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战略

时间:2019-05-15 04: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高分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高分战略》。

第一篇:高考语文高分战略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

刚刚跨入高三的大多数学生带着学习的激情挑战高考升学的压力,既然我们拥有高

一、高二学习的成功经验,又有对高三学习生活、对心仪的大学充满着的渴望,那么,面对高三更加紧张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束手无策?我们只要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懈奋斗,发掘潜能,我们就能通过一年的时间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收获高考。

但是,毋庸讳言,语文高考要想摘取130以上的高分,不仅应届生,就连往届生,几乎是望“分”兴叹,似乎高不可攀。尤其是语文学科长期被边缘化,以致成绩平平,对一部分考生而言,就连考得三位数都似乎较难……且慢,先听听故事:

一个穿越沙漠的人,水袋里只剩下一口水了,他坚持留下这口水。他告诫自己:把它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喝。于是,他带有仅存的一口水,激励自己不停地跋涉前行。他喃喃自语道:我身上还带着水,我还有生存的希望,我能靠它走出灼热的沙漠。终于,他踏上了绿洲,而那口水依然还在。

他凭什么踏上了绿洲?那口水?是希望,是信心,不断激励,不停跋涉!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可见,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垮自己,打垮自己的往往是自己。当我们处境很艰难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我身上还带着水……

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上路、科学规划高

三、实干加巧学,高考摘取的高分,对很大一部分考生来说,并不是神话。笔者就执教过一个班,高考平均分112,130以上10人,120以上26人。

我愿意陪伴同学们一起备战语文、冲刺高考、踏上130ˊ的绿洲。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语文突破130ˊ的成功经验,向绿洲跋涉吧!

一、自信——成功的关键

成功属于自信的人。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我们自知的总是自己的不足,却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尽管有必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充满自信和富有个性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一秘诀。只有自信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源泉。

第一秘诀是什么?

(一)清除自卑感。记住:自卑是自信的天敌。要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可忽视,那是你随身携带的一口水,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作对比,这样会越比越自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时时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弱项,譬如“我作文比别人写得好”“我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比别人强”……这样,你就永远充满自信。

(二)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坚持每天有意识的发挥、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兴奋中寻求更大的胜利。在这种不断地体验中,你的自信就会不断地坚定和提高,更大成功便随之而来。我建议把你曾经或每天妥善完成的任务或值得欣慰的成功,清楚地列于纸上,贴在墙上,学会自我欣赏,倍增勇气和信心,让成就感时时伴随你,让你的周围的人羡慕你。

(三)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于师长和同学的一些建设性批评要虚心接受,并锐意改进,要正确估计自己能力,确立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全力以赴。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什么时候都能干,天大的困难都不在话下,这样你反而会不断碰壁后失去信心,因为自信并不等于自傲,更不等于狂妄。如果认为自己一周内能完全掌握古诗鉴赏,这是过高估计自己,极不可取,语文学科永远是一个不断领悟、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学科,尤其古诗文,采用集中复习突破最不可取,必须渐进式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符合自己的实际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四)时时激励自己。只有学会了不断自我激励,不时提醒自己身上还带着水,你才能不断地战胜困难,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具体做法是:

(1)名言随心,从古今中外名言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牢记在心,或贴在桌面、墙上,以不断激励自己。

(2)榜样自我,一谈到榜样,我们总是选择他人,实际上以自己为榜样更有神奇之力,要时时欣赏自己——我的普通话(我的作文、我的背诵、我的书写……)很不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你的自信心自然倍增。

(3)誓言暗度,用正面的语言,如“我一定能、我是、我要……”,有针对性地为自己写一段奋斗誓言,每天起床后、下午课前、晚课前,默诵或朗读,这样,誓言内涵就会进入潜意识,渗入你的心灵,成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催促你勇闯130分大关。

这里提供几则誓言供同学们参考:

1、平静的水面,炼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闲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精英。我有不屈的意志,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是强者,我有许多优点,我就是自己的榜样。我的能力与众不同,今日事今日毕,明天一定辉煌。

2、一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永远过去,只留回忆,今天和我相随,即将消逝,明天可以憧憬,但它是零。只有抓住今天,把握现在,明天才有分量,明天才会愉快。

3、从今天起,我要挖掘我生命的潜能。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站在群山之峰,俯视平庸的沟壑,让陋习见鬼去吧,我是高耸的大山。现在,我的心田,充满了勇毅和激情,我要毫不犹豫地马上行动,不能让今天从我身边溜掉,我要超越昨天,把握现在,主宰明天,语文高考一定能超过130,高考的辉煌一定属于我。

同学们,马上行动,点亮心中一盏灯!

自信让我们心房点亮灯一盏,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们拥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泉,但路,还得自己走,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规划,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二、规划——成功的阶梯

怎么规划?

(一)目 标 高 考

目标犹鱼之水、兽之林、鸟之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功的基石。凡高考成功者都有较高的高考奋斗目标,来引导激励我们考生不断开拓进取,时刻不忘朝目标迈进。

进入高三,一定要把握现实的条件、自我的能力,确立自己的高考目标,并搞清实现目标的条件、方法、途径进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奋斗拼搏去实现目标。

高考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明亮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想。譬如高考要达到多少分,120、130、还是140,进入哪个录取批次,进而考上哪所大学,将来成为什么样人。如果没有明白的努力目标,就好比在大海上航行,没有航标一般,只能在茫茫黑海上漂流。有了目标,一步一步去奋斗、去实现,便会不断获得成功感,这种不断积累的愉悦体验是你努力实现目标的最大内在动力。

其次要不断调整预想。学习过程是动态和可控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基础的扎实,效果的巩固,能力的提升,许多开始预想较低的同学,便会不断调控、修整自己的目标,从而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活动也会不断评价、调节、修正、补救,这样,学习的成功经验越多,较高的目标越易实现,人生价值便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最后,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一旦目标确立,决不能三心二意,应付自己,必须诚心诚意,坚信不移,并且经常在脑海里浮想自己漫步在理想大学校园,如山中、清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也常常预定了学习、高考目标,却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落实,在课堂上跟着感觉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好整个高三阶段的备战。

三、实干——成功的基石。

语文科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强调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因此,高三复习,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但具体如何操作?前面谈过,你个人的复习必须考虑好三个问题,即如何与正在上的课或正进行的复习协调,各学科之间如何协调,语文内部语言知识与运用、文学常识与默写、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之间如何协调,时间如何保证。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后,再根据你的实际,合理安排。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做到三点。

一是先确定一月或下次考试之间的学习计划。它应当是你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水平或高度:譬如,提高写作水平,作文不低于45分,保持语文优势,在120分左右,进入班级前五名,总分前十名,这样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提高,让人刮目相看。

第二篇:2017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2017高考语文高分作文

全1:一碗一筷诠中华

广东一考生

白落梅曾写道:“那小小的瓷碟里,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旷远,地的辽阔。尝难尽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态。”中华食文化源远长,千百年来一句“民以食为天”竟令无数文人骚客、权贵宠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夹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古来便有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如今“蒸煮炒焖炖”,火的使用,让中国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这,恰好体现了古人们的创新精神。倘若没有创新思维,又怎会有火苗的出现?又怎会有火种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国人性格真谛。

【素材运用亮点1】引用白落梅名言,紧扣题目,从中华饮食中释中文化、中国人民的生格精神。提升文气,先声夺人。

食物承载的还有人们的性情。广东人好喝汤,正如广东人的性格,温润谦和;四川人爱吃辣,恰恰体现了川妹子、川哥哥们的豪爽直率;京城烤鸭色泽金黄,制作讲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儿”们谨慎机智的最好表现吗?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酸甜苦辣咸,五味全。五味构成一桌满汉全席,菜式多样,人也多样,中国人就是如此多元。

【素材运用亮点2】考生善用比喻论证,由食物喻人,各地不同的食物从窥见其性格特点,进而表现出中国人的多样化性格。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华传统。春节吃饺子,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食物们的名称由于谐音也被用来传递美好愿景——年年有“鱼”,汤“圆”团圆……这些都体现了先人们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诚的美好祝愿。

然而,正如《月亮的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币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其背后透露出的些弊端也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不知从何时起,三鹿奶粉开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红心鸭蛋成为了苏丹红浆液的代名词,虾不只是虾,而是注胶虾……渐渐地,人们谈“食”色变,浮云蔽目,食物难辨好恶,这正折射出今日中国个别商家眼里的唯利是图,罔顾他人安全,实在是“利欲催人万火牛”,悲哉!

【素材运用亮点3】由《月亮与六便士》句子,笔锋一转,由饮食之利到谈其弊,列举典型的食品安全现象,并深究其本质,考生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前进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体现了考生的全局观念。

所幸中华民族没有放弃抵抗。

食品监管力度的加大、有关法律的出台、执法程序的严格……均在扼杀着不良商家的坏念头。最终,蔽目浮云将被吹薄,也不再会因为“不见长安”而发愁了。

装盛中华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细致纹路,碗身描绘艳丽的花,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手艺传承,历史沉淀;夹食中华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坚韧,恰如中华民族性格刚直正义,不阿不谀。

中华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还有人性;烹饪方式的改进始发于人们的创新思维,源起于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纵有安全小隐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责任心之强大。捧起一碗,执起一筷,于色香味俱全的中华美食中,歆享中国特色中国味吧!

【阅卷总评】

考生选取了“饮食文化”和“食品安全”两个关键词来展开写作,以中华饮食的主题进行整体构思,先写“中华饮食”中好的一面,向外国友人展现出我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国人包容、开放和创新的优秀品质,接着指出中华饮食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即食品安全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在肯定的同时不忘提出不足之处,体现了考生的辨证思维。另外本文语言富有文采,这不失为文章的另一大亮点。

全1: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

湖南一考生

看惯了哥特建筑,你或许感兴趣于壮阔的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又或许欣赏那红脸张飞;吃腻了海鲜大餐,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

这里是中国。

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足以证明长城在中国人心中地位。昔日秦皇,动天下之力,北筑长城,以抵外来入侵。长城长,与海为邻;长城陡,万阶台阶上天际;长城久,千年风霜未倒塌。它不像吴哥窟,神秘绮丽;它不像巴黎圣母院,崇高而阴森;它不像加利福尼亚漫长的海岸线,柔美动人。它像一条巨龙,屹立于世界东方。它让世代中国人奋勇抗敌,这才有抗日十四年的奇迹;它让中国人充满精气神,这才有今日我中华复兴壮丽征程;它让中国人有永不服输的斗志,这才有那千年未曾断绝的灿烂中华文明!

【素材运用亮点1】选取第一个材料关键词—一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符号”,是对外开放的标志。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并通过和“吴哥窟”“巴黎圣母院”“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等外国标志性建筑进行对比,对“长城”及其作用进行了细致阐述。

这里是中国。

中国电影之巅峰便是获得戛纳大奖的《霸王别姬》,它让世人看到京剧之魅力,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程蝶衣便是这样的“疯魔”。那眉心一点朱砂痣,是你放不下的眷恋;那拿起刀枪剑棍的英勇,是你为国杀敌的豪情;那张张花白的小丑脸,是讥讽贪官污吏的内心独白。一张戏,一座台,唱遍的是天下苍生,言不尽的是千年艺术传统。它不像流行音乐,缱绻轻靡;它不像西方歌剧,夸张十足;它不像古典音乐,庄重严肃。它像一个千面镜,有血有肉,有故事还有酒。这便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时至今日它仍然在创新,接受时代熏陶,放射既古老又现代的光芒。

【素材运用亮点2】选取第二个材料关键词京剧。作者选取著名电影《霸王别姬》中主角程蝶衣——一个视京剧为生命,其至比生上命还重要的人,写出了京剧的特点。同时把京剧和流行音乐、西方歌剧做比较,表现出京剧的别样魅力。这样的叙说,足以让外国友人为中国文化痴迷。

这里是中国。

如果你曾到过中国,相信你不会忘记那些令你难忘的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读汪曾祺先生之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葱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你吃油焖大虾,可我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可我能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的鱼籽酱,可我能尝到秘制多年的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不是食材而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需少放一点的关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品到的则是人生感悟。

【素材运用亮点3】本段选取了第三个材料关键词一—中华美食。考生由汪曾祺先生对吃的抒写到热门饮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在与西方典型饮食的比较中,写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饮食文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更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这里是中国。

有你想不到的惊喜,有你未曾见的奇观,有你放不下的平常心。

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弹戏牡丹,一点茉莉香。

这里是中国,我们欢迎你。

【阅卷总评】

“一横长城长,一点茉莉香”,这一题目颇具文采,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本就是打破其刻板印象进行驱魅的过程。在众多歌颂成就的作文之中,这篇作文让阅卷者别有体会。考生抓住12个关键词中的“长城”“京剧”和“中华美食”建立起一个具有五千年深厚传统魅力及文化特色的大国形象。选取为人熟知的《霸王别姬》及《舌尖上的中国》等素材力证观点,易被人接受,同时,文章多处把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对比,让外国友人能更好的读懂中国,论证较为充分,素材的选择和运用颇见功底。考生站在时代的高度条分缕析,在理性介绍说明的同时亦带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强。

全2:扫除腻粉呈风骨

辽宁一考生

时下,人们喜欢美容,买贵重的化妆品。一项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会化妆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妆的女性,而且显得更聪明。所以,化妆的女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女人一定会化妆,一定会更注重仪容仪表。爱化妆是爱美之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皆有之,但只注重这外在的“浅碧深红”,而忽略了内在的“芳香馥郁”,岂不是有徒有虚表之嫌?

李清照描写桂花诗说:“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年代确实离我们远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脱俗的女子也不多见了。我总认为,每天化一点淡妆不仅会让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风景,何乐而不为呢?但仅仅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施粉弄眉,翘首弄姿,妖艳惑众,而内里却“空空如也”岂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内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极品”。

艰苦朴素是一种美,但绝不是不修边幅;适当的修饰但不能妖艳,这样可以被世人接受。一个人无论在家,还是立足社会,都应有责任和担当精神,才能顶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为别人活着。巴金说过:人不是为了吃米而活着。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有所作为。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不凡气质,舍弃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须敢于正视……敢当。”人有了精神气,往往就敢于担当。

外在之美不可少。试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在笔试成绩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面试是选择素面朝天、穿着打扮不加修饰的颓废者,还是愿意选择精心修饰的朝气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美容打扮一番无可厚非。但金玉其外,虚有表面,缺少涵养、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内在之美的底蕴,这样的人能走多远,令人怀疑。因为韶华易逝,青春难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内在修为是必须的。鲁迅说得好:“扫除膩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先贤圣哲倡导“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另一种美。关键是美的适度,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恰到好处。残花香尤存,蜂蝶恋旧枝。德行、品格与学识能力等综合起来,方能彰显高贵气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会淘汰,就跟上时代步伐。人举止谈吐得体,人后增强内蕴,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强不息中收获精彩人生。

全2:我以世界为眸 黑龙江一考生

寄情山水,所行所见之处入眼皆为眼中景;心怀天下,所到所及之处入眼皆为心中义。现实社会,物欲横流,有多少人追逐红尘羁绊,忘却了心之所向;又有多少人陷身名缰利锁,舍弃了灵魂追求。这都急需我们去改变。

作为国家之栋梁,我们应做好自我,发扬自我,提升自我之境界,以世界为眸,方能荡涤社会之污浊,还社会以明净。

【素材运用亮点1】开篇从现实写起,引读者入境,突出作为国家之栋梁的我们应以世界为眸,荡涤社会之我污浊,还社会以明净的紧迫性。

以世界为眸,一日自知。

鲁迅先生有言:“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我,只有敢于正视自我,了解自我,方可以自我之力给这个被“欲火”焚烧的社会带来“杯水车薪”却力量无穷的功用。鲁迅先生正是看透了这一点,认清了自己,以世界为眸,才弃医从文,发出“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深切呐喊;清华美女大学生石悦也正是认清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放弃原本安逸的高级建筑师工作而选择了做职业游戏主播的道路。

【素材运用亮点2】鲁迅先生与华美女大学生石悦同类并举集中论证“以世界为眸,一曰自知”的重要性。选例典型、恰当。

以世界为眸,二曰自信。

李清照拥有自信,才会发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豪言;李白拥有自信,才会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

每个人在世上都是一粒种子,有的会长成参天大树,供人乘凉;有的人会长出鲜艳花朵,香馨四溢。只要相信自己的价值,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总有一天,你会站在你世界的舞台之上,纵情高歌。

以世界为眸,三曰自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泱泱大国,煌煌五千年中华文化,从来不缺自强之人。王锋在胡同中带血的脚印,谱写生命之赞歌,为自强;支月英36年的坚持,为两代人的童年送去希望,为自强;大国工匠李万君攻关高铁难题,为自强;中国女排不畏艰辛,勇夺金 牌,提升民族自豪感,为自强……正是这些人的自强所爆发出的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回应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渴求与信念坚守。

【素材运用亮点3】选取当代典型人物,贴近生活,从个体到群体,排比论证,语势强烈,振奋人心。

以世界为眸,眼中或有清歌一阙,或有迷乱灯影,但只要认清自我,相信自我,强大自我,才能以自己轩辕之力拥抱整个民族的未来,谱写生命永恒的赞歌。

全3:书山有路,高考为径

——我看高考

四川一考生

转眼间,高考已与我国教育体制的发展携手踏入了不惑之年。越来越成熟的体制,为广大考生提供着通往书山之顶的路径。

博尔赫斯有言:“理想的拉力大于现实的推力,正因为有了无数人不畏艰难地追求理想中的希望,才使得那么多生命的璀璨明丽得以成就。”读书如远上寒山,其入愈深,则石径愈狭。而高考永远让广大考生看到白云深处的希望,让理想的拉力有了抵抗现实推力的正确路径。

【素材运用亮点1】选用了寒山、石径、白云等自然素材,从而运用比喻析理的方法,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高考,让我们收获的,并非只有为了这场考试而准备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便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收获的精神力量。如果说学习之程至此而止,人人考后拂衣去,那么,像许渊冲先生、叶嘉莹女士这样的大家恐难再出。试想:若仅靠十几年的学习,又怎会拥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底气,又怎会养成“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的豪情?所以,高考带来的探索学习的方法,培养的学习兴趣,更为关键。

【素材运用亮点2】选用许渊冲、叶嘉莹这样的人物素材,惜墨如金,高度概括,借助反问的修辞手法,论述给力。

一次次的测验,告诉了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个个挑灯夜战的深夜,教会我们攻艰克苦。如泮林革音,高考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结果,更是精神的丰收。

我们的备考过程,也是沿着书山求索的过程。麦家曾言:“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的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高考的存在,就犹如一条路,提供了希望,点明了方向。

【素材运用亮点3】考生首先引用俗语,再引用麦家的名言来作为理论论据,无疑増强了说服力。

每枚硬币都有正反面,人们对高考也有褒有贬。高考历来为人非议的并不是制度本身,而是这种制度之下,不少老师、家长、考生仅仅为了应对这场考试而教学、教育、学习。然而,大家忽略了一个真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真正达到素质教的目的,高考改革还需缓步前行,这毕竟是牵涉干家万户的大事件。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些年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为高考臻于合理最大化,做出了不胜枚举的努力。先是针对早先年处于风口浪尖的“填鸭式教育”,更新老师出题方式、考查角度力求创新,不落窠臼,把只吃不消化的鸭子”拦截在外;再是针对“-考定终生”的弊端,浙江上海已开始三位一体的方案,各高校也积极推出自主招生计划、综合评价计划,切实保障考生利益;面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关部门又将远程教育送进大山,将农村专项计划分配到各大高校。可以说,高考这个小孩在愈发成熟。

【素材运用亮点4】运用泛例恰当。也运用浙江、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的个例,作者还选用了有关部门的改革举措惠及农村的泛例。

高考之径在眼前铺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激扬梦想”“为国选才”绝不是遥不可及的戏言。

【阅卷总评】

本文立意恰当,观点醒豁。文章题目就是文章论点。文章富于思辨,理性剖析高考的积极影响。考生能结合现实剖析高考及其带来的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材料丰富,也是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信手拈来自然素材、人物素材、名言材料等素材,文章因此内容充实。

全3: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川一考生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今千万寒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变成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而转向期待高考将会带来的人生改变时,高考就真正达到了它培育人才、挑选人才的真实目的。

高考仍然需要改革,需要从“阳关道”向不定方向的“自由原”转变。

尽管我国的高考在对人才的培育上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唯分数论”依然束缚着考生的发展。浙江等地推行的高考新政有望改变这一现状。当文理不再分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学科,不再一考定终身,不再为选文还是择理而忧愁时高考才真正地成了一个“自由原”,考生则是原野上驰骋的骏马,自由而奔放,挣脱缰绳,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肆意奔跑。

高考,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个凝聚了几代人理想与回忆的“独木桥”,完成了向“阳关道”的蜕变,正声势浩大地开辟成一片“自由的原野”,为下一代人提供更加完善的腾飞之地、理想之港。

江苏:载上生活缓缓归

江苏一考生

路边多了一排公用自行车,清新如绿,快要与身后的草丛融为一体,是勃发的生机,向生活贴近。

【素材运用亮点1】镜头聚焦路边的公用自行车,三言两语,大笔勾勒,散发清新自然气息,切入快且准,起笔新颖!

多年来,国人一直打着“赶超英美”的旗帜,加紧步伐,生怕落于人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森林般拔地而起,蜿蜒曲折的高架桥穿越重叠,地铁为厚实的土壤穿孔,飞驰的轿车在路上“吞云吐雾”。我们的城市借着路面上各类汽车的咆哮宣告着城市现代化的到来,却掩盖不了生活的呻吟:我们的蓝天消失不见,雾霾早已迷住了双眼;一方宁静被汽车嘶吼刺破,城市风景成为车窗外匆匆掠过的阴影。

【素材运用亮点2】描绘城市现代化繁荣背后灰暗的“城市风景”,与开篇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的观点。

因此,我爱这简简单单的自行车,听它清脆的响铃声,看它不急不慢地前行,它用它滚动的双轮丈量这地面,如此贴近真实的生活。

母亲载着婴孩,细细地为他介绍路边的风景;男孩载着女孩,仿佛回到那白裙飘飘的年代;两个老头沿着路边缓缓地骑着,腰上别着的收音机里传来悠长婉转的唱词。人间百态,那飞驰的轿车,拥挤的车道,都抵不过这自行车载起的宁静时光,这才是生活在静水流深中显现出的真实,亦是现代人苦苦追寻的精神彼岸。

【素材运用亮点3】一组自行车上生活镜头,展示慢生活的宁静温馨。

廖伟棠在《来生书》中写道:“落叶沙沙,和我们说话,这就是远方春鸟鸣叫,就是水流过世界上的家宅,人走过旧梦和废诗、落日和断桥。”

【素材运用亮点4】借引用展示现代人理想的生活,引用的目的是将文章再推进一层。

他道尽了我们现代人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在这宁静悠长的时光里,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求得一方心田安静沉稳。

当人被动地被推进商品浪潮中,当一切都被物质化进行性价比比较,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病灶。我们跪在这用金钱、速度铺就的道路上面向无尽的虚无。

恐怖吗?可怕吗?是时候回归我们最真实、最简单的生活中了。

王维仕途颇为顺利,却羡慕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生活,他是从飞驰着追求物质的汽车上下来的,踏着自行车缓缓归入了田间。我们也行。

自行车虽小,却载得动我们的生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素材运用亮点5】从王维羡慕田园生活引出文章的主题,“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引用恰到好处,且一语双关。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在素材的运用上,具有以下特点:

1.正反对比。全文寓道理于镜头中,又长于情景描述,展开简约的议论。第二段描述了伴随着地铁、轿车为代表的城市现代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镜头,第四段描述了一组自行车带来的美好生活镜头,通过正反对比突出了以自行车为代表的慢生活的美好。

2.引用拓展。引用廖伟棠《来生书》中诗句,描述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把文章推进一层;用王维的例子,引用王维的诗句,为现实中的人们提供榜样,引出回归简单生活的呼吁。

北京:说纽带 北京一考生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颗无私的爱心是连接家庭、社会和人类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名言作为素材,巧妙引出全文论点,使文章具有文化厚重感。

真爱如丝,缠缠绕绕,织成纽带,凝聚家庭。失利时,一句“别太在意,你行”的宽慰和鼓励;离家前,一句近乎絮叨的叮嘱;回家时,一桌香喷喷的饭菜……父母无言的爱温暖了子女的心。一句“妈妈生日快乐”的祝福,一个感恩的拥抱,一次做家务的援手……子女懂事的孝湿润了父母的双眸。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

【素材运用亮点2】生活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生活气息。本段围绕“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的论点展开,从父母对子女和子女对父母两个方面展开,语句锤炼,富有文采。

记得高尔基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群生活在草原上的人,被别的种族赶到死亡笼罩着的森林里。英雄丹柯愿意带领大家走出树林。雷雨交加,道路艰难,人们筋疲力尽,开始指责抱怨丹柯。丹柯用手抓开胸膛,把自己的心高高举过头顶,照亮了前路,带领大家走出了森林,找到了幸福。当族群面临分裂,濒临死亡之时,丹柯以爱心为纽带,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可见,一颗无私高尚的爱心就是一条凝聚集体力量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3】经典人物素材能够彰显文章的文化气息。本段运用丹柯的经典例子,论证了“一颗无私高尚的爱心就是一条凝聚人心的纽带”的分论点。材料充实生动,具有典型性。对“丹柯”这一素材的深入分析,扣紧了论点。

一个成功的企业,也离不开爱的纽带来凝聚人心。爱的文化,是企业成功的精髓。当制度带上爱的温度时,才有感化和召唤人心的力量。当老板以爱为纽带时,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

同样,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也离不开爱的纽带。当一个国家金钱至上、人人为我时,这个国家必将一盘散沙,人心离散,失去民族的凝聚力,也必将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当今社会,中华民族走在复兴的道路上,我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爱这条纽带来连接你我他。只有我们人人心中有爱这条纽带,我们的国家才会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国度,我们民族的创造力才会激发,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记得法国诗人保尔·福尔二十世初在诗歌《回旋舞》中写道:“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美丽的桥,那时人们便可以绕着世界跳一个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这座美丽的桥,就是一条纽带,她的名字就叫“爱”。

百年光阴荏苒,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类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可是,民族之间的对立、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未远去。耶稣、释迦牟尼、孔子和穆罕默德之间,都需要一条通向和平、繁荣和幸福的爱的纽带

【素材运用亮点4】进一步引用保尔·福尔的诗歌,并和现实素材对比分析,从全人类的角度论证了“以爱为纽带”的现实意义,升华了主旨。

古人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愿爱的纽带化作美丽的彩虹桥,架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上空,造就幸福人生。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重点议论抓住了生活和时代热点展开。作者先从家庭生活的角度重点论证“幸福的家庭都是以爱为纽带来凝聚的”的分论点,又从集体的角度加以论证,小到日常的点点滴滴,大到企业、社会和民族甚至全人类,包罗甚广。

2.经典人物具有新颖性和说服力。选取丹柯这一经典人物素材,具有象征意义和典型性,从集体的角度雄辩地论证了“在艰难困苦中,以爱心为纽带,凝聚了人心,汇集了力量”的分论点。先叙后议,条理清晰。

3.名言素材彰显理论深度。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多次引用名人名言和诗歌等,开头孟子的话意在导入全文论点;中间保尔·福尔的诗歌,意在正面论证,并和下文形成对比。结尾引用古人的话使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北京: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北京一考生

2049年10月1日12时,阳光金灿灿地照耀在神州大地上,全世界到处都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

而此时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洋溢着一派欢乐的气氛。我的家庭要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一一火星旅游,来纪念共和国的百年华诞。因为去年我们刚刚在火星订购了一套房子,所以,今年我先派儿子星舰到火星的新居去看一下,我们要拍一张全家福挂在火星泰山城A区我们的新家里,以此来纪念共和国的百年华诞!

相比较有些昂贵的量子传输航班,火箭运送航班要便宜得多,更何况我们喜欢在太空中漫步旅行的乐趣。虽然这次火星之旅,只有儿子一个人前往,但我们一家人可以利用VR技术和儿子一同遨游太空。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最新的科技热点词语——星际探索、量子传输和VR技术等作为素材,巧妙地把素材具体化并和主题结合起来,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使想象合情合理。

五十岁的我,乘坐无人驾驶飞天汽车——可以在路上行驶,也可以在空中轨道飞行的汽车——大约半小时就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待室的四壁上播放着世界各国欢庆中国百年华诞的热闹场面。我的大女儿星辉,从美国乘坐量子传输航班赶过来了;二女儿星光,从月球实验室乘坐量子传输航班赶来了。

我们一家五口一起来到发射中心的草坪上。低头绿草茵茵,仰头天空瓦蓝,耳畔回荡着节日的欢歌笑语。蔚蓝的天空下矗立着高高耸立的火箭,在乳白色的箭体上书写着鲜红的大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火箭的背后是疏淡的远山——仿佛云雾中的长城。我们两侧是以五星红旗为中心的万国旗。

【素材运用亮点2】详尽描绘了照片的背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俯仰有致,使文章充满层次感、画面感。长城、五星红旗、万国旗等,既富有历史文化感,又富有时代色彩。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大家手拉着手,大声喊着“茄子”!我快速按下遥控相机的快门,随着一声“咔嚓”的脆响,一张高清全息照片从相机中吐了出来。望着这张富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照片,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耳畔仿佛响起詹天佑面对积贫积弱的祖国发出的呐喊:“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是呀,这张照片表面上记录了一个家庭星际航行前团聚的一个小镜头,但是,从深层意义看,它记载了个国家一百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是一个民族卧薪当胆、发奋图强、走向伟大复兴的见证!

我由衷地祝愿我们的共和国“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素材运用亮点3】引用詹天佑的名言形成今昔对比,突出了主旨;引用梁启超的名言,展望和歌颂共和国美好的未来,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旨。

望着这张照片,我的眼前浮现出三十二年前的一幅画面:2017年6月7日10时,北京某地的高考考场静悄悄的,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和他千千万万个同龄人一样,想象着未来中国的面貌。而青春年少的他早已思如涌泉,提笔写道:

2049年10月1日12时,阳光金灿灿地照耀在神州大地上,全世界到处都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

【素材运用亮点4】文章的开头以想象的形式在结尾重现,巧妙地联通了未来和现实,给人以奇妙之感,既首尾呼应,又点明主旨,可谓神来之笔。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立足于当下科技热点素材进行想象展开。文章涉及到了火星旅游、量子科技、VR技术、空中汽车、全息照片等高科技素材,这些当下萌芽的高科技事物,作为照片的背景,给予了想象以现实的基础,使想象合理,令人信服。

2.经典场景的描绘给人以具体形象、真实可信的感觉;共和国百年华诞的关键词在文中反复出现,既突出主旨,又起到线索的作用;特别是首尾场景的回环,使文章连接成一个环形的整体,引人想象,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3.名言素材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在面对照片抒发感情时,采用了引用法,今昔对比,突出主旨,增强了文学色彩,这些名言的引用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山东:为心灵点燃一盏深夜的灯

山东一考生

郭小乖说:“记得我小时候在西四的白塔寺旁边有一家小的、像一座庙样的新华书店,我老去那儿看书。但是在几年前,这家店关了。”诚然,总有一些实体书店随着网络的流行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关闭。我们呼吁:为心灵点燃一盏深夜的灯!

【素材运用亮点1】运用郭小乖话语作为素材,巧妙结合材料展开,具有时代气息,论点提出非常有力量。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夜店?霓虹灯下,夜色迷人,但那是灯红酒绿,是花天酒地,是精神迷离……24小时经营书店无疑为美丽迷人的夜色注入了最新鲜、最动人的活力。24小时经营书店,是城市生活中一盏深夜的灯,是人们在精神迷离中的一盏灵魂之灯!

我们欣喜,安徽有24小时暖心书店,青岛有24小时经营书店,北京三联也出现类似书店……各地实体书店,为的不是盈利,为的是精神的传承,为的是人们的灵魂的深化。

【素材运用亮点2】选取同类素材,一方面看得出作者的阅读广泛,另一方面也使文章切题到位,给阅卷教师以较好的印象。

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书店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确实是文人志士心中的乌托邦。有人会说,书店总归是书店,为的还不是盈利,还不是赚钱。吸引顾客眼球,赚的名声和金钱,一石二鸟,一箭双雕,高!但是,这样的书店,成本有多高,你知道吗?深夜到访的顾客,有几人是真正为买书而来?

24小时不打烊,看起来是营业时间的改变,其实是对理想阅读的一种追求。就顾客而言,这是喧闹之后的宁静之地。忙碌白天之后,释放压力之地,心灵栖息之地。夜读,胜于夜店;夜读,胜于夜玩。

【素材运用亮点3】结合题目所给素材充分深入的议论,这显然是文章制胜的关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深层挖掘。此处亮点就在于此。

刘易斯在《书店的灯光》中说过:“独立书店是自由社会的基石。”杭州“悦览树”24小时书店经理沈艺称:“其实,我们是想提倡一种纸本文化的回归。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喜欢读书的人在夜晚能够坐下来看书,让不喜欢读书的看到这个环境以后,也想去拿一本书坐在那里看。这是我们开这个店的初衷。”

24小时书店秉承的是开放的精神与灵魂的碰撞。西塞罗如是说:“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书店传承文明,灵魂深夜有灯。

【素材运用亮点4】结尾运用刘易斯、沈艺、西塞罗的话语,既有现实素材,也有经典名言,理论论据充实丰富,首尾呼应。

【阅卷总评】

这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一事一议有深度。作者注重思想,字里行间充满着对24小时书店的思考,看得出作者的用心。文章开篇运用郭小乖的话语,摆明自己的论点在事例分析中能够联系各地的书店做剖析,并能结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夜店”做议论,引人深思。

2.同类素材彰显力度。时评类作文或者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在于一事一议,一事一议的重点就在于同类素材是否运用到位,这篇文章显然给考生以启迪。

3.名言素材彰显理论深度。文章开头引用的话语非常切合材料,结尾处对西塞罗名言的引用自然;结尾运用连续的六字句,构成排比,彰显文采,凸显思想,是考场上难得一见的精彩的议论性文章。尤其名言引用恰到好处,引人深思。

天津:我们还没有燃透

天津一考生

电影《老炮儿》中,六爷年轻时拿着军刀抵抗十几人,为朋友两肋插刀;老了,也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慷慨解囊。在儿子面前,生活落魄的他带着一种英雄末路的颓废,不被认可的伤感无奈。老炮儿那一辈人的价值观正在被时代无情淡忘,然而那些无形的财富却从未被被时代无情淘汰,恰恰随着生活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长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愈发显得珍贵。

近年来,老人遭受诈骗的事情屡见不鲜,老人摔倒不敢扶,老人为跳广场舞与年轻人发生冲突的报道也见诸报端。老人退休了就该在家做家务,带孙子,跳跳广场舞,喝喝下午茶。仿佛,一群群老人智商不够用,他们加紧迈着蹒跚的步伐却怎么也跟不上时代的洪流,这是我们对长辈们的定位。如果你真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还有多少长辈,他们不是落伍者,而是跟潮者;不是老气横秋,而是壮志凌云;不是发挥余热,而是再创辉煌。

今年当选美国总统的特朗普已是70岁的老人,与他竞争的希拉里也是70岁的老人。两人展开了十个多月的斗争,硝烟过后,特朗普从商界大亨直接跃至总统。在人们印象中,70多岁的老人应是目光呆滞,行动迟缓了。在特朗普和希拉里身上,我们不仅看不到这一点,相反,两人精力之充沛、逻辑之清晰、思维之敏捷、头脑之精明,让无数年轻人叹服。

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年届90的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再一次拨正改革开放大船的航向;103岁的学者杨绛先生,笔耕不辍,出版作品《我们仨》;科学泰斗钱学森老人,老而不忘国家的航天事业,身躺病床,心忧家国,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些优秀的长辈们为后辈树立了榜样,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燃透生命的火光,留下满天霞光。1987年,已经74岁的白芳礼老人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车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将近90岁。那年,白芳礼看着在地里劳作的孩子,心里像灌了铅般难受。从此,他自己省吃俭用,将蹬三轮车挣来的钱全部捐了出去。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栉风沐雨,一脚高一脚低踩出来的!照常理,像他这样的古稀长辈应该可以安心接受儿女的关心和照顾了。可他没有,不仅没有,反而是把自己仅有的能为别人闪耀的一截残烛全部点燃,并且燃烧得如此明亮,如此辉煌!

2017年3月7日,方福林老人走了。从退休至去世的二十五年间,他在捐助之路上从未停歇;满头银发的张家敏走上了朗读者的舞台,自1995年以来,在自己接受乳腺癌手术之后,她一直公开自家的电话号码为患者热线……这些长辈们走过或苦或甜、或浓或淡的时光,浑身上下透着岁月沉淀的浓香,让人闻之即醉。

《老炮儿》中六爷在殊死搏斗之毅然将信件寄到中纪委,《人民的名义》中陈岩石毅然卖掉自己的老干公寓房,捐资助学,为老厂职工挺身而出……老骥伏枥,而仍志在千里的他们,正如豆瓣网友所说:“我们老了,但还没有老透;我们燃烧过,但还有没燃的部分。把它烧透吧!”

浙江:善读心灵之书

浙江一考生

人生有三本大书:“无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法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时期,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都(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我们现在是缺乏“心灵之书”的。因为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于每一个人的内心。

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

上海:【上海2017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预测:苹果的未来 上海一考生

对话背景:苹果4手机上市之前,乔布斯面对苹果公司内部的揣测和不安,面对将来手机市场何去何从,做出了大胆的预测……

库克:乔布斯(以下简称“乔”),我们已经开拓了市场,如苹果3手机,还要不断在半年之内推出新的产品,员工们对市场前景表示怀疑……

乔布斯:库克(以下简称“库”),你是否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有什么使命是定要达成的?你知不知道在你喝一杯咖啡或者做些无意义事情的时候,这些使命又蒙上了一层灰尘?未来虽不可预测,但我可以预测苹果在十年内必然继续发展……

库克:预测,生活本身就是未知的。你有何理由预测苹果能战胜那么多知名品牌于机呢?你为何不巩固我们固有产品,却要忙着推陈出新呢?

乔布斯:库,预测是需要想象力的。如果是一个萎缩的行业,创新就是要快速地从原有模式退出来,在产品及服务变得过时不好用之前迅速改变自己。

库克:我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你如何预测未来的苹果手机市场?

乔布斯:未来十年,手机市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我们的。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是追求完美的人。完美的质量没有捷径,必须将优秀的质量定位给自己的承诺,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当对自己要求更高,并关注所有的细节后,产品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譬如我们在苹果4代产品中置入美学因素。一个适合于手掌灵活把握的宽度、一个亮光闪闪的玻璃表面、一个清新自然实用的触摸屏,还有独特的iOS系统。这些,都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库克:乔,我懂了,你追求的是产品的质量。这个我相信所有的对手也具备这个条件,他们也对产品精益求精。

乔布斯:我们还有很多要素,让我预测未来的生活离不开我们的手机。

库克:比如?

乔布斯:我列举几条,比如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相关产品捆绑营销,同类产品都是精品的理念;不招聘俗套的员工;不追求复杂而追求实用……

库克:哦,我更加坚定了这一预测的信心。

乔布斯:还有更重要的一条——

库克:什么?

乔布斯:我们出售的是梦想而非产品,我们让人们对苹果公司产生了这样的印象,即苹果打动消费者的不是其生产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些产品所代表的具体涵义。正是这样的理念,让我对未来有了足够的预测:苹果的市场可能会占到三分之一……

第三篇: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原创 庄永海

在高考语文之中,作文作为压轴大戏,占据着大壁江山。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摸索写好作文的方法,然而作文仍是每年高考评卷分析中可提高空间最大的项目。因此,得作文者得天下,掌握高效有用的写作技巧是写得高分甚至满分作文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鄙人的作文技巧。一:擒贼擒王(审清主题)

拿到作文题,要知道它是一道题,是出题者引导做题者作答的桥梁。因此审清出题者的意图很重要。命题、话题、材料作文都一个中心词,而抓住这些中心,便是抓住了作者的意图。作文的主角就选好了。比如2013广东高考,材料中的“捐助”便是出题者需要学生去抓住的主题,去思考的事物。抓住“捐助”论述社会上各种与捐助有关的现象,结合你的思考,你的文章便符合出题者心意了。二:一见钟情(抓住开头)

如同人与人见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对于作文,你的开头便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在我看来,有一个既不炫目轻浮又不腼腆委婉的开头你就会获得老师的青睐。简单来说,便是开头要“切”合这篇文章的主题,开门见山一阵见血;而且开头要不落窠臼,能够让阅卷老师一下子被你的文采和思想吸引。只要点出要说的道理或者主题,一句名言、歌词,一句有哲理的话,或者是一段描述自然现象的排比段,便让你脱颖而出。

三:滴水不漏(严密结构)

写文章的结构层次,展现了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与逻辑能力。在高中语文考纲中,着重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因此,严密你的行文结构,会让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吸引力。对于议论文,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布(古今中外),论据的排列(并列、递进、对比、相关),论证总结都需要经过严密的组织,整篇文章才会滴水不漏。比如2012高考作文回到原点(回到什么原点,为什么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如此的结构就得到较多的老师赏识。四:锦上添花(突出美化)

一篇好的文章必定在语言和说理方面吸引读者,因此,在有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对文章的语言和说理进行突出美化,你的作文必定能锦上添花。美化语言需要比较高的文学素养,也需要比较高的渲染技巧,所以平时应该多去吸收“大家”大作中的高质量养分,也应该多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文字音符的魅力。再者,对于说理,选择正反对比、相似相关、前后呼应、排比突出的技巧都可以让你的文章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

五:画龙点睛(完美结尾)

前有龙头,后必有凤尾。我们不需要冗长的结尾来强调你的观点,不需要华丽的结尾来炫耀的文采,真正的好的结尾应该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能一阵见血地突出你的文章最重要的观点与开头呼应,同时能够将万千音符戛然而收,给读者深深的思索空间。这样一来,一篇优秀的文章就能呈现出来。当然,好的文章需要我们平时多去雕琢。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若能洞察万事百态的纹理,琢磨沧海桑田的规律,让人生与自然沟通,把笔尖与心灵相连,好的文章便成竹于胸。

第四篇:解析高考语文高分秘技

解析高考语文高分秘技:题干术语

题干就好比数理化中的题干,含有很多已知条件,一些细微的已知条件往往决定答题的成败。被数理化大题因为审题不细致而受伤的童鞋对此深有同感。所以,对于与问题干中的描述性或者限制性语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首先是两个基础概念,不会考试中提出,但是对后面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

百科解释说,用能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在语文中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法或者巧妙构思等手段带给人美的感受。

实用定义为:一切能使人感到美或丑(或总称为特点)的东西都叫艺术。

艺术性

带有美感的东东就说它有艺术性。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有艺术性,对称的有对称美,不对称的有自然美。

然后在理解了这俩关键词的基础上,我们来欣赏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能产生艺术性的方法或技巧叫做艺术手法,也叫做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但不限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巧妙构思、巧妙选材、锤词炼字等。因为上述所列内容运用之后全部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美感,也就是艺术性。

艺术手法范畴很广。一篇文章除了各项手法之外,一切可以让文章具备特色或者令人感到美感的方法方式,都叫艺术手法,使用之后文章或作品都具备艺术性。所以有些东西有艺术性但是叫不出来这种艺术手法的名称,语文命题中偶尔会出现这种情况,碰到之后会具体解释(此为上文“包括但不限于”的来源)。这里先举个例子。

例如:

张家自古多yc,禾苗向上乐呵呵。强中自有强中手,神仙难治轻狂人。

这个绝句艺术性在哪里?在其藏头。藏头属于巧妙构思,作者匠心独运,但无法将其归入修辞、表现手法、或者文章结构,属于作者的匠心独运,这个手法就是叫“藏头”。

有些古诗词选择题喜欢让ABCD四个选项的字数一样,因而显得很整齐,这算不算艺术性?也算。但你能说出具体手法么?

再比如有的文章作者大量使用方言俚语,这叫什么修辞?但这就是一种艺术手法。

有的作者行文过程中灵活变换语言风格,这叫什么手法么?也说不出来,其特色为语言生动活泼,摇曳多姿。

但是,这些通常在考试中概率比较低,常考的艺术手法还是那些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要把表达内容的特点形象的表现出来,使之更好地呈现给读者,就会用到表现手法。注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如对比、抑扬、虚实结合、讽刺等。

表达方式

就是表达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内容就需要用到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事)、议论(理)、说明(事物理的特点)、抒情(情感)、描写(场景),有且只有这五个。

表达效果/艺术效果

使用表达技巧或者艺术手法造成的效果分别如此称呼。内容方面使用表技巧带给人的美的享受,是其效果之一;中心或情感方面如何受到帮助是其效果之二,切分开来有三点:艺术性、内容、中心情感。(强调:以上四个姓“表”的,务必区分开来。)

【注:这些以前同学们在题干中碰见就发毛的关键词,其实都是表述严密的表现,只是我们未知其意,不加总结。我们继续快速提分的旅程。】

古诗词题干中,以下三个很常见:

情景关系

周围景色与作者情感关系,就是情感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包括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同此)。托物言志算不算?物可不是景。那我改写成“借物抒情”?在极个别情况下通过物只抒发情感不抒发志向的时候是可以说借物抒情的。

情景交融和寓情于景一个强调“交融”,一个强调“寓含”,也应该有差异。

意象

含有作者情感的物象。提到一个物象大家就能想到一种情感,这个就是意象。提到风雨,会有凄凉之感,风和雨都是意象,提到柳,都有离别之意,这也是意象。

古人触景生情,看到某种景物就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于是乎我们作品中就经常看见大家拿某种景物写某种情感,到后来就变成了看到写这种景物的就知道是这种情感。意象是在古诗词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物象和情感的搭配。

意境

多个意象或物象共同组成的画面。由于是作者描绘出来的,所以带有作者浓厚的情感色彩。画面忧愁则作者悲伤,画面清新则作者喜悦,然乐景写哀情不在此列。^^

举个例子:床前明月光。哪个是意象?只有明月,它代表思乡。床是什么?床是物象,不代表什么固定情感,但同样是组成这个意境的重要部分。

由此,意境的实用定义为:物象和意象组成的带有某种情感基调的环境或画面。

解析高考语文高分秘技:题干术语(2)下面这一组简洁凝练,非常有提示性,古诗词现代文都很适用。分析

侧重逻辑推理,强调因果关系,语言要准确严密。

赏析

侧重手法,强调其艺术性,语言要优美。

妙处

点明要赏析其艺术性。

简要

简要说说=简述。意在强调同学们不可使用啰嗦的语言,简明扼要即可。

主要

往往做“主要手法”使用,意在强调要赏析本句主要手法,一些次要的和牵强的不要拿来恶心老师。对于一个具备艺术性的东东而言,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会欣赏的人眼中是一目了然的,只有不会欣赏的人才会抓住并非关键的细节玩命强调艺术性。古诗文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品。

具体

通常指结合具体原文,往往需要用到引号引用原文。

下面三个直接告诉我们答题区间和答题方向,是题干中耀眼的关键术语。

结合全文/诗

三种含义。一是指要以全文作为答题区间,从全文开头至结尾全部扫描,分条概括(例如: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雨韵”这一主题的);二是指以全文作为答本题的语境(例如:结合全文,说说本文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三是提示我们要注意这句话结构上的作用和对于中心的影响(例如:结合全诗对此二句做简要赏析)。

含义

从表面意(过于明显的可忽略)、深层意、对中心的影响三个角度考虑。

作用

从内容(即含义)、上下文结构、艺术性三个方面考虑;和上面的含义同为经常用到的最高频术语,注意使用时如果题目在这个方面没有作用不需要刻意瞎编。^^

内容当中的分析注意包含对中心的影响,请参考上面的“含义”术语。

作者的情感

主要区别主人公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如果题干问的是作者情感,就不要瞎回答搞成主人公或者自己的,同样不答作者的答主人公的我们也不要搞反了。此处易产生零分答案。

下面两个术语比较朴实的术语,主要提示了疑问对象。

认识、理解和感悟

认识、理解是指对于原文本的理解,要符合作者的本意,才叫理解正确,感悟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联想,由作者给你的启示联想到什么人事或现象。

如何 什么 怎么 为什么

这是疑问词,后面跟的疑问对象,根据他们来判定问什么。但也怪,有人考场上就是会看错。主要说一下“为什么”。

题干:简述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煞风景”?

重点是回答“两次”呢还是分开回答每一次“煞风景”的原因?这个题干的理解就可以产生歧义。当然,如果结合语境,本题是很容易判断出命题本意的。如果有同学喜欢意会,则容易节外生枝,弄个答非所问,最终一分不得,反而说自己答得也有道理。这不是命题人表述不明,而是答题人不结合语境来理解,导致理解偏差。

参考答案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术语:

言之成理即可

这是个能坑死很多童鞋的答案注释。很多同学觉得这句话等同于“随便说说”。这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很多童鞋重视了“即可”二字的随意性,忽略了“言之成理”四字的严密性,这六个字加起来就具备极高的阴险性。这六字重点还是在“成理”,成理就要讲究严密的逻辑,而不是“随便说说”。大家再碰见的时候注意一下,看看是不是要得满分不容易。

具体考题中,上述术语是灵活组合的。例如: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结合全文,说说“XXXX”的句子有什么样的含义。

不多列举,同学们再次去做阅读题相信会对题目所问一目了然,对于答题逻辑清晰得变态,仿佛具备火眼金睛。很多实际题目中题干问的简洁而清晰,并不如何难于理解。此处列举这些只是为了加强我们的审题功力,避免因为审题原因造成失分而已。

第五篇: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高考语文高分战略——给高三学生的第一课(高三)

高考硝烟未尽,下一轮战鼓业已敲响。刚刚跨入高三的大多数学生带着学习的激情挑战高考升学的压力,既然我们拥有高

一、高二学习的成功经验,又有对高三学习生活、对心仪的大学充满着的渴望,那么,面对高三更加紧张的学习,我们有什么理由束手无策?我们只要充分认识高三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以及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接纳自己,赏识自己,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不懈奋斗,发掘潜能,我们就能通过一年的时间改变我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收获高考。

但是,毋庸讳言,语文高考要想摘取130以上的高分,不仅应届生,就连往届生,几乎是望“分”兴叹,似乎高不可攀。尤其是语文学科长期被边缘化,以致成绩平平,对一部分考生而言,就连考得三位数都似乎较难„„且慢,先听听故事:

一个穿越沙漠的人,水袋里只剩下一口水了,他坚持留下这口水。他告诫自己:把它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喝。于是,他带有仅存的一口水,激励自己不停地跋涉前行。他喃喃自语道:我身上还带着水,我还有生存的希望,我能靠它走出灼热的沙漠。终于,他踏上了绿洲,而那口水依然还在。

他凭什么踏上了绿洲?那口水?是希望,是信心,不断激励,不停跋涉!

其实,那一点水仅从物质的角度看,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它已成一种精神力量的源泉。可见,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只要希望还伴随着自己,只要自己心中还有一缕亮光,你的世界就不会阴冷下去。你依然能够坦然面对现实,依然能够诗意地栖居绿洲。外在的力量往往打不垮自己,打垮自己的往往是自己。当我们处境很艰难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我身上还带着水„„

据笔者多年的执教经验,只要我们满怀信心上路、科学规划高

三、实干加巧学,高考摘取的高分,对很大一部分考生来说,并不是神话。笔者就执教过一个班,高考平均分112,130以上10人,120以上26人。我愿意陪伴同学们一起备战语文、冲刺高考、踏上130ˊ的绿洲。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语文突破130ˊ的成功经验,向绿洲跋涉吧!

一、自信——成功的关键

成功属于自信的人。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我们自知的总是自己的不足,却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潜能,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尽管有必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充满自信和富有个性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一秘诀。只有自信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源泉。第一秘诀是什么?

(一)清除自卑感。记住:自卑是自信的天敌。要正确评价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可忽视,那是你随身携带的一口水,是你人生的宝贵财富。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作对比,这样会越比越自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时时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弱项,譬如“我作文比别人写得好”“我的现代文阅读理解比别人强”„„这样,你就永远充满自信。

(二)积小成功为大成功。坚持每天有意识的发挥、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兴奋中寻求更大的胜利。在这种不断地体验中,你的自信就会不断地坚定和提高,更大成功便随之而来。我建议把你曾经或每天妥善完成的任务或值得欣慰的成功,清楚地列于纸上,贴在墙上,学会自我欣赏,倍增勇气和信心,让成就感时时伴随你,让你的周围的人羡慕你。

(三)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对于师长和同学的一些建设性批评要虚心接受,并锐意改进,要正确估计自己能力,确立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全力以赴。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什么时候都能干,天大的困难都不在话下,这样你反而会不断碰壁后失去信心,因为自信并不等于自傲,更不等于狂妄。如果认为自己一周内能完全掌握古诗鉴赏,这是过高估计自己,极不可取,语文学科永远是一个不断领悟、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学科,尤其古诗文,采用集中复习突破最不可取,必须渐进式推进,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符合自己的实际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四)时时激励自己。只有学会了不断自我激励,不时提醒自己身上还带着水,你才能不断地战胜困难,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具体做法是:

(1)名言随心,从古今中外名言中,选择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牢记在心,或贴在桌面、墙上,以不断激励自己。(2)榜样自我,一谈到榜样,我们总是选择他人,实际上以自己为榜样更有神奇之力,要时时欣赏自己——我的普通话(我的作文、我的背诵、我的书写„„)很不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这样,你的自信心自然倍增。

(3)誓言暗度,用正面的语言,如“我一定能、我是、我要„„”,有针对性地为自己写一段奋斗誓言,每天起床后、下午课前、晚课前,默诵或朗读,这样,誓言内涵就会进入潜意识,渗入你的心灵,成一种无穷的精神力量,催促你勇闯130分大关。

这里提供几则誓言供同学们参考:

1、平静的水面,炼不出勇敢的水手;安闲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精英。我有不屈的意志,我有顽强的毅力。我是强者,我有许多优点,我就是自己的榜样。我的能力与众不同,今日事今日毕,明天一定辉煌。

2、一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永远过去,只留回忆,今天和我相随,即将消逝,明天可以憧憬,但它是零。

只有抓住今天,把握现在,明天才有分量,明天才会愉快。

3、从今天起,我要挖掘我生命的潜能。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我站在群山之峰,俯视平庸的沟壑,让陋习见鬼去吧,我是高耸的大山。现在,我的心田,充满了勇毅和激情,我要毫不犹豫地马上行动,不能让今天从我身边溜掉,我要超越昨天,把握现在,主宰明天,语文高考一定能超过130,高考的辉煌一定属于我。同学们,马上行动,点亮心中一盏灯!

自信让我们心房点亮灯一盏,让我们看到希望,让我们拥有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之泉,但路,还得自己走,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有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规划,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保证最大的成功。

二、规划——成功的阶梯怎么规划?

(一)目 标 高 考

目标犹鱼之水、兽之林、鸟之气,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成功的基石。凡高考成功者都有较高的高考奋斗目标,来引导激励我们考生不断开拓进取,时刻不忘朝目标迈进。

进入高三,一定要把握现实的条件、自我的能力,确立自己的高考目标,并搞清实现目标的条件、方法、途径进而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奋斗拼搏去实现目标。

高考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明亮自己所要达到的预想。譬如高考要达到多少分,120、130、还是140,进入哪个录取批次,进而考上哪所大学,将来成为什么样人。如果没有明白的努力目标,就好比在大海上航行,没有航标一般,只能在茫茫黑海上漂流。有了目标,一步一步去奋斗、去实现,便会不断获得成功感,这种不断积累的愉悦体验是你努力实现目标的最大内在动力。

其次要不断调整预想。学习过程是动态和可控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学习的深入,基础的扎实,效果的巩固,能力的提升,许多开始预想较低的同学,便会不断调控、修整自己的目标,从而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活动也会不断评价、调节、修正、补救,这样,学习的成功经验越多,较高的目标越易实现,人生价值便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最后,要提醒同学们的是一旦目标确立,决不能三心二意,应付自己,必须诚心诚意,坚信不移,并且经常在脑海里浮想自己漫步在理想大学校园,如山中、清华┉┉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同学也常常预定了学习、高考目标,却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落实,在课堂上跟着感觉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好整个高三阶段的备战。那么,怎样规划高三?

(二)规 划 高 三

很多高考骄子的经验启示我们,进入高三,必须对自己的复习备战进行全面规划。一个地方、一所学校,以至每位语文老师是有统一施教备考计划的,但每位语文老师的方略各具特色,我们每位考生的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如果我们一味只靠课堂牵着走,那么,语文高考突破130ˊ就真是神话了。

我建议同学,在语文老师备考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自己实际的战略,这一点是许多考上北大、清华以及复旦、武大、中山等名牌大学考生的成功秘诀。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施教经验,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性意见:把高考之前的时间分为四段(温习→应考→演练→回放),实施整体规划。

要注意的是必须周密考虑以下问题:现在正在上的课与即将进行的复习如何协调?语文学科与数学、英语、综合各科之间如何协调?语文科内部知识体系如何协调?语文老师一般按“课本→考点→综合”三段模式组织复习,我建议同学们现在就向你的语文老师问清高三备战模式,按《考试大纲》的要求,然后制定自己的计划。我给同学们的四段式整体规划是这样的:

1、温习→夯实基础(以考纲为蓝本串珠知识);

2、应考→把握技巧(以考点为线索掌握技能);

3、演练→提升能力(以套题为依托熟能生巧);

4、回放→成竹在胸(以成竹为风景游刃有余)。

今天暂讲第1点:温习→夯实基础。

由于各自基础不同,这一阶段长短不一,但我建议总体上以本学期寒假前后为界,主要任务是以考纲为蓝本串珠知识信息,拓宽知识面,打下坚实基础。这一阶段要注意把课本复习纳入考纲之下,而不是把考点散入课本之中。到底如何进行?下面就第一个考点字音谈谈方法。

由于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很多考生这题得分较难,有的考生平时只做做题,到考场碰运气,实际上这道题得分一点也不难,高考字音主要考查异形同音汉字(兼音近、形似):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04,广东)A .晋升、灰烬、觐见、进退两难、噤若寒蝉B .闪烁、硕大、回溯、媒妁之言、数见不鲜C .邂逅、亵渎、狡黠、不屑一顾、歌台舞榭

D .罪孽、啮齿、涅磐、劣迹昭彰、蹑手蹑脚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005,广东)A.奇数通缉豆萁放荡不羁犄角之势B.商榷雀跃宫阙声名鹊起生性怯懦C.茁壮琢磨浑浊着手成春擢发难数D.谚语笑靥砚台狼吞虎咽雁过拔毛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2006,广东)A.禅让 阐明 嬗变 煽风点火 潸然泪下B.庇荫 纰漏 毗连 筚路蓝缕 蚍蜉撼树C.侍奉 对峙 吞噬 恃才傲物 舐犊情深D.湍流 祥瑞 揣摩 惴惴不安 气喘吁吁

由上可见,我们对这些词语本身并不陌生,但就是拿不准,怎么办?要得这三分,除平时多说、勤查外,重要的是巧记。

先说巧记的范围。一是课本(最好包括选修本)每篇课文页脚的注音,以及文中平时难读的或你读不准的字词;二是国家语委颁发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三是多音多义字(除《审音表》中列出的之外,你的高考复习用书附录有一部分,再要根据自己实际搜集一部分)。内容很多,似乎要花大量时间才能应付这不一定有把握的高考3分,不划算;实际上,只要巧记,你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其次说巧记的方法。你必须准备一个《备考本》,随时把你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有两种记忆方法很重要(或许你的语文老师有更好的方法):

一是串珠法,如粤教版《必修1》第1、2课有六个注音,可以这样记,把它们串成一句话:“只会夤(yín)缘幸进的叨(tāo)天面对濡(rú)养万世的孔子恓恓(xī)惶惶(huáng),蹙(cù)眉不语。”再如《审音表》开头“隘、谙、埯、凹、坳”这几个难读难记的统读词也可同样串成一句话后,靠具体的语境来记忆:“不谙(ān)山坳(ào)是由埯(ǎn)子凹(āo)陷而成的人非常狭隘(ài)”。

一是记少法。很多多音字除常见音外,大多为特殊音,如“数见不鲜”(2004年)常见音为名词(shù)、动词(shǔ),只有作“屡次”讲时读(shuî),也只有“数见不鲜、频数”等几个词(注意《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 之“数”读“shuî”)。又如“奇数”(2005年),常见音为(qí),只有与数有关的“奇数、奇零、奇偶”等少数词读(jī)。再如“遂”[只“半身不遂”中读(suí),其余读(suì)]、“拾”[只“拾级而上”中读(shâ),其余读(shí)],等等。对于多音多义,我们只要牢记其特殊音义即可。

注意:字音的复习一定要与字形、词义的复习紧密结合,这样才会节省时间,一举数得。只要认真积累,而不是只做复习资料上的几道练习,你一定能事半功倍,易得三分。其余考点的复习方法希望同学主动向语文老师(可以不是本班的)求教。这一阶段必须对所有考点都进行复习,包括作文。

寒假前后,建议同学们除对前面内容来一次大搜索外,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一学期梳理,对考纲已有清楚地认识,对自己的语文能力亦有充分认识,有的写作弱些,有的阅读差些,有的古诗文还有待提高,建议你在寒假前后这段时间(约一个月)进行弱项补救提高,这样,你就能轻轻松松进入下一轮备考了。同学们,立即行动,科学规划高三!

据高考语文科评卷组传出的消息: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文字应用能力薄弱;考生在古诗文、现代散文题上失分较多,尤其是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失分最为严重,与往年相比,古诗文鉴赏的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在散文阅读和语言应用等方面测试的及格率较低;作文总体水平也很不理想,其中对题意理解不透的人很多,满分的人很少,内容空洞无物、语言逻辑混乱的作文很多,作文的平均分很多省市未超过40分,大多数考生都是35--45分之间。百灵网上有一篇《高考评卷老师爆评卷内幕,答题有十大失分误区》的文章,建议同学看看。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仍然要把基础训练放在首位,尤其是阅读能力、思维

能力等。要夯实基础,训练和提高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夺取130ˊ,自信是心灯,规划是阶梯,而实干才是成功的基石。

三、实干——成功的基石。

语文科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强调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因此,高三复习,重点在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但具体如何操作?前面谈过,你个人的复习必须考虑好三个问题,即如何与正在上的课或正进行的复习协调,各学科之间如何协调,语文内部语言知识与运用、文学常识与默写、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五大板块之间如何协调,时间如何保证。在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后,再根据你的实际,合理安排。这里,我建议同学们做到三点。

一是先确定一月或下次考试之间的学习计划。它应当是你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后能够达到的水平或高度:譬如,提高写作水平,作文不低于45分,保持语文优势,在120分左右,进入班级前五名,总分前十名,这样一步一步前进、一步一步提高,让人刮目相看。

二是具体安排每一天。只有把握今天才能最终如愿以偿。参考意见是:每日不少于一刻钟早读语文,每天其它自习时间二十分钟用于语文,若语文是弱科,你必须把周一至周五(每天不少于30分钟)安排为语言、古诗词、文言、现代文、作文(隔周一个小时练笔)来前进。合理安排,原则是学习定额不能过高,否则只会赶量而流于形式;若太低又轻而易举而松懈,我建议适当加压即可。

三、立即行动。一旦计划就绪,立即投入行动,不要坐等明天,你就成功了一半,只有有了一往无前的行动和力量,才能达到光辉之巅,否则你将一事无成。抓住现在立即行动,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下面谈谈复习方法问题:及时、延时、分时。

及时——针对遗忘先快后慢这一规律,复习必须及时,力争在大量遗忘开始之前进行复习,因此,要做到日清(下晚课前或睡觉前,把今天的内容快速回顾一篇,或每日早起后回忆先天的内容)、周综(在周末把一周的复习内容系统的归类整理)、月结(配合学校月考对每月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下月改进)。

延时——在你规定的时间内有时有意识地适当延长十来分钟,这种过度复习法有时可达到最佳效果,但若再延长就不划算了,效果可能会递减,这就是说1.5倍的延时最有效。

分时——把复习时间分成若干小块来进行复习,上述建议同学们每天的具体安排就是基于这种理念。为了有效利用复习时间,这里建议同学们除了有班级统一的课程表外,不妨自己还制一个语文复习时间安排表,以提高零星时间的利用率,确保高考冲破130ˊ。

再次提醒同学一定随时笔记、笔记、笔记,不能让《备考本》闲着,并且要充分利用,成为当日和周末的复习帮手。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你会惊奇地发现,语文130分正向你暗送秋波。

最后,向同学们推荐几位语文高考夺分高手的成功经验:

高晋,男,2004年毕业于甘肃白云公司二中,高考语文121分,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高中语文学习体会:一点一点地抠。

语文我一直学得不是很好,从高一到高三一直都是60多分,当时我语文是一个弱点,作文不太好。因为我学理科没激情,平时嘴笨一点,写出来的文字也很枯燥,很涩的感觉,这是我的一个弱点。主要是字、词、句,平时很少看课外书,有时间都玩了。所以字、词、句一直都不是很好。还有成语,你平时看的书多一些,自然会讲出许多来。这些东西是你急不得的,这都是日积月累的,没事就翻字典。一开始我不太爱翻语文字典,但我为了培养对语文的兴趣,就强迫自己去翻。拿一套卷子,错了就一个字一个词地去查,查时间长了,我发现我特别爱翻字典了。我现在好像有怪癖,一看见书就想翻字典。像成语词典、汉语词典,查一些词我都把它们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反正我是一点一点地抠,平时放学路上也想学习上还有哪些漏洞?怎么补?先补哪个?再补哪个?有些漏洞要长期抓,有些漏洞要猛补?还是要温补?就这样慢慢地、一点一点搭配,就好多了。

张赟,女,2002年毕业于陕西核工业四0五厂子弟学校,高考语文141分,现在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喜欢的名言:“你之所以看别人高大,因为你跪着,站起来吧!”——(法)乔治·桑。高中语文学习体会:收获每一天!

高三复习时一定不能放松基础知识,而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单靠突击是不行的。有些同学因为感觉自己语文基础好就在上课的时候不听讲,我曾经一段时间走过这样的弯路,所幸的是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条歧途。我相信老师的经验,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是他长期积累的知识精华。语文学习要求平时多积累,我的办法是经常整理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构架知识板块,逐渐在心中形成大语文的整体概念,将所学的各个知识点组合起来,培养自己的语感。刚上高三的时候,初做模拟题,科技文读不懂,文言文不会做,作文要写好久。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成系统,字词句段篇章的困难一步步化解,阅读变得轻松起来,而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作文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阅读能够开拓眼界,启发一些新的观点,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帮助把问题想得更深、更广。这样一来,慢慢地再作模拟题,感觉与从前大不一样,题目变得越来越简单,出错的频率越来越少。我欣喜地看到自己每天都有收获,都有进步,心中的快乐也越来越多。

王 伟,男,2005年毕业于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中,高考语文144分,现在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高中语文学习体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刚进高三时,班上高手如云。那时他的语文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在100~110分之间浮动,他意识到这样的成绩在高考中对他不利。因此,在平时他就有意识地把语文放在优先地位,也为此制定了学习计划。

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王伟主要还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另有“独门诀窍”,随身带有几个小笔记本,其中两个就用在语文方面。一个是专门的字、词集锦,将平时所见的容易误读的字和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主要是成语)全部收录,然后利用晨读大声朗读以加强记忆;一个是文摘集锦,专门收集一些俗语或从报刊中摘录一些他认为比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录的东西太长,就把它裁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晚上睡觉时躺在床上拿出来翻翻,这样既可以记忆也可以催眠。“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些积累对我有多重要。因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语音、字、词、句的大题中,自己一分未失。”

滕少华,男,2002年毕业于陕西西安交大附中,高考语文145分,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高中语文学习体会:把系统化知识调制成为高分催化剂。

我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只错了一道题,作文丢了2分,145分建立在扎实、系统化的知识基础上,得益于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方法。

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我特别重视总结,可以说在高三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做总结。高三的复习一般在强调积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知识总体的系统化把握。每个阶段的都必须认真做好总结,比如语音是一个系统,复习时候要密切关注所有学过的字词的读音,像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将诸如此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归纳,便于记忆掌握。

同学们,立即行动,抓住今天,铸就灿烂的明天!

下载高考语文高分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高分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式

    高考高分作文的万能模式(2)  如何与阅卷老师进行较量 任何一场考试其实都是我们和阅卷老师的一场看不见的战争。兵书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作文,我们的对手——......

    语文:高考高分作文万能模式

    高考高分作文的万能模式(3) 猪肚四:来点煽情 【大师风范】 窗外是茅舍、田野,不远处便是连绵的群山。于是,童年的岁月便是无穷无尽的对山的遐想。跨山有一条隐隐约约......

    高考语文语用题高分技巧

    高考语文语用题高分技巧 原创 庄永海 在高考语文之中,两道语言运用题占据了12分的分值,虽然题目很简单,但这几年语用题都成了提分空间较大的题目。如此的香饽饽,我相信只要我们......

    高考高分议论文

    上海高考作文题: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随心之性,思哲之志,羽化而登仙 68分 有......

    高考语文阅读高分突破秘笈.资料

    高考语文阅读高分突破秘笈 I 知识链接 一、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二、散文分类 1......

    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写才能拿高分

    高考语文作文怎样写才能拿高分? 大家可以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快速提升高考作文写作水平。 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

    高考语文高分是怎样炼成的

    高考语文高分是怎样炼成的? 高考状元分享:高考语文144分的学习经验 回顾三年的高中学习,我坚信:学习是一个“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过程。十年寒窗,每一天都在跋涉,每一刻都在超越......

    高考语文临场夺高分答题要诀

    高考临场夺高分答题要诀(修订) 陈继英 (一) 高考不仅考能力,还考毅力和心理。 沉着冷静是关键,时间分配要合宜。 进场前后心莫慌,回忆以前辉煌史。 注意事项心中念,消除紧张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