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之后:大学生浅谈失业感受q--天涯[模版]
失业大学生业来说说自己现在的心境
说下我自己的情况,大学本科,位于南国,08届,换工作三次
今天在自己的出租屋内实在感到心情压抑至极,每天看那些成功的人和事,看到他们以前受的的困苦,给自己一些动力。最近不敢给家里打电话,也没有告诉远方的父母自己正在失业中,实在是怕他们担心,想自己的问题还是自己解决吧。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可是我真的有些熬不住了。
接下来就是我今天早上写的,写给妹妹,写给父母,写给自己的女朋友,写下我的心境吧
今天依旧像往常一样早起,揉了下惺忪的睡眼,随即打开电脑,仿佛是设定好的机器,时间到了就一切按照程式开始运作。有工作的时候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没工作的时候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搞不清楚是为了什么,似乎是习惯了晨曦中那城市难得的一段相对不怎么喧嚣的时段,自己沉浸其中,慢慢的等待着什么。或许我觉得早比别人起床这一段时间,让自己觉得这是对自己生命的延长,但其实真的是延长吗?
失业已经很长时间了,无事可做,一个人呆在房里久了,很难想象是对一个人的心理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自己认为自己的心态还是比较成熟,不太容易剧烈的波动,但真的,有时候自己真的自己很难控制自己,会变得有些敏感,精神容易波动,很容易沮丧,给自己和老婆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尽管自己总是不断在控制自己,但有时候真的很难。因此吵架也就在所难免,究其原因,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仔细分析,责任还是自己这方面。
毕业快一年了,回顾自己。当初自己意气风发,有着Y世代的勇气和自信,从国企到外资再到民营,对自己的能力还是肯定的。尽管经济危机影响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大环境不好,但自己并没有过多的抱怨,首先来说还是自身的原因,毕竟还是有人找到不错的工作的。这样的心态和自己当初高考的时候如出一辙。高考的时候其实就不要想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要想着那么多人别人怎么样,其实只要想着自己怎么做好就可以了,你努力的付出了,你就不会后悔。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但成功也是需要机缘巧合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或者几个因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没有那百分之一的机缘,你也很难成功。
最近上网看了很多的人和事,通过对比,觉得自己现在特别幼稚,起码和自己想做到得知性和感性的男人的理想差距太远。无心看书,连打游戏似乎也不在心上。无心看书是因为自己太浮躁,打游戏不在心事因为自己的处境。我想我们这一代是注定困难的,但也注定机会是很多的,很多书本上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对的,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你形成自己的东西。经验都是骗人的,知识也是会过时的,只有你自己形成的判断力,执行力才是最有价值的。
昨天妹妹电话过来,说她打算要辞职,辞职原因不说我也自知,只是一直执拗的妹妹从来都把她自己的想法当成自己的真理,任何与她意见相左的意见都是不会听闻和理会的。次数多了,我也不想苦口婆心婆婆妈妈了,任他自己去折腾吧,人不可能懵懂一辈子,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人生老师,我相信随着时间,她自己会慢慢懂得的。自己现在过的不慎如意,经济上还要靠老婆贴补,这爱情里面又多亏欠了老婆一份人情。电话里我骗了她,说房子已经退了,也许别人会想哥哥怎么这么冷血,其实哥哥内心那份柔情别人又怎能尽知。每次,妹妹做错了事情,都会有退路,有爸爸妈妈给她支撑,有舅舅支撑,有我的支撑,我想说那
时候你还小,我们都能理解你。现在你长大了,需要你去承担你的责任和义务,家里永远是你的避风港,但家里已经经不起你一次次的折腾了,父母都已经老了,尽管依旧对你充满爱。希望你对待金钱的态度不要那么随意了,你也不要用信用卡透支你的未来,未来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经济形式好了,你会养活自己并发展的更好,不好了,透支未来是很怕的事情,到时候也许只有你自己来承担。
长这么大,哥哥一直很坚强,很少哭过,今年哭的最多,实在是压力太大的缘故。一直以来我把事业看的太重,毕竟我的身上也承载着太多,印象里,妈妈那次打吊针过敏很严重,我很害怕,偷偷的跑到西屋,哭的泪流满面,是害怕妈妈会死掉。另一次是叔叔和爸爸一起辽宁纸厂打工,同去没多久叔叔就回来了,晚上在奶奶家,叔叔跟我讲了那里是多么的艰苦,晚上蚊子成群,白天工作汗流浃背,工作后仿佛就像打了一场大仗,没有多少人在那里干得几个月,爸爸却在那里干了四五年,这一次我也哭了,从此以后也学会了坚强,乐观,我也懂事了。每一个孩子都承载了家庭的梦想,父母的期望。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承载的更多。
我对自己还是像以前有信心的,我不相信自己会一辈子平庸。女友很照顾我,也很爱我,现在我也很爱他,我觉得这世界上确是是有爱情的,尽管爱情有时候会因为自私,利益而掺杂进其他的东西,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以原谅的。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这一代80后会是怎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的命运回是怎样,社会会怎样?中国会怎样?世界会怎样?
蛋糕是有限的,当然蛋糕可以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不断的做大,但是当每个人分的蛋糕数量来不及比蛋糕增长的速度时候会怎样呢?以前是大学生包分配,高学历就意味着高能力,也许这样的看法也直至最近这几年才发生改变。即使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可就是因为国家公务员系统,国企,垄断的蛋糕还够大,所以你还能分得到不错的蛋糕,并且这块蛋糕和记得利益相比并不会对他们产生多大的影响。
而现在,大学生多了,分蛋糕的人多了,蛋糕不够大了,并且现在的人也复杂了,即使以点点蛋糕我也不想分给你,怎么办?那不好意思,你自己去找地里的粮食。大学是这样的一个机构,他可以为国家提供人才,为国家持续的发展提供动力,也是底层社会能够进入上层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也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也是有保障的。
如今呢,很难想象大学生会有怎么实质的减少,巨大的现实落差和理想的过高预期在现在的社会到底会对每一个个体产生怎样的影响。也许压力产生动力,也许压力太大,无法面对现实,从此不再起来。
改革开放30年,改革已经到了攻坚的阶段,如果不继续制度和机会的创新,不给新入局着一个公平的机会,很难想象这个社会会是怎样。
这几天肚子没来由的痛了好几天,今天早上才刚刚好些,我不知道是精神状态不好,压力太大导致的,还是身体本身导致的,舍不得买药,但痛的厉害,还是买了一盒,我想工作了。我觉得再苦的工作也没什么。但这社会也不意味着你吃苦就能得到巨大的回报,中规中矩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想通了,但要去做还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想和做是两码事。一
件事情,可能80%的人想过,可能要做的人也就20%,到最后坚持下来成功的可能也就2—3%左右,但如果不做,就永远没有机会。
在此,不是抱怨,而是更加勉励自己,也希望所有失业的朋友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第二篇: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
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
————我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看法 对于大学毕业生,我们常会说这样的话:大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而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各类学者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但能力有限等。在我看来,这些解释都或多或少在某一方面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纯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同时有关资料也显示,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5%左右。这些统计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那么,在这看似“过剩”的假象下,大学生为何就业难? 我并不否认大学扩招、工作经验缺乏等原因导致就业难,不过,除了这些老生常谈,我觉得还有下面的一些原因: 第一,高校教育的评价标准过低。我们注意到,很多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甚至不能满足一份专业工作的基本要求,比如软件专业的学生不懂编程的基础语言,新闻专业的学生不懂新闻写作规则,会计专业的学生记账时不能分摊工业成本等等。这些“合格”的毕业生,甚至是“优秀”的毕业生一朝进入社会工作,表面上看是缺乏工作经验,实际上是由于高校学科知识老化,对大学生培养的评价标准过低、过于松散造成的。
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难和学校的体制有很大关系,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事实上,又有多少大学能把理论知识教得让学生“书到用时不觉少”呢。第二,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报考公务员等。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第三,企业对大学生的一些偏见。大部分的企业都不想聘用应届大学生,因为他们认为他们不会在企业里长留,害怕自己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在还没有回收成本时就已经离开了。而且有的企业也不愿意花成本培养没有相关经验的大学生,只想直接用现成的资源。因此,对于大学生部分企业有爱有恨,都无可奈何,就产生了直接人用有经验的员工。这是企业对大学生的一种偏见,不能否认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跳槽,但是企业自身是否有些问题呢?企业为啥不能留住人才呢?当然我没有过工作经验,具体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我想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降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一)强化就业指导,充实就业信息。高校应根据就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正规的就业指导。比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择业时能一步到位,避免四处碰壁。
(二)密切高校与企业联系,减少中间环节,开发岗位资源,优化供求通道。高校要主动敞开校门,走向社会、深入企业,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人才关系。企事业则应积极与高校密切合作,开辟企业在高校中的生存发展空间,从产品设计规划到培养使用实现高校与企事业的紧密结合,强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以前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就业率百分之百,现在则不然,而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对于大学生就可以多一些就业渠道。
(三)学生既要理论水平高又要实践能力强。想要得到这两种水平能力,我觉得一要靠学校,二要靠学生自己。大学在重视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多给他们接触社会,实践学习的机会。当然,与此同时,大学生更应严于律己,努力认真的学习。而现在不少大学生出现这样的生活学习状态:畏难、浮躁、厌学、逃课、甚至贪图享受。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大学生必须摒弃这些恶习,做到有规划,有目标的学习生活。
高校革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培养好人才;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成为真正社会所需的人才;政府企业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重视吸收人才。高校、学生、政府企业三管齐下,做好这三点,我相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会再是问题。
第三篇: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现在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为什么?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太少。为什么说太少?我们除了政府,企业,整整少了一块。少了哪一块?民间社会、民间组织。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到清华演讲,说他们美国为什么富有?美国人成年人每周做义工。全年当中,他们是1800个小时的工作,100个小时的义工。我们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爱心吗?不是的。我们有爱心。但是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没跟上,表达爱心得有专业的渠道、专业的办法。美国每11个拿工资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在政府和企业部门以外的机构,也就是NGO当中拿工资。这说明,人家的社会组织资源分配合理。民间社团这个东西,肯定不只是西方的东西、美国的东西。
那么,我们的民间社会只有麻将桌。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很重?因为不敢往社会上放。社会上都是什么组织?杀人越货、偷偷摸摸,黄赌毒。民间社会,不健康,没有人敢把孩子往社会上放。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这样的组织太少。所以大学生毕业一窝蜂考公务员,这是一个倒退。为什么是一个倒退?因为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唯有公务员有安全感,是铁饭碗。唯有公务员,才是这个社会当中生活最有保障的。
那么我们不只是组织管理能力没有跟上,我们的观念也没有跟上,理论也没有搞清楚。我们很多学校还是这样,除了升学率还是升学率。升完了学失业。当然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学校。根子不在学校,解决的办法在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学生社团太重要了。这个社团,它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团结合作的基本能力。社团就是出管理者、组织者、领导人的。这个能力不是天赋的,必须从小培养。我们现在主张学校搞学生社团,着眼的是学生的未来,中国社会的未来。就业和失业。这是所有毕业生要面对的难题了,虽然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就不怕失业,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就现在这个年代,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渐增长,是人多了吗?我觉得不是,不是人多了,是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大学生多的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文凭是个宝贝,眼高手低的大有人在,做事能力差,好多人都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过,为的只是拿到个毕业证,没学到什么实质的东西。经历寒窗十载的大学生们如今的处境的确不容乐观:大多数用人单位以及绝大部分职位都需要聘用有经验的在职人士,而不愿雇用“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连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甚至有毕业生愿意“零工资”就业;不少学生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上岗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乐土,一年下来竟换了六七份工作„„曾经的天之骄子再也不是“香饽饽”了。向阳生涯机构研究认为,就业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岗位缺口大,而是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就业难,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大量的劳动者,包括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
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二、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三、工作主动性弱,不爱自己的职业。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洪向阳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成为转机,在没有机会的条件下创造出机会,在不好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较好的小环境。在此我们结合向阳生涯多年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数千个真实案例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经验,帮助大学生朋友们有效化解就业压力,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亦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在搞清楚阶段性目的和价值取向之后,才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大学生与在职人士相比,在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不如在职人士,但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数大学生在职场中往往保持着一个虚心好学的姿态,比职场“老人”表现得更为勤奋好学,苦活累差都不计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此以往,职场新人们往往比职场老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肯定与认可。
2、调整观念,看懂职场需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现实中,大学生们有必要对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大家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然而,这种期望如果变成了“唯薪”主义,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这必将给长远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当然,显而易见的是对于高薪的要求也自然减少了很多职业.向阳生涯CCDM提醒,大学生朋友们择业期望不可太高,要实际一点,客观一些,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如果一昧地带着攀比薪资之心去应聘,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立足根本,做好
大学生求职难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给自己制定一个。向阳生涯首席洪向阳认为,大学生应该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然后再寻求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在上海,众多高校大学生们选择通过专业机构来武装自己,增加自己求职时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不少高校老师和专业机构在指导学生求职时往往向学生重点强调“简历如何写”、“应聘如何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这些只能算是“表面功夫”,更多的大学生找到专业的咨询机构,请专家帮自己确立职业定位,制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些专业的机构,除了对成人及企业提供了各类职业生涯服务外,特别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专业指导服务,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初级服务等,专门为应届生及初级职场人士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服务,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专家指导和点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并且他们的工作持久性明显增强,工作满意度更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职业生涯走得越来越顺利。
目前,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一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10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向阳生涯机构强调,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林康保3108007428电材一班
第四篇:毕业之后
毕业之前,我们经常坐在一起,畅谈自己的梦想。几乎人人都会说,毕业后找份满意的工作,先进一家小公司,努力一点,从程序员开始,积累经验,在公司里好好地干过一两年。估计那时自己也是项目小组组长,自己的经验丰富后,选择跳槽进入大公司,再次从最低层做起,多做几年程序员,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最后再找个小公司里做技术总监什么的,到那时自己的梦想也就算实现了,或者自己选择开一家公司,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那时我们幻想总是那么美好,可现实呢?现在已经毕业了,毕业十几天,工作压根没着落。如今我们 不奢求找份满意的工作,我们只希望找得到份工作,我们则心满意足了。多少同学面试失败,多少同学大喊800块求带走,多少同学面试之前精神很紧张,紧张到晚上睡觉不着,如同当年可怕的高考。大家对工资已经不在乎,有个容身之处够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了。我们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进入珠海人力资源中心网,看看有哪些公司在招人,见公司招人马上投份简历,等不及了直接打电话给那些公司问是否可以去面试一下。最可恨的事,有些公司敷衍你,看完简历直接还给你。有些公司只招女生,男生都不给个正眼看,赤裸裸的性别歧视,或许那公司里缺妹子吧!多么可恶。那些有工作有组织的人,别随便辞职了,找工作不容易。说了那么多,还不是因为没找着工作,不然我也不会没事干,也不会写这些。套用一句话,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最后预祝各位同学早日找到工作,工资就随便了,只要饿不死,咱就干。对了,各位发工资了记得请大家吃饭。
第五篇: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随着各大高校的连年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渐增长,虽然政府和企业已经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岗位,但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杯水车薪而已,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另外现在的大学生还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毕业等于失业。根据网上相关资料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之间的差距太大
众所周知,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是供过于求,即社会上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根本满足不了毕业生的需求,并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增大。
二、热门专业导致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物流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具有强大的发展势头,社会仍需要一大批这些方面的人才,这就导致了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专业的人才较其它专业而言,已经过于饱和了。
三、薪水与自己心中的期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薪水相对较低的的企业不屑一顾。因为他们只是纸上谈兵,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行动。当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大相径庭。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不能期望太高,有些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受到激烈市场角逐的影响,现在的少数大学生的薪酬期望值开始普遍下降,但这毕竟只是很少一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取得很好的工作岗位,想要平步青云,这是一种很不现实的态度。其实,找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必须客观地看待现实和自己的能力。
四、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企业的发展虽离不开大学生,但他们基本上每年都不会贸然采用应届大学生,而是优先录用有经验人士。这是很值得应届大学生思索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导致我国大学生失业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
一、娇生惯养难成才
当中国的经济跃上一个更高层次时,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的地位也被父母捧得越来越高。但这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帝千金”终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站在父母的手心里。其实,地位被捧得越高,就越容易摔个粉碎。试问,不懂得逆来顺受,不懂得顽强拼搏的人,如何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谋生?倘若就为一点很小的事情而耿耿于怀,那么企业该如何顺利运作,也更不用谈什么发展了。想要立足社会,或许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大学生必须要学会如何走出襁褓,练就成为一个不怕辛苦不怕累的钢铁战士。
二、缺乏专业型人才
因为国内的教学制度不太完善,导致许多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成为只会说不会做的书虫子,而那些考不上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就会觉得在二流的学校里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就放弃了自己的前途,结果没有好好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即使这类型的学生实践能力会相对较强,但由于没有牢固坚定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他们的就业之路也不会太顺意和走得很远。更重要的是,某些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这样就造成我们社会上实力相当的人才一大片,真正的专业型人才却大大缺乏。
三、人才分布不均匀
随着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大量的人才涌进了这些城市。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城市的岗位竞争激烈,甚至在某些特大城市里面,招聘搬运工都要本科以上,这样就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正需要大量的人才为其建设,那里的人才却极度贫乏。其实这些欠发达的地区才是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和发展。
当然,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大学生自身的内在条件也要处理得好。比如,上大学后要明确好自己的目标,不断的修身养性,以知识来充实自己,多参加社会实践,而不是让宝贵的大学生涯白白流失。特别是一些二流大学的学生们,不能抱着得到一张文凭就可以无忧无虑的肤浅态度,要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不然到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掌握一门知识,一项技能或一种语言。因此,即使是处在不太理想的大学,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给我们的资源,学习对我们有益和想获得的知识。出色的大专生在应聘时战胜本科大学生的事例比比皆是,这说明现在的社会竞争更看重的是个人的实力,而不是那一纸文凭。
以下是一些专家的建议:
1.及时转换自我角色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生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方式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涯结束之后,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调查统计和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这个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刚出来时不能很好面对社会压力的原因。
2.深入了解自身
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特征来决定。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全面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断在新的高度上给自己新的定位,然后再根据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规划适合自己的职业。爱好是兴趣的实行者,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如果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才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那就等于给了竞争者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我们的压力恐怕也会与日俱增。试问,在压力洪流的冲击下,我们如何能抓住那根命运的稻草呢?这就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在洪流来临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及时抓住时机。
3.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自信是一切事情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准备。没有了自信,就会让一个人变得黯淡无光,他的灵魂也不复存在。困难可以打压我们,但它不能打倒我们,因为我们是世界上唯一的自己,唯一能和自己相媲美的仍然是自己,怀揣着百分百的自信心,我们定能平地一声雷,让全世界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