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一种智慧叫反省》读后感
“吾一日三省其身”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至理名言,寻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均能做到经常自我醒悟、自我剖析。在读完童世军的《有一种智慧叫反省》一书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领悟到了经常自省对我今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告诉我一个永恒的人生哲学——舍得的哲学。
舍得一词来源于佛教,佛教教义《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句关于舍得的解释,即“‘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佛学认为舍既是得,得既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世间万物均在舍得中成就自身。在道家文化中通过“无为”和“无不为”对舍得进行诠释,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有着这样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道经常是告诫大家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事态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而不是消极等待不作为,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就是一种“舍”。另外“无不为”是指如果无为将能得到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一种“得”。在儒家的思想里也有着舍得的哲学,“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通过佛学、道家以及儒家对舍得这一词的理解可知,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为人的艺术。但现代的人们都没有从根本上了解舍得的本质,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充实着太多的欲望,不断追逐着金钱、名利和感情,虽然这是人的本性,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这样做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是我们可曾想到欲望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的猛兽,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常常难以把握这种汹涌的欲望。相比通过不择手段得到的一些物质上或感情上的东西,有些人可能失去得更多;相比那些通过有选择或者有意识放弃的一些物质上或感情上的东西,有些人可能得到得更多。
“舍”与“得”就如同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既是相生相克又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奥妙囊获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舍”与“得”的关系处理得好,那么万事万物将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握好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懂得“要想获得,必先给予”。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事永远不变的人生信条。生活中只有慷慨的付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如果不懂得给予只想索取,那么只能是自己的渴求永远得不到满足。“赵氏孤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都必须要先给予或者舍弃一些小的利益。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知道“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舍”与“得”有的时候是相互对立的,为了要达到目的必须要舍弃一些利益。在那些必须要舍弃的时候,就必须要学会选择,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敌我之间都是各有所长的,况且战争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有十足的全胜把握。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双方优势和劣势之间的关系,通过巧妙地进行选择,从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做到“端正心态,当机立断”。(读后感)在处理舍与得的过程中,如何“舍”、怎样“舍”、什么时候“舍”尤为重要,在战战兢兢、犹豫不决中往往失去了“舍”的最好时机。伊士曼柯达公司的成功和没落并不是一种偶然,其实正是由于1XX年前伊士曼果断舍弃玻璃干板技术转向胶片技术,才成就了其胶片摄影行业的老大,同时也正是由于它在面对舍弃传统的胶片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过程中,其犹豫不决的态度失去了取舍最好的时机,最终导致其自身的衰亡。因此,端正好心态,果断地做出取舍才能做到“舍”之有道,“得”之有理。
第二篇:有一种智慧叫反省
有一种智慧叫反省
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从失败中快点站起来 反省要先从静心开始
反省是让我们不会一直错下去的最好方法 反省是一扇由内向外打开的智慧之门 反省=智慧
前言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弟子曾子曾经说:
“吾一日三省其身。”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孔子对自省的精辟阐释。比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自省,检讨自己的内心,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自省,就是自我省悟,自我检查,自我剖析。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一个懂得自律的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严于律己的表现,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正如海浬所言: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因此,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凡的老百姓,都应该学会反省,并且经常自我反省,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许多成功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改善心智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自省的能力和勇气,也就是要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要敢于面对自身的缺点和其他不足之处。在这方面,吴玉章、谢觉哉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就是自省的典范。
吴玉章老人既是学界泰斗,又是严格自省的楷模。他在八十一岁生日时,还一丝不苟地为自己写下一篇《自省座右铭》:
“年过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谢老六十岁生日时,谢绝了所有亲朋好友祝寿,关起门来反躬自省。他在《六十自讼》的日记中写道:
“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那么行年六十,也应该设法弥补五十九年的缺点。”
两位老前辈年事已高,但还是时时不忘自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自省,贵在自觉。虽然他人的批评和提醒很重要,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己。只有通过自律、反思、检查、剖析、克制等等,我们才会静下心来,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并能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省,或者缺乏主动,的自省精神,而这样的后果就是盲目自大,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错误,以至遭遇损失时还一味抱怨他人,从不想想问题的根源就在自己身上。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写过一篇《河豚鱼说》的故事,里面说的是河里的一条豚鱼,有一天游到一座桥下,却不料一头撞到了桥柱上。它不责各自己不小心,也不打算绕过桥柱游过去,反而生起气来,恼怒桥柱撞至C它。河豚气得张开两鳃,鼓起肚子,漂浮在水面,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后来,一只老鹰发现了它,一把抓起了它,转眼间,这条河豚就成了老鹰的肚中之物。
故事中的这条河豚,自己不小心撞上了桥柱子,却不知道反省自己、责备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反而恼怒别人,结果白白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河豚这样的人,他们从来就没有反省、检查过自我,反而在遭受失败或遇到其他不幸时就抱怨命运不公平,抱怨家人、同事、朋友不关心自己,抱怨老板太苛刻,抱怨公交车太挤,抱怨菜市场上的秩序太乱„„
由此可见,自省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不自省,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就无法认识到自己的愚昧与无知。事实上,自省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检讨、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认识自己,打扫洗涤自己大脑中的“污垢”和“灰尘”,就可以少犯错误,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使自己做人做事更加机智圆熟,使自己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来自省。古代帝王尚能如此,我们现代人没有理由不做得更好。
关键时刻要学会取舍,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必须懂得选择,懂得放弃。特别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能够清醒、理智地做出取舍,对于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我们要想在某些方面成功就必须在某些方面做出牺牲。
“舍”有时是明智者的选择,有“舍”才会有“得”,有“得”必定会有所“舍”。生活中,那些不懂得“舍”,不忍“舍”,不合时宜的“舍”,都是不明智的;一味的想“得”,不择手段的“得”,也是不明智的。因此,学会正确取舍的人才会拥有更辉煌的成功,也只有在关键时刻学会正确取舍的人,才会事事如鱼得水,才会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第三篇:有一种智慧叫反省读书体会
《有一种智慧叫反省》读书体会
反省·和谐
大诗人臧克家说过,“读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朋友”;莎士比亚也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添智慧;可以修身养性,提高生活的质量;还可以让人们明白做人的道理,感悟人生的真谛,促进事业的和谐发展。读童世军的《有一种智慧叫反省》,引起我心灵的共鸣,引发了深深的思考,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古人十分注重“三省吾身”,强调常思己过,多反省,多自警,从而净化灵魂,升华生命。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经常躬身自省,这将有助于创建和谐的心灵、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社会。
反省可以创建和谐的心灵家园。随着经济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社会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活的压力,职位升迁的压力,工作学习的压力,竞争的压力·······像一副副重担一股脑儿压在人们的肩头,一个成年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大,有时甚至会产生迷茫的心理。让人心理最不平衡的往往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有的人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品行良好,可以说德才兼备,然而却在职位竞争中名落孙山,心灵遭受严重打击;有的人工作勤勤恳恳,却得不到周围人的积极评价,甚至会遭到领导的公开批评,遭受职业挫折。此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怨天尤人,把挫折归结于客观环境,那么心理将会严重失衡,不仅会影响情绪的稳定,也会给工作生活带来更大的麻烦。而如果我们能够平心静气地多从自身找原因,多反思自身的不足,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我们的心灵就会充满阳光,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虽然我们兢兢业业,是否工作方法不合时宜,因此得不到同事们的肯定呢?虽然我们非常优秀,但是否是因为有人比我们更加出色而导致升迁受挫呢?虽然我们成绩突出,但是否在协调沟通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用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阅自身的缺点,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就会不断改进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我们就会拥有自嘲精神,以宽容之心对待生活,创建和谐的心灵家园。
反省可以创建和谐的家庭。家庭是人们生活的港湾,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则社会和谐。在处理家庭事务和家庭关系上,如果能够经常反省,家庭就会温馨和睦,解除了后顾之忧,人们就可以全力以赴地投身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为人子女,我们是否常回家看看,减少老人的一份寂寞?也许老人不需要物质上的接济,但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为人父母,我们对孩子是否过多的注重物质抚养而忽视了精神交流与心理健康教育?也许孩子更需要一份关爱。看似平常的生活小事,其实都充满了大智慧,都需要我们思索,总结,积累经验。我身边有一个同事,她的孩子十一岁了,聪明可爱,夫妻两人疼爱有加,尽最大努力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创造优越的条件。然而一年前,孩子却染上了网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对班级的集体活动兴趣索然,精神也变得萎靡不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这位同事天天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举例子,进行说服教育,然而孩子依旧我行我素,丝毫没有进步。心急火燎的同事再也无法实施春风化雨般的说教,改为严厉的批评,责罚和强制学习。然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喜欢网络游戏了。百般无奈的同事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分析孩子产生网瘾的原因:自己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和身体健康,而没有经常地与孩子谈心,也没有经常陪孩子一块读书、游玩,孩子觉得不到精神关爱,觉得现实生活没有吸引力,自然到网络游戏需求精神寄托了。于是,这位同事经常陪孩子游山玩水,打球运动,一块读书学习,让孩子重新喜欢上了现实生活,最终远离了虚拟的网络游戏,重新找回了自信。这个例子说明,反思总结教育子女的方法和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对于维护家庭和谐非常重要。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用自我反省的精神对待工作生活,让每个人拥有和谐的心灵家园,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和谐的空间,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汲取智慧,把反省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方法吧!若人人都能如此,生活则充满阳光,事业则通达顺利,社会则稳定团结,利己,利家,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篇:读《有一种智慧叫反省》有感
舍得的哲学——读《有一种智慧叫反省》有感
“吾一日三省其身”是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至理名言,寻古至今,凡是有成就的人,均能做到经常自我醒悟、自我剖析。在读完童世军的《有一种智慧叫反省》一书后,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领悟到了经常自省对我今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告诉我一个永恒的人生哲学——舍得的哲学。
舍得一词来源于佛教,佛教教义《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句关于舍得的解释,即“‘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佛学认为舍既是得,得既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世间万物均在舍得中成就自身。在道家文化中通过“无为”和“无不为”对舍得进行诠释,在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有着这样一句话“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道经常是告诫大家不做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情,这样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这里的“无为”是指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事态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而不是消极等待不作为,从某种角度来讲这就是一种“舍”。另外“无不为”是指如果无为将能得到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一种“得”。在儒家的思想里也有着舍得的哲学,“舍恶以得仁,舍欲以得圣”。通过佛学、道家以及儒家对舍得这一词的理解可知,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为人的艺术。但现代的人们都没有从根本上了解舍得的本质,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充实着太多的欲望,不断追逐着金钱、名利和感情,虽然这是人的本性,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对,这样做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是我们可曾想到欲望犹如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的猛兽,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人来说,常常难以把握这种汹涌的欲望。相比通过不择手段得到的一些物质上或感情上的东西,有些人可能失去得更多;相比那些通过有选择或者有意识放弃的一些物质上或感情上的东西,有些人可能得到得更多。
“舍”与“得”就如同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统一的,既是相生相克又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的奥妙囊获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舍”与“得”的关系处理得好,那么万事万物将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握好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懂得“要想获得,必先给予”。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事永远不变的人生信条。生活中只有慷慨的付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报,如果不懂得给予只想索取,那么只能是自己的渴求永远得不到满足。“赵氏孤儿”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都必须要先给予或者舍弃一些小的利益。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知道“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舍”与“得”有的时候是相互对立的,为了要达到目的必须要舍弃一些利益。在那些必须要舍弃的时候,就必须要学会选择,田忌赛马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时候敌我之间都是各有所长的,况且战争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难有十足的全胜把握。决定胜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处理好双方优势和劣势之间的关系,通过巧妙地进行选择,从而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要做到“端正心态,当机立断”。(读后感 www.xiexiebang.com)在处理舍与得的过程中,如何“舍”、怎样“舍”、什么时候“舍”尤为重要,在战战兢兢、犹豫不决中往往失去了“舍”的最好时机。伊士曼柯达公司的成功和没落并不是一种偶然,其实正是由于100年前伊士曼果断舍弃玻璃干板技术转向胶片技术,才成就了其胶片摄影行业的老大,同时也正是由于它在面对舍弃传统的胶片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过程中,其犹豫不决的态度失去了取舍最好的时机,最终导致其自身的衰亡。因此,端正好心态,果断地做出取舍才能做到“舍”之有道,“得”之有理。
作为统计调查战线上的一名财务人员,为了统计调查事业的发展,更应该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更应该明白什么是“舍”、什么是“得”,需要在“舍”与“得”的关系上达到一种平衡。
首先,做到应舍浮躁消极之心,得踏实积极之念。总队是一个统计业务机关,各种数据、报表、分析和信息工作才是我们单位工作的重点。自己在2006年初到财务处的时候,觉得财务工作比起业务工作来说始终是一个幕后工作,想要做得好、做出成绩十分困难,因此做起工作来始终有种浮躁消极的心态。后来经过长时间的财务工作,逐渐觉得财务工作虽然不容易做出成绩,但是作为统计调查工作的服务部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己作为统计战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任何需要我的地方都应该付出自己的贡献。慢慢地踏实积极的心态逐渐取代了浮躁消极的心态,扎扎实实地做好财务报销、预算、决算、财务分析等财务工作,同时认真学习财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财务工作能力,并取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
其次,做到应舍高傲自居之行,得服务大局之为。在到财务处工作之初,自己曾片面的理解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曾由于财务岗位在某些方面的权力,逐渐养成了一些懒散、高傲的工作行为。通过对财务岗位的深入了解,慢慢地懂得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内涵。懂得了作为统计调查工作的后勤保障,财务处始终是统计业务的服务部门,并不是权力部门。更好地促进总队各业务的发展,提
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是财务工作的本质。在之后的工作中,逐渐舍弃了那些不好的工作行为,通过灵活调整财务报销的时间、财务服务窗口前移、耐心解答其他同志咨询、主动寻求上门服务、及时公开财务政策等措施,逐渐形成服务大局的理念。
最后,做到应舍谨小慎微之风,得敢于担当之度。财务工作责任重大,每个做财务工作的人都不知不觉间养成了谨小慎微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种事事小心的工作态度,财务规章制度要求什么,自己做什么,逐渐丧失了开拓创新的勇气。但是自己渐渐地懂得了财务工作做到了并不等于做得好,如果不懂得担当、不敢于创新财务工作质量永远就只是合格,而不是优秀。因此,在关系到单位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单位业务工作发展的大局问题上,逐渐养成了开拓进取、用于创新,摒弃那些谨小慎微的工作作风,形成了敢于担当风险、勇于承担责任的工作态度。总而言之,舍得是一种人生感悟;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舍得是一种人生哲学;舍得是一种人生境界。作为处世的哲学和做人做事的艺术,它在天地万物空间时间流转变换中持久永恒。百年的人生,也不过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复,因此它需要用我的一生去领悟
第五篇: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
——读《包容的智慧》有感
浏阳市黄泥湾小学 刘敏
很久以前就看过雨果的名言:世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次,作为教师的读书工程中就有一本书,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思想,或者是智慧,这本书叫《包容的智慧》。
这一书的作者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先生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虽然刘长乐先生我并不太熟悉,但是星云大师的书我读过几本,尤其印象最深的是《星云禅话》,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关于禅的小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人生道理。而今天又能读到关于大师的书,我兴奋不已。《包容的智慧》是作者关于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的智慧结晶,它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探索,是一本关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智慧之书,对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其中也揭示出人生的真谛,读后让我读后感慨良多。
在这本书中,一直贯穿着一个理念,就是包容。读这本书不同于读那些空谈包容的文章、名言警句。打开书卷,使人倍感亲切,字里行间的娓娓而谈让人在不经意中收获感悟,领悟真正包容的力量。看着、悟着,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心灵受到了一次洗涤,恍然大悟间突然明白了:包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它告诉我们,有容就有气度、涵养、承诺、财富,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学习、工作,管理、合作中,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包容。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书中有这么个例子让我感触顾深:“有一个非洲部落把宽恕作为一种仪式。当某人犯了过错,就会被带到村子中央,接受众人的赞美。全部落的男女老幼都停下手里的工作,将罪人团团围住,轮流列举他做过的好事。他的善行和美德被尽情歌颂,每一个细节都不错过。仪式最终发展成一个欢乐的庆典,大家欢迎他回到集体当中。”他们把惩罚化为宽恕,以宽恕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从中可以使我们明白,包容虽然不能更改已经发生的不幸,但却可以改变未来,让犯错的人变得光彩照人。这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解决问题,而是化解问题,生活中问题越解决会越多,而化解问题则不同。
不管是是亲情、友情、或夫妻之间,处处做到包容别人,就会相处的很融洽,生活的很轻松。生活中,作为夫妻,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小事而有争执,比如,我老公他其实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厨房里的事他一般不用我操心,做饭、洗碗他都包了。可是有一次当我走进厨房,看到灶上满是油污的痕迹时,我大发脾气,说他做事真的是太马虎。这时老公对我说:“没看见你自己弄。”一语点破糊涂人,是啊,我从来不动手,现在反而来责怪他,我的包容之心在哪里?包容是一种智慧,我其实就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我不应该发脾气,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对他平时的勤劳多多夸奖,或者即使看到不满意的时候,也能一笑了之,然后自己动手弄好不就可以了吗?在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小孩子,小孩子天真、单纯,没有过多的想法,更不会来琢磨大人的想法。每天我们教师总是反复交代,下课了不要追打,上课要专心听讲,放学要按时完成,不能乱扔垃圾,要注意礼貌,可是每天还是有孩子不听话,我们此时是多么的生气,忍不住要拿孩子的错误惩罚自己,有时气得自己火冒金心。其实想想,如果我们有一颗包容之心,就应该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如果没有这些缺点,这些不足,他们就不需要老师的教育了。不是说,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有一颗爱心,其实就是一颗包容之心。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才能跟孩子一样有一颗永远都不会老的童心。
其实同事、朋友之间,也会有些不尽仁义伤害的地方,只有采取豁达包容的态度,才能有助于矛盾的化解,有时候包容和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还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要坦然接受,微笑面对,忘掉同事朋友对你的不好,记住他们对你的好,这就是宽容和感恩。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如果一个人能原谅和宽容别人的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是超越一切伤害的。
当然,今天的这些感受就源于这本《包容的智慧》,它让我们又有了对人生态度更加清楚的认识,我们的生活可以平淡,我们的生活可以丰富,但是如果想让我们的生活幸福,需要我们时时刻刻的阅读,很多时候,读书就能如潺潺流水,滋润着你的心田。读书其实是一种享受,“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也能让你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魅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