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里罕镇于景明事迹材料
发家致富领头雁,身先士卒好榜样 ——记八里罕镇农村致富带头人于景明事迹材料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潮中,宁城县的西部山区八里罕镇流传着一位从一贫如洗成长为新时期致富带头人的文明农民——于景明,他的致富精神成为激励当代农民的典型,他的致富历程也为当地的农牧业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于景明,男,汉族,1957年12月出生于八里罕镇榆树甸子村四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有四口人,妻子也是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5000元,他从普通山区农民,经过了许许多多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成为了八里罕镇肉牛养殖致富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同时,他的精神也成为八里罕镇农民的文明带头人。
一、创业路上敢为先,科学养殖勤为径。
1992年,于景明虽勤俭持家,但由于底子薄,又有债务,因而家庭经济仍比较困难。为了早日脱贫致富,他他在家里一贫如洗的情况下,借贷款500元,又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投入4000元,购进了4头基础母牛,开始了养牛生涯。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对毫无养殖经验的他,更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在起初两年里,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经验,经济效益并不理想,于是他四处取经,积极学习1
他人养殖经验,同时参加政府组织的多次培训,钻研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他边学边用,每头牛前都挂上了独具风格的记录牌:喂养时间、饲料配方、饲料量、饮水量、营养配方、保健用品配方等一项项认真的记录。由于他读书少,当时有很多字都不太认识,他就用符号和图画来代表文字表达意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学习,他不但读了很多书,而且终于摸索出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养牛方法。在饲养上,坚持以预防为主,供给天然的、营养丰富的草料、清洁的饮水、定期消毒,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制度;在繁殖上坚持自养自繁殖、选优去劣,使基础母牛生产达到良种水平。到2003年底,他的基础母牛存栏达12头,育肥牛达16头,利润5.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勤劳创业、带头致富”的成功典范。
二、致富不忘众乡亲,扶贫济困共小康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这是于景明常说的一句话。他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但他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引领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05年8月,他带领本村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不仅出钱帮助他们购买基础母牛,还主动上门传授养牛经验、搭建棚圈、饲料配方、针对病情选药等工作,而他自己的牛栏却让妻子一人来打理。在他的帮助下,全组有30多户发展成为养殖专业户,实现脱贫致富,走上富裕的道
路。到目前为止,全组基础母牛存栏达200多头,年收入60多万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于景明时刻以“自信、拼搏”的精神鞭策自己,现如今,他的基础母牛达20多头,育肥牛每年30多头,年利润达8.2万元。随着养殖事业的不断壮大,他还联系村干部共同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中心”,全村附近有什么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他都会组织人员去给帮忙,为养殖户提供了方便。
三、热心服务为人民,身先士卒好榜样。
从1995年起,于景明就一直担任榆树甸子村四组组长。他能够正确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农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勤勤恳恳,真抓实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群众由衷的信任和拥护。此外,他在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经济致富的基础上,还耐心、细致地帮助村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四组是大组,村委会在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致富等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协助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利用自然优势发展林果业、舍饲养殖,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畜牧业,平整土地,打井配套,地埋管上山扩大水浇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
四、带头摒弃陋习,自觉维护社会和谐
于景明在积极掌握养殖技术知识之余,还自学经济法、合同法等与企业运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他深深知道,在现代社会中,不懂法不仅意味着有触犯法律的可能,更容易受骗上当,还浑然不知。所以,他经常参加各类普法学习活动,使自己能够更多的了解法律、运用法律。同时,他还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和社会道德规范,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发对邪教,不参与封建迷信、邪教组织等非法活动。他尊老爱幼,为人正直、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与邻里相处和睦,提倡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意识。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于景明凭着自己坚定的意志、执着的精神、不懈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的成功、他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格,大家有目共睹,他为群众带来的好处,大家永远铭记在心。然而,致富路上没有终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会停步,文明精神也将永远传诵。此刻,于景明已经瞄准了新的起点,踏上了新的征程,正朝着新的高度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继续书写着他人生多彩的乐章。
第二篇:八里罕镇妇联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八里罕镇妇联六一儿童节活动总结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八里罕镇妇联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抓住庆“六一”的有利时机,全镇上下同心协力,以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庆六一争当文明小公民”为主题,结合“家庭教育”工程和“双合格”活动要求,突出为儿童健康成长办实事、办好事,开展了生动活泼、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使全镇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快乐、健康、有意义的节日。
一、镇领导高度重视儿童健康成长,千方百计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镇党委政府及下属各单位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儿童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出实招、办实事,为广大儿童“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年5月25日,镇妇联召开了会议,会议讨论确定了今年“六一”庆祝活动的主题是“庆六一争当文明小公民”。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采取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打造他们欢迎的品牌,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开展好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主题系列活动,发动和组织全镇少年儿童弘扬拼搏奋进、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提升文明素质,培养文明举止。
二、开展系列“六一”宣传、主题活动,生动活泼促进未成
年人健康成长。
今年“六一”镇属各中心小学以“宣传活动,烘托气氛;主题活动,展示成果;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思路,镇妇联、关工委、团委联合镇属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组织策划了以儿童为主体,贴近儿童实际,渗透儿童社会生活各个环节,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系列活动,生动活泼地促进儿童少年全面、健康、快乐成长。
今年,镇妇联结合实际制定出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儿童实际的“六一”庆祝活动方案,指导各小学的“六一”活动。各中心小学围绕镇妇联的部署,充分利用节日契机,围绕主题进行了强势宣传,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关注儿童成长,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再掀高潮
创新“春蕾”活动,关爱弱势群体儿童身心发展。今年六一儿童节,适逢全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镇妇联把为贫困儿童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履行宗旨的实际行动。关注儿童安全健康。我镇充分利用《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时机,镇卫生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部门优势,在全镇开展儿童食品安全检查,积极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为儿童开展免费健康体检,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八里罕镇妇联
2015年6月2日
第三篇:青罕镇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
青罕镇基本情况及简要事迹
一、基本情况
青罕镇总面积49.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2.6万,耕地4.3万亩。青罕镇党委下属35个党支部,党员1122名。镇区西接县城,南依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东距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德州25公里。省级国道邢德公路自西向东横穿腹地,村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青罕镇党委06、07连续两年被中共河北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近年来,我镇党委在农村基层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重心抓党建。农村班子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工程。我们认为,班子建设的关键是选帅配将。用好一个人,就能带好一个班子,帅起一支队伍,致富一个村。在选配农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上,我们摸索出的办法是:坚持“七条标准”,把握“三个程序”,用好一个“过渡期”。“七条标准”,即“热情高、自身正、经济廉、心胸宽、人情广、办法多、作风硬”。“三个程序”,先调查摸底,再民意测验,最后“两推一选”,确保选出的干部群众基础好、威信高。“一个过渡期”就是对新选任的支部书记不一步到位,先任副书记,从镇机关选派得力干部进行帮带,通过试用、磨合,靠政绩取得群众认可后再正式任命,保证成功率。
1(二)、加强教育提素质。为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和水平,我们突出重点,搞好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培训中突出“三个重点”(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和工作方法)、开展“五项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农村政策教育、民主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在实践锻炼中,我们要求村干部做到“四上心”、“四上门”、关心“四种人”、做好“八件事”。四上心:思想工作要耐心,服务群众要诚心,调解纠纷要细心,每家每户要关心。四上门:喜事上门祝贺、丧事上门料理、有病上门探望、有困难上门解决。关心四种人: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落后群众。做好八件事:路、桥、水、电、上学、就医、天灾人祸、最低生活保障。
(三)、创新机制促和谐。为消除农村矛盾纠纷,我们从源头抓起,全面推进以民主决策为核心的村级民主自治,坚持抓住“一个关键”:即村财镇管。用好“一支队伍”:即用好村民代表这个队伍。完善“三项制度”: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民主理财制度和村务公开制度。同时,建立起规范的信访、便民、三资托管三大服务中心,构筑起全方位的为民服务平台,为民服务水平越来越高,农村矛盾纠纷越来越少,全镇自03年以来已连续七年保持无出镇越级上访。
第四篇:八里罕中心卫生院院务公开制度
八里罕中心卫生院 院务公开制度
推行院务公开是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医院健康发展、增强职工责任感、调动群众积极性、推动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依靠职工办院的有效途径,是党风廉正建设的要求。按照《赤峰市苏木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的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卫生院的资质信息,医疗卫生服务、药品价格等收费信息,新农合报销信息,便民服务措施,行业作风建设和文明创建等情况。
二、向职工公开的内容 ——重大决策事项
1.卫生院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完成任务和信息目标管理考核情况。
2.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运行管理情况
3.卫生院工作状况
包括: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住院、门诊人次,手术例数,分娩人次;新农合住院病人信息和医疗费用情况;抗生素使用监管情况。
4.财务管理事项,业务收支情况。
5.医药购销及基建工程管理情况
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制度及执行情况,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情况,基建工程招标及管理情况。——人事管理情况
6.干部任免条件,任免程序,岗位设置,岗位职责。7.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聘情况及考核结果。——领导班子建设及党风廉正建设情况
8.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如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奖金等。
9.其他应公开的内容。
三、院务公开的形式
1.召开会议:主要通过院务会、职工大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研究并通报院内重大事项。
2.设立院务公开栏,张贴有关资料。3.设立举报箱、监督电话4800109
四、院务公开的监督
设立院务公开监督小组
由工会、职工代表和有关人员组成。职责是:依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监督院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及时,程序是否合法,职工所反应的问题是否得到认真解决和答复;定期对院务公开情况和有关部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通报考核情况;卫生院院务公开有关负责人对院务公开监督小组的意见和建议要在三十个工作日给予答复或说明,对需要整改的事项要及时采取措施并接受职工监督。
医院职工对公开的有关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依法负有保密的责任。
第五篇:八里村党支部事迹
农村基层先进党支部事迹材料二
靠发展凝心聚力共同致富建强村
——回东村党支部先进事迹材料
女郎山下,绣江河畔,有一个和谐村庄建设的亮点,这就是绣惠镇回东村。该村现有510户,1792口人,村组干部5人,党员43人,其中无职党员20人。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39.7万元,人均纯收入 5802.3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契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紧扣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抓班子,强核心,打造过硬“指挥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党支部是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致富的火车头。加强支部建设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关键和保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心服务群众显得尤为重要。以村党支部书记马裕瑞为核心的党支部班子坚持高标准、选能人,用强人的工作要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从入党积极分子、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后备干部进入两委,真正优化了班子结构,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建、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
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取信于民。村委会办公室以前经常“铁将军”把门,他们拿下“铁将军”,改为村干部8小时上班工作制,这样一来群众遇到事情或难题,能够随时找村干部解决。变“一言堂”为“透明”工作法,做到小事有沟通,大事会上定,村内宅基地发放、计划生育指标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焦点问题均由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并在公开栏中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此,村干部围着群众“转”,事事有人管、有人问,且村中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了,群众心气顺了,上访的没有了。
该村同时健全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工作学习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会议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章程办事”的运行机制。现在,村办公室每天都有干部值班,村民大事小情随叫随到、随找随到,回东村现任支部书记马裕瑞已在村里工作了近40年,谈及对农村工作的感受,他淡然一笑:“都是父老乡亲,大伙选咱当干部,就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不掏出心窝子去干,对不起老少爷们。”群众者高兴的说:“有这样的干部我们支持。”
二、抓调整,引项目,经济发展创新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回东村坚持工农并举促发展,带领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该村着眼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规划建设了工业小区,借助外力求发展,积极走出去,内联外引,通过各种关系先后成功引进了光明肉牛养殖、惠源汽车配件等工农业项目。其中,鑫汇源汽车配件公司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运营,年产值700多万元,利税70多万元,本村150余名劳
动力在该村实现就业,成为了上班族。光明肉牛养殖项目年出栏肉牛400头,不仅有效带动了村民发展养殖业,而且可将全村的玉米秸杆实现就地转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群众收入。使村集体经济用在了实处,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一致好评。
回东村始终把带动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为村民广开致富门路,助农增收。该村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组织群众边学习、边实践,提高了村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能力。目前,该村已发展大葱种植专业户100余户,养殖专业户60余户,建筑、运输、机械加工等其他专业户50余户,实现了人人有专长,家家有“专业”。“转移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该村还积极从转移劳动力入手,先后组织150余名劳动力到青岛、烟台、济南等胶东发尼龙袜地区进城务工,务工人员年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同时,家庭妇女劳动力闲暇时间在家忙搞厨帽加工,年均收入6000多元。该村通过积极拓宽致富渠道,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保障。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回东村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常常聚在一起玩麻将、打扑克。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去年以来,该村又投资10万元,建起了绣江河广场和回东健身广场并进行了绿化,栽植苗木500余株。广场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每天早晨、傍晚和闲暇时节,老人、小孩作其他群众都会“自觉”来到广场健身休闲,享受快乐。同时,该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启动了村志续修工程,引导农民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该村旧村改造以前,环境比较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为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村两委先后召开党员会、村民议事会,并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同时,以支部书记马裕瑞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全民参与,广开财源,筹资50余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主要街道,硬化面积近2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60余盏,设立了固定的垃圾存放点,并安排专人管理,定时清运,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
办好农村教育事业,是回东村巩固发展稳定和谐局面的又一重要举措。该村于1993年在绣惠镇率先成立了“教育奖学基金会”,对全村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10多年来已有100多名学生受到资助。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倾心教育,纷纷踊跃捐资,教育基金从最初的2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多元。许多该村的在外人士都说,“我们对家乡的建设重要的不是投入资金,而是投入热爱家乡的一片真情。”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们在喜悦面前没有停步不前,他们正以崭新的精神风貌抢抓新农村建设机遇,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