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应该读的书
1、《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
这本书探讨了人与永恒,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对自己女儿的缅怀。书中字字句句都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大学生应该读一下,读了就知道自己的父母有多伟大,自己的生命有多来之不易。
推荐指数:五颗星。
2、《围城》——钱钟书
这书对于婚姻的探讨确实经典,恋爱和婚姻确实是不同的,只有踏入“围城”的人才能体会。
推荐指数:四星
3、《檀香刑》——莫言
典型的黑色幽默。本书是一直往高的地方走,结尾处便是高潮,让你读后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4、《原谅我红尘颠倒》——慕容雪村
现实但不低俗,很少看网络小说,但这本书看了以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人性的剖析可谓是淋漓尽致,唯一不足的就是,故事结构不是很紧凑,语言不怎么优美。
5、《査特莱夫人的情人》——劳伦斯
本书读了以后就会产生很多共鸣,尤其是对当下中国社会,你会发现,好像你就是书中的某个主角,那就是你自己的化身。
6、郎咸平的书也推荐大家看一下,随便翻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入了解。看看只是为了更多的了解当今中国的经济形势,毕竟我们不具备专业的知识,通过智者的眼睛来看世界,才能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尤其是大学生,更要好好的了解中国的经济现状,把自己家培育成一个复合型人才,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尊大。个人管理类
【1】《关键点》
这是一本谈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
时间管理,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往往都做不到。
为什么呢?
一是很多人都习惯于做知道分子,但是,忘记了:只有行动才会导致结果。二是支撑一个人前进和坚持的东西,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东西。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每个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管理自己,而非别人。
德鲁克的经典著作,常读常新。
【3】《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的情商教育:不仅对工作和生活一样有益,对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益。
这个书的特点是:人越年轻,读的时候,就越觉得没说什么一样。
如果哪天你遇到什么人际困难的时候,就是读这本书的最佳时候。
思维拓展类
【4】《全新思维》
这本书谈论在21世纪,一个人要拥有哪6项能力,会更具有竞争力、更有优势。
【5】《定位》
对学生来说,这本书可以这样看:你如何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位置。
【6】《思考的技术》
大前研一告诉你:具有竞争力的思维方式是怎么样的。
【7】《咨询的奥秘》
思维训练的百宝箱。
【8】《管道的故事》
都是做事情,效果却不同。这本书会告诉你:做一份工和做一份事业,有什么不同。
传记类
【9】《富兰克林自传》
其实,这本自传,里面有一章对我们所有的人帮助最大:富兰克林的美德的13项修炼。
【10】《小导演失业日记》
2009年最坚韧和最骄傲的传记作品。
《海角七号》导演魏德圣给你讲述多年前失业期间的故事:面对人生最苦闷、最彷徨的时候,在现实的压力下茫然失措的时候,却仍旧抱有不奢望别人能理解的信念,坚持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能在这里面找到一种感动的力量,找到一种内心的呼应:那种在不确定的困局中仍想奋力一搏的心情。
仿佛在告诉那些还在黑暗岁月中坚持梦想的人。它仿佛在说:
你们并不孤独,而等待,确实是会有所回报的。
第二篇:大学生应该读的书
第一类:大学教育的思考、规划和管理
1.《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
作者:哈瑞·刘易斯(哈佛学院前院长)
简介:家长可能会认为,被名校录取,就是对孩子成就的认可,未来孩子的美好前程就有了保证。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几十年来,大学为追求卓越的地位展开了空前的竞争。但是,在争夺优质师资和生源的过程中,大学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成人。
2.《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
作者:德雷克·博克(1971-1991年任哈佛大学校长)
简介:我们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这本书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八个目标”,即大学生应具备的八种素质。
3.《大学到底怎么读》 作者:周浩杰
简介:这本书展现和分析大学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规划、学习、专业、逃课、勤工俭学、互联网、恋爱、性、考研、留学、求职、毕业、创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理财、公务员„„
4.《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哈佛大学生成功访谈录》
作者:理查德·莱特
简介:作者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和约翰肯尼迪政治学院的教授、美国知名统计学专家。他历经十年研究,围绕“使每位学生都充分利用大学时光”这一主题,讲述本科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如:如何处理好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丰富个人的学习经历;如何在需要时寻求帮助;如何获得大学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建议等。
5.《完美大学必修课》
作者:任翀、张锐
简介:讲述两个北大学生的大学四年生活,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忠告。
6.《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一流大学顶尖学生的成功指南》
作者:卡尔·纽坡特
简介:作者调查了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斯坦福等一流大学的顶尖学生,把他们成功的秘诀提炼成75条简洁法则。
7.《裁剪人生——探寻大学生毕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之路》 作者:许轶等
8.《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斯蒂芬·柯维
简介:以上两本书以案例讲述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及如何管理时间、分配任务等。
第二类:关于社会、生活、心灵和成长
《灵魂的事》,史铁生著;
《周国平散文精选》,周国平著;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著;
《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
《培养心情与人格》,国际教育基金组织编著;
《人性的弱点》,卡耐基著;
《血酬定律》,吴思著;
《约翰·克里斯多夫》,罗曼·罗兰著(傅雷译)。
第三类:与思想家为友、与真理为友
国学经典推荐:
《论语》 《孙子兵法》 《周易》 《诗经》 《孟子》
《庄子》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笺注》
《红楼梦》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著)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国史大纲》(钱穆著)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
西方经典推荐:
《神曲》(但丁著)
《理想国》(柏拉图著,吴献书译)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著)
《四大悲剧》(莎士比亚著,曹末风译)
《思想录》(帕斯卡尔著,何兆武译)
《社会契约论》(卢梭著,何兆武译)
《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著,何兆武译)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著)
《国富论》(亚当·斯密著)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著)
《物种起源》(达尔文著)
《飞鸟集》(泰戈尔著)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
《西方哲学史》(罗素著)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世界史纲》(威尔斯著)
《蒙田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第三篇: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
宁安市朝鲜族小学崔洪爱
童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童年的阅读经验往往构成一个人生命的底色。那么,在有书又有时间的情况下,小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才有效、才高效呢?毫无疑问,这需要老师的指导。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读好书,为他们列出具体的书目;绝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去读。其次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的人生的起点,哪怕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很难单纯凭借作品自身的资质“不胫而走”,而需要通过推广才能广泛地被儿童接受,老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已经成为制约儿童经典阅读的瓶颈。第三,教师与家长都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了解其阅读情况。对其阅读热情要不断予以鼓励,予以强化。但发现其阅读不良书刊,更要及时制止或引导。比如《Q版语文》、《秀逗古诗》,就要慎重对待,而更甚者,一些坏书,暴力凶杀,犯罪倾向类则要坚决制之,要防止小学生受坏书的影响。但事实上,通过我的调查发现,老师和家长很少对学生读书进行引导或指导。劝学生读书的多,但关心其读什么书,该怎么读的少。我们很有必要对老师和家长普及关于读书的知识。让老师和学生知道学生应该读什么报,应该怎样读书读报。
其实,通常的阅读方法,也无怪乎几种方法:闲读、精读、略读或速读、摘读,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应该告诉学生,哪类需闲读,比如一般的童话;哪类需精读,比如经典诗文,甚至需要熟读
成诵,或背诵如流;哪类需速读,比如一般的报刊;哪类需摘读,需要建立摘抄本,当作知识积累起来等等。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思考。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序,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的导读非常重要,要有读书推荐、读书计划和读书随笔,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每个年级段的书目,并科学指导学生阅读。一般不要让学生盲目阅读、无序阅读、随意阅读。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读完,更何况书还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要有计划。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允许学生自带课外书)。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
2、开展交流活动,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精彩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比较优秀的作文、读书笔记发表在班级文化墙上。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批注读书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做好每天的摘录和评价(短文不少于300字,评价不少于三处。)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培养学生迁移阅读的能力。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课本的同时,安排一些相类似的读物。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和课堂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黑板报、古诗背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家庭读书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再由家长每周将课外阅读情况做简单签署。
学校应该设阅读课,给学生阅读时间。教师应该是读书迷,言传身教,并精心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把读书形成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让他们在读书中丰富情感、充实知识,明辨是非,修身养心,逐步成人成熟。
第四篇:大学生应该韬光养晦立论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朋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观点是大学生应该韬光养晦。开宗明义,韬光养晦,出自《旧唐书·宣宗记》,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国防大学教授熊光楷上将指出韬光养晦的核心含义是不要锋芒毕露,特别是自己有才能的时候,更不要太张扬自己的才能.我方想强调的是,大学生韬光养晦,是在沉淀中完善自我的过程。
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韬光养晦有以下三点。
第一,大学生自身条件不足,韬光养晦至关重要。
据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大学生逐渐成为弱势群体。事实上,大学生能力有限,还并不足以完全展示出自己的锋芒,因此需要韬光养晦来丰富和充实大学生自身,以待今后更好的展现实力。搜狐总裁张朝阳,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并在获得MIT博士学位后,才有所谓“在太阳下一夜暴富”。网易ceo丁磊也是经过工作中摸索后发展了chinanet。大家眼中青年才俊的他们,在大学阶段曾经尝试过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失败了,因而他们通过一系列韬光养晦,在沉淀中弥补自身,方能露出锋芒。酒香不怕巷子深,大学生韬光养晦后,又何愁金子不会发光呢?
第二,大学生韬光养晦是一种谦卑而低调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种人生态度,韬光养晦的基本含义是“含蓄内敛而不张扬。”谦卑者因虚心更易进入他人的内心,被人接纳。而若人人都能相互谦卑,相互尊重,保持一种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那么团结在一起的所有人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韬光养晦可以使大学生保持谦卑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有利于大学生谦虚谨慎地向他人学习,脚踏实地地不断进步,同时还能够赢得更多的朋友和老师。大学生的一生中,他们会给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指引和建议。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仅仅是个人行为,这其中必然有许多人的协助和支持,赢得人心,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弱点,即使别人相对更弱,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收敛起自己的锋芒,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向着成功方向迈进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第三,大学生韬光养晦可以适应社会,是必要的生存策略。
韬光养晦的深刻内涵在于适应环境,积蓄力量,着眼长远,最终厚积薄发。“韬光养晦”的目的不是销声匿迹,无所作为,而恰恰相反,韬光以冷观,养晦以待用。《曾国藩全集》提到曾国藩在本能将事业和成就推向另一个高度时,学会韬光养晦减锋芒,因而得以生存。《东周列国志》描述了帮助越王勾践复国的大功臣范蠡和文种,前者在功成名就时辞官归隐,后者却因锋芒毕露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无数古语和先贤都告诉我们韬光养晦在作为一种生存策略的重要性。无可厚非,历经十二年寒窗的大学生,最终必将走向社会,为自己谋求生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锋芒毕露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和问题。所以在必要的阶段,用韬光养晦的生存策略,未尝不是件好事。
我方并不是完全否定大学生露出锋芒,只是不应该锋芒毕露。大学生应该韬光养晦后,去展露才能。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大学生应该韬光养晦。
第五篇: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
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
有一种观点在当代大学生中间比较流行,认为关不关心社会无所谓,只要自己过得开心管它社会发展如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变化是自己无法掌握的,就省点心吧,反正自己也改变不了。此类的观点的一个共同指向,就是不关注社会。在此类观点的推动下,许多大学生只顾及自己眼前的私人利益,而不关注社会的整体演变以及这种流变中自己的比对适应。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颓废厌世,喝酒打牌,网游色情,整天无所事事,还没有踏入社会就已经成了“废人”,令人为之扼腕。惋惜之后,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种观点到底对不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
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会有很不相同甚至迥异的观点。就像世界存在高山和沙丘之别一样,人也气质各异和厚薄不均。质量低的浅根人很容易就会被世俗的诱惑热量所蒸发,他们茫然于眼花缭乱的物质现象而无法自拔,继而在这种茫然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放纵于肉体欲望进而颓废厌世并且乐在其中。但,此类随风人之侧,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人数可能很少,但他们想认清世界,想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想尽快掌握自己的道路。为此,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力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去把握这种趋势,并以此为基,来调适自己的行为方向和力度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这两种人,在大学生里面,也实然地存在着。相应地,就会有两种观点的碰撞,一种认为我们不应该关注社会,我们只要把自己快活就行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只有深刻把握了社会,我们才能最终做好自己。因此,我们都要问一下自己: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不应该关心社会?或者更进一步,如果应该,我们又该怎么去关注社会?这都是我们在真正展开人生之前已经好好思考的问题。
一、我们应该关注社会
我们要先看一看什么是社会以及社会对人们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社会,就是人与人在一定的利益需要的推动下而有机结合起来的生存共同体,即在一个大的团体里面会合而形成的大集体。人们之所以选择了社会,是因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为了使自己获得自己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获得的产品,就需要生产,因而就需要结合起来,人们需要互动。可以说,在我们脱离自然社会之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社会结合中获得的。因而,社会对于我们的意义,是须臾不可离的。特别是到了当代,社会对我们的意义可以说是更加不可忽视。社会不仅是一个集合体,它更是利益载体,它给我们提供就业机会、发展机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利益直接相关性使我们逐渐深刻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天下的变化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和选择,天下为皮,个体为毛,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现实人的所有选择空间和实现都要受到社会结构的塑造,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幸福具体的内容、情感方向和情感烈度都是社会的产品。通俗地说,如果你不了解社会,你就无法活好。具体来说,社会对我们有以下意义:
首先,社会给我们提供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其次,社会给我们提供就业选项。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有什么样的就业选项,有什么样的就业选项,就有什么样的就业可能,有什么样的就业可能,就有什么样的生活。还有,不断发生变化的社会也会引起社会选项的不断变化,这往往又会引起追逐各种社会机会的人们之间发生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未来生活的新的组合变迁。另外,相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中人之间的交流,对于我们今后进入社会结构之后的具体工作,非常有帮助,比如当我们了解人的自利本性之后,就应该在与人的相处时候,要为别人的利益考虑,这样就能够获得一个比较良好的人际环境。
另外,当代社会复杂多变,不容易把握,更需要深刻关注。复杂的社会要求复杂的眼光和长远的打算,可以说,目光短浅是人生成功的大碍。目光短浅的人只以眼前的利益作为他们的追求,这样的人如果能碰上好的时机(如改革开放之初的遍地机会),也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一时不等于长久,特别是在改革型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社会变动性空前增强,如果抓不住社会变动的趋势,其选择就必然限于一时的需要而失去符合社会变动可能性。许多人的选择是随机的,随机的选择固然可以因为正好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而得势于一时,但要想长久获利,必须还得从把握社会趋势的能力方面着手,还必须要有远大目光。一个人可以多次撞大运,但他不可能总是撞大运。如果无法把握好自己的道路,一夜暴富,一夜走红之后,曾经得到的可能一朝失去,就可能会一夜暴穷,一夜过气,从而就把过去的努力和获得轻易地付于东流。
而要想目光远大,就得能掌握社会的演变趋势,也就是说,要真正明白现在的社会在朝什么样的一个方向发展和变动。如在计划经济下,粮食局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单位,多少人挖空心思要进入粮食局,在进入粮食局的梦想破灭之后还要通过种种关系与之连接。但时过境迁,现在还有几个人想进入粮食局?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工人可以接班,端的是铁饭碗,当时有多少人挣破头要进国企里面当工人,以为这辈子有了切实的保证,并且以此为傲。但时过境迁,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国有企业工人大量下岗,原来认为的铁饭碗和一辈子的保障骤然失去。还有法律专业人才,在80年代,往往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或者滑档的学生才会被录取或者调剂到法律学科进行学习,但现在,在法治建设的大环境下,法学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之必需,相应地法律人才也已经成为社会中的热门。
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一切还来不及普及,就已经过时,新的领域在不断涌现,新的产品在不断来临,新的挑战也在不断产生。而我们这个社会,总是有一部分人因为不再适应社会而被社会所淘汰,如下岗;也总是有一部分人因为符合了社会的发展潮流而被社会承认,拥有了充足的物质生活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如马云。我们十年前无法想象今天我们可以从当当网或者卓越网购买书籍,更无法想象今天的我们已经可以坐上高速列车。我们更无法想象数码相机的出现,胶卷业迅速衰落,原来流行的黑白照片现在只能存留于记忆之中。
总之,现代社会的节奏在不断加快,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关注社会的变迁,不能跟上社会的节奏,不能把握社会的脉动和趋势,我们就要选择错误,我们就要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如果我们不关心社会的演变,我们就不可能长久不败。
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化让人目不暇接。从上述,我们就可以看到,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什么,那么什么行业就会发展起来。所以,对于我们如何选择职业来说,我们要能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将会需要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未雨绸缪,早做安排。而这个发展趋势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现行社会体制内的发展趋势;另外一种,就是打破现行社会体制的发展趋势。前一种的把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它是稳定前提下的发展变化;而后一种比较难些,因为这意味着大幅度的新生事物将产生,就更需要深刻的认识和眼光。
另外,社会是复杂的,更需要予以观照。这种复杂首先表现在社会结构的复杂。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细化,社会有机体的构成部件越来越趋于复杂。复杂的部件之间的互动就构成了更加复杂的社会互动。随着利益分分合合,人们与之相适应也要分分合合。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不论怎么去做,都无法摆脱外在的压力和推动,我们心理上越来越沉重,就是这个社会复杂性的表现。
人心复杂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社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社会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互动。单纯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相处愉快,没有什么波澜。但事实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善良愿望并不必然带来客观的和平与宁静,反而是外部经常出现各种损害他人正当利益的自私行为。人心叵测,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有自私人布下的陷阱。他们这些自私人往往披着各种面具,制造人际迷雾,妄图不付出相应成本就占有别人的利益。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识破他们,就可能遭受相应的损害。社会中总是出现种种负面行为,就连我们的食物也是屡次被证明不安全。我们喝着带有毒素的奶粉,吃着黑心鸭蛋和瘦肉精培育的猪肉。这些还不算什么,更为可恨的是,我们经常被自己的亲戚朋友欺骗,他们骗钱骗情,令人觉得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里非常压抑。
如果我们不想被种种自私行为侵害,就必须及时识透外在的阴谋和圈套,成功地躲避和破解。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能够了解社会,增强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在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抗负面能力。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应该关注社会。因为,他们除了自己的生存之外,还对我们中华民族负有超越自己得失荣辱的社会责任和民族责任。尽管扩招后大学生总体来讲呈现出良莠不齐的趋势,但总体来说,他们仍然是通过重重选拔而获得的优秀人才,他们客观上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分子。大家都知道,一个民族的崛起和持续繁荣,要靠这个民族整体发展和努力促生的精英分子来首先发现进步趋势并努力建构这个民族的未来。任何时代,拥有知识的人才能对客观世界有一个圆融的认识,也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就当代而言,相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知识水平要远远高于普通民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名副其实的精英团体。他们因而就对我们的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负有自然而然的责任。
3、不用关注社会的认知之缪:
二、大学生不关注社会的原因 大学生需要关注社会这个大机体的这个道理很好明白,但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在当代大学生里面却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甚至被故意地忽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的目光有限,少数人甚至是极为狭隘。有的学生他们视野比较短窄,只注意自己眼前的得失和快活苦痛,他们并不愿意为了将来过上好日子而现在筹措。这些属于低层次人,由于他们目光短浅,行为没有定性,我们国家的建设布局和长期筹划是不能依靠他们的。
第二,社会稳定使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关注社会。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预期比较稳定,所以,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感觉,即没有必要去关注社会,这样就挺好的。
第三,没有关注的能力。还有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他们也明白需要关注社会,吞没也想去弄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自己应该怎么做。但是他们没有能力去关注,他们不知道要从哪个角度着手,也没有人从外部加以指导。于是,他们就会在苦闷中渐渐低沉下去,慢慢地他们关注社会的心情就会被现实埋没。
没有关注的能力的原因,除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限外,还有情境刺激和情景放大往往容易使人迷失。一个人接触的往往是他直接面对的行为和事件。而这个情景,会使人的注意力在当时都被吸引,其结果,就是人往往拘泥于他们当时的遭遇和当时的情感或者想法,而无法真切地进行全面性的思考。
第四,关注也改变不了。这样的思维可能现在更加普遍。他们也知道要关注,但关注之后也改变不了的事实,使他们很受伤。比如很多学生也想为天下的老百姓而争取权益,他们也想与中央一起去反腐败,早日还人民一个清平世界。但,他们会发现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而腐败现象又比他们想象的要多。所以,他们就会难受,甚至放弃。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充分理解。一个人长期受到改变不了的打击,就很容易走向放弃和绝望。
以上是从理论意义上来说的结论,对于不同生命时期、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命气质的人来说,感受会出现明显的差别。具体来说,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社会分工以及积累知识、间接经验的需要,他们一般不会直接或者不会长期直接主体性地参加社会劳动和社会交往,于是,这种暂远社会的非紧密状态,往往使他们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错觉,就像认为面包来自面包房而不是土地一样,他们往往认为社会对他们来说并不怎么重要,他们的生存都是靠父母而来的,进而产生关不关注社会无所谓的看法。
这样的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怀谬。说它有理,主要是他们的生存确实主要来自父母的供应;说它怀谬,则是这种看法看不到这种供应的深层来源。表面看来,我们个体人首先遇到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庭悲欢、得失祸福和爱恨情仇,好像与社会关联不大。但细细思虑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的错误。实际上,只要一个人还有点客观的思考能力,他就不得不承认,他的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是也只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提供的一切都是在社会中获得的,而不可能到月球或者火星上去获得。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他们就可以发现,社会的状况往往就会影响他们父母从这个社会中可以获得的生存资源的多少,如一个农村学生他们家里每一年的粮食棉花价格的起伏不定会给他们的家庭收入带来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在校学习的心理安定和社会感受。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到家庭的收入,更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的悲欢离合。如在一个不公正因而黑社会横行的社会里面(如现在的重庆),在一个司法不公平的社会里面,一个弱势的家庭就可能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发生很多争吵、争执、打骂、受气、伤残甚至付出生命。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个体家庭的悲欢离合,实际上都是社会状态在家庭层面上的综合反映。
况且,我们必须要明白,在父母羽翼下的幸福是没有底子的美,虽然令人心醉但终究会逝去,最终我们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要到社会互动中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就要能切实地找到自己的利益生长点。而要寻找到自己长久的利益生长点,就需要我们能够真正深刻的选择我们的道路。这就需要相应的生活智慧,需要智慧才能成就的远大目光。
三、关注社会的基本视角
由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我们需要关注社会,我们也只有关注社会,掌握了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真正地掌握自己长久利益的道路。但,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关键的在于,我们必须了解要从哪些方面来关注社会,以使我们的关注更具体有效。从一般意义上说,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展开关注: 社会的资源归谁所有,即社会的所有制;谁在目前的这个社会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即社会主导集团;社会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机会,我们能切实抓住的有多少;我们离社会需要的能力还有多大差距,我们通过努力,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社会的强者;要想成为社会的主导者,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目前,我们具不具备,我们是不是主导者,如果不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没有可能或者大概到什么时候能成为主导者。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予以关注。
而为了使自己能够迅速把握社会,理解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努力方向,我们就需要深刻理解社会,进而对社会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发现社会选项的能力、进行选择的能力、选择正确度的提高,都有赖于选择人对产生选项的社会趋势的认识程度。而要想提高认识程度,就必须得提高自己对社会运转规律的把握,从而也才能知道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使自己做好相应的准备,也才能做好现实的选择。这就需要智慧的思路。思路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利益获得,利益获得决定生路。
而,要想真正地拥有智慧,从现实的可能来看,对于还未直接参加社会实践因而无法直接积累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读书和理性逻辑的探讨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路径。读有关于社会演变方面的书,使自己的思维迅速提高和社会化,找到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想把握社会趋势的唯一出路。
四、当下的社会形势与大学生应有的关注
为了把握社会趋势,具体到我们的当下,我们面临的社会情势总体来说很好,我们的国家甚至在全世界都遭遇经济危机的寒流的形势下,实现了总体发展的向好,这真的很不容易。但我们的社会也出现了一些可能深远影响我们未来的因素,尤其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一是社会分化。社会分化,是困扰我们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社会分化,已经引发的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和警民冲突,已经昭示中国的社会分化问题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有识之士予以充分关注,否则,可能会失去改善它的最有利时机。二是就业艰难。中国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农民工大量入城,原有公有制企业的工人大量下岗,再加上教育产业化引发的大学生就业空前压力,合流为中国就业的三大推动力。三是腐败问题。民众一直反对腐败及其导致的社会不公正分配取向。腐败可以说是考验我们党和我们社会结构合理性的一个重大标尺和刻度。腐败本身的溃散效应如果再合流其他社会问题,那就会导致恐怕的连锁反应。四是法治建设正在遭遇负面因素的阻力。我们国家已经号召建立法治国家很多年,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但也遭受了不少的阻碍。其中,最为障碍的,是政治体制改革持续缓慢。特别是公务员团体,对于政治民主总是抱着不积极的态度,阻碍依法治官进程的推行。而法治社会的纯正建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思想正确和行动起来,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我们自己去做饭。我们要参与到法治的事业中去,才能真正遏制官员的行为和无外在遏制导致的腐败现象。
我们的政府和领导人在艰苦奋斗,力图使中华民族在越来越好的环境中复兴。我们欣赏他们的努力,也肯定祝福自己的民族。但,我们要用情操而不是用情绪、用理性而不是用感性、用制度而不是用承诺去改变落后,去实现社会更优。作为对社会变迁负有重大使命的大学生和知识分子,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个独立和清醒的头脑,不能完全相信带有倾向性因而可能隐藏或淡化某方面事实的媒体取舍。我们的古人告诫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许,我们正应该深刻体会这一点并对我们的民族和社会保持清醒的关注。
一个人要想生活好,除了自己要足够努力之外,还必须要生活在一个好的社会结构里面。身处一个有病的社会身体里面,你不会感到幸福。而社会结构是要靠我们大家通过正向努力去创造的。我们的先辈们已经付出了他们的艰苦努力,历史的接力棒正逐渐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无法回避。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在我们深刻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它已经飞逝如烟。时不我待,从今天起,大学生们应该抛弃厌世的毒液,厘清自己的思路,关心自己的权益,了解自己权益的获得之道并为之奋斗。虽然我们的空气受到了污染,但我们相信,在当下为人民服务的良性执政集团的带领下,我们的社会总有一天会清爽起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了祖国和民族因而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而未来不会骗人,你以后的幸福往往决定于你现在的眼光和智慧的积累。风物长宜放眼量,你是愿意一时快活而失去长久幸福,还是愿意选择年轻时追求而年长后收获?相信你已经可以作出思想上的选择了。但仅仅思想上作出选择还远远不够,就像马克思所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你还是要用现实的艰苦努力去实现它。
(本文主要为09新生所作,时间仓促,未及深论,可待他日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