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英语学科新课标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建议
安徽省2013年高考英语新课标版
《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及复习建议
一、《考试大纲》
2013年全国新课标版《考试大纲》英语学科与2012年的《考试大纲》相比,在考试内容和要求、时间、分值、题型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词汇量要求仍为3500左右(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考试说明中对词汇量进行适当调整,但是不得低于2500个单词;同时,应该制定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分期、分批增加至3500个单词)。基于考生的实际情况,《考纲说明》将《考试大纲》附录词汇表单词量压缩到了3000个左右,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并为命题需要增加了个别带星号的、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意思的单词。
《考试大纲》中对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听力,阅读理解,写作)考查标准无变化。试卷形式、结构以及参考试卷等均无变化,说明2013年全国课标版试卷的命制将在总体上和思路上与2012年高考试卷保持一致。2013年高考英语考试的题型仍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四大类型,分别考查考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英语听、读、写几方面的能力。
二、《考试说明》——“命题词汇范围增加100个”
变化解读
1、英语科目最新的变化体现在对词汇量的要求上。2012年考试说明显示,高考命题词汇范围在3000个左右,今年则提升到3100个左右,并在附录词汇表中增加了50个新词。仔细研究这些词汇,我们会发现这些新增词汇生活气息很浓,实用性很强,比如说awesome这个词在口语中就可以表示“太棒了,了不起”的意思,再比如aggressive这个词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有进取心,有冲劲,buffet 自助餐,corrupt 腐败的,radiation辐射等这些新增词反映了今年高考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2013年英语科目考试说明对2012年的例题内容作了更换,选录了2012年全国各地和本省的高考题作为样题。
三、复习建议
总体而言,2013年的考试说明除词汇范围外与2012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变化,在剩下80多天的复习中,考生还是应该多做“中档题”,练习以动词为核心展开到相关的词汇、词组及句型,夯实WPS(words,phrases,sentences。也就是单词、短语、句子)基础,强化自己做题中的语篇意识并增加一些适当的英美文化背景常识,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脱离课本,不滥做题,循序渐进。
第二篇: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研读考纲明方向
科学精准要成绩
----2018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解读
刘开良
2018年4月26日
从源头上科学精准备考必须研读高考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必须研读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其答案。
一、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
地位: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和学科教学的主要依据(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定了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是考试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标志。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的具体细化,是对考核目标、知识内容要求、题型功能、试卷结构等具体解释。
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命题标准和依据,人才选拔的标准,复习备考的依据,试题评价的依据。考试大纲及其说明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是命题测试的依据,面向考生(部分学生),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3到5年(2017年修改,并且发布比较早);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教材、学业评价的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规定基本要求,具有较长稳定性,一般10年或更长时间(今年秋季开始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相应地2021年高考使用新考纲及其说明,搞好三年后的高考,现在必须开始学习上述内容,相应地还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等等)。
2018年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没有变化和调整,考试说明的例题有调整,主要是把认为比较好2017年高考题加进去了。以下解读的实际上是2017年考试大纲。
二、思想政治考试大纲没有变化的部分(稳定的部分)
1、考试内容不变(经济81政治50文化41哲学118时事政治2,共292个知识点),仍然没有选考内容
2、试卷结构不变:题型、题量保持稳定,各模块试题分值比例不变,文字阅读量、设问数量、答案书写量、思维强度保持稳定。在材料分析题中根据需要搭配模块内容(不固化)。
3、试题内容:(1)突出一点四面的考查,坚持立德树人,强化高考育人功能;凸显学科育人优势,加强试题整体设计,实现润物无声;(2)着重考查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关注罗辑思维能力、注重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强调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坚持和领会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升高考人才选拔功能;(3)注重试题素材选取,科学设计情景化试题(取材社会生活实际、扩大试题素材来源、丰富材料呈现形式);(4)加强试题创新设计,适度增强试题开放性(材料、设问、评分的开放性)。
4、其他:计算题、曲线题还会出现,重在考查正反向、因果关系、传导关系(第12题);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仍然会在选择题中考哲学知识的运用;较大知识范围的设问基本不会出现知识范围明确(小切口),考什么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四项能力考查每年会有所侧重,不一定集中在一份试卷中;试题答案给出参考标准,阅卷细则可根据考生做答情况调整。
但是要注意:(1)教材没有但考纲有的几个概念:如均衡价格、融资、负税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新教材已删但考纲仍有的考点:税收的作用、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3)考纲涉及的几个综合探究要引起重视:政府 的权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四个自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理想信念。简单地说,要比较考纲与教材,考纲是命题的依据,考纲上有但教材上没有的要重点关注。
三、2017年开始,思想政治考试大纲修订构建基于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 “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第一圈层“必备知识” 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第二圈层“关键能力” 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第三圈层“学科素养”
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政治认同(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理性精神(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公共参与(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第四圈层“核心价值”
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即一点四面)。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基础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综合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综合性强调模块内、模块间知识的综合和交叉。
“应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从中得到价值观的提升
“创新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主要强调情境引入的形式新、知识考查的角度新、问题设置的方式新等。
三、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姜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对2018年高考命题工作的要求
1.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
总书记强调——四个坚持·四个服务·四个认识
教育要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
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2.围绕高考核心功能,全面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1)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课堂”,着力凸显价值引领 在高考命题工作中要把“四个坚持”“四个服务”作为基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现“四个正确认识”,进一步强化、凸显高考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认识:(1)试题的背景材料,将更加侧重从优秀文学作品和历史、现实积淀中,精心选粹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素材,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
(2)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思想政治学科选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述为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领悟背后深刻的哲学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防范化解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2018年中国的四场主场外交、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提升素质积极参与,正确认识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与奉献);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社会需要、国家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人生抱负)。2)注重“服务选才”,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
第一,高考命题要增强基础性,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第二,高考命题要增强综合性,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第三,高考命题要加强应用性,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第四,高考命题要增强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认识: 高考试题必须保持一定的难度!3)积极“引导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
2017年高考命题在命题理念、考试内容、试题设计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对教学有着鲜明地引导作用。对于文科综合而言,学科素养不是一句空话。2018年会延续这一引导作用。认识:思想政治学科将精心选择能够更好地承载学科知识、反映学科特色的素材,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更好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认识:必须重点研读2017年高考试题及其答案(尤其是考试说明上的例题),体会其主题思想、选材、主干重点知识、设问、答题方式等等;必须认真仔细研读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这篇文章,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仔细研读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试题解读,把研读的成果运用到选题、编题、拟定答案及其评分细则中去,科学备考显得特别重要(信息的重要来源)。
1.全国卷1考查的重点不是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重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重点主干知识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高考命题立意深化还会不断推进:知识—能力(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素养;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考查核心素养会落在实处。
3.2018年高考试题,在38、39题组合调整后,会根据需要调整模块搭配,文字材料可能会更加简洁;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成为选材的主要依据;试题难度稳定,稳中求变,科学规范,我校学生的考分高于平时。
4.必须重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命题的主题思想(尤其是核心素养),高考试题围绕这一主题选材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强起来)党的领导、宪法修改、主要矛盾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速增长到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创新型国家与自主创新能力、乡村振兴战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国际担当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等等。
5.树立“考基本分考选择题、考高分靠主观题”的思想,增分的潜力主要在大题,最后阶段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和试题回扣,将主观题训练进行到底。
第三篇: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纲和考试说明解读
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解读
2012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大纲》文理科和2011年对比,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比例)、题型题量、难度等几个方面都没有发生变化。
2012年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考试说明》文理科和2011年对比在公式记忆要求方面有点变化:文理都要求记住:(1)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样本数据标准差公式。2011年不要求记忆这些公式。
(3)其余的变化就是一些文字的表述的变化。①删减,原意不改变。比如立体几何初步部分要求理解一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为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去掉了“如果”,将那么变成“则”。②变更,意思基本不变。比如统计部分“能从样本的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其中的“给出”变更为“作出”。③表述的形式的变化,变化加大,应该思考。比如推理与证明部分,“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变更为“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体会病人是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④表述要求的变化。选修内容不等式部分,“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一下不等式„”,改为“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及取等号的条件。”
第四篇: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2014年山东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及解读
2014年山东高考将采用3+X的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X为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2014年高考考试内容将继续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该考试说明,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奖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着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语文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第II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27分。作文共60分。
数学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第II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填空题要求只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在英语科目上,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结合山东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确定约3300个单词(见附录)作为高考命题的词汇范围。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高考3500词汇。另外,为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在语言运用上,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写作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在口语方面(对2014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口头表达。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方法另定)。考试时间限定为12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50分。第I卷为选择题,共105分,第II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提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为150分钟。在试卷结构上,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
命题。
理科综合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卷和第卷,满分为300分。第卷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7道题,每题6分;化学7道题,每题5分;生物6道题,每题5分,共20道题,107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56分;化学53分;生物48分;共157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化学的的3个选修模块、生物的2个选修模块,共8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8道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1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6分。
第五篇: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
【导语】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命制试题。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部分省市区因考试制度的不同考试时间为3天(即6月7日-9日)。本文精选了关于智睿高考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分享转载!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因此高考在进行语文复习时首先要了解考试大纲,下面是智睿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及复习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2018年高考语文学科考纲修订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突出变化如下: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解读:这一改变就意味着试卷会进一步减少记忆背诵类的知识,增加评价鉴赏、分析运用类的题目。
任何学科的知识都是有能力层级的,之前的语文考试侧重考查低级的记忆背诵知识,但现在的高考开始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这一改变其实是紧随北京高考改革,尤其在北京的模拟考试中,分析理解、评价鉴赏、综合运用等高级能力层级题目比例大幅度提高。如2016北京海淀一模第5题: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这个题目就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提取老舍幽默的特点,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新的文本进行分析,用文章的知识解决文章之外的问题,这种考查运用能力的题目比例将极大提高。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解读: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材料、处理更多的信息,然后把这些信息变成答案写出来。
这个修改,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
其实提高阅读量的要求早就在北京卷试题中得到了体现,现在北京卷语文开始的长文本阅读能够有长达3500字的阅读量,这个阅读量至今还是很多学生的拦路虎。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3、调整选考模块。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两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一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解读:原本的“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文本要求考生二选一,大纲修改以后,明确规定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
这一改变并不意味着一张试卷中会同时“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而是出题随机,既可能是“文学类文本”也可能是“实用类文本”。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
专家推测,为了考试的稳定性,2018年高考题中,在“小说”和“人物传记”中选出一篇的可能性极大,至于“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也需要进行练习。
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这一内容是语文考试本应承担的责任,在前两年的文言文考试中已经有所涉及。今年明确规定出来,只能说在2018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
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建议
学科教师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以上变化,吃透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版),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指导学生科学应考。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重视创新思维训练
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新材料作文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都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将更加全面。同时考纲还提出要适度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三学生在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学生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
3.及时进行梳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2018高考语文备考策略
(一)端正心态,细水长流。
有不少同学认为语文提高比其他学科慢。这实际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你确立一个怎样的时间范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或许不行;但如果确定为一个月或者一学期,那就绝对不比其他功课慢。有些同学语文成绩提高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语文上投入的精力与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学科。进入高三,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要多给语文一些关爱,相信它一定会“投之于木桃,报之于琼瑶”。高一高二的语文学习主要是打基础,还没有真正进行应试训练。历届高三同学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高三的专项复习见效最快。同学们只要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针对性极强的专项训练,大家的语文成绩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回归教材,重视归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高考往往选教材中的主干核心知识作为考查的内容,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可以说,重视教材的复习是练“功”,而做精选试题是练“武”,正所谓:练武不练功,到时一场空。因此,第一轮复习一定要立足教材,积累基本功,功到自然成。具体来说,我觉得复习教材应抓好以下两方面:
1、文言文、古诗。对于文言文,要掌握老师点到的实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要诵读并通译所有文言文,尽最大能力感知文句的节奏;要熟悉18个虚词的一般用法;要背诵并默写考纲要求的文段。
对于古诗,要背诵并默写所有诗歌;要弄清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2、现代文。要重视字词“音形义”的积累;要梳理文学常识;要尽量地从结构方面、表现手法方面理解文章;要做写作方面的积累,如积累精美文段、名篇名人、文学形象等。
(三)建素材本,走成功路。
语文考试范围极广,不可能一蹴,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作文素材积累本,一个是基础知识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去去心疑,稳定心理。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高考中选择题的得分。
(四)抓好阅读,促进写作。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复习决不能只做题。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谁放弃了阅读谁就放弃了语文。高三时间宝贵,建议少读或不读流行小说、青春小说。不妨读一些中外名著快读或导读之类的辅导书籍。或读一些浅易英文版世界名著,这样既学习了英语,又了解名著,一举两得。建议每天抽20—30分钟浏览报纸杂志,如《南方周末》《散文》《演讲与口才》《杂文选刊》《做人与处事》《格言》《青年文摘》《读者》《书屋》《读者俱乐部》等。适当做些摘抄,为写作储备素材。
写作素材可以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但常被忽视的细节,但都必须是能给我们启发的,能震撼我们心灵的。(1)它的内涵越开放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以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碰上不同的话题却可用这相同的材料,只需在论述时,围绕这材料的和话题吻合的那一侧面展开论述便可。(2)还要注意素材的多样性,应尽可能地涉及不同领域,涉及古今中外,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3)还要注意它的新颖、别致,做到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当这样的材料准备到50个左右,就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再也不会怕高考作文了。
坚持按一定规范写作。应至少半月写一篇习作,周测的也好,自己找的也行,但一定按平时所学的规范来,如标题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行文如何等等。可以说,一篇精品,看似妙手偶得,实则千锤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