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说感恩是自然规律
为什么感恩是自然规律
感恩,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所谓“感恩”,“感”这种反应既为感受,比如一颗树,它受到太阳的照耀,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感受到太阳对它的恩情,有人为它浇水,它也受到了人对它的恩情。“恩”既为报恩,树受到了阳光和人的恩情,会以绿景回报太阳,以树叶庇荫人。但如果树不肯感受阳光,它也不能生存,因为它没有感恩,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以上所说,理所当然,都是我们所知的,不可缺少的自然规律。
而现在的社会,缺少这种感恩,就老师上课所播放的视频,一个出国与日本留学的留学生,数年来的学费都由父母所出,父亲不惜远赴美国打工,母亲也身兼数份兼职以维持儿子的学业。但就在留学生回到上海时,母亲去机场迎接他,但有一个以后不能为他交学费的坏消息给他,他不但不仅没有感受到父母以血汗钱为他交学费的恩情,没感受到生身父母给他生命的恩情,不会对父母报恩,还拿出刀子将母亲捅伤,自己也与母亲一同上了法庭。感恩,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定受到惩罚,他不知感恩,终过上了牢狱生活,自己的内心也痛苦不堪,觉得对不起父母,受到了惩罚。
自然规律即是“道”的体现,老子则为道家创始,他所著《道德经》中也对感恩深有描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说的是自然育养了万物的恩情。“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这句话意为,孩子为报答其母,不惜身死。生命是最重要之物,以其报恩,可见老子对感恩的重视,也是自然规律的体现。“道”体现自然规律,体现了感恩,我们可以知道,这就是感恩就是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所以,我们要常怀感恩的心。
第二篇:老去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老去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看到老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我们和老人们的交流,我们从中感触更多的是生命的奇特与多彩。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他独特的格调,就像这些老人,此时的他们应该可以称的上不惑了吧。给我们讲历史的那个老人是那样的达观,他提到他的埋没,但85岁高龄的他任然身体康健。这需要一种老人气质。我们现在看来老去是那样的遥远,但它又是那样的简单,简单到只需我们每天看着时间逝去。如果说生命是一条河,那么它最终将汇入大海。而这个过程中一定会经历涓涓细流、激情澎拜、沉稳宽广。在生命中的各个时期尽情的发挥当时所具有的特质,这会是一种我们值得追求的生命姿态。„„
一提到老人,我们一定会认为那是一个需要大家关爱的群体,其实确实也是那样的。但更重要还是要有一种理所当然的爱。我们和陌生老人的交流感到还是很和谐的,但我真的很是怀疑老人们自己的感受,他面对陌生的我们也许只需用老人的气质就可以自然的表现出他们的和蔼。但他们在心底一定还会有一种更美好的期待,那就是自己的亲情。其实这也是我们思想上很大的一分收获。有很多情感说的很多,但只有当自己真正经历过之后
才会真的感到他的美好与重要。身为子女,在激情澎拜的阶段,我们太容易忽视有那么一个在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的亲人。还记得一句话,“当你在等待以后的时候,你可能已经失去了永远”。„„
哲学家告诉我们痛苦才是积极的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我很想去向那些过来人讨教讨教,但后来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来感觉太唐突,其次我认为这可能不需要我的确认。我明白了我更应该去把握现在。
第三篇: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我们如何发展(中)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27日01 版)
期盼白云蓝天,渴望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甚至成为人们的集体焦虑。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界有自己演进更替的法则。人类源于自然,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不能在自然面前为所欲为。来自自然,依存于自然,又受制于自然,这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自然规律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漠视自然,掠夺自然,破坏自然,与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果人们以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自居,肆无忌惮地逾越生态红线,打破生态平衡,必定自食苦果。恩格斯早就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顾自然条件,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盲目追求高速度,我们有过许多教训。用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换来高速度时,却发现蓝天、绿地、净水、清新空气变成了稀缺品,这样的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新常态下,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加快,更加重视节能环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在维护绿水青山中打造 1
金山银山,在共享发展的物质成果中共享发展的生态成果,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发展。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发展的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发展的质量。发展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个速度应当是“省油的速度”。好比开车,既要跑得快,又要降油耗。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减轻资源环境压力,都是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一个地方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其他经济指标再好看也是残缺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特别是那些生态区位重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保护好碧水蓝天就是发展,就是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巨大贡献。
新常态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改善民生。发展以人为本,新常态下的发展更加重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30多年前人们“盼温饱”,现在“盼环保”;30多年前人们“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绿水青山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搞建设、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加人民的福祉。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就要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生态两手抓,生活生态齐改善。
遵循自然规律,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让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山笑水笑人欢笑的美好图景。
第四篇:说感恩
说感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形态的进入,“感恩”这一词汇正从我们的视野里逐渐消失,目前正从学生到社会开展“感恩——在我心中”的活动。“感恩”已被提到相当的高度来重视。“感恩”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学会感恩——学会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西方有“感恩节”,而中国历来推崇“施恩不图报”的传统教育观念。著名的教育专家曹华这样说道:“感恩也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正如某位作家说的:“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送给他一片森林也枉然;一个人没有感恩的心是不会有感情。”“是的,不知感恩,他的心是空虚的;不懂感恩,他的心是冷的;不明白感恩,他的心是封闭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当代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的。因为,现在的青少年(即90后)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明白“感恩”并且学会“感恩”,其实就是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恩之心。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和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和孤独。这些浅显的道理难道我们不懂吗?不,不是,只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
我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总认为许多
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包括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呕心沥血的教导,他人义不容辞的帮助„„
因此,学会“感恩”是对我们内心深处的洗涤,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的观察中,体会到母爱似海,父爱如山;在三言两语中,感受到师爱如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体验到友谊的缕缕春风。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撑。心存感恩,才能深入体会,才能更加珍惜。
其实,在我们的成长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我们付出,我们的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感谢正爱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
愿感恩之心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长,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感恩说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目是《爱的责任》。【课题产生背景】
我接手一年级的学生,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图片展示)
放学路上,将自己的书包丢给家长;课堂上,忘记带课本,理直气壮地怪罪家长没有收拾好;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不知感恩父母。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感,我开展了此次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并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目标】
1.引导学生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知爱的责任。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中学会承担爱的责任。3.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承担爱的责任。可以通过逐步深入的情境体验和游戏训练来实现。
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生活中学会承担爱的责任。为保证孩子们能融入游戏中的角色,在训练之前给孩子们设定了游戏规则。(在说教学过程环节,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
【说教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测试、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说学法】
学生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课前准备】
活动前要准备好: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共有五个环节: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互动,感受亲情 小小法官,品评自我 学会关爱,明确责任 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播放《洗脚》片段
师:孩子们,你们谁像这个小同学一样给父母洗过脚呀?(根据我的了解,这些蜜罐里的小宝贝能够这样做的寥寥无几。)于是我将话题换了一个角度,那谁的父母给自己洗过脚呀?
(面对争先恐后举手的孩子们)师:你们多么幸福,爸爸妈妈非常疼爱你们,周围的好多人也都关心你们,爱着你们。你们不能光享受别人的爱,还应该懂得要回报别人的爱,把你的爱心献给大家。今天我们来学习:《爱的责任》。(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感受亲情
本环节我采用直观教学法,以图片的形式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不易感知的亲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父母作为切入点。
师:孩子们,老师准备了你和父母的精彩照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照片,想一想,图中的家长都为你们做了哪些事情? 生交流。教师简单板书。
师:“孩子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他们为我们做了许多的事情,那我们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
学生代表发言。
那么如何关爱父母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小小法官,品评自我: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测试题和一次情景演绎 师: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在与你行为相符的答案上划“√”
1、每天上学、放学回家能否主动与父母打招呼?
A、能 B、不能 C、有时打招呼
2、你每天进父母的房间敲门吗?
A、敲门 B、不敲门 C、有时敲门
3、你有好吃的的东西能主动给父母吃吗?
A、给父母吃 B、自己吃 C、有时让父母吃
4、在家看电视时,让父母选台,还是以你为主?
A、以父母为主 B、以我为主 C、与父母商量
5、父母生病时,你关心过父母吗?
A、很关心 B、不关心 C、有时关心
6、平时能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吗?
A、能 B、不能 C、偶尔做点 师评价:
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继续努力,关爱自己的父母,做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让学生从这个小测试中懂得:不仅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我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出示):“请闭上眼睛想想,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唤回学生爱的良知,把亲情回报付诸于行动,学会表达感恩之情。
(2)情景演绎:“请闭上眼睛想像,假如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就在你的面前,此刻,你最想为父母做些什么呢?”找学生分别饰演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和自己。师小结:【爱的天平】把父母为我做的事和我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爱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想想以后你该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回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游戏,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关爱父母,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学会关爱,明确责任
这一环节,我将出示: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父母,下面几点是我们应具备的条件:
第一:要听从父母的话,不要让父母担心。
第二:帮忙父母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减轻父母的负担。
第三:关心父母的健康,注意自己的身体。
第四:努力用功读书,认真求学,让父母不为我们的学业感到烦恼。
第五:对父母要有礼貌。
第六:做人处世,要讲信用,做个诚实的孩子。
第七:有什么好吃的东西,要与父母分享。
第八:我们要虚心接受父母的照顾或帮忙时,而且要对他们说:「谢谢」。
第九:父母生日时,自己亲自制作生日卡片,送给他们。
第十:父母教导我们的话,我们要牢牢记住。
师:我们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就是一个懂得关爱父母,承担责任的好孩子了。
父母无为不至地照顾我们,使我们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所以我 们更应该努力、用功读书,认真求学,以求报答父母辛苦的养育之恩。才不会辜负父母的一番苦心。
为了引导学生把关爱父母拓展到关爱更多的人和物上,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孩子们,父母对于我们的关爱,我们铭记在心。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感谢,如果你对他们有感激之情,就尽快的表达出来吧!”
课件出示 我要感谢——————————————,因为他(她)——————————————,学生交流
以上环节的学习后,我相信一颗颗感恩的树种已经悄悄地播种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而且将生根、发芽;最终一定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每个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都有自己爱的责任。如果你是一棵大树,你所承担的每一分爱的责任就是大树上的一片片树叶,那么,你这棵大树上会有多少片树叶呢?一个学期后,你又会长出几片新树叶呢?
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开垦一块肥沃的土壤,欢迎大家课后制作设计一颗属于自己的爱心树,种在这块土地上。
(设计意图:希望这一环节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潜藏的爱,关爱父母,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播放《小乌鸦爱妈妈》,结束本课。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了爱,学会了爱,每个人便都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拥有了破茧成蝶的魅力,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挥洒属于你的美丽。(边说边画蝶)
我说课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