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爱的翅膀飞翔
用爱的翅膀飞翔 806班邓旭辉——观《感动中国》有感
《感动中国》是一首中国人民年度精神史诗,这首史诗中绘满了无限的爱:黄旭华对祖国建设事业的无私奉献的爱;陈俊贵对战友的生死相依的爱;段爱平对乡村发家致富的无限热忱的爱;胡佩兰对患者将心比心的爱......但最能拨动我内心深处的心弦的是对助学事业贡献全部爱的一位拾荒老人——刘盛兰。
他极为平凡,但却拥有不平凡的事业——助学事业。刘盛兰是一个山东的孤寡老人,他每天清晨,都会骑着那辆旧的不能再就的自行车,在城市之间走街串巷,捡回一大堆破烂后卖钱来维持生计。看似很简单,实则困难之至。有时候骑了几公里都没看见一个瓶子,甚至一整天都两手空空。而捡回来的破烂,低廉到了极点,一个瓶子才卖五分钱!但他没气馁,每天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地工作;眼睛花了,看不清了,他就用手使劲揉揉,睁开到最大限度;身体弱了,脚了没力了,蹬不动自行车了,他就跳下车来,用双手擎着车把手艰难向前爬行;夏天赤热时,满头豆粒大大的汗珠都砸近了眼睛里,他只是用衣袖擦擦;冬天严寒时,街上的人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裹得像个粽子,而他只穿了一件单薄的棉衣,嘴唇冻得紫红,手在凛冽的风中瑟瑟发抖,但还是坚定地捡起了一个又一个瓶子......而他这么做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那些家里贫困.没钱上学的失学儿童啊!十八年来,他将拾荒得来的十多万元收入慷慨捐给了全国各地一百多个贫困学子,而他自己每年的生活支出却不过千元,每天省吃俭用,而最奢侈的一份支
出是花了一百八十元订了一份晚报,而他这份报纸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在报纸上寻找需要帮助的贫困学子!
他一生节俭,把全部都奉献给了那些贫困学子。他十七年以来,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一日三餐,他常常吃的是从集市上垃圾堆捡回的馒头,破菜叶,锅里时常蒸着烂白菜,萝卜叶腌制的咸菜.....他骨瘦如柴,面色苍白,却常在信中叫失学的学生吃,.穿好,睡好。他从不向他们透露一丝自己的信息,因而有人甚至叫他“刘盛兰奶奶”!他虽大字不识,但他以无声的行动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而我们呢!我们拥有着良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优秀的教师人才,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我们非但没有很好的珍惜,反而有人还厌恶它,这是多么的愚昧无知!我们的“人情味”也变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吵个不停,没有一点忍让和大度。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关心父母,关心朋友,关心老师........而刘盛兰老人那饱含深情的一叠叠汇款,正像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用心想想,认真思考答案。或许,我们不能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用自己的爱去影响,去感染他人。刘盛兰老人的爱被细细研磨,他撒下他全部的爱,希望这些爱能随风飘洒,激发每个人内心深藏的爱,使没个人都能用爱的翅膀努力飞翔!
第二篇:让爱的翅膀再次飞翔
让爱的翅膀再次飞翔
因爱让我拥有了爱的翅膀,初爱的感觉让我变得痴狂;
事业与生活充满希望和幻想,一切变得那样亲切和喜悦;
现实让人懂得了抉择与放弃,生命依然是命运的前提;
生命和选择变得强硬,初爱似乎是那样的懦弱无知,经不得一点风雨和恐吓,一声惊雷让羽翼未丰的翅膀轻易折断,依畏在事业的海湾疗养心灵的伤痛。
对事业的追求渴望占据一切,将爱的依靠忘却遗漏;
生活也因此改变,失去情爱的亲情和友情让自己变得孤独无助,只有让事业和幻想充实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已寻求不到爱的翅膀。
岁月的洗礼让自己变得苍老而成熟,已经没有往日的幼稚和无知,那蜕化的翅膀变得十分生硬。
喜欢的蝴蝶偶然落在那生硬的翅膀上,就像新芽遇上了春露,爱的翅膀获得了重生,与蝶变一样变得丰实有力,舞动再生的翅膀生命就如获得了新生,高处回望看到了过去的影子和现在的希望,也许此时会更珍惜。
第三篇:不用翅膀飞翔
不用翅膀飞翔
我是一只小鸵鸟,叫飞飞我和其他鸟类不一样,它们的翅膀是用来飞的而我的翅膀是用来看的,我想飞,但是妈妈告诉我,我们可以飞,但是祖先让我们不要用翅膀飞,不然•;•;•;•;•;•;妈妈的脸色黯淡了下来,我继续追问,妈妈说:“不要再问了,这样对你没有好处”。
和往常一样,我很早起了床,但是妈妈和爸爸都不在家,只留下一张贴在门口的纸条,上面写着:
孩子,爸爸妈妈爱你!
我好担心,但是我知道爸爸妈妈是有她们自己的理由的。于是我坚强起来,我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是我不曾气馁,我努力去发现新的生活,每天省吃检用,过了一年,我在家门口开了一家糖果店,信誉非常好,结交了好多朋友,生活不再枯燥无味。
我的视野开阔了起来,又过了十年爸爸妈妈回来了,问我:‘孩子,你学会飞了吗?我激动的回答:‘是的,我想我学会了,我知道祖先是让我们用心灵去飞!
第四篇:飞翔的翅膀
飞翔的翅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到一个家庭,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公司,一种企业,都需要建立某种“规矩”去约束行为。甚至国家,也只有在健全的制度下才会秩序稳定,国泰民安,走向繁荣富强。而家,作为集体单位中最小的一个,却最终以个人的角色在社会上存在。因此,家的规矩————家风,就作为立人之本而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家里,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就是我家的家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我的心中树立了一支指令牌,评判着我的对与错。
每天早晨,妈妈都会早早的起床,为全家准备着丰盛的早餐。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天还黑蒙蒙的,我依然可以在微黄的灯光中看见妈妈忙碌的身影。每当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想起来时,一想到妈妈在为了我们默默地忍受着寒冷,内疚之情就涌上心头,再也做不到继续享受这份安逸。妈妈日复一日不辞辛苦的行动让我明白了:吃苦耐劳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为了家人不计报酬的付出更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家人之间只有互相体谅,彼此关心,才会建造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大海的纯净,一次小小的举动就可以触动迷茫糊涂的心。见惯了交易时找多了钱不还的情况,所以通常我也在这种情况出现时“学以致用”,做到把钱放到口袋里而面不改色。但有一次跟妈妈去赶年集,由于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卖鱼的那个小贩忙的眼花缭乱,错将妈妈给的五十当作了一百。我在一旁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还美美的,觉得运气不错,白捡了五十。可还没等我将美梦做完,妈妈开口了,并将多找的五十还给了他。在路上我怪妈妈傻,妈妈听了,停下脚步,抚摸着我的头,郑重其事的说:“如果你爸是那个小贩,你还会高兴吗?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孩子。”我永远忘不了那句话,并且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占过这种小便宜。
爸爸妈妈对我进行的家风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妈妈忙里偷闲一天一回家探望双亲,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为子女要尽赡养义务,遵守孝道;爸爸风雨无阻的外出打工让我体会到了人要勇于承担负在肩上的责任;再苦再累,爸爸依然隐忍的笑对生活,让我明白了活着就要坚强;爸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告诉了我与人交往既要真诚又要学会提防。
良好的家风是一双有力的翅膀,可以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飞的更高更远!
第五篇:让爱充溢于飞翔的翅膀
让爱充溢于飞翔的翅膀
——观《鸟的迁徙》有感“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
2001年,法国著名导演雅克•贝汉拍摄完成了轰动世界影坛的纪录片《鸟的迁徙》。影片以真实而质朴的镜头描写了各种候鸟为了生存而艰难迁徙的历程,以及它们在为梦想的天堂而飞翔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和情感。
《鸟的迁徙》不愧为一部堪称经典和伟大的纪录影片,在雅克•贝汉的镜头下,观众仿佛生长出了一双双翅膀,陪着那些天空世界的精灵,一起经历了那漫长的迁徙之旅,聆听翅膀骄傲划破空气的声音,伴着它们一起穿过湖泊,穿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大海,飞越城市和农庄,飞跃荒漠和草原,跨过皑皑白雪,翻过层层冰川,朝着生存和繁衍的圣地前行,向着梦想和栖息的天堂靠近。
雅克•贝汉用他手中的镜头,以他独特的方式,给观众呈现了一场难忘的视觉盛宴,展现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光影世界,这一大手笔的制作,的确算得上是纪录片领域中的一部宏伟史诗和一曲千古绝唱。
为了完美而真实再现鸟儿迁徙的神奇与美丽,整部影片历时四年,行程十万公里,仅拍摄胶片就长达460公里。除此之外,影片还动用了17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以及300多名摄影师,使用了滑翔机和直升机等八种不同的飞行器。四年拍摄期间,雅克•贝汉还动用了三百多人的摄制队伍,包括五十多名飞行师和五十多名鸟类专家。
是的,雅克•贝汉成功了,他征服了观众,以他对艺术的执著和热爱,以他严谨甚至苛刻的制作态度,以他深厚的创作功底及艺术修养,以他强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但真正打动观众,彻底征服观众,触动观众内心和灵魂的,单凭影片高品质的画面,清晰悦耳的音响,宏伟壮观的场景,变幻多样的角度这些形式层面的东西,恐怕还远远不够。
做到了这些,也许是一名专业技能合格的导演,但绝称不上是一位素养深厚的艺术大家。可雅克•贝汉不仅是一名合格的导演,更是一名人文修养极深的艺术家。他对《鸟的迁徙》的拍摄制作,不仅做到了拍摄手法、拍摄技巧的严格要求,更对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思想灵魂,表达了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达到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契合。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生命和生存的神圣的承诺,一个关于爱与希望的厚重的承诺。
承诺,缘于对生命的敬畏。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影片为数不多的旁白如是解说。是的,鸟的迁徙,正是为了兑现能够归来这一份承诺。迁徙是为了生存,生存是因为对生命有一种由衷的敬畏之情。
鸟在迁徙和飞翔的过程中,自始自终都面临着重重危险,时时刻刻都经受着生命的考验,它们要面对恶劣的天气,它们要躲避天敌的进攻,它们更得提防着猎人的子弹或猎手的樊笼。但因为对生存的执著,因为对生命的敬畏,他们一路高歌,纵然有时悲鸣;他们一路搏击,纵然有时坠落;他们一路抗争,纵然有时被无情吞没。他们的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轮回,伴随着季节的更替,它们从南向北,后又从北向南;它们从温和的欧罗巴西部,来到严寒的北极;他们从炎热的墨西哥,前往广阔的极地苔原。
当人类以一座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一架架雄伟的跨江跨海大桥,展现自己丰硕的文明成果时,再看看那一群群飞过城市上空优美的雀鸟的身影,看着他们小心呵护着自己﹑同伴﹑以至后来的幼雏,保持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敬畏,不得不感叹,真正的伟大,不是所谓体积有多大,不是所谓身影有多高,那一份对生命负责的承诺,那一份对生命的敬畏热爱之情,这一刻,方是崇高,这一刻,才算伟大。
承诺,缘于对命运的抗争。
候鸟从一诞生,就注定着颠沛,就意味着迁徙。迁徙的旅途,对每一只鸟来说,都是一次生死的考验与较量。在飞翔的途中,候鸟们有的被自然界的强者吞食,有的被狂风暴雨﹑甚至雪崩淹没,有的被人类捕捉,但这始终未能阻挠着整个鸟群的前行。因为它们知道,停留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停留就意味着种族的灭绝。它们不屈不挠,始终扇动着坚强的翅膀,不时发出阵阵鸣叫,与命运进行着不懈的抗争。
伴随着影片优美的背景音乐,看着一群群候鸟在雷鸣闪电中,不停拍打着柔弱而又将强的双翼,身后掀起阵阵滔天巨浪,这一刹那,人类眼中的优美与崇高,应该在候鸟那纤弱的身姿和猛烈的闪电巨浪中得到生动的诠释。
承诺,缘于对爱与希望的呼唤。
纪录片的一大特征是重在写实。但在《鸟的迁徙》全片中,导演除了注重对鸟的迁徙全程进行纪实呈现外,细心体会,发现雅克•贝汉始终不忘将爱与希望传达给观众,导演这一良苦用心,体现的不仅是个人内心的理解或善良之处,更是对自然﹑对社会的高度关注,表达了天地间爱的传承延续,给人留下了最珍贵的东西——希望!
从影片开始的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拯救那只受伤的灰雁到蹒跚的老人耐心细致地给那几只鸟儿喂食,从当初的大鸟衔食哺育嗷嗷张嘴的小鸟到热带雨林中的那两只相偎相依的红色水鸟,在历经前面的残酷和丑恶后,影片最终传达了人们所向往和期待的温馨,对爱与希望展开了无言的呼唤,给人留下了和谐﹑松弛﹑舒畅的心理感受和无尽的想象空间„„
总之,《鸟的迁徙》,壮观而不失细致,现实而不失优美,整部影片,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当中的痛苦和快乐,在不同的观赏者眼里,或许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欣赏这部影片中,人们普遍对生命﹑对生存的关注和敬畏,对命运的不懈抗争,对希望﹑自由与爱的向往和呼唤,却的确是合乎人性的价值事实,尤其是人类对自由生命价值事实的自觉接受和认同,实在给人心灵的共鸣。
鸟的翅膀仍在扇动,因为它们的生命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斗。同样,充溢于飞翔的翅膀的爱,存在于人类实践过程中的美以及人类对美好的永恒追求,也将一直延续下去。
只为一个承诺,一个所有生灵要生存就得必须坚守和奉行的承诺!
梅西耶
美学作业
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班级:新闻1001 姓名:蒲建 学号:10120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