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乌海市节能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乌海市节能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乌海市的能源产销情况
2006年,能源方面,生产原煤1242万吨,比上年增长7.3%;洗煤1285万吨,增长8.3%;发电量157亿千瓦时,增长73.5%。化工方面,生产烧碱13万吨,增长27.4%;生产电石91万吨,增长35.8%;生产聚氯乙烯树脂10万吨,增长63.7%;纯碱8万吨,增长6.6%。建材方面,生产水泥152万吨,增长24.6%;平板玻璃198万重量箱,下降47%。特色冶金方面,生铁449万吨,增长49.1%;铁合金27万吨,增长38.4%;焦炭331万吨,增长9%。此外,生产水泵5469台,增长27.1%;生产白酒2088千升,增长35%;生产啤酒8344千升,下降3.4%。
2005年,我市年地区总能耗近1000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6.75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5355.1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3.73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占全部能耗比重的90%以上。(2006年能耗统计结果未公布)。
2005年,我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99户,年耗能979.95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耗能的99.36%;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14亿元。分行业情况。2005年,我市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中,煤炭行业14户,能源消费总量346.83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35.17%;焦化行业31户,能源消费总量160.93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16.32%;电力热力行业7户,能源消费总量242.88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24.63%;建材行业6户,能源消费总量53.71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5.46%;钢铁行业2户,能源消费总量24.37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2.5%;高载能行业38户,能源消费总量150.43万吨标煤,占规模以上耗能的15.25%。
分区情况。2005年,我市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中,海勃湾区有20户,年耗能338.45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耗能34.32%。乌达区有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33户,年耗能31.897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耗能32.34%。海南区有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46户,年耗能322.53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耗能32.7%。
“十五”期间,我市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火电供电煤耗平均380克标准煤/千瓦时,比国家标准高3克标准煤/千瓦时;烧碱综合能耗1600 千克标准煤/吨,比国家标准高97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综合能耗180千克标准煤/吨,比国家标准高21千克标准煤/吨;平板玻璃25.15千克标准煤/重量箱,低于国家标准1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此外,电石2100千克标准煤/吨,硅铁3780千克标准煤/吨,和先进企业相近(目前自治区还未出台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标准)。
二、节能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明确考核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我市将节能指标列入全市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并对全市重点耗能的93户企业进行重点考核。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乌海政发[2006]131号)、《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和《关于粉煤灰、煤矸石综合利用暂行办法》。建立GDP能耗公报制度,每年向社会公布上年度三区GDP能耗、GDP电耗和工业增加值能耗等指标。各部门也把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对年综合能源消耗量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内外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规划和新、改、扩建工程),组织专家进行节能评估和专题论证,把评估论证结果作为项目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对未进行节能评估或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
(二)加强节能政策引导和节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切实做好对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产品(项目)的认证工作。凡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或产品给予税收优惠。生产和使用国家《节能产品目录》中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市政府每年从财政预算列支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示范工程。对符合规定条件的节能项目,将上报自治区和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研究制定奖节罚超政策,每年对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为节能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加强节能执法监督体系建设,组建乌海市节能监测中心,强化节能执法监督职能。加强对GDP能耗指标数据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建立重点行业产品综合能耗季度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公布重点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号)要求,上鼓励类项目,最大程度地减少限制类项目,坚决取缔淘汰类项目,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实现结构节能。工业要缩减高耗能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使产业结构向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和高水平方向发展。服务业以节能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推广为重点,加快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益。农业以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推广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鼓励使用电、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轻质油等清洁能源。鼓励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鼓励农牧区大力发展沼气。做好对煤矸石、粉煤灰、电石渣、窑灰、石灰石尾矿等固废和其它废水、废气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通过节约降低能耗提高用能效率。最大限度地限制原煤外运和原煤直燃,进一步巩固跨世纪蓝天计划成果。
(四)抓好重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
加快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各企业技术中心做好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支持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制和推广。组织做好对节能技术和产品的认证;落实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实施八大重点节能工程,即燃煤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做好各产业和各行业的节能工作。按照自治区46111节能计划,在重点领域积极做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试点,以点带面,在全市全面推广。主要是抓好乌达工业园区、西来峰工业园区、千里山工业园区等3个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抓好自治区和我市确定的27个清洁生产试点。抓好自治区确立的100项重点节能技术、100个节能示范点、100项重点节能项目的落实。
(五)大力开展节能工作,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抓好循环经济战略的实施,全面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组织论证通过了中国环科院制定的《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乌海市今后一、二十年的发展战略,为我市“十一五”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市黄河工贸、海吉氯碱、亨通冶炼等企业,大力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在企业小循环层面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乌达工业园区、西来峰工业园区、千里山工业园区也着手制定园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为实施中循环战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我市生产管理的水平。制定了《乌海市清洁生产实施意见》,我市的清洁生产工作率先在全区开展起来。全市27户企业列入试点,其中包括自治区强制要求的12户沿黄企业。三是积极开展节能监测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对我市6户水泥厂10户机焦企业完成了节能监测,为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生产计划提供了依据。全市硅铁、电石企业按照要求都上了无功补偿设备,提高了耗能企业的用电效益。四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对煤矿、石灰石矿的开采,严格控制回采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综合利用工作,如海勃湾热网一、二期,海区和乌达区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以及其他的热电联供、民用煤气等项目。五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降耗。“十一五”已实施关停小火电工作,计划关33.9万千瓦,占目前装机容量的13%。其中2007年淘汰钢铁产能30万吨、煤炭3万吨、水泥15万吨,通过调
整产业结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大幅度的节能降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二产业在地区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比重占90%以上,一产业和三产业相对较轻。工业中重工业占比例很重,轻工业占比例较轻。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化工、建材、冶金行业面临淘汰高耗能行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任务艰巨,急需为新上大项目腾出能源消耗总量。
(二)开展节能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统计体系,加强节能考核,提高计划用电效率,在社会层面开展循环经济和采取更有效措施开展清洁生产。
(三)节能技术改造、清洁生产项目推进资金扶持、统计和考核工作需要加强,节能监察、节能监测机构需要充实和完善。
四、建议
(一)开展节能工作需要国家出台和完善的政策。
1、制定强制性资源节约标准。尽快出台《全国资源节约标准》、《节能产品认证标准》已迫在眉睫。目前,节能工作深入开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标准不健全的问题。
2、对项目的资源综合利用管理需要加强。按照《节能法》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目前,无论是技术改造,还是基本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节能篇章》审核大多留于形式,对落实节能工作要求不利,有必要严格把关,出台强制性政策要求,推进项目的节能工作。国家应尽快细化用能评价的系列标准和要求。
3、进一步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利用废弃物的积极性。在税收减免优惠外,应该考虑出台在生产环节收费的政策,如电厂粉煤灰堆放和煤矿、洗煤厂排出的煤矸石堆积,按每年排放量,以政府征收基金的形式,每吨收取一定费用。此外,建议国家把风积沙的利用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4、新发布的《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2004年1月12日)规定高炉水渣不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财税字[1995]44号规定免征增值税的建材产品中,不包括利用高炉水渣的建材产品。实际生产中,高炉水渣不是资源而是废弃物,环保部门把它列为固废。建议今后修订《资源综合利用目录》把高炉水渣列入目录,同时享受减免税政策。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字[2004]25号)文件,规定对西部地区内的企业生产销售的列入财税[2001]198号附件的建筑砌块和建筑板材产品,在2005年12月31日之前不再限定企业的生产规模,均可享受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建议在西部地区,这一政策应顺延至2010年。
6、增加对符合条件的化工类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优惠政策。目前,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和国家减免政策主要以建材产品为主,但是化工产品种类多、利废多,给予的优惠政策少。
7、乌海市经过50多年的开发,输出了大量焦煤为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在我市乌达区和海南区已出现资源枯竭,地表沉陷,环境恶化。建议国家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对煤资源枯竭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偿,以恢复改善生态。
8、《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对促进循环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中,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中,对清洁生产的要求因为涉及节能、节水、环境保护,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等许多内容,建议国家出台政策,明确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中增设清洁生产专篇,同安全、环保、节能篇并列,成为具有明确要求的一个独立专篇,使清洁生产工作具有三同时的要求,从项目的源头做好清洁生产。
(二)开展节能工作需要自治区出台和完善的政策。
1、出台《内蒙古自治区资源节约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节能产品认证标准》。
2、进一步加强清洁生产。目前已实施对污染物超标企业的强制性审核。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排放总量的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3、进一步加强节能监察监测工作。明确各级节能监察监测机构、人员要求。建立自治区重点能耗企业监测平台和网络。修改自治区财政厅、经委、技术监督局、物价局《关于发布能源监测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内财综字发[1994]321号)文件,制定新收费标准。
4、制定和完善自治区的循环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
5、完善自治区的用能评价制度和要求。
(三)开展节能工作需要我市出台和完善的政策。
乌海市生产服务中心于2006年11月成立,其中,节能监察(监测)是该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计划安排,建立了乌海市节能监测站。但是,自治区经委提出我市组建的节能监测站,不符合自治区经委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精神,需在乌海设立西部节能监察(监测)中心。按照自治区经委2006年2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需组建行政执法、全额拨款的独立法人机构,对内蒙西部地区小三角进行节能监察,拨给乌海180万元节能监察(监测)专项启动资金。由于我市没明确节能监察监测机构,近日,自治区经委提出若乌海市不能够按213号文件建立独立的节能监察(监测)行政执法部门,180万元启动专项资金将拨给其它盟市,且乌海的节能监察(监测)由别的盟市来做。为了尽快启动和全面做好我市的节能监察(监测)各项工作,需将市生产服务中心挂乌海市节能监察(监测)中心牌子,从事节能监察(监测)职能的人员经费列为财政全额拨款,同时授于行政执法管理职能。
第二篇:乌海市家政服务业状况调研
乌海市家政服务业状况调研
近年来,家政服务业作为应运时代发展而生的新兴产业,因其市场容量和需求潜力的日益增大而走进千家万户。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正朝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劳动社会化等现代经济社会方向发展等因素,直接催生了市场对家政服务业需求呈现较高速度增长的态势。近日,乌海市妇联以探索家政服务工作为课题,成立调研组,先后对全市在工商注册的82家开展家政服务业务的家政公司进行专题调研,并结合市妇联家政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家政服务机构的情况:全市家政服务机构的形式多样,有企业自办和个人开办等多种形式。目前,全市在工商注册的经营项目包含家政服务业项目的机构有82家,其中:注册的家政服务公司有30家,提供家政服务信息中介的信息部有11家,物业、保洁及商贸公司中有家政服务项目的有41家。乌海市的家政服务业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家政服务的范围包括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社区居民等提供水暖安装、维修、家护、搬家、擦玻璃、清洗抽油烟机、保姆、月嫂、保洁、钟点工、计时工、洗衣服、服务员等初级服务。通过实地走访市区的中介机构了解到,乌海市家政服务普遍存在供不需求、用户多、服务员少的情况。
(二)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情况: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待岗、失业、内退妇女和部分农村及周边外来务工妇女等弱势群体。从上岗人员的年龄结构分析,38岁至50岁的妇女是家政服务业的主力军,占上岗人员的80%以上。35岁以下的为数不多。她们大多数人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由于有的家政服务公司所雇佣的人员大多是非固定人员,忙季干活,淡季走人,因此,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统计不准确。
(三)对家政服务员的市场需求情况:从用户需求情况上看,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家务劳动社会化成为必然趋势,家政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是现在需要家政服务的对象不再局限于高收入家庭,而是更多地进入到中等收入普通家庭之中。二是家政服务也由“临时”需求转为“日常”需求,进一步转化为“科学需求”。例如:饮食上讲究科学饮食,合理搭配;孕产妇、新生儿及病老护理需要懂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科学护理等等。三是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居家养老将成为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四是家政服务多元规范。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还体现在服务内容上的变化,刚开始,家政服务内容多是带小孩、照顾家中病人,很多家庭是不得已才请家政服务员的,而现在很多家庭多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聘请月嫂、保洁工、护理工、保姆等,服务内容向多元化发展,服务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这就要求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要更加规范、标准。
从家庭聘用家政服务员和市场反映的调查情况看,主要显示出如下特点: 一是钟点工的需求多于全日工。很多家庭只需要钟点工作家务辅助,但由于大多数家政服务员不愿将自己的24小时都交付给用户而缺乏自由,加上大多数全日工的工资不高,其中不少还要服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或残疾人,有的甚至晚上也难以安稳休息。于是,全日工往往更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家政服务员宁愿做钟点工也不愿意做全日工。而随着老龄化态势的日益显见,全日工的社会需求也将趋增。二是外盟市籍从业多,本地服务员缺。尽管乌海市的家政人员从业者有大部分是外地人员,但据我们了解有聘用家政服务员意向的家庭还是希望能雇到本地人,主要在于生活、卫生习惯和饮食口味等差异较小,容易沟通,服务质量更符合要求。此外,本地人大多为社区或亲朋介绍且居住在附近的较多,比一些来历、背景不明的外盟市籍务工者更具安全感。从对家政工各个侧面的评价看,用户对乌海市家政服务员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但就是乌海市的家政工实在太少,供不应求。三是亲朋介绍为主,社区服务和中介并重。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政服务员未通过中介机构,而以亲戚朋友介绍的最为普遍,占五成以上;居委会、物业等社区服务在居民需要时也起着不小的中介作用,二成家政工由社区牵线,而家政中介机构也占到二成多。但从由亲戚朋友介绍的比例有所上升的趋向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市场运作的不规范,家政中介机构在目前仍缺乏足够的信任度,或介绍成功率不高,尚未成为主要的家政媒介。
调查显示,家政服务在乌海市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折射出市民对家政消费理念还不到位。求职人员存在不愿从事家政工作的现象,保姆的封建文化影响比较大。缺乏家政服务行业标准,家政员的劳动素质、工资和就业保障成为培养家政员队伍的瓶颈。家政业发展还停留在职业介绍的层面上,没有一定规模的集培训、管理、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服务机构。
二、在开展家政服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乌海市妇联一直把配合市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家政服务业正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就业新领域,因此市妇联立足于党政所急、妇联所能、妇女所需的三维焦点上,积极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开展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一)深入调研,摸清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乌海市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市场需求、存在的问题及求职妇女的基本情况和状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家政服务工作,市妇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方面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乌海市在工商注册的经营范围中有家政服务项目的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了解乌海市家政服务业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传统观念严重制约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家政服务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体系;部分从业人员技能偏低、家政公司开展培训工作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等。另一方面对具有乌海市户口,年龄在18周岁至50周岁的城镇下岗、失业、待业女性和农区妇女等自愿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做好相关统计,为实施家政培训和就业奠定基础。同时,还通过走访、发放调查表与市妇幼保健医院、市人民医院,樱花医院联系来了解乌海市月嫂、养老护理员的需求情况。另外,市妇联还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巴彦淖尔市、包头市考察学习兄弟盟市家政服务工作,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为在全市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社会化的工作优势,努力营造有利于妇女创业与再就业的良好氛围,积极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加强与社会各方的联系和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一方面协调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协商,现场办公。建立有效的部门合作机制,促使他们也成为推动家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广播、政府信息网等媒体的载体作用,对动态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党和政府关于创业就业的各项政策,宣传先进的创业理念就业观念,宣传家政创新业的妇女典型。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针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妇女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做家政服务低人一等,是伺候人的活,不受人尊重等陈旧的思想观念,甚至有人宁愿只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屈就”于家政服务,为了转变这些观念,市妇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一是邀请乌海市两名成功的民营女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海通工贸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桃花和乌海市“创业之星”海勃湾区东方红幼儿园园长张燕,在乌达区、海勃湾区、海南区举办了三场女性创业就业巡回报告会,为500多名下岗失业、待业妇女言传身教,现身说法,使姐妹们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能够积极参与市妇联组织实施的“巾帼家政服务工程”。二是组织三区妇干、居委会主任深入社区,入户家访,面对面的进行宣传教育,对下岗失业妇女和进城务工妇女宣传家政服务理念,宣传家政服务行业的就业前景和优惠政策,帮助她们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她们在家政服务业实现再就业。
(四)搭建平台,完善网络。市区两级妇联组织结合乌海市实际情况,在学习借鉴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开展巾帼家政服务工作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多种形式创新家政服务中心模式,打造一批集技能培训、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创业指导、权益维护于一体的家政服务机构。如:乌海市百姓家政服务中心是在一名下岗失业妇女自己创办家政公司的基础上,由市妇联、市就业局出资扶持创办并实行员工制管理的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海勃湾区妇联采取委托承办的模式,以社区现有物业公司新裕物业公司为依托成立“新裕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新裕物业公司拥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规范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目前,“新裕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已开始面向广大家庭提供月嫂、钟点服务、少儿接送、病老陪护、保洁服务等多个项目的家政服务。海南区妇联则是依托一家个体家政公司挂牌成立“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在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保洁用品的外卖服务,延伸了服务内容。这些“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拓展了乌海市妇女创业就业的服务平台,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办法和与广大妇女需求相适应的服务体系,为积极发展妇女就业创业服务实体,打造巾帼家政品牌,奠定了基础。截止目前,已挂牌成立了市妇联巾帼就业培训基地1个,扶持创办了7个巾帼家政服务中心。
(五)强化培训,创新模式。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针对前期摸底统计上来的情况和下岗失业妇女的自主就业意愿,因地制宜、分批分类的开展培训工作。积极与就业部门联合,依托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市樱花医院职业培训学校、市人民医院陆续开展了养老护理员、保洁员、服务员、厨师、月嫂等家政服务项目的培训。同时,为使参加培训的学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为她们立足社区岗位、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不断拓展培训领域,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了“两结合”:一是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即把培训时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操作相结合。由于家政服务工作自身实际操作性较强,单一的理论培训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因此,我们针对月嫂、厨嫂、养老护理、保洁等不同项目,适时调整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比例,以求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二是集中授课与自学交流相结合,使学员更好地把教师传授的知识稳固掌握,给其自学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截至目前,市区妇联已培训保洁员、养老护理员、服务员、厨师、月嫂、厨嫂共计455人。
(六)跟踪管理、做好服务。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在组织妇女参加家政技术培训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就业实效,积极帮其联系就业单位。如:除了把参加市妇联组织培训的学员信息在三区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备案之外,我们还将参加月嫂培训的学员信息张贴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和市妇幼保健院孕检科,在乌海日报、一成广告、汉唐传媒等媒体上以公益广告的形式为她们作求职宣传。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鼓励下岗失业妇女转变择业观念,采取自谋职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等多种灵活的就业形式,广辟就业渠道,早日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参加培训的妇女当中,已有80%以上的人员已实现上岗就业。同时,市妇联在经费紧张的条件下,还对三区妇联及扶持创办的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给予了资金支持。给每个区妇联拨付了5000元的前期启动资金,用于扶持创办家政服务机构;出资1万元帮助妇联百姓家政服务中心美化、硬化门前的花坛、路面,购买了桌椅和工服;出资1万元为三家巾帼家政服务中心的22名家政服务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另外,市妇联还积极参与全国妇联与中国红星集团联合启动的“促进和谐,关爱家庭”活动,争取到贫困家庭关爱救助金5000元,扶持乌海市贫困妇女杨冬梅家庭创办妇联百姓家政服务中心。
三、存在的问题
家政服务作为一个行业发展至今,其专业深度和专业复合的广度正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而服务市场不规范、培训不到位、监督机制缺失,以及现有家政人员数量不足,文化知识、卫生习惯、文明礼仪、法律意识、城市生活常识等均严重缺乏,造成雇主与从业人员双方难以形成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严重制约着家政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择业观念陈旧。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而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侯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不少女性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无事干也不愿意干家政。这种具有普遍性歧视的观念,目前尚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全转变。
(二)人员培训不足。目前,市场上经过正规培训的家政人员,不足两成。培训不到位的根源在于家政服务员的流动率过高,而服务周期的不稳定导致家政机构与家政服务员的工作契约不稳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家政服务员怕参加培训耽误工作时间,影响收入,加之家政服务员不需持证上岗,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持证上岗率不高,而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家政机构很难在培训上增加投入。
(三)行业管理缺乏。人们还没有从塑造一个新兴产业的角度来看待家政服务业。家政服务员在我国依然属于非正规就业工种,政府对家政员既无行业准入标准,也无劳动合同法的规范。因此,一旦出现纠纷,无行业法规可依。另外,以营利为目的社会民间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而这些机构和组织大多层次较低,管理不规范,但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文化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家政服务员,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和吸引力。
(四)市场尚不规范。目前,乌海市家政服务行业面临小、散、弱的局面,大多数家政服务机构都是一张桌子、一台电话的小中介,形不成规范化、专业化的规模。此外,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依季节需求临时组成的“杂牌军”。他们二三个人就能开张,几块抹布、一个水桶,就能上岗,根本谈不上培训。工人出去找活干,主要靠张贴‘小广告’,并且服务单一,有的公司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是生意好忙不过来,如节假日,便雇上几个‘游击队员’临时充数,服务质量很难保证。据了解,一些社会民间家政服务中介机构,由于后续服务不到位,缺乏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政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供需矛盾突出。“供不应求”是目前家政服务业的普遍现象。由于多数家政服务员的劳动保障权利缺失,处于受岐视地位,人员流动性过高,职业化的程度很低。导致乌海市家政服务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仅供不应求,而且供不适求。
(六)家庭服务队伍不稳定。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职业,受“侍侯人低人一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加上有些家政服务员在工作中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使一些从业者产生自卑感,不愿去从事这项工作。大多数家政服务人员因从事简单的家庭服务,劳动时间长但收入低,积极性不高,同时从事家政服务自身权益和个人安全无保障,社会保险没说法,后顾之忧较大,造成从业时间短暂。另外,户主与中介机构、户主与家政服务员、中介机构与家政服务员三者之间缺少规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关系。
(七)培训经费存在缺口。市妇联没有培训经费,一次正规的培训需要聘请专业老师、租用大的场地,家政培训基地也需要实际操做的工作间及配套设施等,这些限制了培训的规模和数量。
四、对策与建议
一是成立家政行业协会,使家政服务业尽快驶入规范化,专业化的快车道。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确定归口管理部门,以此推进家政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协会职责是制订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就业,维权的配套措施,统一行业服务标准、税收优惠政策等,协调各职能部门出台有关扶持政策,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是要创新工作机制。建议规范中介机构的经营活动,以妇联组织开办实体的方式,成立家政服务公司,建立妇女家政培训、组织管理、公司就业和市场化服务的企业化发展模式。
三是要规范市场管理 要进一步明确家政服务行业的主管机构,形成工商、劳动、质量监督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违规操作的中介组织要加大监管力度。要制定出台 家政服务的规范要求和工资标准,以便于加强管理。
四是要建立家政就业政策保障和服务体系 针对就业状况,制定出台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业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鼓励、支持妇女实现再就业。
五是要建立家政服务培训专项资金。由于工作经费紧张,妇联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难度较大,希望将家政服务培训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中,从劳动力培训补贴奖励基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或创业扶持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交由妇联组织统一管理,专门用于技能培训,以增强妇联服务就业再就业的能力和实力。
六是要继续开展新一轮择业观念和妇女维权的教育活动。强化对下岗失业妇女的职业观念教育,使她们树立起“就业靠自己、工作靠能力、致富靠劳动”的观念。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消除社会上的职业歧视,要加强普法宣传,引导家政服务员的依法维权途径,促进家政服务员学法、依法、用法。
第三篇:乌海市公共机构节能规划
乌海市公共机构节能规划(2009—2010年)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公共机构节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公共机构带头节能,对于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能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为指导全市公共机构开展节能工作,确保节能工作持续、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自治区有关节能机构文件精神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中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各级机关、乡镇人民政府以及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考虑到水资源是特殊的能源资源,本规划将节约用水也作为公共机构节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依据,能工作的开展,逐步改善公共机构用能现状,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不影响机关工作效率和干部职工生活质量的原则;坚持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参与的原则。
二、主要目标
2009年至2010年两年间,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以2007年为基数,到2010年,达到每年实现节电、节水5%,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5%以上,公用车单车耗油实现节油4%以上,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办公,逐年降低用纸消耗。到2010年底,全市各级公共机构完成节水型器具的更换和节能改造工作。
(一)2009年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培训,培养公共机构工作人员良好的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通过加强日常节能管理,推行低成本、无成本节能管理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降低能源消耗,使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降低2%,节电、节油、节水指标在2008年基础上降低5%;通过大力推进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加快用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用能设备能效;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典型建筑和关键用能设备先进节能试点,创建一批“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在节能示范平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二)规划目标。
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夯实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基础,逐步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量化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制度、标准体系、评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公共机构节能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公共机构节能长效机制;加强节能技改,全面完成公共机构节能灯具、节水型器具更换,灶具节气、电热水器、燃煤锅炉和中央空调节能等改造工作。到2010年,初步形成科学的节能管理体系,保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持
续、有效开展。
三、重点环节
(一)加快用能设备节能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的空调和计算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对耗能量大的中央空调、电梯、电热水器、锅炉和燃气灶等用能设备,在综合考虑费效比的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无功补偿等节电技术,积极实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效水平。2010年年底前,全市公共机构要完成中央空调、电热水器、燃煤锅炉和燃气灶的节能改造工作。
(二)积极应用节能新产品。大力开展公共机构“绿色照明”行动,逐步淘汰高能耗灯具(包括T12直管型荧光灯和白炽灯),更换为节能灯具;楼梯、走廊、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应安装节能技术较为成熟的延时开关或感应开关等自动控制装置,杜绝长明灯现象。逐步更换公共机构办办公区内的水龙头、洁具为节水型器具,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2010年年底前,全市公共机构要完成节能灯具和节水型器具的更换或节能改造工作。
(三)加强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和管理。加强对建筑能耗的监测、统计、审计和公示,制定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逐步开展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试点和示范,并积极做好试点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做好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设计审查备案和竣工验收备案。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公共机构选择物业服务企业要考虑其节能管理能力,物业服务合同中必须载明节能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四)提高办公设备节能效果。全市公共机构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电梯系统应当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办公建筑应当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用照明。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及时关闭用电设备。
(五)切实抓好公共机构车辆节能。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车辆节油的规定,推广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淘汰高油耗、排放超标的汽车,新购公务用车要优先采购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型汽车。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8〕106号)精神。要加强和完善公共机构车辆定编管理制度,加快清理超编超标车辆,清退借用、占用下属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车辆。建立完善本级公共机构公务车档案,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定期对各公共机构公务车油耗情况进行公示。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1、健全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领导机构。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统计局、市建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发改委、市教育局等单位组成的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为决策机构,负责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要事项的决策、领导、组织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为执行机构,负责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有关协调工作。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本单位(本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为加强信息沟通和业务交流,将建立全市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制度,各单位在2009年4月 30日前将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分管领导、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报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市公共机构节能联络员会议,研究、布置有关工作,交流工作情况,督查工作进度。各单位要加强与上级主管单位和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主管单位的联络和交流。
2、构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网络。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涉及的单位多、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为保障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公共机构要依据单位性质实行分级管理,构建起完善的节能工作网络。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负责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组织实施;教育和卫生等政府部门在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的指导下,负责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并分别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
3、建立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将公共机构节能规划确定的节能目标和指标,按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各单位及系统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用能特点和上一用能状况,制定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管理或者节能改造措施,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将适时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评价办法,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并将考核情况进行通报。节能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要作为公共机构负责人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且和其它综合考核挂钩。
(二)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1、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各公共机构要结合实际,在本单位、本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活动。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机构节能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和重要意义,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能意识,增强能源节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人人崇尚俭朴节约,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
2、构建节能工作交流平台。要利用工作研讨会、表彰会和节能技术、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和信息的交流,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节约热情,增强节能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办好节能信息和宣传刊物,及时通报我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成效,宣传各单位在资源节约中的先进经验。
3、做好节能培训工作。市政府机关事务中心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分期分批对全市公共机构的物业管理人员、空调、电梯、锅炉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能耗统计人员进行节能知识培训,提高现有节能管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全市公共机构要经常进行能源教育和日常节能技术、技巧培训,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良好的用能、用水习惯,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节能制度建设。
1、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系统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的综合水平和特点,逐步建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体系,2009年年底前制定全市行政单位能源消耗定额2010年年底前制定所有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能源定额,制定相应的能源消耗支出标准,用财政措施强化对公共机构能源消
费的约束力。
2、建立节能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出台促进公共机构节能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包括:节能考核、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奖惩办法等,实行奖优罚劣,改变“节能没好处,浪费没坏处”的现状。
第四篇:建筑设计节能调研报告
建筑节能调研报告
建筑设计节能调研报告
摘要:一个建筑节能的中心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想真正做到建筑节能,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最基本的建筑选址,建筑本身设计,建筑材料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各个方面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建筑的节能。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应从整体规划设计、建筑单体设计、建筑细部构造设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实际工程为例阐述节能型居住建筑的设计方法。关键词:居住建筑 规划节能 围护结构 绿化节能
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居住环境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太阳辐射和空气流通。因此,规划节能的主要方向是一方面降低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增强房屋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在规划设计中,房子朝向、间距以及房屋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为满足要求,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的朝向,建筑的朝向主要应与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一致,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合理设置,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在建筑物的排列中应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夏季自然通风和冬季阻挡不利的西北风的需要。其次要考虑的是建筑的间距,居住房屋的间距应在满足规范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增大,有利于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通,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加快,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第三,要合理安排建筑物间的组合,在满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结合经济因素,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挡和建筑群间的相互遮挡,减少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选好建筑的地址后,就要考虑建筑的体型了。建筑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比值越大,能耗就越多。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与节能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讲,6层左右的建筑物对建筑节能较为有利。另外,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建筑无论是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都主要是通过墙、屋顶、门和窗等围护结构的传热及空气渗透。改善建筑的围护结构,可以直接有效的减少建筑的冷热负荷,是建筑设计上重要的节能设施。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保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其中的热桥问题往往是人们所最容易忽略的。当代建筑由于追求造型的变化,立面上的凹凸进退增多,突出墙体、屋面的构件也越来越多,外飘窗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些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造型,却无形中增加了热桥的产生,对建筑节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产生热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该部位的传热系数比相邻部位的传热系数大得多,热阻小,保温性能较差;二是因为该部位的受热面积远小于其散热面积,从而失热过多,内表面温度较低。围护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的相互交接处,外墙与外墙、内墙、以及窗户的连接处,保温门窗中的金属门框,以及突出屋面的女儿墙、排气孔与屋面交接部位等,都是围护结构中热桥形成的主要部位。在寒冷的季节,室内的热能就会通过热桥大量地流失。不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对于建筑节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需要考虑冬季保温的地区,必须要做好外墙、屋面以及门窗的保温,构件自身的物理性能应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在防止热桥产生的构造处理方法上,墙体的外保温比内保温更为有效,可避免室内外温差加大,保持较为稳定的室温和舒适度,防止保温层受潮,避免热桥的产生。
现在,许多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膨胀
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外保温屋面是把保温层置于防水层之上,使保温层还起到了防水层的作用,这些材料必须保证防水和耐气温性能好,不易老化,以聚苯乙烯板为好。再在其上用混凝土预制块压住,不需黏结,方便维修,其价格也比较便宜。总而言之,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是:①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果
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
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②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
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
过大。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
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
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屋
面也可以通过屋顶绿化来保温隔热,选择不同的品种的植物进行屋面种植,大大降低了屋面的室外的综合温
度。如右图合肥的五环城,裙房的顶上基本都做了绿化。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能起到调节居住区
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作用。居住区绿
化应注意几点:一是要以地面绿化并以种植灌木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引入水景;二是要在临近住宅的东、西、南面的适当位置种植一些高大的落叶乔木,这样夏季遮阳,冬季不遮挡阳光,有利于朝阳居室的节能;三是要根据实际
情况对墙面、阳台进行垂直绿化。这样,一方面能丰富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另一方面能减少建筑与
空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形成一种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又可增加绿化面积的复合型围护结构,从而有效地改善住
宅室内热环境的条件。建筑绿化设计,建筑绿化在节能上的含义及作用已是众所周知的,它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要平均低于普通场地气温2~3℃。同时在中午至下午3时的升温速率四周有绿化房间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临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尤其是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对房屋内温度有直接影响。
在树种选择上以种植由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足够量的绿化带,从生态角度改善居住环境。建筑间的景观小品,水系等都能帮助建筑起到降温作用从而
起到建筑节能。
合理利用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都是生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如果能合理利用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
节。建筑内部设置“太阳能烟囱”,可实现无风状态的自然通风。在建筑内部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
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不仅能大大节约用电
量,而且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如右图的天下锦
城中太阳能板的摆设与整个建筑相协调,既满足了建
筑的节能又不影响建筑的美观。
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无论在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还是在提高人居舒适度,创造新型的住宅建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对这个庞大的建筑领域,建筑能耗是显而易见的,微小的能耗变化,都将决定对能源的如何分配。住宅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但与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密不可分,而且还涉及其他许多方面,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设备设计、管理等,只有对它们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做到节约能耗,提高热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想要真正做到建筑节能就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能只停在表面。要从每一个环节都做到节能,从一个建筑的选址到建筑上的每个设备,这样的节能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建筑节能。
第五篇:汶上县节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汶上县节能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全省节能考核奖励电视会议精神,深入分析2011年特别是上半年节能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遏制能耗过度反弹,确保完成2011年节能目标,按照上级领导要求,我县对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一季度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及上半年预测
1-3月份,全县社会总用电量20716万Kwh,同比增长37.6%;其中工业用电量13784.4万Kwh,同比增长54.1%,工业用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66.5%,较去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和煤炭化工行业新上项目的开发生产是用电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与“十一五”同期相比,2011年一季度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按照目前工业发展新上项目耗能逐步增长的情况分析,上半年我县节能降耗任务依旧十分严峻。
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耗、电耗增长情况、原因分析及发展态势
一季度阳城煤矿用电量为1754.7万Kwh,同比增长45%,占全县工业用电量的12.7%,北汇玻璃用电量为1394.7万Kwh,同比增长65.2%,占全县工业用电量的10.1%,如意天容用电量1222.81万Kwh,同比增长17.6%,占全县工业用
电量的8.8%,义桥煤矿用电量1913.8万Kwh,同比增长134%,占全县工业用电量的13.88%。用电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全县重点企业订单情况良好,开台率高,二是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效果好,三是煤炭企业产销量明显增长。以上因素决定了我县工业能耗电耗将会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三、今年新投产项目及新增产能、耗能、增加值情况,对完成全年节能目标的影响
如意天容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将色纱产量提高到700吨/月,增加了公司效益,新风光电子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对风电广电变流器和SVG无功补偿装置等电力电子控制节能产品的研发投入,保持产品技术领先水平,精良海纬的轨道交通制动盘的产量的占比也在不断增长。这些新上项目产值高、能耗低,对我县完成全年节能目标具有积极影响。
四、优化产业布局、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我县提出“产业兴县、发展新兴产业”的口号,鼓励开发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淘汰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坚决制止落后产能和落后设备上马,大力研发LED节能灯、锂电子动力电池、环境监测仪器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为优化
产业结构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二是完善各项优惠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完善市场机制,强化政府导向,四是激励研发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积极引导企业在目标制订、生产发展、技术投入、工艺改进、产品结构调整以及管理等各方面融入节能理念,加强节能管理,落实节能措施。
五、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情况
一季度,我县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有了进一步发展,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有了新突破,山东佛都半导体照明公司外延片、芯片生产及衬底材料生产项目将为我县节能照明带来一次绿色革命。山东北极之光制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冷设备生产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和社会效益。济宁大拇指喷雾设备有限公司烟气脱硫脱硝及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设备主要应用于火力电厂、化工、制药、钢铁、食品等污染行业。汶上县众鑫机械公司精密铸造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4亿元,可形成特种铸锻件、产品6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2亿元。山东康明斯发电机自动大功率并网发电机组产业项目主要致力于康明斯发电机、发电机组的高新技术研发,向中国及世界提供高端发电机、发电机组项目技术方案及高性能、高品质产品。
六、探索建立节能长效机制情况,预警调控、能耗总量
控制等节能新机制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本着实事求是,重点落实,难点推进的原则,将节能降耗工作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任务评价考核和县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中,定期对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制定了全县节能降耗计划下发到各企业和部门,节能任务以责任书形式进行分解落实。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节能降耗重在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完善实施节能降耗月(季年)报调度、现场督查、错时监测监察、核查通报、限期预警和落实责任人监管等制度,巩固了全县节能降耗管理体系。为督促各县区和重点耗能企业确保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相关部门制定了多项有效措施,相继建立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季调度制度,重点耗能企业月调度制度,重点节能项目月调度制度等。这些制度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工业企业节能工作情况和决策提供了保证。二是锁定重耗能企业重拳出击督察到位,各用能企业根据县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企业节能监察实施细则和节能考核细则,将节能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了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工资定额挂钩,实行节奖超罚。
七、节能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拟采取的应对措施
尽管我县节能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我们仍旧是一个考验。目前,能源消费环节浪费仍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燃煤锅炉、窑炉热效率较低、电机综合效率低、照明用电浪费等。节能工作不是单纯的减少能源的消耗,更大程度在于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节约能源与加快发展之间是和谐统一的。要通过立法和经济手段,强制淘汰一批工艺、技术落后的设备和生产线,采用财政补贴和国家对贷款贴息的办法,以及加速折旧的办法,支持企业尽快淘汰和更新设备。还要严格限制企业所使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水平,大力提倡规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