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

时间:2019-05-15 04:5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

第一篇: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

新闻学研究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11级新闻班 学号:12011242397 姓名:苏比艾提·苏力塔尼

新闻舆论监督需要“紧箍咒”

在看似伸张正义的舆论浪潮里,有多少是理性的监督,又有多少是狂欢式的围观情绪发泄?随着微博的异军突起,在网络舆论异常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闻人思考,舆论监督的边界在哪里?媒体人自己本身如何把握这个边界?谁去念这个紧箍咒,防止舆论监督的触角伸出红线之外?针对这些问题,我查看了众多的新闻舆论监督事件,正面.负面影响的舆论监督都有所涉猎,陈永洲事件,钓鱼执法事件,“表哥”事件,“药家事件”,“李天一事件”彭宇案等等,从这些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事件中,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总结为了以下三个点。

一:舆论监督的边界在法律红线以内,道德准绳之上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舆论监督权也不例外,否则,舆论监督权就可能被滥用,滋生腐败。正如徐光春所说,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搞得好可以发挥正面效应,有利于揭露丑恶、弘扬正气,批评错误、改进工作,针砭时弊、发扬民主,化解矛盾、主持公道、申张正义,使新闻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搞得不好,就会产生负面效应,颠倒是非,扰乱视听,损害形象,伤害无辜,不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同时,舆论监督又是新闻媒体和记者的一种权利,其正当有效地行使也需要法律的切实保护。

如何在保护和防范之间建立一种有效的平衡,建立起一道界限,不仅能切实保护新闻自由,而且切实保护被监督者的权利;不仅能惩治新闻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行为,而且能惩治被监督者抵制新闻媒体

监督权的行为,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效应。我认为最基本的是新闻媒体人的法的意识,对法的运用以及新闻舆论监督与法的更好的结合,而不是仅仅让法成为的红色警示牌,当然,如果把法作为舆论监督的底线,这会使新闻的内容会少了更多的人性化,我认为道德的约束是很有必要的。在道德的准绳下,舆论监督能避免很多无辜人的间接伤害。以法律为底线,以道德为基准,才是自律的范畴。二:如何让媒体人把握新闻媒介的边界,我用湘潭日报作者的一句话概括之:打铁还需本身硬!

我认为眼下较为紧迫的是,记者首先要知道你的位置在哪里,需要有基本的职业价值的道德底线。由于诱惑太多,一些记者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想干什么,缺少思想。其次,要把握记者在社会的角色,传媒的责任是观望者、监测者,而非参与者,切记不要把职业“权利”变成“权力”。第三,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舆论监督工作虽然不具备法律评判作用,但因其必须得亮明观点,所以舆论监督者的道德水平、心态、动机必然会对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产生影响,这就是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正直、处事公平,抛弃个人恩怨和私心杂念。以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绝对保证舆论监督动机的纯洁性。不能把批评报道作为个人泄私愤、图报复,为亲朋好友或小集团服务的工具,更不能借批评报道搞有偿新闻、有偿监督。近几年,搞不正当的所谓舆论监督,为虎作伥,充当打手,败坏媒体声誉。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注意职业道德修养,不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忽视自身的价值提高,必将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加的损失和影响。正如著名记者范长江所言:“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必须坚持先做人、后作文的从业原则,把媒体自律的功夫多下在自身品德修养上。新闻机构要把记者的素质教育放在的突出位置。从理念矫正和完善法治层面,把媒体人采访和报道的权利关进制度笼子。

三:“念”新闻舆论监督的“紧箍咒”一个“唐僧”是不够的。

新闻舆论监督和其他权力一样需要进行规范,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制约和监督,否则,就会造成新闻舆论监督的“越位”,导致新闻对舆论监督自身监督的“缺位”,这种“越位”和“缺位”使得新闻舆论监督权力的绝对化,以至权力被滥用,滋生腐败。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规范与制约是社会进步和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由新闻舆论监督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地位所决定的。如何规范制约,我认为,在目前专门法规尚未出台的大背景下,在强化记者个体和媒介的自律和自净意识的基础上,建立受众监控、媒体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是媒介监督的好方法。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遵守除了依靠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监督体系。没有了监督,新闻道德自律也只是口号,是一纸空文,建立以这样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可以负责接受人民群众的举报,调查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各类有偿新闻、诽谤新闻、黄色新闻及虚假新闻案件,定期通报对新闻单位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议的结果,对那些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以全行业名义予以处理,以至除名。受众自发成立志愿性团体监督媒体,既然新闻舆论监督是人民的喉舌,那么必然要对民众负

责,接受民众的监督,所以建立一个民众的监督机制,和民众回馈机制,很有必要,让民众手握紧箍咒,让新闻舆论监督不作出错误的监督,促其自律。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也就是说,这家媒介如果你发的假新闻多,比如一年你发五条,那么你的媒介等级就下降一个等级,那么以后你的等级就非常低,就不会再有受众,不会再有公众来看你的媒介了,不再相信你的媒介了。另外,新闻舆论监督行业之间的彼此监督,也就是增强行业的自律。监管就是要发现假新闻,鼓励媒介之间互相举报假新闻,可以鼓励媒介竞争的一种积极性。建立,明确,标榜行业规范,增强新闻人的职业自豪感。新闻职业是神圣、崇高的职业。因为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捍卫者、人民的代言人,是历史的记录者和媒体环境的营造者。新闻职业精神是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新闻工作者就缺乏一种精神,就站不起来。现在新闻界之所以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职业精神比较缺乏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有职业精神不能把新闻工作仅仅当成谋生的手段。

以上是自己对舆论监督边界的一些观点,还不够成熟,但是自己认为任何的权利都要制约,否则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制约的方式和力度是关键点。

第二篇:舆论监督与媒体自律

舆论监督与媒体自律

摘要: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大众传播媒介一直以来承担着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的社会职能,是党、政府和人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以致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近几年来,媒体自身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对于媒介的自律和监督就显得尤为迫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正陷入严重的困境,必须探索其出路,使其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媒体自律舆论监督 社会作用 360卫士和腾讯QQ 新闻工作者

前不久的360卫士和腾讯QQ大战,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舆论劫持,其中有背后隐藏的推手,他们已经自成体系,分工明确,有策划、有公关,甚至还有打手,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还有“网络水军”,通过各种手法几乎控制着国内所有的主流论坛和大量的网络水军,可以操纵舆论。而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人为炮制社会热点制造轰动效应,对于反常的、异化的、丑陋的东西,网站不是将其消除,反而采取置顶、加精等方式加快去传播速度,这样的网络媒体,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操守。从这个事例的背后我们可以思考出许多问题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舆论形成的重要途径,居于舆论先导地位的新闻舆论,对于社会舆论既是新闻传媒的一种导向,又是受众心声的一种回应。一个时代的社会舆论,总是折射出那个时代新闻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广度和深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我党开始重视舆论监督后,一些政府也出台了政策或法规以保障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同时,一些新闻媒体也开创了舆论监督栏目,网络媒体也开始兴起,舆论监督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努力最终使舆论监督能够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监督的前提在于知情,最大限度地拓宽与群众交流的渠道,是开展舆论监督的基础性工作重点重大决策、重要会议和人事任免,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都要及时反馈给新闻媒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既接受群众监督,又最大范围地争取群众的支持和理解。舆论监督的要义在于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自觉运用和依靠舆论监督推动和改进各项工作。舆论监督固然要揭露违法犯罪行为,批评不良社会现象,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舆论监督毕竟只有舆论的影响力,而无执法意义上的制裁性和强制性,不能直接解决问题。要使舆论监督发挥最大效能,关键在于建立相应的回应机制,从而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和相关组织“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作出回应,而不是仅仅依靠领导批示,按部就班地进行调查处理,只有这样,才不致贻误战机,真正把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开展舆论监督的支点在于将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结合起来,形成舆论监督的良好导向。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帮忙而不是添乱。党委、政府既要支持新闻舆论大胆地开展监督,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把困难、前景和希望告诉群众,把社会主义改革的前途、命运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增强社会凝聚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中外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把新闻的真实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在我国某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或者为了获取某些经济利益,不顾事实的真相,任意对事件进行歪曲报道,或者遗漏重要细节,或者添枝加叶,更有甚者凭空捏造新闻。假新闻的出现是对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践踏,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自然会伤害到真善美,而助长假丑恶。更为严重的是因为误传信息而影响决策,从而延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对于失实和虚假新闻进行监督的手段没有力量。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之一是进行舆论监督,加强正确的舆论监督,对于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

用。但是,一旦出现虚假的新闻报道,出现新闻记者索贿受贿的问题,国家新闻主管部门就显得软弱无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监督新闻媒体运作的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新闻主管部门监督执行的力度不够硬。

我们不能忽视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对我“西化”、“分化”的渗透以及对新闻队伍的影响;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新闻队伍的侵蚀也不可忽视;腐败分子和别有用心之人拉拢腐蚀媒体从业人员的现象,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新闻队伍中,违反宣传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记者、编辑缺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舆论监督稿件,那些该报,那些不该报,那些要早报,那些要晚报,那些该发“内部参考”,那些该发“公开报道”,一概不理,一意孤行,一味“求快”,“抢发”、“抢报”、“炒作”案件报道,这样势必出现干扰大局的噪音、杂音,干扰党和政府的正常工作,干扰政法部门查案、办案,不是帮忙,而是添乱,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纠正。

以上问题,虽然是发生在少数媒体、少数媒体从业人员身上,但这些不正之风损害新闻工作的声誉,弱化了新闻的公信力,干扰了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媒介要想更好的发展进步,必须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自律工作机制。媒体自律,可以为媒体赢得较大的有弹性的活动空间,为寻求更大的自由,媒体必须要实现有效的自律。

(一)加强记者的法律素养

记者在提高新闻技能的同时,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法律意识,明确采访活动要受国家安全制度和社会公共秩序以及被采访对象权利的制约。新闻工作者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权利,所谓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只是就职业特征的范畴而言,而不是说有什么超越法律的绝对权力。某电视台一法制记者为调查一个丈夫包二奶的情况,将话筒和镜头对准这名男子让其公开承认,弄得当事人无处遁形。之后,这名记者又带着受害的妻子寻找丈夫的情人,导致现场当事人大打出手,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场面无法控制。在这里,记者策划并成为新闻事件的导演,违背了记者客观记录的职业准则,还侵犯对方的多项民事权利。还有记者为了调查文物盗卖情况,竟然冒充文物收购人员,诱惑盗墓人实施犯罪。记者为完成报道事先设置的议题,设置陷阱公开引诱人犯罪,自己的行为也涉嫌犯罪。凡此种种,都将媒体的采访行为置于法律上的不利地位,媒体形象也因此大打折扣。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取信于社会和公众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媒体品牌塑造的重要因素。违法的采访只会大大削弱媒体的公信力,由此而导致民众对媒体的不信任,会让媒体的新闻采访活动越来越难以开展。因此,应当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这样素养并不在于能背下多少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精神的建立,特别是明确自己作为新闻主体面对采访对象时要承担的法律义务。有了这种法律精神,传媒才能减少被动,增加主动。

(二)加强记者职业道德修养,杜绝恶意新闻炒作

《国际新闻道德信条》指出: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他们应当尽可能查证所有的消息内容,不应任意曲解任何事实。反观媒体热炒的几起食品问题的“冤假错案”,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先有个别媒体爆出“猛料”,随后大批媒体纷纷跟进,造成以讹传讹的新闻媒体间议题设置的互动,最终形成“舆论监督”的高潮。在这一过程中,很少有记者对这些“猛料”调查取证,对消息来源实行“二次监督”。以舆论监督之名,行恶意炒作之实,是记者在食品安全问题报道中职业道德缺失的一个特殊表现。这种将媒介自身的特殊利益暗含在道德化的陈述之中的做法,比一般的新闻炒作更能误导公众和舆论,其危害性也更大。因此,媒介在此类问题上不能见利忘义,而应该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实事求是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总之,舆论监督工作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社会各方面、各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媒体发展到今天,从报纸、杂志等纸制媒介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每一步都是跟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媒体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新闻媒体和其所生产的精神产品,是这个社会有机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闻媒体的良性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媒体的监督有既有利于媒介自身的发展,形成健康成熟的媒介生存环境,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良好发展,更好的保证受众的知情权,更有利于保证新闻媒体在法律、法规的制约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新闻工作者只有在自身的思想深处真正树立起搞好舆论监督工作所必需的角色观念,舆论监督工作才会有原动力,才会健康、顺利、有效、正确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我国传媒的自律和他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9)

[2]林希斌:《舆论监督:改善我国政府当前工作的有效路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 奠红兵《: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

[4] 王强华、魏永征.舆论监督与新闻纠纷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5] 邹举.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5页。

[6] 田大宪.新闻舆论监督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第三篇: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我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得民心;像《焦点访谈》、《社会经纬》,及其他中央与各地的报刊、电视反映社会热点、民众疾苦、腐败现象的各种专栏,在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违法乱纪、洗雪百姓冤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人民信任的 “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反映民情、社情的重要渠道。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舆论的途径表达对社会权利组织及其人员,以及各种公共事务的看法,这种途径在互联网诞生前,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然而,当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开始把舆论监督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新兴的事物上,网络舆论监督由此而走进了社会生活中。网络舆论监督以其主体的公众性、客体的广泛性和监督过程的及时行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率先介入,并由此而掀起了舆论浪潮。在我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得民心;像《焦点访谈》、《社会经纬》,及其他中央与各地的报刊、电视反映社会热点、民众疾苦、腐败现象的各种专栏,在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违法乱纪、洗雪百姓冤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人民信任的 “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反映民情、社情的重要渠道。

第四篇: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控制力把握

谈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控制力把握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优化舆论监督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对引导新兴媒体舆论监督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原因、途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字:控制力 引导作用 资源优势 主导地位 公信力

正文:

2009年,被网络舆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形成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如果说去年的“瓮安事件”是一个小的发端,那么今年的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飚车案、邓玉娇案、湖北石首事件以及新近发生的东明化工污染事件等就可谓民意的开放式爆发了。从这些事件不难发现,公众意见往往发迹于论坛并形成相对一致的倾向,继而通过其特有的“压力”影响事件的处理和结论形成。可见,网络舆论正走向舆论监督的最前沿,并愈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比之下,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存在弱化的趋势,尽管最终主流媒体也可能参与事件并与民众的“口头舆论”形成合力,但其出场顺序大多在网络等新媒体、地方性媒体之后最后进入,久而久之,公众不再仰赖主流媒体的意见而是转向其它信息交互渠道,这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都非常不利。

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帜”

主流媒体的控制力取决于指导新闻实践的新闻观和对新闻舆论的管理、控制水平。增强舆论监督的控制力,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调整带来的利益冲突、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存在,激发了社会舆论的涌现,也使舆论监督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情绪化的特点。社会舆论的分散化、情绪化若不能及时有效聚合并把握正确走向,便无法对社会进步发挥正向作用,作为主流媒体应当对此密切关注、加强引导,提高舆论监督的控制力,形成旗帜作用。

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影响社会中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主流人群,同时,反映主流人群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在舆论监督领域,主流媒体的控制力体现在权威性而非流言、及时性而非滞后、真实性而非跟风、系

统性而非分散,体现在对事件发展和解决中推动作用的关键性。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把握好契机,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地对社会热点加以报道,既不同于小报、网络的无原则炒作,也不同于境外媒体歪曲事实或节外生枝,而是做到“掷地有声”,“言出必信”。以今年发生的“石首事件”为例,《人民日报》就于6月24日及时地针对该事发表文章,批评了地方政府在处理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的“缺席、失语、妄语”,以及“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传递了明确的态度,获得民众叫好。

[1]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不可弱

尽管常规性报道是媒体的立足之本,但公众聚焦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形成报道亮点与焦点,最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也最能考量一家媒体的素质和高度。主流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控制力,需进一步摒弃淡化矛盾的观念,更多地站在社会公益的立场上,敢于“破冰”。从舆论监督的报道实践来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报道时机的把握。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要实时、适时,除了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即时予以报道跟进外,还应注意两个时段。首先,在网络等社会舆论出现混乱时,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布权威声音,说明真实情况,疏导不良的群体性情绪。以08年发生的“10·11”哈尔滨命案为例,网民态度出现三次倒戈,此时就急需主流媒体的态度引导。其次,主流媒体应在社会问题激凸之前就先行给予预警和疏导。今年6月的成都公交车自燃事件,相关安全隐患早在06年《四川质量报》就有披露,但仅指出问题牌号,缺乏后续追踪,收效甚微。媒体不仅要把问题找出来,还要对其充分思考、细心策划、及时跟进、实时监督,不能等到出现了安全责任事故的时候才一拥而上、“群起攻之”。

第二、报道表达的理性。舆论监督报道并不等同于负面报道,而是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建设性立场,在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揭露不良现象的同时,积极探讨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这要求主流媒体以理性的思维来审度问题,不回避,也不激进,不把舆论监督弄成剑拔弩张、不留余地的角斗场。首先,采访要全面深入,挖掘极具说服力的事实,实现新闻要素零误差;其次,做到公正客观,将批评与肯定相结合,用辩正眼光去看待问题;再次,坚持正确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分寸恰当、适时适宜、注重实效。此外,还要慎重分析问题的探讨能否促进党政工作,能否给公众带来利益,当好选题的把关人,抓住主要矛盾发挥好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

第三、报道内容的扩展。媒体舆论监督,不仅包括新闻批评,还包括公众对民主法制、两个文明建设广提建议等多方面内容。伴随国民民主意识增强,传统的批评报道要向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方向发展。过去的舆论监督对象,多集中在滥用职权、行贿受贿、关注弱势群体等领域,如今,主流媒体亟需扩展监督触角,做好社会变革的第一瞭望人。以三鹿“奶粉门”为例,奶粉安全问题在三聚氰胺突现、大量患儿受害的爆发之前,一直未受到重视,媒体在该领域的舆论监督上存在不力。可见,主流媒体应借助信息资源优势,把目光投向问题尚在暗处、民众无法触及的角落,做好社会利益的代言者,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扩大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不断创新,已成为有巨大影响的新闻网站,为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总之,新闻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主流媒体要坚持以监督促发展,思考好“何以服民,何以抚民,何以富民”的问题,把握住监督力度、密度和节奏,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效率,提高自身公信力,为形成政府、媒体、公众三力融合的良好舆论格局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首事件背后:中国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方辉,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9年7月3日。

[2]《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李彬、周勇,《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07期。

第五篇:新媒体舆论监督

新媒体舆论监督

兰甲甲 新闻学 13020201

2在谈到新媒体舆论监督时,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是新媒体;二是舆论监督。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首先是建立在新媒体的特点之上的,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白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道德监督有什么区别。在认清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别,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知网查找新媒体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有一篇文章《“新媒体”概念辨析》,这篇文章对新媒体的概念做了梳理和界定。目前学界有关“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却很混乱,大多是出于对新技术的考量,对新媒体的界定范围过宽且逻辑混乱。很多人把网络技术出现以来的各种媒体技术,都称为新媒体,如博客、微信、手机电视、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也有一些人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新的传播形态出现以后,相对于过去一直使用的传播方式,这种新出现的传播形态就是新媒体,比如说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而言是新媒体,后生媒介相对于先生媒介是新媒体。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一种新的媒体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他提出的新媒体就是一个历时概念,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传统媒体,如印刷术、电报、广播,就是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下的“新媒体”。因此,新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

二、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其主体是普通大众。/舆论虽没有强制作用,但是它却有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溅治家、文学艺术家、演员、有意面向社会的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其中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湖南民族学院吴柳林的一篇论文,《“舆论监督”概念的由来及含义》对舆论监督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我们理解的舆论监督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揭露、批评和提出建议的行为。因为在大众媒介出现以前,舆论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准确性都是有限的。而在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后,形成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手段参与的意见传播,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人们的意见很多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来表达的,所以大众媒介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中,公众的意见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渠道来表达。

因此对舆论监督有了确定的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对新媒体的概念有一个界定。新媒体舆论监督,也主要从新闻学角度来理解,从新闻媒体的技术特性来看待新媒体监督。因此在这里可以将新媒体可以界定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异步进行。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监督的区别

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舆论监督也是不同的。监督主体:传统媒体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搜集信息以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要比普通群众更有组织和权威,因此舆论监督的主体主要集中于媒体。而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交互性、广泛普及性等特点,各个阶层的受众都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形态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从而更容易形成舆论,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对事件或人物施加影响,进行监督。

监督范围:传统媒体的监督对象主体大都还停留在社会底层和道德范畴问题的监督,而对舆论监督重点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任务以及大多数政策性问题的决策过程的监督,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象更为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与受众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可能引发舆论。尤其是在现在信息传达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捷的情况下,各种事件、人物被置于受众眼球下,这种监督的范围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监督方式: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方式一般都是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揭露报道,而新媒体形势下,舆论监督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新闻跟帖、网站论坛(BBS)、舆论监督网站和网络民意调查等。新媒体是舆论自由的市场是观点开放的平台,它将社会信息进行了高度整合,并承担起网民和传统媒体进行对话的平台。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然,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它的匿名性、虚拟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使得它可以被任何人所利用,一些人的不理性行为也会导致新媒体监督的失范,如网络中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行为,使得新媒体的舆论功能未必都是理性和有利于社会及大众利益的。所以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规范。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等方式进一步使得新媒体舆论监督更规范化,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

下载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舆论监督,媒体的自律边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2

    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汪成明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浙江日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办报宗旨。但......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

    媒体监督并非是舆论监督的全部[精选5篇]

    媒体监督并非是舆论监督的全部,特别是当媒体自身处于利益交易中时,媒体监督`只是媒体和掌控媒体的利益集团的自言自语,其作用只是欺骗了善良的民众!大多数媒体几乎天天在做这......

    舆论监督

    首先声明,我的文笔较差,所以一般在论坛中,我只是潜水,很少发表言论的,但这次,我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因为我和大家一样,都是从几年辛苦奋斗中走过来,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特别对我,非......

    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网 舆论监督的含义: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

    新闻舆论监督

    山西规定不得以任何手段干扰环境保护舆论监督 2011年04月01日11:35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太原消息(记者李凡)记者今天从山西省环保厅获悉,《山西省环境保护舆论监督制度》近日出台,......

    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监督一、新闻舆论监督概说1、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指社会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中的偏差行为进行批评和制约的社会现象。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主要......

    网络舆论监督

    网络舆论监督熊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舆论监督随着“天价烟事件”、“邓玉娇事件”、“孙志刚事件”、“钓鱼执法事件”等一系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