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品教学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思品教学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
我在农村小学多年担任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刚开始,我就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在参加区级新课程培训之后,使我有了新的教学理念,这次又参加国培计划学习,让我获益匪浅。回顾、总结自己的教学,我就农村小学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观念,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参与教学,这最为关键。因为,教师是课程资源的传授者、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实施者。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善于灵活运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因为您是课程资源的传授者,假如能很好的把自己的经验和社会阅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会更顺利,师生关系会更密切,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吃透教材,理清思路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前些年的小学思品教材只是纯思想教育,而目前的《品德与社会》已经新融入了历史、地理等知识,所以,就是在课前吃透教材,把握好重难点,理清思路。“打有准备得仗”。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料、设计的活动方案,让它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作用。一句话,只要我们教师能够随机应变地运用好教学资源,教材上的许多丰富的教学资源就可以很好的被开发而且能够有效地被利用,进而达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目的。
三、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现在学校都有远程教育接受网络,利用这一平台,下载素材或者课件,根据学生实际,加以设计和编辑,利用视频、音乐、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其多感官参与进来,教学效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我想《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灵活运用;潜心挖掘,勤于思考;不断探索,敢于创新就一定能把课讲得更精,上得更活,学得更实。
第二篇:利用好错误的教学资源
利用好错误的教学资源
在学到乘法后,让学生看图(图中路上有3组小朋友玩,每组都有5人;旁边有两个花篮,分别有6朵、5朵花„„)提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学生提出“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且认为“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是“3X5=15(人)”、“6X5=30(朵)”。此时,我不急于让学生说对于否,而提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答案进一步反思。学生对“路上一共几个小朋友玩?”的理由很充充分:“路上有3组小朋友玩,每组都有5人,就是求3个5连加是多少,所以用3X5=15(人)。”而对“花篮里一共有几朵花?”学生们私下议论着:“两个花篮,一个是6朵,一个是5朵„„”、“一个是6朵,一个是5朵,不是6个5或5个6„„”、“一个5,一个6,一共是多少„„”、“一个5,一个6,加数不同,应该用5+6”„„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把它们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要通过巧妙提问和设计,机智地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亲身经历错误的解决过程,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
沈利民
07.11.
第三篇:如何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如何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市中办小学
马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最好的一种教学,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关系。”过去我们把课程当作整个世界,现在我们要把整个世界当作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挖掘和利用本地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品德与生活教材为儿童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生活的通道,提供了一个可以对话的文本,以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是以一幅幅的图片展开的,作为教师,不能把它当作看图说话的资源,而应该看作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有时候教材中的图片虽然很多,但也有许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应该根据实际大胆调整教材顺序,活用教材,要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开发和设计、利用教育资源。例如《朋友之间》这一主题,在教学中,老师不要简单地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儿童是怎么做的,我要向他们学什么。而要通过书中的小朋友的做法联系生活实际体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或者课前让几个同学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录成片段,课上播放,全班同学观看并发表观点,当朋友有困难及犯错误时应该怎样做的?那么“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不正是教材上所画不出来的儿童的真切感受吗?通过这种生活实例的教学,教材的范例性充分地得到体现;通过这种拓展延伸,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断地与教科书的思想观念融合;通过这种联系实际,教材中的儿童与教室里的儿童相依相伴,共同成长。
2、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校园环境资源
如:教学《规则在校园安家》一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资源,引导学生将课前进行的校园规则大搜索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发现,孩子在认真寻找、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对校园规则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3、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家庭资源。
对于学生而言,想要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的稳定性,就得因材施教。教学得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身边开始,而家庭资源是强有力的课程资源。虽说学生生活在家庭之中,可是对家庭的认识只停留在家庭的表面,所以家庭资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方面对教学的帮助就更为重要。如在《快乐的一家子》一课时,让学生从自身家庭实际出发,说出在家庭当中最快乐的事情与同学共分享。把课堂主体性还给学生,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格外高涨,最后经过教师的总结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品社教学是一个生动的、开放的、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气息的活动过程,因而品社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应该是多样的、综合的。只要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要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只要能创造一个鲜活、有效的课堂,我们就应该进行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那样我们的品社课才能更加充满活力,更具实效性。
第四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丰富思品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程资源种类主要分为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课外资源。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应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需要,合理运用教材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外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设施;遵循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其本质和内容决定了德育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是多样的。作为社会学科,人本性是本学科的重要特点,如七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八年级的交往品德、法制观念的教育;九年级的爱国和责任教育,都是作为现代合格公民的国民教育。实施这些内容的教育,如果仅仅依靠课本,是不能很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而广泛地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课改的需要,也更有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围绕某一问题,收集资料,确定主题,经过在课堂上的充分研讨,获得对这一问题的明确认识。使学生学到了教材中学不到的知识,扩大了课堂的空间,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材料。而且很多信息又是他们自己动手获得的,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切磋充分,师生受益匪浅。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种类
课程资源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工具及其自然物品,从来源可分来自校内的、社会的和家庭三方面的教学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的各种可以利用开发和建设的资源,主要有教材、学生、教师、设施设备等各种软硬件环境等,也可以称为课内资源。而社会的和家庭的又可以归纳为课外资源。可以说我们周围存在着丰富而及其珍贵的教学资源。具体如下:
(一)、教材资源
教材是学生和老师共享的学习材料,而且更偏重于学生。教材资源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资源,教师既不能无组织无纪律地脱离课程标准,随心所欲,更要防止唯教材论,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不仅仅就是书上所写的内容。教师一方面要吃透教材,善于理清和利用教材中纵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应该扩大眼界,横向联系,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使他更好的为我所用,并善于对教材进行取舍。
(二)、学生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这是一句教育名言。这个一直就在身边的资源常常被我们忽视。以学生的问题为资源,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在教学中我常常感受到学生带给我的惊喜。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体验,这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进生活,贴近学生。
例如:七年级上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让学生讲述相关的故事和经历,这些故事和经历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以情感人,通过他的讲述使全班同学懂得了生命的重要性,珍爱生命就用不着老师再过多地去赘述。巧用学生身边的小故事、漫画等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新课堂的教学中,只要教师用心地去挖掘、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有益的探索,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教师资源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者之一。因此,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注意自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教师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专长,挖掘自己的潜能,注意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做到取长补短和精益求精。还要注意发挥群体合力,只有全体教师团结合作,共同参与,才能有学校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
(四)、课外资源
课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之外的各种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家庭资源、家庭社会资源等。过去,这些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因为学校几乎是对外封闭的,而校外各类资源的拥有者们也缺乏为教育服务的意识,不了解学生需求和教育规律,所以教师,更应将眼光放的更开阔,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门。通过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挖掘课程资源;与社区内各方面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如学校与社区的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参观社区的展览,参与社区的活动等,使课内外的教育有机结合。让学生将自己从学校、课本上不到的知识适用于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明辨是非,塑造良好个性,形成良好人际关系,这也是不容错过的课程资源。
家庭课程资源,就是和家长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家庭文化的营造(如为装潢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实践能力;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活动。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资源丰富多彩,不同的课程资源作用不同,如何使教学资源开发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教学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合理运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时候,应根据各学校、学生的生活背景等实际情况不同,精心筛选教材中的素材、案例,挖掘课程资源,巧妙利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和思维,培养能力,感受愉悦,体验成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巧用名人名言、谚语、俗语、比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悟、明理。初中思品教材中有不少的名人名言,教师应有选择地利用,还可作些补充。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理解抽象的知识。如,理想是一个难懂的知识点,我利用比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使学生豁然开朗,在优美形象的比喻中感悟理想,放飞理想。在《与友同行》的教学中,我引用“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意味着死亡”、“忠实的朋友是菩萨的化身”等比喻,让学生体验、感悟友谊的珍贵。
例如,在《直面挫折》的教学中,我发动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收集有关挫折的励志名言。结果,学生在课堂上高兴地展示、朗读名人名言,效果显著。学生共收集了几十句有关挫折的名人名言,如“不经历风雨,哪会见彩虹”、“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苦难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等等。这不仅帮助了学生感悟明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让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培养了动手能力。在《走进法律》的教学中,我利用“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失足成千古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俗语,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明白道理。
2、巧用歌曲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歌曲作为一种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而喜欢唱歌、听歌又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利用歌曲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陶冶情操,是常见的一种好方式。如: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教学中,我开头利用《三个和尚》这首动画歌曲,让学生欣赏,学生兴致盎然得跟着唱起来。“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激发了思维。课中,我又让学生欣赏《团结就是力量》这首雄壮、高昂的合唱歌曲,学生激情飞扬,齐声高歌:团结就是力量!创造了课堂教学的高潮,有效的升华了情感。这样,少了说教成分,多了情感的渗透。
(二)、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外资源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思品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思品课不能仅停留在说教上,而应该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无疑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当增加有利于学生的教学信息量。所以,教师要注意选择一些社会热点现象作为教材资源来开发。
可利用多种有利条件,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动学生搜集富有意义的社会热点,实行“课前5分钟新闻分析”,内容涉及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当地的一些社会问题、“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栏目中的一些学生关心的问题;组织学生积极搜集资料的同时,把手头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甚至展开讨论。把这种教学资源与所学的知识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会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也总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设施
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但在众多的阅读书刊中,学生的选择往往受个性兴趣的限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多媒体的强大的模拟功能提供实践或实验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获得有关学习资料,可以使思路更开阔,教室里的有线电视网,使学生能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为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五分钟时事分析”提供素材。同时,教学中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向学生展示经过筛选的优秀素材和清晰明了的逻辑思维过程,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鲜活、化疑惑为理解。
例如,在讲《科教兴国战略》一框教学中,播放了一些现代高科技成果,以及古代科技的再现,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图象的分析、理解的更好。如学习“消费者有哪些合法权益”时,放映从《3.15说法》、《今日说法》等栏目录制的相关案例,案例
一、广东东莞某超市一顾客遭非法搜身事件;案例
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案例
三、北京某医院销售假冒中药事件。让学生从录像画面中分析案例中的这种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课堂讨论气氛热烈,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
(四)、遵循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而行的,同样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应该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课程资源,尽管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但是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待开发与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处理应该是动态的,也是多变的。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资源进行加工,组合,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并不断地吸收新鲜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逐步摆脱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传统习惯,积极主动地投身课程资源开发,丰富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傅道春
齐晓东
《新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陈宗杰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庆明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
中国青年出版社
4、杨春荣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如何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
思品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使用
平昌县镇龙中学
朱武
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事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社会科学学习领域其他学科教育相互支撑;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学校其他德育渠道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思想品德课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我认为除了运用好教材外,要充分挖掘一切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巧借“他山之石”,加强学科渗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蕴涵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并挖掘其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成分,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也是今后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努力方向。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领域是相互关联的,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潜心挖掘,有机整合,借助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轻松掌握本学科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比较多的运用了语文、史地、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渗透,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前言课第一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时,运用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来说明爱国主义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的可贵的品质,能够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初二思想品德“走进父母”一课时引用了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充满感情的诗句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内容时则运用《地球受到的伤害》的漫画,幽默形象又寓意深刻的漫画,对环境污染及遭到破坏的事实的揭示让人触目惊心,起到了文字无法达到的效果。而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音乐,不仅增加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抓住学生动态,整合德育资源
学校是学生每天生活学习的地方,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件设
施、每一项活动都是可挖掘利用的教育资源,校内教育资源具有方便快捷和灵活的特点。它就在校园里,在学生的身边,教师可以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学校教育资源有效的利用。
新课程改革再次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在我们的学生中,每天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故事,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可以成为思想品德教师教学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行为表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抓住学生带有普遍性的典型思想和身边的典型“小事”,通过小组体验、感悟、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良品质。如针对学生中浪费粮食、乱化零用钱、沉湎网吧等现象,可以联系思想品德课培养社会责任心和艰苦奋斗等知识进行教育,更具说服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 在教学目标上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学校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第二课堂。近几年,学校团支部广泛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而思想品德课与学校的班会课、晨会课、国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都能找到最恰当的结合点。
三、借助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和第一所学校,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最直观、最形象的,家庭教育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养成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最强有力的后盾。利用家庭教育,更有利于把学生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
我们要把思想品德课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把课堂上的道理逐步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例如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了解家庭生活、与父母经常沟通交流可以让学生了解父母养家的辛苦,从而学会孝敬父母;通过参与家庭管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参与劳动,可以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品德等。
四、开展社会实践,挖掘乡土资源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思想品德教育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在社区生活中自主活动,体验成长,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松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有着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可挖掘和利用。通过让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和其他的名胜古迹,了解本土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感情,让学生亲眼看到祖国大地的变化,了解人民生活的提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的信心。通过访问本地区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其优秀品质,感受社会主义新风尚。此外,也可以邀请派出所有关人员来校作法制教育讲座,邀请本地区老红军讲长征故事,了解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爱国热情,也能增强对思想品德课中“了解家乡,认清国情”和“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等知识的理解。
五、关注时政热点,开发社会资源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主张学生不只做学校的学生,还要做社会的学生。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要求:时事政治教育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必须按规定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上予以保证。
社会教育资源是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是教育走向社会、走向实际的有效途径,并日益成为政治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当今中学生不仅关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开始用审视的眼光关注社会现实,这同样为我们的思品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充分的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力度。思想品学科教师要善于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学习评析新闻,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激发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通过让学生收集了解我国经济、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 “感动中国”人物等先进事迹,不仅可以加深九年级思想品德中对于“国情、国家地位、综合国力、社会责任心”等概念的认识,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优秀的影
视文艺作品和网络资源、以及学校的图书馆、多媒体等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教育资源的作用。
对思想品德课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的思考:
1、思想品德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善于收集、积累资料,多掌握一些有用的信息,同时要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
2、对于掌握的教育资源要有筛选,选择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学生收集资源时,一定要认真指导。特别是网络资源,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
3、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来说,查找资料、收集相关信息的渠道相对不多,再加上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课外时间也有限,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同时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