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员干部应当讲“三品”
党员干部应当讲“三品”
前日,在参加一次会议时,一位领导提出党员干部要以“从政的品行、为人的品格、居官的品德”来抓好工作的落实,仔细思索起来,让人颇受启发。
从政讲品行,就是要热爱政治,热爱政党,树立正确的从政理念,不投机取巧,珍惜自身的荣誉,将从政作为奉献社会、施展才华的舞台;就是要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在践行宗旨观念中展现个人魅力、促进组织发展;就是要服从、相信党和组织的安排,正确对待个人成长进步、进退留转。
为人讲品格,就是要如同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要言善信、心善渊、与善仁,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人生,做正直忠诚、言而有信的人,做有涵养、有知识的人,做讲奉献、比贡献的人,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人、带动人、鼓励人。
居官讲品德,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珍惜党和组织给予自己的一切,以感恩的心回报组织、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要有在其位、谋其政的职责意识,勤政为民;要有无功便是过的责任理念,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善政为民;要自觉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友情、亲情、自由“七笔帐”,廉政为民。
党员干部只有对照“三品”时刻反省,明晰自我,才能牢记党的宗旨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生活中展示党员干部的品味。
第二篇:家庭美德应当成为党员干部必备条件
家庭美德应当成为党员干部必备条件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干部德的标准应当包括干部的政治品德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家庭美德标准和社会公德标准”,强调把“家庭美德标准”纳入干部道德考察范围。近日,重庆市出台公务员标准,凡违反家庭美德者,都实行一票否决,值得我们深思。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家庭美德已成为中国几千年来传统美德,但可能是我们老调重提得多了现如今家庭美德好像正在逐步淡出我们的视野,现在我们的道德教育都是以爱祖国爱人民为主要内容,因为跟祖国和人民比起来个人家庭是不值一提的,但正是这千千万万家庭才能组成“人民”,细微之处见真情,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家庭美德的教育,首先要从党员干部抓起,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广大领导干部更要牢记宗旨,提高警惕,严于律己,将家庭美德当成必修课来培养。不仅要遵章守纪,更要在监督机制相对不够成熟的家庭、作风问题上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国、平天下”,必先“修身、齐家”,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提高自身家庭道德修养,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家庭是一个人坚强的后盾,只有把家庭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不孝敬父母的干部,我们怎能奢望他情系人民?一个不关心子女的干部,我们怎能奢望他服务人民?一个五毒俱全的干部,我们怎能奢望他清正廉洁?从重庆出台公务员标准:“ 违反家庭美德一票否决”可以看出,把家庭美德纳入考核党员干部的内容,会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德道的标准和内涵。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既是党选用干部的标准和原则,也是干部的自律守则和发展方向。把“家庭美德标准”纳入干部道德考察范围,是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具体体现,也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转型时期对干部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干部在八小时内认真负责地工作,还拓展至八小时外的家庭、作风等生活细节表现。不仅要遵章守纪,更要在监督机制相对不够成熟的家庭、作风问题上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
第三篇:习近平告诫党员干部应当敬畏什么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腐败总是发生在掌权者失去敬畏之心的地方。没有敬畏,权力就不受约束;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心存敬畏,律己、慎言、慎行,权力才不会用偏,行为才不会越界。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敬畏”二字根植于心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一、敬畏人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敬畏之心须臾不可忘却。越是成就辉煌,越需要保持对人民的谦逊敬畏之心。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的“怕”,就是敬畏之心。敬畏人民,就是作为掌权者的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心生敬畏,既要严谨持重、毫不懈怠地运用权力去为人民谋利益,又要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地去接受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敬畏人民,就要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实践活动的主体,也是评价实践成果的价值主体。坚持人民立场,敬畏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就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尊重的历史。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是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敬畏人民,就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是上级给的”,“是政府给的”,“是党给的”。这些回答没有弄清楚权力的真正来源。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人民主权”,即人民应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人民是一切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我国宪法第一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意即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他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和干部的这种关系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是不容颠倒的。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既然人民群众是权力的所有者、委托者,作为权力受托者的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理应忠实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党员干部的权力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无限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活动,对人民群众负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敬畏人民,就要坚持心中有民、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图为: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二、敬畏组织
“组织”是党的生命线。马克思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科学严密的为民组织,具有巨大的组织优势。作为党组织中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执掌着人民赋予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作用非常关键,必须对党组织有敬畏之心。一旦目无组织、目无法纪,个人凌驾于组织和法纪之上,必定会行为失范、放纵妄为,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敬畏组织,敬畏组织的纪律、规章,敬畏组织的监督、教育;要心怀感恩,感念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信任,把敬畏之心转化成为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义无反顾的工作情怀,把敬畏之心当作履行职责、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
敬畏组织,就要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始终牢记自己是组织的普通一员。组织的培养是干部成长的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习近平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有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被提拔了,不是认为自己能耐大,就是觉得自己“上面有人”。实际上,对领导干部来说,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培养,没有了组织,纵有天大本事也毫无用武之地;背离了组织,再多的荣耀也会化为乌有。
敬畏组织,就要强化组织观念,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强化组织观念,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程,也是每一名党员的基本政治品质。个人服从组织,被党章列为民主集中制基本原则之一,位居“四个服从”之首。革命先辈视死如归,正是把服从组织奉为信仰,把卫护组织视若生命。对党员来说,服从组织既是天职,也是纪律。目前,党内无组织无纪律的问题还比较多。一些党员干部,拿功劳当资本,自恃能力强贡献大,端架子开条件,精于算计;一些领导干部,拿资历要待遇,组织没提拔有意见,岗位不满意有牢骚,待遇不合意有怨言,甚至闹情绪撂挑子,搞软对抗;还有的领导干部,把分管领域当私人领地,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搞起独立王国,进行非组织活动。凡此种种,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侵蚀了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对党员干部来说,必须把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摆在更高位置,这是组织原则;重大事项必须向组织请示报告,这是党性要求;组织交办的任务、作出的决定,贯彻落实不打折扣,这是组织纪律。习近平指出:“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
图为: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三、敬畏法纪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的戒尺。马克思曾指出:“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党纪国法的红线不能逾越。遵纪守法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底线,也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要求、最基本职责和最基本素养。近来,中央和地方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领导干部,原因虽然很多;但对法纪缺乏最起码的敬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尊重法纪的神圣,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带头遵纪守法,从程序和制度上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不越轨,拒腐蚀,永不沾。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党纪国法不能成为‘橡皮泥’、‘稻草人’,违纪违法都要受到追究。”
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法律。法律,是限制公权力的利器。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谋划工作要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要运用法治方式,说话做事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合法。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规定我们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领导干部必须敬畏党规党纪。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党的各项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懂法纪、明规矩,知敬畏、存戒惧,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共产党人立起了道德的高线和纪律的底线。共产党人必须遵守党纪党规,《条例》以负面清单的方式,列举了共产党员不能做、不能违反的情形。党员干部,要做尊崇党纪党规的模范,强化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守住法规底线,依法行使权力。习近平指出:“要以上率下,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做起,从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做起,从高级干部做起,对党绝对忠诚,模范遵守党章,严格按党的制度和规矩办事,夙兴夜寐为党和人民工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都不破坏党的制度和规矩。”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确保权力为人民服务,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第四篇:基层党员干部应当铸就廉洁之魂
基层党员干部应当铸就廉洁之魂
古往今来,人们崇尚清廉,都把清正廉洁看成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社会追求。消极腐败现象是与这种传美德水火不容的。坚持不懈反对腐败,坚定不移割除这种毒瘤,坚决打晶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来,党惩治腐败的决心越来越大,制度越来越完善,监督越来越严格。那么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己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便是防腐的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身居高位,手中权力也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各种诱惑相互交织,很多党员干部没禁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而深陷其中,作为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武装到头,把学习当做一种政治责任、自身修养,不断夯实廉政的思想基础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
党员干部要握紧手中的权力。当今时代职位和权力不再是地位、利益的代名词,他更像是一种责任,一种深耕基层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我们的政党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他自诞生以来便以着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每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禁以权谋私,要牢牢把握住手中的权利,牢记自己的身份,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要干净做事,真心真意的将权利运用到群众中去。
党员干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组织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是对我们的信任,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权利多大都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应该时刻把握好公与私、情与理的尺度,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提高自控力、鉴别力,争当先锋模范。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党和人民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准则。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地自身的岗位职责和人民群众需要的联系在一起,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
第五篇: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增强党的意识
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增强党的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所谓党的意识,是党对党的自身性质、党的责任、任务、使命以及人民期望的体认和领悟,也是党对党的性质、地位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的自觉,这是党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抱负和对自己角色的认知,也就是确认自己是个什么样的党,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党的意识,也是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
党的意识是执政党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一名党员党的意识强弱,体现一名党员党性强不强,对党忠诚不忠诚,政治信念坚定不坚定;广大党员党的意识的强弱,反映一个政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强弱。如果广大党员没有党的意识,党就不成其为党。
树立党的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党维系自身团结和谐的一种重要精神纽带。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正是因为广大党员具有强烈的党的意识,才战胜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才取得了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胜利,才以昂扬的姿态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自强、从贫穷走向富裕。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少数党员甚至领导干部在党的意识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宗旨意识逐渐淡薄,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作风浮躁,不择手段追求个人名利;纪律意识日益淡化,目无组织、纪律松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的纪律背道而驰;理想信念动摇,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崇高事业的追求;执政意识有所弱化,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缺乏科学执政的本领;危机意识严重丧失,放松对“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任由“享乐主义”思想肆虐。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强化党的意识,才能确保党领导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使党的执政地位得到巩固,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确保党员干部自身的健康成长。当前,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党的意识,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键就是要切实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
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党言党
所谓在党言党,就是指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心中装着党,时刻想着党;始终牢记自己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个人的政治命运就已经同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牢记自己应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中华民族的先锋战士。
在党言党,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用党章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内心深处增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对承担责任义务的使命感。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考验,决不动摇自己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努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践行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建设者和促进者。
在党言党,就是要树立牢固的政治观念,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面对一切破坏党的组织、损害党的形象的丑恶现象,不是置身党外和局外,而是要义正词严地同他们做斗争;面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不是去随意评头品足、指指点点,甚至随意指责党及其组织,而是站在党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认真加以贯彻执行;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利益诱惑,不是去一心琢磨发财之道,研究升官之法,而是始终牢记入党誓词的庄重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战士的模范作用。
在党言党,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组织原则,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要摆正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坚持慎独、慎微,切实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
党员干部一定要在党为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血脉在人民,党执政的根基在人民。所以说,党能不能长期执政,关键在于我们党服务于人民的本领高不高,执政的根基深不深。广大党员干部作为党执政的具体实施者,在党为党最好的体现就是执政意识强、执政的能力高。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自己不懈努力的追求。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使自己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
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要勤谋政,谋好政。
在党为党,就是要始终注意加强作风建设。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地同各种腐败现象做坚决彻底的斗争。
在党为党,就是要永远不能忘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行动之中。党是由党员组成的,党的先进性是通过一个个共产党员的具体行动加以体现的。一个党员是否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是看他嘴上怎么说,而是看他实际上怎么做。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关键看实践。党员干部要时时处处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积极创新,埋头苦干,发扬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和浩然正气。
强化党员意识就是要在党忧党
在党忧党,就是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一种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也就是居安思危,由安见危,在顺境中把握、预测各种隐含的问题、风险和危机。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忧患是最大的忧患;没有危机意识,恰恰说明处于危机之中;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会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清醒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清醒认识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醒认识党的建设方面面临的挑战,并且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寻求化解矛盾、迎接挑战、突破困境的办法和路径。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认清历史与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认清人民对我们寄予的深切期待,并自觉地把为国排忧、为民解难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说到底,就是不能自满,不能陶醉于已取得的成就,不能有小富即安、坐享清福、贪图享乐的思想情绪。就是要明确党和人民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搞清“我的权力是谁给的”问题。一旦执政党偏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不起各种考验,就不可能永葆生命力。只有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权意识,强化执政观念,使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保证我们党在复杂的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干部居安思危,不是指仅仅思考某个部门、某个单位的发展问题,更不是指思考个人的出路问题和升迁问题,而是指要思考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常思己过,不断进行自我警醒、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为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为,需要终身坚守,毕生努力。每一名党员干部理当做到时时、事事、处处拥有党的意识,自觉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始终如一地增强党性,实践党纲,遵守党纪,端正党风,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老老实实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