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2
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
汪成明
肩负着党和人民喉舌的重任,作为省委机关报的属性决定了浙江日报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办报宗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如果党报仅仅依靠先天的政治优势,是无法成为读者依赖的报纸。近年来,浙江日报正视竞争,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创新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方式,不仅使报纸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并反过来影响网络媒体,成为党报以舆论监督放大主流媒体效应的典范。
紧盯网络热点形成良性互动
相对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优势外,网络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容易造成公众的误解并引发公众对事件真相的渴望。与网络相比,作为党报的浙江日报在传播手段,信息量、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虽落后于网络,但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肩负着引领舆论的重要职责,有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优秀新闻人才和实力强大的采编队伍,并且在长期舆论监督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尤其是作为时政报道的政治新闻部的记者。对当下网络舆论中哪些要大声疾呼,哪些要淡化处理,哪些要跟进“加热”,哪些要及时“降温”,都会迅速全盘考虑,精心策划,把握好时机、节奏、力度,推进舆论监督的效果。
2009年12月初,一条有关路桥农民工讨薪不成反被无良老板雇凶刺伤生殖器的恶性事件,事发在年关之际,加上无良老板被网友人肉搜索后的疑似较强的社会背景,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疯狂跟贴。在看到相关信息后,本报即指派我赴路桥调查此事,并于当天就刊发了《台州路桥星座美食城门口上演不该发生的一幕:讨薪起争执出门遭刀捅》的连续报道,对整个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了全面的解析,当地警方也迅速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于次日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百姓称快,网友直呼给力,不仅平息了网上的怒火,也显示了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还原事实真相引领舆论导向
充分尊重读者的知情权,确保读者对信息的掌握,是党报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封锁突发事件等“负面信息”已成为不可能。以往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报道的一些“惯例”,在舆论语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不仅伤害了读者的知情权,而且伤害了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如瓮安事件,因为读者不能从正常的、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就难免猜测、打听小道消息,各种流言到处传扬,甚至引起社会恐慌。群众不满,党报的舆论引导力、舆论监督更无从谈起。信息时代,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决不能失语,要把信息及时传给读者,让读者知道真相,要把握“话语权”,把握舆论主动权,制止不良传闻,疏导读者情绪,在工作上赢得主动。
前不久,法国一家电视台记者找到我,要求采访两年前轰动全国的杭州富家子弟胡斌飙车案引发的“70码”事件,虽然我婉言谢绝了此次采访,但对于远在法国的同
行,在此案两周年之际,千里迢迢专程来采访我感到不可理解,而他们的解释是,在两年前的舆论旋涡中,作为浙江最权威媒体的浙报发声,不仅有力而且一针见血,客观、公正的报道,迅速推动舆论的转向,并让整个事件朝着有利于公正、公平解决的途径演进。
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后,党报不仅要敢于发声,而且要善于发声,引导舆论,平息社会对事件公平公正解决的心理期盼,这不但满足了读者的知情权,也充分发挥了党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避免了谣言和虚假信息。
监督推动发展帮忙决不添乱
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虽然重要,但有时也很无奈。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功亏一篑。因此,要想舆论监督报道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要在选好内容,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导重视正要着手解决或可以解决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注重用事实说话,做到无懈可击,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工作。
一直以来,温台两地传统的丧葬风俗浓厚,厚葬风俗日盛,并成为家庭经济实力的象征。而随着一条高速公路的开路,温台两地沿高速的青山白化现象已经成为一道难题,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当地干部对动百姓祖坟的事,轻易谁也不敢动手。2005年9月8日本报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温州公路沿线“青山白化”触目》一文,立即引起了温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天即对此事做出重要批示,并把本报报道以明传电报形式下发到温州各市(县、区),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启动。事隔多年后,温州有识之士对于本报报道所引发的巨大效力,仍表示由衷的钦佩,并称本报是推动当地文明殡葬重要推手。
党报要搞好舆论监督需要政府支持,政府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也需要借助党报舆论监督来推动。党报发挥好这个优势,既能确保舆论监督不出偏差,又能较快得到领导和政府的重视,有效地解决问题。对解决好的,还可以跟进正面报道。本报此后还对透过宁海县乱坟岗冶理的先进经验,对我省十年“治”坟,从乱坟岗“刨”出八万亩“黄金地” 进行了全面解读,使整个系列报道成为指导我省青山白化治理工作的重要推手,不全面推动了该项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但对解决不到位的,促其加大力度尽快解决,对能解决而不解决的,继续跟踪报道促其解决问题。例如,读者举报仙居干部大面积涉赌,记者对此进行了明察暗访,在当地解决不力的情况下,以内参形式刊发了此稿,并引起省领导的重视,当地迅速处理了此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现当今,我省不少地方领导已经善于将浙报的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改进工作、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手段,其开明的姿态,反映了新形势下我省基层官员执政能力和政治智慧正在得到不断提升。
现场亲历亲为客观把握尺度
开展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给政府给社会出难题,而是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为出发点。在进行舆论监督时,要讲政治、讲大局、讲究方法、充满善意、出于公心,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坚决把好关,把好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切实做到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做到帮忙不添乱,曝光不炒作,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
无论是我们报道的永嘉《入党标准量化之争》得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的批示,还是被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批示的诸暨《村民入党先“捐款”》等涉及基层党组织曲解党章程,违规发展农村党员的报道,都是在记者亲历现场,深入采访后得出的结果,因为贴近,所以真实。见报后能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打造高素质队伍自觉接受监督
党报记者用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用党和人民赋予的“话语权”,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保证读者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鼓与呼。然而新闻队伍也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有极少数人违背闻职业道德,唯利是图,以舆论监督为名敲诈勒索、收“红包”、收“封口费”。
党报是党的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工具,浙报政治新闻部在着力打造强势舆论监督品牌的同时,更注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报新闻工作者队伍,通过思想教育和领导的身体力行,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侵蚀,无论是否在进行批评报道,始终都应该处在社会的监督中,尤其在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更摆正记者的位置,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媒体是社会的良知,而良知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血液。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压力前所未有,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其作用也更加重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上曾经强调,媒体要在搞好舆论监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近年来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而此前通过的《党内监督条例》,更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上述的一切,都为作为党报的浙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使我们在监督时,腰杆变得更真、更有劲。
(作者单位:浙江老年报专刊部主任、原浙江日报政治新闻部主任记者)
舆论监督报道
戴着镣铐跳舞。加强舆论监督类报道,做到事实准确、监督有力,效果明显,提高党报的战斗力,抓住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准确监督、科学监督、建设性地监督,推动那些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二篇: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控制力把握
谈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控制力把握
摘要: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优化舆论监督效果,增强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地位,对引导新兴媒体舆论监督方向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控制力的原因、途径等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字:控制力 引导作用 资源优势 主导地位 公信力
正文:
2009年,被网络舆论推至风口浪尖以至形成的群体性事件有增无减,如果说去年的“瓮安事件”是一个小的发端,那么今年的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飚车案、邓玉娇案、湖北石首事件以及新近发生的东明化工污染事件等就可谓民意的开放式爆发了。从这些事件不难发现,公众意见往往发迹于论坛并形成相对一致的倾向,继而通过其特有的“压力”影响事件的处理和结论形成。可见,网络舆论正走向舆论监督的最前沿,并愈加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相比之下,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存在弱化的趋势,尽管最终主流媒体也可能参与事件并与民众的“口头舆论”形成合力,但其出场顺序大多在网络等新媒体、地方性媒体之后最后进入,久而久之,公众不再仰赖主流媒体的意见而是转向其它信息交互渠道,这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都非常不利。
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帜”
主流媒体的控制力取决于指导新闻实践的新闻观和对新闻舆论的管理、控制水平。增强舆论监督的控制力,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责任。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调整带来的利益冲突、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存在,激发了社会舆论的涌现,也使舆论监督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情绪化的特点。社会舆论的分散化、情绪化若不能及时有效聚合并把握正确走向,便无法对社会进步发挥正向作用,作为主流媒体应当对此密切关注、加强引导,提高舆论监督的控制力,形成旗帜作用。
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影响社会中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主流人群,同时,反映主流人群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在舆论监督领域,主流媒体的控制力体现在权威性而非流言、及时性而非滞后、真实性而非跟风、系
统性而非分散,体现在对事件发展和解决中推动作用的关键性。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把握好契机,更及时、更准确、更全面地对社会热点加以报道,既不同于小报、网络的无原则炒作,也不同于境外媒体歪曲事实或节外生枝,而是做到“掷地有声”,“言出必信”。以今年发生的“石首事件”为例,《人民日报》就于6月24日及时地针对该事发表文章,批评了地方政府在处理对突发“群体性事件”时的“缺席、失语、妄语”,以及“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的问题,在第一时间传递了明确的态度,获得民众叫好。
[1]
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不可弱
尽管常规性报道是媒体的立足之本,但公众聚焦的突发事件往往会形成报道亮点与焦点,最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也最能考量一家媒体的素质和高度。主流媒体把握舆论监督的控制力,需进一步摒弃淡化矛盾的观念,更多地站在社会公益的立场上,敢于“破冰”。从舆论监督的报道实践来看,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报道时机的把握。主流媒体的舆论监督要实时、适时,除了在新闻事件发生后即时予以报道跟进外,还应注意两个时段。首先,在网络等社会舆论出现混乱时,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布权威声音,说明真实情况,疏导不良的群体性情绪。以08年发生的“10·11”哈尔滨命案为例,网民态度出现三次倒戈,此时就急需主流媒体的态度引导。其次,主流媒体应在社会问题激凸之前就先行给予预警和疏导。今年6月的成都公交车自燃事件,相关安全隐患早在06年《四川质量报》就有披露,但仅指出问题牌号,缺乏后续追踪,收效甚微。媒体不仅要把问题找出来,还要对其充分思考、细心策划、及时跟进、实时监督,不能等到出现了安全责任事故的时候才一拥而上、“群起攻之”。
第二、报道表达的理性。舆论监督报道并不等同于负面报道,而是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建设性立场,在本着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揭露不良现象的同时,积极探讨解决方案,推动社会进步。这要求主流媒体以理性的思维来审度问题,不回避,也不激进,不把舆论监督弄成剑拔弩张、不留余地的角斗场。首先,采访要全面深入,挖掘极具说服力的事实,实现新闻要素零误差;其次,做到公正客观,将批评与肯定相结合,用辩正眼光去看待问题;再次,坚持正确导向,以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分寸恰当、适时适宜、注重实效。此外,还要慎重分析问题的探讨能否促进党政工作,能否给公众带来利益,当好选题的把关人,抓住主要矛盾发挥好议程设置的重要作用。
第三、报道内容的扩展。媒体舆论监督,不仅包括新闻批评,还包括公众对民主法制、两个文明建设广提建议等多方面内容。伴随国民民主意识增强,传统的批评报道要向更为广泛的公众参与方向发展。过去的舆论监督对象,多集中在滥用职权、行贿受贿、关注弱势群体等领域,如今,主流媒体亟需扩展监督触角,做好社会变革的第一瞭望人。以三鹿“奶粉门”为例,奶粉安全问题在三聚氰胺突现、大量患儿受害的爆发之前,一直未受到重视,媒体在该领域的舆论监督上存在不力。可见,主流媒体应借助信息资源优势,把目光投向问题尚在暗处、民众无法触及的角落,做好社会利益的代言者,化被动为主动。
此外,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新闻网站建设,扩大主流新闻网站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以人民网、新华网等为代表的主流新闻网站不断创新,已成为有巨大影响的新闻网站,为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总之,新闻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主流媒体要坚持以监督促发展,思考好“何以服民,何以抚民,何以富民”的问题,把握住监督力度、密度和节奏,不断提高舆论监督效率,提高自身公信力,为形成政府、媒体、公众三力融合的良好舆论格局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石首事件背后:中国网络力量从虚拟走向现实》,方辉,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9年7月3日。
[2]《增强新兴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李彬、周勇,《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07期。
第三篇:街道社区管理效应如何放大
街道社区管理效应如何放大 ——南昌西湖区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调查
[日期:2008-07-07 16时:02分] 来源:人民网[字体:大 中 小]街道和社区是城市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责大权小、事多钱少,使得一些街道、社区人浮于事,矛盾不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加快城市管理步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南昌市西湖区全面展开,遵循责、权、利统一和人、财、物配套的思路,他们创新体制,创新管理,为街道社区组织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城市管理新路。
体制:权随责走 费随事转
长久以来,街道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着许多的政府职能,由于责、权、利的不统一,人、财、物不配套,致使其行政效能和运转效率难以令人满意。南昌市西湖区实施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前,有10个街道办事处沿袭上世纪50年代一成不变的管理体制。每个街道7个机构,20名干部,要管5至8万人的120项工作。“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人没人”。同样,作为一个自治组织,新兴社区往往又被街办“改造”成自己的“派出机关”,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社区自治受到制约,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西湖区区委书记刘卫平介绍:“去年下半年,南昌市确定西湖区率先实施街区体制改革试点,这在江西省尚属首次。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加强城市基层基础管理,完善城市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区、街„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共同协作‟的城市管理框架,提高对全社会的管理控制能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南昌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体制。”
在实施改革过程中,西湖区牢牢把握四条原则,即管理重心下移、管理位置前移、财力下放、规范行政。突出强化街道管理职能,并从区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下派干部到街道,增强街道工作力量,改革后街道办设有11个工作机构,其中包括党政办、财务所、经济发展办、社会事务办、城市综合管理办、计生办、综治办、环卫所、劳保所、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工作人员增加到40名左右。在街道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第三级城市管理框架。
“有权的不管事,管事的却无权”是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为此,西湖区实行城市综合管理权、专业管理权适当地、有步骤地由市级、区级职能部门下放前移街道,使街道能够及时地解决城市管理中能够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新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队,填补了街道在行政执法队伍上的缺位,有效遏制了严重的违章搭建、占道经营等现象;新成立社会受理中心为“一门式”综合服务工作平台,负责受理辖区内涉及城建、市政、环保、房管、防疫等方面的投诉和协调处置,为辖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此次西湖区改革中关键点是建立街道一级“准财政”。财力下移与事权下放相配套,实行“核定收支、比例分成、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街道行政管理费、社区管理工作经费等必须开支。街道经费来源由单纯的区财政拨款,转为上级拨款与税收增长比例分成相结合,街道每年拥有100万元左右的财力。同时,社区发展基金从每年5000元提高到10000元;社区居委会、工作站经费从每年4000元提高到20000元。
为理顺街道与社区的关系,西湖区从现阶段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社区体制,推行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现阶段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交叉兼职。今年初,100个社区工作站正式挂牌运行。与此同时,本着“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的要求,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评议会承诺制、协调会责任制、听证会公示制,切实提高社区建设水平。
管理:“四化”模式 规范行政
南昌上下热切关注西湖区街道社区体制改革。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更是寄予厚望,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调研,并明确要求:在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大胆创新街道社区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照“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的要求,做好一篇具有南昌特色的城市管理大文章。历经一年的实践探索,“四化”管理模式雏形已显。
―――完善六级网络。纵向:建立了市、区、街、社区,党小组长、楼栋长(片长),居民骨干(党员户、文明户)“六级网络”,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点、链、面进行了有机“焊接”。目前全区设立小区自治委员会577个;楼栋长、党小组长和片长6847人;居民骨干户9905户,覆盖率均达到95%。横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街道社区与中央及省市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议事协调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络。
――――建立统一数据库。各街道以社区为板块,以楼栋为单元,对社区人口、社区组织、公共资源等管理对象和社区党建、社会保障、城市建设、安全稳定、社区经济等城市管理基本内容,包括党员志愿者、楼栋长、低保户、信访重点人员、重点税户、社区服务设施等50类150项的基本数据形成台账,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畅通信息渠道。对数据实行计算机管理,区、街、居三级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上下互通、左右相连、邻里互动的信息平台;通过“便民联系卡”、24小时电话值班等方式,知民情、解民难。“社区110网站”、“公共电子信箱”、“楼宇信息平台”等双向交流平台,把街道社区工作延伸到每一角落、每一户家庭。
――――推行人本管理。做到“五为”:一是制度为群众建。坚持实施区、街、居为民办实事“十百千”工程、开展“领导干部进社区”为民排忧解难活动,以及街居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延时工作制等便民制度;二是活动为群众办。开展和睦邻里节、社区运动会、文艺专场等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再就业招聘活动,满足群众需要;三是平台为群众搭。充分发挥街道网站、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市民学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自我服务载体。四是实事为群众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五是利益为群众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关心、爱护特困群众、弱势群体。
成效:彰显和谐 惠泽百姓
今年8月1日,一项“关爱工程”在西湖区十字街街道正式启动,街道筹集了9.6万元“关爱基金”,用于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九类急需帮扶的弱势群体。截至目前,已有368位80岁以上的老人在过生日的时候收到了街道送来的生日蛋糕和祝福,32位90岁以上的老人享受了终身免费订送牛奶的福利,8户家庭贫困的大学新生收到了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片片爱心见真情,处处帮扶暖人心。这是西湖区街居体制改革后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西湖区将“爱心门铃”从社区牵到了孤寡老人的床头。今年6月29日晚上,家住孺子路81弄的独居老人周友金突发重病,急忙按响了“爱心门铃”,社区干部立即赶到老人家中,同时请来了医生,并一直陪护老人直到他情况好转。第二天一早,忙了一夜的社区干部又带着食品来到老人家中,把最诚挚的关爱送进了老人的心坎里。“远亲不如近邻!”感动万分的老人不停地重复着这句朴实的老话。目前,西湖区的社会救助工程全面启动。一次次及时的救助行动,一个个动人的爱心故事,在西湖区的大街小巷广为流传……同样温暖人心的还有街道的“民情倾诉站”。这个特殊的“民情倾诉站”,不仅随时接待群众来访,而且还耐心倾听群众的心里话、委屈话、牢骚话。街道社区干部对群众倾诉的事和问题及时反馈,打造了又一条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的“绿色通道”。该区居民陈旦在今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大学录取,却为高昂的学费一筹莫展。“民情倾诉站”得知情况后,立即发动辖区内企业,为他筹得2000元助学款。陈旦的母亲激动地握住社区干部的手说:“社区就是我们老百姓真正的„娘家‟”。
“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动力,群众的要求就是工作目标”。如今,西湖区街道社区干部坚持以“办实事、做小事、解难事、管闲事、夸好事、参大事”为己任,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转变,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快捷、细致地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受到了广大居民的称赞。西湖老城区化粪池外溢是居民反映的“老大难”,原来相互扯皮。现在街道有钱有人办事,工作主动,没有了化粪池外溢问题的投诉上访。企业、群众、基层、上级机关对街道、社区工作的“四满意率”达到了96%。为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及和睦的邻里关系,西湖各街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修建休闲广场,鼓励社区内所有成员参与社区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创造共驻、共建、共享的氛围。与此同时,以“邻里节”、“邻里月”为载体的社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趣味体育竞赛”、“家庭特长展示”、“百部电影”、“百台歌舞”进社区等活动轮番出台。邻里关系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更加融洽,社区风貌在互助互爱的氛围中日益和谐。
在前行的道路上,西湖区街道社区改革将朝着“政府管理现代化、居民自治民主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迈进,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正在向人们走来。
第四篇: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我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得民心;像《焦点访谈》、《社会经纬》,及其他中央与各地的报刊、电视反映社会热点、民众疾苦、腐败现象的各种专栏,在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违法乱纪、洗雪百姓冤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人民信任的 “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反映民情、社情的重要渠道。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舆论的途径表达对社会权利组织及其人员,以及各种公共事务的看法,这种途径在互联网诞生前,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然而,当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开始把舆论监督的目光投向了这个新兴的事物上,网络舆论监督由此而走进了社会生活中。网络舆论监督以其主体的公众性、客体的广泛性和监督过程的及时行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众多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都是网络舆论监督率先介入,并由此而掀起了舆论浪潮。在我国,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已经深得民心;像《焦点访谈》、《社会经纬》,及其他中央与各地的报刊、电视反映社会热点、民众疾苦、腐败现象的各种专栏,在揭露社会矛盾、鞭挞违法乱纪、洗雪百姓冤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人民信任的 “喉舌”、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反映民情、社情的重要渠道。
第五篇:新媒体舆论监督
新媒体舆论监督
兰甲甲 新闻学 13020201
2在谈到新媒体舆论监督时,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最基本的两个概念:一是新媒体;二是舆论监督。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首先是建立在新媒体的特点之上的,因此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特点是什么。其次,要明白什么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白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道德监督有什么区别。在认清两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了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别,以便更清楚地认识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特点。
一、什么是新媒体
在知网查找新媒体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匡文波有一篇文章《“新媒体”概念辨析》,这篇文章对新媒体的概念做了梳理和界定。目前学界有关“新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媒体”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新媒体概念的界定却很混乱,大多是出于对新技术的考量,对新媒体的界定范围过宽且逻辑混乱。很多人把网络技术出现以来的各种媒体技术,都称为新媒体,如博客、微信、手机电视、数字杂志、触摸媒体等。也有一些人认为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新的传播形态出现以后,相对于过去一直使用的传播方式,这种新出现的传播形态就是新媒体,比如说广播相对于报纸而言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而言是新媒体,后生媒介相对于先生媒介是新媒体。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的概念”,一种新的媒体传达一种新的信息,他提出的新媒体就是一个历时概念,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传统媒体,如印刷术、电报、广播,就是过去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下的“新媒体”。因此,新媒体的理解见仁见智。
二、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普通大众的言论或意见,其主体是普通大众。/舆论虽没有强制作用,但是它却有一种精神的、道义的力量。当分散的、个别的议论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经过传播而形成社会舆论时,便代表着众多人的看法和意志,对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监督”,意思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见的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公众人物溅治家、文学艺术家、演员、有意面向社会的企业家和其他社会活动家,其中包括著名记者)自由表达看法的客观效果。
湖南民族学院吴柳林的一篇论文,《“舆论监督”概念的由来及含义》对舆论监督的概念进行梳理,目前我们理解的舆论监督主要是从新闻学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进行揭露、批评和提出建议的行为。因为在大众媒介出现以前,舆论的传播速度、范围和准确性都是有限的。而在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后,形成了以大众传播媒介为主要手段参与的意见传播,尤其是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快捷,人们的意见很多都是通过大众媒介来表达的,所以大众媒介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代社会中,公众的意见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渠道来表达。
因此对舆论监督有了确定的认识以后,我们就可以对新媒体的概念有一个界定。新媒体舆论监督,也主要从新闻学角度来理解,从新闻媒体的技术特性来看待新媒体监督。因此在这里可以将新媒体可以界定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征。新媒体的传播过程具有非线性的特点,信息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异步进行。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监督的区别
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舆论监督也是不同的。监督主体:传统媒体监督的主体主要是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搜集信息以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要比普通群众更有组织和权威,因此舆论监督的主体主要集中于媒体。而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的匿名性、交互性、广泛普及性等特点,各个阶层的受众都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形态表达自己意见和见解,从而更容易形成舆论,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对事件或人物施加影响,进行监督。
监督范围:传统媒体的监督对象主体大都还停留在社会底层和道德范畴问题的监督,而对舆论监督重点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任务以及大多数政策性问题的决策过程的监督,则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而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象更为广泛。涉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种与受众利益相关的问题都可能引发舆论。尤其是在现在信息传达渠道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捷的情况下,各种事件、人物被置于受众眼球下,这种监督的范围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监督方式: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方式一般都是报纸、广播、电视进行揭露报道,而新媒体形势下,舆论监督的形式也是多样的,新闻跟帖、网站论坛(BBS)、舆论监督网站和网络民意调查等。新媒体是舆论自由的市场是观点开放的平台,它将社会信息进行了高度整合,并承担起网民和传统媒体进行对话的平台。
三、新媒体舆论监督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当然,由于新媒体的技术特性,它的匿名性、虚拟性、互动性、广泛性等使得它可以被任何人所利用,一些人的不理性行为也会导致新媒体监督的失范,如网络中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行为,使得新媒体的舆论功能未必都是理性和有利于社会及大众利益的。所以新媒体的舆论监督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规范。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等方式进一步使得新媒体舆论监督更规范化,更好地为公众利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