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中华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有感[最终版]
读《中华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有感
八年级(7)班赵子涵
邓小平,是我国震惊世界的伟人,他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中国人民的儿子”。
邓小平,他的心里面永远都装着祖国、人民,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祖国,为了全国的人民着想。有一次,邓小平和刘邓在路上走着,看见了运输东西的负责人。他二话没说,掀起一辆车子盖得篷布,见只装了半车的东西,他的脸沉了下来,命令把所有的篷布都打开,都是这种情况。于是,邓小平狠狠地批评了这位负责人,严肃地说:“不爱护民力物力,这是犯罪呀。”负责人的头耷拉下来了,马上把多要的大车归还给了群众,邓小平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是的,有些人只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小小的利益,就把良心出卖了,就把良心给丢了,像这样的无耻小人将会永远遭到世人唾骂,同时,也会让别人永远“记住”他!
在他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同时,他还要付出努力去作战。为了祖国,他就算把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也在所不惜。在军事方面上,他有着非凡的智慧,无比的勇气,真的可谓是智勇双全啊!他料事如神,每一次敌军的计谋他都能看穿,然后用相对的计策,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在那一次,在原城的阎锡山也不断发电报给他们打气壮胆,说什么“上党必争,长话必守,援军必到,叛军必灭。”刘伯承和邓小平马上指挥大军追击,把敌人全歼在城西的将军岭,长治守将史泽波也
成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阶下囚。在这件事中,邓小平和刘伯承包围了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他们的功劳可真是功不可没啊!
在军事上的事业中,他总是积极的参与,愿为了祖国做一切牺牲。并且,他在任何方面都是如此。
他对待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当邓小平、刘伯承和陈毅得到黄维改变部署的命令,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即命令各路纵队紧急调动合击黄维,就是在黄维彷徨犹豫的那一天里,解放军正从四面八方围过来,黄维的机械化部队只走了十多里,就被全部包围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十五华里宽的地区内。黄维被俘后,为自己的这一天的犹豫,恨得要死,只是悔之晚矣!
……
当我读完邓小平爷爷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后,真的是心有感触。我不禁为他的英勇善战与智慧所折服。这几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邓小平爷爷真的是认真对待,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啊!他处事认真,做事谨慎认真,难道他的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您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要向您学习。邓小平爷爷,在这里,我向您致敬!”
读《中华人民的儿子——邓小平》有感
八年级(7)班周源源
邓小平,我想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他是一位世纪伟人。他为国做了很多的贡献,这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从中,我还看出邓小平是一个爱国人士,他曾说:“我们解放重庆,解放西南,并没有带多少钱来,现在拿不出大家需要的钱,怎么办?”台下的人鸦雀无声,邓小平见此情况,便话锋一转:“当年,我们也不是空着手来的,我们带了比钱更宝贵,更重要,更有力量的东西,那就是十六个字“公私兼顾,劳资两和,内外交流,城乡互助”,这是现阶段指导一切经济工作的根本方针,只要我们认真照此去做,当前经济上,生活上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看!邓小平总是为人民着想,就是因为他一心为国,帮助人民,所以人们都称他为“中华人民的儿子”。能给予这样的称号,可见邓小平他有多么的伟大!
邓小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绞尽了脑汁。他常常连日召集财经委的同志开会,要在这重重困难中寻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后来,中共西南局领导决定修建成渝铁路沟通川中两大城市。其中,邓小平对这件事更是极力促成。
在军事方面,邓小平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在原城里的阎锡山边,不断发电报给他们打气壮胆,说什么“上党必争,长话必守,援军必到,叛军必灭。”刘伯承和邓小平马上指挥大军追击,把敌人全歼在城西的将军岭。长治守将史泽波也成了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阶下囚。
作为解放战争的序幕战上,党战役和毛汉战役打断了蒋军伸出来
抢摘桃子的手,保卫了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刘伯承和邓小平功不可没。
打仗打不过解放军,蒋介石只好又祭起了停战的法器。
1946年1月,停战令生效。华北战场上的枪声暂时停下来了。邓小平抓住时机主持了整顿部队纪律的工作。可见邓小平爱国、卫国的情感之深。
邓小平生活在人民中间,他是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他的力量、他的欢乐来自于人民。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以邓小平为榜样。虽然我们在军事方面不以做出贡献,但我们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团结;对祖国存有热爱与感恩的心,这也是爱国,这也是高贵的品质。
因为我是党的人,所以党在我心中!
第二篇:读《儿子》有感
读《儿子》有感
今天,我读了《儿子》这篇文章,我的感触很深。
儿子这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几年前,一位老人的儿子在云南边防牺牲了。老人虽然失去了儿子,但每个月都可以收到云南边防寄来的20元钱,署名是一个叫“解为民”的战士。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叫自己的邻居小刚给“解为民”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了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以后月月都可以收到一封来自“解为民”的信,能收到汇款,汇款单上的字迹却变地很陌生。老人发现有变,立即坐火车来到云南。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了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有两座墓,一座是他亲生儿子的,一座是“解为民”的。署名写着四个大字----您的儿子。但近几个月来,书信断了,可每月老人还
老人失去亲生儿子后,他没有流一滴泪。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为国家牺牲的,儿子死的光荣,老人把悲伤和痛苦压在心底。“解为民”的出现,让了儿子,成了一对未曾谋面的“名副其实”的父子。
他坚持每月给老人寄钱,写信,他所拥有的品质是常人无法拥有的。虽然“解为民”不是老人真正的儿子,可他却像亲生儿子一样,给予了老人一丝希颂!
老人减轻了孤独感,心里的悲痛也减少了许多。老人真正把“解为民”当成解为民真是一个好人,他与老人素不相识,却一直尽着当儿子的义务。望、一丝温暖。虽然我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可他的事迹会被我们永远歌
第三篇:读《邓小平传》有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三落三起”的拼搏人生
利用国庆节前夕的闲暇时间,值此建国62年之际,我打算重温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有巨大作用的伟人。一个偶然的契机,我邂逅了由英国绅士理查德.伊文思(前英国驻中国大使)所著的《邓小平传》。
这部《邓小平传》按时间的顺序进行描写,利用了平述的讲解,缓慢而又悠长地从伟人诞生开始,把一位伟人辉煌的一生展现在我的眼前。让邓小平同志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反而是跃然纸上,在我阅读地过程中,渐渐地被邓小平同志顽强的拼搏人生以及他不屈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而我也对这位既遥远又亲切的形象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邓小平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他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以及加快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他在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汉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确保了党和国家的稳定发展。在逆境的狂澜中,再一次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在危难之秋里,不屈不挠,在历史的洪涛中跌宕起伏,浮沉之中,并没有消沉。他是我们党和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创者。
邓小平同志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时代伟人,在他将近百年的生命历程中,和无数扭转人类历史的人物一样,诞生于普通平民阶层。邓小平同志的父亲邓文明作为一位传统的读书人,就读于成都法政学校,常年奔走于内外,其严谨治学的形象深深的幼年的小平。小平自小接受老式私塾教育。7岁时,转学新式教育,升入广安中学学习现代科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年轻的小平把目光放在更远的地方,开始关注于国内外的变化。在他的青年时期,国内最轰轰烈烈的便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而在国外也有因凡尔赛和谈破裂的巨大影响。1920年,年仅16岁的小平来到法国,在那里,它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参加勤工俭学,更重要的是,在开放的法国,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他与贫苦的工人们同食同宿,深刻地了解到了工人阶级的苦难和工人们贫苦的生活状态,他还成功地遇见了共产党人,而正是共产党小组的积极的思想方针使他在污浊的政治气氛和苛刻的剥削当中感受到一丝清新的空气。后来,在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影响下,他加入了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邓小平身在法国,却无时不刻注视着祖国的形势。在祖国最需要自己的时候,他回到了内战纷纭的中国。曾经领导过百色起义,积累了不少战争经验。1927年3月蒋介石开始采取分裂行动,展开了一连串残酷无情的清洗运动。大屠杀在南京、广州以及长江三角洲一些小城镇蔓延开来。这使共产党面临抉择:是与国民党分道扬镳还是继续与左翼国民党合作以争取和控制他们。他不顾一切阻挠,支持毛泽东“到农村中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决策,坚决反对王明等人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决策,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坚持,让他获得了这“一落”,被审判,被逼着写检讨书等等。但是苦难终归是短暂的,8月7日,邓小平以党中央秘书的身份参加了中央委员会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从而亲身经历了共产党从惨败转向全新战略的过程。
而后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为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战役。他和刘伯承组成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中国的全面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中国建立后,又促进了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支持文化文学的自由,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再次获得了“二落”,从一剧《海瑞罢官》之后,又被扣了“右派”的帽子,从而下放到农场中,做重活,做苦力,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黑色之中,他仍然审时度势,不断地给自己争取着机会。在轰轰烈烈的红色“文革”中,奇迹般地再次复出,全力恢复被破坏了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提出了八字方针,然而,又是因为这样,他再次被反动派攻击,得到了“三落”。这时的邓小平同志啊,已经70岁了。
然,邓小平同志便是这样一个人,他称得起伟大就在于他在逆境中仍然可以保持积极性和乐观的精神,三落之后马上又能三起,从没被打倒过。十三届三中全会是由他全力主持的,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在农村建立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虽然中间经历过不理解,也有人会怀疑,是否中国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归根结底,我们还是社会主义的,但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个“南方讲话”,让中国真的焕然一新了。
回顾,邓小平同志的辉煌的一生,虽然也有“三落”的磨难,但他总能在“三落”之后,总结和分析实事,努力拼搏着,找到中国最重要的东西。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郑重的态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纠正自己的失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式做出科学判断,在中国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上丝毫没有让步,最终圆满地促进了两地特区的回归,成功的走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是忠诚的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政工干部,后来长期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担任过重要领到职务。他是卓越的军事家,红七红八军的创建者之一,抗战期间129师政治委员,解放战争中与刘伯承一起率军南下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对国民党的反攻,并参与指挥了淮海平津两大决战。同时他也是真正而坚定的马克思义理论的实践者。纵观其一生,无论局势多么复杂险恶,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做实事,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不搞个人崇拜,不搞一言堂。他所主导的对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反对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指导。实际上是经历了数千年封建专制的中国人有史以来开天辟地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2011年09月28日
外国语与国际教育学院日语一班
白景皓 20101320101
第四篇: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读《邓小平时代》有感
通过阅读《邓小平时代》,感触很多,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巨人,他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随着看书的深入,我越来越喜欢这本书,越来越感到邓小平的伟大。
《邓小平时代》这本书采用纪实的手法,多角度,深层次记录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三落三起,不屈不挠,他意志坚定,对中国的发展倾注的毕生心血。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使中国走出了“文革”的阴影,他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改变了中国,他使中国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这一代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的使命就是:建设富强的中国,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
当前,我们开发区正在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我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坚决维护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加强学习,强化团队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学习意识、勤政意识、实干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在管委会的各级领导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工作,为开发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提高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贯穿到全年工作当中。再就是要切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三是要注重落实,真抓实干,将各种措施落实到行动中。最后要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严格遵守制度,力争做出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读邓小平自述有感
三起三落,他不屈的性格;改革开放,他卓越的才华;香港回归,他不一样的爱国热情。这个人就是一个身高不足一百六十公分的中国“小矮子”,就是曾经得到了世界政治家们敬畏的中国富强蓝图的创作者,就是令全中国人民深深佩服的小平爷爷。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价。作为九零后的一员,作为小平爷爷的后人,很荣幸能看到他的自述这本书,更让我感到荣幸的是能够从这本书中感受这位伟人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与卓越才华。
我曾观看过许多关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视频,而最让我有感触的,莫过于小平爷爷的视频。在小平爷爷的一生中,有着一段极为坎坷的“三起三落”。
第一次“落起”是在30年代初期中央苏区时,由于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冒险主义,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等人则坚决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他们的“城市中心论”。为此,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次“落起”才画上句号。邓小平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文革”初期,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邓小平两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出来工作。毛主席在信上作了肯定的批示,1973年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得以恢复。1975年初邓小平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兼总参谋长,并主持党、政、军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