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

时间:2019-05-15 04: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

第一篇: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

所谓自我观念,是指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感觉、态度和评价。不同性质的自我观念会引起自身积极或消极的人生态度。中学生已开始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内心体验,从而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但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这种自我认识和体验往往不稳定、不完全,或扩大,或缩小,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观念,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和

过分自信两种倾向。

一、中学生缺乏自信的成因及危害

1、学业受挫丧失自信。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屡屡受挫是一些学生自信心逐渐丧失的主要原因。有些学生由于经常经历由学习失败所带来的斥责和苦闷,极易使他们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能力差,努力也无济于事,逐渐丧失对学习的主动进取精神,从而产生被动、消极的应付心理。而一旦产生这种较低的自我评价意识,短期内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使学生在丧失对学业兴趣的同时,将精力转向其他不良爱好,以使自己获得某种成功感,从而产生心理平衡。

2、自我价值的实现受挫丧失自信。人生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中学生在交往中,以及在学校、年级和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常常表现出对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要求。他们热切企望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成就能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誉,从而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体验。但在实际生活中,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个体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达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如果此时不能冷静地对待诸如集体活动中的失误、失败等情况,很有可能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从而对自己产生较低的自我评价,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这样,就可能导致在以后的其他活动中表现出胆怯、多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影响个体潜能发掘及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总之,缺乏自信的中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情绪较浓,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观念。这不仅妨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中学生过份自信的成因及危害

中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在评价别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说来,在逆境中,容易出现对自己评价较低的倾向,出现缺乏自信现象;而在顺境中,容易出现过高评价自己的倾向,表现出过分自信的骄傲自大现象。

1、过分的赞誉导致过分自信。有些所谓的“尖子生”,由于长期生活在荣誉和赞誉之中,认为自己天生就高人一等,久而久之,发生对自己评价过高,则别人评价过低的认知心理偏差,从而自高自大,对同学不屑一顾。

2、家庭优越感导致过分自信。独生子女以及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加之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不错,身上的“骄气”和“娇气”日渐浓厚,遇事固执已见,听不得劝告和批评;待人冷漠,不能与同学平等相处。

过分自信的学生最大的危害是过分看重荣誉和成绩,而对取得的“成就”不能正确归因,导致自尊、自信演变成高傲自大,自重、自爱演变成自私自利。因此,在不健康心理呈现萌芽时,我们就应主动予以骄正,防微杜渐,而不能任其蔓延。

三、不良自我意识的疏导

对于缺乏自信的学生,要给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并及时观察学生行为上的细微变化。作为老师,赏识学生的点滴成功,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能力和才华,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同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疏导其遇挫时的心理阻力,帮助他们用逐渐养成的自信心去克服原有的消极情绪和自卑心理。

对于过分自信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评价别人,明白直木做梁,弯木做犁,人各有所长的道理,区分好自信和自傲的界限。对自己的“成就”要正确归因,要能意识到老师、同学及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同时,引导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也是学校不可忽视的教育手段。

总而言之,只有重视矫正不良的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我观念,同学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以最佳状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第二篇: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矫治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矫治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心理智力发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种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灰色文化,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少学生身上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做事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因此,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让他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人生成长之路至关重要。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一、父母家庭的不良影响。父母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尤其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原因,造成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以前多子女家庭教育的截然不同,对他们如何教育,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父母家庭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父母的言传身教则是影响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直接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不注意影响,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或作风不正,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也

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溺爱子女,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

(3)单亲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都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严重创伤。

二、学校的不良影响。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工作。有些学校把学生成绩、学校升学率作为工作考核的唯一标准,认为德育工作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少老师对德育的认识方面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做不到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唯教至上,不能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关怀备至,对学习差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

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言语粗俗,举止不庄重,名利之心过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简单粗暴,方法单一,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当今社会环境的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许多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存在。

(1)一切向“权”看,一切向“钱”看,这一市场经济的人生价值取向不但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市场,在学校对小学生也有不小的影响。学生互相攀比吃、穿、用等各种物品;争取当上每一个班级干部,甚至出现了为了当上班级干部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扭曲了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针对现在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良行为习惯,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必须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共同协作才能有所成效。

一、净化学生的生活环境。

学生的生活环境对于其成长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家庭中家长要能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非常广,各种书刊、杂志、录音及录象等对小学生影响很大,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些小学生沉迷其中,模仿各种人物,淡忘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失去了自我。我们要为小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帮助学生选择良好的道德范例,加强对他们的正面引导。

二、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

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彻底清除“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的旧观念,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轻视和歧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或有其他不良行为习惯的,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以及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温暖平等的大家庭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学习和发展自己。

三、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细胞,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是幸福的象征。只有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才能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优良个性得以形成。另外家长本身要加强修养,做孩子的榜样,应有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正确方法。

四、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意志力薄弱造成,因此,在矫正初期,教师应加强管理,切断不良诱因,如不良场所,消极影视等,是必须的,但成功的改造教育是最终使这些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下,产生强大的“免疫力”。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培养他们自觉地与外界环境作斗争的能力,如我班有一名曾有偷窃行为的学生,在其有所转变后我让他掌管班里的秋游活动经费,一方面表示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又等于给他巨大的诱惑,对他是个考验。这位学生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对这份任务分外卖力,不仅很好地完成保管任务还提出了许多省钱的好办法。教师只要努务提高学生对外界不良影响的抵抗能力,学生的道德规范就会具有长久的稳定性。

五、发现学生上积极因素,多方协同进行,促进学生进步。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以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带动学生进步。善于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择善去恶,使其逐渐增强克服缺点或错误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措施。品德不良的学生也有其积极因素,例如他们中长于运动,写一手好字,歌唱得好等等。教师和家长如能及时发现并不断培养,使其获得成功体验,就会重燃他们自信的火种,达到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第三篇:自我个性特点及成因分析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成年以后表现在性格上的种种特性,大都可以在其童年的成长经历中找到原因。他的童年经历,已经为他长大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决定了他的走向。这或许就像是我们中国古话中所说的那样:“三岁定八十。”

下面我就依据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做个简单分析。

我的性格特点:敏感,好强,偏外向,倔强,有时候很固执,对待感情比较淡漠……

应该说,每个人全面的性格特征都是不能简单的就用几个词就能概括完全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我的性格形成,应该很大程度地受到小时候父母离异的影响。

在我出生前,我的父母感情就不好,后来我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分居了,据亲戚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当然,肯定还有别的一些原因,令到两人之间的裂痕逐渐加大,后来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终在我5岁时他们走上离异的道路。就这样,母亲什么都没要,就只要了我,带着我,离开了我出生的那个小镇,去到了柳州生活。所幸,妈妈是个乐观坚强的人,不曾对我抱怨过生活命运的什么,而且很重视我的教育和培养,我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我们很快就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艰难,但是母女俩在一起,最重要。

先说说敏感。和很多那些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一定程度的自卑。不仅自卑,而且敏感,也许不完整家庭的孩子大多会是敏感的,很容易不安。我就如此,很看重身边的人对自己的看法,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或者得罪了别人什么的。假如不确定自己是优秀的,绝对不敢突出地表现自己。所以,一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事尽力做好,但是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还不够好,怕我在别人眼中有很多不足和缺点。

关于好强。这个跟上面所述有点像,记得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是你妈妈全部的希望,你将来是否努力决定了她的希望能不能实现,这句话当时听起来没什么太大感触,后来回想起来才理解班主任的用心良苦。其实一直以来,母亲也会常说,你妈我一没钱,二没关系,三文化水平也不高,你读书我也帮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我们不能一直被别人看扁,诸如此类的话让我觉得假如我不争第一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母亲,貌似还对不起很多人,所以一直以来比赛啊,学习啊什么的,哪怕我不是最强,但我心里已经习惯性什么都想争最强。

关于外向,这跟母亲有很大的关系,母亲的坚强与乐观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是母亲让我知道,要获得幸福的生活,谁都不能靠,指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学习中充实着自己。知道自己是母亲将来唯一的依靠,所以想要自己不断地优秀起来,成为一个所有人眼中都优秀的孩子。虽然不敢大肆张扬地表现着自己,但是就是在低调的机遇里实现着自己的价值。关于固执和倔强。这也算是我的性格特性之一,只要我认定的事,死都不会改变,比如,我觉得这个人坏,我不喜欢,那么这个人一辈子都出现我的坏人字典里,又比如,我想做一件事,哪怕在别人眼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也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因为我觉得只要我想,就可以!

对感情的淡漠。或是因为见证了父母的经历,或许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现在对于爱情这个东西,我还是比较淡漠的。我始终觉得,没有经历过父母离异的人,是永远无法体会这种阴影对小孩所产生的影响的。不要以为小孩还小就什么

都不知道。其实,有这样经历的孩子都比较容易早熟的。似乎就在刹那间,对所有的事情都了然。童年的经历,家人的冷漠,让我极端憧憬美好完整的家庭,期期待童话般的美好。但是,我不得不坦白地说,那个所谓的刻骨铭心的“初恋”将我对爱情的些许期盼再一次无情摧毁,现在在我的眼里,这个社会上,从一而终独一无二的感情基本上已经绝迹,唯一可靠的感情就是来自直系的亲情,只有这样的亲情才是本能的、纯粹的、不求回报的。

这么多年,从一开始的稚嫩到后来的适应到现在的变化,虽然一直在坚持某些动词,但也改变了许多对人生的看法。想一想,人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现实社会,总要慢慢地作出一些改变来适应这个社会。慢慢地,学会了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慢慢地,学会了强硬地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慢慢地,学会更加圆滑地为人处事;慢慢地,学会成长,学会成熟……

心理学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在成年时的种种性格上的缺陷,其实在童年时代就已经埋下了它的种子。在童年时代,由于我们的心灵处于未发育完全的状态,因此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我们亲近的长辈的态度,还有我们成长的环境,都很容易对我们产生影响。一个人在他的童年时代具有最强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从小成长在一个健康、快乐、充满关爱的环境中,那么他就更可能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快乐的人。但如果他自小就受到忽视、缺乏关照、受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那么在长大以后,他就可能会脾气暴躁、性格古怪,难以与别人相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心理学家把人的一生比喻成一只放出的风筝,风筝顺风升起,越来越高,但无论它飞到哪里,都会受到它身上那根线的牵制和操纵。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就是那根线,会制约他一生发展的轨迹。

所幸,虽然我的经历不是一帆风顺,但依然感谢母亲和身边所有伴我成长的人,没有让我成长成为一个性格怪癖,及其自卑的人,而依然让我一直健康地成长起来。

第四篇:中学生早恋疏导方法

针对中学生早恋有什么疏导方法呢

经过专家分析起来,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点:一是朦胧性,对两性间的爱慕似懂非懂,不知何为爱。二是单纯性,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成年人谈恋爱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三是差异性,表现为女生有早恋的较早、较多,可能与女生发育较早有关。四是不稳定性,两个人随着各方面的不断成熟,理想、志趣、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可能引起爱情的变化;恋爱越早,离结婚之日越长,就越易夜长梦多。五是冲动性,缺乏理智,往往遇事突发奇想,莽撞行事。

覃老师:杨老师,你好!针对中学生早恋的问题,你有更好的方法去疏导吗?我这里是县城中学,我是校医做心理咨询工作不到一年,我对学生的现状很关注,也很想帮他们,只是我的咨询能力有限,不过我正在学习,所以,很想得到你的帮助和支持。谢谢

杨永龙:你对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怎么看待的呢? 覃老师:还能正确看待 杨永龙:说说正确的表现

覃老师:异性交往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一种,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很正常,尤其是住宿生,他们远离父母,总想寻求一种依赖感,这种依赖感使他们误认为好感、爱恋感,有时很复杂,他们之间称兄到妹。这事我就茫然。

杨永龙:你不觉得这是由异性疏远阶段向异性亲近阶段的发展变化么?经过异性疏远阶段以后,个人对突如其来的性生理变化的冲击已逐渐适应,对自己的性征特点逐渐转为关心,不断对自己的影响进行审视,评价自己外貌是否符合理想标准,这时,他们对异性时态度也由抵触、反感悄悄发展到关注、兴趣和吸引。如男生喜欢在女生面前露一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赢得女生的好感和赞扬,而女生常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其实对男生的言行举止却是十分注意;还有对男女生一起参加的联欢活动、参观旅游、集体聚会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和 兴趣。

覃老师:你说的太好了,使我豁然开朗。可是,针对学生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早恋暗恋问题,我只能进行说教,有没有更好的 方法。

杨永龙:经过亲近阶段之后,男女同学各自会形成一个或几个的异性的标准模型,在众多的男女生共同交往中,逐渐把这种模型投身到特定的对象上,一旦找到这个对象,对异性群体的好感便转向对个体异性的依恋上,这时,他们对集体活动的兴趣明显减弱,甚至把集体活动视为他们单独接触的障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男女同学间传递条子,写信,一起去看电影,逛公园等现象,所以有的同学就认为自己恋爱了。其实这只是爱情的萌芽,并不是真正的爱情,而只是一种朦胧的,若隐若现的情感,他们的情感发展并没有达到成年人谈恋爱的境界,他们只是和某个异性情感更深一些,交往更频繁一些,他们 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是不稳定的,会因某些原因出现裂痕。

覃老师:我明白了,在和学生谈话时我跟他们讲清这些道理。杨永龙:另外,你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来让学生探讨,男女生交往的度。

覃老师:哦

杨永龙:通过看这张图片,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比如,两小无猜的图片,小学生的男女游戏的图片,中学生接吻的图片等等,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这些行为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 地方。

覃老师:好的

杨永龙:在此我们要抓住恰当的时间,告诉学生:根据调查95%以上的男人有处女情结;90%以上的女人有处男情节,所以要保持自己处女之身这将是孩子幸福、快乐和谐的关键。

覃老师:谢谢你杨老师,好的。

杨永龙:进而推导出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首先要克服羞怯。与异性交往要感情自然,仪态大方,不失常态。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其次,真实坦诚。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切忌以“友谊”或“友情”为幌子招摇撞骗,心术不正地骗取异性的感情。

再次,留有余地。虽然结交的是知心朋友,但是,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予以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分拘谨。在与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的关系程度,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交往的界限。最后,男女交往还要在谈话中避免纠缠那些不良情绪、行为;在集体活动中避免过多的单独相处;在交友范围上不作过多限制。与更多的同性异性同学交往,也可避免异性单独相处时产生的不适应和不自然心理。

少男少女的恋情是十分纯洁、天真、浪漫、理想化的,一般不太考虑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地位等因素,而把感情放在首位,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非常理解,但也正因为他们恋爱过于单纯,在强大的社会现实生活因素的撞击下,这些“海誓山盟”会变得不堪一击,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更进一步指出同学们的未来之路还不明朗,步入社会后多因天南海北,人各一方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得不互道珍重、挥泪而别,这样会给当事双方的心灵留下难以平复的创伤,所以一定要把握好男女交往的度。

最后提出男女交往的“七不”方法:

1、不过分拘谨。

2、不过分冷淡。

3、不过分随便。

4、不过分亲昵。

5、不过分卖弄。

6、不过分严肃。

7、不违反习俗。

覃老师:杨老师谢谢你给我上了一堂精彩异性交往课

《糊涂的爱》又名《都是早恋惹的祸》

主要人物:杨小青,学生,女,十六岁

主要人物:苏小阳,学生,男,十六岁

其他人物:奶奶,七十岁左右,杨父亲:四十岁,医生,女,五十岁在右,苏父母四十多岁。

剧情介绍:

单亲家庭的杨小青,外表看起来懂事乘巧,内心很判逆,她非常恨她母亲,母亲在她一岁半时与父亲离婚去了国外。是慈祥爱唠叨的奶奶把她带大的。父亲是个酗酒成性,脾气暴躁,为人耿直的人,虽然疼爱女儿,但在女儿的心里她一出生父母就给她蒂造了精神的镣铐。她成了父母离婚的牺牲品,是单亲家庭孩子的一簇。生活对她来说是缺陷的。她渴望得到爱,得到温暧。

苏小阳是从外地转校来的学生,父母是商人,在城里买了房子,请了阿姨,大部份时间都在外地忙做生意。每次开家长会二人父母总是缺席,老师常常叫他们二人问话。渐渐的二人成了朋友,堪至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性格内向的苏小阳和杨小青一起就无话不说,二人没事就呆在一块。后来杨小青怀孕了,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青:{爸爸出差。奶奶不在家,我就去找他,谁叫我老想他}打电话,起来了吗,小阳:{被子蒙头}讨厌!这么早吵什么呀,电话不停地响,让你响去,电话悬空放着,被子往头上一蒙钻进被祸。,{非常讨厌塞着耳朵}

小青:{不奈烦的按门铃}快开门呀!

小阳:{卷着被子,揉着半眯着的腥红的眼睛,}谁呀,打开门,{有些不奈烦,埋怨}啊,你这么大早来做什么呀,小青:好一个苏小阳,手机关机,电话不接。{非常 生气}

小阳,我,我,我。昨晚玩了一宿游戏,刚刚睡着你就来了。

小青:你看几点了,{指着手婉上表叫小阳看}还睡呀,昨天不是说了今天出去玩的,{嘟 着嘴很不高兴样子}

小阳:{挠着头}我都 忘了。

小青:哼,{生气状}

小阳:你干嘛呢,不就是出去玩么,什么时候不能出去玩呀,用得着这样生气吗。

小青:你说话也不能不算数呀,再说下周奶奶要回来了,小阳:啊!这么早就回来呀?{自语,回来就回来呗,怕什么呀}

小青:谁知道呢,爸爸昨晚打电话来说的,还不是不放心我呗,再说衣服也没人洗呀,饭也没人做,天天吃饭店都 腻死了。

小阳:什么年代还洗衣服,我呀脱下来就放进洗衣机里就完事,第二天阿姨拿出来晒就好了,你不会连洗衣机也不会用吧,小青:谁说的,一个人衣服洗衣机怎么洗呀,请阿姨,说得便当,我们家没你家富有呢,{讽刺口气}

小阳:呵呵,请个阿姨,洗衣做饭不用愁呗,就算你奶奶不回来也没问题拉,像我这样多自由呀。{一付得意的样子}

小青:谁说的,奶奶又不是住到乡下去,是有事去一段时间的。

小阳:嘿嘿,我是这么说么,你奶奶来了老是问这问那的,很烦的。

小青:嗯,那也没办法,没有奶奶谁来照顾我呀。谁叫我倒霉生在离婚的家庭呢,老妈有了新家庭,老爸老出差。还是奶奶最关心我了。

小阳:唉,爸爸妈妈又有什么用,他们总是忙忙忙!就知道做生意做生意,从来不去开家长会,这下爸妈要过年才回来,以后你可以常来我家里玩好吗,小青:好什么呀,都要吃中饭了还睡懒觉,把被子一掀,拽着小阳耳朵,快起来呀你,一会,,小阳:没事,今天阿姨不来的,我说好周六周日不用打扫做饭的,我要复习功裸,自己在外面吃。

小青:好一个说谎的你,拽着小阳耳朵,{戏闹着}

小阳:一把抱住 小青,小青:{推开他}讨厌!{嘟着小嘴}不是说好今天去游乐场玩的吗?

小阳:我忘 了。

小青:说话不算数讨厌。

小阳:亲一个就不讨厌了吧,小青:{扭着头}讨厌,讨厌,就是讨厌!{撒娇态}

小阳:来么,亲爱的,小青:去你的,不理你,小阳:你先玩会游戏,小青:你干 嘛去呀,小阳:给老爸老妈打个电话,{侦察一下呗}

小青:不是说了过年回家么,还怕什么呀。嗯,真扫兴。

小阳:青青,今天就别出去玩了,明天去游乐场好吗,小青:不么,我要今 天去,{发嗲声音}

小阳:下周我们开始备课,要是考不好我老爸可饶不了我的,说了考前十名,每月二千,考前十五名就一千五,考不好就惨了。零花钱都 没了还怎么玩呀,小青:你爸爸真会鼓励人哦。我爸就小气,考好了最多说几句好听的.真没劲。

小阳:所以说我下周开始不玩游戏,我们一起加油,小青:我可没你本事,你是前五六名的,这次期中考我掉二十五名去了,老爸也没问。

小阳:不会吧,你不是一直都在前十名左右的吗,小青:都 是你,恨你,恨你,恨你,弄得我老想你所以没考好。

小阳:啊!{惊讶}阿弥陀佛,小生罪过,罪过。都 是小生的错{双手合十双目紧閟}

小青:晕,你搞什么鬼呀,呵呵,还做和尚,你去呀,去呀,做和尚去呀,{推着小阳撒娇态},小阳:嘿嘿,好玩么,将来你做了尼姑,我就做和尚。

小青:呵呵,你认为你是贾宝玉呀,我才不做林黛玉呢,小阳,谁说的,我才不让你做林黛玉呢,将来做我老婆,小青:说话要当真的哦,不准反悔。{勾手指头}

小阳:耶,!{二人手撑对手撑合拢拍起}

小青:要是将来你不娶我做老婆,我就真的去做尼姑。

小阳:嘿嘿,将来我就是娶你做老婆,什么美女都 不要。

小青:一定哦。{非常开心得意神情}

小阳:我们出去吃中饭好吗。

小青:我不想吃饭,小阳:你想吃什么呀,宝贝。

小青:吃麻辣烫。

小阳:好呀,我打电叫他们送来好了。

小青:要点酸的,小阳:要什么尽管说,{缓过神来]杨小青你什么时候变口味了。

小青:我也不知道,这段时间老吃不下东西,酸的开胃,小阳:晕,我还,,,吓得一跳,再来点烧烤好吧。

小青:嗯,烧烤麻辣烫,很好呀。

滴滴,手机响了,{示意让小杨别出声}爸,青青你好吗,很好呀,爸爸你也好吗,爸爸很好,青青你不在家吗,在,哦刚出来买东西了,哦,怪不得家里电话没人接。青青,快要中考了你要抓 紧时间复习,努力考上重点高中,嗯,我知道了,对了青青,我刚才又和你奶奶通过电话,你叔叔病没什么事了,你奶奶明天就回来,明天是周日,你去车站接下奶奶,好的,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哈哈,你这个小丫头,好吧叫出租知道吗,会的,爸爸你就放心吧。嗯 那我挂啰,好好学习。嗯,{巴不得早挂断电话}

门铃响了,送麻辣烫的来了,二人津津有味的吃着,一边放着DJ声音很大,突然小青呕吐,小阳:怎么回事,看看小青碗里的麻辣烫,没放什么呀,{莫名其妙状}

小青:跑到卫生间里呆了一会出来,小阳:你怎么拉,小青,小青:{一付非常 难过的样子]我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吃东西老想吐,小阳:啊,不会是,,,小青:是什么呀,小阳:是不是真的怀孕了。

小青:啊!{非常震惊}那怎么办呀,{哭着,快要考试了}我惨了!

小阳:下午去医院看看吧,小青:你不怕羞呀,我才不去呢,小阳:去检查一下吧,说不定不是呢?

医院:

小青:腼腆的坐在医生面前,很难为情的样子,医生我不会是真的,,,真的那个吧,,,{又紧张又害羞}

医生:你是怀孕了,小青:{头晕状,浑身发抖}惨了!惨了!

医生:你噜嗦什么呢,打掉还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口气,小青:医生,我害怕!

医生:现在知道 害怕了,你父母呢?

小青:爸爸出差了,妈妈,妈妈,,她,,,医生:你妈妈咱拉,小青:她有别的孩子,医生:那也不能不管你呀,小青:不是,和你说不清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妈妈在国外呢,医生:怪不得,那你说怎么办,不能再拖了,时间长了更麻烦,{突然转为一种温和口气}

小青:{抽泣}医生你帮帮我吧,我不知道怎么办?

医生:唉,{傻孩子,真不懂事,摇着头}

小青:医生,我该怎么办?{很着急}下个月就要考试了。

医生:谁叫你们这么早就偷吃禁果,现在知道害怕了,快点做掉吧。

小青:走进手术窒见到那些白晃晃的医疗器具,一个转身逃了出来。我不要做,我害怕,一路奔跑好像有人追她似的。

小阳:见小青这样也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考虑到马上要考试,二人急得像无头苍蝇,热锅上的蚂蚁。

小青:跑到医院门口。{绻缩在路边抽泣}

小阳:小青你怎么跑出来了,小青:我害怕,我真的害怕!

小阳:那怎么办呢。

小青:要是奶奶,爸爸知道了我该怎么办,怎么办呀,爸爸非打死我不可

小阳: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小青:小阳我不要呆在这里,我们离开这里好吗,如果学校里知道就更惨了,说不定会开除的,怎么办呀?

小阳:{低着头在发呆}那怎么办呀,你为何不听医生的的话!

小青:不,我害怕,太恐怖了!

小阳:青青,我不想出走,要走你一个人走吧,小青:好一个苏小阳,你太坏了!

小阳:你要去那里,用不着你管,推开小阳{无论小阳怎样喊也不回头一边哭一边跑}小阳一边喊一边追

第五篇: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禁果逆反;超限逆反;信度逆反

【论文摘要】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态。是指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取的一种负向心理活动,它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上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它与中小学生的执拗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中小学生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

一、逆反心理的结构和危害

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在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

第二,从特殊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他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

第三,从作用来看,逆反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现在有一种倾向,即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认为它是好的,就是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变态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观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因此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第四,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发生根本变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此时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其具体表现的特点是: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或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只是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

四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和消投对抗的态度。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学生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或产生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止其发生。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

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既常见。也正常。由于教育引导的时间、内容、方式、本人的示范作用、人格特征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所产生的逆向心理活动也各异。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可以分为:

1.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这么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如果没有说明可以为人们接受的充足的禁止原因,那么,禁止本身就会引起假设、推测,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探究反射,形成与禁止相悖的意向,这就是“禁果逆反”。心理学上移用潘多拉打开魔盒的神话,称之为“潘多拉效应”。

2.超限逆反。所谓“超限逆反”,是指同样的刺激物,由于刺激强度过大、过强,刺激时间过长,或者机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个体产生的一种逆向态度。

3.信度逆反。是一种常见的逆反心理。其产生原因之一。是消极经验的积累,造成对信息源的怀疑、不信任,因而采取消极抵制态度。与“狼来了”的寓言故事以及“烽火戏诸侯”一样。人们接受信号后本该采取积极态度,但由于以往消极经验的积累,则转而持否定态度。

4.情境逆反。所谓“情境逆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场合。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处于不同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引导者不顾个体当时所处的情境,会诱发情感障碍,使个体紧闭心扉,对引导取逆向、排斥态度。

5.主逆反。处在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小学生,强烈地要求成人予以尊重,给他们以独立、自由支配自己的权利。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对学生进行控制,使之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本来愿意去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

6.评定逆反。这是一种因教师与学生之间评定差距过大而导致的逆向反应。例如,教师对学生过头的批评,不仅会使学生不愿接受批评。承认错误,而且也会使他人同情被批评者,甚至为其错误辩解。

7.归因逆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互了解,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并目不单纯满足于了解行为的性质,还需要了解其产生行为的动机。假如学生一旦了解教师行为的动机不是利他而是别有所图时,会产生心理对抗,这就是“归因逆反”。论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容易诱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①过分强调自我。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中大都有摆脱家长和教师控制的想法,独立意识增强了,这其实是正常现象,是走向成熟的表现,但是一过分就不对了。片面强调自我,就必然听不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忠告”反感,美其名日:“不为别人活着”,其实是拒绝一切意见,包括正确的意见。

②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是在只做出禁止而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他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一切地寺根究底或亲自去尝试。

③企图标新立异。中学生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上获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

某些特殊生活经历对心理模式的影响,比如,有的同学爱踢足球,但踢足球误了功课,父母一怒之下,没收了他的足球,不许他以后再踢,于是他干脆逃学去参加“街道足球队”。还有,父母讨厌子女撒谎,见子女撒谎就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一顿,结果往往造成子女用撒谎来逃避对撒谎的惩处还有些中学生本来循规蹈矩,而偶然有一次受到了莫名其妙的冤枉,就会性情大异,变得粗暴、多疑、乖僻。这种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是逆反心理的典型例子。一旦这种心态构成了心理定势,就会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左右他的举止行为,成为他言行举止的一个基本特征。

三、逆反心理的分类防治

1.禁果逆反行为的预防

禁果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不恰当的“禁止”行为引起的。因此,要防治这种逆反行为,必须从合理应用禁止行为着手。具体应注意:

慎用禁令。越是禁止的内容。越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强烈好奇心和探究行为。这似乎是一条心理学规律。在许多情况下。不禁止某种事物时,人们并不一定知道这种事物,一宣布禁止这种事物,反而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使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和固着在这种事物上。非要关注、弄清楚这种事物不可。因此,如果能用其他的方法消除某种有害的事物和现象,就不要用禁止的方法。

耐心说服和讨论优于硬性禁止。当教师和父母认为应当使青少年避免某些有害的事物和现象时,如果耐心地说服他们,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讨论,使之明白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有害性,就有可能使青少年自觉地加以避免。相反,如果武断地硬性禁止青少年做某件事情,那么反而会激起他们的逆反行为。

禁止要说明理由。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定要使用禁止的方法时,一定要说明禁止的理由。如果没有说明禁止的原因和理由,那么,禁止本身就会引起青少年的各种假设、推测,引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行为。父母、教师等如果只是禁止而不向青少年说明禁止的原因和理由,会使青少年觉得禁止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就会对禁止的正确性发生怀疑,这会促使青少年产生犯禁的意向和行为。

2.超限逆反行为的防治

超限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教育活动时间过长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消除这类逆反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缩短教育活动的时间。教师、父母等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要做有意识的准备工作,确定要讲的内容,把最重要的内容讲出来,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就不讲,精心准备每次讲话;在进行教育活动时,要基本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不能一开始讲话就滔滔不绝、出口千言、离题万里或废话连篇,使讲话时间过分拉长,使听者失去耐心,产生逆反行为。

为了使教育活动取得切实的效果,避免超限逆反行为的产生,不同类型的演讲应注意不超过一定的时间。

3.信度逆反行为的防治

信度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对教育者缺乏信任而产生的,因此教育者要想使青少年心悦诚服地接受他们的教育,就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自己所提倡的观点,只有用实际行动为青少年做出榜样,才能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使青少年在其良好人格和模范行为的感召下,模仿教育者的行为,接受他们的观点。

4.情境逆反行为的防治

由于情境逆反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情境不适当,因此。在防治这类逆反行为时,应当注意:

①认真选择教育情境。社会情境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就教育活动而言,情境对教育活动的形式和效果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由于教育活动性质的差别,情境对教育活动的效果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对于奖励性质的教育活动而言,如果在公开的情境中进行,那么。奖励的效果将会大大增强,受到奖励的个人会感到更大的自豪和兴奋;对于惩罚性质的教育活动而言,如果在公开的情境中进行,那么,惩罚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受到惩罚的个人会感到更大的羞愧和耻辱,对个人自尊心的打击也就更大。考虑到情境性逆反行为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尊心在别人面前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因此,为了减轻这种负面效应,如果受教育者的问题不是极端严重的话,批评性的教育活动最好在比较封闭的情境中进行,对这种教育活动知道的范围越小越好。深入的批评教育如果在两个人之间进行的话,产生情境性逆反行为的可能性最小。效果也可能会最好。②适时停止教育活动。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而发生情境性逆反行为时,最好的处置办法就是立即停止教育活动,将受教育者带离当时的情境,使其在另一个安静的情境中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重新考虑问题,不再继续进行教育活动。如果在受教育者已经十分激动的情境中,教育者为了控制、压服对方。或者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采取诸如找另外一个人来讲话或评理、让更多的人来围观、贬低受教育者的人格、侮辱受教育者等措施,那么,就会更加强烈地助长双方的激动情绪,使情境变得更加不可收拾,最后有可能发生更加消极的后果。

③间隔一定时间后重新开展教育活动。在将情绪激动的受教育者带离当时的情境之后,不宜马上接着进行类似的教育活动。因为这时受教育者的情绪还没有得到平静,心理上仍然有对抗、抵制、不愉快等妨碍教育活动的成分。一般而言,可以根据受教育者情绪激动的程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对立程度等,确定再次开展教育活动的时间问隔。情绪激动程度和对立程度较小时,间隔一二天就可以再次开始教育活动;如果情绪激动程度和对立程度强烈,那么,再次开始教育活动的时间间隔就应当长一些,以便使双方都有充分和冷静反思的机会。

5.自主逆反行为的防治

在防治自主逆反行为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尊重学生。青少年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无视这些情况,把青少年当成一无所知、没有自尊的人,对他们随意支使,在他们面前卖弄最基本的常识。就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①态度要谦虚。教育者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青少年,即便自己对某些内容有很深的研究,也要用谦虚的口气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国人有“满招损,谦受益”的传统认识,把谦虚视为不可缺少的品德。因此,过分自负、骄傲自满,只会引起青少年的鄙视和反感。②理解青少年的意愿。青少年由于身心特点和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父母等应当站在青少年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考虑和尊重他们的意愿。

6.评定逆反行为的防治

青少年的评定逆反行为,主要是由教育者不恰当的评价引起的。为了防治这类逆反行为,应当注意:

讲行评价时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在中学生的理智特征比较明显时,应当对事物做较低调的介绍和评价,让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推理,了解有关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在青少年的情绪特征比较明显时,可以对事物做比较含糊的评价,使青少年能够不受评价的影响,情绪投入地体验、欣赏事物。从情绪感染中得出对事物的评价。

在一般情况下,应作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介绍和评价;对事物的优点、长处的介绍应当简要一些,给青少年留下自己发现、欣赏的余地;对事物的缺点、不足的介绍应当含糊、抽象一些,以免把青少年的注意力引向缺点和不足。应该避免夸大缺点与不足的现象。

在对学生本人的评价时,应该努力使评价个别化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内倾性格的青少年,一般可作稍高的评价,以增强自信心;对于外倾性格的青少年,一般可作稍低的评价,以引导他们正视自己,防止骄傲情绪的滋长。

在评价青少年的学习、劳动等活动内容时。应注意与这些活动相关的因素,以便使评价结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此外。在进行难度较大的活动时,不容易取得成绩;相反,在进行难度较小的活动时,就容易取得成绩。因此,不注意活动本身的难度,就无法作出恰当的评价。

还要注意青少年付出的努力,注意活动效果与主观努力的统一。这是评价个人的学习、工作等的成绩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7.归因逆反行为的防治

由于这种逆反行为的发生与受教育者对教育动机的怀疑有关,因此,在防治这类逆反行为时,应当注意下列方面:

教育者要心存善意。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向善、为善,变成一个有道德的、高尚的人。因此,自然而然地就要求进行这种活动的人必须心存善意,出于善良的愿望和动机进行教育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果教育者心存恶意,那么,这类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最终是要失败的。因为出于不良意图和动机而进行教育活动的人。虽然可以暂时蒙蔽受教育者,但是,这种欺骗、蒙蔽行为终究是不能长期进行下去的,一旦受教育者发现了真相,那么,就会对教育者做出强烈的否定性反映。

尽管社会上存在很多的恶人,但是,如果教育者也想以恶制恶、出于不善的动机进行教育活动的话,那么,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积极的目的,只能形成恶性循环,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进行必要的解释活动。如果受教育者由于错误归因而确实发生了误会时,应当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根据情况的不同,这些解释工作可以由不同的人来做,例如,教育者本人、其他更加合适的教育者、受教育者中的某个成员、受教育者的父母等。

下载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不良自我观念的成因及疏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

    十四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成因分析 一、护理不良事件项目 病人识别错误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结构 新上岗护士:陈延延 三、护理事件后果 及时改正未造成后果 四、发......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

    小学生道德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道德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民工子弟学生中存在着一些道德不良的现象,作为一名在民工子弟学校工作的教......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汨罗市罗城学校彭恩德李江 摘要:本文认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入手,深刻探讨其成因。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对学生身心......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

    中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浅析 乐二中李节本 自上期接班以来,我发现本班学生的偷窃行为屡见不鲜:学生李某从同学家里偷得手机一部、现金若干,与同学丁某、薛某分脏;学生叶某从班......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 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认同感逐步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少、自我调控能力差等因......

    中学生不良品行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析中学生不良行为及教育对策内容摘要:在从事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个别学生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行为,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影响、个体原因、社会影响......

    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疏导

    如何进行中学生心理疏导 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合理解释,消除块垒,提高认识能力,培养宽心处事、目光远大的素质。这种方法大多能解决诸如成绩不理想,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