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

时间:2019-05-15 04:3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

第一篇: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

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

——学习钟总在“三整三提”第二阶段动员会上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

在前不久召开的“三整三提”第二阶段动员会上,董事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就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并明确提出且周密部署了深入推进第二阶段活动开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后,品质部唐部长迅速组织人员学习,及时准确地传达了会议精神,且要求品质部结合自身实际和本职工作,把握精髓,灵活运用,落到实处,为第二阶段的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科力远品质部的一员,我从钟总的讲话中深受启发、获益匪浅,我认为“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自觉适应战略需要”的指导理念不仅高屋建瓴,更是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如何有效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这一重大课题,我的思路更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信心也更坚定了。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加之我国经济社会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我们的外部环境仍在持续恶化。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同样我们也拥有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政策扶持的大好机遇。为了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我们应该坚持在钟总“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自觉适应战略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苦练内功,厚积薄发,特别是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钟总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整个“三整三提”活动的关键环节,活动能不能收到实效,就要看我们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能否真正触及灵魂,真正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

总体来说,科力远是一个实力雄厚、管理严谨、制度完善、技术先进的优秀企业,创造了令每个员工引以为荣的辉煌成就。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并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一是基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有待加强。三是对工作细节的把握不够重视。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如下措施: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和结果。领导垂范带头,破除惯性思维和本位主义的束缚,严肃认真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抓好宣讲工作,树立正反典型,引导下属及员工自发学习,自我约束,不断进步。

2.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文化建设彰显着企业开拓进取、发展壮大的内在品质,是企业提高凝聚力,打造独特个性,体现产品差异化的基础和前提。应当从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入手,系统谋划,多措并举,把企业文化当作灵魂来铸造。

3.重视细节,增强执行力。我们说“细节决定成败”,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此我们应该把日常工作的点滴甚至言行举止作为“三整三提”第二阶段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切忌浅尝辄止,敷衍了事。

总之,科力远的伟大事业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事业,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钟总的讲话精神,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排除万难,把握机遇,共攀新的高峰!

第二篇: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应对当前小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和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正在逐步得以确立。与过去相比,这个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评价、管理、课程开发等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处,问题,它将给我们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教学校长,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呢?

一、机遇

1、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的制定,为我国未来二十年的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国家通过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强化对教育的重视。、国家经济发展,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增长。教育不仅肩负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而且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随着国力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界对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多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始终把教育摆在公共财政的突出位置予以重点保障,持续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有力支持,相信我国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教育成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并践之以行,民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需要经济发展予以强有力的支撑,国力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也就相应增大。民众日益富裕,步入小康后,人民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了关注,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教育消费日趋增长,占家庭消费支出非常大的份额。据2011《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教育消费支出迅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

二、面临挑战:

1、城乡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及教师待遇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教育均衡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强,大量的人口涌进城区,给城乡教育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方面,城区在未做好教育规划与布局之际,进城上学的学生急剧增加,出现师资紧缺,校舍紧张,大班额等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通过各种方式从乡村学校选调优秀骨干教师,也不得不把本应用于城乡均衡发展的教育经费侧重于投入到城区学校的改建和扩建上。另一方面,乡村学校生源大量减少,优秀骨干青年教师不断流向城区,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学生的流失。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优先的经费投入,优越的城市环境,优厚的福利待遇,攀比心理和“要求上好学”的优秀生源的输入,使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城乡教育越均越不平衡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师资配备不到位,体美音等艺术专业教师紧缺。“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的这一现象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青春的事业,可由那些并不青春的教师来勉强维持,对学生的发展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农村小学英语、信息技术和音、体、美学科普遍缺少专任教师,要开足开齐上好课程难度极大。、留守儿童增多,给学校安全管理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沉重压力。我国城乡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9万个左右农村教学点,有12万多所幼儿园,有2亿1千万中小学生和2200万在园儿童,其中近80%在农村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中隔代抚养的情况越来越普遍,09年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5800多万。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在外,小孩长期缺少父母的亲情关怀,爷爷奶奶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和教育,使得家庭教育近乎空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卫生及心理发展等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4、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影响了教育教学设备的添置与更新,从而进一步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我国整体的教育投入的方向来看,主要的资金都用在发展高等教育上,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不大,重视不够,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失衡。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现出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我国目前则恰恰相反,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使得中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经费错置、基础教育薄弱,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种失衡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也与各类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目标极不适应,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且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以地方负担为主,中央和省级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县乡政府财力原本就较为薄弱,却负担着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处境越来越困难。处于中部地区的江西,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排名靠后,所以,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偏低,当地政府能提供的用于教育的财力十分有限,欠帐较多,导致农村中小学老化的教学设备因资金短缺而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在教学硬件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上,就和城市学校差了一大截,教学质量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5、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踟蹰前行,举步维艰。在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选拔方式尚未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仍然是围绕着“分数”在运转,虽然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并且很多学校也曾努力尝试过,但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上级的“唯分论”考核及家长要求高分的主张不敢大张旗鼓地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虽“千呼万唤始出来”却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下,仍羞涩地“犹抱琵琶半遮面”。

6、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与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太高这一现象形成强烈反差,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责难和怨言越来越多。很多家长观念阵旧,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教育改变命运的认识也非常的深刻,但是,他们认为家庭只提供衣食住行,满足孩子的温饱,而教书育人就完全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他们分不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他们不懂得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把小孩在学习,生活、品行、心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全推给学校和教师,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去反思和总结,而是一味地去指责和埋怨学校和教师。

那么作为小学校长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一)加强班子建设

做一名好校长,心中要谋事,永远憧憬着未来;眼中要见事,永远注视着发展;双手要干事,永远把握着现在;脚下要追事,永远超越着时代。

1、用自身的儒雅魅力影响教师。首先要重修养,胸中藏正气。校长要修政治素养,多一点敏锐目光,多一点理性态度,多一点辩证思维,多一点知识储备;要修人格涵养,做到既能举止端庄、文明典雅、神态从容,又能表情丰富、言语得体、幽默风趣;要修情趣教养,我们不怕没经验,就怕不勤奋。其次要善学习,腹中有才气。校长不仅要学,更要先学、多学、深学、博学,学习的覆盖面要宽,学习的切入点要准,学习的集成度要高;不仅要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站得更高,思谋更远,才能赢得教师的尊重和追随。第三要会思考,脑中聚灵气。会谋事能成就大业,会理事能获得敬重,会干事能取信于民。(校长要研究新情况、分析新形势、提出新对策,着眼创新愿思考,养成习惯勤思考,掌握方法会思考,因为有时工作的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第四是勤实践,手中用力气。要抓落实,抓督查,抓推进,抓效果,不能无果而终,更不能不了了之。(要诚心服务用真劲,提高效率用巧劲,严谨细致用实劲,确保“工作筹备零遗漏,工作开展零失误,工作总结零遗憾”。)

2、用纯真的人格力量感染教师。校长的人格力量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概括起来是四句话:一是“无欲则刚”。校长应是一个好人,一个能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要大事不独裁,小事不缠身,难事不推诿,好事不伸手,会经营学校,会经营人心,会经营质量,会经营品牌。二是“有容乃大”。校长要与人为善,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宽厚生辉。要以身作则,不要只会批评;要解决问题,不要制造麻烦。三是“大爱无疆”。校长要心系学校,情系教师。当校长的,要把所有的教职员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待,要热爱你的集体,热爱你的同事;要把与同志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要善于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为教职工谋福利、求实惠。四是“永葆激情”。一个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校长,必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校长要有干事的冲动,要有成功的渴望,要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对认准的事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去拼搏。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3、用学校的愿景目标鼓舞教师。一是用心谋划发展愿景。校长要用心去谋划制定学校的发展蓝图,不只是把学校做大,更重要的是把学校做强做优。二是用心经营学校。校长管理学校,不是让师生去服从自己,而是让自己和师生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愿景。做一任校长,要经常思考三个问题:我为学校发展做了什么?我比前任校长强在哪里?我给后任校长留点什么?这应是校长追求的理想境界。三是用心培育学校团队。校长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校的团队精神,向愿景目标挺进。一个团队像一片树林,每一棵树为了阳光和雨露都奋力向上而成为栋梁。校长对教师要有“放心”的诚意、“放权”的胆略、“放手”的措施,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愿景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4、用科学的发展眼光激励教师。校长如果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那么学校必然死水一潭,没有生机和活力。常言讲得好:“把困难踩在脚下,它就是你成功的助推剂;把困难压在心头,它就是你失败的导火索”,“人生是一杯水,你往里面添加奋斗,就会品出甘甜;你往里面添加懈怠,只会品到苦涩。”在发展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不可怕,这些困难和问题正是我们发展的机遇。校长要善于发现小问题,理清大思路,解决新问题,引领学校向更高一层发展。

5、用强烈的忧患意识警示自己。每一位校长都要时刻保持“安易忘危,安能生危,安外有危”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真正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同志们经常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脚印有多少留在了师生之中、留在了履职尽责的征程之中?自己的脚印有多少留在了娱乐休闲场所、饭店和咖啡屋?书架上的书有多少认真阅读过,有多少记入了自己的笔记?是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6、加强宣传,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党和政府出台的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政策无疑是好的,但是在实际执行中,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原来红艳丰韵的好政策从上到下不停地缩水和瘦身,最后落实到基层时已是脸色苍白,瘦骨嶙峋了。所以,作为最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校长

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等待政策的到来,要及时地去学习、了解、宣传政策,去主动关注教育的发展动态,去主动要求和推动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用好用足政策,促进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7、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全面客观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新标准。虽然现行的教师评价涉及到了德能勤绩等方方面面,但其核心却仍然是与教师切身利益相联系的业绩评价,学生考试成绩事关教师的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由于受到教育评估机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的共同影响,使得部分教师只重视教学业绩,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以考试成绩为重要依据来评估学校,学校和家长也以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师,只要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考得好,“分数论成败”,只要业绩突出,便“一俊遮百丑”,业绩优秀便可以成为邀功请赏的骄人的资本,便可以抹杀一切的缺陷和不足,虽然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或教师优劣的重要依据,但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教育目的,就会容易使人误入歧途,偏离方向,因此,积极构建具有导向,激励、监督、反馈作用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8、密切家校联系,加强交流与沟通,发挥家校社联动共管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短信,家访,制作家校联系单,开好家长会,或构建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沟通,形成互信共识密切合作的良好关系,并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与村居社区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取得它们对学校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模式。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传统的认识已不再实用,取而代之的是多维、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它应包括(1)有效训练学生的理解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不断改变学生的价值观。对此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有价值、有新意的教学素材,而不是拘泥于原有的参考材料。

9、精益求精,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3个教师节的讲话中强调:“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可见教育在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教师的作用日益增强,教师的质量受到普遍关注。只有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专业化。

总之,只有做到了以上九点,才具有在新课改的挑战中寻求机遇的可能,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运用有效的教学艺术,积累经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进一步的贡献。

第三篇:全球变化的应对挑战与机遇

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摘要】全球变化是指由自然和人文因素引起的地球系统功能的全球尺度烦人变化,包括大气与与海洋环流、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资源、土地利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的变化。全球变化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人类对其认知程度不断深化而被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当今,人类正面临这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全球性气候和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激增与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剧减与生物物种的快速灭绝、水资源匮乏、臭氧层破坏、大气中的氧化作用的减弱、环境恶化与灾害频发等。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直接的、间接的影响。因此,人类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与认识程度;如何合理地安排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各种灾害现象等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在认识研究了全球变化后,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需要实现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发展。关键词:全球变化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一、全球变化及其研究共识

1、全球变化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所有部分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化及人类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受到特别的关注。下一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1] 全球变化的研究对象是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及相互作用(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地圈),其直接研究对象是地球巨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等子系统。显然,环境问题对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生存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直接涉及到地球上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球的可居住性等重大的战略性科学与社会问题。因此,认识了解地球系统的科学,预测、延缓或适应全球变化,对于协调自然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全球变化研究共识

在2000年科学研究委员会议上,IGBP,IHDP,WCRP达成一致共识。全球变化研究共识主要包括:①地球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调节系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各组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变化与反馈非常复杂,并且具有多尺度的时空变化。对地球系统动力学的认识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这为评估人类所引起变化的影响与后果提供了合理的基础。②除了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变化外,人类活动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的环境。人类所引起的地球陆地表面、海洋、海岸带、大气层以及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变率,并且其中的一些变化正在加强,这一点已得到确认。③全球变化不能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理解。人类驱动的变化一复杂的方式对地球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这些影响之间以及这些影响与局地和区域尺度的变化也以多维模式相互作用,这很难理解而且更难进行预测。实际上,此类令人不可理解的问题大量存在。④地球系统动力学往往以临界状态和突变来描述。人类活动会在不经意间触发地球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对地球环境和居民产生严重后果。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具有潜在作用,这种影响将被证明是不可逆转的。在地球环境中人类驱动的突变的概率虽尚未量化,但不容忽视。就一些关键的环境参数而言,地球系统已经超出了过去至少50万年发生的自然变率的范围。目前地球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各种变化数量与发生频率等都是空前的,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状态运行。[2] 应对全球变化挑战 全球变化在改变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1、应对挑战的时代背景——科学技术进步

人类的进化史,就是一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的斗争史,追溯到从制造原始工具开始,人类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创造一个更加适应生存的世界。21世纪初,伴随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的突破,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全球性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能源的大量使用,人口的快速增加,城市的极度扩张都深刻的改变了地球环境。可以预期,人类的未来发展,包括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必将更多的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创造性的结合[3]。

2、适应和有序的人类活动

目前,人类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已形成共识,针对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的全球变化及其区域相应响应,地球系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难以恢复到原有状态。那么全球和区域系统将达到什么样的平衡状态?在状态转变过程中人类将付出多大代价?人类将因此如何采取行动进行适应? 对难以逆转的全球变化,迫使人类采取措施进行适应,利用其有利方面,减轻或抑制其不利的方面。同时,全球的适应无论是趋利还是避害,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对全球变化的适应基础上才能实现[6]。有序人类活动可以定义为: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体和尽可能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间尺度上不发生显著退化,甚至持续好转,同时又能够满足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人类活动。有序人类活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和判据,并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措施。[4] 综上所述,20世纪中叶后的全球变化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因而人类要解决全球变化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全球变化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5]

3、应对挑战的具体措施

1、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挑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维持区域发展、国家间发展基本平衡。在当前应对全球变化挑战过程中,国际社会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和谐,给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切实可行的)减排和适应方案。

2、坚持减少碳排放与增加碳汇并举,减缓全球变暖与适应全球变暖并重的原则。当前减排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减缓全球增暖行动的主要关注点和着力点,这是必要的,但是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却未能给予充分重视。增加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对减缓全球增暖十分重要。[6]

3、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

国际学术界公认对全球变化的科学认识还存在不确定性,尽管从科学的角度看,存在这些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是十分正常的现象,但作为制定气候政策和处理气候变化国际事务的出发点,这种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及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是不容轻视的。因此,未来国际社会应更好地开展多因子、多科学、全球性联合研究,最大限度减少对全球变化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同时应进一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导向,在社会发展中加强全球变化的研究以全球变化研究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7]

三、应对全球变化:人类发展的新机遇 应对全球变化对人类不仅仅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根据应当遵循的原则确定的各种应对措施,实质上是对地球系统的创新管理,将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国际关系带来历史性的、不可估量的影响。可以期待,通过应对全球变化的实践,人类生存和发展新模式将逐渐形成,有利于促进人类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转变;有利于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转变;有利于促进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相和谐世界转变。

四、总结

全球变化已是事实,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须在全球变化的基础上建立对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把全球变化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同时在可接受的变化幅度内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趋利避害,甚至是转变成人类发展的新机遇。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受了气候变迁、疾病流行和其他各种灾变,但都得以生存,当今人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秉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能应对好全球变化,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类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刘东生:《黄土与全球变化》,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编《中国科学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学术报告摘要》,2002年5月,第6-9页。张兰生、方修琦、任国玉编著:《全球变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IGBP, IHDP, WCRP, DIVERSITAS.Global Change and Earth System:A Planet under Pressure[M].IGBP Science Series,2001 [3]徐冠华,鞠洪波,何斌,等。21世纪中国地球科学发展: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科技日报,2010年8月1日。

[4]叶笃正、付宗兵、季劲钧、董文杰、吕建华、温刚、延晓东,2001:人类有序活动与生存环境。自然科学进展,第16卷,第4期,453-460 [5]叶笃正、吕建华2000: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年第三期,183-187面。[6] IGBP, IHDP, WCRP, DIVERSTAS.Amsterdam Declaration[Z].Amsterdam, 2001 July.[7]Can adell J G, Raupach M R.MangMing forests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Science,2008,320:1456-1457.

第四篇:挑战与机遇

的确,我也认为新课程对一线教师是个很大的挑战,当然其中也蕴涵着机遇。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是制度改革、竞聘上岗、教学质量的稳定及怎样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并推进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于每一位老师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更快地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并如鱼得水地按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谁就得到了机遇;谁不能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谁就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我认为应该做到这几方面:

1、去粗取精,融新旧理念为一炉 ;

2、精益求精,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

3、与时俱进,改“应试”为“素质”;

4、教学相长;

5、温故知新。

所谓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

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1.如何解决学生计算能力差的问题?1.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2.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3.如何转化学困生?对于这些问题本人也采用过很多措施,但起效不大。在此,望同仁们给点意见!

我平时基本上是这样备课的:

1、确立本节课我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2、大体勾画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哪几步,如引入,小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学生练习。

3、设计好每一环节的时间。当备课与实施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就实际情况实际处理,根据当时的情况实施好的方法。

我认为教师在课程中应该承担这样的角色:

1、自我提高的学习者;

2、合作学习的促进者;

3、课堂情景的营造者。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多种功能的复合体,它在教师的师德、能力、个人品质、意识和行为中都得到综合体现,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在此,我希望同仁们满怀信心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第五篇:挑战与机遇机遇与挑战

挑战与机遇在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电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1990年代中期,以好莱坞大片进

入中国大陆为起点,海外及港台资金、人员、技术大量涌入内地,往昔中国电影清晰的概念和面

貌日渐模糊。与此同时,在自上而下的电影改革措施推动下,主流话语、大众文化和精英意识等

因素交错融合,也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发展轮廓逐渐形成。1980年代受商品大潮和政治因素影响,中国电影在短暂的辉煌后于八十年代末转入低潮。1990年代中国电影处于生产、市场、营销的困难时期。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力挺,主旋律电影发展兴旺。在体制、资金、经验的限制下,艺术和商业电影在探索中也有进步,中国电影三种态势初步形成;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进一步

分化重组,三种电影形态之间开始相互影响和渗透。电影生产的发展、电影市场的复苏,电

影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产电影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可以说都意味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正面临

一个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转折时期。中国电影面对机会,同时也面对困境、面对挑战、面

对危机。与处在转型期的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息息相关,由于电影

体制改革仍然还没有到位,计划经济模式在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行业

后遗症,从电影业的各级管理层到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层都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观念和操

作方式的误区,整个电影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也还有待提高,整个社会的电影消

费水平受经济和文化条件的制约也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切都是中国电影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1.优良的影片数量短缺,按照经营经验,电影院需要250—350部电影供应才

能正常运转,而按照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管理条例规定,国产影片必须占2/3放映时间,这

就意味着除了80—120部进口影片以外,至少需要160—230部国产影片提供给市场。而这些

影片中应该有1/2的影片(80—115部)是市场效果较好,1/3(50—80部)的影片是高效益的,正如电影发行人员所意识到的那样,“片源供给是否充足,国产片中是否有可以支撑市场的„拳头‟作品,是目前国产片市场经营能否保证良性循环的首要前提。也唯有有良好的片源保

障,2/3时间放映国产影片才可能落到实处,显示出实际的效果。”近年来,2.制片、发行、放映业的矛盾激化和整个中国的改革形势相仿,中国电影的体制改革也已经进入到

了攻关阶段,进入到了要影响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权力格局的关键时期,因而,近年来,电

影制片、发行、放映业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正如广电部电影局一位主管人士所认为,“有

人说中国电影企业是整个中国企业界改革最早的行列,但是,改革的进程缓慢,远远不能满

足中国电影发展的需要。”中国电影发展面临“电影体制不顺、机制待立、中介梗阻、节目短

缺、资金困难、捐税过重、不平等竞争”等问题。而这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之一,就是电影

市场的无序和杂乱。中国的电影行业虽然一直以影片发行为纽带贯穿全行业,但由于各级发

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区域设置的,各级发行、放映单位分别属于各级政府管辖,形成了不同的隶属关系和利益机制。企业和区域的自我保护阻碍了电影市场机制的建立。市、县电影行业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和电影经济的增长。改革现行

经营格局和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因此,加速整个电影业的市场经济转轨、重组利益集团、打

破市场垄断、规范电影市场、加强电影经济的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是解决电影业内部困境的出路。3.市场潜力没有充分发掘如果将中国的电影产量和电影票房收入与中国的人口

相比的话,中国可以说完全是一个电影小国。尽管中国的电影产量不断提升,但中国人口却

占世界人口的1/4。4.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媒体的覆盖面广,有些人可以在家中,网上观看

电影无需到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应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力发展

3D,5D的视觉效果,不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下载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应对当前的机遇与挑战(修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贵有恒,何必三更灯火五更鸡,最无益,莫过一日暴十寒。我理解这些格言的道理:用心一处,不要蜻蜓点水。 www.chnch.net 07年,是挑战的一年。年初......

    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 篇一: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孤烟暮蝉 发布于2015年3月6日 15:34 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自然是关注重点,一带一路作为国......

    挑战与机遇

    挑战与机遇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很荣幸,能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和你们相聚在绿茵如画的经贸园,和你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我们很是激动,能够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激烈的竞争......

    信用社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及机遇

    金融危机下,信用社的挑战与机遇随着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闭,一系列的破产案件犹如塔米若纸牌一样一一上演,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由此愈演愈烈。走在金融危机边缘的信用社,无疑也......

    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牢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发展中国家要追赶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并不常有,往往稍纵即逝,近现代历史上,我国多次因内忧外患错过发......

    中国经济--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中国经济 ——08会本(4)班余星馨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去年这个时候......

    神经外科挑战与机遇

    资中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挑战与机遇 第一部份:背景材料 资中县人民医院办医始于1908年美国基督教会创立的宏仁医院,解放后更名为四川省干部疗养院,1956年正式更名为资中县人民医......

    机遇与挑战演讲稿

    机遇与挑战演讲稿 机遇与挑战演讲稿1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步入了一个新的学期。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新学期的升旗仪式,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平安返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