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话剧《永不凋零的姐妹花》有感
观话剧《永不凋零的姐妹花》有感
时逢十八大召开之际,一些红色经典在各地上演,而我有幸成为一名观众去观看《永不凋零的姐妹花》这部话剧,感慨至深,不禁想要抒发一下。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战事临近,当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碌地准备着支前的物资时,秀秀在六纵队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童养媳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点燃自家的场院,秀秀借机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因粮食不够,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孟良崮战役打响,兰花带领姐妹们组成的担架队奔赴前线,在战火中月芬见到了丈夫„„ 话剧一开始,我便被演员们的开场造型怔住了。帷幕慢慢拉开,一大座“雕塑”缓缓展现在我的眼前,加上灯光效果的配合,我瞬间有点怀疑我看到的是道具还是真人——有些动作看起来特别困难,但演员却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保持纹丝不动!伴随着熟悉的《沂蒙山小调》,我的思绪被带到了沂蒙山的烟庄。
话剧第一场的主题是迎亲,因此气氛是比较欢快的,但是欢快的背后却让人觉得有一丝苦楚。首先,结婚这样的人生大事,新郎自己却不能参加,而是按照家乡的风俗,让公鸡替婚。其次,新娘在结婚前从来没有见过新郎,只能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在梦中来幻想自己丈夫的模样。当然,这也为后面的场次埋下了伏笔。
在第二场,嫂子春英得到了丈夫南山阵亡的噩耗。导演安排了一场幻听在观众的耳边静静地诉说春英与南山的幸福往事,春英的一句“我等你”响荡在沂蒙山山间,不禁让在场的观众眼眶湿润。随后,春英缓缓站起,成为了那第一朵不凋零的花。第一场的主旋律是大喜,而第二场便转换成大悲,这种突然的情感变化令我的情感深深地融入戏中。
如果说前两场想表述的是信仰与爱情之间的碰撞,那第三场想表现的无疑是信仰与亲情的碰撞。第三场主题叫“执念”。“执”当然是执着的意思,这种执着也许在大壮的父母看来太傻,太残忍,但却恰恰体现了革命年代革命信仰高于一切的伟大精神。当下很多人都仇视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二代,但与其说是仇视,不如说是妒忌,羡慕他们的出生优越。其实我们真的可以羡慕我们自己,毕竟我们没有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必做很多艰难的选择,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本场中黑燕借放火偷婆婆家的粮食借给月芬,一方面体现了其勇敢,另一方面则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淳朴。
由第三场的月芬回家借粮很自然地引出了第四场的错爱。一对新婚夫妻,从未谋面,好不容易有一次见面的机会,却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而错过,这是怎样一种遗憾与感伤?月芬孤立地站在村头的高低,无力地眺望着远方,沂蒙山中再次荡起企盼的呼唤,这又是当时多少新婚夫妇的真实写照?这一幕,我感受过,在诗中;这一幕,我见了,在这里。纵观全局,本场将两人纠结的情感更深地推进了一步。
第五场“支前”无疑是本剧的高潮。浮桥被毁,支前的姐妹们用自己的身躯架起了“人桥”!命运终于让月芬见到了南成,但只是南成过桥时那短暂的一面,没有一句话。当前线人手不够时,支前的姐妹们也前往最前线去赌自己的生命。然而,月芬前往前线看到的却是她的南成英勇地牺牲。当两人艰难地爬到一起,十指相扣,这一幕又怎能不叫人动容!此时,沂蒙山小调再次响起,传达的却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声音。南成最终“难成”,难道真的是命已定盘?
战争终于结束了,臭婆婆失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可她却说:“我能顶住,我们还有臭儿(南山之子)。”话剧的名字叫《永不凋谢的姐妹花》,其实不仅仅是月芬和春英,臭婆婆
又何尝不是姐妹花中的一朵?
全剧中感人的,偶尔令人开怀一笑的场面太多,无法一一诉说,但最大的感触还是——和平真的来之不易,望所有人都能珍惜!
第二篇:观话剧有感
观话剧有感
2014年4月4日,杭州话剧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来到我们采一双菱校区给我们表演话剧来了!我们把自己的凳子搬到操场上,翘首以盼地等待演出开始。
音乐响起来了!大哥哥大姐姐们穿着各式各样滑稽的衣服,满脸笑容地高举着双手,有节奏地扭动着身体„„我很好奇:这将是一个怎么样的表演?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大姐姐,从背景板后蹦了出来。“哈哈!大家好,我是小逗号!”她抬高眉毛,瞪大双眼,使劲向我们挥着手,用俏皮又抑扬顿挫地语言开始了她的表演。她一转身,她的尾巴是一个大大的逗号。这可把我们逗乐了。“故事书爷爷”声情并茂地表演赢得了哄堂大笑,“东郭先生”的“愚蠢的行为”让我们又可气又好笑。
现场的互动,更是把我们带到了话剧中。我们仿佛成了话剧王国的一员,我们在经历着话剧王国里的奇闻趣事,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着他们的心得„„
在回教室的路上,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艺术的感染力可真不小!
——
三(2)班 李念
第三篇:观话剧有感
观后感
今天学校请来一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呢?始终是个疑问,来到操场我们下次才知道,他们是演话剧的。
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坐好,演员们换好服装,精彩的表演开始了。先上场的是北北和晶晶,他俩以组合就是北京。周一,一次庄严的活动:升国旗。但来了一位新同学,名叫小月月。她不能参加升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她没有校服,参加升国旗,会给班里扣分的。他十分伤心,但为了集体的荣誉,他只能在办理静静的看着,看着。一个女生看到她失落的样子,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另一套校服借给她穿。小月月高兴地说:“我终于能看到升国旗了!爸爸在天安门看升旗,我在学校里看升旗!”然后偶,他们兴高采烈地升旗去了。
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相互包容,这才是一个集体。
又接着,六个演员又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又案件重演了,又一次感动了我们。在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年过八十的老人正在拄着拐杖过马路。有一辆飞快的出租车把老人撞倒了,结果这个出租车司机非但没有承认是自己撞的老人,还说老人是来“碰瓷儿”的。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太多了,可是想把老人扶起来的始终没有几个。就是仅有的几个也被出租车司机给阻止了。后来,一位小学生看见这一幕,飞快的跑上前,把老人扶了起来。老人醒了,说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老人的行为感动了司机,于是,行人们和出租车司机一起把老人送去了医院。而那名小学生却再也没出现过,没有人记住他的样貌,他也未曾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人遇到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尊老爱幼,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继续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第四篇:观话剧《雷雨》有感
观话剧《雷雨》有感
轰隆隆的雷声还在继续,四凤被电击中在这场雷雨中怀着悲哀的逝去,单纯善良的周冲为去救四凤也命丧黄泉,而周萍更是想得到人生的解脱而追随心爱的人儿而去…痴呆了,疯了,老了…两代人在这一场雷雨中结束了…
《雷雨》——一部反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都市上层社会生活的腐烂与罪恶的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是现代著名戏剧家曹禺老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其实在初中的时候的语文课本里就有节选剧本的一部分作为教材,但是因为只有节选了部分而且是当课文去学,所以也就是大体知道一些故事情节却根本也就不能深刻了解到剧中的人物性格和其中的深刻内涵。
在上《戏剧艺术欣赏》这堂课之前,我从未接触过任何戏剧类作品更谈不上喜欢,但是《雷雨》这部现实主义悲剧真的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震撼!不仅剧情的精彩设计和巧妙安排,还有戏剧演员们的全身心投入得演出,都能让这部作品深深地印入人心。,被当时的封建礼教和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繁漪恰恰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繁漪,真的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我喜欢繁漪,这个被封建礼教洗礼过但更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敢爱敢恨的受过新式教育女人。繁漪,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新时代女性却偏偏嫁到了如牢笼般的周家,过着没有鲜活力的窒息生活。周朴园不能了解自己,称她有病,逼她吃药,十几年来她都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她只是一个女人,一个需要被爱的女人,她孤独寂寞,她渴望有一份情感的寄托,但这些都是周朴园所不能给予的…直到她与周萍在一起,两个孤独的灵魂碰撞在一起,她的生命里迸发出光芒,她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女人…尽管他们的爱是不被社会伦理所接受的,尽管他们的爱是易碎的,但是繁漪始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拯救这份不被看好的爱情,就算把人性扭曲到几近变态、就算放下所有的尊严,她始终不愿放弃的是自己那份纯真而热烈的爱!我最不能忘却的一段蘩漪的台词:“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干净,那时我就再掉到冰川里,烧成死灰,一生只炽热地烧一次,也就够了。哼!我什么都预备好了,来吧,恨我的人!来吧,叫我失望的人!叫我嫉妒的人!都来吧!我在等候着你们!”试问在当时那个封建礼教吃人的年代,有几人敢为了自己内心的释放的爱去放下
身段、放下财富、不理会世俗?恐怕寥寥无几吧!
周萍,在我眼中,是一个悲情的角色。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周萍在威严霸道的父亲和沉闷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懦弱的性格,直到繁漪拯救了他!但是这段乱伦的感情却陷他于更深的痛苦之中,他爱父亲更爱弟弟,他不能原谅自己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的内心充满了罪恶,他肆意的去放纵自己,而此时,是善良单纯的四凤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一个新的希望。但是他的新希望,繁漪不允许,现实不允许,伦理更不允许!他只能在痛苦与挣扎中,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里追随四凤而去…
在这部作品里最无辜的就是周冲和四凤了。他们单纯善良,怀着对爱情和未来的美好憧憬,却成为了这场悲剧中的牺牲品。上一辈人造下的孽偏偏要牵扯到他们这一辈,他们心中那美好的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的粉碎,在雷雨中结束了生命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解脱吧!
周朴园与鲁侍萍,我们并不能残忍的说一切都是他们造的孽,其实他们也只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已。年轻的他们也曾真的爱过,三十年不变的家具及摆设难道还不能说明心底的那份难以忘怀吗?只是在当时的那个讲求门当户对的社会,一个女婢始终是做不成周家少奶奶的,而他们的爱情也只能随着周朴园的结婚和鲁侍萍的跳河而葬于心底…
一个悲剧的社会注定了他们只能有一个悲剧的收场…
雷声继续,雨未曾停…只是等到曲终人散,一切已是物是人非…
第五篇: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之花永不凋零》。
“以诚信为立人之本。”这是中国的一句老话。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着诚信待人的优良传统。诚信,多么耀眼的两个字,当我们拥有它时,便有无穷的力量。
商鞅,曾为秦孝公效力,并且向秦孝公提出变法的请求。但由于担心百姓不相信变法内容,难以实施变法,商鞅便在城南门立一根木头,说要是谁能够把木头搬到北门,就给他五两银子,百姓们都不相信他,觉得这样赚来的钱太容易了,所以无人去搬。后来商鞅把赏银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个小伙子来试试,小伙子将木头扛在肩上,一路上的百姓都围满了。在百姓们的簇拥下,小伙子扛着木头来到了北门,商鞅给他五十两银子。从此以后,百姓们都很信任商鞅。当商鞅的变法出台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正是因为商鞅先前的“徒木为信”,才有了后来“商鞅变法”的成功。正是所谓:有诚信行天下;无诚信步难行。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清楚地看到商鞅手中的五十两银子绝不是钱,而是一个健康与高尚道德的指南针,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这就是诚信的力量。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风起云涌,道德沦丧如决堤之水,诚信缺失也就随之泛滥成灾。我们无法否认。但我们更无法否认诚信永远像一朵不凋零的鲜花,它的芬芳,它的高雅,一直吸引着完美的灵魂向它靠拢。
我县西门肖家粉馆,一个极不起眼的门面,一个不大的灶台,台上摆着一个自放自找的钱盒,吃一碗粉5元钱,自己自觉放钱,多的话自己找退,无人监管,可从未有过差错,并且生意十分火爆,来此吃粉的人说“到那吃粉体现我们做人的诚信,做人的素质!”
浙江在线·教育新闻网5月16日报道“诚信社会,从我做起”,来自工业设计专业的王耀栋和石勇同学在网球场设立“诚信”箱,只要往该木箱里投一元五角钱,就可拿走旁边的一瓶矿泉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诚信驿站也无人看守,全靠同学们的自觉和自律。“买水付钱,并不是区区几块钱的问题,而是体现了一个大学生起码的素质。”无人卖水能够充分考验大学生的诚信底线。
.这一件件很简单的事,没什么曲折离奇、扣人心弦的情节,但它透露出来的质朴,折射出来的诚信,难道不能震颤人的心灵?难道你还会说:我们整天生活在平静如水的校园,这些事情离我们很远?事实是诚信近在我们身边,它一直在我们的心中埋藏,它时时在我们的心里呐喊。
有一位白衣天使——雷冬竹,18年从未换过手机号码,曾在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中和她的同事们在一间仅有49张病床的妇产科病房里,迎来了222个“冰雪宝宝”的平安降生。有一位“村长”大叔——唐中和,为了48年前的一句承诺“放心,我不会丟下你们不管的!”,用一辈子坚守麻风村,尽心尽力为病人治疗。有一位“焚假英雄”——李国武,不惜花巨资收假购假,焚假反假,20年用良心守望食品安全。
他们,年齡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经历也不同,但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著相同的人生信条——诚信,书写著相同的道德故事——诚信无价金不换,也贏得了相同的美誉——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他們,是全国乃至人类的诚信标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相信,只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讲诚信、尊诚信、守诚信,诚信之鮮花必将开遍祖国大地,诚信之歌必将唱响各个角落,诚信之风必将吹进人人內心。
同学们,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秀品质,让我们守住诚信的阵地,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永不凋零!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