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时间:2019-05-15 09:1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第一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

增强开放合作新动力

——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奇葆

(2011年10月20日)

尊敬的黄孟复副主席,尊敬的各位贵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天府大地,沃野千里。今天,非常有幸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蓉城,围绕“泛亚合作与绿色发展”主题,共同探讨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我谨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9000万四川人民,向莅临本届西部国际合作论坛的各国政要、政府部长、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世界各国人民在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给予的热忱关心和宝贵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上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这部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专著问世,到《增长的极限》的发表,再到世界环境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和《绿色经济蓝图》,绿色理念的提出已有50多年时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问题愈发突出,大量耗费不可再生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科学发展道路,代表着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经济发展,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点,坚持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这既是中国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更是对世界发展理念的巨大贡献。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鲜明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确立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绘就了推动“绿色发展”的路线图。女士们、先生们!

泛亚各国地域相连,文化相融,经济相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泛亚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丰硕成果,给泛亚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川是中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四川幅员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水能、钒钛、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具有重要优势;全省经济总量居中国第8位,西部第1位。近年来,四川在大力推进地震灾后重建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积极推动开放开发,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中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四川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及新川创新科技园等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全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快时期,这将更大程度发挥四川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经济体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四川和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空间,进一步发挥四川在中国经济乃至泛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新的科技革命将为生产力发展打开崭新空间,引发产业结构新一轮变革,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成为未来社会新的支柱产业,引领人类社会进入绿色、智能、和谐新时代。借此机会,我就泛亚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合作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抓住机遇,积极拓展合作空间。泛亚各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当前,泛亚各国都在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环保、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医疗、教育、文化、交通等民生事业发展,这为深化泛亚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四川将继续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与各国、各地区开展更大规模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融合做出更 多贡献。

二是加强沟通,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密切合作,深化交流,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四川将充分发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中国西部国际论坛等平台作用,加强与各方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生态安全等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各类区域、次区域、泛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以及多边及双边合作机制,形成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绿色”合作环境,努力促进泛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三是开拓进取,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人类社会转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找新的战略机遇,争取新的竞争优势,共同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我们应紧跟世界发展新趋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绿色经济。

女士们、先生们!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绿色低碳必然是当今和未来的发展主题。四川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努力为中国经济、泛亚经济、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走绿色发展道路,更加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与泛亚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建绿色健康美好新家园!

第二篇:刘奇葆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突出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泛亚务实合作

——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

刘奇葆

(2012年9月26日)

尊敬的吴邦国委员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相聚在不平凡的2012年,相聚在发展中的中国西部,相聚在第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共同探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之路。首先,我谨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9000万四川人民,向莅临本届西部国际合作论坛的各国政要、政府部长、知名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科教大省、经济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海内外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用3年时间胜利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全省经济在困境中划出了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2011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44.6%,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保持了高位增长势头。

女士们,先生们!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物质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再一次警示人们,回归实体经济本位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坦途,只有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稳步前行、加快崛起。

近年来,四川坚持充分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抓住国内外产业向西部转移的重大机遇,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戴尔、联想、华为、英特尔、思科、德州仪器、富士康、仁宝、纬创等全球知名电子品牌商和制造商落户四川,大众、丰田、现代、沃尔沃、吉利、中国重汽、北汽福田等汽车制造企业和马士基等物流企业进入四川发展,还引进了汉能、天威等新能源企业和杜邦、联合利华等化工企业。2011年引进利用外资规模达到110亿美元,约占中国当年引进外资规模的1/10。目前,四川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已达到243家。每年举办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签约项目和贸易成交额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明年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将在成都召开。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天府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等一批“十二五”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四川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这将更大程度发挥四川作为中国西部最大经济体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四川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产业合作空间,进一步发挥四川在中国经济乃至泛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

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和我国西部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泛亚地区共同的发展重点。借此机会,我提出以下倡议:

一是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引领发展。发展实体经济符合包括四川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也符合泛亚地区发展实际。我们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抓住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提升实体经济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积极探索实体经济合作发展机制。深化泛亚务实合作,重点应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合作,扩大双向开放的领域,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做好。四川将充分发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与各方在技术、产业、管理、金融等方面的磋商和协调,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各类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以及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努力促进泛亚地区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不断改进政府服务,降低企业税费、物流成本,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论坛的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步演进。我们高兴地看到,通过这个平台,泛亚地区各国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逐步拓展,合作的层面和空间在逐步延伸,产生的效应和效益在逐步显现。四川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更加坚定有力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努力为中国经济、泛亚经济、世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4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讲话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刘奇葆

(2010年11月17日)

省委九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省委全会的召开,对于全面分析和把握我省当前和今后几年发展形势,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推进“两个加快”,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文件。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同志对中央《建议》作的说明,对科学谋划我国“十二五”发展、做好党和国家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这次省委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和推进我省“十二五”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把握“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进我省更大发展“十一五”时期,我省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十二五”,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深化对我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大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

第一,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统一对加快我省发展的认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讲话中,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统一思想认识,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具有极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鲜明指出了推动发展仍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我省来讲,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西部大开发是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国家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优先地位,给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与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部署是高度吻合的。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高地、跨越发展的过程。二是扩大内需是我们面临的长期机遇。中央明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的长期战略方针。从区域层面讲,扩大内需,西部是最具潜力的地区,这既包括进一步扩大西部的投资需求,也包括挖掘西部的消费需求,解决制约全国持续增长的市场约束。而且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影响有可能长期存在,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政策取向不会轻易改变,刺激措施不会轻易退出。这有利于我们抓住有利的政策条件,继续扩大投资、推进重点产业项目,拉动经济持续增长。三是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是我们面临的独特机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目前只是基本完成,“十二五”前期还有一定的工作量。经过我们的积极建议,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专项规划。这将有利于保持对地震灾区支持政策的连续性,并有望出台新的支持政策。用好这些政策,放大政策效应,不仅有利于灾区恢复振兴,也有利于解决全省的发展难题。四是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特别机遇。中央大力支持藏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省藏区、彝区、革命老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的发展面貌,为我们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综合分析各方面形势,我省“十二五”是完全可以加快发展、大踏步前进的重要时期。大机遇,需要谋大发展,必须有大作为。我们要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不动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我省跨越发展。第二,要认清和把握当前全省工作的态势,进一步形成攻坚克难、乘势突破的局面。“十一五”时期特别是近几年,我省工作是在极为艰难的局面下向前推进的。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创造了抗震救灾的奇迹,创造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但我们也要看到,“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我省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竞争加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压力和挑战。谋划“十二五”发展,必须全面把握发展趋势,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尤其是要对全省工作态势有准确判断。经过近几年的坚韧奋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全省重大工作不仅没有耽误,而且抢抓危中之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前,我们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各类规划已经形成,重点项目正在实施,尤其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骨干框架已经奠定,开放合作捷报频传,重要产业迅速崛起,加快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这些重大工作破了题、开了局、起了步,但无论从工作量还是工作周期看,正迎来集中建设的高峰阶段,更大的工作量还在后面。“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前期,从工作要求上讲,最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继续攻坚,推动落实,挺进纵深;从努力目标上讲,最需要的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打好全省重大工作集中攻坚战,保持投资规模高位增长,持续掀起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热潮,强力推进产业快速崛起,书写我省“十二五”发展更为精彩的篇章。

第三,要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进一步明确我省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中央《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谋划我省“十二五”发展,必须鲜明突出这一主题和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建议》“五个坚持”的原则,并充分体现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从我省面临做大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的双重任务出发,坚持调整存量和扩大增量,主要在扩大增量中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强化投资拉动,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做强做大工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要着眼“巩固扩大优势、走在西部前列”,加大力度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西部领先的现代交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和推动我省成为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人才建设高地,变“内陆盆地”为“发展高地”,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要通过5年的努力,使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实现跨越发展,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第四,要主动适应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明晰我省“十二五”发展的着力重点。推动一个时期的发展,必须顺应发展大势,反映发展阶段要求,抓住发展主要矛盾。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谋划我省“十二五”发展,必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明确着力重点和努力方向,既为经济当期快速增长提供动力,又为经济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开辟空间。要着力把基础做牢,重点是解决交通、水利、能源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改善加快发展的保障条件。要着力把产业做强,重点是解决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的产业支撑问题,不断增强全省经济的整体实力。要着力把城市做大,重点是解决城镇化进程滞后和大城市缺乏的突出问题,不断挖掘和释放经济发展的内需潜力。要着力把科教做优,重点是解决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要着力把民生做实,重点是解决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既是我省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又是加快发展的潜在优势;既是我省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具备迅速突破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抓住了这些重点,就把握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从发展需要出发,抓住工作重点,集中力量突破,打开工作局面,力争用几年时间办成几件大事,努力使发展面貌有显著变化,各项事业有显著加强。

二、紧紧抓住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次全会通过的省委《建议》,明确了我省“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整体谋划,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一些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发展问题,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发展保障条件根本改善。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我省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要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主动对接国家投资支持的重点和方向,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持续合理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打通进出川大通道,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全力保障枢纽工程攻坚推进,决战决胜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突出铁路建设这个重中之重,优先建设连接大西南、大西北的交通走廊,加快推进成兰、成贵、成西、成昆、成渝铁路等大通道建设,不失时机地推进川藏、川青铁路建设,加快形成以成都为中心的铁路枢纽。要继续突出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抓好已开工项目的建设和投入使用,畅通与周边省(市)的连接,大力推进国省干线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强化成都双流机场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功能和地位,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大力推进宜宾港、泸州港等内河港口建设,更加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和内河航运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规划和布局,前瞻性地安排今后几年我省的交通建设,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对交通的新要求,充分考虑物流高速发展对交通的新需求。要通过几年尤其是“十二五”前期的艰苦努力,使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决定性胜利,真正为我省百年发展奠定基础。要以水电开发为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天然气生产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要完善信息网络体系,实施“三网融合”,提升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

(二)着力推动产业强势发展,支撑我省向经济强省迈进。经济强省,必须首先是产业强省。随着交通等发展条件快速改善,我省产业强势发展的态势已初见端倪。做大做强产业,是我省“十二五”时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的一项重大工作。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加大水电、钒钛、天然气、农产品等战略资源的科学开发力度,加快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资源就地转化和深加工,打造一批重大产业基地,促进资源开发直接惠民和带动资源地的发展。要通过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引进和实施一批电子信息、汽车、油气化工、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形成一批千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企业。二是要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科技和产业基础,以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为方向,力争在最具优势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建设一批国家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抓出一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新兴产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三是要依托园区发展产业集群。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依托城市办园区,办好园区建新城。要用好国家支持扩区调位的政策,培育壮大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要突出产业园区的特色和成长型要求,深入实施“1525工程”,办好对口合作产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约集中集聚发展,建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适应服务业高端化的需要,在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等方面探索新路子,促进服务业上规模上档次。要适应改善发展环境的需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大力降低物流成本。要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建设以成都为龙头的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会展中心,打造商品交易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要适应居民消费扩大和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做强做大旅游经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三)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推进城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内外部有利环境。要把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我省“十二五”发展的强大动力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努力走出符合四川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一是要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要下大决心解决我省大城市缺乏的问题,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尽快发展成10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特大城市,推动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成5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大城市。要充分发挥成都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5万人以上规模的城镇要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二是要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提高城镇产业、要素集聚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有序推进城镇空间拓展,因地制宜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城镇发展形态。要适应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任务,大规模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培训,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确保城镇发展的科学性和高水平。要坚持“四注重、四提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风貌和品位。在有条件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绿道”。三是要以推动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多极支撑的区域发展格局。要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培育“四大城市群”,分类推进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等“五大经济区”建设。要充分用好国家启动实施成渝经济区规划的重大机遇,加强与重庆市在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人才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发挥成都、重庆的“双核”效应,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要全面实施藏区、彝区等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规划,大力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制定实施灾区发展振兴规划,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示范窗口。

(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我省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在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造了鲜活的经验。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一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要积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培育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和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优质商品猪和特色畜禽等产业基地,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要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实施《四川省农业发展上台阶建设项目规划》,加快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走科技兴农之路。三是要全面规划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总体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全域、全程、全面小康的要求,推进“三打破、三提高”,以县为单位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连片推进新村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要总结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灾区重建中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形成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四是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总结推广成都试验区建设经验,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要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民权益保障机制,防止损害农民的利益。

(五)大力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未来几年,我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需要有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要坚持科技服务经济发展的导向,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抢占产业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整合科技资源,加强创新型企业和产学研联盟建设,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二是要充分发挥我省人才优势和科教优势,加快建设西部人才高地。要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塔尖”人才。要在重视高端技术人才的同时,注重培养和引进管理人才。要优化事业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三是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需要,推进教育创新发展。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着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奠定坚实人才基础。要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攻坚,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时期必须把民生事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正确处理富民与强省的关系,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等方面迈出更大的实质性步伐。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均等化水平。要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引导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要把实施贫困地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制定实施全省藏区、彝区和革命老区集中连片扶贫规划,深入实施民族地区重大民生工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进一步解决市场发育不充分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突破,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使改革从领域内走向跨领域、从单一改革走向综合改革、从微观层面走向宏观层面,推动新一轮释放生产力的重大变革。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障碍,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深化扩权强县试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更加突出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要总结近年来我省引进重大产业的成功经验,着眼做强产业,敏锐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动态和规律,抢抓机遇,主动出击,招大引强,实现产业发展的快速突破。要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发挥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注重引进和加快形成产业链。要坚持“三外”联动,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保持外贸稳定较快增长。要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和环渤海地区的合作发展。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密切与东盟、南亚、中亚等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提高我省经济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

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促进全省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目标任务,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要清醒认识所承担的繁重历史任务,清醒认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清醒认识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总体稳定中依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社会建设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相统一。

(一)全面加强社会管理。要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深化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在实践中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和好办法。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工作中,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尤其要在流动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切实解决一些“两新组织”游离于党和政府管理之外的问题。要把对虚拟社会与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抓,加强对手机、互联网等网络信息管理工作。要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根基,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落实到社会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和改进人大、政协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二)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没有发展,稳定就没有基础;没有稳定,发展就没有保障。当前全省社会总体稳定,但多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维稳任务仍然繁重。在推进“十二五”发展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维护稳定工作,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要把握新形势下做好维稳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切实转变维稳工作的思路,实现从“保稳定”向“创稳定、促和谐”的转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严打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社会治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健全维稳工作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切实维护藏区、地震灾区社会稳定,保持全省社会大局稳定。要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要落实维稳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维稳力量建设,不断提高维稳工作水平。

(三)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作了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强化群众观点,最根本的是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不断增强群众观点、自觉实践群众观点,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站稳群众立场,必须体现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和工作,对群众有利的才干,绝不能干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改进群众工作,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方法,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面对群众、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大力增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本领。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的带头、推动、督促、保证作用。要健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和使命,确保“十二五”发展各项部署落实见效

这次全会通过的省委《建议》,为我省“十二五”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推进我省“十二五”发展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必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带头扎实苦干,奋力攻坚克难,把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落到实处。一是要抢抓机遇。我省“十二五”发展,任务繁重而艰巨,机遇重大而宝贵。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增强使命意识,认清大趋势,驶入主车道,抢占快车道,紧跟全省击鼓奋进的发展步伐,不脱轨、不掉队、不落后。要以奋力争先的状态、尽职尽责的工作、百折不挠的意志,化大机遇为大发展,一年迈出一大步,五年上个大台阶,推进全省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二是要做好规划。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建议》精神,扎实做好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要与中央“十二五”发展部署相衔接,与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部署相衔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省委近几年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要强化组织领导,深入调查研究,集中各方智慧,大力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要用好政策。推动发展,政策就是资源。“十二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政策、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政策、贫困地区连片扶贫政策、转变发展方式政策、产业转移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政策很多。要吃透中央和省上政策的精神,深入研究、认真梳理、及时对接,准确把握政策的支持范围、原则、方向和重点,切实把支持政策落实到工作中,用政策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要注重做好特殊政策的“放大”、“叠加”和“嫁接”工作,搞好政策的细化和配套,真正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把支持政策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动力。

四是要狠抓落实。规划的功效在于实施。要建立健全抓工作、抓落实的责任机制,促使各地各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抓落实的局面。要加强监督检查,抓住目标要求不放松,落实政策不放松,解决问题不放松,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出实效。要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继续倡导“四个特别”的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引导各级干部为“十二五”各项事业发展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这里,我再讲一下当前工作。今年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各方面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加大力度,扎实推进。一是要衔接和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工作。今年以来全省发展态势不错,要狠抓工作重点不放松,保持工作状态不松懈,坚持工作力度不减弱,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一五”发展打一个漂亮的“收官战”。在狠抓当前的同时,要着眼长远,认真总结“十一五”特别是近几年工作,加强对重大发展问题的研究,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二是要加大各种要素保障力度。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把握,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充分估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发展的影响,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因素并提前作出安排部署,尤其是要提前思考资金筹措问题,搞好油、气等重要物资的市场供应,防止市场供给和物价出现大的波动。三是要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要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项目、重点领域节能管理,确保完成全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四是要扎实抓好今冬明春农业生产。要认真检查已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尤其是种粮积极性,掀起农田水利建设热潮。要保持重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严格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五是要大力做好关心群众工作。要继续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确保资金投入和项目落实到位。冬季到了,要特别关心地震灾区、贫困地区和高寒地区特殊困难群众,及时开展送温暖和献爱心等帮扶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维护全省大局稳定。

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我省成就辉煌。“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机遇更好,发展基础更好,发展条件更好。今后五年,将是攻坚克难的五年,击鼓奋进的五年,大踏步发展的五年。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坚定信心,爬坡实干,奋力实现我省“十二五”宏伟目标,迈上科学发展的大台阶,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发表新春寄语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发表新春寄语 四川感谢你!四川欢迎你!

网民朋友们:

兔年春节快到了,很高兴借助人民网这个平台给大家拜年!

近几年来,你们一直非常关注四川,给了我许多热情的支持。我非常重视你们的声音,重视你们给四川工作以及我个人提出的一项项建议。你们每一次对我通过网络向你们发出的声音,都那么积极热情地给予回应,让我深受感动,一次次深切感受到广大网友对四川的关心关注。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刚刚过去的“十一五”,四川走过了极为特殊、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历程。在这五年里,四川经历大灾大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团结奋斗、扎实奋斗、坚韧奋斗,化危为机、攻坚克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加快发展的奇迹。四川经济总量达到近17000亿元,增加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25倍。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五年。

地震灾后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灾后重建任务已完成90%以上,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重建任务最繁重的震中映秀镇、北川新县城等地的群众也已搬进新房喜迎兔年春节。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兰铁路、成贵铁路、成西客专、成渝客专、川藏铁路成雅段、成昆铁路新线等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均已开工,铁路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500多公里,居全国第4位,并与东部同步迈入了铁路高速时代。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在建里程达到6000公里,居全国第2位,“蜀道难”变“蜀道通”的千年梦想正在加快变为现实。

重大水利设施建设掀起高潮。19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都江堰等7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已经开工和即将开工的亭子口、武引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工程,每一个灌溉面积都在300万亩以上,将在“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

产业发展和开放合作捷报频传。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三大产业在地震后迅速崛起。戴尔、联想、华为、英特尔、思科、富士康、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一大批世界级的电子企业落户四川,仅富士康生产的平板电脑(iPad)2012年年产量就将达到1亿台。德国大众、一汽大众、韩国现代、吉利沃尔沃、中国重汽、北京福田等品牌汽车纷纷入川发展,一批千亿甚至万亿级产业正在兴起。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近3年投入超过2000亿元,解决了一大批民生难题。6万多户藏区牧民群众“帐篷变别墅,一步跨千年”,彝区“三房”改造让14万户群众告别了石板房、木板房和茅草房,5万名民族地区学生接受免费职业教育,学习现代知识技能和本领。

我们深切体会到,四川能在艰难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有一群坚韧不拔的四川人民!我们也特别感谢广大网友的关注支持!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开局之年。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跳起摸高、加快发展,努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我们诚挚邀请所有关心关注并倾情支援四川的全国人民和广大网友,到昔日的地震灾区走走看看,亲身感受灾区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我们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这里已经是一片安居乐业的新面貌,这里面也饱含着你们的泪水和汗水!

衷心祝愿全国人民和广大网友新春愉快,阖家幸福!

第五篇:省委书记刘奇葆在灾后重建会上的讲话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央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的中心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坚定信心决心,更加主动有为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落实中央提出“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和任务。

时间范围讲,就是根据国务院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下发时间,从10月起,到2010年9月止,两年内要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

从总体目标讲,累计完成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恢复重建估算投资和累计完工项目要达到85%左右,基本实现“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从重建工作量上讲,既要重点抓又要总体抓,着力抓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39个重灾县的32728个项目、8858亿元重建投资,同时要坚持抓全省1.7万亿元重建任务的落实,重建项目和发展项目一起抓。

从轻重灾区讲,重灾区要完成85%左右的工作量,轻灾区更要创造条件加快和提前,除少数重大发展项目外,要力争年内全部完成重建任务。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个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抓紧调整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要突出三个重点方面:

一是优先抓民生项目重建。坚持把住房、学校、医疗卫生设施等作为加快重建的重中之重。农房今年9月底要基本完成,年底要全部完成。城镇住房要着力解决规划选址、危房拆除、权属确认、金融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进度,确保2010年5月前全部完成。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要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明年春季开学灾区学生全部告别板房校舍。灾区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加快,确保两年内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工99%。

二是加紧抓城镇重建。两年内在38个恢复重建城镇中,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汉旺等重灾城镇,要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其他33个城镇要按时完成重建主体任务。

三是突出抓配套设施重建。要加快形成灾区生命线公路网,交通恢复重建项目完工达到90%以上。加快形成能满足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需要的电力供应体系,电网和电源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总结推广都汶路攻坚的经验和做法,尽快解决通往九寨沟的道路问题。

下载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1年10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合作论坛上的致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