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教育论文___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震憾人的心灵,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不容忽视。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呼吁关注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问题。农村小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非常薄弱,艺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往往得不到重视,给农村学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阻力。农村艺术教育得不到普及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下面就相关文献对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综述。
一、艺术教育的现状
1、对艺术课程的认识有一定偏差。
在应试教育阶段,盛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艺术教育被限制、压抑到很小的范围。只能在有特别天赋的少数学生身上,作为找到铁饭碗和给学校提高升学率时得以体现,而大部分学生得不到艺术的熏陶。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从上到下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迫于社会用人的压力、学校的声誉、上级考核等因素的影响,管理者和教师的重视往往仅停留在嘴皮上,使学生不能接受应有的艺术教育,造成大多数的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严重缺乏是造成现状的原因之一。农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为数甚少。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所以很难实现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艺术教育需要切身体验和感悟,而这种体悟就需要一定的情景和物质条件,这些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优劣。当然基础教育不是培养大师的教育,不需要过高的要求,但起码的条件还应具备,否则有将艺术教育排斥到基础教育之外的危险。
4、学生家长认识不够。
在农村,学生家长的思想封闭,观念陈旧,文化素质低,知识面窄。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数等“主课”的学业,认为自己的子女既不是歌唱家的“料”,也不是画家的“料”。音乐和美术,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对于学校的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家长也不支持,有的甚至阻碍。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在教学中,发现一名在声乐方面比较有天赋的同学,二 加强艺术教育的探索
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坚定信念,建立起正确对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认识上到位,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学校可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制一些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不足,为孩子走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建立相对稳定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艺术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有敬业精神、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需要学校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有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相应基础、特长和爱好自愿参加,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此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高。
5.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宝贵的艺术教育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内部和外部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切合当地实际,在日常的课堂学习中考虑学生的本体特性,从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入手开展有效的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的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
农村艺术教育的起点较低,决定了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之路更艰难。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氛围,着力特长师资队伍的建设,让农村小学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优质教育,走在同一起跑线上,让艺术之花开遍农村小学校园。
第二篇: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 现代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开放和发展的,没有适当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我们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尽力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以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艺术教育环境
广义的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起巨大的“催化”作用,具有育人的综合功能。它是技艺性、智慧性及愉悦性兼具的基础文化课。主要有音乐、舞蹈、戏剧、诗歌、书法、绘画、摄影等,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人们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那什么是创造呢?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刘佛年曾说过:什么是创造?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识、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是创造。
现代创造学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得以开放和发展的,没有适当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就会被扼杀。学校教育环境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在学校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能够使学生便捷而有效地获得创造美的能力。
学校艺术教育环境应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我们把其归结为显性艺术教育环境和隐性艺术教育环境。显性艺术教育环境指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的、听觉的,和艺术学科直接相关联的环境;隐形艺术教育环境随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却看起来和艺术学科无直接联系,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如教师的衣着、言谈、政策„„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并不独立存在,他们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一、在艺术化的校园环境中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小学生创造力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的动态进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创造力呈持续发展趋势,但并非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进行,小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好奇心强,喜欢提出问题。正是有了好奇心,才体现出对事物探索的热情。(2)善于大胆幻想。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更多的带有幻想型的特点,同时,小学生创造想象和思维大多是由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情境激发的,思考问题是表现出一定的主见。(3)直觉思维和灵感在儿童创造力中起着重要作用。
校园是学生长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极大的影响,艺术化的校园环境是艺术教育的隐形课程。因此我们遵照儿童教育规律、儿童的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对艺术内容充分挖掘,创造性的营造艺术教育环境。
1、在音乐、美术教室的墙面张贴一些古今中外音乐美术大师的照片、生平介绍、代表作以及他们的一些名言、观点,让孩子们从小与大师对话,从中吸取营养,接受艺术的熏陶。
2、在音乐美术教室开辟一块学生艺术专栏,专门展示孩子们自己的创作,如:儿童画、泥塑、工艺品、作曲作品、自己歌唱的磁带、表演节目的照片、录像等,还可以放一些自制的乐器,让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保持对艺术学习的持久动力。
3、在教室的外墙上、走廊上定期更换,本校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学生作品及作者简介,使小作者得到鞭策、鼓舞,给其他的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指明努力的方向。
4、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在课间为学生播放精品音乐、诗歌,还有每天大课间的美文诵读活动,都受到学生的喜爱,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体验到美,获得了美的享受。
5、走进我们的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艺术化和现代化的氛围。绿的操场、黄蓝相间的教学楼、立体绿化、做工精致的宣传招牌„„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这些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感官,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奇的空间、一个七彩天地,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感知力,激发了他们创造美的意识。
二、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中获得创造美的本领
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授、感受美、鉴赏美的层面上,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因为学生的任何创造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始的。一般来说,基础知识掌握越扎实,基本技能越技巧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创造和发展能力就越强。
1、抓好艺术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为确保艺术教育质量,我校严格按部颁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为培养学生创创造美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平台。
我们在艺术学科的课堂中坚持基础的技能与情感并行发展,着力改变艺术学习中的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不以单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学生广泛地了解、学习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体验和艺术能力。我们坚持把音美课作为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严格按课程标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兴趣,尤其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美的心灵的启迪和美的行为的培养,增强教学内容的内化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是艺术教育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成败关键在教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教师调整师生关系,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以新的教育观念来影响学生;改变传统的整齐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很轻松地获得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2、抓好艺术兴趣队组,发展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未来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校办学的内涵,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我们开设了艺术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掌握艺术知识,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1)结合我市、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开设了合唱、舞蹈、器乐、绘画、书法等多个艺术队组,学生根据本人兴趣自由选择一个班参加艺术活动。
(2)把兴趣队组纳入课程管理,集中在每周五下午两节课专门用于艺术活动,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参加艺术活动。
(3)为确保辅导的质量,我校广纳名师,面向社会招聘有名望的艺术人才,长期负责兴趣队组的辅导工作。
学校艺术队组的开办,为学生营造了艺术教育的最佳环境,它使艺术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活泼多样,使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更自然更容易。
三、在艺术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每学期,学校都会有几个重大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特长展示活动、歌咏比赛、少先队大队干部竞选等等,在每次活动中,不管它与艺术活动有无直接关联,我们都应该让它艺术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比如:
1、在每次活动开始前,进行拉歌比赛或播放一些适合儿童特点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或跟唱;
2、舞台布置艺术化。如特长展示活动的舞台可布置或活泼或欢快型的;少先队入队的舞台可布置成庄重型的;竞选的舞台可以布置成严肃而活跃型的„„
3、活动主持艺术化。主持人的衣着、谈吐、站姿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使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共同参与或出点子或参与实践,这样就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了。
四、构建艺术教育网络形成具有创造力的群体
吕百斯(我国二十世纪杰出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先生在《艺术教育》一文中指出:艺术教育是综合的教育,综合社会、家庭、学校三部的教育。我们也依此构建了以学校为主体的三结合艺术教育网络,全方位开展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教育实验,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如:通过家长会或《家教导报》向家长宣传艺术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改变家长陈旧的艺术观;请家长同孩子一起参与艺术活动,家长或担任孩子的艺术老师,或与孩子一同参加艺术训练,既提高了家长的艺术素养,又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了孩子们的意艺术能力;在每学期一次的校际“特长展示”活动中,我们都会请社会人士对孩子们的表演进行真诚的评价与鼓励;和家长一起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带到社会中去寻找美,或进行艺术方面的探访等活动,真正构成了一个家、校、社会联动的艺术教育网络,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形成了一个有创造意识,有创造力的群体。
总之,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使孩子们从小就对艺术方面感兴趣,激发孩子不断探索,从而使他们的艺术能力特别是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升华。因此我们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尽力营造出充满艺术气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环境,给孩子们以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环境的育人作用。
参考:《现代教育》高等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2003年第一期P44
张章标:《试论中小学创新教育》
第三篇:校外艺术教育论文
校外艺术活动对少年儿童成长的作用
摘要:
在当今时代,校外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主渠道之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少年儿童能力的养成。仅仅靠课堂上进行的教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外艺术活动拓展学生的求知空间。基于此,我对近几年的关于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作用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校外艺术活动 少年
校外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外到国内都发现了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校外艺术活动以其鲜明的专业性特点,多年来一直吸引和吸收着大量少年儿童,为培养一批又一批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不少人走上了艺术成才之路,最终成为艺术领域的佼佼者。校外艺术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培养有以下显著作用:
1,校外艺术活动的丰富性可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塑造时期,他们情感单纯,想象丰富,心理性格、审 美意识等正在逐渐形成。此时培养他们具 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们应该注 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强调他们主动参与、探究(1)
发现,交流合作的进行学习,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得到发展。
校外艺术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欣赏活动,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影视欣赏等等;二是表演活动,如舞蹈、演唱、演奏、朗诵以
及美术技能表演展示等等;三是创作活动,如编舞、谱曲、绘画、手工制作等等;四是参观访问活动等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他们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爱好,他们的积极性当然会空前高涨,他们的学习劲头定会十足,他们的成长是快乐的有趣的。
2,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拓展少年儿童的审美视野
校外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少年儿童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观念和 审美情趣,又能陶冶少年儿童的性情,净化少年儿童 的心灵,美化少年儿童的生活。另外,校外艺术教育能 够引导少年儿童热爱生活,开拓少年儿童的视野,增长
他们的文化生活,校外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能力。(2)
随着校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少年儿童活动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办法,以对外交流活动为契机,让少年儿童学回生活、学会交流、学会求知、学会创新,从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在促进少年儿童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3,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
校外艺术教育与校内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特点,它开展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感兴趣、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兴趣群体的形成打破了对学 生的性别、年龄、学校以及学习成绩的限制,学生 拥有选择接受校外教育的主动权,他们可以根据
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活动内容、项目、时间和(3)指导老师,当兴趣转移时,还可以重新选择。这有
利于更好地开发学生内在的发展潜能,使学生身心(3)
得到健康成长,一些学生在学校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由于调皮受到压抑而丧失信心时,往往能在以兴趣为纽带的校外活动中找回自信,发现自己,展示才华。
自信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象在“我能行”中所说: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少年儿童在合作学习中由于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象独唱、绘画、摄影等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唱、器乐合奏、表演等学习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在艺术活动中,只要我们鼓励他们多参与,给每一个少年儿童提供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真正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就和胜利自然会增加他们的自信。相信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是栋梁之才。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4,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校外艺术活动在开发少年儿童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很重要的 作用。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小制作、小 发明活动,有许多孩子的作品获得了专利,有的已 经生产,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又如:在美术儿童
画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儿童的想象力、观察力、(4)
创造力,将自己想象的看到的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一位母亲曾对自己的孩子做评价说“他现在学习自觉,爱读书,爱提一些也许是很可笑的但都潜藏着创造力的想法,并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敢于评论家长或老师的思想和方法的对与错,性格也开朗多了,显然我深知他依然内向和怯懦,但我现在可以不必再为这些过于担心,我相信将来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美术班开拓的和鼓励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都将使他受益无穷”。
5,校外艺术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能力的养成
校外艺术活动的大多内容其特点是实践性强,孩子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各种培训的活动要亲自 动手。如:绘画、书法、弹奏各种乐器、工艺制作、科技制作等等都离不开动手,现代科技教育观认为
孩子动手有利于大脑的发展,同时动手活动对于同 时动手活动对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组织能力也(5)
是非常有利的,在学校由于受文化课、时间及场地、设施的限制不能使每一个孩子充分的参加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之中,而校外活动阵地的优势正在于此为孩子参加各种提高动手能力的活动,培养多方面专业的技能技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实践证明,校外艺术活动在提高少年
儿童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事业中起到学校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
总之,校外教育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育人特点与素质教育不仅有着自然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与学校课堂教育相比,校外开展的活动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校外艺术活动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向全体少年儿童、提高少年儿童审美素质、促进少年儿童个性健康的发展,发挥着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谈中小学艺术教育论文
摘 要: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很久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关注对小学生的艺术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艺术教育问题,与此同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文献的形式,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教育内容,各大中小学学校也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推进作用,都积极努力的做好艺术教育工作。文章针对目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艺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艺术教育 现状 对策
艺术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即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但中小学受各因素的制约,艺术教育工作的推进滞后导致艺术教育不能全面开展与实施,这样一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一个不可实现的美好的梦。下面就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状况进行分析。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学校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片面的认为艺术课就是玩耍的课,上不上无所谓,有时间还不如学点实用的知识。所以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艺术课,对其重视性过弱,课堂形同虚设,经常被主课占用。这样一来就使孩子们不能拥有正常的艺术教育知识,造成艺术素养低下的现象。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艺术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是造成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学,师资力量匮乏,对艺术教育知识进行专业化学习和系统化培训的教师极少,很多艺术课教师自己都是现学现卖,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了解甚少,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由于教师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发展,使得艺术教育发展不平衡。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短缺
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重视力度弱,艺术教学设备简陋、配置不足,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用具就很好了,更不用说能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使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严重阻碍农村艺术教育的开展,更谈不上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二 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我认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效果较好。1.转变观念,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校领导和教师正确认识艺术教育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深刻理解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爱护艺术人才,形成良好氛围。2.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
加大教学设备的配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硬性条件。
3.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师,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教师尽快适应学校艺术教育的长远需要;另一方面录用教师时以专业技能为标准,同时兼顾录用人的综合素质。
4.深化改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学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并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师应认真钻研《艺术课程标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艺术学科的积极影响,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加强艺术教学研究,积极开展艺术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经验,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生动活泼的艺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5.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为艺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积极参加,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定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开展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广阔天地。同时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长,成就很好的音乐素质。
6.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艺术教育
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认识到环境所蕴含的艺术功能,在日常课堂中以他们熟悉的艺术形式为基础有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如:结合当地的风景等进行素描活动。平时可向社会和家长展示艺术教育成果,宣传艺术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探索 [2]张波、胡冬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 [3]陈俏雨.浅析小学艺术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
第五篇: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幼儿艺术教育论文:幼儿涂鸦
小班的孩子处于涂鸦后期,是向单线条绘画过渡的关键时期,需要成人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而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更多的教育工作和教育契机需要为数更多的家长们来进行和把握,因此,只有家园合作,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更显著地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我和小班的家长们一起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与家长交流,摸清本班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
作为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首先要做到了解,尤其是要针对自己担任的学科对学生进行摸底,以掌握班级的实际情况。
幼儿园不是小学,因此也不是简单的一考了之,更何况是刚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连握笔都摇摇晃晃,怎么知道其绘画水平呢?只有靠家长。
家长会那天,我利用间隙特意谈及孩子们的绘画,没想到引起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响,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绘画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优化气质,但都急于孩子们“坐不住”、“没耐性”、“画不好”以及“不知道怎么办”。也有小部分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对绘画有强烈的兴趣,并能画一些东西了。介于这两种情况,我觉得这些家长们有良好的本人素质基础,也有和教师一起教育好孩子的愿望,但缺少有效的方法。这正是进行家园合作的最佳契机。于是,我即兴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家长思考。
1.你家里有孩子绘画的工具吗?
2.你的孩子会握笔吗?
3.孩子握笔的姿势正确吗?
4.你的孩子是主动想画画的吗?
5.孩子第一次画的画你还记得是怎样的吗?
6.孩子画画时你能陪在他身边吗?
7.孩子把画好的作品给你看时,你的态度是肯定多还是否定多?
8.你能不能经常让孩子观察一些美的事物?
这些问题的提出让许多家长哑口无言,后来了解到,有的家里给孩子的绘画工具是一支圆珠笔和一张废物利用的纸,有的买了很高档的绘画工具却不知怎样使用,有的孩子从不会握笔,只会用手抓,有的根本不记得孩子什么时候会画画的,有的总是这样评价孩子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呀?一点也不象。”……当然也有个别的家长能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但总是收效不大。
从家长的言谈中,比较全面地了解到孩子们现阶段所处的水平,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和指导。
二、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集体中处在哪一层次。
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绘画水平明明没有达到该年龄段的要求,家长却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的孩子画的很好,或者是相反,孩子的绘画水平在同龄儿童中已属领先,但家长却仍不满足,认为还应该画地更好一点。这都是由于家长们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却望子成龙所造成的。
教师虽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清楚地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们只能利用家长会、家园之窗、来园离园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向他们介绍一些幼儿的身理心理特征。但最有效的是直接利用孩子们的画。
“无声胜有声”,家长们从我班教室外墙的“小3画廊”中得到了很多启发。每当有新的画挂出来,早晚接送的时侯总有里三层外三层的家长围在“小3画廊”那里弯腰观望,孩子们从教室里出来了,还要一张张画点着问:“哪一张是你的?”“你看人家画的多好!回家后要努力。”“你画的比上一张好多了。”……无须教师再三地叮嘱家长,只要看了孩子们的画,家长们都很自觉地开始起重视家庭教育了。
“小3画廊”也很清晰地反映出幼儿在绘画上两极分化的特点。有将近超过一半的幼儿画的画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甚至有个别超常的,但还有四五个幼儿连握笔都困难,更不用说画了,因而家长们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三、和家长合作,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小班幼儿在绘画上还不能谈及技能,只能在兴趣上加以培养,让他们觉得画画是件很快乐的事就可以了。但家长们往往在观念上不能接受这种思想,他们总把技能看得重一点,认为圆就要画的越圆越好,殊不知连成人都不可能一笔就将圆画的正确,怎能强求小班的孩子呢?
我一边在“家园之窗”中宣传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一边与个别热心的家长联系,和他们一起讨论具体的办法。在与我班张驰成和吴晓越两位幼儿的家长的合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是培养绘画兴趣的基础。
(1)选择孩子喜欢的颜色的笔;
(2)选择孩子容易握紧的笔;
(3)握画笔的两种正确姿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来选择。2.不要强迫孩子画画,应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引导。
(1)让孩子多注意生活中的事物;
(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
(3)让幼儿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3.缩短孩子画画的时间,扩大孩子画画的面积。
4.家长要经常陪伴孩子画画,或者让孩子和伙伴一起画,尽量避免孩子一个人孤独地画。
5.对于孩子画的任何事物,要先肯定,再鼓励,最后提出意见,绝对不要轻视甚至打击。
6.不要轻易将孩子的作品扔进垃圾箱。
7.利用多种绘画形式、绘画工具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以上是我和家长们共同总结的几个办法,也在孩子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兴趣的问题将在孩子一生成长中一直存在下去,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继续圆满地合作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让绘画成为让孩子一生成长都受益的艺术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