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成绩差的原因分析
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若上课没能专心听课以致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或者听了但不懂,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只对难题很感兴趣,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在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若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则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第二篇: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
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定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足够的学习时间以及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校目前有在校生1169人,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低下。
根据布卢姆的理论,我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智力上。本文拟分析我校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并提出教育对策。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分广狭两义。广义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者被概括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基本因素。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多方面的功用。
由此可见,差生的转化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差生的转化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参与下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讲差生的转化仅注重开发智力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
一、造成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只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往往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显得无能为力。对于所学的知识尚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显得松散零乱、没有系统性,理解不深。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解答最优化,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2、意志薄弱,学习的持久性差。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有些差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他们还常经不起诱惑,贪玩厌学,不能自制。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3、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4、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有些差生一直被老师、家长和同学看不起,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认为自己是什么事多干不了了,便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
二、数学差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对策
分析了上述数学差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后,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出如下几种教学对策,供大家商榷: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补差”只停留于查缺、补漏、改错是远远不够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培养和提高差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只有使差生的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相互联系,协调一致了,才能真正的学好数学。由于差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虽能比较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了,但新旧知识总是零乱的,孤立的贮存在头脑中,出现知识点不分主次、不知该用哪一个的现象或产生没学过的念头。为了避免差生进行过多的盲目的思考,消除差生由于多次无效的思维所造成的倦怠情绪,教师要进行注重启发,细心引导的教学,抓住新旧知识的相关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差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去判断推理。在深入浅出的分析中,不仅使学生达到解疑的目的,而且还能让差生把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融汇贯通。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培养他们运用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分门别类,联成一个整体,用知识的内在联系都会差生去掌握和学习数学。
2、磨炼学生的意志。
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质,是保证兴趣持久和学习成功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要学好数学必须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
培养意志和毅力,应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所以我从接受一个新班的教学任务就开始,有步骤寻作出一些规定,锻炼学生的意志。首先对学生的作业提出要求:书写认真,作业格式规范,解题步骤完整,表达、运算准确,有错一定要订正。并常抓不懈,定期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表扬和展览优秀作业本,使认真规范作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规范学习方法: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预习时配备一定的思考题,并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学会在某一特定时间里摆脱周围一切,集
中精力去达到老师或自己规定的练习目标的习惯,这样使个别学生听课走神和做作业拖拉的现象能得到较好的改变。对一些意志较薄弱,碰到难题就打退堂鼓的学生,还要采取鼓励督促的办法,或者通过家访与家长共同督促的办法来培养他们的毅力。曾对班上一位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了多次家访,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改变了他遇难就退的不良习惯。同时不能疏忽了对学习成绩较好,但自尊心较强、责任性较差的一些同学的品质意志的训练,以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为原则,努力把自尊心变为激励积极向上、学好数学的动力。[小精灵儿童网站]
在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中,教师一定要自始至终,一抓到底,因为这本身说明教师自身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榜样,反之那将极大地影响和刺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3、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知心朋友的关系。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师生间的双向努力,取决于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对于缺乏毅力、暂时表现后进的学生,更应在学习上关心,在生活上帮助,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希望。此外,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在教学形式上开展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修养,因为教师本身的优良品质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注重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可以对差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每一个差生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是对差生进行教育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差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深入观察,查漏补缺,因材施教,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把“你要我学”变为“我自己要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差生发生根本性的转化。
5、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学生要学好数学,第一是能听懂数学课,第二是能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第三是能够熟练应用解题的基本方法。然而,我们常常听到学生反映,“感觉自己也能听懂数学课,就是不会熟练地求解数学题”。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笔者作以分析,并结合实践,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成绩差的主要原因分析
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课前不预习,被动听课;(2)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3)做作业时没有认识到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4)不能及时复习巩固,几乎是学过即忘。
解决办法
1.重视基础,培养兴趣
致使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他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他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他们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他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学习方法方面,“学困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他们“开门造车”,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他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3.强化预习,变被动为主动
普通高中“学困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课前的预习,可以针对他们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及数形结合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他们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笨鸟先飞”,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他们强化课前预习。
4.及时复习,巩固双基
普通高中“学困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我的实践证明,只要找到“学困生”成绩差的原因,再按照这几种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数学成绩差原因分析及诊断
(1)公式掌握不准确,做题过程运用不灵活
对公式一知半解,自我感觉理解透彻了,一到做题就出错,做题过程中通常不能完美的运用。
(2)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比较松散
学习不积极,总是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题马虎,不仔细。
(3)内部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一知半解
学习上体会不到成功所能带给她的喜悦,学习比较消极,对知识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
(4)偏科现象很严重,语文英语成绩名列前茅,数学成绩一塌糊涂
数学的学习逻辑思维能力偏重,需针对学科的不同,制定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加强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乐而学帮您转化策略及寻找解决方案
(1)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教学环境
氛围很重要,有学习的气氛就能带到孩子很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2)掌握公式并熟练运用,多练习,多纠错
熟练记忆公式的应用,推理公式的简单由来,学会举一反三,多做练习,熟能生巧。
(3)巩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制定知识的体系认识
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找到学科的知识体系,并学会融会贯通。
(4)解决偏科现象,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
从现在起培养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总结数学学科带给你的乐趣。
(5)加强自信心的培养,增加数学的学习兴趣
制定目标,一步步的往目标前进,以增加自信心。
第三篇: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
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
初中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差的学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教会学生学习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5)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6)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7)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8)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
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第四篇:浅析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
浅谈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每天都在与一群具有可塑性的孩子打交道,面对学优生我们啧啧称赞,而面对后进生却一声叹息。其实后进生“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以套用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即“学优生成绩好的原因大都是相似的,而后进生成绩不好则各有各的原因。”如,智力与非智力的原因、学校与家庭的原因、社会环境与其他方面的原因等,每种原因中又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一下浅层面的分析。
一、家庭方面
虽然后进生成绩的好坏其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
1、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海飞刚入学时,就表现出贪玩、不听讲,作业回家不做的坏习惯,如果家长能和教师一起配合教育,帮助他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提起对学习的兴趣,是可以改变的。可他的家长没有这份耐心,总是简单粗暴的处理,不是训斥就是打骂,还对老师说:“我这孩子,就服打,老师,他不听话,您也打。”然而,事实证明用打骂训斥的方法最终是失败,一年级时还可以在家长的威慑力下管用,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已经麻木了,因而失去作用,自然不会好好学习,有好的成绩了。
2、无可奈何的生活环境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家庭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教育作用。“孟母三迁”就是很好的证明。但,相当一部分的后进生,家长都没有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班48名学生,30多名就租住在工厂周围,家长有的忙于生意,有的忙于麻将的娱乐生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时,孩子在一旁写作业,家长就在一旁谈生意,孩子看看、玩玩、写写,养成了很多学习陋习。作业一做完,周围的 孩子便三五成群去玩。有一次,我去家访一位后进生,家长竟然不知道孩子去哪了,等我们一起找到孩子,却见都是几个没家长管的学生在一起打游戏。
3、迫不得以的生存需求 如今,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的父母大有人在,父母远在外地,便把育儿重担交予爷爷奶奶,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只能照顾生活,对学习的辅导却无能为力。我班有个插班生,爸爸在第一天来报名时便跟班主任说:“我们马上要去外地打工,家又在下面镇上,我们把他全托给一位老人家,您有事,就找他吧!”说完就急冲冲的走了,唉,我这个副班主任至今都没机会见过他父母的面,想和家长交流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也没辙。还有的爷爷奶奶一见面就说:“老师,他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们有不认识字,您多多费心呀!”诸如此类的情况,造成了老师不能及时将孩子学习的情况反馈给父母,父母也不能配合老师教育,使学生存在的问题,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最后导致成绩跟不上。
4、比较优越的家庭条件
与前面情况不同,有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成了贪图享受和懒惰的习惯,老师们常议论,“怎么一届不如一届”,这到不是别的原因,就是一个“懒”在作怪,懒学习、懒动脑、懒写作业,什么都懒做,又怎么做到学优呢?
二、学生方面
1、认识模糊
认知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但认知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当认知因素与某些其他因素,诸如非智力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结合在一起时,就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从对学习的认识来看,大多数后进生表现在: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缺乏动力,有的小学生并不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
2、缺乏毅力
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诸如人的个性特征、情绪特征、意志品质等。在影响小学生学习成绩的诸多非智力因素中,毅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首先,缺乏毅力的学生往往不能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在学习顺利时,能够坚持学习的时间也比别人短;若遇学习不顺利,则会干脆放弃学习。所以,缺乏毅力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差。其次,缺乏毅力还会通过知行脱节和低自尊等环节间接导致小学生学习成绩差。缺乏毅力的学生有时会知行脱节。一方面,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能够坚持学习,产生知行脱节现象。
小围熙其实很聪明,但上课喜欢玩,基本不听讲,所以成绩总是提不上来,于是,我与他倾心交流,他确实有悔改之意,第一天表现还不错,第二天也还行,但,时间一长,老毛病又复发,这正是因为,他在改错的时候,缺乏毅力,明知道要改,却觉得太受约束,又放弃,从而导致知行脱节。
3、认真不够
后进生学习的认真程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过程中不认真,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不带书,说小话,做小动作等。二是不认真练习,教师上课中总是以目标内容来布置练习,有的学生不认真做,仅仅是敷衍了事,乱涂乱画。三是学生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不问,四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考试期间都不认真,学生对玩耍的倾向程度远大于对学习的认真程度。因此,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的在于对学习的投入和学习态度上。
4、自觉性差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较多的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也就更不会有什么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学习了。多数后进生看书、做练习等都需要家长、教师的提醒督促,才勉强去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过怎样才会做得更好。
总体来说,学习的认识模糊、自觉性差,再加上学生在学习方面认真不够,缺乏毅力,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
三、学校教师方面
1、班额过大,对后进生关照不够
班额过大的最大弊端就是不利于“因材施教”。一个班级有五十多个学生,仅凭40分钟来教学,都听一位老师那单一的教学,必然会有许多学生不适应,会有许多学生听不明白,会有许多学生学不好。我们提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却多是“用同一把钥匙去开几十把锁”,“因材施教”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越来越不适应,跟不上,这也是后进生越往高年级越多的原因。
2、重知识讲解,习惯培养不够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以往,专家们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德育领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随着对科学学习方法的不断深入研究,学习习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期,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反之,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却难以纠正。然而,有些教师还没有引起重视,或知道,但过于想抓紧时间教学知识,而忽视了学习习惯培养。前几天,就有一位老师监考以后说:“5个班的学生在一起竞赛考试,很明显,有的班学生学习习惯好,做完了检查,有的班学生恨不能下位玩耍,果然结果大相径庭。”这也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成绩的影响,学优生尚且如此,后进生则更应重视这方面的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推盂等人,对两千多名儿童追踪研究了50年,结果表明:智力与成才有关系,但关系不大;高智商的人,并非都有成就。最有成就的人,往往是那些智商水平中上、并具有勤奋和不懈追求等优良性格特征的人。所以,而对于智力水平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更要重视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尤其要重视自信心的培养,以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3、抱怨多余鼓励,深入了解不够
后进生上课不认真、对教师不尊重,有意地破坏课堂纪律,经过反复对他们的关心、劝告、提醒、督促、担心等,却得不到他们的积极响应和配合,经过苦口婆心和希望,对他们没有多大的作用,这时,教师便会产生抱怨情绪,同时削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对这些后进生丧失信心。有的教师对于后进生一味的批评与指责,没有仔细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去有计划的介绍适应他们的学习方法,所以要多进行引导和鼓励,还要实实在在地了解学生,探索一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意志的途径。
“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是很多教师公认的观点。无论教育改革如何变,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我们只有分析后进生成绩差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寻找帮助他们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浅谈初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白家硷九年制学校王彩莉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
孩子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下降,道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引起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应采取何种对策?
【关键词】
分化的原因兴趣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教学对策
在家长会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题: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如何的好,考入中学以后数学成绩又是如何的差,话语之间既有对自己孩子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下降的无奈,却也道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教学中应采取何种对策?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差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通过调查表明,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成绩也比较差。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也大,在这个阶段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强,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过程中,一遭到困难和挫折
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对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差。
二、减少学生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经常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加强学法指导。
有一部分后进生在数学上费工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 促进学习的 重要 因素,特别是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 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对他们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