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奇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刘奇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风
尚
发表时间:2014-05-29来源:中国经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反复强调,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务必狠刹奢靡之风、浪费之风,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中央还专门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做好党政机关节约工作、遏制浪费行为作出了刚性规定。这些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吹响了倡导全民节约的号角,发出了向铺张浪费宣战的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在全社会深入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大力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节俭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国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制定并带头执行“八项规定”,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学习榜样。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从严从简、动真碰硬,规范公务接待,严管公车私用,精简节庆会议,治理豪华文艺晚会,清理超标办公用房,大大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会所里的歪风”。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中央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实际行动,褒扬节约典范,曝光浪费典型,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号召、积极参与,自发兴起“光盘行动”,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全社会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在节俭节约方面,社会上还存在一些错误思想和行为,有的还根深蒂固。在思想认识上,有的把“节约”当“落后”,把“奢侈”当“时尚”,认为好日子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花”出来的;有的认为超前消费是市场经济理念,小农经济才搞勤俭节约;有的 “面子”思想作祟,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打肿脸充胖子。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花财政资金大手大脚、搞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甚至换一任领导就搞“兜底翻”,反复规划、重复建设;有的机关单位长明灯、长流水,铺张浪费非常严重。在日常生活中,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白花花的馒头随手就扔,“人情消费”泛滥,份子钱越随越多;有的地方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炫富斗富现象时有发生。这些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物质财富,更败坏社会风气,腐蚀民族精神。
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俭节约作为一种传统美德和价值追求,无论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物质条件相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与物质匮乏年代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倡导节俭节约,建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尤为重要;在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完全改变、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倡导节俭节约,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在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倡导节俭节约,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于构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尤为重要。可以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节俭和浪费的态度,折射出其价值标准和文明程度,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要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高度,深刻认识节俭节约的重大意义,把开展全民节约行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坚持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坚持开展集中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动员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使节俭节约理念真正转化为人们的习惯思维和日常行为,成为全社会的良好新风尚。
二、加强宣传教育,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风气需要培育,文明需要教化。节约风尚的形成和巩固,离不开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要大力加强节俭节约的宣传,普及节约的知识和技术,培育崇尚节约的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增强全社会对节俭节约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律。
加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节俭,视节俭节约为美德善行,视铺张浪费为败德丑行。历史上,我们的先人先贤对此有过精辟论述。比如,孔子提
倡“温、良、恭、俭、让”的做人标准,诸葛亮教育后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告诫当权治国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明代朱伯庐在《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民间,“紧紧手、年年有”、“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等节俭俗语,老百姓几千年口口相传,作为家风家训代代奉行。这些都是开展勤俭节约宣传教育的丰厚资源。要充分挖掘整理中华传统文化中饱含哲理的节约格言、富有教益的节约典故,结合现代社会实际进行提炼,激活其生命力,赋予其鲜活的时代内涵,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加强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是穿草鞋、着布衣、吃红米饭夺取天下的,是咬紧牙关、勒紧腰带、与人民同甘共苦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也是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来推动改革开放的。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如何发展,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都不能忘、不能丢。要大力宣传我们党励精图治、勤俭建国的光辉业绩,宣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创业、节俭节约的感人事迹,宣传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勤俭节约的模范行为,教育引导人们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获得前行的强大力量。
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据统计,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1/4,人均耕地只有40%左右,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一半。我们是在资源能源短缺、环境压力凸显、贫困人口众多的情况下抓发展、搞建设的,铺张不起,浪费不起。必须始终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要加强国情教育,讲清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讲清楚节俭节约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引导全社会认识到过去生产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俭节约,现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同样需要勤俭节约,将来目标实现、梦想成真仍然需要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始终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开展全民节约宣传教育,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形成规模、形成声势,把节俭节约的氛围造得浓浓的。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组织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言论评论、通讯报道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宣传。现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
“微时代”,要适应“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广泛运用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方式,在网上唱响节俭节约的正气歌。要发挥文艺作品的感染熏陶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节俭节约的理念贯穿到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之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教育引导群众。公益广告是宣传节俭节约的有效载体,要继续制作刊播一批导向鲜明、品味高雅、创意新颖的公益广告,生动形象地宣传节俭节约理念。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生产建设领域通过科学规划、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资源的先进经验,宣传日常生活中节俭节约的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节约美德的传承者、节约风尚的践行者。同时,要强化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曝光一批铺张浪费、奢侈奢靡的典型案例,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加大舆论谴责、责任追究和惩戒处罚力度,形成浪费可耻的强大舆论压力和社会压力。
三、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全民节约、全面节约的生动局面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全民节约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在全民节约行动中,要精心组织和实施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全民性的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等活动,把节俭节约的理念落实到生产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增强人们节俭节约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
广泛开展生产建设领域的节约主题实践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建设领域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注意节俭节约,造成浪费现象,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损失。要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各地各部门自觉把节约的要求体现到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安排、各类项目布局、建设工程设计之中,坚决防止因规划不当、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现象。具体到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要引导干部职工通过创新经营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强化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遏制“跑冒滴漏”现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节俭节约的重要驱动力。要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要科学制定节约指标,严格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的标准,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价格、金融等激励办法和惩罚措施,形成奖优罚劣的政策安排。
广泛开展社会生活领域的主题实践活动。积羽能沉舟,滴水可成河。细微浪费积累起来就是惊人的损失,点滴节约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财富。要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节约意识,把节约融入到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精
心组织好节粮的主题实践活动,从餐桌抓起,从大学食堂和各个单位食堂、餐饮业抓起,从幼儿园、托儿所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抓起,从每个家庭抓起,提倡“光盘”、拒绝“剩宴”。当然,倡导全民节约,不是反对正常的、健康的消费,不是让大家当“苦行僧”、过苦日子,而是培养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重点抓好面向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节约活动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节约风气的形成,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节约,群众就会自觉跟上来。反之,则会助长铺张浪费之风,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要结合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整改落实和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对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行大扫除。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好具体措施,扎紧节俭节约的制度篱笆,筑牢防止浪费的制度红线。要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把节约的理念贯穿到机关的经费管理、出差出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教育培训、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管好“钱袋子”,过好“紧日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修身律己、带头节约,更好地展示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必须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现在的青少年赶上了好时代,很多人缺乏对艰苦生活的感受、缺少对节约观念的认知。要把节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实践之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强化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青少年节约习惯的实践养成,组织青少年参加节粮、节水、节电等体验活动,从节约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深得民心、利见长远。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扎扎实实抓好全民节约,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原文刊发于5月28日经济日报第四版)
第二篇:刘奇葆在贵州考察调研纪实
刘奇葆在贵州考察调研纪实
1月14日至16日,前来我省出席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到贵阳、遵义、安顺考察调研,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分别陪同下,刘奇葆深入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宣传文化单位,亲切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刘奇葆充分肯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切实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革命传统的激励下,加快推进后发赶超、全面小康事业,创造多彩贵州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革命文化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鲜亮底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厚滋养
1月15日,是遵义人民最喜庆、最激昂的日子。1935年的这天,中央政治局召开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长征精神激励万代,遵义会议光照千秋。
1月15日上午,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刘奇葆作重要讲话。他说,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孕育的宝贵精神,始终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广泛开展党史国史学习教育,生动鲜活地讲好革命传统故事,热情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把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引导人们在缅怀革命先烈中感悟崇高,在追寻党的奋斗足迹中激发斗志,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我们继承发扬遵义会议革命传统,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必须传承革命文化,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独立自主勇闯新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事业发展;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1月14日下午,刘奇葆专程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在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前,刘奇葆不时驻足,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图片和实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他对遵义会议会址保护工作和陈列馆的布局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注重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切实管好、用好遵义会议会址和陈列馆,使之更好地记录、传播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革命传统,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重要作用。
刘奇葆特别强调,革命文化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鲜亮底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丰厚滋养。我们要十分珍视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革命文化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文化支撑的新农村,才是老百姓想要的真正的新农村。要打牢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
基层文化建设抓得怎么样,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带着这个问题,刘奇葆先后来到遵义县梳池村、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考察。
文化发展助推经济,美丽乡村幸福农民。梳池村的这幅标语,真实反映了该村文化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成效。1月14日下午,刘奇葆来到梳池村,参观了党员群众之家、便民利民服务点、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宣传文化工作情况,称赞梳池村建设得很漂亮,文化活动开展得很丰富,老百姓精神面貌很好。他说,有文化支撑的新农村,才是老百姓想要的真正的新农村。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发展。基层干部要在这方面多想办法,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摸准群众需求,巩固好经验好做法,创新教育活动方式,把文化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
在村道德讲堂,中学教师王应超正在以志愿者的身份为村民讲述如何处理好邻里关系。刘奇葆称赞王老师授课的题目选得好,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这种不计报酬义务授课的行为本身就是以自己的高尚行为传播道德。他说,我们的道德宣讲就是要少一些枯燥刻板的说教,多一些生动活泼的案例和娓娓道来的故事,多一些老百姓用得着的法律知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入脑入心。要把道德讲堂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点要件进一步抓好,让群众更想听、更爱听。当听说遵义市以“遵道兴义、人人义工”为品牌,已发展16万注册志愿者时,刘奇葆很高兴,他说,我们的很多工作,除了专门队伍,需要更多的志愿者。要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力倡导“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进一步形成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要为志愿者参与文化建设工作创造条件,把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16日下午,刘奇葆来到镇宁自治县大山镇大寨村。一排排现代化大棚里草莓红艳欲滴,村民们正在新建的凤仪广场排练春节汇演的歌舞节目。刘奇葆来到群众中间,向大家表示问候和祝福。在村民族文化展示室,布依族群众为刘奇葆演奏民族乐器“勒尤”,表达富裕起来的喜悦心情。刘奇葆称赞这种乐器音色独特,希望把绝活传承好,把民族文化发展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富强民主国兴旺,平等自由民幸福”。在大寨村,大门上的楹联中、墙壁上的漫画里,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刘奇葆高兴地说,基层文化工作者很用心,用楹联说话、用墙壁说话,进进出出都能看见,老百姓喜闻乐见,宣传效果很好。村农家书屋里、多功能信息服务站里,村民正在读书、上网学习,刘奇葆详细了解有关工作情况后特别强调,要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村一级要整合文化、出版、科技资源,统筹建设综合文化中心,实行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食粮。
闻讯赶来的大寨村村民围拢在刘奇葆身边,坐在院坝里和他拉家常。村民们高兴地告诉刘奇葆,村里的荷塘面积已达700亩,莲藕远销省内外,花季时游客纷至沓来,农家乐生意很好,全村正在努力打造“千亩荷塘”。刘奇葆对大家说,千亩荷塘建起来,《荷塘月色》唱起来,诗歌诵起来,村里的文化气息更足,游客会更多,相信大家的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刘奇葆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要坚持重心下移,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打牢基层基础,补齐工作短板,使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他强调,今年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工作加强年”,要集中各种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建强基层工作队伍,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大力推进基层工作创新,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强工作实际效果。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当今时代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滋养核心价值观
宣传文化单位是文化建设的推动者和主阵地,如何适应新常态、展现新作为,是刘奇葆调研的一个重点。
在遵义市图书馆,刘奇葆走进图书借阅室、期刊阅览室,对该市开展“书香遵义?全民阅读”行动给予肯定。在“绿色电子阅览室”,一些孩子正在学习。该阅览室为100多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提供了放学后学习阅读的好去处,被称为“四点半”学校。刘奇葆称赞这个做法很好,学生喜欢、家长放心。他说,文化的价值无法衡量,一个人不读书,一点情趣都没有。企业做商品,你们塑造人,这是很崇高的事业。市一级能有这样好的图书馆,很不容易,要运用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把服务链条延伸到社区,进一步把这个阵地建设好,把作用发挥好,把品牌做响亮。
1月15日下午,刘奇葆来到贵州广播电视台。他走进演播大厅、播控机房、新闻直播间,与编辑、记者、主持人面对面交流。得知民生节目《百姓关注》收视率比较高,刘奇葆说,讲老百姓的话,关心老百姓的事,节目就能办好。我们要满腔热情做好民生节目,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要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所有节目中,提高节目质量、提高传播效果,赢得群众认可。他勉励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群众情感,挖掘老百姓身上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真情,站在时代前沿,引领主流舆论,在全社会传播正能量,涵养好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离开贵州广播电视台,刘奇葆还专程来到省委宣传部机关,走访了新闻处、文改办、网信办等部门,亲切看望干部职工,详细询问有关工作情况,对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围绕培育和弘扬公正、法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设计开展活动,发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行业规范守则的正向作用,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巩固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积极稳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好网络阵地,把正能量做大做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创造性开展工作,敢于担当、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调研期间,刘奇葆还考察了贵阳孔学堂。他强调,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当今时代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滋养核心价值观。
中央新闻单位要加强对贵州的宣传报道,生动鲜活地讲好“贵州故事”,为贵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刘奇葆十分关心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路考察,一路详细询问有关工作情况。
在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刘奇葆听取了全省和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以及“7+N”朵云建设情况汇报,观看了应用展示。他说,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起步好、发展快,思路新、举措实,效果已初步显现。大数据产业有广阔发展前景,希望贵州坚定信心、创新奋进,把大数据产业打造成为多彩贵州的一张新名片。
在考察了镇宁自治县半边街环境整治情况后,刘奇葆说,这个工程决心下得好、整治效果好,必将为带动旅游业发展,促进地方群众增收致富发挥重要作用。这也充分体现了贵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信心和坚决行动。
刘奇葆说,近年来,贵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成长很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干部群众精神面貌好,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令人耳目一新。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深入学习、联系实际,同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同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结合起来,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中央新闻单位要加强对贵州的宣传报道,生动鲜活地讲好“贵州故事”,为贵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刘奇葆说,当前,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大好形势。相信在伟大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革命传统的激励下,贵州一定能够实现后发赶超、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目标,创造多彩贵州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世明,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聂辰席,省委常委廖国勋、陈刚、张广智、王晓光等分别参加调研。(责任编辑/岳
振
制
图/邱雪芳
雷国建)
第三篇:刘奇葆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刘奇葆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
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新华社哈尔滨7月17日电7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黑龙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抓好结合融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调研期间,刘奇葆到哈尔滨、黑河、绥化,深入宣传文化单位、企业、社区、农村,调研了基层文化建设、文化改革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对外宣传等工作情况。
刘奇葆强调,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现实要求。要重点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对象化、互动式的宣传教育,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推动事业发展。
刘奇葆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坚持宣传普及,全面系统、分层面、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叫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利用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样式,传播和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内涵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有庄严感的典礼,使核心价值观融化在人们的心灵里、体现在具体的行为中。
刘奇葆指出,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健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大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协调机制,统筹设施建设,完善指标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要抓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高度重视外宣议题的设置和话题的提出,发挥边境口岸的重要作用,加强中俄文化交流互鉴,提升对外宣传内容的质量,讲好龙江故事、中国故事。
第四篇:省委书记刘奇葆在灾后重建会上的讲话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中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落实中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和任务。
从
时间范围讲,就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下发时间,从10月起,到2010年9月止,两年内要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
从总体目标讲,累计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估算投资和累计完工项目要达到85%左右,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从重建工作量上讲,既要重点抓又要总体抓,着力抓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39个重灾县的32728个项目、8858亿元重建投资,同时要坚持抓全省1.7万亿元重建任务的落实,重建项目和发展项目一起抓。
从轻重灾区讲,重灾区要完成85%左右的工作量,轻灾区更要创造条件加快和提前,除少数重大发展项目外,要力争年内全部完成重建任务。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个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抓紧调整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要突出三个重点方面:
一是优先抓民生项目重建。坚持把住房、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等作为加快重建的重中之重。农房今年9月底要基本完成,年底要全部完成。城镇住房要着力解决规划选址、危房拆除、权属确认、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0年5月前全部完成。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要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快,确保两年内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工99%。
二是加紧抓城镇重建。两年内在38个恢复重建城镇中,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汉旺等重灾城镇,要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其他33个城镇要按时完成重建主体任务。
三是突出抓配套设施重建。要加快形成灾区生命线公路网,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完工达到90%以上。加快形成能满足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需要的电力供应体系,电网和电源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总结推广都汶路攻坚的经验和做法,尽快解决通往九寨沟的道路问题。
第五篇:刘奇葆在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作重要讲话
刘奇葆在中共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作重要讲话
(2011年11月10日)
全会对推进四川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精神力量,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开放、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努力构筑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培育“感恩奋进”文化,培育塑造新时期四川精神和文化形象。
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是
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积极追求文化产品健康向上的社会效果,提升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全会提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均衡发展,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传承民族精神、提升文化素养、规范道德行为的重要力量。全会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和行业布局,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扩大文化消费。
全会提出,深化文化改革开放是推动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根本之道,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之源。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进文化交流合作。
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充分发挥四川人才资源大省优势,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要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优化文化人才成长环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全会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在全省文化战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全省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 《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省第十次党代会于2012年5月在成都召开。这次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在我省深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十二五”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切实做好工作,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发展好势头,着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会号召,全省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宏伟实践中奏响文化建设的奋进凯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