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参与,我快乐--暑期“三下乡”心得
我参与,我快乐--暑期“三下乡”心得
社会实践已经结束,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给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赤足走在水边,历史的潮汐荡涤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佛曰: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拾起一片花瓣,我相信那里有一个绝美的世界。
潮起潮落,海水打在我的脚丫上,抬头望去,一望无边啊。我有时感想:人的一生岂不像这大海,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惊涛湃岸。只有他们相互交奏,才能演绎出人生美丽的乐章。
没有浪的海,失去活力。正如同没有挑战的人生。有挑战,才有激情。二十岁的我们,就像是刚启航的船。需要去经历风浪的洗礼。只有他们才能让我们的船更加坚固,才能为我们向大洋深处的探险奠定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铁饭碗不再是我们所追求的。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大树,同时也让我们无法汲取日月的精华。海滩上海鸥拖动着肥肥的身体,拍打着翅膀。慢慢地,他飞了起来越飞越高,最终消失在蓝天中。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一起努力,一起为我们的社会实践做前期准备,在炎炎夏日下采访校医,早晨乘车去采集素材,深入到社会中去;我们一起去参观企业,在途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讨论,遇到分歧有理者胜之,我们是快乐的;在结束之后我们一起庆祝,一切交流心得,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快乐。经过这次社会实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或多或少。我们在这过程中懂得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懂得了互相尊重是做人的根本;懂得了我们是社会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为着社会做贡献,有义务为国家做贡献。然而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大学四年使我们打基础的最佳时机啊。通过大学四年我们学习我们的专业知识,用充足的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为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出力做铺垫;我们学习逐步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学习做人的道理并领会做人的道理,这点事至关重要的。其实只要我们肯努力奋斗和拥有正确的方法,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理想,舞出我们瑰丽的人生。
只要我们肯飞,只要我们为此努力过。相信我们一定可以飞出自己的一片蓝天。望着海边那些金色的沙子。我知道现在大学生如同沙子一样多,但是我们甘于在贝壳中磨练自己,睿变成珍珠那是早晚的事。每一个成功的的背后都有自己的辛酸,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去拼搏,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化蛹成蝶,跳出我们自己的华尔兹。大学就是我们日人生新的起点,我们将在这里起航,驶向我们成功的彼岸。
第二篇:“三下乡”暑期实践我之心得
“三下乡”暑期实践我之心得
——另一种学习方式,另一种成长
回想起“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一幕幕,自己顿时思绪万千。我现在依然能够很清晰的记得我和我的“战友”是如何冒着炎炎烈日搞社会调查的;还记得自己是如何手拿遂平地图,和战友一起向农民朋友问路的;还记得自己是如何第一次做菜就被兄弟们吃得干干净净的;还记得我被孩子们簇拥着,大家快乐的在一起背唐诗的情景……
依稀还记得当时自己是感觉吃苦的,可如今我感受更为深刻的是: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向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我收获的是人生阅历上的成长!
三下乡教会我要做一个有礼有貌的大学生
之所以说“三下乡教会我要做一个有礼有貌的大学生”,要归因于三下乡期间社交上的一个小细节。记得第一次和领队一起到遂平仁安医院,去和对方谈合作的事。事情谈得很顺利,临结束时,我看到领队和仁安医院的张主任在握手告别,看到房间很拥挤,怕领队不好出门,我就急忙转身替领队开门,不想此时张主任却把手朝我伸过来了,要和我握手。我因转身的缘故竟不知道,辜负了张主任的一番热情!
回来后就自己不断反思自己,为人处事一定要不慌不忙,相信有礼有貌的大学生,才更能把事情办的更好!
三下乡让我明白: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克服困难!
有两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一个是做社会调查,一个是学做饭。
我在我系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担任的主要任务是搞问卷调查方面的工作,搞问卷调查有两大困难,一个是对当地交通不熟悉,我们需要不停地问路,另一个就是容易吃闭门羹!不管跑再多少路,流再多汗,如果能把调查认真如实地完成,自己就会很高兴。可闭门羹总让自己很沮丧,而且往往既浪费了我们的经历,又浪费了我们团队的经费,觉得很不好意思!后来自己就痛下决心:即使电话那边拒绝了,我也要找到学校(我们的任务是通过采访遂平县各中学团委书记,来调查各校的团建情况),找到相关负责人,完成任务!记得有一次我无法联系到某中学团委书记,就和队友直接来到该中学家属院,很快就打听到该书记的夫人正在家属院旁边的小树林下打麻将。我们很有礼貌的向其夫人介绍情况,并询问如何才能联系到书记。书记夫人说书记下地种田了,让我们把材料放在牌桌上,明天再来取。我明白自己的调查任务打扰到她打牌了,可考虑到我们过来并不容易,而且明天还有其他任务,根本抽不出时间再过来了,就只好厚着脸皮跟她讲我们的实际困难,并告诉自己她一定会回心转意帮我们忙的。后来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可能是被我们的执着感动了,也可能是被我们弄得不耐烦了,总之,她把书记找了回来,我们完成了任务!
另一件事就是学会做饭,而且在我们大厨的“坚强指导”下,第一次就给兄弟们做了一洗脸盆醋溜土豆、一脸盆超洋葱、一脸盆炒茄子,最令自己自豪的是盆盆都达到了八成熟以上,结果很快就被饿极了的兄弟们瓜分完毕,连菜汁都没剩下,呵呵!其实刚开始挺怕自己做不好的,大家都累了半天了,再吃我做的不好的饭,多影响大家的士气!结果自己不仅做到了,而且也把它做好了!
总之,从今以后,我会更加坚定我的信念,相信,即使我会不断地遇到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
三下乡生活结束了,可是自己追求进步的脚步不会停下,我会认真总结三下乡中的点点滴滴,并将这些点点滴滴化作激励我前进的不竭动力!
第三篇:暑期三下乡心得
暑期三下乡心得
这个暑期,准确来说,是2010.07.25到2010.08.02这八天,过得很不平凡。总结一句:很忙很累很充实很值得!
这次三下乡的内容是到汕尾海丰德成中学支教还有参与汕尾海丰红宫红场的调研,这期间,给小孩子们上课,和三下乡其他成员一起讨论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些经历,给我感动,给我欢笑,给我收获……
关于上课和当小班主:
上课时候有很多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很重要。当小班主,严重的母性泛滥,对那些小孩子,总是觉得不放心,不过是赞扬或者是责骂,都是因为想让他们更好!那个时候突然觉得之前的班主原来的心情是这种感受,之前的不理解现在明白了,当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关于友谊:
和小孩子他们的:很开心他们当我们是朋友,信任的眼光……收获了一份份单纯的幸福。
和三下乡其他成员:大家这八天一起吃饭一起讨论一起问卷调查,共同度过很多时光,之前很多不熟悉的名字和面孔现在都已然了解。收获了一份份友谊。
关于责任:
在三下乡,你该做的你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团队,那种使命感,会让你热情,让你累时不喊累,而是更加的坚定自己要做的。因为知道,做事负责!
关于团队合作:
三下乡期间,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那个感觉真的很好。印象很深的是大家一起早起布场的那个早晨,说的对,学生会是个精英团队!只要一起努力,总会完成任务!
八天结束了,但是收获的东西将会保存很久很久……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心得
暑期三下乡心得
七月骄阳似火,我们学校奏响了红色的激情乐章。向日葵顶着炎炎酷暑。正是这样的盛夏时节,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正在热火朝天地举行。。。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达到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我们学校纷纷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以期望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 能力的同时,服务社会的目的。在亲身经历了大一结束后暑期社会实践,我不由得要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学校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动员大会,吹响了我们为期五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角„„
2011年7月25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土默特左旗三下乡小分队“红色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呼和浩特市乌兰夫纪念馆进行参观活动。我们参观了主馆、纪念广场和塑像平台、碑亭、牌楼。纪念馆展览分为序厅及六个展室、两个展廊,展示了乌兰夫同志从少年投身革命到为国操劳、鞠躬尽瘁的全过程。序厅的正面为乌兰夫同志汉白玉坐像,背景为“美丽富饶的内蒙古大草原”巨幅画。东西两壁为四组大型仿汉白玉浮雕,刻画了从“五·四”运动至今,在风云激荡的80多年中,中国人民尤其是内蒙古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革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乌兰夫同志是我国少数名族中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先驱者之一,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和名族的繁荣富强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7月26号,乘着弘扬革命精神,永葆忠诚本色之旅的“列车”,“红色足迹”又一次来到了乌兰夫纪念馆。热情的解说员帮我们解说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文件。队员们感到非常激动与自豪,激动的是能够亲临纪念馆参观,感到非常荣幸;自豪的是革命先辈用壮丽、用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换来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后来人都应该向革命先辈们学习,学习他们至死不渝、顽强不息的革命斗志,学习他们战胜重重困难,夺取最后胜利的伟大精神。
7月27日,我们来到美丽的塔布赛乌兰夫故居进行“品味红色经典 追求不朽人生”的红色之旅活动。我们们乘车来到塔布赛,拜访了周边的村民们,听他们讲述有关乌兰夫的故事。据说:乌兰夫小时候读书条件非常艰苦,从家到学校遥远而泥泞的土路,一天要来回走俩趟。还有的村民们说:曾经乌兰夫和他的叔叔一起到苏联求学,归国后,乌兰夫参加了共产党,而他的叔叔却加入了国民党,从此俩人走上了各自的革命道路。结束了今天的活动,队员们感慨万分,他们默默的下决心:要继承乌兰夫优秀的革命传统,沿着他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路线,为祖国奉献出青春和力量。
7月28号上午 “红色足迹”的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入故居参观,把乡亲们介绍的情况和眼前的一幕做一个很好的结合。乌兰夫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贡献出毕生心血的一生。他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时刻激励着我们。
7月29日,我们把在乌兰夫纪念馆和乌兰夫故居参观期间拍下的照片打印出来,并且附上相应的文字解释。我们把这些整理好,在附近发放并对其进行细
心讲解给当地的居民。居民们认为队员们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老一辈的革命家能够被现代的大学生去追寻和学习,是一次穿越时间和时空的精神交流。这次活动不仅使居民们更详细地了解乌兰夫先辈的光辉事迹,而且队员们更能深刻地发掘革命先辈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后慢慢吸取他们的优秀品格,不断提升自身,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最后队员们与当地居民合影,道别后踏上回家的路。
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血;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10-3赵笑笑
2011年8月24日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心得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 暑期实践小分队-调研宁乡黄材古建筑保护状况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暑期实践小分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于暑期圆满结束,通过此次颇具意义的活动我们对古建筑群有了一定了解,在对宁乡黄材古建筑群的考察与对当地民众问卷调查后,我们总结了活动心得。
黄材镇是宁乡西部山区的一个重镇,镇域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4个村,1个居委会。它东接长沙,西通涟源,北邻桃江、安化,有横雷线东西贯通,黄月线直抵桃江,黄祖沩旅游专线群山环绕,交通十分便利。
黄材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唐朝时期,因安化、桃江、益阳等地的名贵“黄木”集中此通过姜公桥下的沩河运往全国各地而得名“黄木市”。昔日的黄材是车水马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黄材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已发展成为宁乡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中心,并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魅力。
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古老而又美丽的黄材承载了它的光辉灿烂和苍海桑田。这里曾出土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和重达
221.5公斤的“商代大铜铙”以及“编钟”等数十件青铜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器之乡”。这里曾是历史著名的“黄唐起义”发起地;这里曾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原材——铀;这里是宁乡西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辐射周边相邻乡镇的30多万人口;这里有令中外游客留连忘返的清洋湖,碧波荡漾,风光旖旎,还有巧夺天工、秀丽挺拔的“三关门”、城大林场,曾令许多中外游客留连忘返,叹为观止。
8月27日上午,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来到宁乡县黄材镇,实地观赏古建筑群,考察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并拜访当地居民,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宁乡黄材人民对古建筑保护的认识,以及他们对黄材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意见及建议。在采访过程中,不少黄材人民反映强烈,认为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宁乡为发展经济拆除了很多极具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这种做法令老黄材居民十分痛心,有的老人甚至在谈话过程中声泪俱下。然而,现在所保留的古建筑密印寺用于旅游观赏,这也是黄材镇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从老人那得知 “黄材”之名的由来:“黄材”实际叫“王宅”,意思是:“大王住的地方”,只是宁乡口音“王”与“黄”同音、“宅”与“材”难分,“王宅”变成了“黄材”。而宁乡黄材作为长江中游尤其是湖南在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影响之广,历史之久,绝无仅有。
我们暑期实践小分队还来到黄材镇镇政府,通过询问有关人士了解黄材镇未来十年的发展前景和城市规划,通过与有关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黄材镇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态度与措施。现今黄材镇的古建筑群主要用于旅游开发,还有些的古建筑已经消失。来此参观的很多都是老黄材镇人,他们也同样关注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是否重视历史遗迹的保存,是否能够还原老黄材的历史特色,回归城市原有的灵魂。
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人们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这仅限于想法,很少有人将其转化为行为,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保护古建筑还得政府重视,政府投入钱的多少将直接决定该古建筑的保护情况,它真实的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国民的素质在提高但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需要我们一辈一辈的人积极投身到保护古建筑的事业上,才能将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有言称“古建筑就是人类文化信仰的庙宇和教堂。只有在这些圣殿面前,你才知道自己是谁。”人们可以在古建筑的环境中体会、理解自己的文化内涵。文字的记载往往是抽象而具体的。但是建筑却可以盛载文化的灵魂。这是文字无法达到的。所以,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古建筑是铭刻自己历史的丰碑和文化灵魂的殿堂。有了这些千年不朽的建筑,文化就得以沉淀积累,万古长存。甚至还可以用来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古建筑对现代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保护历史遗迹中的一砖一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我们对调查表进行的了精确的统计和深入的分析,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人们对古建筑保护的意识组建加强,但这种意识还远远
没有上升到行动上,当下古建筑的保护仍需要政府牵头,开展更多保护古建筑的活动,来带动更多的公民积极投身到保护古建筑的活动中去,将其意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保护难的问题,实现“我爱我家!我的文化,我传承!”这个主题。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历史遗迹对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因此,如何将保护古建筑和现代化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实现古建筑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两者和谐共存,依旧值得有关部门的深入研究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