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众所周知,考试是一把尺子,担负着检验、评价或选拔的任务,具有严肃性和导向性。考试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是检验教学效果和调整改进教学的依据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接受评价或选拔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验学习效果和再学习再实践的重要过程。考试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试命题质量的高低,因此,考试命题是一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情。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笔者了解到考试命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一、主观臆造,缺失逻辑性
考题1(判断题)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同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命题者设计此题的意图,显然是为了考查学生对“质数与合数”、“正数与负数”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然而,整个考题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混淆和偷换了概念。“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中所指的“数”。与“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中所指的“数”,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指的是非零自然数,而后者指的是所有自然数。况且,“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说法也不科学。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什么版的教科书,在编写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内容时,都特别强调: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零的自然数。也就是说0不在研究质数与合数的范围之内,判断“0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说法是否正确,依据的不是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而是0是否在研究范围之内。如果要考查学生对质数与合数概念的掌握情况,那么试题不应该涉及0。
笔者认为,由于命题者思考的欠缺,使考题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是没有价值的,对学生的正常思维也是一种干扰和扭曲。因此,考试命题时,我们应该自觉遵守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谨慎对待,使专题既科学而又不失逻辑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学习再巩固的良好思维环境。
二、交代不明,缺失确定性
考题2(选择题)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8cm、5cm,另一条边最短应为()。
(A)5cm
(B)大于5cm
(c)小于5cm(D)无法确定
此题主要是为了考查小学生对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在学习这一知识之前,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仅有了三角形的知识,而且也有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因此,根据考题中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是整数,并不能断定另一条边也是整数。于是,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的知识,学生可以推算出考题中另一条边的长度范围是:大于3cm而小于13cm这样,从考题给出的选项中,既可以选择“C”,又可以选择“D”。
选择“c”是因为它是“大于3cm,而小于13cm”的一部分,而选择“D”是因为在“大于3cm”的范围内不能确定出“最短”的长度,所以本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对小学生来说的确有点难为他们。如果在考题中明确“一个三角形的三条
边都是整数”,那么选择“C”就是无可争议的和确定的。
笔者认为,此题由于忽视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而使答案不能确定。因此,考试命题时,我们应该以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做到条件鲜明,答案确定。
三、画蛇添足,缺失准确性
考题3(填空题)20以内的非零自然数中(包括20),2的倍数有()
我们知道,以前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没有把“0”列为自然数集的元素,而现在“0”已被列为自然数集的元素了。所以“自然数”和“非零自然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笔者认为,“20以内”是一个自然数的闭区间,指的是大于等于1而小于等于20的自然数,与“1—20”的说法是等价的。如果把“20以内”作为“非零自然数”的定语放在一起,是不恰当的,因为不管你是不是指出“非零”,0本不在“20以内”。这里强调“非零”又加上“(包括20)”这样的补充说明,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这样做,实际上是把“20以内”与“不大于20”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了起来。其结果是混淆了概念,把本来清晰明确的东西反而变得含糊不清了。笔者认为,把考题改写为“20以内,2的倍数有()„„”,不仅不会使学生产生歧义,而且会使考题语言显得更简练。因此,命题者应该首先弄清一些常用的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试题经得起推敲考验。避免习以为常,做到考题语言既简练易懂,又严谨准确。
四、表述随意,缺失规范性
考题4(填空题)夜里24时,也是第二天的()时;国际儿童节这个月有()天。我们知道,时刻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普通记时法”。另一种是“24时记时法”。笔者认为,试题(1)中“夜里24时”的说法不伦不类。“夜里”是普通记时法的说法。后面的时刻数不能超过12,如“夜里12时”、“夜里1时”等等,而“24时”是24时记时法的说法;不管你指不指出“夜里”,“24时”这一时刻都不会在白天。如果要考查学生对“24时”和“0时”指的是同一时刻掌握得如何,只要说“24时这一时刻也是第二天的()时”就可以了。试题(1)中“国际儿童节这个月”的说法也不规范。“国际儿童节”在句子中是主语,指的是六月一日这一天。而试题把“国际儿童节”说成了一个月,是错误的。如果要考查学生是不是知道“国际儿童节”是六月一日和六月份有多少天,应该说“有国际儿童节的这个月有()天”。
笔者认为,此题只注重了内容而忽视了规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没有正确规范的语言,就没有科学合理的思维。因此,考试命题不能随意而为,应做到既科学又规范。
五、忽视对象,缺失针对性
考题5(填空题)用m表示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其他两个数可表示为()和(),它们的和是()。
试题中的代词“它们”指的应该是在这之前的主语。这里的主语是“其他两个数”,因此“它们的和”指的是“其他两个数”的和。如果指的是三个数的和,那
么前面应出现主语“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要计算三个数的和,那么针对小学生的理解水平,试题可以叙述为“有三个连续自然数。用m表示中间一个,其他两个数可表示为()和(),它们的和是()”,或者叙述为“用m表示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其他两个数可表示为()和()。这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对于试题中“它们的和”,学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是两个数的和,另一种是三个数的和。笔者认为,学生给出两种不同答案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语言不适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所以,我们在命题考试时,不能忽视小学生这一对象的特点和他们的理解水平。除了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的依据外,还要力求使试题的语言标准化和儿童化,更加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
六、自相矛盾,缺失科学性
考题6(选做题)有96个男生和72个女生,混合编成舞蹈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里男生的人数都相同,女生的人数也都相同,而且男、女生都正好分完而没有剩余,问最少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至少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这是一道需要学生运用“公因数”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根据语言的规律和习惯可以看出,试题的第二问中每组男、女生人数指的应该是第一问中的最少几个小组。
显然,试题提问是自相矛盾的。小组分得少,每组人数也少,这不符合事实。要么小组分得少。每组人数多;要么小组分得多,每组人数少。如果我们从提出的问题去看命题者的用意。似乎是想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下,解决两个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即先求出男、女生人数的最小公因数2,即最少分成2组,再求出男、女生人数的最大公因数
24、即最多分成24组。假如是这样,那么提问应该是:最少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最多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最多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最少有几个男生?几个女生?
笔者认为。命题者联系生活的主观愿望是可以理解的,而试题的语言表达没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因此,考试命题时,我们不能只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从客观事实和语言的客观规律出发,做到题意合理明确,方法科学得当。
总之。考试命题是一个科学性和艺术性要求比较高的课题,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深入研究探讨的大课题。为了能编写出一份质量较高的数学试卷,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修养,练好基本功。
上面针对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笔者提出了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便引起我们对小学数学考试命题的关注,使我们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通过考试命题充分体现数学这门学科的严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良好情境。
笔者对小学数学考试命题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仅是个人的看法,望各位专家老师指教。
第二篇:GRE数学考试复习注意问题
http:///shanghaifapiao/
在新GRE考试中,新GRE数学考试虽然简单,但是也要稍微花点功夫,因为首先要拿GRE数学高分,其次是最好提前几分钟做完。这样的话,在考场可以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时间。另外也有人利用这段时间把V部分答题卡上没有涂好的圆圈再涂一下。不过提醒大家一下,这样的做法也算是跨区(也就是作弊的),所以要小心一点。
1、GRE数学的前15道题目为比较大小。题目里分为A,B两栏,如果A栏的大选A,若B栏的大选B,相等选C,无法判断选D,E选项没用。在15以后的题目中,E选项才有可能用上。此外第21-25题为图表题
2、GRE数学中也不完全是死算,有的时候要用一些巧妙的办法,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比如比较大小时,有时没必要把两边的数都算出来,只要分别分解一下或者两边相减一下,即可很快得出答案。具体的技巧我也不多说了,相信大家的数学功底都没问题,只要有这么个意识就能找到方法。
3、数学中有时会涉及到一些近似计算。也就是说不用把最后结果算的很准确,只要知道个大概就可以选出答案,比如知道了结果是多少位的,或者最低位应该是多少等。当然,有的时候也要算出准确的答案来才行。
4、对于《数学无忧》这本书。我觉得看一下前面的概念介绍等就差不多了,其后面的很多难题如果有时间,或者一定要拿满分的话可以看一下,如果时间紧或者觉得780,790也差不多的话,就没太大必要看了。因为那些难题在笔考中出现的概率很小,象什么四分位数等,我在笔考题目里就从来没见过。难题我觉得听了老钱的串讲后就差不多了,其他太难的,太偏的碰上的概率很小。
5、对数学中的图表题。数学中的图表题一般来说还是比较费时间的,因为给的信息比较多,容易使人看不懂,另外有时题目解起来也比较麻烦,需要小心、仔细。
只有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GRE数学考试复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复习的侧重点进行调整。GRE考试祝大家都能取得理想的新GRE考试成绩!
GRE数学考试在新GRE考试当中增加了一些难度,但是考生也不要太紧张,GRE考试只要把一些GRE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好,解题时就一定能轻松应对。
因子,因数divisor,factor
计算一个整数的因子数的方法:
1、将该整数进行因数分解,写成质因数连乘的形式;
2、把每个不同的质因数的指数分别加1,再把加1后的结果相乘,即可得到该整数所有不同的因子的数目。
http:///shanghaifapiao/
例10.5x173有多少个不同的因子?例11.252有多少个不同的因子?倍数 multipleThe least common multiple最小公倍数The greatest common factor最大公约数整数的整除性质的判断:如果一个数各个数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果一个数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如果一个数即是偶数又是3的倍数,则这个数就是6的倍数。0可以被除了0以外的其他所有整数整除例题.If x is an odd integer, then x2-1must beA.a prime numberB.an odd integerC.divisible by 8D.a multiple of 2xE.a positive integerx=2k+1 or 2k-1(k为任意整数)x2-1=(x+1)(x-1)=(2k+2)*2k例题.A.The value of the units'digit in 2133
http:///shanghaifapiao/
B.The value of the units'digit in 567
平时,gre考生一定要注意gre数学基本概念的加强理解,因为无论gre数学考试怎样的题目都是从最基本的概念中演变而来的。
平时,建议大家一定要注意GRE数学基本概念的加强理解,因为无论GRE考试数学考试怎样的题目都是从最基本的概念中演变而来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
http:///shanghaifapiao/ 北京开发票 开北京发票建筑发票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利用游戏。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最初的学习高温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逐渐地不复存在。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组织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兴致盎然,甚是热闹,但控制不好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习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失败。
面对如此事例,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我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不能单靠说说唱唱玩玩。因为培养兴趣主要是为学习英语,游戏应成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的过程,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的词汇,英语的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我们体会到: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我根据个人素质,性格特点,在心中把班级同学分为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性爱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
三、适时适度
我认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上成游戏娱乐课。总之,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小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小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不断反思,集体讨论,积极了解讯息是我们现代教师必须作到的功课,我们的不断积累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进步。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要建立起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要给你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强,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时,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
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4.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些学生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一、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状况是教师导学、导思的依据,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作业分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分析课堂反馈信息,了解阻碍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揭示矛盾,从中提出新的课题。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新课题。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书字典的价钱来引入求两本书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时,就是1角,就在角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时,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就能轻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找钱的情景。
二、培养能力要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
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出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
形的面积公式。
四、要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从旁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否则无法进行探究与发展。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经。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4条边,为什么
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它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长方形剪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长方体了。”通过质疑问题,自由讨论,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总之,数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1、在教学方法上多加探索
2、该讲清楚的内容要讲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解。
3、备课的内容应要全面的、系统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去准备。备课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讲课时,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善,尽然有序,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
4、教师的外表要整洁大方。平易近人,语言生动,精神抖擞,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
装打扮。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能够精神有力,讲课生动有序,就能感染学生,与教师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听。相反,讲课准备不充分,内容单一,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绪低落,不想听你讲课,就会出现厌学、不愿学等现象。除此,教师为了上好课,显得自己又风趣,便在课堂上胡言乱语,将一些不着边的话,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用语。
5、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小学生是在具体的事物当中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同时,要注意示范教学的内容要和课题吻合。
6、利用启蒙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出小问题,开拓学生的智能。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法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层面,制定所要提问的问题等级,为后进生也提供答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对学习知识从满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自认为能够成功的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结语”不可小觑,完整的一节课,从导入到结束,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善始善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始终处于很重要的地位,而美的熏陶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恰如其分的结束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节课快要结束时,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教师应当及时变换课堂的活动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进入高度活跃状态,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有一个完美的结束语,好的结束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教师针对课文内容,借题发挥,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意境,那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忌虎头蛇尾
要避免上课上到哪儿算哪儿,临近结束,看到时间不多了,就紧急刹车,马上结课,草率收尾。既没有梳理总结,也没有回顾练习,更不会留有余地,让人回味。因为结课仓促,致使整堂课显得虎头蛇尾。由于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留给结束的时间过多,结束就信口开河、胡拉乱扯,使课堂黯然失色。
(二)忌淡而无味
平淡无奇的结课,达不到启发思维、回味无穷的境界,很容易使学生在平淡中淡忘所学的内容。结课耍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心剂而不能成为催眠剂。教师要在有限中去追求无限,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即一堂课结束时,注意浓郁的色彩。艺术的含蓄,使学生感到“语已尽而意无穷”,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联想。
(三)忌前后矛盾
包括:结束与导入提出的问题相矛盾.结束与讲授内容相矛盾,教师所表达的观点与教材观点相矛盾等。
要注意所讲授内容的前后联系,避免在结课时出现前后矛盾。结束时前后矛盾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理解。
(四)忌延时拖堂
讲解知识,对某些重点的阐述允许必要的重复,允许不厌其烦,甚至过于追求精练
结束时,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疲劳,如果拖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教师拖堂,甚至怨恨教师拖堂。拖堂是不符合学生心理的,会造成学生思维惰性、心理疲劳等消极影响。结束时绝不要拖泥带水,费力不讨好,干净利落。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语文老师智能结构、教学风格的不同及课文体裁的差异,其结尾处理也会各有千秋。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依据课文的内容、体裁和学生的特点而定。教学结尾的任务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引起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最终给学生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之感。
总之,小学语文课的结束语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紧密联系教材实际,尤其加强教师的“学生意识”,灵活地设计,运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