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骄阳似我》观后感
《骄阳似我》观后感
人生之所以人生,因为心灵经历了生命过程。人之所以人,因为人有心灵 看完《心灵捕手》,心里的滋味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震撼,惆怅,感概……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面对的各种障碍、烦心之事甚至种种诱惑。每个人的成长都有所不同,可是我们能不能真正地敢去克服自己的不足,特别是自己心理的阴影障碍,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放下所有的包袱然后放手去一博呢,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啊!然而,他却作到了,我在心底,由衷地佩服他!他内心深处曾有不可抹去的童年伤痕,因此他变得叛逆不羁,总是心灵上回避别人包括他的女友。他常与几位死党四处打架造事,也因此被少年法庭判处重刑而送进少年观护所。蓝勃教授不忍心看到这么一位天才被埋没,误入歧途成为一名罪犯,先后找来五位知名心理学家为威尔做心理治疗。后来,他被尚恩教授以自己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来突破了他自己心理防卫,打开他的心扉,将内心最底层的童年梦魔倾诉出来。最终,他终于可以忘记过去的伤痛,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他成功拿到一份不错的职位;同时,他发现自己最想要的并非是报酬丰厚的工作,而是去加里福尼亚寻找他心爱的女友。在他最后留给尚恩教授的一封信里,他引用了以前教授告诉他的句子:“我要去找一个女孩。” 片子很感人!
其中较深层次的内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
或许,每个人的心灵在某个阶段、某个瞬间都需要救赎,有时自知,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是在不自知中迷惘、痛苦和挣扎。心灵能遇到真正的“捕手”,是何等的幸事!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因生活偏离轨道而导致心灵迷失的几年,想挣脱出来,但却陷入一种困兽般的无助和茫然。,但最终,“神父”没有降临,自己不得不在苦苦挣扎中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我相信,很多人在小孩时都曾受到过家长不同程度的语言或者身体上的教训,我也不例外。但是每次与父母争吵之后,自己都会想想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并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做好。有时候自己会想,究竟为什么活着,究竟意义何在?人的一生,是否就应现实地随波逐流,圆滑世故的投身于社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名利双收,吃好、穿好、住好、玩好?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幸福快乐的生活?生活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以前就曾经与父母交流过,但是我觉得还是需要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人活着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价值,快活自在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奴役。能让自己生活得充实快活,那才是最美好的生活和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样也才能使替你着想,为你担心的人幸福与快乐。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我一直都相信家庭是很好的避风港。当我刚刚离开家,步入大学殿堂的时候,心想着终于摆脱了束缚,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其间感受到了一些挫折,比如考试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时,唯有打电话给家里,倾述自己的苦衷。这时,父母便会一一给我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缓解我的压力。事情远非很大,但是却能够让我正确合理的处理事情和人际关系。他们给了我最无私的帮助与忠告,也是我能够保持快乐、健康心态的力量源泉。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不经意地遇到大大小小的暗礁,如何去避开或者碰到后如何去修复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继续远行。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我们应该学会怎样去卸下心灵的枷锁,去正视我们的过去,正视我们的生活,正视我们的未来,使自己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这也许就是该片最想展献给我们的一个深刻内涵吧。
第二篇:骄阳似我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
——别让自己的内心荒芜
《心灵捕手》又名《骄阳似我》,是一部很典型关于心理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心灵互动和心灵救赎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与人分享的秘密,每个人都想看透别人在想什么,每个人同时都不想被别人看透,每个人有着自己的故事,痛苦,有自己不想为人所知的伤口。然而有的人可以在这段敏感的故事中醒过来,有的人却选择了逃避,每时每刻承受着这种可以让他窒息的痛苦。如果有天你真的受不了了,也许心理医生会让你告别内心的荒芜感,蜕变出一个全新的自己。《心灵捕手》这部作品并没有在威尔的天赋上大做文章,而是关注了他的心灵的成长历程。这部电影没有眩目刺激的场景,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成为了经典,只是因为它平和的情节,最打动人心的细节,它的主要价值和精彩之处蕴含在影片的主题、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演员的细腻表演中。没错,我们都知道影片是沿着西恩如何开启了威尔的心灵之门这条主线展开的,最终是威尔走出由于童年创伤所导致的心灵樊笼,勇敢地去感觉生活、热情的拥抱世界,虔诚地踏上追求真爱并与红尘相容的人生之路。
在 MIT(麻省理工)做清洁工的男主角威尔出身贫寒,幼年遭遇形成他自我封闭的性情,生活却是一团糟。他打架,偷窃,殴打警察,甚至要被捕入狱,并以叛逆不羁的行为来掩饰自卑、宣泄苦闷。出人意料的是,他见识广博,在打架被捕的时候为自己辩解,他是个难得一见的数学天才,他可以很成功的运用自己的天赋完美的解出那些数学题,他轻而易举的解出了教授研究了 2 年的数学难题。兰博教授无意中发现了威尔的天赋,他将面临监禁的威尔保释出来并担当监护人,接受心理治疗,做一份心理治疗报告。兰博教授期望威尔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在数学上功成名就,由此他给威尔找了很多心理医生。殊不知,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威尔想要的,无奈中,兰博教授求助于其大学好友西恩,让他挽救一个让他嫉妒的数学天才。
像前几个心理医生一样,西恩被威尔的一派胡言,诋毁他的妻子的行为激怒了。威尔以为他们之间的交集结束了,恰恰相反,西恩和他拉开了一次漫长的心灵互动。西恩在河边和威尔有了第二次见面,这次见面他对威尔说了许多关于他和妻子的感情,问了他许多问,例如“你是谁?”,“真正了解你的认识谁?”这些让威尔有了第三次与西恩见面的欲望,尽管这次他们都保持沉默。终于在第四次见面时,威尔先开口的,他讲了一个关于校长的笑话,西恩为了迎合他,也讲了他妻子不为外人知道的是嗜好,由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更进了一步。在后来威尔拒绝了兰博教授的安排后,由于不想让他的女朋友知道他的过去而和她离去之后,他就去找西恩了,在此之前西恩一看了关于威尔的档案,于是也回忆了关于自己小时候的遭遇,他受尽虐待和鄙视,他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著名人物。他告诉威尔“一切都不是你的错这边,不是你的错”,威尔有无所谓到认真思考,到沉思,再到抱着西恩淋漓尽致的大哭,这个天才少年的封闭心灵终于被打开。后来他离开了,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他留言给西恩“我要去陪一个女孩”,他开着朋友送给她的红色小车上路了······这样的耐人寻味的而又完美的结局是威尔自己想要的,也是我们观众想看到的,他释放了自己压抑已久的灵魂,结束了内心的荒芜和痛苦,救赎不了自己的心灵,抛弃了自卑和掩饰,带着友情和爱情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旅途。
在影片里,友情也是探向威尔心灵深处的一盏灯。说真的很庆幸,威尔三个让他感受温暖的朋友,尽管别人看起来同样喜欢打架、喝酒、抽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无所事事的朋友,但是他们的友情是让人感动的。他最好的朋友查克每天早上带着两份早餐,开车来接他去上班,这样的场景没有几个会说它不温馨;还有,那个看似对未来对生活不抱期望的人,在知道他是数学天才而且兰博教授已经为他找好工作之后,在工地边用只有朋友才能感受到的粗暴中带有温柔的口气对他说:“你是我的,别误会我的话。20年后如果你依然住在这里,还来我家看电视,陪我做工地工作,我会宰了你!我并非出言吓你,而是言出必行!你有才华,我们谁都没有,你不是欠了你自己,你是欠了我!明天醒来我即使五十岁了,但我依然要做这种工作,那倒无所谓;你却有个黄金机会尽展所长,你没胆量去做,简直一派胡言,我若有你的才华,我什么也肯做,那群狐朋狗友也一样,你再留在此地20年就是侮辱我们!每天我开车到你家门接你,我们出去喝酒谈心,的确开心,可知我每天最渴望哪段时刻吗?就是我下车走向你家门那十秒,渴望着我敲门时你已经离家远去,连一声到别也没有就离开了,我所知不多,但我知道我有过这种想法。”有一种默契叫做不言而喻,治安直白的言语中,我们读到了伟大的友情,他希望威尔能过得比他好,他希望他的才能让他成名,当他真的发现维尔走了之后,心中百感交集,既失落又开心,然后拿着早餐走掉,这种心情其实我们都懂,只是不愿意去说。也许这就是友情为什么伟大,没有占有,没有私欲,有些人说朋友是两肋插刀,有些人说朋友是心灵伴侣,友情就是天黑时有个人会陪你等天亮,有人在饿肚子时一个面包分两半,有人在你无路可走时为用手叫开路,有人会为了你的幸福而悄无声息地推出你的世界却从不失去联系。在威尔忘记自己的生日是,人有一帮朋友对他说生日快乐,送他一辆自己组装的车作为生日礼物。友情阻止了我们的内心的沙化和荒芜,珍惜友情,你现在拥有的,将来可以开发的,生活变苦时它就像一颗糖,给你的不仅有甜蜜,还有勇气。
这片影片中除了威尔的友谊,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西恩。作为丈夫,他很专情,说起自己的妻子,他满眼的柔情,他包容妻子的一切,即使是不好的习惯,他也觉得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回忆,他很满足;作为心理医生,他是成功的,他可以耐心与威尔接触,引领他面对自己的内心,在交谈过程中,面带慈祥的笑容,尤其是他托腮帮和威尔讲话的摸样,让人心头一颤。心理医生首先要对来访者开放自我的心灵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获得对方的谈话信任,从而产生一种良性的互动,西恩毫无疑问是做到了这一点,他讲了关于自己和威尔相似的经历。通常来说,几乎所有的成年人由于经历过痛苦、创伤,会强迫自己用另一种方式去遮掩这种曾经的经历,威尔利用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才智,西恩则选择了淹没沉浮。这种不同形式的“保护膜”让他们之间拥有了最遥远的距离,西恩敞开心扉,透露心声不利用任何工具,赢得了威尔无条件的信任,这就是谢娜的与众不同之处,他希望自己能够解脱,然后像太阳一样温暖了威尔那可孤僻的心。再者,西恩能够站在威尔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不希望强加给他一种有天赋就要做出贡献的想法,只是让他只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哪种,他给他选择的余地。他善于心理战,给威尔一个问题之后,自己却沉默不语,最后威尔自然会来找他来攀谈,交流。西恩把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表演的成功出色,或许,这个形象为很多没有目标的人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想成为心理医生的种子。
最后值得一提的兰博教授和那些哈佛大学的教授,他们有的具有天赋,有的勤奋努力,面对威尔这样的天才,他们觉得这不公平,一般人用了几十年研究的东西,威尔只用了一会功夫。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也有,只是没这么夸张,对此我们没有必要去比较什么,在什么位置,做出什么样的成果,比来比去,不仅得不到,而且还会失去。攀比是种病,会让你越来越自卑,内心变得荒芜。
《骄阳似我》这个名字更适合中国人的世界观,我们更喜欢阳光普照,而不是机械的被发现,被捕捉。看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它的教育意义,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一片土地,需要种子,需要阳光,需要被理解,需要被呵护,不管以前经历过什么,那都已经成为历史,只要接受了,也只是回忆。我们每个人都一样,不要为了过去而让自己封闭,寸草不生,利用任何方式、任何资源让自己重新活着,鲜艳而又充满活力。
第三篇:骄阳似我 观后感(共)
骄阳似我摘要一个会解高等数学题的天才青年,因为童年的不幸经历而沦为街头混混。一位发现千里马的数学伯乐,因为爱才而踏上寻医之路。一位心理教授,因为帮助老友而接受了治疗天才青年心理疾病的工作。负性移情与自我暴露的碰撞,从防御到信任,从恐惧到最终的坚强面对与朋友的离别,面试工作,直面爱情。究竟是什么有如此大的能力改变了他,让他走出了内心的恐惧、自卑,学会信任。
关键词 自我暴露 负性移情 分裂 发展 认知
1.Good Will Hunting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杭汀(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清洁工的故事。威尔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天赋,却是个叛逆的问题少年,解开了蓝勃教授的难题被教授发现。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而后在肖恩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
这部影片没有浮华的特技,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激动人心的刺激场景,但当肖恩用自己真情慢慢解开威尔的心结的时候,也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2.肖恩的治疗
2.1负性移情
由于内心的抗拒,威尔总是用各种方法激怒蓝勃教授为他找来的心理医生,从而中断治疗。在第一次与肖恩见面时,他对肖恩妻子的诋毁触及到了肖恩的底线,成功的中断了治疗。这一切都源于威尔的童年阴影,他本能的不愿意将自己自卑、软弱的一面暴露给他人,于是在自己周围筑上了层层防御,同时将自己的恨转移到心理医生身上,这也是所谓的负性移情。负向移情指移情的感受以任一形式的恨为基础,可以借助憎恨、愤怒、敌意、不信任、憎恶、厌恶、勉强、怨恨、讽刺、嫉妒、讨厌、轻蔑和恼怒等得以表达。而威尔就是将他对继父的恨、对社会的恨移情到心理医生身上,引起医生的反移情,迫使治疗中断。
2.2自我暴露
在威尔与肖恩第一次接触时,负性移情也同样发生了作用,威尔成功激怒了肖恩,第一次不欢而散。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肖恩并没有放弃,他清楚威尔的种种言论并不是针对他的,以他的话来说就是威尔“只是个孩子”。肖恩开始用自己的经历,从西斯汀教堂的天花板,到看着战友在自己怀中过世,自己对妻子的爱,看着妻子饱受病痛折磨却无法分担的痛楚,让威尔知道,一切的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真真了解其中滋味,同样,只有威尔愿意自己开口,肖恩才能真正了解在自信、狂妄的伪装下的威尔。肖恩通过自我暴露,引起威尔心灵的震颤,而后的几次治疗中,威尔不开口,肖恩也就沉默,如同小孩子的把戏,却成功的让威尔开了口。
2.3信任
在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病人才能向医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威尔,由于不幸的童年,一直将自己保护在坚实的壁垒中,不让他人窥探他的内心。肖恩在第一次的治疗开始前,就将蓝勃教授等人请出咨询室,这是心理咨询会谈设置的严格运用,是他对威尔隐私的尊重,也是他后面开展谈话的良好开端。虽然第一次的治疗以失败告终,但肖恩并没有放弃,而是以一种朋友间谈话的方式与威尔相处,给予威尔足够的信任来换取威尔的信任,慢慢的以友情打破威尔的心理防线,直到最后防御完全崩溃,威尔藏匿在心中多年的苦与恨在肖恩的怀抱中完全爆发出来。
3.童年的阴影
3.1分裂依恋症
深藏与内心的自卑,用自傲掩饰着,所以在别人遗弃自己之前,先装作不在乎的遗弃别人。威尔是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在养父的暴力虐待中长大。电影中把他诊断为“分裂依恋症”或“恐惧被抛弃症”。通常一个早期被抛弃、遭受虐待、暴力的人,会造成很大的创伤,并趋向一个低自尊、无价值感的心理。
一方面他内心深处非常害怕被人抛弃,怕不被认同,我们看到威尔可以乘坐40分钟的地铁,去到麻省理工学院做清洁工,有意无意地展示他的数学才能,并且看过很多的书,看书速度一目一页,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另一方面,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打架、盗窃、袭警----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形成反社会的人格,终有一天,导致要去坐牢。于是,当女友提出要去加利福尼亚时,他认为如果和女友去了那,自己卑微的身份终会导致女友离开,他便开始用自己以后的成就来为现在的生活买单。而女友显然没有理解,只是固执的认为威尔并不爱她,威尔见自己无法解释清楚,于是选择了主动离开,虽然心里还带着依恋,这是典型的分裂依恋症。
3.2黑暗的童年
人的一生唯有童年的经历最难忘,即使长大后这种经历也难以磨灭个中滋味还是外人所难以体会的,尤其更甚者,还会影响到他日后的人格发展与社会技巧能力,而逐渐形成他个人的人格特质与人际关系。
在剧中,一位童年受虐、心灵长年受到伤害的年轻人与一位因丧偶而意志消沉、并且在人生历程中并不得意的心理学教授,彼此竟能惺惺相惜,以对待朋友的“真诚”、“信任”的治疗关系来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彼此的“信任”经彼此间适时的“自我表露”,才得以把心中最深最痛的回忆挖掘出来,且在彼此去除心中压抑已久的防卫机制时,而逐渐解开彼此的心结,才能重新面对自我、接纳自我价值、肯定自我功能,当片中心理学教授肖恩不停重复的对威尔说:“It' not you fualt!It' not you fualt!”时,威尔的防线终于被打破,童年时的黑暗症结也被瓦解,肖恩给予威尔一个父爱式的拥抱,也是给威尔最好的治疗。
4.认识自己
对于大多数的事物,我们都能通过他人的言论去认识、了解,唯独自己,只有自己才能认识自己,而这也是认知的制高点。
威尔是个天才,这点毋庸质疑,他能随手解开那些让教授们头疼的难题,过目不忘,他能依靠书本认识大多数事物,但他却拒绝认识自己。有着过人的天赋,却甘愿在做清洁工、与朋友在工地打工;明明喜欢女友却在女友提出要去加利福尼亚后,不敢承认自己的喜欢。他不敢承认自己的自卑,便以张狂自傲来掩饰,正如肖恩所说“除非你想谈自己,谈你是谁,那我就著迷,我愿意加入„„但你不想那么做,对吗?你怕你会被说出来的话吓到。”只有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让别人了解自己,没有人能通过看书来了解你,你想要什么、热爱什么,这些没法通过别人来知道,只有靠自己。
认识自己拥有的财富也很重要,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当查克对威尔说“你是我的挚友,别误会我的话,如果20年后你依然住在这里,过来我家看电视,陪我干这种工作,我他妈的会宰了你„„你看你有的才华我们谁都没有。”;当威尔在没有通知查克的情况下悄然离开的那个清晨,来接威尔的查克发现已是人去楼空的那种带着苦涩的欣慰,那种友情,是威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虽然他没有血亲,但这几个朋友对他而言就是亲人,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他们也是威尔的幸运与幸福。
5.社会现实
在哈佛酒吧,威尔的一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你花一万五所受的教育,用一块五就能在图书馆得到。”在现代社会,上大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就是为了最后的那一张文凭,死记书
中的内容来应付考试、吹嘘炫耀自己,而忽视的上大学真正的意义所在——比如完善或者改正你的世界观价值观;让你了解人外有人;让你再看清楚一点众生百相;让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的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等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两个,一个是教会你专业知识,让你在社会上有立足的能力,二是教会你如何做人,提升个人素质,最终提升国民素质。只是现在我们的教育现状完全偏重于第一个目的而往往忽略第二个目的,所以社会上有很多高智商低素质的危险品。
当所有人都在为了文凭而奋斗努力,却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创造力;当教育体制愈发的僵硬化,一些所谓的人才的论调都犹如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没有了自己的观点,书本就是圣旨,不可改变不可违背。就目前来说,只有拿着文凭的精英才是真正的精英,草根就是草根,哪怕有再大的天赋,也很难被世人认可,一辈子都没法去掉头上那顶沉重的帽子。
参考文献
[1] [OL] 问问:负性移情
http://wenwen.soso.com/z/q155188160.htm
[2] [OL] 维基百科:移情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7%BB%E6%83%85
[3] [OL]百度百科:心灵捕手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930.htm
第四篇:《骄阳似我》读书心得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1
我学的是心理学,因此常常都会接触到一些心理影片。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部名叫《骄阳似我》的片子。应该说每一个看完这部影片的人都应该对心理学家肃然起敬。一个无论多么桀骜不驯人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都可以最终心结,成为一个热爱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的人。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青年小韦,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父母打。从而导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仇恨与不满。他没有上过大学,只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小清洁工,但是他却有惊人的数学天赋。但是他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而是整日把业余时间用在酒吧或者其它的打架斗殴中,如此糟蹋着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的教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这位教授爱才心切,知道小韦是受到了心理疾病的困扰,于是决定让他接受心理治疗,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被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骂得一文不值。最后在一位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心理学家对他的开导之下,他才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他第一次与心理学家见面的时候,他通过看心理学家家中挂着的一幅画,从而推断出心理学家的婚姻状况。他马上就心理学家的痛处猛烈地鞭笞,心理学家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言语的攻击之下,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猛地转身抓住了他的喉咙,说了再说下去他就掐死他。这时,他才停止了言语的攻击,走出了咨询室。只剩下心理学家在那呆若木鸡。一个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就这样被他羞辱得无地自容。但是心理学家并没有必要泄气。相反,他明白了眼前的这个少年所存在的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他是一个天才,没错,但也许就因为他目前的心理疾病也许他的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于是,也许就在那一刻,他下定了决心要拯救这位少年。
在第二次咨询时,他抓住了小韦的心理弱势进行入手。小韦很聪明,也许还过目不忘,但是他没有真正地经历某些事。比如在感情上,他没有真正地去爱过某个人,他也没有真正地经历过战争,完全不知道在战场上抱着亲人绝望而痛苦的心情。一句句深入小韦心灵的话,让他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反思。但是他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人,小时候受到的创伤对他来说根深蒂固。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小韦开始害怕自己再因为交流而将自己暴露给对方,于是他采取一种沉默的方式进行对抗。但是心理学家完全把握了他的心理,只要他不开口,心理学家也绝不开口。直到下一次咨询,他终于忍受不住寂寞,与心理学家开始有了新的交流。咨询从而才有了更深的进展。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心理学家通过种种机会向他传达爱,他通过将自己与妻子的感情毫不保留地与他分享,从而让他了解到了真正地爱一个人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妙,而这种感情又是多么的崇高。
在力劝他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他首先也是对小韦的心理了如指掌。他明白小韦愿意干苦力也不愿意进行更有意义的深造,其实那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之所以会选择在哈佛大学当清洁工,之所以在教授写出数学题后悄悄地写上答案而后又不愿承认,都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是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发挥的,但他对这个世界的仇恨使他本能地去反抗一切,而不论对错。然而在心理学家点到自己的心头之痛的时候,他沉默了,在心理学家的进一步逼问他的理想是什么时,他撒谎了,他不愿意让任何人看看穿自己,所以他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内心。但是心理学家下了逐客令,这一次咨询给他深深的打击,他以前不曾与谁真正说过内心的话,但至少与心理学家他开始有了一点闯开心房的愿望了,但是由于他自己对于对方的不尊重,使他陷入了这样的一种困境。同时,他的女朋友也是因为他的不诚恳而离开了他,这对于他来说的确可说是双重的打击。在朋友的开导下,再一次回到了咨询室,这时,他听到了当初一定要让他进行心理咨询的数学家与心理学家的激烈吵,而争吵的'关键却都是在于如何让自己能有更大的发展。太久没有感受到爱的他在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爱。在这一次交流中,心理学家说出了自己曾经遭受的打时,心理学家让他明白了曾经受到的伤害并不是自己的错,不能让自己用未来来承受这一切。当心理学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那一句:“这并不是你的错!”的时候,他哭了,20多郁积在心中的阴影在那一刻终于散开了。从那以后,他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他终于愿意用自己的才华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而且他也明白了爱的含义,勇敢地去追求在另一个学校的自己的真爱。
这就是心理学的意义!让每一个生命都实现自己的价值!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疾病,我作为一个心理系的学生,应该怎么做才对这个社会更有利呢?无疑,我必须学好心理学,真正地学到我们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我们只有具备真本领才有可能真正地帮得了别人,否则谈什么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努力学好心理学,是我看了这一部片子以后最大感受!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2
很庆幸《骄阳似我》中的主人公威尔没有照那位教授安排的那样生活,而最终认识到自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因为这样世界上会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但更重要的是,多了两个快乐的人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很庆幸自己能够不断的认识自己,不丧失自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思绪拉到十几年前,从自己刚刚开始有记忆,应该是4岁的时候。从小生在农村,家人要出去做农活,没有人可以照顾我,山沟沟里又比较危险,不得已父母将我送到小学去与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学,读小学一年级,因为我们那缺老师,没有那么多年级,那年最低的年级就是小学一年级。年级不是问题,年龄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曾记得那位老师每天都会不停的问我要钱,问我要学费,当年的10块钱,对我们来说也差不多是个天文数字,父母自然是打算先欠着,让我在那里混时间,而老师,却严重的伤害了我幼小的自尊,终于在十几个日子后,我受不了当老师向我要钱时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提起书袋,扬长而去从此以后跟着同龄的小朋友满山跑,过着属于我的该过快乐时光。我从未后悔当初不懂事的自己的一时冲动,我知道当时的自己并不是认识到自我,只是不懂事的体现,但如果我未离开,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我的自尊心可能会严重的扭曲,因此,我从不后悔我所有的冲动。但在我懂事后,这件事却时刻的激励着我,我们不能在别人的安排下生活,要正确的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是我懂事后第一次认识自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肯定。
第二次认识自我,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乖巧听话,老是被家长和老师表扬。我的.骄傲,也是在那个时期生成的,在那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因为爸妈总是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会像我们一样,做个贫穷的农民。于是乎我就一直认为考第一是理所当然,我要好好学习,读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再考好大学,我要快快长大,贫困才会离我越来越远或许很现实,或许理想很低级,但也是那时最真实的想法,起码是清楚的知道那时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清楚的认识到真实的自我。
受自己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安静的时候,我没有其他可娱乐的,只得翻翻哥哥们的那些看不懂的书,每年都一样,每年都翻一样的书,终于在某一年,我可以看懂了,于是,我的人生从此改变,对知识的渴求,促使着我不懈的学习,不懈的看书,并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待我上了中学,却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迷失在中学里,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人,也是更多不同层次的人,贫穷,成了我的最大障碍,自尊心强的我,同时也生出莫大的自卑感,丧失自我,我没有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认清我的价值,只是沉浸在我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沉浸在漫漫书海中,殊不知那并不是我最想要的,我要改变贫穷的命运,创造自己的生活,于是在还不晚的情况下,又果断的放弃了那些一直激励着我的书和被我用来消遣时光的书,拿起试卷,迎接高考,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矛盾,一方面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一方面却不得不好好复习,冲刺高考直到我再次找回以前的目标,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挣钱,养父母,摆脱贫困,我有能力,也有责任从书中我开始领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和自卑的,贫穷,不能成为自卑的理由,因为那不是我可以选择的,那不是我的错,而我能做到的,是去改变贫穷的命运,而不是因为贫穷而自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价值,我也是。不知道这算不是重新认识自我,不管怎样,从迷失中走出来,无论迎着我的是阳光还是风雨,都要求自己,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大踏步,坚定的,勇敢的走下去。
于是,我考起了从我懂事以来就期待的大学,也终于开始一点点长大,我的命运也将因为我的长大而改变。但在大学里,却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迷失。刚进入大学,很积极,加入学生组织,积极为班级做事,而最终却碌碌无为,忙乱了的生活,让自己没有学到实质上的东西,没有进步,只是呆在原地观看我一直以为,我所应该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以后毕业做准备,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我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以后可以赚更多的钱而创造条件。但我错了,直到两个月前,我爷爷的病逝,那种悲凉的心情,无助的伤痛,才让我明白,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亲人,没有亲情,没有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不抵自己那暖暖的亲情,甚至不抵见上亲人最后一面我开始迷失,到底要怎样做才是对的?无法摆脱自己因为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花时间回去看望他老人家而错过了与他见最后一面的遗憾而造成的永远的伤痛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因此,我再次迷失
或许这不是我一直认识的自己,但却是真实的现在的自己,能在不同的阶段,认识不同的自我,看清不同的自己,是我值得庆幸的地方。我很庆幸。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3
看完了漫漫大大的《骄阳似我》,很想写个读后感,却一时有些空白。知道这只是上册,所以故意看的很慢很慢,可同时又很想知道结局,就在这种纠纠结结的心态下,还是两天不到就看完了……
看完书后,我刷了漫漫最近的微博,还有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话题讨论,又是一部七年之作,有人说,封面很像何以,里面的庄哥也很像年少的何以,有人希望下册庄哥能逆袭,有人则求大大千万不要把三木先森和瓜妹分开,零零散散,各抒己见,关了所有的讨论评论,我自己又想了想,我想起我妹妹昨晚和我说的话,“猪猪,你不觉得情节很像何以吗?”我那会在刷牙,没怎么动脑,加上睡前本来脑子就是混沌一片…现在想来,嗯,确实有很多何以的影子,可这次,我没有站在庄哥这边了,在我心中,以琛就是以琛,一个以琛就够了,我不希望下册里庄哥逆袭成功,更多的倾向于森哥能和聂小姐永远在一起。
“然后,从此以后,不喜欢你,海阔天空。”
人生中能有多少个七年,又能有多少个何以琛赵默笙,七年后的'相遇,又有多少人可以保证,我还是我,他还是他…
森哥很美好,甚至太美好,他说,“可是曦光,我从来都是,为你而来。”在他的爱丽,我最感动的是他的包容,什么叫”身不由己“,这就是,他用一句身不由己,说服了所有自己的疑惑,哪怕这中间横亘了许多许多,可又怎样,都抵不上,他对她的身不由己。也许,有人更倾向于庄哥那种隐晦难懂的爱,可有时候,我真的只需要一束骄阳……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4
其实想写骄阳的书评已经很久了,从初中到大学一直都很想写,但一直都没有写出来。不知道把骄阳看了第几百遍,终于忍不住来在最后写一个致他们的评论。
曦光是林先生热情的小太阳,林先生是曦光安居的大森林,我深爱着他们两个,把他们两个放在我的心尖尖上。
从小到大看过小说无数,十年书龄,不知为何林先生一直都在我心里的最深处。喜欢他好像没有道理,就突然他那么出现了,然后就喜欢了。
以前总觉得林先生像猫,但是后来发现林先生其实本性是犬,他像是一只温柔体贴又腹黑机灵的.拉布拉多。他只钟爱曦光,对曦光温柔似水,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她。因为是她所以怎么样都没关系。但林先生对他人却总感觉像是变身成了林怼怼。腹黑而又可爱。
记得以前有句话叫一见杨过误终身,用到林先生身上总觉得终身怕是不够,因为想把下辈子,下下辈子都用来遇到他。
漫漫总是有一种魔力,就是能让人觉得,她笔下所有的人物都是活的,如何以琛,如林屿森。漫漫从不用夸张的手法去构造人物,她用简单的语言来写出一个个美丽而又有魅力的故事,让人醉于其中不能自拔。
我期待着骄阳下的出版,我会耐心的去等待,等待慢慢构造出一个更更更更好的林先生,和更更更更好的曦光。因为他们两个都是有魔力的人呐,是世界上最好的林先生和林太太啊。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5
聂曦光,林屿森,庄序。我希望西瓜能和木头在一起。
庄序算是少女的梦,一场欢喜;而林屿森是爱,温暖相依。尽管先认识庄序又怎样呢,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那么契合彼此的两人,本就该是天生一对。
看过漫漫大神好多本书,完结的.,没完结的,每本我都挺喜欢的。她的书温馨浪漫,但又字字斟酌,情节别出心裁,最主要三观很正啊,值得反复阅读。光这本我都看第三遍了。看漫漫大神的书总会觉得,爱情怎么如此美好!
「如果比喜欢多一点就是爱,那么,比爱多一点是什么?」 「比爱还要多一点?」他侧头望我,然后浅浅地笑,说,「对我来说,就是你。」如果黑夜永远不散多好。 如果星辰永远不落多好。 (顾漫)
谢谢漫漫大神用心写书,如果速度还能快一点就更棒了,毕竟我第一次看这书已是三四年前了。
《骄阳似我》读书心得6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让我理解了社会与人情,那,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我自己。
年轻的吉姆是一家农场的打工仔,面对每天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他的心里在莫名的发生着变化。一如既往的终日忙忙碌碌却没有突破还是另觅新的差事,给自己的人生添加新的活力,抉择摆在面前。而当吉姆决定创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却又减缓了吉姆前进的步伐。最后,成功还是与他相遇,一切又是那么美好,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当吉姆回想人生,得与失却又是那么让人回味。
天才,人人都希望自己会是那样。可是毕竟是少数,况且还有那么多真正的天才没有自识,况且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天才却很自视。从小就心眼那个“成功”的.公式,99%的勤劳+1%的天赋=成功。成功,对于普通人或许很容易得到满足。温馨的早餐,丰盛的午餐,惬意的晚餐,或许很不值得一提,但这就是成功。回到充满X的社会,念想着别人的富裕,贪望着别人的野心,再看看自己污浊的双手,还有那双干瘪的脚,思考?算了吧孩子,你在七点就落下了......可是不屈和希望在向他招手。往往就是一个巧合,一个意外,成功就擦肩而过。
人,自出生就是来人间受苦的,或许更多人想要享乐人生,但那些毕竟是向往。付出与回报貌似永远都存在一个动态平衡,上帝为每个人都划定了轨迹。你的性格,决定,所遇之人,所闻之事,不论怎么盘算,终究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没有什么能改变自己对于人生之路的选择,改变的只得是周围的一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
“不后悔错过那场球赛,不后悔无法激情畅饮,不后悔失去后孤独余生”,决定之后为自己的决定而欣慰,决定之后为自己的决定而努力,决定之后,需要在心里打下坚固的根基,需要在眼前定下前行的方向。心中的灯塔,永远在黑夜里指明方向,那光芒,那希望,那动力......不后悔,因为那是自己最真切的体会,不与任何等式相勾连。
心之所欲,见吾心之所向;行之所动,明吾心之所往。任何行动,问问自己为什么,问问自己要什么,问问自己有什么,问问自己想什么,问问自己做什么,思维支配行为,行为体现思考,思考提升能力,能力塑造人格,人格获得魅力,魅力渗入心田。或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体现自我价值,塑性自身,抓住自我成才的风向标。
第五篇:《骄阳似我》分析及观后感
《骄阳似我》分析及感想
韦尔自幼生活在波士顿南郊的贫民区,是个孤儿,被人收养,养父对他不好,时不时的各种虐待,如烟头烫。进入幼儿园被别的孩子欺负。他的孤儿身份及数次被收养造成了他的敏感及对他人的不信任。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出生到一岁是信任与不信任的构造时期,由于被生父母抛弃,又遭遇了不好的收养家庭,在他幼小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经常出现的人给他关怀,没有一个经常出现的脸让他感到安全和被注意和被关爱,这样他对别人就形成了不信任的心理态度。养父的虐待不仅摧残他的身体,更加伤害了他的心灵,不仅是不信任,他对除自己以外的人都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心墙,对这个世界时刻进行着防卫与戒备。他的不羁只是让他经常进出少年教养所,他的身边就仅仅是那么几个他熟悉了的伙伴,不再去扩大社交范围。只是每天等着查克开着那辆旧车接他一起吃点东西,再去大学做着清洁教室,楼道,卫生间的工作,然后晚上去泡吧,打打台球,戏弄一下哈佛小子,无聊时就大量的阅读各种书籍。
如果不是那一道数学难题,也许他的生活会一直平淡下去。
他只是随便就解出了教授出的那道全班同学都无法解答的数学难题,并且不巧是林保教授誊写在楼道的黑板上之后,这样就引起了教授的注意。在林保教授碰巧发现他在黑板上做第二道难题,并且问他是谁时,他只是转身就跑,留下了那一堆打扫工具和紧追不停的教授,他逃脱了。就在林保教授找到他并且把他从监狱保释出来后,林保教授极为欣赏的想要让他发展自己的数学天分,并且给他请了心理医师给他做心理辅导。然而他是如此的叛逆不羁,又绝顶聪明。在其中一次气走那个心理医生时,韦尔不停地用各种侮辱性话语激怒心理医生来达到气走他们的目的。在另一次的治疗中,韦尔假装被催眠,却做出滑稽而又荒诞的举动来嘲笑心理医生,他用类似的方法接连气走了五位医生。无奈之下,林保教授只好请自己爱恨交加的大学同窗好友桑恩教授来给他辅导。桑恩深知获得信任是一切辅导的开始,所以他首先不急于了解小韦的问题,而是让林保教授和汤姆助教离开留下就他们俩自己,创造倾诉的气氛和环境。
第一次的辅导只是一次试探,韦尔企图以同样的方式气走桑恩,他刻意批评桑恩的图画,在受到警告的情况下仍然继续用有关桑恩妻子的坏话挑战桑恩的极限,激怒了桑恩,桑恩甚至掐住了他的脖子,这时时间到了。林保教授原以为桑恩也会被气走,但是桑恩告诉他下一次辅导的时间,桑恩并没有退却。他也许想了很久,并认为韦尔只是一个孩子。
第二次的会谈桑恩带韦尔来到湖边,他说你以为我可以通过卷宗来了解你的过去,我可以经历你所经历的生活,我可以感受够大你所感受到的痛苦,但是我无法体会,也无法感受,除非你自己不再害怕它,并把它讲出来使我知道。你可能大谈书中各种写的关于女人,爱情,战争的句子,但你没有体会在你爱的女人身边醒来的那种美妙,战友死在你的怀里的那种无能为力的痛苦,你知道的仅仅是书本上得到的东西。这一次会谈始终是桑恩在说话,韦尔在听,也许他开始了对自己的思索。他在回家的途中冒雨下车去打电话,打通了却没说一句话。对摩根和查克他们说是忘记号码了。而摩根说了一句侮辱他母亲的话语时,他毫不关心的哈哈大笑,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的生母是谁,更谈不上对母亲有多好的感情。他只是无所谓别人如何谈到她的父母。
第三次的会谈两人都没有说话,都只是看着对方,好像在暗中较劲,谁先说话就会失去立场。但是韦尔一定受到了那些话的触动,他的手指不停的扣动,可以看见他拇指上被烟头烫过的疤痕。手指的扣动说明他的心墙开始动摇,思想在激烈斗争。在这次会谈之后,韦尔在林保教授的办公室轻松地写出了教授们正在争论的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助教汤姆只好用一
句有些人天生就很幸运,教授你仍很聪明来安慰另一个没解出题目的沮丧的教授。
第四次会谈开始了真正的转机,开始俩人都保持沉默,但是韦尔在教授开始打低头瞌睡时以一个飞机上笑话开始了发言,他没坐过飞机却用了第一人称来力图使这个笑话更好笑,两人开始了会谈,教授讲到妻子的各种小癖好,说到妻子放屁的事,两人都开始忍不住哈哈大笑,教授对韦尔问到关于他会不会再婚的事,只是回答她过世了,表明他不愿再婚,因为他的妻子死了,她把他们的婚约带到了坟墓里,永远不能解除,也就无所谓再婚了,我想是这个意思吧。他不愿再婚,还有这么一个托词。这一次时间到是教授说的,好像是教授把握了主动权,韦尔迟疑了一下,走了出去。接着韦尔约史凯拉出去玩,看赛狗,韦尔甚至回答女友自己有十二个哥哥,与他的孤儿身份相差甚远。他也许是想要掩饰自己的孤儿身份,就说了这么一个谎。
第五次会谈,韦尔读了桑恩写的书,谈到了教授为陪伴病床上的妻子而中断了对退役军人的心理辅导,教授不感到后悔,在讲到教授与妻子的首次见面与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时,韦尔以为教授身临赛场,亲眼见证了一记全垒打而兴奋异常,手舞足蹈,但是教授却没有而是与后来成为妻子的那个女孩约会,并且毫不后悔。韦尔感到遗憾。可见他是多么的为垒球和红袜队痴迷。
桑恩的辅导模式是“社会—心理”模式,这个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首先从整体上去认识韦尔,从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及生活环境综合起来考虑。他通过认识和理解韦尔心理的发展过程,认识韦尔各种问题的根源,来对症下药,以帮助韦尔解决问题,实现自我重建和个人成长。
韦尔的问题表现在他自己的内心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环境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按照埃里克森的“生命循环论”,人都要完成生命各阶段的“生命任务”,才能继续成长与发展。因为韦尔是孤儿,又遭受养父的虐待,辗转于各个寄养家庭,所以韦尔在幼年时期的心理没有安全感,对其他人总是持以不信任的态度。韦尔只有那三个朋友,总是在对“哈佛小子”拙劣的卖弄进行讥讽与嘲笑,这样他可以获得他的自信,满足感。所以他可以一把火烧了那些林保教授认为弥足珍贵的数学草稿,因为他有的是令别人羡慕与嫉妒的聪明。然而他又自卑,因为幼年被抛弃,他不敢再付出感情,因为他害怕再次被抛弃,他不想再经历幼年的那种痛苦,他不愿让女友史凯拉知道他是孤儿的事实,他谎称自己有十二个哥哥,说他是不吉利的老十三,这也表明了他的自卑自弃心理。他害怕被抛弃,所以狠心拒绝史凯拉的真爱。韦尔的确幼时缺乏爱,没有可以信任依赖的亲人,被生父母所抛弃,被别人疏离,他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电影中多次出现过韦尔一个人孤独落寞的坐在电车车厢里,任凭万籁俱寂的夜色与曙光微露的晨曦在窗外飞驰而过的情景,这无声的画面衬托着他的孤独与自傲。
桑恩在韦尔一开始不愿合作的时候,他的确比较生气,但是他在其后的会谈中进行了自我披露,他讲到了他所经历的各种痛苦,来自父亲的虐待,女友的去世,战友的离去,但是他愿意与韦尔敞开心扉,表明了他的坦诚的态度,这对建立两人的信任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相似的遭遇也易引起韦尔的感情共鸣。随后桑恩经过倾听了解了韦尔的情况,他最终鼓励韦尔去追求勇敢自信的自我,至少要敢于尝试去爱上一个人,敢于付出自己的信任。桑恩不仅是使韦尔的人生获得重生,韦尔的经历和话语也重新使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不仅是韦尔在成长,韦尔敢于去加州寻找自己的真爱史凯拉,更重要的是两人共同取得了生命的成功,韦尔他勇敢的走出了阴影,他走出了那个禁锢的角落,他迈向了新生,去信任,去接纳,去追寻真爱。而桑恩也重新感悟了生命,重新去创造生活的美好。
这部电影不仅是教会我们如何做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对自己要充分认知,了解自己想要的归宿,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对他人要充满信任,对自己的梦想要敢于勇敢追求,积极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