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之“聋哑学校之行”实践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活动—
“聋哑学校之行”实践报告
一 活动简介七月流火,我们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小分队伴着蝉鸣,顶着烈日来到了位于蚌埠的一所聋哑学校。在这里我们开展了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活动。此次实践活动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通过与聋哑儿童的接触,我深深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份坚强与乐观,我收获了以前我所不曾感受到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必然会引导我们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就像那些孩子们一样,努力着向前。感谢他们让我们成长,希望他们永远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就好。二具体活动内容
(一)了解“特殊人群”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我们展开了对于“特殊人群”的调查活动。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18岁以下的聋哑青少年约有182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近年来,共青团中央积极推进“青少年法制建设计划”,推动完善聋哑青少年保护的有关法律和政策,以确保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据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
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
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我国聋哑症的发病率约为2‰!按年
均人口出生率计算,连同出生后2~3岁婴幼儿,每年总的群体达5700
万,听损伤的发病人数约为17万。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约有3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党和政府多年来秉持着“和谐社会”、“人文主义”的理念,加大
对聋哑等残障人群的政策倾斜,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障了
他们的生活、学习。使得他们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展露自己的才华,也才出现了像邰丽华那样的聋哑女孩,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我依稀记得那个名叫“千手观音”节目,它震撼了我的视觉,更震
撼了我的灵魂。
(二)活动进行时
在去聋哑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象我们要见面的聋哑儿童将
会是怎样的,毕竟我们从来不曾接触过他们。怎样和他们相处?怎
样去交流?怎样才能不去触及他们幼小的心灵?这一系列的问题萦
绕在我脑海里,我憧憬着这次不一样的相遇······
当车抵达学校的那一刻,眼前的画面让我瞬时间惊讶万分。一
张张笑脸迎向了我们,那么阳光,那么灿烂,在夏日里给我们带来
了丝丝微风,同时又那么温暖。之前在我看来他们是特殊的,我想
他们或许会因为自身的残疾而压抑,或许这是一群不怎么“阳光”的孩子。可是眼前的这些孩子分明就是天使,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
加阳光,让我多了一份敬佩之情,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
我。
接下来我们在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学校,学校不大,但却处
处充满了温情,老师的“谆谆教诲”,孩子们的认真让我们一行人无
不感慨于心。是的,他们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也说不了什么。但举
手投足间的那份不寻常的沟通亦在述说着什么。
后来我们和这群孩子们玩了一些游戏,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比
划着什么,但能够看出来他们很开心,很热情,脸上始终洋溢着灿
烂的笑容,那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发自心底的开心。我们还送
给了他们我们带来的小礼物,这使得他们更加地开心。
通过他们老师的讲述,我们更加了解了这群不一样的孩子们。“身残志不残”,或许反而是身体上的这些残缺增强了他们的意志。
我相信这也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教师,他们的责任更重。看见他们和聋哑孩子们的交流,我们的崇敬之情也愈发
强烈。
最后,在聋哑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当了一回老师,看着他
们一排排坐在教室里,认真的表情,端正的身姿,不禁让我这个“老
师”感到责任重大。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看着他们的坚强,我不
禁想起了那句话“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引自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
会活动家)。是的,我们正常人更应该积极地生活,笑对人生,珍惜
这份不易的赐予。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人,可是却能够获得如此成就,我想是离不开她的努力的,在她一生中,她的老师沙利文小姐
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对待这些孩子只要像沙利文老师一样,满
怀爱心、耐心、责任心就一定会获得学生的信任。所以,在和他们
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更加喜欢他们了。
(三)以小观大“5·12汶川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手臂或是下肢,我想这必然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彻心扉。有一个采访节目至今令我印
象深刻,那是关于一个“折翼的天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有个小
女孩一直是微笑的,她甚至还主动撩起袖子,给记者看了截肢后留
下的半截手臂。在她用左手画的画当中,有一幅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小女孩,穿着雪白的连衣裙,挥着天使的翅膀!只是,她缺少
了一条右臂。她说,那是自己的自画像,她给画起了个名字,叫做
“折翼的天使”。是的,好多因为地震而肢残的人都这样说,“这不
算什么,毕竟我们活了下来”。这就是坚强,难道不是吗?生者就得
好好活着,珍惜自己拥有的,哪怕不那么完美。想想我们正常人,在生活中,有时会为了一点点的挫折而气馁,自暴自弃。转念再想
想他们,这所有“折翼的天使”,亦或是其他残疾人士。生活为他们
关了一扇门,可是他们为自己开了一扇窗,从那里看风景依然美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目前还在父母所设的“避风港”中停留,规避自己认为的“风险”。有时,我想那只不过
是懦弱,不敢让自己去承受某些事情,也从而愈发的不那么坚强。
我想这些笑容都或都或少地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最近所发生的“舟曲泥石流”上,一样惊心
动魄的场面,一样撕心裂肺的呼喊。只不过是不一样的地点,另一种伤害。那些受灾的人们,其中不乏残疾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平静。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支撑,我想这也是他们能够足以坚强的力量源泉吧!
悲壮之后是雄壮,灾难过后更坚强!我相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有灾区人民不倒的信念,就会有新的明天。因地震或是泥石流而残疾的儿童是最需要关爱和理解的群体,我们需要更加爱护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向聋哑学校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样,学习知识,每天挂满灿烂的笑容。三活动心得(1)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另一番诠释,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我们在感动之余多了一番思考。在和谐社会,人文主义的背景下,她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为自己而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学习他们的那份坚强与努力,寻找方向,继而不懈向前。
(2)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次社会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意义确是绵长的,我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与了他们一些关爱,让我们这些身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己可以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
(3)我听我见,我思我感:一天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4)爱心与真心:对待这些聋哑儿童或是其他残疾人的时候,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及真心,就一定会换来友谊。这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关键,真诚待人必然会换来相互之间的信任。
(5)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把社会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之“聋哑学校之行”实践报告
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活动—
“聋哑学校之行”实践报告
一 活动简介
七月流火,我们合肥师范学院三下乡小分队伴着蝉鸣,顶着烈日来到了位于蚌埠的一所聋哑学校。在这里我们开展了一个充满着温馨和关爱,洋溢着热情与爱心的富有意义的活动。此次实践活动引导我们当代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和认识。通过与聋哑儿童的接触,我深深体会到了他们的那份坚强与乐观,我收获了以前我所不曾感受到的力量。这种力量也必然会引导我们追寻属于我们自己的梦想。就像那些孩子们一样,努力着向前。感谢他们让我们成长,希望他们永远不要放弃,坚持自己的就好。
二
具体活动内容
(一)了解“特殊人群”
在活动正式开展之前,我们展开了对于“特殊人群”的调查活动。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18岁以下的聋哑青少年约有182万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近年来,共青团中央积极推进“青少年法制建设计划”,推动完善聋哑青少年保护的有关法律和政策,以确保他们在社会大家庭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据最新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之首,为2057万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7%,其 中7岁以下儿童约为80万人。我国聋哑症的发病率约为2‰!按年均人口出生率计算,连同出生后2~3岁婴幼儿,每年总的群体达5700万,听损伤的发病人数约为17万。我国每年有2000万新生儿出生,约有3万听力损害的新生儿出现。
党和政府多年来秉持着“和谐社会”、“人文主义”的理念,加大对聋哑等残障人群的政策倾斜,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保障了他们的生活、学习。使得他们可以在更大的平台上展露自己的才华,也才出现了像邰丽华那样的聋哑女孩,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我依稀记得那个名叫“千手观音”节目,它震撼了我的视觉,更震撼了我的灵魂。
(二)活动进行时
在去聋哑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象我们要见面的聋哑儿童将会是怎样的,毕竟我们从来不曾接触过他们。怎样和他们相处?怎样去交流?怎样才能不去触及他们幼小的心灵?这一系列的问题萦绕在我脑海里,我憧憬着这次不一样的相遇······
当车抵达学校的那一刻,眼前的画面让我瞬时间惊讶万分。一张张笑脸迎向了我们,那么阳光,那么灿烂,在夏日里给我们带来了丝丝微风,同时又那么温暖。之前在我看来他们是特殊的,我想他们或许会因为自身的残疾而压抑,或许这是一群不怎么“阳光”的孩子。可是眼前的这些孩子分明就是天使,他们比一般的孩子更加阳光,让我多了一份敬佩之情,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
接下来我们在院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学校,学校不大,但却处处充满了温情,老师的“谆谆教诲”,孩子们的认真让我们一行人无不感慨于心。是的,他们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也说不了什么。但举手投足间的那份不寻常的沟通亦在述说着什么。
后来我们和这群孩子们玩了一些游戏,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在比划着什么,但能够看出来他们很开心,很热情,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笑容,发自心底的开心。我们还送给了他们我们带来的小礼物,这使得他们更加地开心。
通过他们老师的讲述,我们更加了解了这群不一样的孩子们。“身残志不残”,或许反而是身体上的这些残缺增强了他们的意志。我相信这也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他们不同于一般的教师,他们的责任更重。看见他们和聋哑孩子们的交流,我们的崇敬之情也愈发强烈。
最后,在聋哑老师的帮助下,我们自己当了一回老师,看着他们一排排坐在教室里,认真的表情,端正的身姿,不禁让我这个“老师”感到责任重大。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看着他们的坚强,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话“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引自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是的,我们正常人更应该积极地生活,笑对人生,珍惜这份不易的赐予。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人,可是却能够获得如此成就,我想是离不开她的努力的,在她一生中,她的老师沙利文小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觉得对待这些孩子只要像沙利文老师一样,满怀爱心、耐心、责任心就一定会获得学生的信任。所以,在和他们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更加喜欢他们了。
(三)以小观大
“5·12汶川地震”中,许多人失去了自己的手臂或是下肢,我想这必然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彻心扉。有一个采访节目至今令我印象深刻,那是关于一个“折翼的天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有个小女孩一直是微笑的,她甚至还主动撩起袖子,给记者看了截肢后留下的半截手臂。在她用左手画的画当中,有一幅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小女孩,穿着雪白的连衣裙,挥着天使的翅膀!只是,她缺少了一条右臂。她说,那是自己的自画像,她给画起了个名字,叫做“折翼的天使”。是的,好多因为地震而肢残的人都这样说,“这不算什么,毕竟我们活了下来”。这就是坚强,难道不是吗?生者就得好好活着,珍惜自己拥有的,哪怕不那么完美。想想我们正常人,在生活中,有时会为了一点点的挫折而气馁,自暴自弃。转念再想想他们,这所有“折翼的天使”,亦或是其他残疾人士。生活为他们关了一扇门,可是他们为自己开了一扇窗,从那里看风景依然美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目前还在父母所设的“避风港”中停留,规避自己认为的“风险”。有时,我想那只不过是懦弱,不敢让自己去承受某些事情,也从而愈发的不那么坚强。我想这些笑容都或都或少地带给了我们一些思考。
让我们把目光转到最近所发生的“舟曲泥石流”上,一样惊心动魄的场面,一样撕心裂肺的呼喊。只不过是不一样的地点,另一种伤害。那些受灾的人们,其中不乏残疾人,在大家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平静。他们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支撑,我想这也是他们能够足以坚强的力量源泉吧!
悲壮之后是雄壮,灾难过后更坚强!我相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有灾区人民不倒的信念,就会有新的明天。因地震或是泥石流而残疾的儿童是最需要关爱和理解的群体,我们需要更加爱护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向聋哑学校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一样,学习知识,每天挂满灿烂的笑容。
三 活动心得
(1)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另一番诠释,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我们在感动之余多了一番思考。在和谐社会,人文主义的背景下,她们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为自己而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学习他们的那份坚强与努力,寻找方向,继而不懈向前。
(2)自我价值的体现: 这次社会实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意义确是绵长的,我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给与了他们一些关爱,让我们这些身在象牙塔里的孩子们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自己可以给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前所未有的尝试,换来非比寻常的体验,实在不虚此行。
(3)我听我见,我思我感:
一天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教堂,在那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4)爱心与真心: 对待这些聋哑儿童或是其他残疾人的时候,只要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以及真心,就一定会换来友谊。这也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关键,真诚待人必然会换来相互之间的信任。(5)接触社会,了解国情: 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面素质,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把社会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篇: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暑期三下乡策划书
合肥师范学院外语系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2010年暑期三下乡
活 动 策 划
2五·活动内容 活动准备阶段
(2010年6月—7月)
(一)详细联系并确定服务点,加强与服务地的沟通与合作。
(二)招募、组建服务团,确定随行领队领导老师,招募优秀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前期培训。
(三)服务团人员在校内通过展板,图片展等形式做好校内前期宣传,并募捐资金、书籍、衣物、文具、宣传材料等。分类整理并根据实情况分配好点物资。
(四)加强与服务地的联系与交流,确保活动顺利完成。
(五)与媒体取得联系,在活动中进行实时的现场报道。
活动开展阶段
(2010年7月9日—12日)
(一)传承五四精神,落实科学发展 1 活动时间及地点:(1)时间:2010年7月9日(2)地点:xxx 2 活动内容:
(1)科学发展观宣传教育展
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列图片展。
(2)组建党员团员宣讲团
开展以农村工作手册、农村独生子女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为重点的宣传讲座。
(二).关爱儿童,关注社会 1 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10年7月10日(2)地点:xxx 2 活动内容:
(1)“大手拉小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共建行动
选定一所小学开展大学生和小学生“话理想”活动,进行优秀儿童影片、歌曲的放映。(2)“一对一”爱心帮扶行动
依托乡镇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例如以家访的形式,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充分调动留守儿童的活动积极性。
(三).支教支农支法活动行 1 活动时间及地点:
678-
第四篇:三下乡实践活动敬老院之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三下乡实践活动敬老院之行
目的: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深入了解农村孤寡老人的生活状况,为政府的农村政策提供正确的方向。
形式: 服务里水镇敬老院老人。
时间: 2009年02月10日。
地点: 里水敬老院。
组织者: 里水镇政府及瑶头村村委会。
参与者: 里水镇大学生。
2009年02月10日,里水镇镇组织大学生团体,组成假期三下乡实践小组,在里水镇敬老院进行了活动体验。这是我们第一次了解敬老院的老人的生活。一天的时间虽短,但我们却被院长的热情,被六旬老人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精神所感动。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容易被人们遗忘的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政府制定政策的正确性,使我们更热爱生活,更热爱党,更热爱国家。
一、实践活动过程全记录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又乘风起航了。“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为了响应团省委、校团委关于组织大学生假期“三下乡:的活动号召,2009年02月10日,本人参加了由镇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
顶着瑟瑟的寒风,尘土飞扬的马路丝毫没有难倒队员们,经过一个小时的步行,终于在九点半之前赶到了目的地。到达后,热情的院长接待了我们,在带大家参观敬老院的同时,院长告诉我们这座敬老院于1994年开建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烈士家属。那里住着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各个都非常慈祥,笑脸迎人让我们感到特别亲切。看着他们一张张苍老的脸,我不难感受到老人们内心的孤寂,但在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还是快乐的生活着,因为他们没有被遗忘。
在里水镇团委、乡领导,社会民政办公室同志的引见下,我们这个社会实践服务团认识了敬老院的14位老人,并分别与他们一一握手问好。老人们见到我们十分开心,因为老人都喜欢热热闹闹,他们还热情地端来凳子请大家围坐在一块,拉起了家常,就像亲人一样和我们聊着,聊着自己的曾经,聊着自己的故事。在同老人们闲话家常的同时,队员们还自发为老人们修剪指甲,整理着装。之后,队员们还为老人们打扫了房间。窗外是炎炎烈日,室中更是“亲情”温暖。望着年轻的我们,老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记忆中最深的是,有位
老人领着我们到门口,用他那老茧纵横的手指指着远方,口里念着,我的家就在那里,那一刻大家的心猛一阵的酸。人真系需要一个家的,特别是老人,希望政府的帮助,会另他们觉得有一个家的感觉。
我们大学生服务团成员关切和询问着老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整个场面生动和谐,其乐融融,老人们倍感亲切,感受到了“合家团圆、儿孙满堂”的和谐和幸福。
在与院长的交谈中得知,在敬老院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政府一直在积极支持这。民政局拨款修缮食堂及娱乐活动室,院长告诉我们在敬老院中工作一定要做到“三心”,即——爱心、热心、真心。身为共产党员的他一直以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尽心尽力地为老人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家,尊老敬老爱老一直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平静的山村活跃这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不懈努力为老人们谋求晚年的幸福。。。为了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大学生们对他们的关爱,服务团还为他们奉献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激起了老人们极大的热情。首先是我们中的大学生用亲切的笑容,甜美的声音表演小品、相声、歌舞,引来老人们的阵阵欢笑和掌声,吸引了附近的村民纷纷前来观看,使一向沉寂的敬老院里充满了难得的欢声笑语。一个多小时的慰问活动眼看就快结束,老人们还意犹未尽,为了表达对服务团的感谢,敬老院的张阿姨主动提出为大家表演自己多年没有展示的保留曲目《东方红》,那高亢而又不失激情的演唱表达了老人们对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之情的由衷感谢。!专攻社区体育的服务队员还在现场教老人打起了太极拳。最后,我也不吝啬,由于经过我爸爸的熏陶,我也会唱一两首粤曲,也在台上献丑,虽然唱得很一般,可台下的老人却给了我如潮水般的掌声,那一刻,我觉得我没有来错。看着他们那么开心,我也很高兴。
表演进程中,服务团成员还给老人们捶背、揉肩,帮助老人们舒展身体,活动筋骨。全体服务团成员与老人们合影留言,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姓老人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那么远来看望我们,还送那么多礼品给我们„„
大学生志愿者们热情地开展为孤寡老人测量血压等活动。特别是,大学生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脸、洗脚,使孤寡老人深受感动,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
最后服务团的同学们还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献爱心,募捐共计1343元,以资助这些孤苦伶仃的老人。敬老院负责人热泪盈眶:“政府确实在关心我们,社会也在关心我们,你们也把我们这些老人放在心上。”
在志愿者们即将离去的时候,老人们都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有的老人还把志愿们送出敬老院并一直说着:“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简单的话道出了老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朴质的话语撩起了志愿者们内心的感动。“社会更多的人应该多来关心这些老人们„„”好几位团员也流出了感动的眼泪,老人家挥着手目送着志愿者们的车离去。。。
我回过头去,看着他们向我们招手,看着他们一一不舍的眼神,心里又一番沉重。希望各界人士多多关心老人,多多帮助他们。
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们在敬老院的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中思想得到升华,与人民群众的心拉得更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深了。
二、感悟
一天的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它为我们开启了生活中的另一扇大门,是它让我们开拓了视野,也使我们对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作为一名e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只埋头于课本之中,更不能只埋头于所学专业之中,更多的时候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体验生活,拓展知识面,使自己全面发展,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每当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此次敬老院之行让我获益匪浅,老人室夕阳中那一抹最醉人的红,我们当用心去照顾看护他们,而在今后的行走道路上我们更应以严格正确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人生观,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
第五篇:周家村之行--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报告
散落在齐鲁大地上那数不清的村庄,对我而言并不陌生,先前曾去过短短的一日,却只有个大概的印象:起伏无垠的平原上点缀着片片绿荫,繁茂的白桦林里隐匿着一个个勤劳的农庄,安宁且美丽。
响应团中央的号召,2001年7月22日至27日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的14名师生到平度崔家集镇的周家村开展了一年一次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作为99级港航专业的学生,我有幸成为了这次活动的一员。五天里我们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努力用科技文化知识服务于民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加强了实践能力,激发了创新创业的思维,重新认识了自己,发展了自身的素质。
周家村之行,虽然只有五天,却让我融入了这个村庄,对我认识北方农村起了个良好的开端。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真实地了解了山东农村的现状,深入地思考了当前农村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积极的讨论,发现了一些制约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同时我们更看到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前景与美好的未来。
一、周家村的概况
周家村位于平度市西南与维纺市交界地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不便。该村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多以种植大麦、玉米、西瓜、苹果等经济农作物。
周家村有230余户,共800多人口,住宅面积200亩,耕地1550亩,人均1.6亩,全村的总产值为1200多万。该村现有党员19名,今年还要发展3至4名。
现在的周家村是90年代中期统一规划建造的,三横三纵的标准道路,一排排宽敞的房子显得十分地整齐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全村在路旁屋前统一栽种的6000棵柿子树(5000棵挂果,1000棵新栽),美观而且经济。作为文明村,周家村的美更体现它朴实的民风上。五天的生活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受了它的热情、友善与真诚。村民们和睦共处,互帮互助,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二、周家村的现状
民以食为天,齐鲁大地上的农作物很有自已的待色,一望无际的麦田便是一个非常动人的例子。在周家村,却不曾见到这番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田、果树林等等各式各样的经济类作物。
1、村里大力发展高效田,93年时就有黄烟500亩,果园200亩,蔬菜100亩,农业生产也随之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与韩国公司合作,种植产种经济作物,经济价值更是可观,其中辣椒2000元每亩,西瓜4000元每亩,西葫芦5000元每亩。如今高效田的种植面积更大了,其中黄烟就增长到了800亩,苹果树、柿子树等果树实现了大面积栽种,去年又与美国公司签下了合同,更加开发了高效田的经济效益。村民的劳作有了保证,经济作物的产值已经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2、有了高效田以后,村民的收入变得相当可观,村里的年人均收入达到3800元,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周家村整体面貌的改观正体现了这一点。村民告诉我们:现在也不用出去打工,一两亩高效田加上常规的农作物够一家人忙个不停,这些收入比打工还强。
3、国家的好政策和廉洁能干的村干部保证了周家村农业经济的发展。正是由于国家坚持该革开放,形成了良好的大气候。村干部们一心为民,抓住时机,引进外资,在田地上做足了文章,产出了可观的效益,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尊敬。村民们是深有体会的:一个好的村庄会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的。原来落后的周家村正是在这些优秀的农村干部的领导下变成了现在的先进、文明。
4、在调查中发现周家的村民都有一定的自满心理。绝大部分村民认为周家村比周围村庄都要好,对现况表示了满意。但也有一部分中青年村民则希望在此基础上本村能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与周家村干部们的想法不谋而合。现在村民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发展非农经济,毕竟在一定阶段内农田的挖掘潜力是有限的,或许发展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才能真正搞活农村经济。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客观的说,周家村的地理位置相对过偏,资金有限,人才缺乏,要发展农村经济的确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也发现偌大一个周家村就只有一个小商店,一家小饭馆,比之南方五步一店,十步一厂的情形实在相去甚远。通过调查与讨论,对于存在的问题作以下阐述:
1、应更加开放,进行更大范围内的比较。虽然村干部一再表述自身文化素 质过低,跟不上时代步伐,但通过座谈,认为主要还是他们的观念不够开放,缺乏风险投资意识,从而眼光过于短浅,导致行动过于谨慎,而且他们过于偏面的认为只有他们才能充当本村经济的领头羊。村民也基本上过得是自给自足的生活,缺乏经济发展概念,只满足于现状,对于家庭的发展也无明确的计划。
首先村干部应带头学习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特别需要全面、深入的学习江泽民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用我们党的先进思想来武装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确立开放的思想,总结出符合本村特色的工作思路,同时在村民中积极的宣传党的精神,做好开放群众思想的引导工作。村干部还应该去先进的村镇考察、学习,学习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同时带动活跃全体村民的思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把本村的经济搞上去。
2、应开发本村的现有人才,实现走出去,再请进来。现在引进外地的高级 人才对于周家村来说很不现实。在这段时间里很少能见到村里二十多岁的青年--都出去打工了。外出打工似乎很能吸引农村的一些青年,但这些没有高学历的青年出去后却只能做一些非常辛苦的体力活,根本学不到什么技术。村里如果能统一安排一些青年出去锻炼、学习,等有了一定的见识、技能以后,再回来服务本村,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万事开头难,相信只要有人起了头,无论是集体还是私营的都有能带动全村人民投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本村人来带头应该是最好的,因为他熟悉这里的环境,也更有责任心。
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可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周家村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工夫,结合自身的特色,搞活本村的经济,早日实现小康的生活。
四、应大力发展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和重要的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农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分散经营与集约经营等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发展起来,并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90年代之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都重视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和农产品卖难等农业新阶段出现的问题。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培植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经营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并通过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
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又是弱势群体。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来发展农业是全面提高农业素质的基本途径。
2000年,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总数已达66600多个,带动5900多万户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5%左右,户均增收近900元。更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在数量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质的方面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产业化经营组织在地区分布上趋于合理,优势产业的优势更加明显,利益联结关系更加稳定和紧密,农业的开放程度也正在加快,已经成为国内外工商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可以预见,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会展现更快。
周家村现在有良好的经济作物的生产技术,如果采用农业生产化经营的模式,就能更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定能打开局面。发展农村经济任重而道远,农村的情况又十分复杂,加上各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需要集思广义,共同努力。我们祝愿周家村的经济能早日腾飞。
五、周家村的教育状况
周家村村民30%受过初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育,但总的来说村民与外界的交流相对过少,对外界信息了解相对不够,没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围。从农村走出去的知识群体中很少有回去的,这种恶性循环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的滞后。
五天中与中小学生所接触的时间最长,更加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该村有一所小学,小学的设施不错,各种体育设施也较完备,甚至还配备了不少电脑,但在整体上与相对发达地区还有不小的差距。通过几天的课外辅导,发现他们学习的软环境还需要大幅度地加强。师资力量的相对缺乏,学校无法开设英语课,落后于时代,而课外书籍的普遍缺乏,使学生们失去了在更大范围学习的机会,从而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的广大农村,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他 们表示,只要孩子有能力,他们将全力供给,这也让我们大感欣慰。教育是发展之本,这对农村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可是总的来说,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教育不容乐观,软硬件都不够完善,特别是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缺乏,这势必影响农村新一代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天的周家村之行,让我更加感觉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 发展农村经济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这一点尤其突出,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在即,农村的经济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我们应该根据各地的特点,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实行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创出自身的发展之道。
作为大学生对农村多一份关注,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思考,为中国的全面发展做一点贡献,这便是我们此行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