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夏自治区24条优惠措施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从2006年起,自治区区直各部门考录公务员,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录用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对招录到自治区各部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这是记者从昨天在银川召开的全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自治区领导傅思和、刘仲参加会议并讲话。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教育厅、人事厅会同编制、财政、劳动保障、工商税务、农牧等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实施意见》。《意见》中24条优惠措施包括自治区设立“高校毕业生到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专项资金”,对毕业后自愿到宁南山区八县乡镇和红寺堡开发区乡镇服务满5年的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自治区政府代为偿还。毕业生到艰苦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可提前执行转正定级工资,到乡镇、宁南山区八县和红寺堡开发区工作的高定1档工资标准,到宁南山区八县乡镇和红寺堡开发区乡镇工作的高定2档工资标准。自治区还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基金”,以鼓励毕业生到经济建设主战场就业创业等。
今年我区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共有15000多人,再加上近几年来沉淀下来未就业的毕业生,我区毕业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傅思和说,农村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地区,也是最能容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重要意义。用24条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抓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座谈会上,自治区团委向全区青年学生发出了“投身基层锻炼成才,服务群众建功立业”的倡议。(马彦娜)
来源:宁夏日报
第二篇:中国政法大学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暂行办法
中国政法大学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进一步引导广大毕业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到西部基层就业,学校决定继续实施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相关表彰和奖励政策,并根据近几年的实施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西部基层就业奖励对象为:本校国家计划内全日制应届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定向生、委培生除外)。
第三条 西部基层,指西部地区(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指西藏、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以下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指乡(镇)政府机关、县级法院、检察院的派出机构,农村中小学、国有农(牧、林)场、乡镇文化站、乡镇企业等和西部地区县级以下单位生产第一线,不包括通讯、金融、烟酒等行业。
第四条 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奖励评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五条 毕业生西部基层就业奖励评审工作由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第六条 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具体评选工作。
第三章 评选条件及奖励办法
第七条 申请西部基层就业奖励的毕业生应符合以下评选条件:
(一)学业优良,能够按时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自愿到西部基层就业;
(三)在毕业离校前已办理就业报到手续,“二次定岗”的毕业生本人须最迟于毕业当年8月31日前将申请表及有关证明材料报学校审批。
第八条 对于到西部基层就业的获奖毕业生,学校在全校范围内予以表彰,并在国家给予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基础上,给予每人2000-5000元奖励。
第四章 评选程序
第九条 由符合条件的毕业生自愿申请,填写《中国政法大学西部基层就业奖励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同意后提交到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条 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初审,将有关材料提交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评审。
第十一条 评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布公文予以表彰。任何人对公示结果存在异议,可在公示期内向学生评优工作领导小组申请审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西部基层就业奖励每年评审一次,于每年6月份启动。第十三条 西部基层就业奖励奖金由学校勤工助学基金统筹支出。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补充规定》(中政大发[2005]61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一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唱响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二要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消除政策障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要为高校毕业生到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营造氛围、疏通渠道、创造条件;要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职业技能,促进供需见面,使他们尽快就业。三要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从2006年开始,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1/3,以后逐年提高。对招录到省级以上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应有计划地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1至2年。同时规定,今后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四要进一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一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要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西部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农技推广服务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阶段性服务;招募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要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就业。同时还规定,对志愿服务西部、到乡镇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到村和社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工作2至3年后,报考公务员或研究生的,给予政策优惠。五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安排专门经费,用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财政将通过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予以支持。《意见》还要求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面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六要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意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组织人事部门要从政治上爱护、工作上关心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积极为他们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贡献才智创造条件。
第四篇:陕西14条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
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缓解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人才匮乏的状况,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出台14条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这14条措施是,一、设立“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奖学金”,每年在省内教育、医疗专业设立1000个奖学金名额,每人每年6000元。
二、选派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医从教。从今年至2010年,每年选派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平原县山区农村中小学和医疗单位从医从教;凡自愿到农村乡镇医疗单位工作且与当地人事、卫生行政部门签约服务6年以上的医学专业本科生,由县(市、区)政府一次性给予安家费3万元。
三、对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和医疗单位从医从教并签订5年及以上服务年限的大学生,减免助学贷款。
四、对到乡镇以下从医从教的高校毕业生取消见习期,可提前转正定级,实行浮动工资制度。
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非国有单位就业。对当年吸纳高校毕业生达到新增就业岗位20%的企业,财政优先安排贷款资金。
六、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免交3年登记类、管理
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七、由省编办每年给艰苦边远地区的乡镇下达500名周转编制,用于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工作。
八、省上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城市社区就业,并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
九、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煤矿、地质等艰苦行业一线就业。对到煤矿、地质等企业就业的,由企业支付3-5万元安家费,允许列入企业费用,在税前扣除,并免征个人所得税。
十、逐步实行从基层为县(区)以上机关遴选公务员制度。从2006年起,省、市党政机关补充国家公务员,选拔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公务员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十一、取消省会及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实行落户自由,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工作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
十二、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即在省内高校适当降低高考录取成绩,面向基层招收定向生,学生毕业后到定向岗位就业。
十三、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国资委、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确定毕业生实习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部门组织开展见习和就业培训。
十四、做好高校毕业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郗望、曹耀武、刘宏)
来源:中国网
第五篇: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研究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研究
【摘要】: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就业。为了深入了解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我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有较大热情,但同时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基层工作
一.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数据调查
针对学生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法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学院、文学院、信息学院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学院,由各学院组织学生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各学院的分布情况见表一。我们一共调查了本科生821人,硕士生151人,博士生28人,按性别分布为男生688人,女生312人。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党员(含预备党员)为382人,共青团员571人,群众47人;城镇户口的466人,农村户口的534人;另外,有410人为独生子女。对收集上来的资料,我们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1、对基层就业的认同感较高
2005年7月5日,党中央、国务院联合中组部、人事部和教育部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并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这是在目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为促进广大毕业生就业而采取的新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高度关怀。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广大毕业生对此是如何看待的呢?在本次调查中,有33.1%的同学表示对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非常敬佩,35.5%的同学认为到基层就业大有可为,21.9%的同学认为这是就业的权宜之计,也有9.5%的同学对此不理解,认为不值得效仿。
2、对到基层就业认识到位,动机端正
调查中,对“毕业后你会选择到基层就业吗?”这个问题的回答,75.4%的同学表示会或者可能会,25.6%的同学表示不会。另外,对于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情况也各不相同,10.9%的同学回答很了解,57.5%回答了解一点,还有31.6%的同学回答不了解。而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动机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14.1%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行为,40.9%的同学认为到基层工作能当骨干、挑大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30.0%的同学认为可以在艰苦地区锻炼自我,磨练自我,还有15.0%的同学认为到基层工作对于以后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都有优惠。另外,到基层就业也会有很大的收获,例如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个人能力的提高,个人理想的实现等,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顾虑、障碍有待消除
调查过程中,广大毕业生也对面向基层就业表现出了一定的顾虑,例如:16.3%的被调查者认为到基层工作工资少、待遇低;6.9%的认为条件比较艰苦。24.3%的认为会失去在大城市可能有的一些机会;认为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进去容易出来难的占21%;专业不对口的占7.3%;认为体制、思想相对落后,而且关系网复杂,难以发挥自身能力,发展空间小的占21.4%;另外还有2.8%的同
学认为部分基层单位用工不规范,没有保障等等。调查显示,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有:基层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34%);渠道不畅通(23.3%);用工不规范(18.8%);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存在误区(17.8%)等等。
二.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
1,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就业的流向不平衡 虽然基层特别是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去服务、建设,已经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但真正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人数很少,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更是屈指可数。同时,但是由于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落后,受工资收入水平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到贫困 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不仅数量少而且学历相对较低,贫困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2,到基层就业的渠道还不够通畅.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政策体制不配套,户籍等问题得不到解决,一些企业和单位难以从市场上招聘到高校毕业生;用人行为不规范,一些基层用人单位既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给毕业生落户、建档,也不办理“三金”保障手续,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缺乏必要的保障,产生后顾之忧。
3,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
很多高校毕业生认为自己求学不易,花费很高,毕业了就要留在大中城市,享受高收入和好环境。而基层县、乡单位往往地理位置偏远,财政困难,工资低、待遇差、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远不如大中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大。一些毕业生宁愿在城市租间房子等工作或打工也不愿到基层去工作。
4,就业市场不够规范。公平竞争的基层就业环境尚未形成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靠市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做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必须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力度。近年来,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特别是2005年6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篪意见》,其目的是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下大力破除制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 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和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就业服务信息
网络建设,规范企业的用人行为,解决户籍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除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种限制和障碍,使市场在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政府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措施
1、全面落实教育系统的各项优惠政策,形成积极的政策导向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为到村任职的毕业生落实好涉及教育系统的每一项优惠政策。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的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以及考研加分和优先录取的政策。鼓励各地和各高校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出台更为优惠的奖励措施和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到村任职毕业生的政策支持力度。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遇到的新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2、采取综合措施,为毕业生和服务地提供持续的服务和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到农村基层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要隆重举办欢送仪式和表彰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多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并针对毕业生任职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提供农业生产、农村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高校要与到村任职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定期走访,关心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与毕业生服务地“结对子”,提供教育、科技、信息化等全方位的支持,大力促进服务地新农村建设。
3、开展“基层就业、激情创业”宣传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各地和高校要以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为契机,在4月—5月集中开展“基层就业、激情创业”宣传活动,掀起新一轮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宣传高潮。要对宣传活动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媒,以及校刊、广播、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在社会上和高校中宣传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和到基层就业的重大意义,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毕业生在基层艰苦奋斗、创业成才的感人事迹,引导毕业生投身基层、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锐意进取、勇于创业,形成基层就业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
4、继续实施好有关基层就业项目,进一步拓宽基层就业渠道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在配合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实施好2008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计划”等项目。各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继续实施地方项目,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规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投身广大基层建功立业、成长成才。
四、小 结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等各种渠道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强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应当服务上狠下功夫,未到基层的学生的排忧解难,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1、积极开拓市场,努力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注意基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2、争取做面向基层就业学生的坚强后盾,做好他们的档案、户口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和迁移转递工作。落实各项政策,以免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和畅通他们与学校的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进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
3、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拓展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建构引导和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利国利党利民,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
础上,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