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笔记

时间:2019-05-15 04:5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舆论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舆论学笔记》。

第一篇:舆论学笔记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地数量的人对于某一特定的话题表达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构成舆论的三大要素:问题,公众,意见。

公共性问题:指与人们社会利益相关,和人们社会关系相关,和人们社会观念相关的那些五问题。

舆论的客体:问题主体:公众本体:意见

舆论的三个基本属性:公共事务,公共意识,优势意见

优势意见:体现社会舆论在许多人富有感染里和征服力,是舆论的重要属性,先前意见的粗俗不断在传播中被修正和添加新因素,逐渐形成完美的见解,这样就形成了优势意见。优势意见的个性特点:1.它具有典型、准确的词语表达,意见完整深刻,反映多数人的意见

2.具有权威性,能吸引他人追随,在相当长时间内传播强劲3.优势意见得到传播媒介的加工和引导,不断增加影响力,具有舆论扩散的功力。

舆论的本质:社会知觉的反映

舆论环境:指人们面对的公众意见的指向,以及多种意识交叉的意识氛围,包括若干公众意见的和谐,对立式冲突。

舆论的产生:刘建明的四个阶段论:①公共问题与社会议论;②个人意见与议论圈的扩散;③突发事件的激发;④舆论领袖的意见领导。

舆论场:就是产生舆论的微观环境,它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具体时空环境。

舆论形成的四个重要阶段:公共问题的产生—个人意见的产生—意见的互动与整合—舆论的形成议论圈:指的是至少几个人,多只是几个人聚在一起交谈,并取得初步一致意见的沟通状态。它是自发形成的,它是舆论主体的初级语法,是舆论传播的细胞。议论圈的出现,标志着个人意见已经转变为社会意见,正在形成整体社会知觉。

舆论领袖:积极主动向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舆论领袖的特点:①消息灵通,掌握的信息多,知识面广;②分析力强③具有人格魅力 舆论引导与控制手段:传播的控制,对象的控制,问题的控制

问题的控制:1.解决问题是第一位的2.解决的两种方法:消灭问题,转移热点

舆论的传播形态:街谈巷议,社会公共讨论,当代论坛

民谣:是民间的顺口溜,是人民敢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的一种舆论形态,包含丰富深层的要求和对现实的评说。

民谣特点:1.艺术上:简洁精,练合辙押韵,幽默风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传易记2.内容上:蕴含民众的心声,表达民心的向背,是民意的外化,但夸大其词,挂一漏万

民谣的作用:①民谣实现了草根话语的舆论功能:民谣不仅是文学,更是政治宣传和主张,它是从民间的角度评论社会现象是民间话语代表。②民谣具有安全网的作用: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挖昔和戏谑来发泄内心的不平和焦点,使群众的情绪在积蓄,奔突中找到宣泄口,不满和抗争转而得到缓解。③民谣会扭曲社会现实:虽反映社会某种真实,但以偏概全,夸大其词,会扭曲社会现象。

为什么新闻界是社会的舆论机关:①新闻揭示社会舆论的发动者②新闻揭示社会舆论的反映者③新闻揭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④新闻揭示社会舆论的控制者

新闻舆论:新闻界通过连续报道新闻与发表时事评论表达某种观点,从从而形成的公众意见。(新闻界引导公众形成的一致意见)

媒介事实:媒介对现实事件的反映,加入了媒介的选择或认识而成为拟态事实,是一种一件事实。

社会褒扬不同于媒体的正面宣传:社会褒扬是公众自发的,无组织指使,人们的肯定来自内心的肯定。大众媒介对先进经验的介绍或对典型人物的报道是组织行为,具有鲜明的宣传目的,它不一定得到公众内心的认同

“压新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1)必要性:一方面,在国际上有强大的反华势力的压力。而且“敌我”力量悬殊,我们不占优势;另一方面,刚建国,还处在各种矛盾交集点中,证券的掌控能力比较弱。因此,必须采取“压”新闻的方式,以降低信息传播落来的不可预测的舆论聚集,减少不必要的**。(2)可能性:当时传播信息的手段单一,主要靠报纸,社会的信息环境比较封闭。2.新情况。靠压新闻来控制舆论已经不合时宜。原因在于(1)社会日益开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屏蔽信息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2)公众的自觉意识,启蒙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把事实更加客观更加及时的告诉老百姓不仅会使传媒在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中占主动,而且会使整个社会面对的风险小于不告诉他们的后果。3.新主张(1)提高信息透明度是传媒的必然选择。原因A传媒对社会需求的满足与尊重。B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方针在信息、政策上的具体体现。C使传媒在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上处于更主动的状态。(2)提高传媒的公信力—在社会公众中树立信息传播、信息发布的权威感。A消息来源的可信性比消息本身更重要。B传媒对社会信息的传播实质上是以信息为主的社会交换,而社会交换的前提和基础是信任。

关于意见信息的引导的使用情况:“一面说”的适用情况:(1)宣传者和被宣传者的的意见观点一致时(2)被宣传者的启蒙程度比较低,自身的辨识能力不够自觉,有效地情况下。“两面说”的适用情况:(1)如果首重原本就倾向于反对传播者的观点,那么正反两方的意见都提出来就比之谈一面之词更为有效。(2)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应持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并一并陈述。

网路舆论的舆论场:网络舆论一般出现在虚拟社区和个人博客两个舆论场。在两个舆论场提供了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交流形式,构成一个“虚拟社会”。特点:比现实社会更符合个人表达意见的要求,更容易得到真诚的意见;因共同利益彼此联系在一起。

网络舆论的引导:1.劝服,是网络舆论引导的最基本方式。(1)明示与暗示相结合(2)发挥典型性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2.议程设置,营造“拟态环境”,引导受众“想什么”(1)通过网络新闻、论坛、专题的方式,引导受众“想什么”(2)议程设置,不一定都能带来预期效果,为避免“推定效果”,应对受众进行研究。3.舆论领袖,影响受众“怎么想”。网络舆论领袖的构成(1)论坛版主(2)论坛中强势话语者或活跃者(3)“专家在线”的专家

(4)网络评论员4.网络把关人,控制负向舆论。(1)过滤信息(2)删帖(3)制定发帖规则(4)设置资格限制和身份区分(5)不是“严把关”,而是“巧指路”。

谣言传播特点:1.变异性是谣言传播的重要特征。2.以人际多向顺延的模式传播,学者称其“葡萄藤”式传播(速度快,信息重大,反馈性强),以多维接力的方式传播,人数以成几何倍数顺延增长。

谣言的特点:1.谣言中包含着某种新闻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谣言以为人际传播为主要形式,具有很强的人际说服特征。3.谣言具有很强的非官方性4.谣言大都具有攻击性和诽谤性5.谣言具有很强的诱惑性。(好奇,惊异,猜测)

媒介的舆论合力:

舆论合力:多家媒体通过多种方式持续扩散是一种意见而形成的综合力量。(2)作用:多家

媒体的舆论引导使广大公众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态度,一致立场和一致行为,出现万众一心投身于解决公众问题的社会运动。(3)舆论合力的形成:①引起共鸣:新闻媒介通过重大新闻,社会及各种言论来发表意见。从而在公众中产生共鸣,共鸣就是一种舆论合力。②形成观念:一种意见一旦被多家新闻媒介持续他的扩散。就能被多数人接受,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形成公众合力,多种媒介提供的共同信念回日益坚定,外力更不易改变公众的态度。③放大舆论:传播意见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可在再现意见的声势,群众对意见信赖的场面,渲染舆论的力量;使各阶层在同等的时间内感受社会公众论的影响,舆论合力不断增强。④公众意见一致:多种媒介的共同报道消除意见的差异,为舆论传播不断增加动力,逐渐强化舆论的稳固性。(个人意见一旦被优势的,公式化的媒介意见牵制,公众自身意见的独立性即发生摇动,渐渐变成大众媒介的支持群体)“关注食品安全”“民生进行时”

(4)舆论合力以正确的意见为轴心:舆论围绕真理回旋。逐渐凝聚为一股社会思想,占有真理的舆论最终会取得统治地位,能从多数媒介获得强大的舆论合力。

舆论监督的作用:1.用舆论监督权力,制约权力,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以权力制约的权力”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信号。(2)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具体方式之一,是公民权利的表达机制。(3)舆论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法庭,人民可以制裁践踏公民利益的人。(4)舆论监督是来自权力之外的精神力量的制约,否则,监督对象就会坠入自我监督,并导致舆论机制的瓦解。(5)舆论监督百利于消除社会丑恶,预防精神道德和官风的堕落,社会的防腐剂。

新闻界是社会舆论的机关:

1.新闻是社会舆论的发动者。日常的新闻报道,反映社会动态积极影响人们的态度会因此而产生的舆论;尤其是重要的新闻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公众的讨论,刺激社会舆论的兴趣,2.新闻界是社会舆论的反映者。(1.新闻报道的议论很多来自公众,他是社会舆论的反映者;新闻界自由能力也很有可能倾听民声,他是社会舆论的表达者。2.反映多数人的一件事新闻界媒体的必然选择,媒体只有反映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感情,才有存在下去,才是受众的代言人,否则将有失去自己的可能性。3新闻界既可以反映舆论,也可以扭曲舆论。(重要性))

3.新闻界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新闻界在反映舆论的基础上,客增加相应的反映报道,进一步影响公众的情绪,使舆论向着新闻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这种舆论。(后续报道组织讨论新闻评论)。4.新闻界是社会舆论的控制者1.与政治有关的新闻是带有倾向性的报道,一旦公众舆论与其持有不同意见,媒体的后续报道就会对公众舆论冷处理。2.是种意见得不到新闻界的鼓吹,社会舆论的形成就非常缓慢;如果媒体积极引导并扩大魔种舆论声势,意见就会很快的成为重要的社会舆论。3.通常情况下,媒体应该控制舆论,从维护社会主流思想的地位,但在抑制舆论时,一定要制造一种正确的舆论,4.新闻媒介新形态出现后,给新闻界控制公众舆论带来了难度;媒介争夺公众和追逐利润的充分东以及政治人物操纵信息的双重压力,似的新闻界在控制舆论的过程中丧失了中立性。

第二篇:舆论学讲稿 第三讲

第一节 不同学科视角下的舆论形成观

了解舆论的形成,对于深刻地理解舆论,进而引导舆论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是此类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学科视角,于是关于舆论形成的描述和分析便存在着不同的侧重面,大体上有早期的理性主义,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视角。

一、理性主义的研究视角(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1、“理性”的内涵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

最早意识到“理性”地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拿萨哥拉斯,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统治世界”的人。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面对各种人类历史中的迷信、偏执,以及现实的特权和压迫,求助于人的理性认识。此外,还有17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他曾为理性主义提出一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突出了人作为人的思维特征。

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欧洲启蒙学者和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们,都属于理性主义者。如同恩格斯所说,他们“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2、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精英人物或精英团体造就舆论,或者是精英人物从舆论中发现理性,也就是发现时代精神。

他们相信人的思维能够得出合乎理性的认识,只要这种认识被揭示出来,不合理的世界就会改观,而能够揭示人的“理性”的,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物。

3、评价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理性主义舆论形成观从一个侧面说明舆论形成中精英人物和团体的影响力量,并指出了由于这种影响力给予舆论的理性成分。

由此形成的传统的舆论学,虽然会有不同的派别,甚至政治观点是对立的,但基本上都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出现→社会讨论(社会精英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形成强大舆论→以舆论名义促进社会改革或民主化进程。举例:高速拥堵、景区“爆棚”、游客滞留、垃圾满地……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假期的这场“全民旅游”大戏落幕。而这个“最长黄金周”出游遭遇的各种“囧”况也引发无数感慨和议论耐人深思。

早在今年1月,厦门鼓浪屿等少数景点就提出限客设想。据悉,鼓浪屿最佳接待量约在8000到1.5万人之间,事实上,其日均游客接待量近2万人,小长假期间更达到日均8万到11万人。此次黄金周前4天,鼓浪屿岛上人数都达到了10万以上,10月2日岛上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不少游客打趣说:“鼓浪屿要被踩沉了!”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认为,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应该联手做好这件事,及时发布实时信息,提醒游客哪些景点人流已经爆满,尽可能地优化配臵资源。他举例说,如果某一天上午10点,东方明珠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一信息如果通过公共交通和宾馆酒店的视频或广播等渠道发布出去,游客就能在宾馆或公交车上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就能调整出游计划,到官方发布的相对人流量较少的景点去观光,“这是智慧旅游!”

正是这一信息发布渠道的不通畅,此次黄金周期间,华山、黄山、庐山等部分景点人满为患,而包括北戴河等同样著名的景点却面临接待不足的尴尬。

景点处处人山人海也让游客质疑,“为什么这些景点不早点发布相关数据,最大承载量是多少,为什么不限流?”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4A、5A级景点在规划时都必须对其游客最佳接待量与最大承载量有明确的设计,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批,“可多数景点却不愿意向社会公布具体游客数据等信息,更不愿意临时限客,这里有着太大的利益诱惑。”毕竟黄金周一年才一次,全年的多数时间多数景点都面临着“吃不饱”的局面。

有关专家认为,游客爆棚错不在长假本身,而是景区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没有到位。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强景点开发与建设,也能帮助解决长假游客过于集中的难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甚至建议,要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在不增加节假日的前提下,可考虑恢复“五一”黄金周,至少恢复为5天,可分流一部分旅游需求。

所以呢,友情提示大家:以后外出旅游或是探望同学什么的,一定要看准时机,从理性主义角度出发。

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1、从思维发生、认识发生角度考察意见的产生

心理学侧重从个体的思维发生、认识发生角度考察意见的产生,于是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用于解释人们意见的产生之源,例如表象、印象、动机、知觉、暗示等等。从本世纪40年代起,一些舆论学的研究者开始进行舆论形成的心理实验。

①精神分析心理学:重点关注意见产生的无意识问题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冰山”理论,强调无意识的强大作用。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精神分析学,特别注意到意见产生的无意识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大部分以无意识(潜在)的形态存在,意识的表达相当于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无意识则深藏在水下。人有一种把内心的积蓄力量外发的倾向,这种愿望得到适当的满足,便会有一种快感,否则会感到压抑。例如:舆论调查中常见的关于满意程度的各种提问,便是以此为依据,从而了解各种意见的深层结构。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对人的生理性刺激在个体意见形成中的决定性影响。

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行为主义心理学,较为强调外部对人的生理性刺激在个体意见形成中的决定性影响,而不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在意见产生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学派的研究者强调的是客观、精确地观察外部刺激对于意见形成的影响。

2、评价心理学的研究

优点: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舆论、对意见形成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说明个体意见形成的心理要素,有助于理解人的情绪、意见等外在表达的内在结构,进而能够更多地理解舆论的深层结构。

不足:单纯地从个体的生理与心理来考察舆论,对全面研究舆论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舆论毕竟发生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状态、思考过程千差万别,非常复杂。

举例:双节长假,全国高速首次免费,众多车主纷纷上路。高峰时段,不少高速路成了“停车场”。有人戏称,塞车消耗的油钱可能贵过了省下的过路费。针对这一情况,记者采访了多位车主,记录了他们的行车历程。

卓先生:“往返省了350元,多花12小时” 卓先生本来是打算9月29日出发,从东莞开车回湛江老家。因为碰上首次高速免费政策,卓先生决定9月30日中秋节当天回家。根据行程,卓先生回家的路程约400公里,高速路费约300元。如果是在平时,不塞车情况下,4个小时可以抵达,油费大概在200元左右。但在9月30日早上11时出发之后,一路遭遇堵车,车流极度缓慢,花了将近12个小时才抵达高速出口,比平时多了8个小时,油费也多出了大半,花了将近350元油费,虽然高速是免费了,但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了,直接导致燃油成本也增加了。回程时,因为担心10月7日会是车流高峰,所以卓先生选择提前一天在10月6日中午12时出发,但同样出现严重塞车,花了将近8个小时才抵达,花了将近300元油费,也比平时多出100元油费。

算笔账:卓先生省了约600元高速路费,因为塞车,往返比平时多花了12个小时,多出了约250元的油费,最终省了300多元。

王先生:“避开拥堵时段,尽量错开高峰” 9月29日晚9时,在顺德上班的王先生去广州接到同学后,开始驶上环城高速,继而转向机场高速,一路向北。“我们特意提前了3个小时出发,就怕到时候塞车”,在机场北转向京珠高速的收费站,王先生交了35元的费用。在京珠高速往韶关方向,王先生明显感觉车流量增大,车速放缓,平时可以跑100-120公里的时速,这时候只有50-60公里。当晚,王先生遇到了两起车祸,让他在京珠高速上堵了两个小时。9月30日凌晨1时许,王先生转上韶赣高速,这是一条新开的支线,车流量不是很大,因此道路非常顺畅。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收费站,以往王先生要在这里缴纳175元的费用,但此时零时已过,高速免费通行。

李先生:“有车辆刻意等候零时免费” 跟在王先生后面的,是他的大学同学李先生。李先生晚出发了2个小时,9月29日晚上9时许才从桂城启程,前往广和大桥,打算从这里上华快高速,再通过机场高速转京珠高速。但在广和大桥,李先生便遇上了堵车。缓慢行驶了1个小时后,李先生终于开到了一个调头位,赶紧调头离开。晚上11时30分,李先生到达机场北收费站,在收费站前,许多车辆故意放缓速度,甚至停在一旁,任由交警按喇叭驱赶,也纹丝不动。“秩序很乱,他们都在等着零时免费通过”,李先生没有贪这个便宜,交了20多元的过路费后,顺利通过收费站。李先生庆幸多花了这20多元。一个小时后,9月30日凌晨零时28分,广州交通电台在微博上实时通报,在京珠南高速公路,很多车在排队等候加油,非常拥挤。此时,李金已经通过了这些拥挤的路段,他感叹道,如果不是提前走了一段高速,估计全家要通宵守候在高速路上了。

算笔账:王先生全程800公里油费500元,虽然路上堵车2小时,但油费基本上没有太多增加。省了近400元的过路费,尽管提前了3小时多花了35元的过路费,但比同样路线晚走的同学少花了5个小时的堵车时间。

也就是说,要从公众的心理状态出发,避开拥堵时段,尽量错开高峰。如果是咱们同学们,会怎样选择呢?

三、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社会学是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考察个体意见的形成,进而考察舆论的形成。

其中七个重要的考察舆论形成的社会因素,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中通常的主要参考依据,即社会阶层(或地位)、种族(或民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地。

2、“镜中观我”

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论述,对于说明意见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他还注意到人在最简单的社会联系中如何以“镜中观我”的方式产生意识。他认为:“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比如这个人之所以是国王,只因为其他人作为臣民同他发生关系。反过来,他们所以认为自己是臣民,是因为他是国王。”

3、影响东西方意见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

东方文化条件下意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因素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组织(如家庭、单位、社会团体等)。

西方文化条件之下则是风俗、观念形态、语言、艺术等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1、社会心理学关注意见形成中的社会情境因素

①社会情境 是与个体直接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被个体所意识到的,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

②社会环境 是指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对个体来说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在未被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间接地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③社会心理学 是研究影响的科学,它企图了解、解释和预测另一个人、一群人和诸种因素的存在如何影响某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这个角度,经常会有“说服”、“舆论领袖”、“沟通”、“参考团体”等等概念用来研究意见的形成。

2、舆论的形成(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

早期的几位法国社会学家,诸如勒朋、塔尔德,就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意见的形成和特征,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①情感因素影响群体意见的形成(勒朋:五种情感因素。例如:冲动、暗示、单纯、保守、道德)

②群体思维方式影响群体意见的形成(例如:塔尔德等的研究。他在其《舆论与集群》一书中,已经看到围绕大众媒介而形成的媒介“公众”,人可能只属于一个集群,但却可以属于众多的媒介公众。)

3、评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优点:对“舆论导向”提供了较系统的舆论形成的诸种负面社会心理原因,有利于大众传媒根据这些特点,用较为理智的分析引导舆论。

不足:大都是就群体意见对舆论形成的负面作用因素进行研究的,不够全面。举例:“金银月饼”让节日充斥腐败与庸俗

中秋将至,市场上出现了抢眼的“金银月饼”,两枚5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47620元;50克的银月饼,850元一枚。据说,这些金银月饼很好卖,可以开礼品、宣传品、烟酒、办公用品的发票,多为政府机关送礼所用。

不仅是“金银月饼”,事实上,大多天价商品都畅销得很。这其中,可能有服务周到的因素,比如明码标价、提供各式发票等,也可能确有销售方所言的收藏价值的因素。不过,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不过是表象而已。由于附加了一些工艺成本,金银月饼的单价要远比银行售卖的金条、银条贵得多,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的金银月饼之所以畅销,关键还在于节日腐败的需求。

“金银月饼”本身并无所谓罪与罚,自从这类商品产生以来,并无任何法律禁止的强买强卖、价格欺诈,乃至串通涨价等不良行为。有需求就有供给,“天价商品”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

节日送礼,当然不排除民间亲友之间的相互馈赠,不过,这些年来,礼尚往来已经异化为权钱交易的一个温情外套。一些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下级单位与上级单位之间,予取予求,灰色交易,送礼之风也就愈演愈烈,很难刹得住车了。临近节日,城市经常遭遇“最堵一周”,其中,送礼就是引起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

节日本应该是休闲的、快乐的、文明的。但是,腐败商品的泛滥给我们的节日增加了许多丑陋,让美丽的节日成了腐败丑陋的载体,这既是对节日文化的亵渎,也助长了畸形的社会风气和畸形的消费观念。金银月饼这种充斥着“腐败味、权力味、庸俗味”的产品得以畅销,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五、综合性的研究视角

其实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意识到对舆论形成的研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同,但是面对一种具体的舆论形成过程,研究者同时采用多种研究视角,受到自身业务的熟悉程度、财力和精力消耗两方面的限制,所以通常采用自己所熟悉的一种方法,同时以其他方法做辅助。较为综合性的研究,常常带有宏观思辨性质。

综合性的关于舆论形成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康倍尔1960年提出的“因果漏斗模型”。

1、康倍尔的研究:“因果漏斗模型”

这个模型虽然研究的只是选举中的舆论形成问题,但却可以说明各种舆论客体,在时间的推移中如何从很多种趋向于少数几种甚至一种。如果画个图,便形成个漏斗状,漏斗状可以用来解释意见形成的逻辑,漏斗的开口或大或小,同时“装进”很多种意见或舆论。人们在做决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事情的利害关系、轻急缓重,比如生理成长、心理发展、社会影响、政治和经济因素、理性思考等等的各种考虑。于是比较不重要的意见便会放弃,相近的意见更为接近,关键性的意见、焦点问题显示出来,经过一定的时间,舆论的种数减少到有限的几种。

康倍尔的“因果漏斗模型”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提示如何考虑舆论的形成,影响舆论形成的因素。但如果考虑到舆论形成过程的复杂性,“漏斗”模型也应该是多样的、不同的。

2、中国学者潘忠党和美国学者麦利德1991年绘制了综合性的“联系的四种模型架构”,动态地从宏观上立体地说明了舆论的形成。

所谓“四种联系”,是指:①社会系统层次的过去舆论向现实舆论的发展变化;②个人层次的过去意见向现实意见的发展变化;③过去的个人意见与过去的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④现实的个人意见与现实的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用“模型架构”的概念也不是随意的,是要说明这四种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处于运动中,处于社会的、组织的和习俗的进程影响之下。可以说,这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宏观的关于舆论形成和运动的模式,有利于在脑子里形成一种关于舆论形成的完整的图式。

第二节 影响舆论形成的几个宏观因素

上面一节侧重从某个学科的视角考察舆论的形成,但是“舆论导向”首先是个全局性的话题,需要从整体上考察舆论的形成;否则,也许局部实行的导向看起来是有利的,但在全局上却是有害的。因此,对于舆论形成,除了要有上面谈到的诸如“联系的四种模型架构”那样的宏观图式外,还需要在几个观念上具有较为强烈的意识,它们对于舆论形成也起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方面,我国的舆论学研究者提出了几个颇为重要的概念。

一、公众总体

舆论的主体是公众,但我们遇到的舆论一般都是具体的,因而它的主体也是较为具体的。只有了解公众总体的变化和基本特征,才可能深刻地理解具体公众在具体问题上的情绪或意见的变化。一般地说,公众总体的状况是现时代舆论环境的质量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公众总体的变化较为直接地影响舆论环境,例如我国公众的总体教育程度,近几十年的变化较大,文盲人数逐年减少,已经不能对整体的精神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初高中教育普及,具有这部分教育程度的公众在总人口中占据着较大比例,他们对舆论环境的质量有着重大影响。这种情况会制约着我国现实的舆论环境,并产生与此相适应的舆论特征。再如我国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发生的重大变化,也会直接造成舆论的某些特征。

二、舆论环境

看到这个概念时,通常我们依据字面理解,把它看成是一种能够感觉到的但较为模糊、笼统的精神环境。在舆论学中,这个概念是指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许多具体舆论的有机总体。这是一个看起来抽象,实际上却可以从观念上把握的概念。现实的舆论环境是历史舆论环境的继承和延伸,同时不断影响着各种原有舆论的消失和新舆论的产生。在这些变化中,舆论的表层,即态度、意见或情绪是千变万化的,但是舆论的深层结构——信念系统,变化相当缓慢,因而相对稳定。提出“舆论环境”的总体概念,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各种具体舆论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发现相对稳定的各种舆论的相同或相近的内核,可以透过多变的舆论表层,把握舆论变化的规律,更深刻地理解现实舆论。

具体的舆论可能会发生十分明显的变化,例如关于某一时尚的舆论;甚至一些与舆论环境的信念体系相当矛盾的时髦词句和观点,也会流行一时。(例如:网络歌曲与经典歌曲:《爱情买卖》、《伤不起》与《难忘今宵》的时间持续性长短)但作为舆论整体的舆论环境,却不可能跟着迅速发生很大变化。

有了对“舆论环境”的整体意识,经常主动地用社会进步的标准,衡量舆论环境中文化传统、道德风俗等等较为稳定的成份,辨别其现实价值,这对于正确评估舆论形势,采用较为适当的方法引导舆论至关重要。

三、舆论场

1、内涵

指包含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幻境。舆论场是一个有着多元意见的时空场所,同时也是形成了大规模共同意见的场。

2、构成舆论场的三个因素

⑴同一空间的人群密度与交往频率,人员集结密度越大,就越能构成人们交流意见的条件。

⑵舆论场的开放度

一是舆论场和社会整体环境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大小,是舆论产生不容忽视的因素;二是言论自由的开放度。

⑶舆论场的渲染物或渲染气氛

舆论场的渲染力由许多具体物象组成。凡显示强烈、鲜明的实物、场景和声响,都是构成舆论场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现在的电影、电视在上映前的通过各个渠道在媒体上大肆渲染、大力宣传,以便于吸引公众注意力。

如果将舆论场的概念用于指较为宏观的时空环境,那么可以将整个改革开放的中国视为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宏观的“中国舆论场”概念对于舆论导向这个研究角度是必要的。社会的变动、全国范围人口的大流动和频繁的交往、层出不穷的新鲜话题的诱惑,使中国成为产生丰富而变化多端的 “舆论场”。对于任何具体舆论的引导,都需要从中国舆论场的角度,研究眼前舆论与现实全国时空环境的联系,以便宏观上把握眼前舆论产生的大背景,协调对不同的具体舆论的引导工作。

四、舆论波

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中,都涉及到文化的扩散或传播问题。许多文化学家提出了多种文化扩散或传播的方式。这其中的“波式传播”很适合于说明舆论的流动方式,因而对舆论学领域有巨大贡献的著名学者刘建明将它引入到舆论学研究中。

舆论学所指的波式传播,相当程度上是宏观的,具有明显的时间阶段。刘建明提出:“舆论波是指具体事件引起的民心波动,它包括人们的意见波和社会行为波两种因素,由舆论中心以扇面形状向四方滚动,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舆论环境。”他进一步论证的“舆论波”扩散、传播的特点,提出了四种舆论传播的基本方式,对于宏观上把握舆论的源流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第一种是“中心辐射”。现代社会里,城市往往是产生舆论的多发地,从而成为无形的舆论中心。这里产生的舆论,往往以这种形式向四周几乎同时地扩散。

第二种是“遍地涌动”。由于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不少舆论客体同时被各地知晓,于是在各个地方的中心城市,几乎同时产生了围绕这个客体的舆论,并向四周扩散。

第三种是“两点呼应”。一些舆论客体只涉及两个或几个不同地方的关系,于是便会在两地或几地间产生呼应性的舆论,引起较为强烈的舆论互动。

第四种是“多渠道互补”。舆论的传播除了大众传播媒介、行政组织系统内人们的自发传播这两个主要渠道外,还有无数社会性的、个人性质的渠道传播。当利益、兴趣、志向相近时,有关的舆论会在各种传播渠道中相互补充、相互映证,迅速扩散。

这些较为宏观的对舆论传播或扩散情况的归纳,为“舆论导向”研究提供了追寻舆论流动源头与流向的思路,这是引导舆论时必须考虑的方面。归纳起来,需要从宏观上考虑的其实是这样四个方面:把握总体公众的变化、把握总体舆论的变化、把握现实社会时空的情况、把握现实舆论的源流状况。

第三篇:新闻传播学考研笔记专题整理——舆论

专题:舆论

舆论:

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物为指向,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具有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等许多独特个性。它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舆论的本质和特点:

(一)本质: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

(二)特点:

①公共性。具体体现为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②公开性。舆论对社会生活现实直接或间接干预,都是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作用。

③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舆论的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的广泛性是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它是一种意见,是对事物作出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倾向。舆论的功能和主要目的: 一功能

(一)、主要功能:

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即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其主要表现为:

1、对国家政权和政府行为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2、对公众起着鼓舞或约束作用。是社会控制的有效形式之一

控制作用体现在:

1、体现在:

(1)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和制约。表现为监督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程度;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2)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表现为实践过程是否遵从国家既定的法律和制度,是否伤害公民正当权益,实践结果是否维护或促进了社会公益。

(3)对决策和执行人物的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形式权力,履行职责。

2、体现在:

(1)鼓舞公众或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行为的发生。

(2)鼓舞公众或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或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二)、社会功能:

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的显示”的本质特性所规定的。

(三)、舆论常常在社会改革和革命中担当思想启蒙、争取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和革命赢得人心,获取正确的社会评价铺路,这时它又成为先行者和启蒙者。

二、目的:

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舆论的两面性及其衡量标准: 两面性:

1、一个社会整体维系和稳定,健康发展的舆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识倾向的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意志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3、总之,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重用是正负双向的,它的质量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

衡量舆论的标准

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的结果等。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第一、反映并代表舆论。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第二、引发舆论。1)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特定公共事务,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定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引导舆论: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点立场,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主流意见”(优势意见),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总之,新闻媒介的确与舆论密切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怎么做?

在认识舆论强大的社会功能的同时,更要明确新闻媒介在其间的作用,特别是导向作用。要善于正确利用这种作用,为营造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公众舆论积极正面的作用奠定基础。

舆论监督:

定义:

是指这样一种社会行为:人民(包括新闻媒介)随时对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党派团体、厂矿企业等的活动进行了解和评论。

其使命是:监督我党立党为民;保障公权为民所谋;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确保社情民意上传下达。其特点有:(参加舆论的特点)作用有:参加舆论的作用。目前的困境:

① 舆论监督职能尚不成熟和完善,没有可以依靠的法律依据 ② 舆论监督职能大都依靠社会大众和媒体的自发行为

③ 现行法制对舆论监督还没有从公民同社会公共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上加以规范,使大众在履行职责上遇到困难 目前遇到的问题:

① 媒介及用户:网络舆论存在媒介暴力、舆论侵权、角色越位、娱乐泛滥等隐患 ② 政府等公权力机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薄弱或滞后,信息的传播力、驾驭力、沟通力、掌控力不足

③ 网络信息准确性无法核实,网络声音不具有全民代表性 ④ 网络舆论监督的自发性、盲目性和偶然性 ⑤ 网络舆论监督缺乏相关法律依据 优化办法:

① 制度保障使之常态化、规范化 ② 舆论监督必须纳入法制约束的框架 ③ 媒介自身必须坚持行业自律 ④ 新闻记者应该提升专业技能 ⑤ 传媒大众应该提升传媒素养 ⑥ 坚持舆论监督和司法监督双管齐下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定义:

新闻事业利用其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优势,代表公众对政府机关、公共机构、党派团体、厂矿企业等的活动,乃至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进行监督。概言之,新闻事业通过对某个情况和意见的报道和沟通,激起社会舆论的力量,对政府和社会机构及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以促进社会机制正常、健康地运转。正确的舆论监督应该包含三层意思:

① 必须以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促进广大人民的团结为目的

② 必须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社会大多数人的要求,要反映真实的的情况并形成真实的正确舆论

③ 舆论监督的方式必须是提供事实,平等讨论。

网络舆论

定义:

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结合,又称网络舆情。传播要素:

① ② ③ ④ 传播平台:以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包括SNS社交网络、博客、微博、博客、BBS、IM)为主;传统媒体往往与互联网共同聚焦

传播者:网民,其主体地位强化,传媒素养提升;网民是主动的传播者

传播模式: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互设置议程;传播方式是:顶贴、跟帖、回帖、转载、分享、关注、围观、评论

传播效果:影响显著,设置议题,影响舆论,建构议程,主推了事件的进展,影响社会政治文明 规律和特点:

① 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和平民化 ② ③ 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舆论客体的广泛性和难控性 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化与互动性 网络舆论的情绪化与非理性

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

普通大众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主体 草根和公知(精英)协调联动引导议题 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参与议题互动

政府机构在其中起到了舆论引导和案件审查作用 网络舆论监督具有实时性和广泛性 网络舆论环境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

网络舆论监督借助于网络平台的交互性使分散的舆论产生共振形成合力。

两个舆论场: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当下中国存在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忠实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市互联网的民间舆论场,人们在微博、BBS、QQ、博客上议论时事,针砭社会,品评政府的公共管理。互联网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改写了舆论引导新格局。公众能够清晰感受到两个舆论场的存在,部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也有减弱之势,但两个舆论场之间却始终泾渭分明。新老媒体互动的新格局:

在各网络事件中,有60%以上由网民通过新闻网站、博客、微博、社区论坛,首先提供第一手资料或披露某些材料,瞬间在各大网站转载,引发网民关注或转发、跟帖;传统媒体闻风而动,或深入调查,提供事实真相,或发表评论,表明立场、态度,指出问题的关键,从而引发网民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提供更多更细致的内幕材料,发帖、跟帖往往几万、数十万、几百万,是指点击率超过一亿,形成强大声浪,把一个事情终于发酵成为一个事件。指向的当事人不得不出面表态,相关政府机构介入调查、处理问题;于是,新老媒体围绕着当事人表态、政府调查、处理再次议论。这样,新老媒体相互配合,推波助澜,把舆情不断推向高潮,直到事情解决。新老媒体互动形成的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① 自发性。网民自发爆料,相对自由地发表自己真实意见,这样形成的舆情是民意真实的表达。

② 突发性。网络事件爆发很突然,长则数天,短则几小时,上传的事情就演变成网络事件。③ 鲜明的指向性。

④ 诉求明确、直接。网上舆情的诉求,80%以上都是基于利益——公众维护自身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安全利益,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一旦这些利益得到基本实现,舆论很快就平息了。

⑤ 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传播符号的娱乐化。在网络舆情事件中的时间都有戏剧化的情节。权力、金钱、女人、血与眼泪等构成故事的必备元素,很能撩拨人的情感。采用煽动性、娱乐性传播符号,主要在标题上,尽可能吸引网民眼球,也便于口头传播。

⑥ 网上网下开始频繁互动,而且发生几率在上升。评价:

舆论并非天然就是合理的、正确的,舆论的质量从来就有优劣高低之分,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民意。互联网上民众多、良莠不齐;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很低,传播迅速,信息真伪不辨,意见表达混沌不明,极大影响舆论的质量。其中,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构成互联网上三大公害。

第四篇:学管笔记

学管

根据月报表做退费的数据分析 时间管理

作为学生,大多学生作业习惯不好,特别是小学、初中的学生会多一些,如果不会规划时间,对时间没有概念,写一会语文,写一会数学,在暑期,大多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作业的托管,就是因为孩子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玩,或者说出去玩疯啦,后期怎么预防。如何处理退费

首先了解退费的原因,上课时间,学生频繁请假,连续2次的时候,要有危机意识和概念,要去了解学生为什么要请假,以及当学生请假的时候,学管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学生请假,老师,今天这个课我不能上啦,我们怎么去处理?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目的是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管理意识,不是说学生请假,我们就要批是不是,要有管理意识,对特别紧急或者说身体状况原因要准假,并且要及时关注,带他去看医生或者叫家长来,如果非紧急情况呢?首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比如放假啦,跟学生或者是朋友去聚,但是我可以让学生学会做时间的管理,重要紧急的事情,重要非紧急的事情,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两个事情同事发生了,怎么去协调处理安排。对于初、高中的学生2.成绩不提高,请假多啦,意味着后期停课,可能退费,第二个应该说占到百分之八十。没有效果产生退费,这个效果呢,可能是短期的,或者是长期的,基础课时最少的几个课时或者31个课时,会出现要结果,30课时,先上一科,30次,如果2科,上课时间太少,影响成绩,没效果。比如初一学生,6年级,补英语,已上4年,学知识体系的概念,大图系的好处,不提高的情况下,问题发生啦,作为学管老师,先别着急,先找到原因,为什么没有提升,对前期的课时规划,是不是太短啦,如果说开始接到一个短单的话,学习成绩又很差,我们接单的时候呢要做铺垫性的沟通啦,就会为后期的服务,要有预设,要分析考试,考试之间的差异,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课时少、整个考试的难易度有差异。分析成绩,假设月考80分,这次考70分,但是他的整体排名是没有变化的,这个不叫没有提升,因为随着年级的提高,难度增大,综合性越来越强,所以不要只看成绩,要看排名。再有,他是有模块来看的,我们所教的内容不是学校所考的内容的差异的,在讲课过程当中呢,是按模块的。按照正常来说呢,应该是学校学什么内容,我们这一周同步,但是有好多学生,是有漏洞的,按这个进度,他接受不了,必须把拉下的不上,这导致错,所学非所考。这怎么去避免,通过前期的服务,同样,同理,以经验为先,要去反馈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学习情况是什么样的,要去做预设。

第五篇:学车笔记

2011年12月12日总学时4h

熟悉档位,练习使用1档与倒档前进后退。卖水大姐的兜售与教导。因中华太贵,买烟软玉溪一盒,买水二元。未见师傅使用。8:00刷完卡,9:00师傅才开车,11:00下车排队刷卡。本来心中对四个小时的约车时间还有疑意,但看到长长的队伍,看来这个行当的潜规则是很严重的,只能忍了,想想培训大厅的人应该是个公开的秘密,只是自己不知道吧了。这时明白山西的小媒窑为什么总是死人了,为什么那些地方官都不管了。当日听说交警考试时是轻易不会让你一次通过的,因为担心日后出事,据说给教练送礼或由教练打通考官的关系也是能够通过考试的,据说考试时考官会提示你。

2011年12月13日总学时8h

练习前进,当右前杆到达车门右后车门中部,方向盘向右打死,前进至车身摆直后回轮停车。然后倒档向后,当车门右后小窗上的小三角与右前杆、驾驶人成一条直线时直至方向盘向右打死继续倒车,直到左侧后视镜看到左后侧杆时快回正轮,倒车至右侧后面小窗能看到右后杆停车。

听到教练讲述关于某学员学习时不肯送礼,考试时多次不过,后送礼被其拒收。教练表示只要稍稍教错一点再喊两句,就别想学会。发现教练的引导也很有机巧。

此次只花二元买水。

2011年12月18日总学时12h

复习上次内容,同时学习练习前进至左侧后车窗角至左前杆处,方向向左打死,前进至车身摆直后前行3m,然后倒车至左后窗开门拉扣处能看到左前杆并与驾驶人成一线时,向左打一圈方向,慢倒至左后窗角与杆接近后,向左打死,倒入车位,看到右侧后视镜能见到右侧后方杆时,快速回轮,车头摆正保持与前杆1m多距离。然后复习上次的向右转与倒车内容。

教练讲述某学员为尽快约车考试,送现金三百元的故事,并拿日历表明已为其连续约车一周,并表明当时已表示不收,只有学员认为送的值才会收,目前收下只是为学员暂时保管,如学员认为不值,一定会将现金退还,同时表示近期不能为我安排约车练习了。

本次送玉溪一盒,本想为约下周末的车,此次白送了。

2012/1/31

春节前多次约车未果,总以人已提前定好推托。今天再次打电话约车,徐答本周六日可以约车心中甚是欢喜,接着又说但这周只能下午约车,而且已经有人约下午了,只能两人同上一个车。没办法,只能说一切听教练安排。教练很不高兴,说这可不是我安排,你要是不乐意那就下次再约车。无奈,暗下决心,此次不送礼,看看情况,至少送玉溪是没有约车保证的了。同时再次证明顺义第一汽车驾校的教练存在违规行为。

本次决定写此学车日记,一是发现很长时间不练学的技巧全快忘了,二是想学好车后,将此文发忘各个网络,呼吁有关部门能够整治此不正之风,三是提醒那些送大礼的朋友们,你们把我们这些穷兄弟给害苦了。

相关内容有学车记录为证,不怕调查。

2012/2/4总学时16h

电话联系师傅要求步行3、4里路走到杆场,心中压抑着怒火。

这次上车多有不顺,一上车居然将2档当成倒档了,想想可能是家里开三码子时养成的习惯。右转左转倒入车位忘的差不多了,还好慢慢找到了感觉,又向师傅请教了一下,师傅很不耐烦。同时说我如果这两个动作学不会,就不能进行下一个学习阶段了。还说我这个知识分子自以为聪明,春节连个问候语都没有。我说给您发过一条短信。师傅轻哼一声转身下车了。看来春节没送礼,师傅不高兴了,正巧卖水的又招呼了,顺便又给师傅买了盒烟,师傅谦让了一下,本想买玉溪的,卖烟的拿了一盒中南海,后来师傅一再坚持就买了一盒中南海15元。

左侧倒车还是没感觉,多次出线。

2012/2/5总学时20h

本次也是走着去的杆场,学习柔库,本次师傅多次现场大声指挥。

师傅教育时让我用笔记录了要点,1上原地向右打死,左表对中杆后迅速向左打死至右大灯对中杆停。

1下原地向打死,左小表对边杆向左打死至车身回正后,迅速向右回两圈回头看后杆(不撞杆)(此时车身应正)

2上原地向右打死,右边大表对右边杆后,迅速向左打死,左大灯对中杆停。

2下原地向右打死,看右视镜看到车身摆动至碰右后杆,然后迅速向左打死至右边杆与雨刷轴与人齐,停。(此时车身一定要正,如果出线算失败)

然后从左杆与中杆之间出去。

此次师傅又有话说了,说我还以为自己聪明了,人家其他学员春节全去他家了,就我没去。我也开始犹豫真的吗,不会吧,昨天打了好几个电话,人家都不来上车,是不是就担心他要礼物呀。

2012/2/11总学时24h

今天排队刷卡才搞明白现在学的是什么,还是排队学车的学员讲的,说这叫贴库,移库,倒库。是必考项目。今天学习比较顺利修正了一下上次没记清楚的地方。

送师傅中南海一盒,买水二元,共计17元。

2012/2/18总学时28h

今天上车发现师傅正在睡觉,没敢打扰他,一直到他询问学时才回答。卖水的又找上门了,买水2元,买烟15元。

今天学习侧方停车:

向前行与左侧边杆保持30-50cm距离,向后倒直到右后安全带与左边杆平齐,立即向右打死,然后看左反光镜,能看到右后边杆时,向左回两圈(车速要慢),看到左前杆快要到前玻璃角处时,迅速向左打死,直至雨刷轴与右杆、人对齐成一线时停(可观察后视镜两杆位置与车身位置)。向左打转向灯从左杆边上出去,重复上一动动循环。

学习内容2:

熟悉障碍,开车练了一圈,没一点感觉。坡起多次失败,很令教练生气。15:50收车时又询问了一下障碍学习的要点,以便下次有改进,可还是不知道具体操作的要求。技巧不完整,下次有相同内容时,我会逐渐完善,并加入自己的体会。

过井盖:

第1、2井盖通过前要与右表对井盖,第3个井盖要等左玻璃角处对上井盖再打轮,第4个井盖要等玻璃右角处对上井盖,第5个要等左防光镜上方对上井盖,第6个要等右角对上井盖。

单边:左侧小表要与单边右楞对齐(车身要与单边对齐),出单边后向右打一圈轮,当车砸上单边后,迅速回轮。

坡起:如何停?保持与边杆30CM不能太远,起动时给油门,缓慢松离合,同时右手拉手刹,当车有向前动的趋势时,缓慢松手刹。

今天教练在与一位他的朋友聊天时,了解到教练不挣外快是不行的。第一没有保底,如果手里没学员,就会收入很低。第二他口中说要会玩,否则是不能生存的,很多新教练都因为没有溶入这个团体不知道这里方面玄机而收入很低,最终离开。第三如果与考官有关系,学员可以过,或帮学员送礼,可以收到较大的外快。

在坡起前,他就说前年春节,他们在教练场玩“砸金花”,经他与七位学员沟通,答应七位学员当日约考,并保证下车就签字通过。收了一笔不小的外快。我怀疑在暗示我,可以把钱给他由他向考官送礼,保证能通过。怀疑!是不是又是一种他挣外快的手段。

2012/3/20

9:00多打电话约车,师傅说最近一直在为学生排车,两周内我没机会了。我问那第三周可以吗,他答:“到那会再说吧,到时你再打电话吧。”愤恨,没想到约个车还这么难。行行都有潜规则吗,还是这个教练太可恶了。

下载舆论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舆论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宪法笔记

    学习宪法的笔记 邢彦中心校 田翠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如潮的掌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体现了代表对宪法权威的忠诚拥护。 本次......

    舆论学讲稿 第七讲(汇编)

    第七章 我国公众文艺接受的特征与引导舆论 一、文艺接受理论:把视线转向公众 1、研究舆论接受理论的原因 当我们谈论“舆论导向”时,几乎是理所当然地把传播者置于主导的一方......

    舆论学 蓝翔(推荐五篇)

    蓝翔广告词流行的舆论学分析 新闻121班 徐雯 1209010437 摘要:蓝翔高级技工学校近期被卷入舆论漩涡,伴随它的调侃和丑闻成为全社会肆意消费的话语狂欢。“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

    运动训练学笔记

    运动训练学 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

    学党章党规笔记

    “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党员”学习笔记 瑞昌市实验小学 沈涵 党章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是每一名党员务必遵守的基本准则。作为一名党员或者党员......

    学车笔记歌谣

    倒库-移库要领 庄树波 2010年5月 1.右转向倒车入库要领 右转身体向后看, 中杆应在后窗间; 中杆距“卡”一指时, 右打转盘一整圈; 缓慢倒车看间距, 间距过大回半圈;“卡”杆相距二指......

    李普曼《舆论学》读书报告

    《舆论学》读书报告 一. 简介 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是由美国著名的政论家和报刊专栏作家李普曼写作而成的著作,因其与政治学和新闻学的密切相关性,该书问世后,受到了美国乃至......

    舆论学讲稿 舆论的形成过程5篇

    舆论的形成过程 什么是舆论?前面已经介绍过关于它的定义。简单地说,舆论指的就是某一特定的群体中大多数成员针对他们所共同关心的事务进行公开的评价和议论。可以说,议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