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沈建明1
读周国平《内在的从容》随想
沈建明
曾在家中一个废书堆里找到了这本设计简单的黄皮书。断断续续地读这本书,也是反反复复地读这本书。
她使我不再烦躁,心更平静。
摘录部分内容,并附上几句感想。
我一再发现,孩子对于荣誉极其敏感,那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可是,由于尚未建立起内心的尺度,他们就只能根据外部的标志来判断荣誉。在孩子面前,老师不论智愚都能够成为权威,靠的就是分配荣誉的权力。
(其实人永远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即使是已经头发苍白,她也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在体验着成长着自己的未来,而所有的成长只有在回过头来时也能进行反思,因此,所有的行为所有 言行都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人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界上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 了。
(或许,现在的我就是这个样子,只是一个事务的机器罢了。)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功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那些仅仅追求外在成功的人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的,他们真正喜欢的只是名利,一旦在名利场上受挫,内在的空虚就暴露无遗。照我的理解,把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做好,尽量做得完美,让自己满意,这才是成功的真谛,如此感到的喜悦才是不掺杂功利考虑的纯粹的成功之喜悦。当然,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已经超越于社会的评价,而人生最珍贵的价值和最美好的享受恰恰就寓于这样的成功之中。
(其实,想想自己近来的状态,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内在的丰富,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老是觉得自己在为别人服务,在工作上生活上没有了自己。这是我的性情使然。我随遇而安,我没有自己的主见,我随波逐流,这让自己没有丰富的内在,没有自己。这是以后要切忌的。)
第二篇:读后感-沈建明2
略读《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所感
沈建明
开篇声明:本文之所感与该书内容无实质关联,只为对这本书的简单看法及本次读书活动组织形式上的一点感想。
我不得不在一开头就说,这本书的内容我真的看不懂。原因有三:其一本人在教育教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还很欠缺,这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读这本书唯一带给我的好处是让我自己明白了该读些什么书了;其二书中引用的内容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章,其中高中篇讲的是生物知识,我并不是很懂;其三译者思维跳跃的厉害,语句翻译不合中国人的思维逻辑,不通俗,加之各种穿插其他章节,有违读书常理。由于看不懂,看着太费力就失去的大半看下去的兴趣,因此并没有坚持看完,只是浏览罢了。
没看完没看懂就对书的内容下评断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到此为止。下面谈点关于读书活动的想法。
每学期学校都为各位老师订阅书刊,用心良苦。既然有这么好的读书机会,我肯定会好好珍惜。去年还针对老师们自己的读书体会,组内开了读书交流会,我也有幸参与了市内的读书论坛。但今次的读书活动,让我感到不安。
预选书目单发下来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地分析了下,挑中的这本《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科学》是少数与化学擦边的,但书单上没有内容概况,网上也查不到更详细的信息,我在完全不清楚这本书内容到底是怎样的情况下草草选定。这种盲目的读书,就像在买彩票,运气不好纯粹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静心读一本好书,是很惬意很幸福的事情,却被这样的“了了处之”扫了兴致。
因此,我认为读书活动中选书该让个人自己决定,更好是让对教育教学方面知识丰富的老师推荐些好书(这对我这样的行业新人来说是再好不过了)。读书活动也不必要每次都买新书吧,别人看过的好书相互间借阅更能体现其价值。反而买些不痛不痒的书来,弃之可惜还积灰尘。
这是真心的话语,以这样的方式呈上实有不妥,望请谅解。对这样的建议,也望请考虑!
以上。
第三篇:实践“一训三风”心得--沈建明
实践“一训三风”心得体会
沈建明
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
校风:见贤思齐
学风:学而不厌
教风:诲人不倦
作为吴高的一份子,不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学习“一训三风”,因为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
我是一名刚踏入教育行业的轻年教师,对于工作,必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我将满腔的热血倾注到了这个行业,渴望在此实现自己的理想,实践自己的信仰。这也是对我校校训——“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好的诠释了。
教育者,狭义来看即是“教书育人者”,将自己会的懂的教给别人,将善的美的传导于他人。这真善美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千变万化的。我们需不断从中汲取知识,体会生活。
以下就此谈些自己对“三风”的看法及实践心得。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是学风、教风的出处。意思是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勤勤恳恳地传授知识,这对我来说,应当是很平常的事情吧。教育者,当如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会碰到些不很明白的问题,需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自己也会翻看其他书刊资料,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中体会到“学而不厌”的乐趣。也因为平时常住校,方便在晚自修时间给学生答疑。若学生拿着课外书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道某些知识的时候,我会顿生欣慰之情,由衷为他感到高兴。也有不少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跑来问类似问题,抑或是不同的学生来问同一个问题,这种情况往往会令人感到疲惫和无奈。但我时刻提醒自己——我不能剥夺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这样做起事来有信仰的支持,也就不觉累了。这估计算是“诲人不倦”的入门阶级吧。
另有一个典故。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作为一名再高深的学者,学识还是有不够用的时候。我们需时刻抱有一颗向学之心,向他人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中可见“见贤思齐”的重要性。
我校“见贤思齐”的校风出自《论语·里仁》,其中记载:“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同理,也如“学而不厌”一样,教人常常保持向学向上之心,在这就不多谈了。
我们吴兴高级中学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同我个人的人生信仰“结伴志同道合之人,寻求一切真善美之物”是不谋而合的。在我的人生中,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并用实际行动实践它。
第四篇:浅议基层干部如何将文建明工作法落到实处沈
浅议基层干部如何将文建明工作法落到实处
如何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促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能力,扎实推进换届后乡镇党委、政府建设?11月7日至11日,带着这个问题,来自全市的50多名乡镇领导干部参加了第一期培训班。通过4天专题辅导和现场教学,参加学习的乡镇领导干部表示收获很大。乡镇是我国政权组织的“神经末梢”,是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的重要环节。乡镇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其素质和能力决定了在基层开展工作的成效。而文建明工作法是文建明同志扎根基层30年,潜心研究出并通过实践验证的一整套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工作方法。如何才能把文建明工作法推向深入呢?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文建明精神,推进工作法落到实处
乡镇要深入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首先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怀感动之心学习文建明精神,这样才能化感动为动力推进文建明工作法落到实处。一是怀感动之心学习文建明同志的敬业精神。文建明同志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始终奋斗在基层工作第一线,始
生、迎来送往都得落实。他从疲于应付,顾此失彼中,总结提炼出“三制三定”的科学工作方法,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推进方法、强化了责任落实。做到了业务工作能落实、中心工作全推进、应急工作有准备。同样乡镇、同样的职能、同样的落实方法。而文建明同志能够把握住工作的规律,把日常的工作总结提炼成为“三制”。体现了他勤于总结、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从实际行动开始,抓实文建明工作法
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应该从他的品质、精神上提升,但最终落脚点不能停留在书本上、精神上,还得放在行动上,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推进文建明工作法,实现乡镇科学化管理。一要学习文建明“三制”(业务工作常抓制、中心工作分组制、应急工作集中制)做法,紧密联系乡镇职责任务实际,进一步完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二要学习借鉴文建明“三定”(定岗、定员、定酬)做法,紧密联系干部队伍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乡镇干部管理机制;三要学习借鉴文建明“三教育”(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做法,紧密联系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乡镇全员教育机制;四要学习借鉴文建明“两下”(下访寻问题、下村解难题)做法,紧密联系干部作风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乡镇服务群众机制;五要学习借鉴文建明“两集中”(集中服务、集中理财)做法,紧
第五篇:沈明金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本人自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以谦虚谨慎,作风优良,工作踏实,专业精深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使自己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工作中,本人服从领导安排,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在教学方面,根据学校的安排制定了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努力钻研新《课标》和教材,不断捕捉新的教学信息和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前认真备课,课后细致及时的总结,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取学习知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把抽象枯燥的理论讲授给学生,用表扬多于批评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生和差生一视同仁既不放松对优生的严格要求,也不轻视差生,对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次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肯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了自信心,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班中的后进生有了明显转化 总之,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喜忧掺半。本人将再接再厉,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为培养一代新人奉献自己的一切。
述职人:沈明金2008-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