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水文监测范文
水文监测浅谈方法
(一)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开展水文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工作,为流域防汛抗旱、水资源统一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是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基础。水文监测系统,为水文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水文监测系统以充实完善水文监测站点为重点,着力加强监测能力、应急机动巡测能力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河流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确保河流发生洪水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为我国河流防洪安全提供及时、准确的指挥决策信息。
下面我们就针对走航式多普勒剖面仪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做一解答。走航式测流仪采用牵引船体的办法,安装多普勒剖面仪,测量某一断面的流速流量以及断面形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
第一:采用船体不当或水流急速时,船体位置会发生变化。放入船体时,有时船体可能会打转或侧旋,不能按照设想的放入。
解决方案;a:可以在船体后面加上尾翼稳定船体;
b:在流速过高时更换合适的三体船或高流速船体。
第二:在运行中,由于船体前端翘起,不能使探头入水深度达到标准,从而无信号发回。
解决方案:调整探头相对船体的深度,使探头能够满足入水深度。以上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一些问题给以解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二篇: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建设情况汇报
江西省水文局 二○一二年七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总规模为新建水文站124处,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软件系统,13个水文巡测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5.9686亿元,分3年建设完成。
2011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主要为改建水文站58处,新建水位站162处,改建水位站7处,改建水情信息中心站9处,新建省级应急机动监测能力1处,建设雨量站866处。
截止2012年7月1日,我省866处雨量站安装全面完成,22处水文站、84处水位站开工建设,其中20处水位站水雨情信息已入网,可在省中心查询到实时信息,在今年防汛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目前完成土石方33983立方米,混凝土3438立方米。完成投资约4000万元,其中雨量站标2293万元,土建标约1200万元,其他投资完成约500万元。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江西省水利厅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孙晓山厅长任组长的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有四位厅领导任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水文局,由谭国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单位有: 省水文局、省防办、厅计财处、建管处、水资源处、监察室等。省水文局负责项目实施的管理工作。
厅领导十分关心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经常到省项目部检查指导工作,深入工程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进度。
为加强厅直属基建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四个安全”,水利厅成立了厅直属基建协调工作小组,由杨丕龙副厅长任组长,驻厅纪检书记李东江任副组长,对厅直属基建项目进行每月稽察,重点稽察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基本建设程序,资金管理,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以及建设项目责任人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落实情况等。稽察情况每月报厅领导,对存在问题要求落实整改措施。
(二)省水文局组建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作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的实施。从水利厅机关和厅直单位抽调了10余名专职人员组成,项目部内设综合处、工程技术处、财务合同处、安监处。根据我省中小河流建设站点高度分散的实际,在各地市(鄱阳湖)水文局组建了9个二级项目部,做为省项目部的现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实施。项目部明确了内部职责分工,制定了项目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招投标实施细则、设计变更程序管理规定、现场督促检查办法、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办法、质量管理规定、档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2012年2月29日,省项目部在南昌和各二级项目部签订了责任书,责任书要求按中央确定的目标,完成2011年建设任务,到2014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三)严格按照基建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省项目部认真执行基建程序,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程变更,做到依据充分,集体研究,程序规范。强化质量管理,充分发挥监理在质量、进度、资金控制方面的作用,同时采取省项目部有关人员按标段挂点、二级项目部按站点落实专人负责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办法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督,加强与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各设区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的联系,把质量监督落到实处。规范价款结算,做到计量规范、手续齐全、支付规范。
(四)认真做好2012-2013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根据2011年项目实施的经验和部稽察组对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2011项目稽察时提出的意见,我们在编制2012-2013实施方案时,加强了测绘、地勘工作。在方案设计时针对水文的实际,对测验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比较,组织了专家审查。在设计效果上强调一站一设计,在外观形象上要求突出水文特点,形成符合江西实际的水文形象设计。目前已完成222条河流的预警预报系统软件实施方案送审稿,2012新建水文站实施方案已完成工程设计和概算,7月中旬可完成送审稿。
三、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一)、严格基本建设程序,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均采取公开招标和公开采购。
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基本建 设程序进行,明确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部为项目建设法人,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了招投标制。
2011年江西省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按监理、施工、设备采购分别进行公开招标和采购。其中施工分为一般土建7个标段和缆道施工2个标段,设备采购目前进行了雨量水位设备采购,分7个包公开采购。
(二)、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管理。按程序做好项目划分、施工图审查、开工审批。建立建设管理、设计变更、现场督促检查、工程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管理制度。协助设计部门认真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加强工程现场督促检查,建立各类工程档案。
(三)、加强了管理人员培训
由于中小河流建设项目建设任务重,站点多、范围广、专业技术强,为规范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果,全面提升我省项目建设管理水平,2月份省项目部在南昌举办了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管理培训班,对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的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水利工程项目法人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招投标及市场管理相关规定、监理质量控制及工程验收以及本项目建设管理有关情况。派员参加了部水文局举办的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培训班学习。
(四)、加强征地协调工作
由于水文站点多面广,虽然征地不多但涉及范围广,为此省厅也专门向省政府行文,要求解决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 统水文(位)站建设用地问题。为确保2011年实施项目的顺利推进,省水利厅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通知》(赣水防办字[2012]10号)的文,要求各地市、县水利(务)局要指定专人积极配合水文部门完成中小河流建设工作。
我部以赣水文项目部发[2012]1号文件“关于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规范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
(五)、加强安全生产
省项目部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下文要求各二级项目部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安全生产和测汛安全工作,建立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参建单位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尽快上报施工渡汛方案,现在各二级项目部都已向各设区市防办上报并批复施工渡汛方案。根据上级安排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
四、系统运行和信息应用
1、系统运行管理。目前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暂纳入现有水文监测管理体系。由于站点较多,当全部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2、已完建工程调试运行使用情况
目前雨量站866处已全部安装完成,现正在对水雨情数 据接收时效性、准确率及通信畅通率、雨量传感器、RTU、接地系统、太阳级充供电系统等进行了测试,目前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运行正常。新建水位站中有20多个站已完成主体工程,设备已安装到位,信息已入网。这些水雨情信息已纳入省水文局水情信息网,在省水情信息网中可以查询应用。
五、存在问题
1、我省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站点高度分散,据统计58处水文站分布在47个县,169处水位站分布在75个县,866处雨量站分布在99个县中。由于建设地点高度分散,增加了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难度,项目建设管理与一般水利工程有一定差别,为了加强建设管理,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配备了40多名人员,有时仍然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管理成本高。
2、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到目前为止,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到位,但地方投资尚未到位。为此,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本项目配套资金情况,已向省政府要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省委省政府已将江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列为省级重点项目,针对地方配套资金缺口问题,孙晓山厅长向常务副省长做了专题汇报,常务副省长批示财政和水利要在省级水利经费投入中落实解决配套资金。目前配套资金正在落实过程中。
3、前期雨水天气较多,入汛后江西省雨水较多,影响工程建设进程。在1月至3月中旬,我省出现持续低温阴雨 天气,全省平均降雨量42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5.3成,出现了罕见的全省范围早汛,多条河流出现了超警戒水位的洪水,江河水位持续偏高,从项目1月初开工建设以来,3个月时间中,阴雨天气就达80多天。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项目的实施,致使项目实施进度滞后。
4、运行费用不足,将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特别是中小河流建设点多面广,巡测站多,设施设备长期在野外日晒雨淋,运行维护至关重要。特别是本次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建成后,必须加强管理力度,加大运行维护费用,才能确保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
六、建议
1、目前我省国家、省级基本水文站等监测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经费,长期依靠事业费和专项资金补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运行成本将成倍增加,现有管理体系将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为推进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妥善解决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养护经费短缺问题,建议中央财政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
2、建议中央对我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给予资金支持,确保任务如期完成。我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共需投资约6亿元。考虑到我省财力状况,配套50%有困难,应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为辅,建议中央投资补助80%,省级以下地方配套20%。
3、由于建设地点高度分散,增加了项目建设管理、施工、监理的难度,项目建设管理与一般水利工程有一定差别,为了加强建设管理,省项目部和各二级项目部配备了40多名人员,有时仍然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管理成本高。项目监理为了对一个水位站进行监理往往一次来回要跑几百公里,而169个水位站分散在全省75个县,监理难度大。设计服务工作也存在这些问题。建议上级根据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的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
第三篇: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发布单位】水利部
【发布文号】水利部令第43号 【发布日期】2011-08-18 【生效日期】2011-04-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水利部令第43号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已经2010年12月16日水利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部长 陈雷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保障水文监测工作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以下简称水文测站)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本办法所称水文监测环境,是指为确保准确监测水文信息所必需的区域构成的立体空间。
本办法所称水文监测设施,是指水文站房、水文缆道、测船、测船码头、监测场地、监测井(台)、水尺(桩)、监测标志、专用道路、仪器设备、水文通信设施以及附属设施等。
第三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权限,组织实施有关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应当因地制宜,符合有关技术标准,一般按照以下标准划定:
(一)水文监测河段周围环境保护范围:沿河纵向以水文基本监测断面上下游各一定距离为边界,不小于五百米,不大于一千米;沿河横向以水文监测过河索道两岸固定建筑物外二十米为边界,或者根据河道管理范围确定。
(二)水文监测设施周围环境保护范围:以监测场地周围三十米、其他监测设施周围二十米为边界。
第五条 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并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标准拟定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报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在划定的保护范围边界设立地面标志。
第六条 禁止在水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种植树木、高秆作物,堆放物料,修建建筑物,停靠船只;
(二)取土、挖砂、采石、淘金、爆破、倾倒废弃物;
(三)在监测断面取水、排污,在过河设备、气象观测场、监测断面的上空架设线路;
(四)埋设管线,设置障碍物,设置渔具、锚锭、锚链,在水尺(桩)上栓系牲畜;
(五)网箱养殖,水生植物种植,烧荒、烧窑、熏肥;
(六)其他危害水文监测设施安全、干扰水文监测设施运行、影响水文监测结果的活动。
第七条 国家依法保护水文监测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擅自移动或者擅自使用水文监测设施,不得使用水文通信设施进行与水文监测无关的活动。
第八条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迁移水文测站。因重大工程建设确需迁移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立项前,报请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 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各二十公里(平原河网区上下游各十公里)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下列工程影响水文监测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在征得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建设:
(一)水工程;
(二)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或者铺设跨河管道、电缆;
(三)取水、排污等其他可能影响水文监测的工程。
因工程建设致使水文测站改建的,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水文测站改建后应不低于原标准。
第十条 建设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申请书;
(二)具有相应等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工程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报告;
(三)补救措施和费用估算;
(四)工程施工计划;
(五)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受理的在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申请,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标准进行审查,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下列条件的,作出同意的决定,向建设单位颁发审查同意文件:
(一)对水文监测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价真实、准确;
(二)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切实可行;
(三)工程对水文监测的影响较小或者可以通过建设单位采取的措施补救。
第十二条 水文测站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组织力量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 在通航河道中或者桥上进行水文监测作业时,应当依法设置警示标志,过往船只、排筏、车辆应当减速、避让。航行的船只,不得损坏水文测船、浮艇、潮位计、水位监测井(台)、水尺、过河缆道、水下电缆等水文监测设施和设备。水文监测专用车辆、船只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
第十四条 水文机构依法取得的无线电频率使用权和通信线路使用权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干扰水文机构使用的无线电频率,不得破坏水文机构使用的通信线路。
第十五条 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遭受人为破坏影响水文监测的,水文机构应当及时告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被告知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水文监测正常进行;必要时,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汇报,提出处置建议。该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置情况书面告知水文机构。
第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水文测站所需用地,由对该水文测站有管理权限的流域管理机构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水文测站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文测站用地标准合理确定,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已有水文测站用地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确权划界,办理土地使用证书。
第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规定的,分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二条和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专用水文测站的水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
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
摘要: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是依靠高科技手段,采用空间数据采集技术,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信息实现流域面上大尺度水文监测的一门新型技术。该系统根据接收的卫星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日为单位进行降雨、辐射、蒸散发计算,进而进行径流过程预报。
关键词:卫星遥感;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
基于卫星遥感的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系统是依靠高科技手段,采用空间数据采集技术,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信息实现流域面上大尺度水文监测的一门新型技术。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接收的卫星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日为单位进行降雨、辐射、蒸散发计算,进而进行径流过程预报。系统的基本输入变量为降水、蒸发和气温,利用卫星云图信息和其它观测信息,在能量和水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得到流域降水和蒸散发的空间连续分布,供河流降水径流预报模型和水资源预测模型使用。流域降水、蒸散发监测除需要气象卫星观测的云图数据外,还需要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远距离通信系统(WMO-GTS)提供的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日雨量数据。云图数据需要建立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得到,日雨量数据为每天地面气象站观测的日降水量。系统工作流程见图1。气象卫星云图接受处理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处理包括:建立地面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气象卫星云图数据,并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建立气象卫星云图处理系统,将接收的云图信息进行处理,处理过程包括对卫星云图进行几何纠正、格式变换,形成多通道卫星云图数据与图像,并将处理后的结果存入相应的实时卫星云图数据库中。卫星云图为每小时接收一次红外通道、可见光通道和水汽通道的信息。降水监测
降水监测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云顶温度与象素点降水的统计相关关系,同时利用卫星信息在地面雨量站点间进行雨量插值。故降水监测方法是建立在两种数据源的基础上,一是气象站观测的雨量数据;二是通过气象卫星云图得到的云频率数据。气象站观测的雨量数据可以直接得到;云频率数据是从接收到的红外云图数据中得到,在对流层,云的温度与其距离地面的高度具有-6.50 ℃/1 000m的递减率的关系。首先用温度阈值(TTE)对红外卫星图像进行云顶高度分类,由于被观测的不同物体,包括地球表面和云层顶部,在红外波段都相对有一数值,该数值可以转化为行星大气温度,根据卫星云图柱状图分析,可将不同的云分成5个云级,每个云级都有其相对应的温度和大概高度范围(表1)。将红外云图
中每个象素点上的值根据温度和高度范围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云级,然后计算云生存期(CD),云生存期是按照每一云级等于10d内该云级的小时数得到的。
表1 云级分类与温度和大概高度范围对应
云级 红外数值范围 温度范围/K 大概高度范围/ km
冷云 <45 <226 >10.8
高云 45~59 226~240 8.5~10.8
中高云 60~89 240~260 5.2~8.5
中低云 90~119 260~279 2.2~5.2
低云
>119 >279 <2.2
在多重回归的基础上用卫星云数据计算每个象素点上的雨量,回归方程为: Rj,est=∑aj,nCDn+bjTTE
这里CDn 是在云级n的云生存期,TTE是温度阈值,表示雨强指标。对每个雨量站(j)建立该站雨量与该站及周边地区卫星云信息的回归关系。由于回归方程的局限性,每站估算降水和观测降水存在误差Dj: Dj=Rj,obj-Rj,est
应用倒距离加权技术可得到各地面雨量站间象素点(i)的系数aj,n、bj和Dj值。最后可逐象素点进行降水场计算: Ri=∑ai,nCDn+biTTE+Di
用这种方式得到的降水量估算在气象站点上与气象站观测的雨量数据相等。蒸散发监测
蒸散监测很大程度决定于基于地球表面的能量和质量传输的物理过程。基于气象卫星的实际蒸散发计算通过气温映射、大气订正、净辐射计算、感热通量计算、确定实际蒸散发量等步骤完成。考虑完全热量传输极端情形: T0,n=T0,m=Ta
基于中午地面气温(T0,n)和午夜地面气温(T0,m)之间的区域回归: T=aT0,m+b
可通过卫星数据估算整个边界层气温Ta。
根据云图的背景信息可自动完成大气订正过程。自由大气行星反射率图可取为最小值。用扩展的Kondratyev(1969)两层通量传输模型将每个象素点上的行星反射率转化为地面反射率。在该模型中,行星反射率是地面反射率和大气光学深度的函数,光学深度的影响在最小地面反射率时为最高,即在深厚植被地区大约为0.07。光学深度可由观测最小象素值计算。利用每日实际地面反射率与每旬最小地面反射率的比值,可估算每象素点的云量,后者用于辐射平衡计算。
对于红外热量,可使用另一种大气订正方法。地球——大气系统温度(T0
′)和地面温度(T0)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T0-Ta)=[k/cos(i0)](T0′-Ta)
这里k是订正系数,i0是观测高度角,最高行星温度由热量图数据中提取。该值被认为同无蒸散发的条件相一致。对于特殊的例子,实际地面温度可以计算,订正系数k可以被确定。
净辐射计算可通过太阳短波辐射与地面长波辐射之间的净辐射通量得到: In=(1-A)Ig-Ln
Ig是日平均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Ln是净长波(热力)辐射损失。当一个象素点被云完全覆盖时,可首先根据云反射率计算通过云的光传输(t),然后估算净辐射为: In=(1-A)tIg(Ln≈0)
总辐射计算仍基于扩展的Kondratyev双层通量模型。净长波辐射损失(Ln)由地面和大气温度和辐射率计算得到。
大气的感热通量与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差(T0-Ta)成比例。温度差可直接由卫星数据得到,简单公式为: H=Cva(T0-Ta)
C是湍流热辐射系数,取决于区域的粗糙度和植被高度,Businger(1965)的理论模型用于确定其范围。假定每天能量不发生变化,则可推出日平均感热通量。
确定净辐射In、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以能量为单位的实际蒸散发)可通过能量平衡LE=In-H-E得到。E是光合成电子传输辐射,大约是全植被覆盖区域每日太阳辐射的10%。每日土壤热通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有云覆盖时,地面的净辐射由云反射率估算得到。假定该日的能量成分与前期无云日相同(鲍恩比不变),则可得到实际蒸散发。径流预测预报模型
径流预测预报模型是基于卫星遥感的水资源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卫星获取的各类数据以及水文、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均要输入模型进行分析计算,最终得到预报结果。
模型包括信息提取与处理、水文分析、模型预报计算、结果显示与输出和系统管理五部分,如图2所示。
4.1 信息提取与处理
从实时水雨情数据库提取瞬时水位、流量、日平均流量、时段和日降雨量、日蒸发量;从气象数据库提取相关气象信息及降水预报成果;提取实时卫星监测分析计算数据,包括区域内降水、蒸散发、气温、净辐射等网格点数据;对提取的各类实时水文数据进行可靠性、合理性检查,修改错误,将降雨、流量等多源数据根据需要进行插补、外延,其时段长以日为单位;处理后的数据存入专用数
据库或以临时文件归档存储。
4.2 水文分析 用于流域空间和属性数据、水文数据查询,为预报员提供相关信息,使预报员能及时把握雨水情特性,了解流域下垫面特征,合理选择预报模型参数,以提高径流预报精度。其信息包括流域特征,实时雨水情,历史水文信息等。
4.3 模型预报计算 通过信息提取处理、水文分析,合理选择模型参数,实现日平均流量过程预报功能及实时校正、成果分析等功能。
4.4 结果显示与输出 将预报结果进行表格化和图形化显示,并将其输出到预报数据库,供其它系统或信息服务系统调用。
4.5 系统管理 提供包括系统登录、用户管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打印设置、工作参数设置、帮助等功能。
张正萍,马勇,张正波
(黄委会黄河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甘肃兰州 700030)
心 得 体 会
为期一个多礼拜的研究结束,我的收获甚多。这次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一个增强自我学习能力的平台,具体收获如下:
1、团队合作学习的形式贯穿了整个研究过程,组员间的合作与互助组、团队内、团队间的热烈讨论帮助我们理清了概念,同时也促进了反思,这样的活动效率很高,值得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借鉴使用。
2、对于这次所研究的卫星监测有了全新的认识,这门技术对于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保障,提前对自然灾害能有预判,将损失降到最小。同时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在以后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老师在这次报告的制作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解决了我们很多疑惑,在我们迷惑的时候给我们耐心的帮助和解答,让我们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报告,在此对于老师表示感谢。
第五篇:水文实习
《工程水文实习》指导书
实习时间:0.5周,其中外业观测1天,内业计算及编写报告2天。
一、实习目的
了解水文站的基本工作,熟悉各种水文测量仪器的性能和用法及有关水文要素的观测方法,掌握水文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历史特大洪水的调查方法。
二、外业观测内容 1. 水文站基本概况
了解水文站的历史沿革与断面布设情况,水文站的作用及日常工作,基本测流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流域的洪水特性与水文情势,历史最大流量、最高水位、最小流量、最低水位等。2. 水位观测
掌握直立式水尺的布设原则与观测方法、水尺的零点高程,自记水位计的安装方法、观测方法,现场的水尺读数、实测水位数值。3. 雨量观测
了解人工雨量筒、自记雨量计、自动发报雨量记的安装方法与使用方法,实测雨量数值。4. 水深观测
掌握测深铅鱼测水深的方法,了解超声波测水深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实测水深数值。5. 起点距观测
熟悉起点距的定义,掌握基线的布设情况及长度,掌握用经纬仪、六分仪测起点距的方法,了解激光测距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实测起点距数值。6. 点流速观测
掌握旋桨式流速仪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点流速的计算公式,了解多谱勒测流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实测点流速的数值。7. 含沙量测量
熟悉含沙量的定义与计算公式,掌握含沙量取水样的方法,了解测定含沙量的工作步骤。8. 比降观测
掌握水文站比降断面的布设情况、比降的观测与计算方法,实测比降数值。9. 历史特大洪水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访问,了解历史上特大洪水的成灾情况,特大洪水发生的年份与洪痕位置及洪峰水位。
三、内业计算内容
1. 绘制水文站的过水断面图 根据给定的测流资料(见附表),计算出各测深垂线的起点距与河底高程,选用适宜的纵横比例,绘制出水文站的过水断面图。要注意起点距的方向及河流的左、右岸不要弄错。2. 计算水文站的断面面积、断面流量、断面输沙率
根据附表的测流资料,依次计算出测深垂线间的面积、部分面积、垂线平均流速、部分平均流速、部分流量、部分含沙量,再通过累加计算出断面面积、断面流量、断面输沙率,并计算出断面平均水深、平均流速、平均含沙量。3. 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包括以下4个部分: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和实习体会。要求字数2500左右,要有必要的图示说明,必须按时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且计算准确、图表工整无误。并提交:(1)、水文站观测的原始数据;(2)、水文站的过水断面图;(3)、流量、输沙率计算表;(4)、洪水调查成果表。
五、实习考核和成绩评定
根据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和实习期间的表现,按100分制评定实习成绩。凡缺席、抄袭、弄虚作假者,实习成绩一律按零分计,必须重修。
附表
某水文站流量、输沙率计算表
施测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测流断面水位 43.10m
岸边系数α=0.7 垂线号数 起 点 距
m 水
深
m 河底 高程
m 测深 垂线 间距
m 断面面积m2 流速 m/s 流量 m3/s 含沙量kg/m3 取样 垂线间 输沙率 kg/s 测 深 测 速 取 水 样
测深 垂线 间 部分 面积 垂线平均
部分 流速
部分 流量 取样 垂线 间 取样 垂线
取样 垂线 间
右 水 边 50 0 1 112 6.0
0.69
7.1 2 1 180 6.5
1.22
0.66
260 5.9 3 2 340 6.5
1.35
0.84
420 8.2 4 3 480 9.2
1.42
0.92
540 11.0
5 4 600 11.6
1.58
0.9 9
630 11.9
660 12.0
690 12.2
6 5 720 12.0
1.61
1.18
750 12.5
780 12.7
810 12.8
7 6 840 12.3
1.64
1.25
870 12.9
900 12.3
930 12.0
8 7 960 11.7
1.60
1.44
990 11.3
1020 10.6
1050 10.3
9 8 1080 9.0
1.27
1.01
1120 8.0 10 1155 6.2
0.66
左 水 边 1227 0
水面宽度
断面面积
断面流量
断面输沙率
断面平均水深
断面平均流速
断面平均含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