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登成功学读书心得
永远的马登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读后感
【摘要】拜读马登先生大作如浴春风,一开始怀着复杂的心情启读,因为对马登先生早
有耳闻,以为他的大作会深奥得不可琢磨,但真正开始这一旅程的时候却发现如此轻松愉悦,并且在字里行间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深入浅出的字句里明白了很多道理,不仅发现自己的缺陷所在,更是了解如何去及时弥补并让它成为日后的优势。
【关键词】 意志力目标个人魅力职业精神
【作者简介】 奥里森·马登博士(1848-1924),成功学之父,《成功》杂志创办人。
意志力创造奇迹
----第一篇章读后感
“奇迹”一词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为:不平凡的事情、不平凡的业绩、不可多得的墨迹。倘若你想做一个平凡的人、过平凡的生活、享受平凡的人生,那对不起,你注定与“奇迹”无缘,只有不甘于平凡,懂得坚韧、决断、自制而专注的人才配得上充满奇迹的绚烂人生。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结构清晰、字字经典,在“意志力”篇中分为了“坚韧”、“决断”、“自制”以及“专注”四章,马登先生将自己提炼出的人生经验徐徐道来,他告诉我们坚韧,但是他没有平铺直叙的一直就讲我们应该坚韧应该怎么坚韧,而是列举了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伟人,用他们的现身说法来生动形象的体现他所说的真实可行性,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动容和振奋,我当然不能例外,深深被折服。
哥伦布、爱迪生、贝多芬„„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在创造伟大之前都同样平凡,在表层次上跟大多数人没任何区别,但在他们深入骨髓的地方却有惊人的相似和异于常人之处----坚韧之心,只有拥有坚韧的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将成为全世界永垂不朽的真理,永远驻扎在我心中。
在第一章节中也许激起我心中万千涟漪,让我顿然豪情万丈,但是转入第二 1
章、第三章、第四章中我才慢慢感觉到紧迫随之而来,“决断”是我最胆怯最不愿提及的字眼,大到人生的规划、小到每一餐吃什么我都是犹豫不决型的人,一开始我觉得没什么,电影里不也演了说是都市压力大才会有此怪癖,所以我也就见怪不怪放纵自己继续犹豫下去,直至看到书中讲说一个再有能力的人如果缺少决断那也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时,我才顿悟,于是斩钉截铁的告诉自己从今天的晚饭开始不再犹豫,不再犹豫不决要勇敢的踏出每一步,哪怕一开始被人笑作鲁莽也无碍,从这一秒开始虚心请教、果断决策、坚韧执行,我相信自己可以并且我一定可以!睿智的头脑永远比不上果敢的判断力,我牢记,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去。
缺乏自制力的我一直苦恼着如何摆脱这一恶习,大多数的时候我是自我控制良好的人,但在个别事件中我变得被动和犹豫,被他人控制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绪,总是不会用“不”来武装自己,明明是自己不应该涉足的领域,但却由于觊觎他人的收获而强迫自己接受,最后弄得遍体鳞伤,得不偿失。
“学会专注!”这是我看完第四章后对自己都说的话。学会专注,专注我手头上的每一件小事;学会专注,专注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设定的梦想和理想;学会专注,专注与我交流的每一个眼神和微笑„„因为只有专注的毅力才能积少成多、积水成渊,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稳稳当当的走向成功的彼岸,心急吃不来热豆腐,一口也吃不成大胖子,马登先生这样教,我们的古人也这么说,所以遵循万物的原理是有其深意所在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在点滴中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奇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篇章读后感 1930年1月,伟大领袖毛泽东给林彪的信,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提出了中国革命和武装道路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就是秉持这“星星之火”新中国在万众瞩目中诞生。由此可见,目标对于成就一个事业的重要性。
你不是橡树的种子就不会长成橡树,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只要你肯努力有恒心有毅力也一定能够像橡树一样的高大挺拔,从而成为你所属树种中的佼佼者。
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亦或是自然界的实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朴实而真切的道理:只要有梦想和希望,只要你敢想敢拼你就有成功的可能,雄心可以主宰世间的一切。
“不管一个年轻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有多么聪明、谦逊、和善,如果他缺少迈向成功的发动机,他将难有成就。”那么,马登先生口中的“发动机”是什么呢?毋庸置疑,便是我行文开头提到的目标,也就是一个人的进取心,它乃是一股让人难以言喻的神秘力量,时刻指引你前进的步伐。又像书中所说的马拉松一样,虽然看不见目的地,但是手持明灯看清脚下路途,心怀梦想和信念,就能到达希望彼岸。
人光有进取心而误入一个不良的环境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身边都是浅薄和无能的人,那你很难发起自我挑战的号角向更高层次冲刺,也不会主动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齐瓦勃先生能最终当上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因为他站在一个上升空间非常大的平台上,有很多人值得他去学习去超越,他们会成为他一个又一个潜在的动力。所以,不断丰富自己不断进入好的环境也是成功的金钥匙之一。
从小做起,从低做起,利用各种途径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我想这是我当下最应该做的事情。从每天随时带书在身上、利用闲碎时间学习开始,点点滴滴,一步一步,星星之火总会有燎原的一天,我坚信。
人性的山谷
----第三篇章读后感
人性是一座山谷,你发出善的声音它还你善的回声,你发出恶的嚎叫它还你恶的咆哮。在第三篇章中,提及到的美德甚多,一一阐述优良品质给我们带来的回报,不良品性随之产生的恶果,尤为深刻。
夏洛蒂的信心和勇气,爱迪生的热忱亲善、斯图尔特先生的正直诚实„„都无一不触动着我,让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么多的优良品质我到底拥有多少,我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欠缺着,还需要不停的努力去攀登去完善?
从小到大我最大的优点便是信心和勇气,小学到大学的班委竞选总少不了我的身影,不是我爱出风头而是我认为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是需要为大家服务的,从而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将来站得更高的去看这个世界。我天生热情,加上热辣辣的重庆这一方水土,养出了我为人亲善、热忱的好品性,所以结交了广泛的朋友,这是迄今为止让我感觉最成功的事情。
好品质人人都想拥有,但好品质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持久的,就恰如酿酒一样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才会愈发的香醇。谈到表达能力,这是我最自豪的地方,因为我一直坚信一个人的谈吐举止是打开人际关系的金钥匙,一个人能够穿着得体、谈吐举止适当,自然不愁交不到朋友,反而会因个人魅力吸引各方挚友。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一个人的学识、内涵、说话方式便起到决定性作用,就如伟大的林肯总统一样,贵为总统但对任何人任何场合说话都是那么的幽默风趣、委婉动听,在维系彼此颜面的前提下又处理好尴尬的局面,这种为人处世的艺术并非一朝一夕便能练就的,所以日常的积累至关重要,这会在我们将来某一次的谈话会客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千万要注重每一个小知识的积累,包括谈话的行为、举止也是需要不断学习进步的,让人倍感愉悦的谈话会让你在他人心目中树立极高的形象。我深知这些道理,所以在平日里不断的锻炼、学习、改进。
俗话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上的基石,不良的身体状况一概都是由坏习惯引起的,由此习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然而细节却是由平日的习惯体现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再决定命运,所以终归还是习惯的作用,可以想象一下有坏的习惯无疑是我们致命的杀手!
我们要向伟人们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去工作去生活,不要让情绪和各种古怪的想法牵着鼻子走,人的精神力量是无穷尽的!必须牢记:内存的顽强力量是自己的保护层,有很强的自我保护作用,可以战胜各种心理和生理疾病。
最后,我想说,人活世间,你给予世界什么,世界便返还什么,两不相欠。性善性伪,一念之间,众生谨记。
扬帆起航
----第四篇章读后感
终于,品读完马登先生大作,从一开始的兴奋到途中的激昂到最后的反思,这一路阅读下来受益匪浅,不,毫不夸张的说应该是终身受益。
最后一个“职业精神”的篇章呼应前文,总结了成功人生的必须具备的品质:行动、勤奋、坚韧、决断、自制、专注、永争第一、诚实、热忱、学习、信心、健康,一一将其罗列起来,看得我全身沸腾起来了,这些品质看上去是多么的美好啊,最后一个篇章格外精彩,其中特别提到了行动力,常言道:“行胜于言。”光说不做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有所建树,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是人人都能工作,文章里有讲到“并不是多愁善感的心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你成为莎士比亚”,我觉得是非常经典的说辞,倘若你没有天赋但是有勤奋必然会踏上成功之路,并会不断向顶峰靠拢,只是早晚的事情罢了;如果你有天赋,那么勤奋则会让你绽放光彩!
“不想做得更好,便会做得更差!”
懂得把握年轻的人才懂得把握人生,才值得把握成功,这是我悟出最值得谨记的哲理,天天在寝室上网睡觉只会是消磨青春浪费人生,像爱迪生、贝多芬、夏洛蒂他们那样抓紧分分秒秒工作工作再工作,勤奋勤奋再勤奋,才能让我们的生命灵动起来,真正的沸腾起来,如此,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斗志和奋劲儿,向着梦想扬帆起航。反之,就会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一旁放久了也会生锈,然后被人们慢慢遗忘,毫无社会价值可言,更别说幸福美满的人生了,结果只有终其一生的苦闷。
罗斯金说:“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才会站到时代潮流的前列,拖延等于死亡!那么我还在等什么呢?从这一刻开始为自己制定灿烂的人生规划,满怀信心、决断、自制、专注、热忱、勤奋„„扬帆起航!
第二篇:马蕤 读书心得
唱起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七年级十三班 马 蕤
在漫漫寒假,书可说得上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三国演义》到《城南旧事》,每一本有令我受益匪浅,都引起了我的无尽深思。尤其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更是给我了无尽的深思。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海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她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全世界带去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无语的封闭世界。就是这个处于盲聋哑世界的人却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的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在这本书中海伦给我们展示了她的“最有兴趣和最有价值”的一些故事,展示了她从刚开始的迷惑,彷徨,无助到后来勇敢坚强的心理路程。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
海伦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有了知识,她才如此幸运。在她19个月失去视觉和听觉后,就与这个世界失去了沟通,失去了联系,这个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谴与世隔绝的孤独感,她古怪、粗暴、无礼,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教会她认字,才使她张开了心灵的眼睛,得以与人沟通。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通向光明之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对知识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单调和枯燥中竟然学会了德语、拉丁语、法语等多国语言,阅读了多部文学和哲学名著,吸取着那些伟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学习比做攀登奇山险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点进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渐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蓝天的深处、希望的顶峰!这些知识,像一道道彩虹,点亮了海伦心中的灯,照亮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架起了海伦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
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
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聋人才珍惜失而复得的听觉?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见天日的幸福?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实生命、去享受生活!海伦说:“我努力求取知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人类贡献一点力量。”这句话,一直都深深的触动着我的心,知识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海伦.凯勒一样,在有生之年把对知识的渴求,看作对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着这种追求,怀着友善、朝气、渴望去生活,我们的人生将会增添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啊!
海伦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
第三篇:《马云传奇》读书心得
最近读上了《马云传奇》这本书。其中,某些章节已经随着时间慢慢地被我淡忘了,而又是一些东西在我的脑海里却是有着深刻的印象,它也引发了我不少的思考,无论是对于现在的工作还是对于今后的生活,我觉得,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些挥之不去的东西沉淀了下来,而我为之窃喜„„
马云是一个时刻充满激情和自信的领导者,光看他的外形并没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而且他看起来是那么那么的普通。那他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使现今“阿里人”——以前的创业元老们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在“阿里巴巴”面临资金短缺类似种种问题,近乎倒闭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我看来,他是睿智的战士。“阿里人”喜欢武侠,当然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呈现出了武侠人物身上的血性,此中当然包括马云。马云有这样的血性,所以才使得平凡不过的躯体拥有闪光点。有的时候人的性格也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性格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的利与弊全靠个人去衡量啊„„同时,可见为人处事这门学问是多么的重要,或许你的学习一般,若除开此以外,你却有一群朋友在身边陪着,那你还会怕什么呢?
谈及这里,不得不说说“阿里巴巴”的艰难创业时期。正值计算机的出世,网站对于完全处于计算机文盲的国人,字典上根本没有“电子商务”这四个字,可以说“阿里巴巴”的雏形是最早的中国黄页。在起初创办“阿里巴巴”的三年里,阿里的工作室就是马云的住处,说白了只是租用的公寓,那么的一小间。创始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极其残酷”。十几个人挤在三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整日整日地摆弄着共同的梦想,有时他们轮流加班到天亮,十几个人就挤在这小小的容身之所一整晚。每天早上,没有在所谓的“办公室”睡的同事,一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就不知道下一步该蹋哪儿了,横七竖八地睡着十几个人,但他们不会嫌弃彼此,不会因为现在的恶劣环境而对自己的坚持有任何决心上的动摇,反而苦中作乐,时常幻想着电子商务未来的辉煌年景。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对未来的事情有这么准确的预测呢?有些人走到大学的尾巴了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而我呢,也是对事情后知后觉的时候多。是不是成功的创业者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呢,而那些对于平常人而言遥不可及的奇思妙想,又是不是不可复制的呢?我不想去相信这点,因为我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它赐予人的一切都是均等的。可能你不曾拥有的而别人正在享用的,并不是永远不属于你,而是隐藏在你生命的某个时间点,正等待着你去发现。正如我很欣赏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写的刚好与这不谋而合——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很多人往往就死在明天晚上„„
我们的生活是丰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着一些可畏的诱惑。一部分还沉浸于美好遐想中的人就很天真很傻地相信着“明天会更美好”的传说,而今天却无谓地一度成为“美好明天”的牺牲品-。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这样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短暂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生活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那么地不可靠的,一旦你拥有到了“美好的明天”,一旦你对目标得到了满足,从而也就失去了前行的目标了。那么,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你将无比怀念的也只是“今天”,单纯地为了“今天”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生活,很需要汗水的支托。
第四篇:马哲读书心得矛盾论
读《实践论》有感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通过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我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实践论》是其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实践论》名字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首先说明了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人的社会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
“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这篇著作指出实践其内容正是生产活动、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等等。因此认识对社会实践同样有着依赖关系。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于是,我们得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
关于正确、深刻的认识来源问题。《实践论》谈到,“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说法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正是许多人忽略了的真理。比如说游泳、骑自行车,一个人因为不会而不去游、不去骑,总在一旁看别人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会。又比如说我们学英语,因为说得差而不说,总是把话放在心里念,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说好英语。许多事物,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真实的、正确的感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以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关于真理的绝对与相对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深刻的哲学问题。“没有绝对真理”,这句话如果是正确的话,那这句话本身是否看作是绝对真理呢?这似乎存在着不小的矛盾。
《实践论》不仅深刻而又系统地论述了认识与实践密切关系,同时也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使我深受启发。关于人们在面临新的实践活动的信心问题。通常人们都不愿在没有把握、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去进行某种实践。在《实践论》的论述中,谈到了一个人的勇气与信心跟他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有没有规律性的了解直接相关。这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大学生在学习、研究以至将来的工作都会面临各种机会与挑战,而对于面临的实践活动我们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信心。许多人总埋怨机会太少,机会从来就不是少,而是机会来了我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抓住它。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要积极提升自我,积极了解各方面知识与经验,这样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机会,创造成功。
《实践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绝对真理是存在的,但不能被人单独认识,不能被某一句话阐述,因为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理论的认知,我们还得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够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使其具有现实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源于西方,可是西方社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并未把其运用到制度建设中去,所以对其而言,科学社会主义顶多就是个出色的理论,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意义。而我们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人们谈论某某人、某某产品据说怎么样怎么样的,有时甚至已经与最初发表评论的人的说法完全相反了,可是却没有人想到要去验证,只是人云亦云,而这有时甚至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拿我们交友来说吧,不可能有哪个人能够取得所有人的好感,喜欢他的人会对他评价很高,不喜欢他的人就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有时甚至会出言诋毁,如果你只是通过某个人的评价就构成了他在你心目中的形象,或许你运气很好的交到了一个合你胃口的好朋友,或许,你就交到了一个品格很差劲儿的损友。人们常说要知道一个人怎么样就看他周围的朋友,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但是反映出了朋友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深刻。因此,也许由于你的错误认知而交的这个损友就会影响到你的一生。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你必须去与他接触,在与他的交往中积累自己的认知,最后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决定他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认识。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我们得以自己的主观思想为准,忽视其他人的一切想法,只是提醒我们别人说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得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检验,从而得到事实的真相。
通过阅读《实践论》一文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对于得到正确认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我意识到了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就我来说,我总是知道该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却往往只是知道而已,而没有付诸行动,因而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结果。今后,我将把自己的想法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让自己做到最好。
第五篇:《跟马云学口才》读书心得
《跟马云学口才》读书心得
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中国经济界的风云人物,马云善用语言不仅制造出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还为自己的事业与生活平添了数不尽的助益,并通过语言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风采和内涵,成功地抓住机遇,最终摘取了胜利果实。可以说,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好口才。我,作为县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广大客户进行沟通,帮助他们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在这个岗位上干久了,我越来越意识到口才的重要性。为此我选择了精读《跟马云学口才》,本书精心整理和收集了近几年来马云在不同场合的精彩演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分析了马云说话的成功经验与技巧,内容生动有趣,详细实用。同时,就其独特的说话风格对其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从马云说话技巧的各个方面展开论述,将马云的说话方式以故事片段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一共11章,每章的关键词分别为:自信、简洁、激励、委婉、幽默、坚定、说服、豪迈、个性、低调,智慧。全书解读了马云的的说话之道,展示马云的口才魅力。从马云身上,可以看到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想要成为事业上的强者,就必须掌握说话的技巧。而正是依靠这一点,让马云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读罢全书,我感慨良多。回想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点点滴滴,我更是被马云的口才折服。我们公司作为服务性企业,用户的利益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我,每天面对的就是一线的广大客户,各种各样的客户,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心态,让我游走于其间,唯一能与之沟通的就是语言的利器——口才。我要用微笑面对所有客户,我要用自信来展示自己的业务水平,我还要用理解来承担某些客户的不理解。总之,让每一个客户面对我的服务满意而归是我最大的追求。我会努力学习本书中马云的那些口才技巧,并把它运用到工作中,以积极乐观心态去面对工作学习,提高自己,提升企业的形象。
马云曾说: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公司。如今的阿里,如今的马云,已站上顶峰,而我,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磨砺自己,提高自己的口才,更好的与客户沟通。我相信:好的口才并非天生,但却是人人可得,只要方法得当,再加上持久的练习,我也一定能像马云一样用口才改变自己的命运,成就闪耀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