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

时间:2019-05-15 04:2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

第一篇: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

谈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很多人不屑一顾,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很大很宽泛的概念,宽泛到无从落实。其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就体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中。君不见校门前的人行道是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绿灯。“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每个小学生都懂的道理,可我们不少大学生却偏偏不懂得。难道那些闯

红灯的人真的不懂得这个道理吗?每个人或许都以为自己会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可是他们曾想过这样做的后果?是对法规的漠视,是对生命的不负责,是对社会道德体系的挑战。我国每年因行人乱闯红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贪图一时之便利,就置道路交通法于不顾。如果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能以违法乱纪为耻,严格遵守法规,何以会频频出现行人乱闯红灯的事情?

课桌文化可以说是矿大的一大景观,同时也是中国高校的一大奇特景观。美丽、干净的课桌上总不免被一些人涂涂画画。许多崭新的课桌没过多久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些“艺术家”的创作对象。可是我们的“艺术家”都做了什么?当我们的“伟大作者”在课桌上小心翼翼、一笔一划地勾画自己的作品时,是否想到有无数的课桌在低声哭泣,有许多学生会因此而享受不到平整的桌面。一首首打油诗的问世,是以我们美丽、干净的课桌为代价的,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但没有人愿意在课堂上听到此起彼伏的手机音乐铃声。人与人之间相处,最起码的要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上发短信本身就是我们大学生所不应该做的事,而有些人却在课堂上忙的不亦乐乎。此起彼伏的手机音乐铃声,不仅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更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将心比心,那些在课堂上任由自己的手机发出音乐的同学如果换作他们是认真听课的同学或者是在讲台上辛辛苦苦讲课的老师,他们心中又会作何感想?如果他们能做到“以损人利己为耻”,那我们的课堂环境就能得以净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攀比之风也越吹越烈。一向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不能幸免于难。不少学生禁不住物质的诱惑,背离了上大学的主要目的转而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其中有家庭富裕的学生也有少数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变着花样向家里要钱,有些同学竟做出篡改学费通知单的事情。他们在校为了自己的物质享受,为了所谓的“面子”,就不管家中老父、老母的死活。这样的行为,不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以骄奢淫逸为耻。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来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争做合格的大学生。

我们的许多学姐,学长都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援西部的征途。虽然做志愿者并不能得到可观的经济收入,没有舒适的生活,但他们却为了西部渴望知识的学生,为了西部经济的发展,为了祖国的腾飞,远离了繁华的都市,拒绝了灯红酒绿的诱惑。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志愿者”就是他们的姓名;他们,除了“感动”之外,更给我们留下了一重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没有向祖国、向人民索要物质回报,却为祖国经济的腾飞奉献了自己的知识、青春年华……若不是“以热爱祖国为荣”的观念支撑着他们,他们又怎能做到这一切。

其实,这些看似小事的事情中蕴含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所有内容。要做到“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当表率”,我们就应该从这些小事做起。

第二篇:润物细无声----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主题班会之中。

德育论文

润物细无声

——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主题班会之中

润物细无声

——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主题班会之中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内容全面,包含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守法纪,艰苦奋斗等诸多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和要求,是我们规范自己言行的标尺,是我们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的主要内容。为了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社会交往中去,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蔚然成风,我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地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利用课堂这块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组织开办了一系列主题班会。实践证明,效果比较明显,现撷取几个班会记录,以求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责任——成功人生第一步

背景:军训期间。前一天下午特警部队指导员在礼堂对全体一年级学生作了爱国主义报告。

班会目的:趁同学们刚听过国防报告,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国际形势,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

流程:

1、班主任引言:进入高中意味着长大,长大了就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纠正自己的不良作风,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每个人都生活在班集体当中,个人形象是班级形象的缩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集体的角度而有所考虑,要对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有责任感。

2、学生自由发言。(发言要点摘录)李红丽:责任,是人生路途的动力,动力前行中的包袱,动力、包袱统一为责任,伴你走着人生路。赵丹丹:从古到今“责任”每个人心里都有。范仲淹以“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文天祥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明志„„我们当代高中生的责任就是努力学习,考上大学,以求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康梦梦同学唱《我的中国心》,傅钟唱《爱的奉献》,崔亚东唱《奔跑》。

4、宣誓。学生全体起立宣誓:我们是十三班的学生,我们青春阳光,万丈豪情,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攀登,我们要牢记父母劳碌的身影,我们要铭记老师殷切的叮咛,我们要尊师守纪,言行文明,我们要勤学苦练,学有所成。用奋斗展现自我,用辉煌制造人生。我自信,我能行。班委成员宣誓:同学们对我十分信任,班主任对我寄予希望,作为十三班的班委成员,我向全班同学及班主任郑重承诺:学习上我要刻苦自律,积极进取,工作上我要踏实肯干,奋力拼搏,生活上追求简朴,乐于助人,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违犯任何班规班纪,我要鞭策自己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以身在十三班而自豪,我要十三班因我而精彩!

效果:此次班会的开办,大大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当由军训转入正规上课后,整个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同学们完善个体目标的要求非常迫切,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

二、人人都能上大学——放飞梦想

背景:第一次月考后,部分同学因成绩不好而情绪消沉。

目的:请优秀生讲学习方法,班主任讲“清华北大学生高效学习的七个习惯”,使学生胸有长远目标,从而克服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流程:

1、优秀生发言。肖松鹤发言要点:怎样利用课余时间?下课后立刻把课上的笔记回顾一下,把遗漏的补上,要点标上符号,再走出教室,休息五分钟后回教室,拿出下节课的课本,预习。张宗英发言要点:①自习课上要把不感兴趣的科目先做完,再做感兴趣的科目。②晚上睡觉时把当天学过的知识再回顾一边。③要学会适当的放弃,可以把优势科稍微放一放,把弱势科拼力赶上去。

2、班主任阐述清华北大学子的七个习惯:主动积极——态度决定一切,以终为始——事半功倍的黄金起点,要事第一——实现高效学习的永恒法则,双赢思维——千金难买三人行,知己知彼——和谐发展的保障,统合综效——创造奇迹的选择,不断反思——高效学习不竭的源泉。

3、自由谈理想。

效果:班会过后,由班委倡议掀起了“迎中考,争第一”的学习高潮。结果期中考试班级各科积分都有大幅度提高。进步最大的杜凯丽、赵小草在班级排名中分别前进了34名和32名,田玉萌、赵亚倩、王涵等同学向前进了二十多个名次。

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 背景:学校布置感恩主题班会。

目的:针对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一味索取,不知回报,不懂感恩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其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给予,勇于奉献。

流程:

1、自由发言要点摘要。王丽珂:上次我回家的时候,我们家正在盖房子,我看到爸爸满身尘土,脸也黑了好多,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爸爸看到

我说:“回来了,这次去了这么几天。楼上有苹果,你去拿个吃吧。”父亲朴实的话语里对我充满了关怀。中午我下楼看到父亲在卸车上的土,我拿了锨去帮他,爸说:“你去看电视吧,这活儿脏,别把衣服弄脏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说:“我也是家里一分子,我不怕脏,想帮您干一会儿。”说着就卸起了土。父亲欣慰的笑了,我心里也挺美的。我想,学着为家里做点事,帮助父母分担些忧愁就是感恩。刘小妮:有一次回家,由于体育课上不小心扭伤了脚,到家时我走路一瘸一拐的。妈妈看见了说:来,我给你揉揉。一直到我写完作业,有睡意时,她才停下。我一时来了兴致,妈,我也给你揉揉,开始她不让,经我再三嚷叫,妈妈答应了,可我给她揉了不到三分钟,手就没劲了,那时我特别惊讶:妈妈为我揉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停一下,她不累吗?我没说话,但我暗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长大了报恩父母。„„

2、班主任总结:爱源于生活,感恩是一种细节。感恩是不挑剔妈妈做的饭菜,是临出门时帮妈妈带出门的一袋垃圾,是帮妈妈涮碗,帮爸爸倒茶等细节,感恩是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认真纠正并记下错误的地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感恩是节日来临的时候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发的一张贺卡„„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人生会变得快乐而富有情趣。

效果:班会过后不久,有家长打电话来问,他的孩子原来在家总是和父母顶嘴,这段时间好多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意识到我们的感恩教育在起作用了。

四、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革命精神永不忘

背景:班主任发现垃圾篓里有一个咬了一口便扔了的烧饼。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行为品质,应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养成上,使部分学生思想上对高消费的追求有所遏制,培养其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自觉抵制社会上追求奢侈,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彻底杜绝不良的消费习惯。

流程:

1、班主任引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根据联合国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指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水平仍处于提高阶段,而有的学生穿着讲究名牌,跑舞厅,泡咖啡馆,过生日还要办几桌酒席„„我们要摒弃奢侈浪费的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立正直向上的人生观,把个人的成长同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树立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观念。

2、傅钟同学讲故事。北京地质大学的许光,来自河北农村,高中

时他的妹妹为了他能上大学,退了学打工。上大学时,许光接受了宋庆龄助学基金会的救助。大三时他开始边上学边打工,课余期间帮人做家教,赚到的钱自己花的很少,每天只花三元生活费,用节省下来的钱把妹妹接到北京重新上学。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许光用自身的事迹展现了他虽然贫困,不甘贫困,积极回报的艰苦奋斗精神。傅钟讲的故事令同学们非常感动。

3、学生自查。傅钟的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同学站出来说,老师,是我扔的烧饼。下午打球回来晚了,买了个烧饼,咬了一口,感觉很难吃,就随手扔了。现在想想真浪费,接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了以前做的错事。

效果:许多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积极踊跃地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表示坚决与奢侈浪费的习惯告别。这次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主题班会为不久举办的运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运动会上我班的运动员充分发扬了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这些主题班会,我让学生在讲述中明荣辱,在讨论中辨是非,让他们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勤奋学习,团结互助,为集体增光添彩的过程中,感受友爱,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当然,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入学生心灵深处,使他们成为习惯,成为他们个性行为中故有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无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奋力前行。

第三篇:润物细无声----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主题班会之中。 3

润物细无声

——寓社会主义荣辱观于主题讨论中

润物细无声

——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班级主题讨论中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所谓中国梦,其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要使中国梦实现,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就此我们展开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班级讨论。

一、责任——成功人生第一步 【流程】

1、班长引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承担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责任,承担责任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纠正自己的不良作风,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态度决定一切,所以我们完善自己首先要从在大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每个人都生活在班集体当中,个人形象是班级形象的缩影,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从集体的角度而有所考虑,要对班集体的形象和利益有责任感。

2、关于责任同学自由探讨。发言要点摘录 张泽沁:责任,是人生路途的动力,动力前行中的包袱,动力、包袱统一为责任,伴你走着人生路。赵志远:从古到今“责任”每个人心里都有,范仲淹以“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文天祥以“留取丹心照汗青”来明志„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争取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做出贡献。

3、关于如何实践承担责任大家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王志利:管好自己的学业,做好化学实验,努力献身科学。提高自身素质,为社会建设时刻准备着。

张黎:我们学校前身是抗大分校,作为一个历史比较悠久的红色学校,我们应该继续继承并弘扬红色沂蒙精神,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努力规范自己,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4、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勇于实践。我们要共同奋斗,一起攀登,我们要牢记父母劳碌的身影,我们要铭记老师殷切的叮咛,我们要尊师守纪,言行文明,我们要勤学苦练,学有所成。用奋斗展现自我,用辉煌制造人生。我自信,我能行。班委成员宣誓:同学们对我十分信任,班主任对我寄予希望,作为应用化学班的班委成员,我向全班同学及班主任郑重承诺:学习上我要刻苦自律,积极进取,工作上我要踏实肯干,奋力拼搏,生活上追求简朴,乐于助人,我将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违犯任何班规班纪,我要鞭策自己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以身在应用化学而自豪,我要十三班因我而精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教育 背景:学校布置感恩主题班会。

目的:针对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一味索取,不知回报,不懂感恩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其多为他人着想,学会给予,勇于奉献。

流程:

1、自由发言要点摘要。王丽珂:上次我回家的时候,我们家正在盖房子,我看到爸爸满身尘土,脸也黑了好多,我的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爸爸看到我说:“回来了,这次去了这么几天。楼上有苹果,你去拿个吃吧。”父亲朴实的话语里对我充满了关怀。中午我下楼看到父亲在卸车上的土,我拿了锨去帮他,爸说:“你去看电视吧,这活儿脏,别把衣服弄脏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说:“我也是家里一分子,我不怕脏,想帮您干一会儿。”说着就卸起了土。父亲欣慰的笑了,我心里也挺美的。我想,学着为家里做点事,帮助父母分担些忧愁就是感恩。刘小妮:有一次回家,由于体育课上不小心扭伤了脚,到家时我走路一瘸一拐的。妈妈看见了说:来,我给你揉揉。一直到我写完作业,有睡意时,她才停下。我一时来了兴致,妈,我也给你揉揉,开始她不让,经我再三嚷叫,妈妈答应了,可我给她揉了不到三分钟,手就没劲了,那时我特别惊讶:妈妈为我揉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停一下,她不累吗?我没说话,但我暗想,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长大了报恩父母。„„

2、班主任总结:爱源于生活,感恩是一种细节。感恩是不挑剔妈妈做的饭菜,是临出门时帮妈妈带出门的一袋垃圾,是帮妈妈涮碗,帮爸爸倒茶等细节,感恩是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批改过的

作业认真纠正并记下错误的地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感恩是节日来临的时候给帮助过自己的人发的一张贺卡„„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人生会变得快乐而富有情趣。

效果:班会过后不久,有家长打电话来问,他的孩子原来在家总是和父母顶嘴,这段时间好多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我意识到我们的感恩教育在起作用了。

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革命精神永不忘

背景:班主任发现垃圾篓里有一个咬了一口便扔了的烧饼。

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艰苦奋斗精神作为一种行为品质,应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养成上,使部分学生思想上对高消费的追求有所遏制,培养其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自觉抵制社会上追求奢侈,爱慕虚荣,互相攀比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彻底杜绝不良的消费习惯。

流程:

1、班主任引言: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根据联合国划分富裕程度的标准,(恩格尔系数——指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水平仍处于提高阶段,而有的学生穿着讲究名牌,跑舞厅,泡咖啡馆,过生日还要办几桌酒席„„我们要摒弃奢侈浪费的习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立正直向上的人生观,把个人的成长同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树立艰苦朴素,勤俭办事的观念。

2、傅钟同学讲故事。北京地质大学的许光,来自河北农村,高中时他的妹妹为了他能上大学,退了学打工。上大学时,许光接受了宋庆龄助学基金会的救助。大三时他开始边上学边打工,课余期间帮人做家教,赚到的钱自己花的很少,每天只花三元生活费,用节省下来的钱把妹妹接到北京重新上学。从受助到自助到助人,许光用自身的事迹展现了他虽然贫困,不甘贫困,积极回报的艰苦奋斗精神。傅钟讲的故事令同学们非常感动。

3、学生自查。傅钟的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同学站出来说,老师,是我扔的烧饼。下午打球回来晚了,买了个烧饼,咬了一口,感觉很难吃,就随手扔了。现在想想真浪费,接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了以前做的错事。

效果:许多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积极踊跃地展开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都表示坚决与奢侈浪费的习惯告别。这次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主题班会为不久举办的运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运动会上我班的运动员充分发扬了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的精神,取得优异的成绩。

通过这些主题班会,我让学生在讲述中明荣辱,在讨论中辨是非,让他们认

识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勤奋学习,团结互助,为集体增光添彩的过程中,感受友爱,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当然,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入学生心灵深处,使他们成为习惯,成为他们个性行为中故有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无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奋力前行。

第四篇: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是新课题,不少学校也曾有过探索和总结。但问题是这项工作难以持久;难以落实。原因有三:其一,不少人认为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是硬任务,升学成绩是硬指标,而德育渗透是软任务、软指标。大多数教师担心寓德育于教学会打乱正常的学科教学,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其二,有的教师对“十年**”中读语录、贴标签的做法十分反感,一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就把它简单地同过去形式主义的那一套挂起钩来,思想上总“热”不起来。其三,不少教师虽有积极性,但往往不知如何具体操作。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程式。现在要在教学内容中发掘德育内容并将之灌输、渗透给学生,他们感到“吃力”,特别是理科和外语学科似乎难度更大。于是自然产生了“等一等”、“看一”的想法。所以,在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我们不仅要解决过河的“桥”或“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转变的问题。

英语科在实施“高速度、大容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十分强调英语课德育功能的发挥。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外语组教师指导学生翻译一些浅显的爱国主义文章和诗词,排演爱国短剧小品。低年级学生用英语朗诵歌颂民族传统美德的儿歌;高年级学生进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的英文写作竞赛和英语演讲比赛。一首首爱国颂歌从学生心田飞出,一篇篇爱国的文章从学生笔下流出,抒发出学生对祖国的炽热情怀。教师们根据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编成课外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在老师策划的“我做导游”的活动中,学生用英语纷纷介绍黄河、长江、长城,介绍优秀的民族文化,介绍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学生陈琼芳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已经或将要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象征、标志,是我们中学生最引以为自豪的内容。”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他们讲负数时,向学生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讲圆周率时,告诉学生祖冲之的贡献;解二元一次方程,介绍“方程”最早使用的也是中国,在《九章算术》中就已出现;讲几何时,讲国旗的制作与计算,并让学生亲手制作一面国旗。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实践中我们感受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不仅要重视发掘教材蕴含的教育因素,把德育贯串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且要重视寓德育于课外活动之中,寓德育于社会实践之中,寓德育于社区教育之中。不仅要立足于课内的“言德”,还要注重课外的“身教”。总之,要形成德育的氛围,就要发挥全社会的力量,全社会都要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

第五篇: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太和县赵庙小学 巴静贤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是怎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标准。语文,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凭借;它也是观照社会、观照时代、观照人生、观照自我的窗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师生教材,和谐共振

和谐是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谐不是静止的和谐,而是运动的和谐。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双边互动过程。这里面存在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是语文教学的内在动力。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达到艺术境界就是要合理地处理它们之间的矛盾,使之渐趋和谐,同处共振状态。我们追求的是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达成德育目标;在一种共振状态下,大幅度地提高德育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实际上是教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同步运行、相互激发的和谐共振过程。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中学语文教材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学生对一篇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意图的过程,实际也就是接受语文德育的过程。而教师进行教学是从教材开始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价值经验是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王国维说:“美育,德育与智育之必要。”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巧妙充分地利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道德情操,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充分享受语言美;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进而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涌的结晶,语言不是无情物,作者写得动情,老师又教得动情,学生才会学得动情,才会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和物休戚与共,爱憎同俦,才能使学生透过字词句语的领悟,深入触摸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

例如,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描绘了西湖的胜奇旷阔画面,诗中的山光、水色、无不包含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溅发出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蓬勃向上的豁达的激情。为此,只要稍加点拔,让学生反复吟诵,就自然而然地把他们带进一个美好的境界,不但使他们大饱眼福,获得内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天地是广阔的。在学习《神奇的圣诞包裹》这一课中,我带领学生走进余光中的《乡愁》,通过品味其中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愁绪,去领会诗人渴望家园统一的赤子之情。我让学生从网上通过杨振宁认识《邓稼先》,从文质皆美的人物传记中,从邓稼先一生的事迹中,感受科学家的伟大创造与忘我的无私奉献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在新时期增强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我还和学生一起拜访韩愈、走近苏轼,从他们脍炙人口的诗文中,感受诗人们身处逆境而决不退缩的坚强意志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宽阔旷达的胸襟。

有人认为,只有文学作品中才是进行德育的最佳阵地,其实不然,说明文同样具备这样的优势。例如,《赵州桥》渗透着作者对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颂之意。教学时,我不是孤立地分析语言现象,而是处处联系这一点,紧紧扣住这一点。我单从作者用词的角度引导学生,赞叹之意也是贯穿全文的。如写赵州桥“非常雄伟”在“雄伟”前加“非常”来修饰,表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句子中用“完全”对其“合乎科学原理”充分加以肯定,用“巧妙绝伦”极言其巧妙。这些既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特点,又流露出作者对我国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力量的赞叹。

合时适度,因势利导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不是在教学中牵强附会地加上点德育知识,也不是情感的随意渲泻,更不是纯粹的理论说教。首先,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其次,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特别注意这个“度”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变成政治教学,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课的性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德育渗透内容上的“度”,施教时要权衡德育渗透时间上的“度”,要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学生思想品德实际的切合“度”。既要防止“过”,又要克服“不及”,德育渗透“到位”而不“越位”,这样,恰到好处,有利于避免牵强附会、空洞说教的现象。

如在讲《西门豹治邺》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官绅和巫婆抓起来呢?他有这个权力呀!这样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首先赞扬了这个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接着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经过争论,最后一致认识到:西门豹经过细心的观察,已经发现这里的百姓被巫婆的话骗得很深,只有让百姓亲身感受到巫婆的骗术只是在害老百姓,老百姓的迷信帮助了巫婆.因此漳河边的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实际是在教育老百姓。联系我们实际生活,只有通过这样科学而有效的方式才能达到破除迷信的目的。课文学到这里学生们已经对西门豹这个人物产生了敬佩之情,同时对封建迷信更是深恶痛绝。这样的教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心愿》这一单元时,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我问:“你是否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我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但是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又该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是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

高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时容易“出轨”,其实,这也是教师渗透的好时机。一次,学习课文看着课本上的图片,同学们颇感兴趣,因大多数学生并未见过日本武士,纷纷议论,说蟹壳上的图案不像武士,像什么,像什么。这时,有一个声音闯入大家的耳膜——“像——屎。”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学生都看着我,我说:“有谁听说过苏东坡与佛印打坐的故事?”一位学生说:“我知道。”我让他讲一下,于是,大家一起听这个故事:“一次,苏东坡与佛印一起打坐,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佛。佛印又问东坡,你看我像什么?东坡回答,像狗屎。东坡对此回答很是得意,回去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后哈哈大笑,说佛印说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狗屎,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狗屎。”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发出会心的微笑,那位同学红着脸低下了头,而我,则继续讲课。此后,再无学生口不择言。

移情感悟,寓教于练

移情与感悟是美感心理的要素之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美谈、声情并茂的描绘、启发、点拨与暗示以及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和学识,把学生引入理想的意境,不留痕迹地让学生产生移情感悟心理体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做到“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如讲劳动者一单元时,两首古诗一首是李白的《秋浦歌》写得荡气回肠,使人如临其境,深深地被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感动了,这里不仅仅是在歌颂劳动者,重要的是作者让劳动升华出一种美。另一首是罗隐的《蜂》,这首诗语句简练,结尾一句令人回味无穷,揭示了劳动人民的高尚的奉献精神。与此同时我想孩子们推荐了《荔枝蜜》一课,抓住作者开始的“不再喜欢蜜蜂”、继之为之“动了情”,以至于后来心灵“不禁一颤”,直至梦里“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等词句进行分析,用作者纯真的情感打动学生,以美好的形象占据学生的心灵,水到渠成地渗透思想教育。

又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充分感悟,体会作者所抒发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感受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除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感悟人生,我还要求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及时记录下来,写入随笔本。一次,我看到这样一篇:老师您知道吗?“愚人节的傍晚被一个天大的玩笑染成了红色——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了。我在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惋惜。虽然我不是他的影迷,也不崇拜他,但我还是很难过,因为我崇拜生命。曾有人这样说道:‘我经常说,有什么大不了,至少我还活着!’是啊,有什么大不了,至少我还活着!让我们珍惜生命吧!”这位同学的随笔不仅能关注新近发生之事,并且对事情的思考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理性的高度,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中有德育,但语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语文只是渗透了德育。我们语文教师感到自豪的是: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人生观、道德观、理想前途观、生死观、荣辱观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让他们的逐渐完善,成熟,深沉起来,为提高素质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语文教师这“源头”必须“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领略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美丽画图!

下载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寓荣辱观于小事之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论中专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快乐教学之中 作者: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三屯营镇纪庄子小学 吴金坡 赵海英 内容摘要: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而作为小学的品德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与学问:即如何正......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思想教育于语文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张连富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朱 井 军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朱井军 有人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这句话很有哲理,它告诉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时时刻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思......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教育于初中化学教学之中 湖北省汉川市南河乡初级中学 余三平中学生肩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重任,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与国家的......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他们总......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茶陵县尧水学校 杨艳芳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今时代,德育教育是一面具有伟大的号召力的旗帜,是时代的要求,是教育......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 迎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闫 涛 2009年6月26日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