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着力实现“四个自我”——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着力实现“四个自我”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2013年6月26日来源:人民日报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个自我”,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能力,是全党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阐述了这个总要求的价值指向和精神内涵,强调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目的就是增强全党同志的“四个自我”能力。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并指出要做好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重重地给患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今天,我们用整风的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四风”问题同时,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全党同志如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实现“四个自我”?当以党章为镜,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以找出差距、修身正己。当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以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当清洗掉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冲洗掉附着的“不良微生物”,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当由各级党组织帮助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还必须清醒认识到,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皆为积弊和顽症,会有反复。在一些地方,甚至有的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面害病、下面吃药。因此,要真正解决“四风”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以严肃认真的精神来抓,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坚持领导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使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曾经显赫一时,最终被历史淘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只有不断因应时代变化,不断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我们党才能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着力实现“四个自我”,全党同志必定能焕发良好的精神风貌,以优良的作风和充足的干劲带领亿万人民一起奋斗。
第二篇: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牢牢抓住党的生命线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24日 01 版)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党史所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在6月18日中央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着眼党的奋斗历程和执政使命,着眼“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深入阐述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深刻阐明了开展这一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注入了强大动力。
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传奇”,最根本的就是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予以坚持和贯彻。无论是革命年代“唤起工农千百万”,筑起“真正的铜墙铁壁”,还是改革时期“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推动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走过万水千山,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党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秘诀。
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既有民族复兴曙光在前的欢欣鼓舞,又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任重道远;用几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国家几百年的路,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必须化解所积累和叠加的矛盾问题。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牢记党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我们就懂得了紧紧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的紧迫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将一事无成。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反复告诫“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反复强调“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的这“三个必然要求”,其最终的精神指向也正在于此。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人民是最根本的影响因子。党要带领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要始终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是最根本的依靠力量。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我们党就必定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光荣与梦想。
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25日 01 版)
优良作风具有无声的力量,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不良风气像一座无形的墙,使党和人民产生隔阂。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总书记强调的这一目标任务,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解决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从总体上看,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得到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得到执行,一大批党员、干部以先锋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的信赖和支持。同时也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就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只有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好“四风”问题,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鱼水关系,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不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如何发现真问题?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热衷于造声势出风头,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如何解决?不负责任地盲目铺摊子、上工程,往往留下一堆后遗症。高高在上,摆官架子,群众就会与干部在思想感情上疏离。追求物质享受,甚至纵情声色犬马,奋斗的意志必然消沉。不愿吃苦出力,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进取的动力必然消退。“四风”方面的种种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与党的性质和宗旨背道而驰,影响很坏,危害严重,任由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气力,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四风”问题,诚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只有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一项重大紧迫的任务,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必须实践的一个时代课题。全党同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的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动上自觉起来,动真的,来实的,相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一定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着力实现“四个自我”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6月18日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2013年06月26日 01 版)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四个自我”,是我们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基本能力,是全党同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素质。
“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阐述了这个总要求的价值指向和精神内涵,强调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目的就是增强全党同志的“四个自我”能力。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并指出要做好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重重地给患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今天,我们用整风的精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在解决“四风”问题同时,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全党同志如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实现“四个自我”?当以党章为镜,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以找出差距、修身正己。当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以养成勤正衣冠的习惯。当清洗掉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冲洗掉附着的“不良微生物”,以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当由各级党组织帮助有问题的党员、干部找准“病症”,区别情况、对症下药,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还必须清醒认识到,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皆为积弊和顽症,会有反复。在一些地方,甚至有的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上面害病、下面吃药。因此,要真正解决“四风”问题,就要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有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这就要求我们以严肃认真的精神来抓,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好好下一番功夫;坚持领导带头,一级做给一级看;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使制度成为硬约束,使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曾经显赫一时,最终被历史淘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只有不断因应时代变化,不断增强“四个自我”能力,我们党才能始终挺立时代潮头,始终成为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着力实现“四个自我”,全党同志必定能焕发良好的精神风貌,以优良的作风和充足的干劲带领亿万人民一起奋斗。
第三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七论)
人民日报社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七论)
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问民生,话团结,谈稳定,论发展……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高屋建瓴,是对我们党治疆理念的又一次丰富升华,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作,就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把新疆建设好、发展好、稳定好。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新疆稳定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也指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
稳定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回顾新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什么时候社会稳定,经济就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就安定祥和;什么时候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经济就停滞倒退,各族人民的安全、幸福就会失去保障。实践充分证明,稳定是最大的民生,稳定是新疆发展繁荣的生命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双双位居全国前列。这一切,得益于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共同努力,得益于新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新疆,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样发展才能乘势而上;反之,如果社会**动荡,生命财产安全都难以保证,又谈何跨越发展?正因如此,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各族群众的所盼所望。
必须看到,目前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维护新疆大局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近期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再次表明,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境内外分裂分子“唯恐不乱”的丧心病狂更加说明,只有稳定,才能粉碎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的图谋;只有稳定,才能给民族分裂分子以最有力的还击;只有稳定,才能维护新疆经济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保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铸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之盾,齐心协力打好维护新疆稳定这场硬仗,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自古边疆稳,则内地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求稳定、盼太平、谋发展,这是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意志所在。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勇于担当、敢于亮剑,我们就能挫败一切分裂破坏的图谋,浇筑边疆安全的铜墙铁壁,筑牢幸福大厦的坚实地基,把新疆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维护好,把新疆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实现新疆的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5日)
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在新疆考察期间,总书记从实现党的宗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强调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再次阐述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也指明了实现新疆跨越发展的动力所在。
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团结统一、实现人民幸福,才能有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有更多资源和手段。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讲,发展与民生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发展决定民生,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民生影响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阐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是大事,民生无小事。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正因如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新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成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正如总书记要求的,“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正能量。”
办民生要贴民心,如何贴民心?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中央的支持、各地的支援和自治区的投入,都应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民生实事。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办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疆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3年内将有20万名机关干部走向田野、走进村庄,与广袤大地无缝对接,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大力加强民族团结
——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不断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民族团结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加强民族团结的方向和路径,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纵览中华民族的历史,千百年来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合则俱荣,分则俱损”。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什么时候团结一致,什么时候就众志成城、兴旺发达;什么时候不团结,什么时候就一盘散沙、任人欺凌。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召唤。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几十个民族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共建家园,谱写了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雄浑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密切程度前所未有,正是这种大团结、大统一、大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可以说,民族团结是新疆47个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13亿人民的共同意志所系。惟有把民族团结紧紧抓在手上,坚持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我们才能为新疆的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根本保障。
综观全局,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问题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当前新疆民族工作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民族关系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特点,对我们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到,新疆各族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认准了民族团结这个根本,在任何时候都决不动摇;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情,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就会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把民族团结的工作做细、做深、做实,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大,让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传统代代相传,美丽的新疆定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定能更好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7日)
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继续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专门走访清真寺,同宗教代表人士进行座谈,向他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指明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努力方向。学习贯彻好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精神,对于确保新疆长治久安、增进各族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天山南北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令人振奋,大好局面来之不易。事实充分说明,只有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才能不断改善。然而也应看到,近年来,从巴楚到鄯善,从昆明到乌鲁木齐,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事件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子。
歪曲宗教教义、蛊惑信教群众、煽动仇恨和杀戮、残忍杀害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一再说明,宗教极端思想打着宗教的幌子,驱使、控制、愚弄信教群众,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这些非法行径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信仰的本质就是正行”,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案发生后,11名维吾尔大学生拍案而起发表《我们,不会再沉默》公开信,引用先知圣训强烈谴责暴恐分子滥杀无辜的罪行已彻底失去了宗教崇尚的善德底蕴,给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灾难,呼吁“维吾尔同胞勇敢地站出来,抵制邪恶极端,与极端思想作斗争”。这一正义之声,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事实充分证明,要把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让新疆各族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好,就不能让新疆陷入动荡和倒退。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是新疆各族人民的责任,更是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的责任。
正如总书记明确指出的,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做好这项复杂而艰巨的群众工作,尤其需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希望新疆广大宗教界人士,继续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从而既满足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断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宣扬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好的理念,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文明观念,才能让大家都安安心心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宗教极端思想具有欺骗性、政治性和暴力性等特征,清除这一毒瘤,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今天的新疆大地上,改革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共识日益深入人心,面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侵害,我们只有勇于亮剑、敢于担当、善于引导,才能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法治与犯罪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8日)
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
——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出重要指示,表明了对暴恐活动绝不姑息、绝不妥协的鲜明态度,彰显了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安全的坚定决心。
无辜生命可以任意残害,公共财产可以肆意破坏……一桩桩暴力犯罪、一起起恐怖活动,无不说明暴恐分子无视基本价值、违背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的共同底线,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绝不能容忍的。与暴恐活动的斗争,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场正义与邪恶、进步与反动的较量,没有丝毫妥协、退让的余地。
“反恐怖斗争事关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是一场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斗争”,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对于反暴恐斗争有着准确的判断和深入的洞察。事实证明,没有对暴恐活动的严密防范,就没有新疆的社会稳定;没有对暴恐分子的坚决打击,就没有新疆的长治久安。打击暴恐活动,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多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不顾新疆各族人民福祉,鼓吹民族分裂主义,策划组织实施暴恐活动,给新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从2009年“7·5”事件,到2013年鄯善暴恐袭击,再到不久前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暴恐分子丧心病狂的行径警示我们,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仍然在加紧活动,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反暴恐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
对暴恐分子的容忍,就是对人民群众的伤害。防范和打击暴恐活动,必须做好标本兼治各项工作。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强化底线思维,出重手、下重拳,先发制敌,掌握反暴恐斗争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铸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之盾,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我们才能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暴恐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麦穗金黄稻花香。”一个富饶幸福的新疆,首先要是一个稳定和谐的新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决防范、严厉打击,我们就一定能把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给新疆各族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为新疆赢得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9日)
用好教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
——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新疆的稳定,关系全国的稳定;新疆的长治久安,关系祖国的兴旺发达。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个目标如何达到,靠什么保证?
“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键在党,根本靠坚强的干部队伍、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管用的群众工作机制。”“抓好这3件事,当前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治疆的重要方略和根本路径,是做好新疆工作的重要遵循。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做好群众工作是决定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所在。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抓改革、促发展,既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客观现实,又要面对复杂的文化和宗教环境,离开了党的坚强领导,离开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必将寸步难行。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有利契机,做实、用好这一载体,才能锻造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打造健全、严密、有力的基层组织,推动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抓好这三件事,对于加强新疆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夯实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基础,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广大党员干部是各族群众的主心骨,是稳定的旗帜、发展的标杆,党员干部有怎样的作风面貌,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该对照中央要求,认真检视自己身上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从忧党兴党、巩固政权的高度认清责任,增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按正风肃纪、立说立改的要求解决问题,让各族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变化;用亲民爱民、务实清廉的标准检验成效,更好地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奋斗。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当前,新疆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而这归根到底要靠情与情的融合、心与心的沟通。我们说强化群众工作意识,就是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把各族群众当亲人来对待,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知民情、接地气、解民忧。我们说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就是要在工作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我们说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就是要发扬勇于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作风,以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群感情为突破口,将各种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把这些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里,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就有了坚不可摧的扎实依靠。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用好教育实践活动这个载体,从解决作风上的突出问题入手,强化各级干部的政治担当,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落实到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上,落脚到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上,我们就一定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把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5月10日
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新疆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新疆考察期间,总书记从推动跨越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的高度,阐述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指明了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中央的决策部署,靠各级干部执行才能落到实处;民生的改善政策,靠各级干部贯彻才能惠及群众;基层一线的问题矛盾,靠各级干部直面解决才能化解在萌芽状态。越是面对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越需要党员干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越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相反,如果党员干部在挑战面前退避三舍、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更遑论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之盾。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坚决维护新疆大局稳定,是对干部队伍的重大考验。这就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锻炼面对复杂局面的战略定力和斗争勇气;需要强化政治担当,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推动经济发展;需要提高治理能力,加强源头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把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要求落到细处、实处;需要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在鱼水情谊中筑牢稳定根基。唯有具备坚定不移的信念、舍我其谁的担当、攻坚克难的能力、服务群众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才能真正成为新疆长治久安的中流砥柱和中坚力量。
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着现实挑战,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形势复杂。我们常说,“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同样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完善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正确的标准、合理的结构选干部、配班子,使广大干部有充分施展才干的舞台。对长期在新疆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基层优秀干部,要在职务职级晋升、住房、津贴、个人和家庭安全等方面制定有关政策。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力度,对经过实践检验是思想作风正派、对党忠诚、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培养、放手使用。
在总书记为期3天的新疆考察期间,有这样一个细节引人深思。在喀什地区的阿亚格曼干村听取村级组织工作汇报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各级干部是我们党执政大厦中的“钢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担当,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打造一支政治上坚强有力、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就一定能浇筑边疆安全的铜墙铁壁,释放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人民日报》2014年5月11日
第四篇:1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问民生,话团结,谈稳定,论发展……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新疆未来,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高屋建瓴,是对我们党治疆理念的又一次丰富升华,引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作,就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把新疆建设好、发展好、稳定好。
“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各方面工作,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了新疆稳定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道出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也指出了做好新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抓手。
稳定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前提。回顾新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什么时候社会稳定,经济就健康发展,各族人民的生活就安定祥和;什么时候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经济就停滞倒退,各族人民的安全、幸福就会失去保障。实践充分证明,稳定是最大的民生,稳定是新疆发展繁荣的生命线。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不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双双位居全国前列。这一切,得益于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共同努力,得益于新疆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天的新疆,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越是在这个时候,越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样发展才能乘势而上;反 之,如果社会**动荡,生命财产安全都难以保证,又谈何跨越发展正因如此,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各族群众的所盼所望。
必须看到,目前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维护新疆大局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近期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再次表明,新疆的反分裂、反恐怖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境内外分裂分子“唯恐不乱”的丧心病狂更加说明,只有稳定,才能粉碎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的图谋;只有稳定,才能给民族分裂分子以最有力的还击;只有稳定,才能维护新疆经济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和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保证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上来,紧紧依各族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铸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之盾,齐心协力打好维护新疆稳定这场硬仗,通过维护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新疆更好更快发展。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自古边疆稳,则内地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求稳定、盼太平、谋发展,这是新疆2200万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国13亿人民的共同意志所在。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勇于担当、敢于亮浆我们就能挫败一切分裂破坏的图谋,浇筑边疆安全的铜墙铁壁,筑牢幸福大厦的坚实地基,把新疆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成果维护好,把新疆各族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实现新疆的大跨越、大发展、大繁荣。
第五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疆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2014年05月06日07:04 来源:人民日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在新疆考察期间,总书记从实现党的宗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强调紧密结合改善民生推动发展,再次阐述了“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深刻命题,也指明了实现新疆跨越发展的动力所在。
发展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钥匙”,也是解决新疆一切问题的关键。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团结统一、实现人民幸福,才能有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有更多资源和手段。
发展的目的,最终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根本上讲,发展与民生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方面,发展决定民生,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民生影响发展,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阐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是大事,民生无小事。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祖
国统一。正因如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应该成为新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成为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结合点、着力点。正如总书记要求的,“要通过抓发展、惠民生,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不断增强党在各族群众中的凝聚力,不断增添爱国爱疆正能量。”
办民生要贴民心,如何贴民心?党的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和落实;中央的支持、各地的支援和自治区的投入,都应重点用于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民生实事。发展二、三产业,开发项目、建设重点工程,无论谁投资,都要注重增加当地群众就业,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办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做得到才说,说了就做到,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凡是符合人民愿望的事就是党奋斗的目标”。前不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在全疆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3年内将有20万名机关干部走向田野、走进村庄,与广袤大地无缝对接,与父老乡亲水乳交融。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把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根本目标,我们就一定能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无坚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 人民日报 》(2014年05月0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