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04:5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

第一篇: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

海事工作报告

安徽省海事局2010年工作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江苏省“两会”、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党组“三个服务”和部海事局建设“四型海事”要求,围绕“四化三基本”发展战略目标,坚持“两个统筹”和“四个转变”不动摇,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和政风建设水平,着力提升有效监管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着力提升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化执法水平,确保辖区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发展。

主要工作目标是:将局建设成为适应航运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政令统一、结构合理、执法规范、装备先进、办事高效的现代化海事机构。实现“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执法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基本实现海事管理现代化,基本适应航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基本与国际海事管理水平接轨,在管理机制、通航环境、高科技应用能力、协同发展程度、队伍素质、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达到一流水平。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正确履行监管职责,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要开展辖区通航环境调查,全面掌握通航环境状况。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查找辖区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落实。加强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失控船舶管理、船舶试航安全管理以及船舶和航运公司诚信管理,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船舶登记质量管理体系,开展结构化船舶登记审查制度研究。结合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新版2.0)应用,研究运用AIS信道实施航行船舶电子签证。试行船舶安检后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船舶安检质量督察。落实对驻苏中央水运企业的监管制度。推动实施ISM规则修正案,巩固NSM规则实施成效,试行《审核管理建议书》制度。完成船舶建造质量监督管理机制试点工作,建立相关船检管理机制。完成辖区甲级乙级海船和内河船员服务机构的审批工作,对船员证件申办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建立船员培训机构档案,适时开展船员适任能力后评估和考核工作。

要做好突发性灾害天气防控工作,以完善机制、整合资源为重点,防备结合,深化合作,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大力做好《安徽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宣贯工作,并以此为契机,逐步理顺省、市、县三级水上搜救体系及与各分中心之间的关系。完善水上搜救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水上搜救“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推动纳入全省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将水上搜救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予以落实。开展世界主要航运大国在搜寻救助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比较研究。做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条例》的宣贯工作,推进《条例》实施。加强溢油应急物资管理,提高防污染应急响应水平。研究制定辖区防污染作业管理规定,开展防污染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对船载危险货物申报单位、装箱单位及相关人员的管理。对载运新增危险品的船舶实施一定比例的作业前检查。要向省政府专题汇报沿江船舶污染物接受处理设施匮乏的问题,恳请省政府帮助解决。继续推进船舶污染责任保险实施工作。

(二)发挥海事职能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要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继续推进“江海一体化”的国际海港区建设,建立科学客观的诚信船舶选船机制;继续增加海进江资格证明培训班次和考试频次;尽快实现海船在长江江苏段与海上航行“一证通”。在保障辖区安全畅通的基础上,推行便民执法、和谐执法理念,探索行政处罚标准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做好在建船舶抵押登记工作,服务地方船舶制造业发展。推广应用《沿海通航水域航路规划》,使沿海航路和海上功能区域设计与沿海开发政策实现无缝对接。

汇编长江江苏段船舶航行系列导则,为船舶安全进出港提供规范性指导。优化海事违法行为处罚和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减少违法和事故船舶在港接受调查时间。要按照部省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世博会环沪“护城河”水上安保工作。要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实施专项签证管理,加强国际航行船舶保安检查,加强“三无”船舶整治工作,加强应急反应工作,加强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和水上客运安全检查,确保会期间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要确保口岸开发开放安全高效。严格履行海事监管事权,做好码头临时开放及船舶临时停靠审批工作。研究内河二类口岸开放后的海事监管程序,推动省政府出台统一的口岸开放配套标准。积极关注省电子口岸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网上申报系统。发挥口岸查验牵头单位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与其他口岸查验单位的沟通联系,共同推进口岸开发开放。要针对辖区重点水工工程大型化、密集化、多样化特点,提前介入,主动作为,积极做好水上安全相关论证与基础性工作,在海事法规和业务技术上给予全面的帮助、指导和督促,要求相关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开展辖区内跨江桥梁通航安全研究,推动上级出台核定长江江苏段桥梁通过能力标准的意见。

(三)加大规范管理力度,切实化解各种风险。

要落实安全监管“五有”要求,运用网格化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科学调度人车艇等执法资源,保障水陆域网格内监管执法工作的高效开展,全面实现数字化执法。做好部分直属派出机构职责调整工作,争取完成机构更名。持续改进和完善海事管理体系,建立跟踪、评估、监督机制。修改完善《安徽省海事局工作规则》及三重一大决策程序,形成较为完整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继续健全新闻信息管理和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局内、外网站运行维护机制,不断丰富网站内容,为海事执法管理和行政相对人提供指导和服务。建立海事执法风险分析评估机制,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事故调查处理等重点执法环节实施风险分析评估,形成预防执法风险的长效工作机制。继续做好档案管理、机要管理、保密管理和综合治理、后勤管理等服务保障工作。重点结合“江海一体化”国际海港区建设需要,打造熟悉国际海事管理最新动态、精通国际公约、能熟练运用外语从容开展国际交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切实发挥局培训中心作用,打造综合素质强、业务技能精、管理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防止出现频繁交流、工作脱节的现象。

要落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预见性,提高预算执行力和决算数据的真实性。推行POS机结算缴费方式,做好海事费收信息系统(二期)推广工作。加大规费征收力度,确保应征不漏。建设节约型海事,严格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境)经费,在全局范围内全面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完善各类经济活动的内审监督机制,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保障全局各项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四)推进基本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升海事监管能力。

要推进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推监管救助基地建设,争取年内完工。积极开展监管救助综合基地及张家港船舶溢油应急库等五处监管救助基站的前期工作,争取年内立项。继续推进船舶溢油应急库的建设。争取上级在沿海配备60米及以上等级大型搜救指挥船艇、快速穿浪船、高速快艇。要与东海救助局、省通用航空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飞机上安装符合海事监管要求的监控及传输设备,探索在监管手段建设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路。力争开工建设长江中、小型溢油应急处置船。推进常州海事处综合业务用房、海事局综合业务用房、海事处综合业务用房和洋口港60米海巡艇码

头等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督促并帮助协调解决南通海事局业务用房拆迁还建事宜。完成监管救助综合基地等基本建设项目的工程验收工作

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沿海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好连云港VTS扩建工程(一期)项目前期工作、沿海VHF安全通讯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和沿海重要港口VTS系统、LRIT系统前期研究等工作,以现代化监管手段保障沿海开发安全有序。在实现全程监控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事局VTS功能,建成MIS数据中心,实现与上海海事局、长江海事局VTS系统的无缝对接。全面完成海事局网站群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各项设备运行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系统运行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第二篇:第九届安徽省委工作报告

第九届安徽省委工作报告

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6年10月30日)

李锦斌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

一、美好安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胜利完成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一是理论武装得到新加强。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召开106次省委常委会会议、59次省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举办10期市厅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组织各级各类理论宣讲14万多场次,推动理论学习步步深入、全面覆盖,广大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树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丰富完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不断增强。

二是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2万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2万亿元、年均增长10.8%,财政收入由2064亿元提高到4012亿元、年均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908亿元、年均增长15.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9077户、居全国第6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4倍、总量居全国第8位,新兴工业大省地位初步确立。全省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成为长三角经济区重要成员,行政区划调整积极效应充分显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0.5%,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大力实施“四督四保”推进机制,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为长远发展积蓄了力量、增添了后劲。

三是创新水平得到新提升。创新型省份建设成果丰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启动实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相继建立,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十二五”期间,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32%提高到1.96%,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9.1倍、总量居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9位,创新已成为展示安徽形象的靓丽名片。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3人,省市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200个,建成院士工作站114家,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四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全面展开,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在全国率先推行政府权责清单、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农村综合改革、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财税金融、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等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掀起热潮,“十二五”期间各类市场主体由166万户增加到276万户。积极融入国家“三大战略”,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和航空国际货运航线相继开通,进出口总额累计2144亿美元、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519亿美元、年均增长22.1%,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

五是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舆论引导和阵地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全国首家省级好人馆建成开放,荣登“中国好人榜”人数连续8年居全国榜首,全国文明城市新当选数、提名数均居全国第一。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合作深入开展,打造了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六是生态文明取得新进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启动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全面完成,长江、淮河、巢湖水质稳定向好。新安江流域和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等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水质保持优良。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整治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及“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用地累计分别下降21.4%、39.1%。

七是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2015年分别达到26936元和10821元,年均分别增长11.6%、13.4%。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十二五”期间民生支出累计近1.8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量8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覆盖率大幅提高,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形势持续稳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27.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7万人。“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扎实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可及性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持续提升。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15万套,居全国第4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累计减贫481.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4.7%下降至5.72%。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老字号”、以船为家渔民等群体生活问题得到一揽子解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今年抗击严重洪涝灾害取得全面胜利。平安安徽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实施,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安庆油气管廊迁建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铸安行动”扎实开展,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八是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法定职权,立法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实现全覆盖。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创新实施民主协商计划,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全面依法治省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开。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不断巩固。

九是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制定实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若干意见,管党治党力度不断加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严格执行20字好干部标准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风清气正、圆满完成。基层党建不断强化,“三级联述联评联考”“三个清单”制度等深入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定实施省委、省政府“三十条”,“四风”整治成效明显。切实以“不贰过”的决心,加大中央巡视和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力度,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九届省委巡视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市县巡察有序开展,审计监督、重要岗位干部交流轮岗、制度规范全覆盖扎实推进,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

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的五年,是管党治党深入推进、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五年,是“三个强省”建设成效彰显、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皖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安徽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在创新创造中培育竞争新优势。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正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制约和影响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本破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群众观念不强,不敢为、不想为、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从严管党治党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等等。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在实践中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安徽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并提出“五个扎实”的任务要求,这“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是指引我们站上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行动纲领,是加快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孕育突破,为我们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家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提供了难得机遇。我省是长三角和中部地区重要成员,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为我们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配置要素资源提供了难得机遇。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同时要认识到,世界经济仍在深度调整,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新一轮增长动能尚在孕育,我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前进道路上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我们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持统筹协调增强发展平衡性,坚持绿色优先增强发展可持续性,坚持扩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共建共享增进群众获得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保证,不断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美好安徽开创新篇。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就要扩大战果、积累成果,量变质变、勇于争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指标增幅和质量效益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万亿元。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创新能力全面增强。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重大创新创业平台、产学研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60%,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基本建成,科技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法治安徽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空气、土壤、水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防治,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上升,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不断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福祉全面增进。居民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惠及人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就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发展之路。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创新型“三个强省”。牢固树立创新第一动力、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弘扬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创新文化,积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安徽发展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

——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注重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大开放意识,充分发挥沿江近海、居中靠东、承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着力方向,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打造成长三角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持续增加居民收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迈进。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汇聚起推动安徽发展的磅礴力量。

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一定能够创造美好安徽建设更加辉煌的成就!

第三篇:安徽卫生厅厅长工作报告

总结成绩 明确目标

全面落实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在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高开焰(2012年1月15日)

同志们:

2012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第第九次党代会及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深化医改这个中心,总结2011年卫生工作,科学分析形势,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全面落实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任务。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这次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同志,省政府罗建国副秘书长在会前专门听取汇报,今天又亲临会议,詹省长最后还将作重要讲话,全省卫生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2011年卫生工作主要成效

2011年是近期医改五项重点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二五”卫生发展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卫生系统全力以赴抓改革发展、全心全意做好卫生服务,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医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11年初,省政府办公厅下达本医改任务细化为74项,其中卫生部门牵头负责56项,配合完成18项,卫生部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省卫生部门医改主要指标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其中,新农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居全国并列第一,基层医疗服 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等居全国前列。

基层综合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发展。省政府出台巩固完善基层医改30条补充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全覆盖,招标采购及配送机制进一步改进。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急诊药品费、门急诊费同比下降28.7%、20.9%、次均住院药品费、住院费下降14.5%、10.6%。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27.2%,门诊输液率降低2.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的体制制机下运行良好。在岗人员、离退休人员平均收入分别提高了32%、33%;历史遗留债务正逐步得到化解。

新农合制度持续巩固发展。2011年筹资标准提高到230元,筹资总额110.9亿元,参合率达98.98%。住院费用净报销比例达到了51.26%。对大病实行“保底补偿”,封顶限额提高到20万元,重大疾病净报销比例提高到70%—8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已有5214名重大疾病患者受益。扩大慢性病保障范围,我省属于新农合覆盖慢性病病种最多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建成全省联网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部开展即时结报与“一卡通”建设。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以实施项目为抓手继续加强县、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979所,覆盖了98.95%的城市居民。全省基本实现了每个建制乡镇有1所规范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的目标,并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全省统一为乡镇卫生院招聘了17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免费订单培养485名本科和专科医学生,组织20所三级医院对口支援29所县级医院,组织实施了针对农村和社区卫生人员各类培训项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与素质得到充实和 提高。各地认真落实村医相关政策和待遇,稳定了村医队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推进。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加到10类41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50%以上;儿童和妇女目标人群管理率达到80%以上;免疫规划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95%以上;慢性病防控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任务进展顺利,共有475.2万例高血压、124.2万糖尿病、17.9万重性精神病人及559.8万65岁以上老年人得到健康管理,免费为1 40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芜湖、马鞍山继续探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得到卫生部的充分肯定。芜湖、繁昌、南陵、当涂等县正式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重点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马鞍山等11个市建立了独立于医方和患方的第三方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在蚌埠等4个市进行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全面推进优质护理、临床路径、预约诊疗,临床路径试点基本覆盖卫生部下发的24个专业329个病种,全省25所三级医院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截至11月底,门诊预约诊疗达750422人次。

(二)重大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和妇幼保健工作成绩突出。卫生应急工作全面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和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年共处臵丙肝等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光气中毒等突发事件82起;道路交通等13905起安全生产事故的紧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得到妥善处臵;全省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累计救治艾滋病病人3256 人,贫困结核病人9448人,晚期血吸虫病病人5826人,超额完成省政府目标任务。疟疾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累计报告病例同比下降64.5%。麻疹发病率控制在 1/100 万以下,为实现2012 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手足口病、乙肝、麻风、性病等其它传染病防治也取得了新的成效。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已连续26年未发现新发的地方性克汀病病例。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完成改厕16万座和16个市62个县的水质监测项目任务,11月底,铜陵市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5个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94.5万人享受免费婚前保健服务,全省婚检率上升到80.9%;补助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50.2万人,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5%以上;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18.4万人、乳腺癌检查1.49万人,均超额完成任务。孕产妇死亡率为20.31/十万元、婴儿死亡率为8.8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三)医疗质量与服务监管进一步强化。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全省共成立15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覆盖不同专业的质控体系逐步建成。严格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对开展心血管介入、心脏移植等诊疗资质,实行了严格审批。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督查。进一步加强医疗广告管理。切实加强血液安全监管,全省临床用血全部来源于无偿献血。

全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各地普遍出台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提供优 质服务。结合医保报销政策,推进按病种付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全省医疗机构广泛开展“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活动,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扎实推进省直医疗单位防统方软件的应用工作。创先争优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其中阜阳人民医院刘晓玲同志荣获2011全国十大健康卫生光荣称号。医疗质量、服务行为和行业风气持续好转,群众就医感受明显好转。

(四)食品安全与监督执法得到加强

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继续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省政府决定成立省食安办设在省卫生厅。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增加苏丹红等7种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监测。完成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890个。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有效处臵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持续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继续深化卫生审批制度改革,全年受理各类卫生行政审批项目73827件,办结率100%。依法加强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与放射卫生监管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00多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2011年全省共开展监督检查7552次,查处无证行医3238户次,取缔无证行医2501户,行政罚款2212户,罚款金额7782273.8元,没收非法所得425户,没收金额41.5万元,移送非法行医刑事案件95件;组织开展医疗美容监管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各类单位4208户次。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五)中医药事业取得新的成绩。组织制订了《安徽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了我省“十二五”期间中医药发展的目标任务、对策措施。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芜湖、马鞍山市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中医优势病种和临床路径试点、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和示范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继续推进。中医“三名”工程建设有序推进。确定91个专科、38个专病列入“十二五”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确定了100名“十二五”全省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中医药“三进”工程,在农村、社区作用进一步发挥。

(六)其他各项卫生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制订了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实施方案。国家补助资金2.13亿元投资建设的5个信息化试点项目进展顺利。其中,村卫生室管理信息系统,为全省15000多个村卫生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省立医院与绩溪县等5个县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建成;在全省61个县级医院和20个区医院建设的PACS系统项目已全面实施。马鞍山、芜湖公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顺利推进。全省举办了7期全省卫生信息化人员培训班,培训1107人。全省卫生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还组派了第九批援藏医疗卫生队;积极开展对口援疆工作;完成了援也门以及对口卫生扶贫任务;进一步加强了国际医疗卫生合作。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老年保健、干部保健、卫生统计、新闻宣传、党建、离退休工作等均取得新的进展。同时,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完成了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医学教育任务,医学科研取得了一批新的成果,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在骨干人才培养、学术学科建设、医疗技术水平以及在规范服务、质量管理、业务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军示范和带头作用。

同志们:过去一年,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顺利推进,为维护群众健康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重视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向关心支持卫生工作的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向全省卫生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009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十二五”期间将是攻坚克难的关健时期,卫生系统作为医改的主战场,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进一步明确未来改革的重点难点及目标,统一认识,知难而进,迎接挑战,努力夺取医改新成就。

(一)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经过几年努力,我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一些长期困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出现好转趋势,有的正在发生变化,有的已经出现重大结构性改善。

一是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实惠。通过民生工程的实施,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看病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8.5%,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均控制在7%以内,快速增长的势头减缓。看病贵问题有所改善。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公平性显著改善,据调查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实现了全覆盖。医改重新构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运,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使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的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

三是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卫生资源配臵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公共财政投入向基层、农村和公共卫生倾斜的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大幅充实,三年共投入360多亿元。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35.5%,公平性显著改善。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认可度和信任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量增长较快。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目前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已达到95%以上,监测显示,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基本上接近,婴儿死亡率的差距缩小了5.9个千分点。

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省情,符合群众的愿望。这些重大变化,不仅惠及广大群众,也促进了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必将极大振奋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必将激励我们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把医改推向深入。

(二)深刻认识“十二五”医改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健时期也是重要战略机遇期,卫生事业在改善民生、拉动内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其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也十分艰巨。深化医改我们将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各方面困难因素的考验,也面临着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

首先,要充分把握卫生事业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国家高度 重视卫生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十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对医改的领导,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协调推进机制。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及省力不断持续增强,为卫生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深化医改、增进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三年来改革取得的进展为“十二五”深化医改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十二五”期间卫生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外部环境。

其次,要清醒认识卫生工作所面临困难与挑战。总体来看,我省卫生事业仍滞后于经济和其它社会事业发展。一是全省总体医疗资源不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左右百分点,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皖北地区仍然比较薄弱,人才瓶颈的制约十分突出。转变基层服务机构发展方式、服务模式、改善管理、提高能力,仍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二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体制机制性矛盾凸显。统一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稳定的公共投入机制和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尚不健全,“以药补医”机制尚未破除,体现医务劳动特点、能够发挥有效激励约束作用的工资制度和收入分配机制尚未形成,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仍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涉及思想观念转变,也涉及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利益格局调整,改革的难度加大,复杂性进一步凸显。三是防病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繁重。一方面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任务繁重,一方面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的重要疾病。另一方面食品安全、职业安全、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人民群众健康影响更加突出。同时,卫生监管责任十分艰巨。卫生工作点多面广,医疗卫生服 务行为、血液安全、新农合制度等监管任务繁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管力量及能力还不完全适应新形势需要。

再者,要明确“十二五”医改重点任务。“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十二五”时期,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要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着力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强化新农合的风险保护机制,建立稳定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继续降低农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着力推动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合理控制费用。着力改善新农合管理和服务,让群众更方便地享受保障制度。二是要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继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巩固完善基层机构运行新机制,实现常态化健康有效运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设施条件得到全面改善的同时,尽快进入保公益、转机制、重服务、增效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轨道。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切实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三是以县级医院为重点,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全国300个县将先行试点,2013年在县级普遍推行,2015年遍及所有公立医院。改革的任务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服务监管等综合改革。改革的重点是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综合推进投入补偿、服务价格政策调整和支付制度改革,实现医药分开。要以体制改革、机制转换促进能力建设,加强重点专科、特岗人才建设,强化运用适宜技术和基本药物。通过改革和能力建设,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总之,深化医改我们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发展机遇。实事求是地分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信心、准确定位,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更好地谋划“十二五”时期的改革任务,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十二五”医改工作。近年来,可以明显看到,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公平性和便利性要求越来越高。还可以明显看到,一些与健康相关的康复保健、老年护理、健康咨询、健身养生等服务,已经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社会需求。这些问题都是重大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群众不会满意,社会也不会和谐。群众需求在不断变化,改革也要不断深化。“十二五”期间,必须在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群众需求,加大改革力度,使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改善,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三、全力做好2012年医改及各项卫生工作

今年全省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巩固发展新农合,继续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扎实推进卫生人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和卫生权益,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切实强化医疗服务监管,持续 提升卫生信息化水平,统筹各项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一是继续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成果。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30条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的政策措施。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推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作用。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和落实绩效考核与工资制度,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继续探索完善和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加快建立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二是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今年,每个市要选择1-2个县,推进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开展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健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深化县级医院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督管理等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机制。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完善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继续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惠民措施。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芜湖市、马鞍山市要继续在重大体制机制上进行大胆探索,为改革积累经验。

三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增补完善药品目录,更好地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继续开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建立基本药物短缺监测信息上报机制。加强基本药物使用监管,各地要加强基层药品网上集中采购的管理,确保基层按照规定采购配备基本药物、补充药品、限价药品和增配药 品。进一步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使用基本药物的培训,规范基本药物合理用药行为。积极推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督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其优先配备、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引导合理用药。启动新一轮以省为单位的医疗机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严格执行全省统一采购平台、采购目录、采购价格。启动以省为单位的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四是贯彻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高水平的专科医疗康复机构,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保健需求。同时,要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督促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健康发展。

二、继续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300元。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力争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净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以上。

二是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重大疾病补偿水平。根据基金承受能力,扩大慢性病病种覆盖范围并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基金,扩大重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并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同时,进一步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

三是加快推进基金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病人负担和基金支付压力。积极探索跨省即时结报(异地结算)。积极与江浙沪、京广汉等地联系建立协作机制,共同探索跨省网络互通、即时结报(异地结算)、联防套保、控制费用等措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种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三、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

一是加快中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09~2010年安排的5批94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考核和绩效评估。加快2011年安排的218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尽快发挥效益。启动儿科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

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血防、健康教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完善卫生应急管理、预案、监测预警、指挥调度、队伍和保障体系,提高快速反应、现场处臵、医疗卫生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三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着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继续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监管。深入贯彻《安徽省卫生项目资金监测及通报工作制度》,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组织开展卫生项目专项资金综合督导检查,确保项目规范执行,资金使用安全。

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确保预防为主方针落实。

一是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服务模式,以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均等化覆盖面。规范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城乡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率要达到60%。继续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深入开展老年人、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管理率要达到80%以上。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要达到70%;对所有农村孕产妇实施住院分娩医疗补助。全面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目标任务。

二是继续抓好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防控。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疟疾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切实做好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组织实施免疫规划,确保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落实消除麻疹各项措施,实现2012消除麻疹目标。稳步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组织实施好癌症早诊早治等9项慢性病防控项目工作。做好精神卫生工作,加强精神卫生体系和专业人员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防治体系。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及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每个市至少有一个县完成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自评及申报工作,继续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工作。

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卫生创建活动。指导宁国、滁州、池州等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指导繁昌县城、合肥大杨镇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镇)及当涂县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工作。继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积极组织开展病媒 生物防控。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做好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相关宣传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大控烟力度,巩固创建无烟卫生系统成果。

五、切实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卫生科教水平。一是实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出台政策,改善医疗卫生人员待遇,优化执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医疗卫生领域。进一步改革卫生职称评审工作。全面修订完善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更加科学规范做好人才评价工作。更加注重对卫生管理干部、公共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二是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在职教育、岗位培训、对口支援等方式,充实和提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与素质。切实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三是加大培养医学高层次骨干人才力度。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程和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继续做好115创新团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培养等工作。继续在三级医院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境外培训。制定下发“江淮名医”选拔培养方案,开展第一批江淮名医评选表彰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科教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科技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加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组织开展第四周期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申报遴选工作,同时针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现状,组织开展适宜技术调研、筛选和推广工作。

六、切实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提高卫生监督管理能力。

一是继续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着重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 全信息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臵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户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协管工作机制。督促各县(区)作好卫生监督机构房屋建设和执法装备建设。推进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体系。推动卫生监督机构向行政执法机构转变,人员按照公务员管理,稳定卫生监督队伍。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员培训,加强卫生行政执法规范化管理,加大对各级卫生机关及卫生监督执法机构的稽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继续依法加强学校卫生、学校卫生、职业(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各项公共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以及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血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机构文化建设。引导卫生执法人员理解卫生监督执法丰富内涵,增强卫生监督工作吸引力和凝聚力,采用正确方式开展卫生执法工作,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提升卫生监督社会影响力。开展卫生监督知识竞赛、卫生执法技能比赛等文化活动。

七、进一步做好中医药工作,持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 17 院改革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扩大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

二是巩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中医药重点建设项目督查力度。

三是切实加强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建设。继续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和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示范中医院和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继续做好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四是推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加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启动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大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开发力度;做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

五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组织安徽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新闻宣传工作,深化我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六是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强化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和设备的准入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就医安全。

八、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持续强化行业作风建设。一是继续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突出为民服务主题,切实办好便民利民实事,进一步促进服务作风和质量全面改善。

二是切实加强医疗服务与管理。进一步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行预约诊疗,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广泛开展便民门诊服务,优化服务环境、18 缩短等候时间、简化就医流程,进一步推进医技检查结果互认工作,推行医保费用即时结算。加强医疗机构及人员管理与评价,继续加强等级医院评审和校验工作,全面开展医师和护士定期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继续实施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合作机制。健全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血液供应和安全保障水平,血液采集量较上年增长5%。

三是进一步加强医疗管理专项检查。认真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力度,加强医疗安全及院感专项检查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项检查,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治理,加强医疗广告监管。开展干细胞研究和应用规范整顿,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臵管理。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协调处臵机制,及时有效处理医疗纠纷与事故。

四是强化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好卫生系统效能、政风和行风建设,强化医德医风教育,继续开展“志愿者服务在医院”和医院窗口科室(挂号处、收费处、导医台等)“微笑服务”活动。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定职称、评先评优、奖励挂钩。进一步落实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责任制,狠刹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九、以项目实施为重点,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

一是制定全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省医疗机构分级分类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统一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探索制定远程医疗、数字签 19 名、隐私保护、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二是加快国家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建设进度,实现省级平台与试点市市级平台的互联互通,推进县级平台(数据中心)建设,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形成枞向贯穿省到村,横向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药品供应和卫生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的全省卫生信息化基本架构。

三是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推进区域内医疗协同和跨区域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建设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四是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工作,开展部分市、县的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建设标准统一、全省通用,方便居民看病就医和进行个人健康管理的卫生系统“一卡通”工程。

十、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加强卫生外事、卫生援外和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开拓卫生领域对外交流渠道,重点做好安徽中古友谊眼科医院建设工作和德中临床医学交流项目。认真执行卫生支援南苏丹政治任务。继续做好卫生援藏、卫生援疆、对口支援松潘等工作。

二是加强卫生统计和宣传工作。建设适应我省医改要求,具有我省医改特色的监测评价系统,完善医改监测评价体系。围绕医改等工作重点,继续开展系列新闻宣传活动,正确引导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是做好卫生规划和法制工作。出台并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出台省级卫生资源配臵标准,指导市级区域卫生规 划编制工作。推进卫生法制建设,继续做好卫生行政审批工作。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抓好卫生系统信息公开、政务公开、事物公开、院务公开等工作。做好卫生行政复议工作,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

四是加强卫生信访、维稳、综治工作。完善卫生系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集中力量依法化解卫生信访积案。加强卫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抓好干部病房质量管理,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同志们,深化医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任务很重、要求很高、责任很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一如既往地以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加自觉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领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团结一致,务实创新,继续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一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把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已经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倍加珍惜面临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医改主力军作用,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二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学习为先,学以致用、用有所学,更加主动地适应新形势、破解新难题、推进思想观念创新。要一如既往地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听民意、察实情,通过调查研究,把形势把握得更准、把工作研究得更透,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 一如既往狠抓督促落实。今年的卫生任务已经明确,继续实行目标管理,各地务必抓好落实,行动要快、措施要细、工作要实。同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及措施落到实处。三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卫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卫生部门要牢固树立卫生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以统筹的思路谋划工作,以合作的精神推动落实,形成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协作配合,既要本位思考,也要换位思考。既要善于听取部门不同意见,更要善于利用协调机制解决重大问题。四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卫生工作尤其是医改涉及人员多、领域多、环节多,利益关系复杂,要根据不同对象的需要和关切,继续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群众的医改预期。

同志们,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全省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继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做好今年各项卫生工作,为保障全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海事局讲话

充分发挥水路交通的优势和作用 开创“十二五”

(2011年1月14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采取销毁、拆除动力、拖离上岸等形式,处理非法营运不合格船舶1000多艘,仅信阳市一次就整治了南湾库区非法不合格船舶500多艘。全省每年开展隐患排查的数量都在300多项,95%以上得到有效整改。

——水路运输生产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

1、“十一五”期间,全省水路运输生产量大幅度提高。截止2010年12月底,全省全年完成客运量245万人,旅客周转量5970万人公里,货运量4900万吨,货物周转量296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18.9%、14.2%、10.4%、12.5%。黄河小浪底、焦作青天河、信阳南湾、驻马店薄山、平顶山石漫滩、洛阳陆浑等库区的客运量都在10万人次以上,成为我省水上交通旅游的品牌。与“十五”期同期相比,客运量增长112%、旅客周转量增长64%;货运量增长338%、货物周转量增长561%。渡口年渡运量在2000万人次以上,库区年客运量超过200万人次。

2、我省各类航运企业有128家,其中,从事省际运输的企业发展到98家。我省拥有省际运输船舶4700多艘,突破300万载重吨。其中,驻马店市省际运输船舶运力突破百万吨。我省省际运输船舶正朝着标准化大型化发展,长江干线船舶平均吨位达1000载重吨,比“十五”末增加了近200载重吨。我省还拥有了10多艘万吨货船。我省运力在长江水系14个省、市中位居前列。

——内河航运工程开发建设的成效更加明显

沙颍河通航后,已经承运了从俄罗斯、德国等从水路运输转运过来的10多起大件货物运输。沿河已建起了大型粮食仓库、加工厂、商贸中心等企业,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沙颍河周口以下的通航,对上游的漯河、平顶山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面打通沙颍河水上运输黄金通道的呼声和愿望越来越迫切。

信阳固始望岗港建成通航后,港口经营呈现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已经运送了4万多吨货物,截止2010年底,已签订了20多万吨的货物运输合同。

我省的沱浍河航运开发工程经过不懈努力,全部完成了前期工作,具备了开工建设条件。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目前,我省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439公里,其中淮河淮滨至三河尖段76公里航道达到ⅳ级标准,实现我省高等级航道零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省内河水运建设累计完成投资9.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6倍。——水上交通安全的基础更加牢固

制服等成为库区的亮点,也为做好水上安全监督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我省水上交通旅游的不断发展,经省发改委批准投资建设、纳入水上安全重点监管的库区已发展到了45个。这些库区安全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也将为群众出游,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水上休闲旅游好去处。

“十一五”期间,我们把渡口渡船改造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河南实际,我们制定了渡口渡船改造“五个有”标准,并对渡口渡船改造工作实行了“一票否决”,凡完不成渡口渡船改造任务的单位,取消评先和奖励资格。通过连续4年的改造,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了480道渡口和与之配套的480艘合格渡船,完成渡改桥18座。全省渡口渡船基本合格,群众过上了“平安渡”、乘上了“放心船”。

——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创新更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2、创新安全宣传机制。为营造人人关注水上安全的社会氛围,我们创新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手段,出台了《关于加强我省水上安全宣传工

推进软、硬实力协调提升

同志们:

——审批和监管大型工程项目56项、施工船舶395艘。保障曹妃甸港和黄骅综合港水工建设安全开展。完成了全辖区通航环境普查,完善了通航环境数据库。

——开展psc检查169艘次、fsc检查1603艘次,我局开航前检查船舶在国外无被滞留情况发生。办理船舶登记680艘次(同比增33%),审核公司28家、船舶122艘次。

——完成船员管理职能调整,改版升级了船员考、评、发体系,船员管理业务得到整合优化。签发船员证书5168本,开展了引航员vts知识培训,举办了船员证件申办员培训班。

——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46起、船舶污染事故5起。组织应急搜救47次,救助船舶22艘、人员281人。完成了大连

7.16事故驰援清污任务。

第二,机构和队伍建设持续推进

——深入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工作。按照计划组织了全局集中军事训练,严格执行了日常出操和会操制度,召开了准军事化管理现场会,交流了经验,巩固了成果。

——招录工作人员46人、船长3人,在岗职工总量达到664 ——共青团、工会、老干部管理创新载体,丰富内容,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策划了国庆职工文艺汇演、青年足球赛等多项有意义、有活力的活动。

第三,规范管理水准稳步提升

——局机关综合管理体系试运行一年。下发了《2010年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邀请船级社审核员授课,开展了内审人员业务培训;加强了体系运行监控检查力度,针对发现问题对体系文件进行了持续修订和完善;各分支机构和附属单位综合管理体系按既定计划有序推进。

——支出预算执行率94.31%,上缴规费收入8738万元,同比增长18.84%,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2011年“一上”、“二上”预算顺利通过部局汇审,下步工作得到经费保障。

——妥善做好了行业审计配合工作,针对审计意见进行了认真整改,整改报告已经通过审计署验收。局内审计工程资金总额1894万元,审减95万元。

——目标管理有序有力,目标任务计划完成率100%,重点目标项目全部落实。会议计划执行率93.7%。政务信息被部办公

第四,基础保障能力建设有序进行

——设备购臵和物资供应计划全部落实,完成了资产管理系统升级和数据录入工作,专用培训教室投入应用。公务用车、食堂伙食等得到充盈保障。

第五,党的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推进

——五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意见》、《2010-2013年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修订了《党建工作责任制》,成立了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召开了庆祝建党89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树立了党员先锋示范岗。加强了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局青年工作委员会。

——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加强,全面推行了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任期制,与班子进行了集体谈话,对三个分支机构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交流轮岗。加大了干部培养管理力度,首次实施大规模走出去培训的做法,举办了井冈山处级干部培训班和部党校处科

级干部培训班,选送10名处级干部参加部党校进修学习。严格按照四项监督制度规定,完成了处级干部选任和交流轮岗工作。

——继续完善“重心下移、全员参与”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紧密围绕准军事化管理、电煤运输保障、世博水上安保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多次在中央级媒体刊播。全年对外发稿量突破1400篇,较2009年增长了80%,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2010年2月8日

同志们:

同志们,2010年的工作部署已经明确,下一步工作重在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对会议报告认真组织学习,深入研究,结合各自实际,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下面,我受局党组的委托,结合上级有关廉政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就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谈三点意见。

一、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简要回顾

持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没有发现不廉洁的事情,保证了我局中心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六是抓好监督检查,制约了不廉洁行为。重点对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两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能够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了一致,做到了高举旗帜,实践宗旨;加强对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

贺仁雨

(2011年2月21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十一五”是湖南交通投入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交通面貌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社会和舆论经常用两句话来概括、点评:一是交通发展是湖南综合实力提升的显著标志,二是交通成为湖南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行业之一;它的标志是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同时,交通在水运发展上也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十一五”后期水运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第一,基础设施网络有新的改善,建成和新开工

能战斗、值得信赖的队伍。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十一五”水路交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水路交通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省水路交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老同志、老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做好“十二五”和今年水路交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水运发展迎来重大战略机遇期

今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对“十一五”进行了总结,对“十二五”进行了规划,我在总结讲话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加快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智慧交通”、“阳光交通”。从这四个方面看,“十二五”是湖南交通运输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水运也不例外。健强同志在工作报告中的定位是水运面临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发展机遇。

德江副总理去年亲自沿长江调研水运工作后,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表态,他会出席武汉航运中心奠基典礼,充分体现出国家对水运发展的高度重视。周强书记2009年5月调研水运工作以来,明确省长助理袁建尧同志代表省政府直接联系和分管水运工作,提出每年投入3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水运发展。我到交通运输厅工作后参加的省政府第一个会议,就是永文副省长主持研究水运工作。水运具有

运量大、占地少、能耗低的特征,但这些比较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省航道通航总里程11968公里,但千吨级以上航道仅700公里,只占航道总里程的5.8%,特别是航道常年通航保证率只有50%强一点,无法满足工厂、企业水路运输保障需求。比如湘钢每年2000吨矿石运输,水运只承担了600万吨,还有1400万吨依靠铁路运输。又比如电煤运输,全省1119座煤矿,都是小矿山,煤层薄,水位高,瓦斯突出,产量不高,一年产能5000—6000万吨,全省每年外购电煤在2000万吨左右,但水路运输承担的量不大。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更加突出,水运在保障能源物资运输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所以说,加快水运发展是推进“四化两型”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打造“综合交通”、“两型交通”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我省水运规划投资145亿元,超过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4个五年期的投资总和,但仍然赶不上国家加快内河水运发展的步伐。今年的国务院2号文件《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两纵一横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对照其中的3个重要发展指标,我们的压力很大。一是10年建成现代内河水运体系。健强同志在工作报告里列举了几个数字,全省482座水利枢纽,常年通航的只有147座,仅占30.5%;11座升船机正常运作

单晓峰

(2011年3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青年朋友们:

一、突出特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

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教育激励凝聚团员青年;要紧密结合当前青年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广泛开展青年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活动,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以开展丰富活动作为载体,深化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

二、紧扣中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三、结合实际,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生命力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未来的岁月将留下我们共青团人奋斗的足迹,壮丽的事业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第五篇:安徽省政协第十届五次会议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

王明方

(2012年2月10日)

各位委员:

我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安徽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政协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积极投身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伟大实践,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致力于团结各界、凝聚人心、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加强学习、注重运用,着力提高履职能力 一是坚持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为开展政协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我们始终把理论学习摆在首要位置,坚持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主席会议重点学习、常委会议专题学习、委员培训系统学习。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 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了投身美好安徽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认真把握政协工作方针政策,明确履职尽责的努力方向。深入推进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再学习、再宣传、再落实,提高对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地位、作用的认识,深化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特点、规律的认识,增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团结奋斗的思想共识,注重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自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积极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认真协助省委筹备召开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会前,围绕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问题,广泛开展调研,认真总结经验,深化思想认识。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上,省委张宝顺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全省政协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后,省政协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 议精神的意见》,指导全省各级政协进一步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巩固发展“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部门配合、社会关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生动局面,推动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努力提高人民政协履行职责使命的能力。

(二)围绕中心、积极作为,着力服务科学发展 一是争取支持促发展。为促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省政协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组织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引起全国政协的重视。经中央领导批示,财政部、环保部已建立每年5亿元的专项资金(其中国家安排3亿元,皖浙两省分别安排1亿元),正式实施新安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和皖浙两省,启动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协助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92件、大会发言材料18篇,有的意见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和重视,为加速安徽崛起争取了支持。

二是全会聚智促发展。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118篇,内容涉及建设创新型安徽、发展低碳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等方面。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对25篇大会发言材料作出30次批示。还有不少大会发言内容转化为提案后,有力地促进了相关工作。如《践行低碳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大会发言,转化为提案后,省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制定《关于 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实施绿色建筑试点示范工作。

三是专题协商促发展。围绕加快构建我省地方金融体系召开专题常委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构建我省地方金融体系的建议案》,有33处内容被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金融业发展的意见》所吸纳。召开以“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深化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中的作用”为主题的委员专题座谈会,就完善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示范区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省直管集中区建设等问题,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意见建议。

四是调研视察促发展。紧扣全省科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调研视察活动。先后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合肥城市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太平湖旅游发展等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多篇调研报告和提案得到省领导批示。如《建立相关标准,强化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提案,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作为重点提案办理。

(三)关注社会、关心民生,着力促进和谐稳定 一是重点建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经过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召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资政会。通过对2949份有效调查问卷、6000户电话调查情况的系统梳理,对62份调研报告和会议发言材料的综合分析,经会议深入研究讨论,形成的《关 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建议案》,有36处内容被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指导意见》所吸纳。省委张宝顺书记将此次资政会及其成果誉为政协发挥作用的“成功范例”。

二是多渠道献策改善民生。丰富民主监督形式,由40多位委员组成4个巡视评估组,对8个省辖市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巡视督查,促进了相关工作落实。召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重点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等方面,向省委、省政府报送17条意见建议。先后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全民健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民营医院发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促进农民创业、完善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广泛调研、视察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充分运用提案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解决。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公共租赁房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农村自来水厂建设、加快社会组织发展、完善民生工程长效机制等提案,得到相关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切实提高一线职工的工资收入》的提案,促进了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全省的施行,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此外,坚持抓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界别活动,积极反映群众利益诉求。全年共报送各类信息350多期,26个界别组织开展了多项调研和视察活动。

三是着力促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开展考察活动,重点就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等问题积极建言,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始终关注我省社会管理现状,就“涉法涉诉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基层综治维稳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开展视察活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四)广泛团结、真诚合作,着力凝聚智慧力量 一是积极营造和谐顺畅的合作共事氛围。及时向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省政协的重要工作,大力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协商讨论和省政协的有关重要活动,做到提案重点督办,发言重点安排,社情民意信息重点报送,使政协更好地成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

二是积极推进我省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的联谊交流。加强经常性联系,密切与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其在皖亲属的联谊和交往;组团参加澳门安徽联谊总会成立5周年庆典、港区省政协委员和安徽籍代表人士座谈会、第三届香港国际茶展,参与举办首届皖台科技论坛,促进我省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支持港澳委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积极为他 们在皖投资兴业、开展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搞好服务。

三是积极促进民族宗教政策贯彻落实。深入调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反映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积极参与民族知识和民族政策宣传普及工作;专题视察宗教场所管理及教职人员备案、财务管理“两个专项”工作开展情况,调研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情况,促进了有关问题的解决,增进了民族团结与宗教和睦。

四是积极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通过座谈会、党课报告会等形式,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同舟共济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广泛宣传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真情履职、服务大局的显著成绩,增进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编纂《百年安徽风云》、《安徽辛亥英杰》等书籍,会同有关方面举办了“辛亥革命与百年安徽”学术研讨会,与广东省政协共同举办了纪念书画联展,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贡献力量。

(五)外展形象、内聚合力,着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对政协工作更加关注。“政协论坛”、“政协江淮行”等宣传活动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更注重服务政协履行职能重点工作,更注重贴近基层政协。省政 协全会、重要履职活动和在皖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全会的宣传,都加重了分量。召开了省政协宣传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得到各类媒体对政协宣传工作的支持,提高了政协工作的社会关注度。

二是积极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条件,服务工作更加主动。注意加强委员学习活动,认真组织委员参加相关会议和调研视察等,为委员知情明政创造条件。依托委员优势,培训贫困地区中小学计算机教师,开展送医下乡活动。推荐和鼓励委员参加党政部门组织开展的调研、检查、评议、监督等,为委员发挥作用拓展空间。坚持走访联系委员制度,了解委员工作生活情况,征求委员对改进政协工作的意见,并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设立专事委员学习联络的机构,加强委员的学习,密切与委员的联系,改进对委员活动的协调。在机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效能建设、爱岗敬业等活动,努力提高为委员履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加强与老委员的联系,积极为老委员联谊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老委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事业中,当好大团结大联合的终身使者。

三是加大对市县政协工作指导力度,上下联动更加密切。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就全省政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讨、形成共识;召开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就新形势下的政协工作进行具体谋划;有计划地安 排县(市、区)政协主席列席省政协常委会议,了解省政协履行职能情况。各市、县(市、区)政协积极参与省政协资政会、专题常委会议等重要会议的调研筹备工作,提交了一批有分量的调研报告和大会发言材料,增强了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体合力。

各位委员,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配合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政协常委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的最高原则,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政治保证,才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搞好团结民主,是人民政协的最高使命,只有始终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不断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政协事业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增进人民幸福,是人民政协的最高追求,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人民政协才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科学发展,是人民政协的最大任务,只有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民政协才能准确把握时代主脉,顺应党和人民的热切期待;做到满怀真诚,是人民政协的最大功夫,只有始终坚持真诚合作共事,真诚民主协商,人民政协才能履行好 职责,不断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与人民政协承担的使命相比,与广大政协委员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政治协商的计划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发挥界别作用的机制和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切实加以解决,也真诚希望全体政协委员多提意见建议,共同把政协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2年工作部署

2012年,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我省深入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巩固发展“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在深化认识、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省第九次党 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联系面广、包容性强的优势,积极为中共十八大召开营造生动活泼、和谐融洽的政治氛围贡献力量。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十八大对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开创我省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注意改进理论学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省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主席会议重点学习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结合召开常委会议举办专题讲座。把理论学习与深化研究结合起来,加深对政协工作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省政协工作实践。

(二)紧扣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协商议政,致力服务美好安徽建设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努力走出“六条新路”、打造“三个强省”,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突出着力点。

促进经济强省建设。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促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加速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重点围绕加快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问题,召开常委会议暨资政会,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促进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深化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合肥经济圈发展和加快皖北发展,分别召开委员专题座谈会,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建议,为 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等问题,召开协商座谈会,为我省出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资政建言。

促进生态强省建设。重点就着力提高生态环境竞争力、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节约集约永续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等问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召开常委会议暨专题协商会,为打造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多献务实之策。

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采取灵活多样的履职方式,持续围绕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实施献计出力。继续关注民生工程实施效果,并就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企业为职工缴纳“五险”执行情况、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等课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等活动。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就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系、做好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等问题,依托有关界别深入开展调研,召开界别民情民智座谈会,为更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献计出力。

(三)牢记人民政协神圣使命,进一步推进大团结大联合 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促进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好合作共事。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支持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履职,尊重和保障他们在政协会议上以本党派、本团体及个人名义发表意见和开展视察、参与调研、提出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以及参与政协各项活动的权利,充分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重视他们的批评和监督,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政协组织同委员的联系,努力使关系更加紧密,感情更加深厚。加大对各级政协委员学习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推动力度,组织省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有关培训,依托省政协网站等平台,创新委员学习方式。确定联系分工,制定《关于加强同省政协委员联系的意见》,建立省政协领导联系委员责任制,切实做到与委员联系的经常化、制度化。畅通联系渠道,改进联系方式,明确联系内容,协助委员不断提高履职成效。通过加强与委员的联系,推动委员更好地联系群众。继续做好老委员联谊会和书画社工作。

协助党委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围绕推进“十二五”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使用、宗教界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开展调研视察考察活动。促进“和谐寺观教堂”、“和谐民族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围绕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召开专题座谈会,着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

认真做好港澳台侨和外事工作。进一步发挥省政协港澳委员、香港和澳门安徽联谊总会的作用,组织港澳委员在内地开展考察视察活动,组织港澳委员和海外华侨华人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献智出力;加强同台湾的民间交往,围绕促进我省台资企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皖台交流与合作;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做好来皖相关重要团组和知名人士的接待工作。

(四)持续推动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巩固和发展政协工作良好局面按照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推进落实。积极协助省委对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协商内容,规范协商形式,完善协商机制,提高政治协商水平。

加强工作总结和研讨,适时召开全省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各级政协履行职能的丰富经验,同时选择全省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的有关问题开展理论研讨,进一步推进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认真做好换届准备工作。配合省委及其有关部门研究新一 届省政协界别设置、委员名额等有关问题,协助做好省政协委员安排的推荐和协商工作。

(五)坚持求真务实,提升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质量 巩固强化提案在政协委员履职中的基础地位,促进提案工作与专门委员会调研视察考察的有机结合,扩大社会各界对政协提案工作的参与。创新提案工作方式方法,健全提案工作运行机制,抓好提案的提出和办理。继续畅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激励机制,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效。

进一步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立足建设美好安徽的生动实践,汲取传统文化精华,努力为建设文化强省服务。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三亲”史料,积极参与《安徽省志》的编纂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文史资料学术研究,继续办好《江淮文史》,做好文史书刊的发行工作。

切实加强政协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协宣传工作座谈会精神,密切同新闻媒体的协作配合,突出对委员履职活动的宣传,继续办好“政协论坛”,精心组织“政协江淮行”活动。加强政协系统宣传队伍建设,加大对《江淮时报》的指导力度,提高《安徽政协》和省政协门户网站质量。

(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履行职能成效

积极探索开展界别活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更好体现政协组织的界别特点和优势,修订关于加强界别活动的意见,丰富 界别活动内容,创新界别活动形式,完善界别活动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协界别作为发扬民主、联系群众、广集民智的重要渠道作用,为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环境。

组织好委员活动,推广由专门委员会组织开展“委员活动日”的经验,并以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委员活动质量。协调好驻合肥以外省政协委员跨市视察。协助组织好在皖全国政协委员视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委员视察工作的意见》,完善视察工作制度,提高视察工作实效。

全面加强政协机关建设。深入推进“四型”机关建设,完善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教育培训和交流力度,举办机关业务知识讲座,着力建设高素质的政协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政协机关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机关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水平,进一步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工作氛围。加强对市、县(市、区)政协的联系和指导。运用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省辖市政协秘书长暨办公室研究室主任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全省政协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工作机制,改进县(市、区)政协主席列席省政协全体会议和常委会议办法,举办县(市、区)政协主席培训班。

今年是本届省政协的届末之年。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共事机会,倍加珍 惜在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上不松劲,善始善终履行好职责,确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各位委员!

人民政协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为人民政协提供了更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也对人民政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出色完成今年的各项履职任务,为开创安徽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共同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共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下载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海事局2012年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电大第二届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

    安徽电大第二届教代会提案工作报告 车晓勤 (2008年4月19日) 各位代表: 我受“两代会”筹备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本次会议提案征集情况。二00八年四月十日校“两代会”筹备委......

    海事局面试资料

    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有关文件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行政机构,实行垂直......

    海事局面试考题大全

    1。现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忽视了孩子的汉语学习,你怎么看待? 2。群众反映某一产品存在安全问题,领导让你做个调查,你如何组织? 3。你在单位负责技术工作,但最近有很多人......

    中山海事局演讲稿

    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党的九十岁生日已过,总书记的讲话还萦绕心头,在学习七一讲话的这段日子里,我的感悟颇多。我想,如果不是南湖上的那一叶方舟,怎会有今天锦绣壮丽的山河?如果不是井......

    交通部海事局文件

    交通部海事局文件 海监察〔2010〕154号 关于印发《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人员处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直属海事局: 现将《直属海事系统工作人员处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

    海事局职责(5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及其直属海事机构对全国中央水域实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主要职责为“三保一维护”,即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护水上环境清洁,保护船员整体权益,维护国家海上主权......

    海事局职能介绍

    QQ群:166478372 http://gx.offcn.com 海事局职能介绍 海事局构成 海事局为交通运输部直属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直接管理14个直属海事局,分别是:天津海......

    海事局工作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组织实施水上安全、港航监督、船舶检验、水路运政管理、航道行政管理、水路交通基本建设管理的法规、规章及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2.根据市水路交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