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失业的原因
大学生失业 中国之痛
【摘要】 中国社会燃眉的问题是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失业是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安稳和发展。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 大学生 失业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2011年高校毕业人数达660万,2012年时680万,2013年逼近700万,2014年将首次突破700万。曾几何时,大学生这一生活在象牙塔上的特殊人群,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向往的,而如今,随着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大学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成为一道社会难题。
中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包括中国的低工资制度、低社会保障、低劳动者权力保障、低实质城市化、低经济自由度和法制发展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政府干预过多、垄断等诸多因素。因为这些因素,或降低内需,或降低就业岗位创造,都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到大学生就业。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一句不知激励了我们多少代人的口号,然而面对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困境,我们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无奈,甚至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大学生就业可以到西部去,可以做屠宰工,可以去扫厕所,可以做家庭保姆。对于今天多元化的中国来讲,有这种论调发出似乎一点都不奇怪。但如果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真正成为中国的一种社会现实,那的确是中国之痛。毕竟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相对于总的人口比例,大学生的数量还非常少,相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对于技术动力和精神动力的需求还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发出大学生应该调整自己心态、接受一般工作这样一种不正常的高调,肯定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大学生失业,到底是谁的错?
从学生自身来讲,内因是决定因素,学生失业当然从自己先找原因。现代学生的价值观沦落是导致学生素质下降的主因之一。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盲目崇拜享乐主义,导致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缺乏对自身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竞争加剧的今天,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有被淘汰的危险了。
从高校的角度看,作为生产商品的工厂,高校当然是直接责任人!现在在高校,不断扩大的生源与低劣的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近些年来,高校“扩招”不断,校园里大搞基础建设,座座高级教学楼、高级图书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与之相伴则是学校“升级”成风:中专升大专,大专升学院,学院升大学,大学争进211,211争取合并„„一路奔“大”而去。可是教学质量每旷日下,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这样的现状如何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从政府的角度看,学生的大量失业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了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个大学生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少说也有16年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帮大学生失业的话,国家投资了16年之后将面临零收益的窘迫,这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国家产业经济的调整纵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结果,但是要以国计民生为优先考虑要素。如果老百姓没有饭吃,国家再强也是虚胖,很难长久发展。大学生毕竟属于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国家在调整产业布局的过程中,如果充分考虑以高科技产业、知识型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的话,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对提高国家竞争力有极大帮助。
第二篇:中国大学生失业的原因
中国大学生失业的原因
【摘要】 中国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为什么失业,不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也不是我们同学不够用功,更不是我们同学专业不对口,而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时代,并且中国恰好又处在最不需要大学生的产品制造环节。
【关键字】大学生学生就业困难 产业链战争 产业链6+1 产业链整合。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日在东部一些地区又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与农民工短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却日益突出。为何会大学生比农民工还要难找到工作,甚至大学生失业率比农民工还高?这是个问题。
根据一般规律,就业能力取决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由此推论,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应该比农民工要好,失业率也要比农民工低。但现实却跟我们的思维逻辑开了一个大玩笑
根据人口抽样资料,我们计算了青年失业率。2005年,全国16-24岁青年劳动力失业率为7.0%,其中城市青年失业率为10.6%,农村青年为4.2%,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以上 大学生是青年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的就业状况同样堪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为87%。也就是说,有大约13%的大学生处于失业状态。而2010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630多万,大学生“过剩”问题将更加突出。
而即使是在城镇失业人群内部,大学生的就业优势似乎也不显著。比如在2008年全部城镇失业人员中,有16.8%的失业者是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这个比例几乎比小学及以下的失业者(占6.7%)高出10个多百分点。【1】
由此看来,一向被认为是“高素质”代表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要远大于农民工群体。结果,我们只看见各地纷纷出现的“民工荒”,却未曾听说过哪里闹“大学生荒”、反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满天飞,那究竟是什么导致大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二 大学生失业原因分析
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平均,所以我们就误以为我们培养更多的大学生之后我们经济会更有质量,会更高速的发展,因此大学扩招合并造出这么多大学生,但是我们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看到本质,没有看到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为什么中国培育的优秀大学生多数面临失业的问题?是我们的大学生不用功?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还是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我们学生程度不够,更不是因为我们专业不对口。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专业不对口,几乎全世界所有的大学包括美国 英国等世界著名大学都对没有专业对口的,因为大学本来就是普及教育。那既然全世界大学生专业都不对口,那么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问题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说美国大学生和我们大学生一样,要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那么这些学问跟就业关系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那我们大学生为什么面临失业问题呢?产业链问题就是根本原因而且是唯一的原因。在整条产业链六加一的环节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这种血淋淋的制造业,还有六,六就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零售这六大软环节,六加一的环节里面,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六而不是一。举个例子来讲,就说工厂,从董事长到门口的保安,可能没有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因为它的本质是不需要大学生。叫一个大学生去当门岗不是大材小用了吗?何况大学生根本已不适合当门岗。既然可以雇佣那些工资低能吃苦的普通人那为什么要雇佣工资高的大学生呢?因此制造环节根本不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什么环节呢?那就是产业链里面六大软环节需要大学生,包括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2】 然而今天的中国却是一个以第一环节为主而不是一个以其他六个环节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构成了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源头。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样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的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所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最需要大学生的其他六部分。它要通过大学生的通才教育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大学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但是有一点是我们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们甚至不理解国际产业的分工当中我们国家是产业第一环节就是几乎不需要大学生的那一环节。
我们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拖欠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延长劳动时间等等,可谓不择手段,不停压榨,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针对最少利益这部分做文章,在最不赚钱的领域不停压榨!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战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4】也就是这六大环节最需要大学生,而他们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并且最需要大学生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最需要大学生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中国大学生提供适合岗位,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觉醒!那些没有觉醒的大多数在国际分工之下,被分派到哪一环节了呢?事实上,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费资源的,破坏环境的,只需要低价劳动力不需要大学生的产品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欧美各国的手中。也就是说,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需要的是有体力无知识的低价劳动力,而不是就有知识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三 解决大学生失业对策
面对如此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第一政府产业政策的思维转换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产业链战争的新时代,因此政府推动的产业政策就格外的重要。过去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例如市场换技术,结果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换来。这两年很多地方政府呼吁企业搞产业升级和品牌战略,我认为这又是一个误区。所谓的产业升级,不应该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级,而应该从1升级到6的环节。政策的转变必然牵扯到思维转变的先行,【参考文献】
【1】《上海证券报》 李长安
【2】《郎咸平全集》 郎咸平东方出版生 【3】《产业链阴谋》郎咸平东方出版生 【4】《产业链阴谋》郎咸平东方出版生
第三篇:大学生失业补助
大学生失业补助
我是2010年6月毕业的大学生,户口因为上学迁到秦皇岛,家是唐山的,请问我办大学生失业补助,因为在唐山还是秦皇岛啊。大约什么时候领失业登记表啊,在哪领。
请哪位大哥大姐知道一下。
发放范围:
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未就业、并进行了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具有河北省户籍的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
外省(市、区)来我市求职的城乡劳动力。
申领材料:身份证、户口本(或居住证明)、毕业证(或毕业证明)、退伍证、未就业证明、一寸免冠照片1张。
申领程序:
1、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有就业要求的其他劳动者,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退伍证、近期一寸免冠照片1张和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出具的未就业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填写《河北省劳动者求职录用登记表》后,领取《就业证》。
2、就业转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单位出具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手续、近期一寸免冠照片1张按隶属关系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填写《登记表》,领取《就业证》。
3、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近期一寸免冠照片1张到户口所在地县以上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填写《登记表》后,领取《就业证》。
4、外省(市、区)来我市求职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街道(乡镇)或用人单位出具的居住证明、近期一寸免冠照片1张到居住所在地县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填写《登记表》,领取《就业证》。
大学生2010失业补助政策 尚未就业的2010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2011年1月1日起可以申领失业补助金了。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这次申领手续更加简便,且申领范围扩大,首次将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及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家庭纳入政策范围。
应届高校毕业生申领失业补助金,是河北省率先实施的一项惠民政策,目的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保障高校毕业生在求职、失业期间的生活,领取期限最长为6个月。三年来,已有一大批困难高校毕业生领取了失业补助金。
据悉,七种情形可认定为困难家庭,困难家庭中的2010届未就业毕业生可申领失业补助金:持城镇和农村低保证的;父母双方失业的;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家庭的;单亲家庭,无稳定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遭遇自然灾害导致家庭不能
维持正常生活的;家有重症病人或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丧失劳动能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指经民政部门认定为低收入的城、乡家庭)。据了解,困难家庭的认定程序和手续更加简化,持低保证的,父母双方失业的,及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家庭几种情形,持相关证件(证明)不再履行调查、审核程序,由县(市、区)民政部门直接认定为困难家庭,其它的,仍须由本人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困难家庭认定申请。
据了解,以往失业补助金标准为毕业生户籍所在地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的90%,今年,各地将不同程度地上调补助金标准。
新闻链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失业补助金的申领程序。尚未就业的2010届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首先要从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下载填写《河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困难家庭调查认定表》。属于持低保证等符合直接认定困难家庭三种情形的,可到县(市、区)民政部门在“认定意见”栏予以确认。其他情形的,须由本人向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困难家庭认定申请。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受理申请后,及时委托居委会(村委会)对申请对象进行走访调查,提出审核意见,报县(市、区)民政部门认定。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失业保险机构负责受理毕业生申领失业补助金,审核确认领取资格、核定领取期限、发放失业补助金及咨询服务等工作。毕业生通过困难家庭认定后,需要携带高校毕业证、居民身份证等到户籍所在地的失业保险机构提出失业补助金申领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毕业生在领取失业补助金期间实现就业,或家庭经济状况出现明显好转及无正当理由三次拒不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培训和介绍就业的,停发失业补助金。
第四篇:由“用工荒”反思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由“用工荒”反思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摘要】中国高校自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生年毕业数从1998到2009年翻了6倍。因扩招过快所带来的就业难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一些部门和媒体把产生问题的根源指向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到位,以及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等方面。本文认为,这些并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反映出的是劳动力的结构不合理。要解决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应该从高校招生规模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协调性和学校现有的招生和就业体制着手。
【关键词】学生;结构性失业
2010年春节过后,“用工荒”成了新闻媒体关注报道的热点,曾经一度被标识为文化水平低、就业困难的农民工突然成了市场的香饽饽。而与“用工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就业难。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观察,现在农民工与大学生工资差别越来越小,很多农民工职位的月工资都在1500元以上,一些技术工人的月工资甚至能拿到2000元以上,且处于增长态势。而目前很多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位,待遇通常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状态。“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出现说明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难并非绝对的岗位缺乏,而是结构性失业。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显著的结构性失业呢?
一、产业结构和大学生本身不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一)调整产业结构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对于“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目前的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着不一致的状况。对此,相关部门和媒体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从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手。固然,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将从粗放式逐渐转向集约式。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受经济规律的驱动,它绝不会因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而主动增加高新科技产业。因此,缓解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不能从经济产业结构着手,让经济适应教育就业要求,而只能从教育调整和改革想办法,使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否则,就违背了规律,颠倒了主次。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是导致其结构性失业的关键因素
有论者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事实上,大学生经验、观念、学习等能力的强弱从总体上,并不影响其整体的就业难易。当大学生在扩招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无论就业个体就业能力的强弱或质量的高低都会因“稀缺商品”而被抢购。纵然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就业能力很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还是有一部分大学生会竞争失败。所以就业能力的强弱影响的只是个人就业层次,不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招生规模增长过快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直接原因
(一)高校规模超越了经济承受和发展要求的速度
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招生的反馈,招生规模和经济保持相同速度发展,可以达到供需的相对均衡。
从宏观层面来说,经济基础对教育发展起着物资保障的决定性作用,同时经济是教育要服务的对象,教育的发展水平总体上要与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指标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短短的5年内由9.1%增长到15%,比1999年我国《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所确定的“2010年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的目标提前了8年之多。而从国际上看美、欧、日、韩以及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这一过程普遍经历了10-30年[1]。至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十年时间规模翻了一番还要多,这个速度明显超越了我国实际的经济供应能力和发展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在1999-2009年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而高等教育毕业人数的年均增长率为20%左右,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的增速。教育上的冒进积累了就业问题,大量毕业生无业可就从而直接导致了近几年的结构性失业难题。当然,我国当前的基本教育政策是教育优先发展,可以有一定比例的超前,以引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我们绝不能以此为借口做出违反经济与教育发展规律的事情,这样不但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会产生大众对高校的信任危机,阻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二)国际的对比分析为我们提供前车之鉴
高等教育扩招对于我国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从纵向来看,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但从横向来看,国外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阶段看,印度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对我们有启发之处。上世纪50-60年代,印度为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以13%-14%的速度进行扩招[2],但付出的代价却是教育质量的迅速下降,据统计在4个工程专业中只有一个具备就业能力。到20世纪80年代,其增速大致维持在4%-5%左右,而在最近几年则维持在6.1%左右[3]。印度在2001年的就业率为83%,个人收益为18.2%,社会收益为10.3%。中国在2007年就业率为70.9%,个人与社会收益率为6.0%,而实际社会收益可能还要小些[4]。
新加坡的教育质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严格控制高校招生规模比例,其录取率一般在20%左右,并且不鼓励大学生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免引起恶性竞争、学历泛滥,维护高等教育的权威和质量。
虽然美国的招生相对规模大于我国,但在总体上,美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大,美国有相当大规模的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可以吸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虽然人数较多但总体上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
从目前现实情况和国际经验来看,大规模扩招不仅超出高校的软件和硬件所承受的能力,也超出了经济的承受和需求能力,并直接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三、政策性过强与市场化不足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间接原因
从理论上讲,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大学生供给大于需求时,大学生供给量在市场的调节之下会自动减少。然而由于强有力招生政策的引导和教育本身的滞后性,招生数量依然呈骤增态势,这展现了我国市场化不足和政策指导性过强的现实。
根据西奥多?W?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接受高等教育是一项投资行为,教育成本成为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在随后的工作中,个人将获得丰厚的个人和社会回报。当收益大于投资之和时,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就会愿意为此进行不断投资。但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买方市场逐渐掌握话语权,并不断降低大学生雇佣价格。当大学毕业生的实际雇佣价格低于应有价值时,高等教育投资行为就是一项失败的投资。当一部分举债投资高等教育的农村家庭和不富裕的普通家庭因教致贫,而那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龄人在同一时间已经工作3-7年,逐渐过上富裕生活时,一些家庭就会减少投资高等教育的热情,甚至撤离高等教育市场。然而,中国的现实是在国家扩招政策的惯性指引下,高校为了自身发展给予积极回应,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继续大规模扩招。而广大民众由于市场意识的不足和观念转变较慢,在长期形成的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产生高额个人及社会经济、精神回报的思维惯性之下,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热情不会很快减退。在这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使市场的滞后性越加明显,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更加严重。
四、体制滞后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根本原因
本源性问题应该从教育本身而非外部因素入手。如果说上世纪末的大规模扩招冲动是源于国家在1997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为扩大内需所做的部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迎合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但接下来的10年平均20%的扩招增速则显示了政策不受约束的体制原因。同时,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下,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连续2年以5%的速度增长之后,为缓解就业压力又增加到12.7%,显示了招生的非规范性。在当前我国高校招生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的情况下,政府在招生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就业市场却相对市场化。政府和高校有招生的义务却没有安置就业的责任。这种体制的缺陷使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存在招生规模扩张的冲动,但另一方面,却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应压力。
总之,当国家取消高校毕业生包分配政策后,就把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在这个市场当中,教育部门成为人才培养和供给的卖方,企业以及其他用工部门则成为人才消费需求的买方,供需双方以人力资本价值为基础进行自由交易。作为人才供给的高校应该根据人才消费的主体――公司企业――的需求来决定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数量并确保质量,否则就会遭到市场的无情惩罚。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说明了人才市场的供需失衡,这种失衡如不能得到合理控制,必将会引发更深刻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中国现有体制不可能完全转变的情况下,需要认清问题关键所在、转变观念、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依据国民经济发展现有状况及结构构成,根据市场的需求、遵循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控制好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速度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米红.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03(6).[2]阎月桥,施晓.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印度高等教育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比较教育研究,2009(2).[3]Gnanam, A.Accredit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India.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World 2007: Accreditation for Quality Assurance :What is at Stake?.GUNI.2007.239~241.[4]UNDP,http://hdrstats.省略/en/countries/country_fact_sheets/cty_fs_IND.html;UNESCO,http://www.uis.省略/ev.php?URL_ID=5263&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2008-04-04.作者简介:刘峥(1983―),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管理方面研究。
第五篇: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为什么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
现在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为什么?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太少。为什么说太少?我们除了政府,企业,整整少了一块。少了哪一块?民间社会、民间组织。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到清华演讲,说他们美国为什么富有?美国人成年人每周做义工。全年当中,他们是1800个小时的工作,100个小时的义工。我们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爱心吗?不是的。我们有爱心。但是我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没跟上,表达爱心得有专业的渠道、专业的办法。美国每11个拿工资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在政府和企业部门以外的机构,也就是NGO当中拿工资。这说明,人家的社会组织资源分配合理。民间社团这个东西,肯定不只是西方的东西、美国的东西。
那么,我们的民间社会只有麻将桌。我们的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很重?因为不敢往社会上放。社会上都是什么组织?杀人越货、偷偷摸摸,黄赌毒。民间社会,不健康,没有人敢把孩子往社会上放。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大学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这样的组织太少。所以大学生毕业一窝蜂考公务员,这是一个倒退。为什么是一个倒退?因为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唯有公务员有安全感,是铁饭碗。唯有公务员,才是这个社会当中生活最有保障的。
那么我们不只是组织管理能力没有跟上,我们的观念也没有跟上,理论也没有搞清楚。我们很多学校还是这样,除了升学率还是升学率。升完了学失业。当然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学校。根子不在学校,解决的办法在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学生社团太重要了。这个社团,它培养学生为人处事、团结合作的基本能力。社团就是出管理者、组织者、领导人的。这个能力不是天赋的,必须从小培养。我们现在主张学校搞学生社团,着眼的是学生的未来,中国社会的未来。就业和失业。这是所有毕业生要面对的难题了,虽然这个话题很多人都有过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就不怕失业,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就现在这个年代,大学生满大街都是,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在逐渐增长,是人多了吗?我觉得不是,不是人多了,是有能力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大学生多的是,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文凭是个宝贝,眼高手低的大有人在,做事能力差,好多人都是在学校里混日子过,为的只是拿到个毕业证,没学到什么实质的东西。经历寒窗十载的大学生们如今的处境的确不容乐观:大多数用人单位以及绝大部分职位都需要聘用有经验的在职人士,而不愿雇用“一张白纸”的应届毕业生;连年来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一降再降,甚至有毕业生愿意“零工资”就业;不少学生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上岗后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乐土,一年下来竟换了六七份工作„„曾经的天之骄子再也不是“香饽饽”了。向阳生涯机构研究认为,就业难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岗位缺口大,而是岗位需求与人才供给的不对称。从求职者的角度来看,就业难,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又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不清,目标不明。大量的劳动者,包括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市场感到茫然,不知道要做什么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做不久,做不长,工作频繁变动。
这客观上导致了大量的磨擦性失业;
二、缺乏核心能力,就业竞争力弱。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大量求职群体跟不上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知识和技能都不能满足岗位所需,处于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三、工作主动性弱,不爱自己的职业。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职业素养太差,对工作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还有一部分人的工作意愿很弱,浑浑噩噩过日子,根本没有工作的意愿,这也是近年来“啃老族”、“宅男宅女”等群体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洪向阳认为,一个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在面对任何危机时,都可以化险为夷甚至成为转机,在没有机会的条件下创造出机会,在不好的大环境中营造出较好的小环境。在此我们结合向阳生涯多年来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从数千个真实案例中总结出一套有效经验,帮助大学生朋友们有效化解就业压力,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定位
大学生择业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以及能力、兴趣、特长等情况,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认知和定位,搞清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从而确定大致的选择方向和范围。其次,必须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即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是什么。自己期望通过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还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发展空间,亦或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而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和技能?在搞清楚阶段性目的和价值取向之后,才会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方向和目标。只有弄清楚了自己的择业标准,才能避免择业时的盲目。
大学生与在职人士相比,在工作经验、工作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不如在职人士,但正因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多数大学生在职场中往往保持着一个虚心好学的姿态,比职场“老人”表现得更为勤奋好学,苦活累差都不计较,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此以往,职场新人们往往比职场老人更容易得到上司的肯定与认可。
2、调整观念,看懂职场需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现实中,大学生们有必要对价值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大家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也是近年来大学生的主流职业价值观,然而,这种期望如果变成了“唯薪”主义,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选择了钱多的工作而不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这必将给长远的发展带来巨大隐患。当然,显而易见的是对于高薪的要求也自然减少了很多职业.向阳生涯CCDM提醒,大学生朋友们择业期望不可太高,要实际一点,客观一些,有时为了满足主要标准,要勇于放弃一些次要条件。如果一昧地带着攀比薪资之心去应聘,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立足根本,做好
大学生求职难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给自己制定一个。向阳生涯首席洪向阳认为,大学生应该先解决这个根本问题,然后再寻求专业包装以获得更好的职位。在上海,众多高校大学生们选择通过专业机构来武装自己,增加自己求职时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目前有不少高校老师和专业机构在指导学生求职时往往向学生重点强调“简历如何写”、“应聘如何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等,但是对于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说,这些只能算是“表面功夫”,更多的大学生找到专业的咨询机构,请专家帮自己确立职业定位,制定,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
一些专业的机构,除了对成人及企业提供了各类职业生涯服务外,特别针对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专业指导服务,如简历及求职信包装指导、中英文模拟面试辅导、应聘直通车、职业测评以及初级服务等,专门为应届生及初级职场人士提供针对性极强的指导服务,通过一对
一、面对面的专家指导和点拨,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速度大大增加,找工作的时间也大幅缩短,并且他们的工作持久性明显增强,工作满意度更高,个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获得了更高的回报,职业生涯走得越来越顺利。
目前,大学生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自我缺乏认知,而提前进行“”后再去找工作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识。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一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是2010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向阳生涯机构强调,风暴袭来有危也有机,把危险化为机遇才是当前重点。不管就业形势如何,大学生们都应避免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和焦虑不安都无益于成功求职。走出象牙塔的职场新人们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争取各种机会,用慎重、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职业中的第一次选择,成功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林康保3108007428电材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