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狄浦斯读后感
院系班级:民商经济法学院
学号:2010201034
姓名:余润涵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活到老想到老的问题。人不是因为有智慧而死,而是因为有智慧才意识到死亡。人不可能永生,人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人被抛入可能性的境遇之中,面对可能性塑造自己的人生,作为个体的自我而存在。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讲了这么个故事:一天晚上泰勒斯因为专心地抬着头看星星,一不小心掉井里了。这事儿正好让一个女奴看见了,女奴大笑,笑话泰勒斯这么迂腐,为了看星星连脚底下是啥都看不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却在眼前东西没有搞清楚时去关注浩瀚的人生,这代表着一种人生的意义吗?吃穿住是生活的前提而不是目的——那么,人是否有去发现神的使命呢?
人又是否能为自己做主?
故事中,拉伊奥斯曾劫走国王佩洛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导致其自杀身亡,因此遭到诅咒,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俄狄浦斯杀死。如果这一诅咒成立那么还算是因果循环,神惩罚了有罪的人。但是他的儿子俄狄浦斯,他竟然一出生就要背负弑父娶母的命运,而且不能逃
脱。这对于他岂非太不公了,他生做了他父亲的孩子,被注定的悲剧就像话剧一幕幕等着他。俄狄浦斯离开科林斯流浪到底比斯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当时的底比斯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所困,后来俄狄浦斯途经底比斯,并且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制服了狮身人面怪,解救了底比斯。他也继承了王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
在底比斯担任国王期间,俄狄浦斯凭借超高的胆魄和谋略,治国兢兢业业,国家长期风调雨顺,人们生活富足而愉悦.后来,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发生,天神宣告,只有杀害前王拉伊奥斯的凶手伏法,才能消灾祛祸。国王俄狄浦斯严厉诅咒凶手,并号令全国追查。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凶手被指出正是俄狄浦斯本人。当年俄狄浦斯的父亲因为惧怕神谕,于是把他抛弃在荒山上,辗转成了科林斯国王之子。成年后他为了躲避弑父娶母的预言,逃出科林斯国,在途中与人抢道,不知情地打死了自己的父亲。他来到底比斯国,被拥立为王,不知情地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俄狄浦斯这才知道他是拉伊奥斯的儿子,终究应验了他
之前弑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达王后羞愤地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自我放逐,离开底比斯,不知所终。
读完《俄狄浦斯王》,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会是这样?俄狄浦斯的亲生父母将其扔掉,是为了避免杀父娶母这一悲剧的发生:善良的仆人将其送给科任托斯国王波里布斯的牧羊人,也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长大后的俄狄浦斯,离开了科任托斯,发誓一生不回科任托斯,更是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每一个人都竭力地避免悲剧的发生,企图用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去决定自己的命运。人们逃避者命运,为自己而斗争,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足以作出更智慧的选择,在无限可能性中创造自己要的人生,但是命运一步步紧锣密鼓地依次展开,甚至一丝一毫都没有差别。选择只是一种假象,有时貌似做出了一种完全逆向的选择,可是结果还是顺流而下了。一切的还是发生了。这是必然要发生的吗?这是应该发生的吗?这又是谁来决定的呢? 人在其中又有怎么样的角色呢?全书给出的答案是——命运。智勇双全的人类英雄最终也难逃被命运捉弄的结局,那么人类必定会难逃命运吗? 俄狄浦斯的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同样具有人类美好品质,却仍旧被所笃信的命运所戏弄的人。这是圣经里面的故事,主人公叫约伯,他为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并且生活幸福,生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而且家道丰富,牛畜成群,仆婢盈门,“在东方人中就为至大”。然而,他并不崇尚物质,也没有倚赖财富,相反他在灵性上甚为富足,为人乐善好施,肯慷慨扶助困苦的人,常把衣裳赠送给有需要的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上帝最为忠实的信徒,紧守忠诚而与上帝享有亲密的关系。后来,由于撒但却就约伯的忠诚向上帝挑战,一句“约伯只为了物质利益才事奉上帝耶和华”彻底改变了约伯的命运,在上帝的允许下约伯所拥有的一切都夺去,毫不知情的约伯开始遭受一连串的灾殃打击。示巴人和迦勒底人攻击他,掠走了他大量的财物。他的儿女在一场风暴中全部罹难。上帝甚至任凭撒但伤害他最忠实仆人的身体,于是约伯染上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他的肉体以虫子和尘土为衣,肉和口发出恶臭,妻子亲友都因此厌恶他。试想,人的命运竟然被神的戏言打赌所决定,并且除了匍匐在上帝脚下谦卑接受其他任何的反抗都被宣告无效,这是多么可怕啊。人类常常训斥动物,把它们当做自己的玩物附庸,殊不知也许自己也是别人的玩物,鼓掌之间稍有不慎灰飞烟灭。
《俄狄浦斯王》和约伯的故事代表的西方文明中的一种命运观,宣泄着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和结局的无可奈何。有人说信上帝是一场只赢不输得的赌博?如果上帝存在,毫无疑问,信的人得到救赎;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这个人赌上了自己的一生,为它而活也毕竟是安稳的,没有输掉什么。但是其实,以赌博论来看上帝,输的时候还是挺多的。人生是一场冒险,人没有无限的尝试机会,所以人往往希望意义既定,不去思考,逃避问题,逃避痛苦,这样的逃避企图做不赔本的买卖反而输掉了自己的人生。人是生活在明天的动物,总期待明天会更好。但是假如明天终有一天不在来临,你怎么相信明天会更好?假如知道上帝并不存在,那么笃信上帝的人,如何去相信公正真善美,如何去反对私邪假丑恶,如何去仁爱、喜乐、虔诚呢?人要在一个世界中去超越,并不能靠着外在的神谕支撑,而需自己心中的明灯照亮。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树生,与其花太多时间在寻觅神的指引上,不如建立自己心中不灭的明灯,灵利人当下识得,除去觅的病,狂心遂熄。
但是,人往往在社会中生活生存却找不到自己。海德格尔问:我是谁?现在,我不是我,我是以大家来作为生存的。我喜欢什么因为大家喜欢什么。大家拿走了我们的存在,主持我们的人生决定我们的喜好。在这个时代,人可以靠书本来生活,甚至靠网络考报道来生活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我在哪儿?大家是谁?——查无此人,从无此人。没有人为你负责。每个人都是大家。但每个人中都与大家是排除的。大多数人都反对暴君式的专制政体,内心却接受别人的权威和专断,期待某些人告诉我们是非善恶的标准好去恪守,这是多么的肤浅和空虚啊。这根本是逃避自由,是人不愿承担责任。因为按大家的方式生存人有一种安全感。归根到底人逃避自己。人为什么逃避自己,逃避最本真的自由?其根本是逃避死亡!于是,我们发明各种学说,希望,信仰来遮掩死亡的现实,期待得到永生,然而死亡的事实并未因此消失。海德格尔:死亡是人之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而不可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性。这是最大的可能性。每个人只能面对自己的死亡,不能别人代替。可以替别人承担危险,但不能代替别人去死,死是一丝一毫都拿不走的。看过临终人的眼神就会知道什么才是最无奈的,当世界的一切关联都要与你解除,那时的繁华落尽油尽灯枯人走茶凉才意识到自己究竟是自己一个人。我们不能依赖任何人,不能崇拜任何形式的“神”,事实上并没有向导,没有老师,也没有权威,一切只有靠我们自己,除此之外一无所恃。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再追寻,不再寻觅。认识自己才是人生智慧的开端。
那么如果我们撇开理论,不谈理想,不怕活不怕死,不担心家庭,不担心流言,不害怕没有保障,而是实事求是地生活,只清新无邪地活自己,那么我们能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我想,我们先得正视当下,面对现实。如果我们不断逃避当下,不容许他出现在眼前,我们怎么能面对它?然后,我们每个人作为“大家”的一份子,必须为当前的竞争、暴力、恐惧负起完全的责任,不是置身事外,不是与我无关,有此共识新世界产生才有可能性。
世界之复杂、人生之难料不可想象,一切境遇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战战兢兢太多错,泼泼洒洒反而活。人最易犯的毛病,是以主观勉强客观,总是以己度人,强求他人也强求自己。已知的太渺小、太多迷雾,渺小到仅仅是未知的一粒渣滓,我们所笃信的往往是误我们最多的。唯有识得本真,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才可痛痛快快、清清明明、坦坦荡荡、踏踏实实安过一生。
第二篇: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第三篇:俄狄浦斯王 读后感
关于命运的追问与反思——读《俄狄浦斯王》
一本轻轻薄薄的书,一种无法阻挡的命运。
对于任何一个文本,都有不同的解读。而在关于《俄狄浦斯王》的众多解读中,相比于俄狄浦斯情结,悲剧意识,自我毁灭精神等等,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这部伟大的著作是索福克罗斯对于命运的追问和反思。
《俄狄浦斯王》体现了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视”的罗网。为摆脱杀父娶母的神视,俄狄浦斯离开家乡,却未曾想到,这是他逐步走到命运漩涡的开始。未能走出命运悲剧的俄狄浦斯,只能以一种自我毁灭精神去解救忒拜城的众生,这是一种勇于献身的力量!
命运这个话题已经困扰我许久,人到底是被命运所掌控,还是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向命运发出对抗?总有这样一些时候,命运就像一张无边的大网,笼罩着我们,另我们无法逃离,被命运中笼罩着的我们,拼了命地想去逃脱,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如来佛手中不断翻着筋斗云的孙悟空,曾欣喜地认为自己以逃离了掌控,却失落的发现,自己只不过在命运的掌控中转了个小圈。诚然,我们也不该感到沮丧,命运其实该是让我们不断去探索的力量,就像一句恶俗的话所说:“纵使风雨兼程,我也要走向远方。”我们何尝不是需要一种像想俄狄浦斯一样,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不断抗争的精神呢?
只是征途险阻,我们需要一颗淡然的心,去勇于面对命运的安排。小的时候不明白,总以为努力了,付出了,事情就会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走,总会有回报。现在才知道,有时候,命中注定会怎样,它就会怎么样。这就出现了内心的不平静与嫉妒。当下,拜金主义盛行,追究短期的成功与繁耀成为一种时尚。总有那样的姑娘,为了名牌包包,为了漂亮裙子,为了房子,车子,努力想嫁个“好人”,甚至为此不惜去改变自己的容貌,掩饰自己的性情,本以为这样就改变了命运,翻身坐了上等人,殊不知,这短期的快乐只是刚刚一个开始,那一生的命运,怎会如此就轻易改变?《俄狄浦斯王》在剧末的时候这样说道:“在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在没有的到痛苦的解脱之前。”
所以,最好不过是在做了最大的努力后,怀着一颗平淡的心,看云起云落。说命运大,它不过是一张网,不断与命运去较量与妥协又何尝不是人生一乐事?忘了那起起落落,享受岁月之美好,有何尝不好呢?命运怎样不公,怎样眷顾,总抵不过过程之美吧!
第四篇: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以前一直对古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有一些浅显的了解,到最近我翻阅罗念生先生的译本时才真正感受到这部古希腊悲剧的魅力所在。作为科任托斯的儿子,俄狄浦斯从小就接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一次向阿波罗祈求神谕时,意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是令人听来胆战心惊的“弑父娶母”时,他毅然离开科任托斯城。在流浪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伙出言不逊的旅人,并发生了冲突,发生了血案,这血案渐渐的变成了无头公案。之后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解决了特拜城的危机,借此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当上了国王。
若干年后,命运的前奏悄然来临,特拜城瘟疫横行,人民苦不堪言。俄狄浦斯便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克瑞昂去阿波罗神庙祈求神谕。克瑞昂带来了神谕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俄狄浦斯先是通过先知特瑞西阿斯了解到自己就是特拜城中的污渍,但他宁愿相信是克瑞昂联合特瑞西阿斯,妄图篡夺王位。
直到前来报信的科任托斯的信使同多年前将他亲手救下的牧羊人的口供达成一致时,他才相信自己终究是命运洪流中的一页扁舟,一旦命运到来,便会成排山倒海之势。他冲进曾阻挠自己知道真相的即是妻子又是母亲的伊奥卡斯特的房中,发现他已经自尽而死,于是他决然的拔出了伊奥克斯特的发针,刺瞎了自己双眼。
他不能去死,他无脸面对自己冥界的双亲,他只有苦行行乞,用现实的苦难抵消自己所犯下的罪孽。
俄狄浦斯的一生无疑是抗争的一生,他抗争着自己恐惧的的命运。然而他的逃避却亲手将自己送到浪尖。正如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他急急所向之处,竟是血光之地。
古希腊的悲剧一直被认为是命运的悲剧。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抗争,无论是离开科任托斯并击退了斯芬克斯,亦或者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调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与命运进行着激烈的较量。他与命运玩着躲猫猫,其实是掩耳盗铃之举。他笃信命运所以才逃避命运的围剿 :他离开科任托斯,解决斯芬克斯。他以为在远离其实在接近,直到瘟疫爆发,他已经退无可退的踩在了命运的陷阱上。此时他的逃避成就了神谕,命运似乎躲在树后面发出狰狞的笑。
这部剧最让人慨叹的就是其中表现出的不可逆的命运。俄狄浦斯的一生,无论是起是伏,是荣是辱,是归去或是离开,甚至就是出生,总有挥之不去的命运相随。俄狄浦斯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无疑是忒拜人心目中“全能的主上”、“最高贵的人”。壮年时期的王者,其生命闪耀着神般高尚而耀眼的光芒。在对一个陌生人正当防卫之后,他一语道破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邦,接着被感激的人们拥戴为王,娶城邦孀妇王后为妻,并育有两个强壮的男孩子和两个高尚的女儿。这是“仁慈的幸运的宠儿”所拥有的美满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忒拜居民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的好运。可是,当阿波罗关干拉依俄斯的古老的预言被揭开谜底后,出现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防卫实际上是弑父,由干荣誉而得到的婚姻成为了乱伦!俄狄浦斯从神坛上轰然倒下,从前拥有的幸福和一切令人艳羡的好运支离破碎,如同肥皂泡般破灭殆尽。一切都不过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操控之下,人的幻觉而己。
在那为人所无法洞悉的命运将主人公沿着冥冥之中早己注定的轨道推进时,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争都成为徒劳。人在面对这种必然趋势时,是渺小而无力的。
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功勋或者罪恶,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认为,《俄狄浦斯王》的全部价值都在于表现生命的幻觉,抗争的徒劳。如果这样认为,那将是对《俄狄浦斯王》价值的误解和低估。《俄狄浦斯王》所隐含的更深意义和更高价值还在于表现了抗争的意义。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他成为英雄而不是逆来顺受的奴隶;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俄狄浦斯王》成为光照千秋的悲剧典范而不是过眼烟云的闹剧。
俄狄浦斯的“抗争”,不是盲目与自私的,而是自觉和负责任的。如果说,他开始的“抗争”——逃离科林斯,避免“杀父娶母”,还多少带有为“自我”色彩的话,那么,后来的“抗争”——找出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则更多地是一种拯救臣民的社会责任感。当查明罪犯就是自己时,却毫不犹豫地给予自己最严厉的惩罚——刺瞎双眼井放逐到荒野。最后的抗争,不仅升华了俄狄浦斯的个人境界,而升华了悲剧的崇高精神。《俄狄浦斯王》让我们看到:人的意志和命运的抗争时所放射出的光芒又是多么炽热和耀眼,那种义无反顾又是怎样的崇高和悲壮。
俄狄浦斯的悲剧其实是每个人的悲剧。我们无法知晓命运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他的魔力,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命运会以哪样的形式出现。也许,事后我们会说,如果当初......但是我们无法重复人生,命运此时便残酷的将我们与往事隔离。
也许我们无法在客观上改变命运的结局,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主观上,进行善意的掩耳盗铃:缩小结果,放大过程,让抗争本身变得有意义,这样,即便我们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骄傲的度过此生。这也是每个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应有的觉悟。
第五篇:《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1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很短小却不单调,或许是时代让它浸染了宿命论的色彩,但我仍从中读到了人对真相和命运的勇敢探寻。即使这种探寻最终成为了悲剧发展的推力,它仍旧熠熠生辉。
忒拜城是俄狄浦斯宿命的入口处,他从斯芬克斯的魔爪中解救了这里,却不知噩运在黑暗的角落伺机而动,最终,忒拜城化为一片幽冥,处处悲歌。命运是樊笼,被预言笼罩的俄狄浦斯无知无觉地陷进了命运的泥沼,随着真相的步步逼近,他不安地思忖着未临的祸事,当一切的谜题解开之际,天崩地裂,祸难滔天,沉没了曾经的拥有与从属,他唯有痛苦地承认自己的盲目;杀了不应杀的父亲,娶了不当娶的母亲,咒语般的预言一一应验,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放逐,悲剧从开始就已成注定…
《俄狄浦斯王》为何成为悲剧?在于戏剧中层层叠叠的矛盾与斗争,这种冲撞所产生的震撼力动摇了我们既定的认识与信仰。悲剧里,俄狄浦斯越是逃避越逃不开,“神示”的罗网愈缠愈紧,于是,俄狄浦斯惟有去背负生命难以承受的重量。无疑,在不可逆转的命运面前,我们迷茫,我们惶惑,对于未知的世界我们无力,却仍要挣扎反抗;对于宿命,我们百思无解,可我们具备的不单是人性的卑微与脆弱,更是倔强与坚强。“当思想上升的时候,人会痛苦,但是会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不能降落,因为下面是危险的,而上升的过程又是痛苦的。”俄狄浦斯是无畏的,他付出锥心的痛苦,向命运索要答案。在这样悲壮的挽歌里,我们应当明白,斯芬克斯的谜题就摆在那里,触目而惊心,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看不看得见谜底,或是敢不敢去回答,因为这是弯曲与蒙蔽,真实与存在之间的抉择。“人”就是一切的答案…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2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3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悲剧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悲剧。但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我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能够让他自我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之后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剧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应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我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