演,还不如说他们是在争取这个展现自己音乐才能的这个机会。他们渴望在演出时把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他们觉得这可能是他们这辈
子唯一可以上台实现他们音乐梦想的时刻,每个人都努力练习。最后,演出的结果证明他们确实是有能力的,他们的成功演出,直接肯定了他们的努力。当夜幕降临,在华丽的灯光下,他们的音乐梦想在舞台上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而现在,再次看《海角七号》,给了我更多的思考,不仅关于梦想,还有爱情和人生。影片从始至终,时而穿插着那个日籍教师在回国途中在海上的写的信。最美的思念,最真的爱情。我似乎看到那个坐在甲板上的忧伤的男子,用那双还噙着泪水的眼睛,看着茫茫大海,渐渐远离自己心爱的人,却毫无办法的无奈与心痛。岁月流逝,而不老的,是那一份爱情。我不敢揣测,当那位白发苍苍的友子老人看到那些信的时候,心理是怎样一种感受。当挚爱远去,肯定也哭过,痛过,绝望过„„而今,六十多年前的爱情又在心中激起,可是,自己的爱慕的人,却永远也不可能再见到了。不过,我觉得她虽然并不能一生享受这份爱情,但是她是最幸福的,因为她曾经拥有过一份真挚的爱情,并且这份爱情在海洋那边的另一个国度里,默默伴随着她的一生。或许正是由于受到这一份过期的爱情的启示,六十多年后的阿嘉,他依然做出了坚定抉择,当他紧紧拥抱着友子,说出“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的时候,似乎能感觉到他当时心中那种坚定不移的执着。不管是爱情和人生,我们在做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和坚定,不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遗憾,选择自己想要的,并执着的坚守,这样的一生才是快乐而又意义的。
影片的一个富含意蕴的意向就是彩虹。彩虹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征,也象征了经历风风雨雨和重重困难后最终获得的美好成果。在日籍男教师的信件中,这样一句话“何时彩虹才可以在台湾岛和日本岛架起一座桥梁„„”这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感觉,似乎和这位男子一样,梦想着自己能与自己的恋人再次相见„„而当友子在位演唱会和爱情而忧伤烦恼时,望着车窗外的大雨,那位日本的歌手问她“难道你不期待彩虹吗?”而当雨过天晴之时,天空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我想这样的情景,蕴含着这样一层含义,经过努力奋斗和风雨的洗礼,梦想一定会实现!
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闽南语,虽然说这是新台湾电影的特点,而且会让人看起来比较亲切,比较能体会到那种文化背景,但是,人们毕竟是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的,有太多的方言,我们在看影片时就要费很多功夫在看字幕上,这样就分散了我们对情节和场景的注意力,有很多东西就体会不到了。
总之,我认为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它用成功地手法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梦想与爱情的故事,让我们对于梦想,对于爱情,对于人生进行了思考。
第二篇:《海角七号》观后感
记住我的爱—《海角七号》
时间定格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我此生难忘的伤。
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原来看不见太阳的海面如此黯淡无色。灰暗的海面,灰暗的天空,灰暗的,我的心。没有枯藤老树昏鸦,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没有古道西风瘦马,但夕阳西下,依旧有断肠人在天涯。
巨大的油轮在这一刻起航,溅起的片片水花在我心头荡漾荡漾,犹如一朵朵沁满毒药的花,一刻不停歇的噬咬着我的心。即使知道离别会如此痛苦,可是我还是没有勇气带着你离开。这就是我的软弱吧。第一次,我在你面前如此软弱,也就这一次,足以让我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茫茫人海中,谁是你的牵挂,谁会把你铭记于心,谁让你的眼中噙了泪?我一生难忘的,你眼中的泪。我以为低着头就不会被你发现,我以为你不会发现低着头的我,我以为我所有的这些一厢情愿的想法都能实现,我以为……我以为的太多太多,却都只能是“我以为”。其它的人都在挥手告别,很多人都面带笑容,而我,我只能默默看着你的焦急寻找,你的孤立无助,你片刻欣喜后移动的步伐,你最后的失望……友子,多么美好的名字,可我却再也不敢提及,不敢提及我们的过往。回忆总是让人觉得现实充满了残忍。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可我却如此执迷不悟,如此迷恋。我不知道从此以后你还能不能继续没心没肺的笑,我不知道从此以后你还会不会为另外的人流下这样的泪……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却不见了人。想着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只是我的泪水,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干,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离开了这里,我以后再也不会去看海,有些人一旦失去,有些事情必定会成为终结。思念是开在石头上的花,深绿深绿的大片大片,底层潮潮的湿润是我从心里溢出的泪,即使连根拔出也还是那么独特醒目。大片大片的让人心碎的深绿是我这一生惟一记住的色彩。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假装你已走过冬天迎接春天,我会假装……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然后……祝你一生永远幸福﹗原来,一种感情只可以持续这么久,原来爱到最后也无能为力,就只能选择祝福,原来我是那么的容易将你“忘记”。一个人一生中最难忘的离别只能有一次,我的这一次已在台北的氤氲海面上嵌入心中,所以最后我可以带着平静离开人世。迟暮之年,充满回忆的生活终将结束。我想象着,想象着满头白发的你,一颗一颗的清理着豆子,即使已老眼昏花,即使已听不见外界的任何声音,但颤颤巍巍的双手,还是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信。谁将信带到你身边,谁就会幸福永久。
一直都认为《海角七号》是充满了悲情性的,即使最后阿嘉和友子在一起,但野玫瑰已失去了太多的爱。
《海角七号》观后感
很简单的故事,甚至有些俗套的桥段,但是还是不由得被音乐画面所营造出的氛围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看到了最后。看完之后颇有些遗憾,若是能在电影院欣赏,那海、那夕阳、那彩虹、那绿原,一定可以更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喜欢的画面是阿嘉开着摩托行驶在被夕阳镀上一层柔软金色光彩的小巷子里时。市井的生活画面,杂乱却并不嘈杂的老街,透着点淡淡的世俗的烟火气。当时只是倾心于那样的温馨平淡,然而一部片子看完,回想起来才觉得一层层忧
伤弥漫着涌上心头。斜阳芳草,寻常巷陌。然而有谁知道平静如水的生活下,有一个,或者更多令人唏嘘的故事沉淀。
在我看来,故事的明线的两位主角——阿嘉和友子,只是故事的叙述者。那七封情书,串联起所有记忆支离破碎的残章,终于可以把半个世纪前的爱情故事诉说在遗忘之前。因为素来对文字比对画面更敏感,所以那七封情书听下来,我是落了泪的。
是归人,还是离人。是相爱,还是相思。是国仇,还是家恨。
一生情痴,一生孤寂。纵然是两厢情愿,也逃不了天各一方。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使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雪芹先生的嗟叹,也在这七封情书中渐浓了宿命的无奈。
总觉得,阿嘉和友子的爱情,虽然有美丽的海和浪漫的音乐会作为盛大的背景,终究是现代年轻人的爱情方式。一个玩世不恭,一个故作坚强。然后在某个黑夜偶然的相逢中卸下了彼此的伪装,做爱,许诺,互诉衷肠。一切的一切水到渠成。虽然阿嘉最后被老妇人和老先生跨越半个世纪两两相望的生死痴恋所触动,紧拥着友子承诺要和她一起走下去,然而他们的爱情却始终不能给我七封情书般的震撼。
毕竟走与不走,分与不分,爱与不爱,是他们自己一句话可以决定的。
命运伸出手来,人的无能为力,这样的身不由己,他们毕竟没有体会到。
国破家亡。半个世纪前的老先生,登上归乡的航船,也会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痛楚吧。爱情太脆弱,承担不起两个民族的恩怨。思念太微茫,渡不了大洋的千顷波澜,入不了离人梦。从天各一方到天人永隔,那七封情书承载的重量,已不仅仅是爱情。
影片的最后,是阿嘉为友子,也为同样叫友子的那个老妇人写下的《国境之南》。
非得等春天远了夏天才近了我是在回首时终于懂得当阳光再次
回到那飘着雨的国境之南我会试着把那一年的故事再接下去说完当阳光再次
离开那太晴朗的国境之南你会不会把你曾带走的爱在告别前用微笑全归还
阿嘉终于明白世事变迁的无奈,终于明白相爱的脆弱和珍贵,终于学会在离别之前对他爱的人告白。
而影片最后的最后,是那首旧时情歌的旋律回响,和老妇人独自抚琴的苍老背影。那从指尖流泻出的不绝如缕的思念,在七封情书到达的时候重新纠缠起来,游荡回到了故事最初的起点。
当镜头随着阿嘉的视线,定格在木门半掩着的老妇人的背影上时,那一刻撞击心门的,竟然是《北京一夜》熟悉的一咏三叹。
不管是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人说百花的深处,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繁华荒芜处,那一瞬间有春光乍泄如初现,盛开出烂熳的彼岸花繁。只是花开荼蘼时,春至深处春将尽。
不过想要执手偕老,共步天涯。只是似水流年暗换了如花美眷,人间终是不许见白头。
《海角七号》七封信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我真的已经完全看不见台湾岛了 友子,太阳已经完全没入了海面 你还站在那里等我吗?友子 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 请原谅我这个懦弱的男人 我们却战败了 从来不敢承认我们两人的相爱 我是战败国的子民 我甚至已经忘记 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 我是如何迷上那个不照规定理发 我只是个穷教师 而惹得我大发雷霆的女孩了 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 友子 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你固执不讲理、爱玩爱流行 我只是个穷教师 我却如此受不住的迷恋你 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第三天 我怀念艳阳…我怀念热风… 该怎麼克制自己不去想你 我犹有记忆你被红蚁惹毛的样子 你是南方艳阳下成长的学生 我知道我不该嘲笑你 我是从飘雪的北方渡洋过海的老师 但你踩著红蚁的样子真美 我们是这麼的不同 像踩著一种奇幻的舞步 为何却会如此的相爱 愤怒、强烈又带著轻挑的嬉笑…
友子,我就是那时爱上你的… 多希望这时有暴风友子
才几天的航行
海风所带来的哭声已让我苍老许多 我不愿离开甲板,也不愿睡觉 我心里已经做好盘算 一旦让我著陆
我将一辈子不愿再看见大海 海风啊,为何总是带来哭声呢?
十二月的海总是带著愤怒 我承受著耻辱和悔恨的臭味 陪同不安静地晃荡
傍晚,已经进入了日本海 白天我头痛欲裂 可恨的浓雾
阻挡了我一整个白天的视线 而现在的星光真美
记得你才是中学一年级小女生时 就胆敢以天狗食月的农村传说 来挑战我月蚀的天文理论吗? 再说一件不怕你挑战的理论 你知道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星光 是自几亿光年远的星球上 所发射过来的吗?
哇,几亿光年发射出来的光 我们现在才看到
几亿光年的台湾岛和日本岛
天亮了,但又有何关系 反正日光总是带来浓雾 黎明前的一段恍惚
我见到了日后的你韶华已逝 日后的我发秃眼垂
把我淹没在这台湾与日本间的海域 这样我就不必为了我的懦弱负责
爱人哭、嫁人哭、生孩子哭
想著你未来可能的幸福我总是会哭 只是我的泪水
总是在涌出前就被海风吹乾
涌不出泪水的哭泣,让我更苍老了 可恶的风 可恶的月光 可恶的海
不明白我到底是归乡 还是离乡!
又是什麼样子呢? 山还是山,海还是海 却不见了人
我想再多看几眼星空
在这什麼都善变的人世间里 我想看一下永恒
遇见了要往台湾避冬的乌鱼群
我把对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只 希望你的渔人父亲可以捕获 友子,尽管他的气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尝一口 你会明白…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我在众人熟睡的甲板上反覆低喃 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晨雾如飘雪,覆盖了我额上的皱纹 骄阳如烈焰,焚枯了你秀发的乌黑 你我心中最后一点余热完全凋零 友子…
请原谅我这身无用的躯体
海上气温16度 照片里的你,笑得就像在天堂 风速12节、水深97米 不管你的未来将属於谁 已经看见了几只海鸟 谁都配不上你 预计明天入夜前我们即将登陆 原本以为我能将美好回忆妥善打包 友子… 到头来却发现我能携走的只有虚无 我把我在台湾的相簿都留给你 我真的很想你!就寄放在你母亲那儿 啊,彩虹!但我偷了其中一张 但愿这彩虹的两端 是你在海边玩水的那张 足以跨过海洋,连结我和你 照片里的海没风也没雨
友子,我已经平安著陆 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单地站著 七天的航行 你戴著那顶… 我终於踩上我战后残破的土地 存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白色针织帽 可是我却开始思念海洋 是为了让我能在人群中发现你吧!这海洋为何总是站在 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希望和灭绝的两个极端 你安静不动地站著 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 旧地址,海角七号…海角? 待会我就会把信寄出去 你像七月的烈日 这容不下爱情的海洋 让我不敢再多看你一眼 至少还容得下相思吧!你站得如此安静 友子,我的相思你一定要收到 我刻意冰凉的心,却又顿时燃起 这样你才会原谅我一点点 我伤心,又不敢让遗憾流露 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里一辈子 我心里嘀咕,嘴巴却一声不吭 就算娶妻、生子 我知道,思念这庸俗的字眼 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 将如阳光下的黑影 一定会浮现… 我逃他追…我追他逃… 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 一辈子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 我会假装… 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 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 然后… 假装你已走过寒冬迎接春天 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我会假装你忘了我,假装你将你我的过往,像候鸟一般从记忆中迁徙,假装你已走过
寒冬迎接春天,我会假装一直到自以为一切都是真的!然后,祝你一生永远幸福!”
第三篇:海角七号观后感
姓名:刘小优
学号:07701114
专业:07 产品设计
《海角七号》观后感 海角七号》 我向来是很喜欢台湾电影的,虽然这两年台湾电影一直萎靡着,但每年也总有几部让我 感动让我欢喜的电影,比如盛夏光年,比如练习曲,只是这些电影一直停留在青春电影的范 畴。王小峰的文字我一向不是太喜欢,但是他评论海角七号所说的一段话却让我很有感触,他说台湾文化抬碗文化一直停留在没有青春的青春期阶段,乡愁和青春是台湾文化最擅长的 两类题材。这话总结的很好,去年的《海角七号》让无数人叫好,我也觉得好,但还是遗憾,它仍未摆脱青春的范畴。不过,能够把一类电影拍到极致,也算是一份成绩,总比大而全实 则一片空洞来得强。———写在前面 情节简单回顾: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 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 60 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 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 隽永气质。我的感受: 拍摄手法很唯美。角七号》的故事讲得颇有技巧,虚幻和现实爱情两条线并行,一方面是迟到了 60 年的 七封情书娓娓读来,另一方面则是阿嘉与友子渐生情愫。主线是讲一位叫阿嘉的台湾恒春青 年,在闯荡外面音乐界失败后回到家乡恒春,当起了一名邮递员。然后遇到该地要办一场日 本名星的演唱会,需要当地组织一支乐队表演两个节目。生活失意的阿嘉成为乐队的骨干,并与来本地督办演唱会的日本女孩产生了一段爱情,在这个过程中,描写了一群热爱生活、为梦想努力打拼的人,特别是阿嘉点燃了对生活的无限热望,让我深受感动。而故事的副线 则讲述阿嘉在送信过程中,因失意而故意堆移信件,无意中偷看了一位老年日本友人写给台 湾女友的七封信,这七封信其实又讲了一段凄美的情。配合着轻柔的音乐,七封情书用男中音娓娓读来,时而是 60 年前的情景再现,时而应 和的是当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让人动容。尤其是最后一封——“我想我会把你放在我心 里一辈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一定会浮现你提着笨重的行李逃家,在 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独地站着,你戴着那顶存了好久钱才买的白色针织帽,是为了让我能在 人群中发现你吧!我看见了,我看见了……”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年老的友子,她打开
迟 到六十年的情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为之叹息悲伤,其优雅与绵长的气质在这 个时代尤显珍贵。真诚,感动,温暖。海角七号是一幅台湾民众的众生相,那些小人物们每个都性格鲜明活灵活现。这种平凡 人物的平凡生活是最能打动我们这些平凡众生的。很喜欢片中这些小人物的形象,看着他们 的喜怒哀乐,从里面找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跟着感慨,跟着发笑。海角七号里,每个人都有可爱之处。电影里茂伯的扮演者林宗仁说这部电影: “容易看 懂,里面没一个坏人。”平头百姓们总是喜欢这样的电影,温暖多于尖锐,可爱多余可恨,所以我觉得虽然海角七号从深度来说,不如很多描述深刻尖锐社会问题的作品,但却牢牢捉 住了大众的心。
姓名:刘小优
学号:07701114
专业:07 产品设计
整部电影看了之后让人觉得心里暖暖的。她是将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轻轻带进你的心 里,然后慢慢占据你的心,然后吞噬你的心。她就像一个魔鬼,会把你内心里压抑的情感慢 慢地沟出来,这一切都像在恒春那个吹着海风下着大雨的日子。平淡的音乐,平淡的故事,平淡的人,平淡的生活,平淡的爱情,不平凡的心……贯穿 于电影主线的两段爱情故事,并不轰轰烈烈,但是正是他们的执着,他们善良的心,晕染着 动人的光。相别即是天涯。这种遗憾几十年前发生过,而几十年后,相爱的人们可以在一起,这无疑是让人欣慰的地方。到现在,我的手机和 MP3 里还放着电影主题曲……每次听都依然 觉得很感动。
第四篇:《海角七号》影评
《海角七号》影评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因为语文演讲的内容是文艺片,虽然当时有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感觉,不过这部电影的确能带给人很多感想。
首先提一下我从网上看到的关于《海角七号》导演的事。为了拍这部片子,导演魏德圣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并负债3000万新台币。从这么一句话中,足以看出制片方是投入了很大的心血的。不过超高的票房也作为了回报。
【六十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一名日籍男老师搭上了离开台湾的船只,把怀念与爱恋化成字句,写在一张张信纸上,寄给了她的恋人友子。
六十年后,沉睡了六十年的情书最终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 一个开头,一个结尾,同样一封信。这两段便是贯穿全片的一条线。而主要的剧情却是另一番格调。
失意乐团主唱阿嘉、只会弹月琴的老邮差茂伯、在修车行当黑手的水蛙、唱诗班钢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劳马父子,几个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怀揣这音乐梦想,为了度假中心演唱会而组成乐团。看完整部片子,你会觉得时间过了很久,但他们是在三天后表演,所以整部片子用三天的剧情,串起了一条60年的主线,不得不说编剧的水品很高。
在日本来的活动公关友子眼中看来【当然不是60多年前的那个友子】,这群乌合之众实在成不了什么大气。而阿嘉和友子也是整天冷眼相对,乐团还没开始练习就如一盘散沙。
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老邮差茂伯摔断了腿,于是将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但阿嘉每天都是无所事事,更别谈送信了。偶然的一天,他在邮件堆中找到了一个来自日本,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的邮包,他好奇打开邮
包,发现正是六十多年前那位日籍教师写给在身在台湾的恋人的信。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这群小人物发现,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唯一可以上台实现他们音乐梦想的时刻,每个人开始着手练习,而阿嘉和友子之间的矛盾,也在一场镇上的婚宴,借着酒后吐真言,随之而解。
最后,演唱会圆满成功。那些小人物们也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这个励志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
但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这些。整部片子里出现了很多日本人,为什么台湾人那么喜欢日本人?也许很多人为这个事情迷惑。
其实很简单,日本统治台湾的时候,并不像有些人们想的那样残暴无情,让台湾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相反,它们过得很好,比同时期的中国好多了。因为有了日本统治的那段时间,台湾的科技才得以发展。虽然说台湾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在台湾人的心目中,它们一直都是个母亲养不起的孩子。大陆从来没有给过台湾什么。
假如用一个大陆人替换那个给台湾女孩写了七封情书的日本教师,这部电影还能让台湾人产生同样的观影热情吗?
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动不动就说要武力收复台湾,我看到过这样一段据说是林语堂说的但却无法考证其出处的话:“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这段话说得有点狠,但放在今天的中国,似乎还是真理。
多一些理智,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我想那些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五篇:海角七号观后感
乡镇经济的本土化发展与居民利益参与-------基于《海角七号》影评
一、引言
一段被战争阻隔的恋情,一盒找不到地址的跨国情书,一对因爱生恨的男女,一群有着不用身份的台湾原住民与客家人,一个振兴家乡的梦想,都汇聚在一个名叫恒春的台湾南部小镇,构成电影《海角七号》的主框架。然而跨国恋情的背后给我们讲述的是恒春镇一群年轻人为家乡经济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在一场沙滩音乐节上淋漓极致地体现出来。而这场音乐会的发起人就是成天把镇上人才外流、年轻人不愿留在家乡挂在嘴边的镇议会委员,人称“代表”的阿嘉的继父洪国荣,他与阿嘉、友子等人为沙滩音乐会作出的努力,日以继夜的排练为的就是能在沙滩音乐会上有一支本地乐团的暖场。他们对家乡执着的爱,是乡镇居民强烈希望家乡经济能够得以发展,居民充分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得益,从而打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旧有格局。
下面笔者将就以洪国荣为首恒春镇居民在与酒店谈判中为家乡建设争取利益,最大化让居民参与到民主中、参与到经济建设中作出分析,并为以恒春镇为典型代表的乡镇地区的发展提供意见,从而打破旧有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影评----乡镇发展的本土化,打破区域发展失衡
电影《海角七号》中最令我动容的一幕,是“代表”洪国荣站在饭店看着净白的沙滩与蓝天碧海,感慨地说:“年轻人来听海洋音乐祭,恒春人只赚到捡垃圾”、“饭店也BOT,山也要BOT,现在连海也要BOT”、“这片海那么美,为什么我们自己却不懂得欣赏?为什么年轻人都要出外做人薪劳,却不回来自己作老板”。的确如此,在这个没有工业、也没有工业污染的观光乡村恒春镇,即使留下来也是做外来企业的员工,又有何出路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注定类似恒春镇的乡镇经济是很难发展的。一来是上级政府给予的财政支持不足够,二来是本地政府的政策决策不能因地制宜、不够科学化。但归根究底,在这个权力的专制型社会中,人才与资源的流动是金字塔式的,都向高端流动,向大城市流动,久而久之,造成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带来“台北”和“恒春”这样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乡村经济的原地踏步与大城市寸土赤金的高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化发展。
代表洪国荣与本地“蹩脚”乐团的诉求,表达了一种民主制度下乡村居民对本地经
济发展的期望与发展本土化诉求,在这样的民主制度下,恒春镇居民有权发展自己的经济,利用自己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到家乡建设中,而不是让外来企业一味的BOT。围绕这场演唱会,恒春镇各路失意的人们开始聚合起来,产生彼此需要的共同利益----为沙滩音乐会暖场,帮助镇政府吸引更多外来投资,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发展而不是去台北给别人打工。
三、乡镇发展的本土化的必要性
《海角七号》让我们再次陷入沉思:当前城乡发展的区域失衡格局应如何打破,像恒春这样的小城镇又应怎么把握改革带来的红利促进自身的发展,让本地居民参与建设,在发展中获益。代表洪国荣希望年轻人都回来恒春建设,就是对家乡发展本土化的希望。电影中的“本土化”是指在乡镇发展中经济的本土化,是本土人才能够适应本地要求,主观融入当地发展,本地现有自然资源能为本地的发展所用。并在这基础上外来企业及其人员客观融入当地,投资当地,带来先进技术和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加快乡镇发展的本土化,是促进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也是让本地居民充分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并得到发展红利的过程。发展的本土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过去经济建设对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破坏,当前发展更讲究一种保护当地、可持续循环发展的观念。诚然,谁不会爱自己的家乡,不为家乡建设出把力。在这个层面上“代表”洪国荣诉求的发展本土化无可厚非,但实际操作起来,让当地居民充分参与到建设、从建设中得益,却需要镇政府政策上的正确引导,合理引进外来企业,合理运用当地资源和人才。
四、如何加快乡镇发展的本土化
恒春镇是台湾最南部的小镇,经济发展长期缓慢,主要以旅游观光业和农业为主,电影中镇政府在近年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发展酒店和旅游观光业,以解决恒春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状况。但一味引进外来企业BOT,而不重视本地居民的人才资源,带来的只是经济的“空壳化”发展,掏空可利用资源,迫使以阿嘉为代表的年轻人才流失。
如何加快乡镇发展的本土化,打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成为众多中小城市政府部门亟需解决的政治课题。为此,笔者从《海角七号》中镇政府和代表洪国荣的做法出
发,分析其中的利弊,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1、留住乡镇经济建设的依靠力量
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决定性的力量。制约恒春镇的发展,终究是当地青年才俊的流失。因此,教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镇政府首要解决的任务,政府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保护当地居民的合法经济利益,紧紧借助政府自身的正确领导,依托市场信息、外来企业等资源,立足乡镇居民的利益,就能推进乡镇经济的本土化发展。
2、优化乡镇建设的环境
建设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乡镇经济发展的本土化必须建立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氛围、教育体系等维持性系统。类似恒春镇的乡镇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旅游资源、人才资源与地理资源等),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保障环境,做好立法和政策推行环境,塑造崇尚投资与教育再投资的风气,吸引外来企业的投资,同时构建乡镇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平台,与整个市场大环境接轨。
3、重视乡镇发展的本土化优势
本土化发展要求政府调整现有资金与人力配置,不再一味的BOT(即引进外来企业建设—经营—转让,而不利用当地社会资源)区别并合理处置乡镇社会维持体系和发展体系间的关系。必须提高当地人力资源水平,让居民参与到建设中,合理处理外来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分配。必须筹集资金,处理好企业发展生命期与行业经营结构和居民利益参与的关系。另外在引进外来企业时要因地制宜,考察市场、周边地狱和当地现状,开拓蓝海市场,发展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