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程总结

时间:2019-05-15 03:1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政策课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政策课程总结》。

第一篇:形势政策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总结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自己已经大四即将面临毕业,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也陪伴自己了四个年头。回头想这四年间,或许在只有这门课上才能真正找到那种关注国家,关心民生,胸怀天下,壮志未酬的情怀。或许这就是青年,就是年轻!

记得第一次上这门课是在一个大教室里,那次我们看了一个荡气回肠的视频,视频回顾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看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顺势铺开,经济总量的增长,民生的改善,一股甘愿做社会主义大厦上的一小块砖那种想法就油然而生。当时的自己甚至对自己这种想法感到吃惊,兴奋。或许是由于高中时的自己只是关注于学习,心中只想着怎么考得好成绩,怎么才能上一所好大学,只是生活在自己的小生活圈子里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外面发生的一切都好像与自己无关。那时的我没有时代的感觉,更没有胸怀天下关注民生的青年使命。自己的理想也只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至于为什么要考大学?考大学时候干什么?我该干什么?为什么?等这些问题从来没有深刻的体会过。那节课之后我如醍醐灌顶,回去之后想了很多很多,关于自己,关于未来。

通过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我意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我们每一个青年的未来,我们青年应该把自己的奋斗方向与国家的形势与政策与民族的使命感结合起来,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形势瞬息万变,只有跟得上它的发展方向适时的调整自己才能很好的实现自己的未来,理想。历史环境,形势,政策等这些看似无关的东西往往决定着我们每一个青年人的发展空间和限制。我们要不仅要学会依据形势与政策找准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升自我包括个人能力和素质方面,同时还要学会适时的利用形势和政策因素,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等因素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理解力,培养把握时代命脉,大胆预测形势政策的胆识,自觉利用形势与政策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外部因素从而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民族有用的人。

毛主席曾所过年轻人是八九点钟的的太阳,未来是属于我们青年人的。青年人从古至今都是推动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一支主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向来都是如此。而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是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理想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

当代世界形势瞬息万变,表面的平和下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谁都不知道

下一刻将是什么。但这并不意味着消极被动,正是因为此我们才要以一颗大胆谨慎的心去积极的迎接面对,把握时代命脉,走在形势的最前沿,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从而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瞬息万变的形势,千变万化的政策,时代的风云总是看似让人捉摸不定,晴空万里下往往蕴含着波涛汹涌。也正是因为如此更是彰显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的必要性。通过这门课程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更加深了的了解了祖国,认识了世界,了解了自己身边的世界,认识到自己与时代前沿的差距,找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让我在思想上也更进一步,也为我走出学校去实现自己抱负理想打下了理论基础让自己始终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去面对瞬息万变形势,从而牢牢把握时代的命脉,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第二篇:形势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形势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大学里,形势政策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给大学生以深刻启迪。

四节课程,讲述四个不同内容。从四方面学习,得到认识总结体会。

确的计划与目标,首先我要扎扎实实的学好每一门课,了解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打下扎实的基础,使自己具备良好的从业道德素养和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调查研究、综合决策、组织管理和自我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工作能力。熟悉我国“三农”工作的基本方针,掌握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具备结合区域发展实情、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熟悉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土地、文化、产权、经营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农村工作的法律意识、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为宽厚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应用文写作、信息技术应用等技能。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更好的胜任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建设家乡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从而为推动发展我国经济做贡献。

通过这次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 20 = 400

第三篇:形势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题 目:两岸关系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年级: 班号:

二〇一 四 年 六

两岸关系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杨涵滟

(药学院 2012级药学(4)班 ***)

【摘要】众所周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两岸两会随即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制度性协商,并在两岸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两岸关系发展露出新的曙光。但两岸关系错综复杂,岛内民意发展尚存变数,加上美日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两岸关系取得重大改善仍需时日。因此,两岸执政当局和两岸同胞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建立两岸制度性协商机制,深化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以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目前,两岸关系已取得了好的开端,但是和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切实面对。

【关键词】两岸关系;现状困境;对策;和平统一 一. 两岸关系的由来

(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台湾省总面积为 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 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群岛k马祖群岛和中沙群岛的太平岛等。

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三国时吴人沈莹的5临海水土志6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宋元时期,大陆的赴台开拓者已超过 10 万人,至 1893 年时,大陆赴台开拓者达到 254 万余人。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

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1624 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 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 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 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设“承天府”。1683 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 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派 1 万名军队驻守,从而加强了台湾的管辖。1714 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7 年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85 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1894 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945 年 10 月25 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等已轩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失败后退踞台湾省,造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达成了有利于国内和平和人民民主的五项协议,出现了国共合作建国的历史性机遇。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以为有能力消灭共产党,撕毁了停战协议,发动了内战。1949 年 4 月,当内战基本定局的时候,蒋介石又拒绝了共产党的“和平协议”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1949 年 10 月 1 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国际法上政府继承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所当然地继承和行使包括台湾在内的全中国的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中国东南部的台湾省(12 月 7 日,国民党宣布将其“政府”迁至台北),依靠外国势力的庇护与支持,与中央政府对峙。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后,虽然其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和“中华民国

政府”的名称,但它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没有资格代表中国行使国家 主权,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因此,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三)两岸分离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结果

1949 年以后,两岸分离,至今未得统一,不仅是蒋介石挑起内战的结果,更是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插手、干涉的结果。毛泽东主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之后,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就开始考虑解放台湾问题。1950 年前后,即进行了军事部署,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成 立前线指挥部,由粟裕将军担任总指挥,并制订了具体的解放台湾的计划。二是培训台湾干部,把参加过 “2·28”事件回到内地的台籍干部和部队中的台籍士兵集中起来,参加 “台湾训练团”。三是征集了一批准备渡海的民船民工进行训练,还选拔了一批年轻和有经验的后勤干部准备支援前线。然而,就在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日可待的时候,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基于 冷战的需要,又一次采取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立即派出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第 13 航空队进驻台湾。杜鲁门政府为了证明其出兵台湾的正当性,无视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已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事实,无视美国政府参与签署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抛出了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由联 合国考虑。“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出笼,表明了美国企图将台湾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的意图。1954 年 12 月 2 日,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公然表示,要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1958 年 8 月,我炮击金门期间及其以后,美国加紧推行“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美国政府还长期以各种借口,极力维持台湾当局的“国际地位”,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国际及台湾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策划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台湾独立”、“台湾国际化”、“联合国托管”等活动,都程度不等地将“台湾地位未定论”作为其法律依据。美国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局势和海峡两岸 60 多年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自此也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为了缓和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探寻解决中美两国之间争端的途径,中国政府自五十年代中期起,既开始与美国对话。1955 年 8 月至 1970 年 2 月,中美两国共举行了 136 次大使级会谈(即日内瓦9华沙谈判)。会谈在缓和与消除台湾海峡地区紧张局势这个关键问题上,未取得任何进展。但当时双方的谈判对于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起到了重大作用。及至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新中国的壮大,美国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两国关系逐步出现解冻的形势。1971 年 10 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 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驱逐台湾当局的“代表”。1972 年 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8 年 12 月,美国政府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中美两国于 1979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声明:“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自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但遗憾的是,中美建交不过三个月,美国国会竟通过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以美国国内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严重损害中国人民的权益。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阻挠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

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两国政府通过谈判,于1982 年 8 月 17 日达成协议,发表了有关中美关系的第三个联合公报,简称“八·一七公报”。美国政府在公报中声明:“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1] 二. 两岸关系的现状困境及出路

(一)“九二共识”获得了更多台湾民众的认同,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九二共识”经受了台湾大选的考验。在 2012 年台湾领导人的大选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战胜了比陈水扁理智、形象“清新”的时任民进党主席的蔡英文。马英九获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代表的中国民党坚持了反对“台独”、主张“九二共识”的立场。台湾媒体几乎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支持九二共识”胜过“否定九二共识”的信任投票。台湾《联合报》 1 月 15 日社论的标题就是《经济选民的胜利,“九二共识”的定桩》,其中明确指出“九二共识”是此次大选的蓝绿胜败关键。从台湾大选的结果看,是否承认“九二共识”不仅成为国、民两党竞选议题的焦点和胜选与败选的关键,而且也使“九二共识”成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台湾最新民调显示多数民众支持两岸和平发展。据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 2013 年 1月 3 日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台湾多数民众支持“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两会互设办事机构”、“检讨修正两岸条例”。这三项正是台湾当局致力推动的两岸交流的重点工作。调查显示,高达 76.4%的受访民众支持当局进一步深化两岸在各领域的交流,以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对于陆资来台,67.1%的台湾民众认为应适度开放陆资来台,60.3%的民众认为开放陆资来台有利于两岸投资的平衡发展,并对两岸经贸往来有所助益。针对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64.2%的民众表示赞成,71%的受访民众认为此举有助于两岸关系发展。由此可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符合岛内主流民意的期待。

国共两党高层多次举行会晤,均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共同推进两岸和平发展。2012年 3 月 22 日,胡锦涛会见吴伯雄率领的中国国民党访问团,双方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重申了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立场,并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形成了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双方都认为,海峡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在此基础上 求同存异;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国人;应当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使两岸同胞在经济合作中增加共同利益,在文化交流中增强精神纽带,在直接往来中增进彼此感情。11月 15 日,党的十八大闭幕后,马英九致电中共中央,高度肯定胡锦涛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祝贺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过去 10 年来,贵我两党坚持“九二共识”,维持了台海基本稳定,台海地区达到 60 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期待“在既有

良好基础上,继续促成两岸双方在扩大、深化交流及互设机构等重大事务上获致更显著的成果”。胡锦涛和习近平分别复电。三位领导人的相互致电既表明两岸两党的政治互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指明了未来两岸关系努力的重点。

两岸分别召开“九二共识”达成 20 周年纪念会,再度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012 年是“九二共识”达成 20周年,也是台湾国民党当局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 25 周年。2012 年 11 月初,台湾当局召开“九二共识”20 周年学术研讨会,马英九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称:“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关系的基础、两岸和平发展的关键,更是“历史事实”。对于马英九的表态,岛内反应不一。有台湾学者评论说,这一表态不仅是针对民进党“九二共识并不存在”说法的强力驳斥,也是对胡锦涛在十八大上有关涉台讲话的正面回应。11 月 26 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九二共识”20 周年座谈会。会议高度肯定“九二共识”的历史作用,认为“九二共识”对于两岸建立基本互信、开展对话协商、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2 月 22 日,两岸又在台北圆山饭店召开了“九二共识”20 周年论坛——“两岸关系发展之新情势与展望”研讨会,围绕“九二共识”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

(二)两岸各项合作取得新的进展

在经济领域仍然呈现了蒸蒸日上的趋势。具体地讲,一是在经济领域两岸签订了两项重要协议。随着两岸和平发展的不断深化,两岸经济贸易交流进入 ECFA 后续协商阶段,步入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深水区”。2012 年 8 月 9 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第八次“陈江会谈”,历经两年磋商的《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与《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在会谈中签署。这是 2008 年以来两岸两会签署的第17 和第 18 个协议。两个协议的签署不仅标志着两岸经贸交流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而且对巩固和增进两岸的政治互信及日后两岸各项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两个协议签署为契机,2012 年 8 月底,海峡两岸金融主管部门又签署《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为两岸金融合作与金融业务往来开创了新的条件,促进了两岸金融业务往来的全新发展格局。12 月 12 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 12 日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两岸经济合作两项新的重要进展:一是台湾人民币业

务清算行已经确定;二是大陆方面已经核准了台湾贸易中心上海及北京代表处,台湾方面也已核准了机电商会台北办事处。此举是两岸经济交流的又一新进展。从这个意义上讲,2012 年是两岸金融合作获得重大突破与取得长足发展的一年,开启了两岸金融与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新趋势。三是两岸双边贸易也达到了 1 689.6 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 5.6%。其中,大陆进口台湾 ECFA项下售汇商品的货值为 84.3 亿美元,增长了 1.05倍,关税优惠 39.7 亿美元,增长了 3.3倍。

两岸文教交流又有新的突破。2012 年两岸文教交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化交流合作迈向产业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要实现完全的统一,必须首先统一于中华文化。2008 年以来,大陆多次赴台举办“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展”;台湾文化创意企业积极来大陆参加文博会,呈现“参展数量大、曝光度高、实质合作达成率逐年上升”等特点。而今在文化大交流、大合作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两岸交流与合作中的战略性产业之一。二是两岸交流层次全面提升。2012 年以来,上海、湖北、福建、四川、浙江、广西、广东、陕西等省区市主要负责人接连率团访台,提高了两岸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深化了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了大陆对台交流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方向迈进。三是两岸携手编纂并出版了《两岸常用词典》。2009 年,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中提出“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2012 年 6 月,由中国辞书学会和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合作编纂的《两岸常用词典》正式出版。《两岸常用词典》共 1 800 页,收录两岸常用的 5 700 个字,27 000 多个词汇,以繁简并呈的方式,呈现两岸常用字词的异同。《两岸常用词典》的出版,为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钓鱼岛争端拉近两岸关系距离

众所周知,钓鱼岛问题是一个存在于中日之间长达 40 年之久的主权争议问题,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与敏感性,牵动着海峡两岸每一个人的神经。由于钓鱼岛在行政区划上属于台湾管辖,又是台湾渔民传统的渔猎场所,因此台湾行政当局的立场尤为引人注目。

当日本购岛闹剧上演后,两岸中国人群情激昂,抗议日本的侵略行径。同时一些有识之士要求两岸合作保卫钓鱼岛主权的呼声渐强。对此,国台办发言人在

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海峡两岸都有责任加以维护。对于民众的呼声和大陆的立场,台湾当局一方面回应日本的挑衅,另一方面却明确拒绝了大陆方面合作保钓的建议。台湾当局之所以拒绝两岸联合 保钓,一方面受制于美国,另一方面是对岛内反对势力有所顾忌。当然也不排除台湾当局害怕两岸联手保钓演化成两岸政治谈判与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局面。基于上述矛盾态度,马英九于 8 月 5 日抛出了“东海和平倡议”,强调在坚持主权的前提下,倡议搁置争议、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争端,并寻求共识、研订东海行为准则,建立机制共同开发东海资源。对于这一结果,日本当局并不买账。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加之日本野田政府的一意孤行,使海峡两岸同仇敌忾,共同对日采取了坚决的立场。一是两岸领导人均对日本的行径表达了坚定的立场。9月 9 日,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 20 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向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表明立场: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9 月 10 日,温家宝在一次讲话中宣称:“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针对日方不断升温的“购岛”闹剧,台湾方面除紧急召回“驻日代表”表达抗议外,马英九也于 9 月 13日重申:在钓鱼岛立场上采取“寸土片石,在所必争”的原则。二是两岸海监部门共同护渔已经达成默契。三是两岸军方均对钓鱼岛争端表现了高度戒备和准备作战的立场。9 月 11 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强调,中国政府和军队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中方正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当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日本政府不要玩火》的文章。次日,《解放军报》再次刊发解放军少将罗援的文章《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绝不会退让半步》。与此同时,陆海空三军演习也拉开了帷幕。台湾军方也将钓鱼岛海域列入“固安作战计划”,同时还备妥多项应变方案。四是两岸民众纷纷要求两岸加强协作,共同保卫国家主权。尽管两岸今天还没有声明联手共同对日,但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在实际行动 上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

(四)民进党谢长廷参访大陆为两岸新突破增添新机 月 4 日,曾任民进党主席和台湾“行政院长”的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名义与夫人游芳枝女士一行,开始其大陆之行。谢长廷之所以参访大

陆,主要基于以下考量:一是出于未来选举的考量,为民进党探寻一条新路。2012 年台湾大选民进党败选根本原因就在于否认“九二共识”,经历了 4 年两岸和平发展的台湾民众不可能再去支持给台湾带来战争危险、主张“台独”的政党。特别是“九二共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民进党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压力,民进党内的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调整两岸政策。二是参访大陆是谢长廷任职高雄市长期间一直追求的目标之一,当年若不是陈水扁的反对,谢长廷早就来大陆了。三是参访大陆既是谢长廷政治主张的结果,又是为 2016 年寻求发展的一种考量。民进党败选后,谢长廷一直强调反省两岸政策,主张“宪法共识”、“宪法一中”、“宪法各表”。这些主张尽管未形成完整明确的论述,但与民进党的“台独”主张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有鉴于此,谢长廷为自己大陆行定调为“开展”。他说,民进党在两岸问题上不能被边缘化。

谢长廷参访大陆引发岛内强烈震撼,最感震撼的莫过于国民党。自连战参访大陆以来,国民党一直垄断两岸关系的话语权,如若民进党因为选举需要而改弦更张,马英九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总认为他才是两岸话语权在台湾的代表者,时常发表一些刺激大陆的讲话,因而势必对大陆的态度要有所收敛。谢长廷大陆行尽管在民进党内没有出现预期的震撼效果,但对民进党的大陆政策还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许将来民进党会调整其大陆政策,自然谢长廷的大陆行就是一个引爆点。对于谢长廷的大陆行,各界发表了不同的解读,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台湾的老百姓。据台湾《旺报》报道,由台湾指标调查研究公司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谢长廷前往大陆参访,对两岸政治交流与和平发展,57.8%认为有帮助;民进党支持者认为有帮助的达 63.2%,国民党支持者认为有帮助的 64.7%。

由上可见,谢长廷参访大陆为两岸新突破增添了新机。近年来一些原来曾经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人士放弃了“台独”立场。民进党草创时期的党员张孟崇就是这样一个代表人物,它不仅由绿转蓝,而且索性加入了中华统一促进党,宣传统一主张。特别是最近,他在嘉义主持的一家电台栏目中,公开主张统一。众所周知,台湾南部有许多地下电台,基本上属于绿营。在嘉义公开主张统一,这在台湾特别是在南部非常少见。在张孟崇主持的节目中,每天都有台湾民众表达统一的意愿,甚至有民众公开表达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岸和平发展新主张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两岸关系的论述有两点最为突出:其一,将“九二共识”写进了党的报告。这是“九二共识”提出 20 年来第一次写进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如何解读“九二共识”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台办主任王毅对此作了权威性的解读:“一是表明了我们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二是提出两岸双方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 的共同认知,表明了我们希望在认同并坚持一个中国上寻求双方的连接点,扩大彼此的共同点,增强相互的包容性,从而深化政治互信、加强良性互动,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进动力。三是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表明了我们愿通过平等协商,强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以利于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并且形成不可逆转的趋势。四是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并对此做出合情合理安排,表明了我们期待为解决两岸症结性问题逐步创造条件,不断拓宽两岸关系的前进道路。”

其二,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进了党的报告。报告指出:“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与江泽民八项主张政策基础上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真诚愿望和宽广胸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就其内涵而言: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核心与总体目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政治基础;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强大动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列入,这就意味着在中国统一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不会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会变;推进两岸全方位交流不会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不会变;坚决反对“台独”不会变。这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 党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展望 2013 年的两岸关系,工作重心将是:一是在巩固“九二共识”的基础

上,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全面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增进互信,不断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二是“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三是在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两岸需要进一步携手合作,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

参考文献:

[1] [2] 张华, 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李松林, 谢静, 2012 年两岸关系回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2013)010.

第四篇:《形势与政策》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个学生包括大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本学期形势政策课程的学习,帮助我正确认识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极大激发了我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我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把握未来。

大一大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好像讲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历史,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世界经济格局等重大政治经济变革事件,主要以老师演讲加播放短片的方式。之前对国家的政治、政策之类的内容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在上完《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之后,我逐渐的开始关心起新闻中这类的事情。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令全世界瞩目,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又为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其腾飞的契机,历史悠久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焕发着青春,复兴崛起。

但“福兮祸之所伏”,在中国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国内的突发事件也频频发生,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08年春节期间,南方各省遭遇特大冰雪灾害,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交通中断,电力、供水设施遭受重创,春运受阻,群众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但党和国家及时作出战略部署,发放救援物资,是受灾民众安得一个祥和的春节。“5.12”汶川大地震期间,四川省共有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人民币,同时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但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援,人民子弟兵在党的领导下不畏艰难,持续作战把大批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又为灾区群众运来了大量急需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国各族人民以捐款等形式为灾区群众送去了温暖。3月14日,拉萨发生了极少数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的暴力事件,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

了恶劣影响,党中央在第一时间平息了暴动,遏制了不法分子企图分裂国家主权的行为。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拉萨“3·14”暴力事件不是偶然、孤立的活动,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的。09年7月15日新疆又发生了一起打砸抢烧严重的暴力犯罪事件,一些暴徒袭击无辜群众,打砸公共设施,哄抢店铺商场,破坏社会秩序,行为之恶劣、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族干部群众谴责暴力行径,打击犯罪活动,努力维护法律尊严,恢复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2010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一件喜事莫过于于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了。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一次敞开她博大的胸怀迎接了全世界的目光。世博会既是每个时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的大汇聚,也是东道主动员全国力量,全方位展示本国社会、经济、文化成就和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和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下面谈一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经济支柱主要是电子、高科、轻工业、汽车、金融等,由经济带来的军事发展也是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发展,世界惊呼: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之而来的是兴起了“中国威胁论”这一说,但这实属一些国家的无稽之谈。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保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不要错过珍贵的和平年代。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使国防、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提高,才能充分保障国家安全。

二、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有了良好的外交,才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才能吸引外资,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一直觉得高等学府不是学术的象牙塔,而是一个培养国家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殿堂。所谓“知识分子”就是封建时期“士大夫”的角色,专业知识技能是一方面,另外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一种忧患意识。具备这种忧患意识的人生在乱世则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英雄,而放在当今的和平稳定时代则更加弥足珍贵——居安思危,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在一片繁华胜景中看到时代的弊病,不至于让自己被时代俘虏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宋代的张载有言曰“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是我读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从此成为我学习接受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找一份 3

好工作赚大钱,而是能否成为一代思想先锋,即使不能亲手去改变一些腐朽的教化,也能为历史变革的厚积薄发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如是看来,《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着实任重道远。这四年里,我经历了这门课一步步的改进和完善,觉得这门课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落到实处,不再是一个宣传的工具一个噱头。然而我依然觉得这门课程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形势与政策》不应当仅仅是最新资讯的信息灌输,更重要的是是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寻常的角度多方面地看待一个问题。如果一门课只是重复报纸网络电视里的信息就显得单薄了,因为任何社会流媒体的信息都只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代表了一种相对局限的出发点,这些信息的受众很广传播面大。而作为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大学生为唯一的教授群体,在课程设置方面学生所期待的比外界能够直接获得的信息要高得多,我们希望能够在同一个事件上听到不一样的声音、找到不同的分析切入点。所以判断这门课程的成功与失败在于有没有引发起学生对一个问题的不同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主张,即使这样的主张是片面或者幼稚的。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课程总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总结

转眼间,大学四年已然接近尾声。这四年里,除了学习,我们的的确确学到了很多书本之外的东西。就拿《形势与政策课程》来说,关注时事,聚焦社会形势政策变化,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生活。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很显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作为生在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能只做墙角的书柜,必须走出象牙塔,去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

课程期间,我们看了视频重走长征路、走进祖国成长奋斗史、回顾祖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关注着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状态下的社会现状和变化动态。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现有“适实务者为俊杰”。社会形势瞬息万变,我们大学生,必须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我们不仅要依据形势和政策还找准自己的定位,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个人目标去制定可行的学习和实践方案,同时还要认清社会形势和熟悉政策措施,来为我所用,帮助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竞争无处不在的社会万花筒。当今形势,表面一片平和下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朝着多元化方向迈进,观念的冲突、理念的碰撞,新潮事物的成长,这些无不要求着我们每个年轻人去不断学习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充实自己的知识库。从基层到高层,从国内到全球等等各个层面,都隐含着波涛汹涌的发展、竞争的态势。我们目前要做的是关注时事变化,居安思危。全球化的经济危机,虽然我国能继续保持着GDP的连续增长,但也难免出现了国内经济市场的通货膨胀率上升现象;全球环境变化引起广泛关注,各国政府和人民扮演者何种角色;各国政治体制的不同,对各自发展的影响各有千秋;中国内政问题的演变,台湾问题仍然处于僵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西方文化入侵,对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加剧等等。所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大学生必要关注的焦点。我们要把握形势与政策的发展,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拓宽自己的见闻视野,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储备知识力量。

形势政策课程,让我们能更全面更清楚的了解到当今社会,我们因该学会抓住和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汲取有益于自己的部分,争取将书本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联系,争取走在形式的前沿,立足现在,踏踏实实为自己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年的大学生涯,这门课程虽然课堂节数不多,但是却也让我收获颇丰,印象深刻。

下载形势政策课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政策课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心得 于佳琪 我很感谢学校为我们请来这些各个方面的专家,开设了这堂课。使我能对很多国际大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使我不仅仅盲从于信息的洋流之中,而且能跳出......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国家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向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机。但是在今年,国际金融形势遭受了......

    形势与政策课程小结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4—2015 学年第 一 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学习小结 姓名: 李建坤 学号: 20124840746 班级: 财务A2 成绩: 在我们的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发......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 1311240125 《形势与政策》是德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心得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丰富“ 形势与政策”课的......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程体会 四周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通过老师的耐心讲解,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以及我课下阅读书籍查阅资料,使我对我国人口和资源的国情,我国的周边形势......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新四化班级:姓名:赵晶学号:12自动试点12366131202014.5.22新四化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