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讨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
探讨农村中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
榆林子初中曹俊峰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的普及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在哪,怎么解决?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等。我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教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如下剖析。
(一)学生方面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多数学生学英语只是把它当成一门课程学习,他们别无选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成绩,根本就不能明确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语言的意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将来不出国,学英语没有用。有的学生学英语是出于好奇,内容简单、容易、新鲜的就学,内容较难的、复杂和枯燥无味的 1
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不能激发自身对英语的需要,不能把它当成自身愿望。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都是由于平时不主动自觉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再加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不按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不会做作业就抄袭别人的来应付老师的检查。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必然下降。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不能进行技巧性掌握语言,如死记硬背课文和单词,有相当多的学生甚至不认识音标,不会拼读生词,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背诵。一到用时,脑袋里面混乱不堪一团糟。不知道如何答题做作业,“读哑吧英语”,由于理解不透,造句、写作文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遵循英语习惯强行逐词逐句翻译等。越学越吃力,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害怕学习英语。
4.性格倾向导致学不好英语
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闭塞偏僻的乡村,很少接触外人、生人,加上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开口模仿训练,导致模仿能力较差,也不愿意参与各种英语练习,碰到问题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好英语。
5.学生基础差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是因为在农村有些小学教学流于形式;还有许多小学不开设英语课,尤其是村级小学更为严重。即使一些中心学校,部分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交际能力等很差;学校也因师资和教学条件等众多因素,英语课行同虚设。结果到了初中,由于小学英语基础不牢,给老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思想意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仍比较淡薄。这些父母对子女虽有期望,但是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即使孩子成绩差教师也从家长那里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和协助。
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不宽裕,家长不能想方设法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无法满足学生外语学习所需要的辅助设备,更有很多学生家长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也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影响其英语学习。
(三)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因循“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学而优则教”的人才观,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故教学时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采用翻译法,过多的使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老师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生不厌其烦地抄笔记,很少注重听说,同时大多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仅仅依靠每周仅有的几节课堂时间,没有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忽视学生的英语言语实践,学生学过的英语难以巩固,“听、说”等的应用能力很差,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导致了英语教学质量也不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低,成绩高的学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教学成效也不明显。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对对教材理解不透。
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中,是正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部分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学观念还未彻底更新。《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的是为交际。但有些教师还没有领悟课改的实质内涵,仍然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依然实施着Open your book(打开书)——Listen to me(听我讲)——Read after me(跟我读)——Copy(抄写)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新教学目标的要求。导致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将英语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学生只是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使一些学生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兴趣。
3.应试成分比较重,素质培养不足。
当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中的教育,在这种中考要分数、上级考评要分数、家长要分数、社会看的还是分数的大气候里,教师不得不把分数当成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无疑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应试教育”中,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也渐渐淡漠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教师
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谆谆教导,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缺乏辩证的思维去对待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导致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英语教学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能流利的背诵一篇文章,而到了实际运用英语的时候,却成为了“哑巴”。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外语的普及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对各层次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学仍然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原因所在,并认真地寻找有效地解决方法。我相信,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第二篇: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
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定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校目前有在校生1169人,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低下。
根据布卢姆的理论,我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智力上。本文拟分析我校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并提出教育对策。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分广狭两义。广义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者被概括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功用。
由此可见,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差生的转化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参与下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讲差生的转化仅注重开发智力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
一、造成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只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往往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显得无能为力。对于所学的知识尚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显得松散零乱、没有系统性,理解不深。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解答最优化,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意志薄弱,学习的持久性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有些差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他们还常经不起诱惑,贪玩厌学,不能自制。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4、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有些差生一直被老师、家长和同学看不起,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什么事多干不了了,便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
二、数学差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策
分析了上述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后,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如下几种教学对策,供大家商榷: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差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差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由于差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的现象或产生没学过的念头。为了避免差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差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进行注重启发,细心引导的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差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差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都会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2、磨炼学生的意志。
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质,是保证兴趣持久和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要学好数学必须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培养意志和毅力,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所以我从接受一个新班的教学任务就开始,有步骤寻作出一些规定,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对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求:书写认真,作业格式规范,解题步骤完整,表达、运算准确,有错一定要订正。并常抓不懈,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表扬和展览优秀作业本,使认真规范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规范学习方法: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预习时配备一定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学会在某一特定时间里摆脱周围一切,集
中精力去达到老师或自己规定的练习目标的习惯,这样使个别学生听课走神和做作业拖拉的现象能得到较好的改变。对一些意志较薄弱,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的学生,还要采取鼓励督促的办法,或者通过家访与家长共同督促的办法来培养他们的毅力。曾对班上一位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了多次家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了他遇难就退的不良习惯。同时不能疏忽了对学习成绩较好,但自尊心较强、责任性较差的一些同学的品质意志的训练,以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为原则,努力把自尊心变为激励积极向上、学好数学的动力。[小精灵儿童网站]
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中,教师一定要自始至终,一抓到底,因为这本身说明教师自身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反之那将极大地影响和刺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3、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可以对差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每一个差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是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差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差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5、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学生要学好数学,第一是能听懂数学课,第二是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第三是能够熟练应用解题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反映,“感觉自己也能听懂数学课,就是不会熟练地求解数学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笔者作以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4)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解决办法
1.重视基础,培养兴趣
致使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他们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方面,“学困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3.强化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普通高中“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课前的预习,可以针对他们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及数形结合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他们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笨鸟先飞”,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他们强化课前预习。
4.及时复习,巩固双基
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我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到“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再按照这几种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及诊断
(1)公式掌握不准确,做题过程运用不灵活
对公式一知半解,自我感觉理解透彻了,一到做题就出错,做题过程中通常不能完美的运用。
(2)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比较松散
学习不积极,总是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不仔细。
(3)内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一知半解
学习上体会不到成功所能带给她的喜悦,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
(4)偏科现象很严重,语文英语成绩名列前茅,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数学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偏重,需针对学科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加强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乐而学帮您转化策略及寻找解决方案
(1)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氛围很重要,有学习的气氛就能带到孩子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2)掌握公式并熟练运用,多练习,多纠错
熟练记忆公式的应用,推理公式的简单由来,学会举一反三,多做练习,熟能生巧。
(3)巩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制定知识的体系认识
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找到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
(4)解决偏科现象,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从现在起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数学学科带给你的乐趣。
(5)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增加数学的学习兴趣
制定目标,一步步的往目标前进,以增加自信心。
第三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学生英语成绩差的原因
洪祥中学 孙梅霞
2015.05.01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英语正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英语的普及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对各层次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在英语教学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学。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在哪,怎么解决?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等等。我作为一名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教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因素和教师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如下剖析。
(一)学生方面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大多数学生学只是把英语当成一门课程学习,他们别无选择,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成绩,根本就不能明确认识到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语言的意义,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自己将来不出国,学英语没有用,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是崇洋媚外。有的学生学英语是出于好奇,内容简单、容易、新鲜的就学,内容较难的、复杂和枯燥无味的就“知难而退,不思上进”。不能激发自身对英语的需要,不能把它当成自身愿望。
2.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数学困生都是由于平时不主动自觉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再加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不按老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不会做作业就抄袭别人的来应付老师的检查。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必然下降。
3.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时不能进行技巧性掌握语言,如死记硬背课文和单词,有相当多的学生 1 甚至不认识音标,不会拼读生词,不能很好地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学生在记忆生单词的过程当中,只是简单机械地学习背诵。一到用时,脑袋里面混乱不堪一团糟。不知道如何答题做作业,“读哑吧英语”,由于理解不透,造句、写作文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遵循英语习惯强行逐词逐句翻译等。越学越吃力,就会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害怕学习英语。
4.性格倾向导致学不好英语
由于长期生活在比较闭塞偏僻的乡村,很少接触外人、生人,加上父母与他们又缺乏交流,因而形成了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开口模仿训练,导致模仿能力较差,也不愿意参与各种英语练习,碰到问题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学好英语。
5.学生基础差
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是因为在农村有些小学英语被当成副科,教学流于形式;还有许多小学不开设英语课,尤其是村级小学更为严重。即使一些中心学校,部分年级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不高导致学生的发音、交际能力等很差;学校也因师资和教学条件等众多因素,英语课行同虚设。结果到了初中,由于小学英语基础不牢,给老师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负面影响。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学生的父母思想意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仍比较淡薄。这些父母对子女虽有期望,但是对子女的关心不够。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差,在家会看书、读报的极少数,对子女的学习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能主动关心孩子学习的几乎为零。
农村家长的英语水平一般都很低,对孩子学习外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当年他们都是上初中时才开始学习英语,且大多是英语学习的“失败者”或“逃兵”,对英语学习有一种畏惧和说不清的酸楚乃至抵触心理,不能像城市的家长那样配合和监督孩子的英语家庭作业。甚至有的家长还抱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而对于英语他们认为对孩子的前途没有任何作用,即使孩子成绩差,教师也从家长那里得不到任何的支持和协助。
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一般不宽裕,家长不能想方设法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 2 的环境。无法满足学生外语学习所需要的辅助设备,更不要说周六周日给他们安排上辅导课,请家教。农村学生的家长相当一部分去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挫折和烦恼也无法倾诉、无人疏导,影响其英语学习。
(三)教师方面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因循“教育就是传授知识”的教育观,“学而优则教”的人才观,这就造成了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认为语言就是由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系,故教学时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仍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采用翻译法,过多的使用汉语进行英语教学。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中心,老师滔滔不绝地在上面讲,学生不厌其烦地抄笔记,很少注重听说,同时大多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仅仅依靠每周仅有的几节课堂时间,没有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环境,忽视学生的英语言语实践,学生学过的英语难以巩固,“听、说”等的应用能力很差,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枯燥,越学越没兴趣,逐渐丧失了学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导致了英语教学质量也不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低,成绩高的学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教学成效也不明显。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对对教材理解不透。
现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中,是正规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加之部分教师是“半路出家”,功底不够扎实,大部分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学观念还未彻底更新。《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的是为交际。但有些教师还没有领悟课改的实质内涵,仍然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依然实施着Open your book(打开书)——Listen to me(听我讲)——Read after me(跟我读)——Copy(抄写)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代新教学目标的要求。导致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将英语条文化,使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了固定的规则,学生只是或朗读,或做题,或回答问题,使一些学生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兴趣,差生队伍越排越长。
3.应试成分比较重,素质本培养不足
当前,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中的教育,在这种中考要分数、上级考评要分数、3 家长要分数、社会看的还是分数的大气候里,教师不得不把分数当成生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无疑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在“应试教育”中,让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也渐渐淡漠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书本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传授和谆谆教导,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缺乏辩证的思维去对待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导致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英语教学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是:学生能流利的背诵一篇文章,而到了实际运用英语的时候,却成为了“哑巴”。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外语的普及和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对各层次英语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村地区,中学英语教学仍然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原因所在,并认真地寻找有效地解决方法。我相信,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第四篇:中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vv
中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呈下降趋势,通常反映了当前教学的两个不适应:一是教材上的知识不适应社会变化的现实,与学生的经历脱节,造成学生对教材知识不感兴趣;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解——接受式)不适应现在学生多样化体验的需求,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授课不满意。这两种不适应导致了教学过程的效益性差,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低。因此,对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成绩差的原因
学生学习成绩差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是教和学两方面的原因。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主动性弱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同先前的学生相比,缺乏学习上的主动性。从消极方面看,表明现在的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并不看作是完全正确的东西,再加上现在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因而更加不在乎教材上的知识,认为即使不学好教材上的知识,也会让自己有知识。从积极方面看,现在的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意识增强,表现为对知识记忆的不看重。不管是消极方面还是积极方面都表明:现在的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主动性弱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兴趣不高。教师的希望和学生的实际总是有偏差,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时有强烈的兴趣。但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对教材上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一是现在学生的兴趣呈现多样化,在学习方面只是投入了兴趣的一小部分,自然学习成绩差。二是现在的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上知识的记忆,而相当注重网络家教作性知识的学习。再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不看重,因为教学过程是知识记忆式的,学习结果——考试更是知识性。一句话,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兴趣不高。
认真不够。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不带书,不做笔记,说小话,做小动作等。二是课后不做练习,教师课后总是以目标或章节为内容来布置练习,有些学生认真做,较多学生不认真做,仅仅是照抄照搬。三是学生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问,学生不问,教师就不知道学生有无问题,也不知道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更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四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考试期间都不认真。看不到现在的学生有过紧张的气氛,不管教师和学校如何强调,但始终无法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学生对玩耍的倾向程度远大于对学习的认真程度。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的在于对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态度上。
自觉性差。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较多的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也就更不会有什么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了。学生看书、做练习等都需要教师的提醒督促,才勉强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怎样才会做得更好。总体来说,现在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不高和认真不够,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
2.教师在教学中有抱怨情绪。由于学生在学习方面主动性弱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出现教师不愿看到的诸多现象,如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之间互相打闹取笑等。学生的这种表现如果经常化,容易使教师有抱怨情绪。教师如果把这种抱怨情绪带入教学过程,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对学生的不满,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其结果一方面是打击了认真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极大地疏远了不愿学习的学生,从而就容易造成更多的学生不认真学习。教师在教学中有抱怨情绪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上课的不认真、对教师不尊重,使教师觉得学生在有意地破坏教师的教学和否定教师的劳动;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劝告、提醒、督促、担心等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教师对学生的苦口婆心和希望对学生没有多大的作用。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削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其实,教师的这种抱怨性情绪是不应该的,因为教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
二、改变学生成绩差状况的几点建议
(一)遵循“三个原则”
1.鼓励原则。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鼓励原则。鼓励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要相信大多数学生是优秀的,且鼓励的载体要多样化,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干”、“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先进集体和宿舍”等,评比和鼓励都是极少数的学生、宿舍和班级才能获得,这些受表彰的学生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更多的学生认为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学校相信大多数的学生是优秀的而又能进行表彰,则会引导更多的学生学习。因为人的行为改变要合乎预期的效果,只能采取鼓励的方式才能做到,要让学生认真地学习,鼓励是必不可少的。任何的批评和惩罚都只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的反感。为此学校要扩大对学生的表彰面,设立多级奖励机制,可设立校长奖、学校奖、学生科和教务处奖、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奖,使得50%以上的学生都能成为表彰对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更要对学生充满信心。这一点要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讨厌和惩罚,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积极解答,对学生所做的练习要认真评阅,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认真对待,不要简单地进行批评。总之一点,教师要努力做到少批评,多鼓励。
2.多样化评分原则。学校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半期和期末的考查或考试,而对其他的评分方式注意较少。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要采用多样化的评分原则才能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性。一是注重对学生期中和期末检测;二是注重单元检测与学生半期、期末检测相结合;三是要把布置的作业与学校的期中和期末检测相结合;四是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把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与期末成绩评定相结合。采取多样化评分原则,一方面可以降低期中和期末成绩所占的比重,增强学生学好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可以把学生平时努力如课堂上的回答、做练习等纳入对学生的检测,强化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重视。把平时的考查、考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
3.考试差别原则。教师依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的实际,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考试。这种原则的推行,尽管难度较大,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世界观·人生观》的世界观部分有五章十四节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对这五章十四节的内容各有侧重,如果实行考试差别原则,那么教师依据学生的不同侧重至少要出五份题。如果统一命题,则教师只需要出一份试题就可以了。不同的学生只有一份考题,这必然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教师要明白:虽然学生的分数并不总是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在转眼间就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但探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每一位教师的义务。
(二)强化“四个关系”
1.强化学生与教材的联系。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生缺少与教材的联系。如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温习等,学生与教材的联系不够,对教材内容不熟悉。只要学生强化了自己与教材的联系,就容易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作业。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因而作业是学生成绩的好坏的重要表现。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就要促进自己与作业的联系,即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或课外练习,并独立完成,而不要照抄照般。只要学生确实认真对待作业,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有所改善。
3.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影响。因为学生是在集体中进行学习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从而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生转化的氛围,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4.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同时学生会跟随教师的讲授内容或学习、或思考、或做笔记、或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富有情绪化的赞同。要引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和关键点在于教师,即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同时教师对学生不要有什么说教式的闲言碎语,要针对学生的情绪化倾向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化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讲授内容和速度。
(三)实现“两个转变”
1.教师要由机械讲授为主转变为感性教学为主。感性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直观性。直观性教学类似于教师提供的教具,但不同的地方在于,教具仅仅是教师提供给学生观看的,而感性教学是指两个方面,即以教师为主准备教具,由学生参与完成,或教师具体组织学生来完成知识的讲解。感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也强化了对学习的体验。因而教师要更多地采用感性教学,以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
2.教师要从只重知识讲授量的观念向重知识讲授质的观念转变。在现行学校教学中,教师总是依据教材和所制定的计划来组织教学,因此所考虑的仅仅是如何把所制定的计划完成,至于自己所讲授的目标和知识,学生是否明白,学生是否能加以运用等则没有考虑。教师注重量的观念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但却把差异性的教学过程同一化了。所以教师的知识讲授要由量的观念转为质的观念,即教师在保证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前提下,努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机动地对教学计划和目标作些调整以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关于学困生原因分析及今后的教学设想
本届高一年级现有学生三百二十多名。近一年中,通过我们组四位数学老师的努力,数学成绩从历次考试成绩分析看,总体是在提高。表现在:优等生集中,尖子生群体逐步壮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生源的质量及老师教学中的方法缺失等原因,现存在着近百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差。其中近七十名的学生成绩极差的严重事实。现就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分析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领导及同仁批评指正。
1. 客观上讲:初、高中数学教材不配套。如: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普遍的运算能力。而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在这方面达不到要求,致使相当量的学生达不到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要求。2.生源质量偏低。使其在原本要求较低的情况下的学困生,学习高中数学就难上加难,造成了相对较大面积的学困生现象。
3.课任老师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学生现状估计过高,致使讲课切入点偏高,导致成绩过差的同学听不懂。4.由于长期数学成绩过差,就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无形中对这部分学生关注度不够。再加上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刻苦程度不够等原因,使其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难度的逐步加大,导致成绩越来越低,越低越厌学的一种恶性循环。针对以上情况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这点很重要),提出学习目标(使学生通过努力后能够达到的目标)。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进步,改变以绝对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以成绩的提高和相对名次的进步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引导其逐步提高。
3.针对平行班学生普遍成绩偏低的现状,在保证课程进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授课难度和作业难度,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听得懂,有提高,自己会做基本的练习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认真板演做题的全过程,加强其模仿性练习。力争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方法。
4.加强课上和课后的辅导工作。这里的辅导指的是:(1)心理辅导;(2)信心辅导;(3)学习方法辅导;(4)知识缺失的辅导和补习。决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知识的补习上。5.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挖掘家长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帮助孩子补习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共同帮助学生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6.狠抓学习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落实工作。如明确课前预习任务;上课听讲的认真程度;所讲内容学生是否听懂;作业的完成情况及书写的规范程度;单元检测;查缺补漏。
7.实验班要抓好三个层次的工作:尖子生抓质量、上层次;中等生迈大步;较差生抓提高。努力扩大尖子生群体,达到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之目的。
第五篇: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
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5)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6)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7)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8)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
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