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5 05:3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

汇 报 提 纲

中共+++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的实际,在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指导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当前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及相关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地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水面积31.5万亩。辖2个苏木、3个镇、29个嘎查、3个国营农垦企业、32个农业生产队、2个煤炭生产企业。现有29个嘎查中,已通公路有5个,其余的为自然路。已经通电的15个,其余多数采取风力发电或光能发电。广播覆盖率达到88%,电视覆盖率达到85%,有22个嘎查实现了无线通讯。2005年末,全旗常住人口59035人,其中农业人口10725人,包括牧户1985户,牧业人口7269人,其中劳动力5092人。

全旗共有中小学16所,其中,旗所在地有5所,其余11所分布在各苏木镇所在地。2006年全旗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旗现有11所医院,其中,6所苏木镇卫生院,29个嘎查只有呼和淖尔镇的5个嘎查设立了卫生室。

近年来,+++不断巩固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落实“工业富旗、牧业稳旗、生态立旗、开放强旗、科教兴旗”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775万元,同比增长45.6%。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市第10位,增速列全市第2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列全市第8位,增速列全市第2位;财政收入达到1.56亿元,同比增长7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17万元,同比增长54.5%。财政收入列全市第7位,增速列全市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000万元,同比增长74.4%。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列全市第4位,增速列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090元,同比增长15.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列全市第11位,增速列全市第3位;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433元,同比增长11.6%。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增速均列全市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和增速均实现前移,成为全市发展态势较好的地区。>

二、关于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整体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旗委、政府成立了由旗主要领导为组长,旗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旗直各部门、各苏木镇、国营农牧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地点、经费、工作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分别成立了苏木镇机构改革、税费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服务“三农”、减轻农牧民负担、规划不同开发区和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等五个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任务。领导小组先后已召开2次会议,听取了各工作推进组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安排部署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开展了调研工作。为保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各工作指导组结合各自职责任务,分别进行了单项工作调研。同时,自治区指导组从5月24日开始分别深入到基层苏木镇、学校、卫生医疗单位围绕税费改革、教育、卫生改革、乡镇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及时召开会议,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与+++领导交流探讨,并对+++苏木乡镇保障正常运转公用经费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指导了+++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制定了《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各工作指导组根据分工,在调研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和完善各单项工作方案。

三是量化目标任务。为巩固税费改革取得的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旗委、政府决定今年为人民群众办10件与农牧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不断提高牧民群众生活质量。

1、多方筹资,为没有用上电的牧户配备风能、光能发电设备,解决牧民群众生活用电问题;

2、解决牧民群众看电视问题。多方筹资,为没有电视机的牧户购置电视机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目前+++已经完成了上述两项工作前期调查摸底,正在进行市场调查,准备下一步进行招标;

3、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充实医务人员,全面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水平,解决牧民看病难问题;

4、在全旗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定下发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旗财政增加投入170.6万元,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发放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

5、设立教育扶贫救困基金,解决贫困牧民、特困居民子女高考录取后上学难问题;

6、实施巴镇地区人畜分离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城镇管理问题,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已经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正在实施之中;

7、全面开展牧区“低保”工作,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25元的特困牧户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已经完成调查摸底,6月开始发放;

8、投资400万元以上,新建近4000平方米的民族幼儿园。现已开工建设,10月竣工;

9、有计划地针对引进的企业开展待业青年就业培训,今年将提供300个城镇就业岗位,着重解决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

10、提高嘎查、居委会干部待遇。

三、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一)涉及“三农”问题的有关法规、规章及政策清理情况

(二)农村牧区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情况。旗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高度重视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加强对农牧民负担情况的监督,确保农牧民负担没有出现任何反弹。根据自治区及相关部门文件的精神,+++除在收缴动物防疫费(服务性收费)以外,没有向农牧民收取其他任何费用。2003年税费改革补助资金765万元、2004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降低农业税率自治区补助593万元、2005年取消农业税转移支付补贴980万元,按照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已全部分配到各苏木镇,实行了专款专用,使牧民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实效。根据+++的实际情况和批复的《方案》,+++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已被一次性取消,不存在过渡期,目前各嘎喳村内也不存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项。建立健全减轻农牧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一是组织机构。旗委、政府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苏木镇和涉农涉牧部门签订“减负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三是通过媒体等形式,宣传上级减负工作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按照统一政策,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制,做好各项经费的收取、使用等方面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牧民负担反弹。

(三)非牧户占用草场清理概况

基本情况:全旗草场面积225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054万亩,应发所有权证29份,实发27份,经核查全旗共有非牧户181户,占用草场面积129.1万亩。占全旗草场面积的7%。

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宣传,依法行政。

2、按照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设立举报电话、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3、由旗委政府主要领导、旗四大班子、旗直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为此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4、旗政府出专款,抽调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全旗的党员干部使用草场进行调查核实,清理整顿。

存在的问题:

1、非牧户进入畜牧业生产领域具备有效手续,清理整顿工作有一定难度。

2、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今年牲畜出栏困难,导致非牧户处置资产进程缓慢。

3、非牧户畜牧业生产投入大,评估作价存在争议,整体作价出售困难。

(四)国家惠农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

2005年共发放退牧还草项目饲料补助资金519.75万元,分两期发放。第一期,2005年年初发放两年“02”项目70万亩的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每亩补助资金标准单价1.2375元,共发放173.25万元,项目收益户272户。第二期,2005年下半年发放一年“02”项目70万亩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发放86.695万元,每亩补助资金标准单价1.2375元,发放金额为259.875万元,项目收益398户。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发放工作由国营牧场和财政局联合进行,2005年共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87.1万元,粮食补贴面积达到571,089.22亩。享受粮食直补人数133,37人。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因素影响发放补贴进度。二是“三证”名称不一致,对发放工作带来困难。三是发生突发疫情,给发放补贴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四是发放资金时风险较大,正常的财务手续无法完备。五是退牧还草饲料粮补贴工作连续性较长,因此应完善基础设备、财务核算的规范。

(五)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三个国有农牧场,土地面积27709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55093 公顷,草场面积204865.9公顷;现有人口14117人,在场职职工5100人;农牧业生产队34个管区(队),大小牲畜90800头只。农牧场以农业生产为主,牧业生产为副。收费来源主要有草场承包费、防疫费,2005年收费总数为738.1万元。

2主要内容。逐步取消国有农牧场向农工征收的或虽由国有农牧场统一支出,但以减少农工利润分配为前提的类似乡镇统筹费,包括义务教育、计生、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费用。税费改革和体制改革同时进行,减少管理层次,压缩非生产经营人员。随着剥离企业办社会和国有农牧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农牧场办社会的职能消失,管理阶层将有富余人员,应予妥善安置。

(六)苏木镇机构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根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成立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市委市政府批复的《+++苏木镇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市委的批复,苏木镇由原来的8个减少为5个。此次机构改革,科级领导职数由改革前的62名减为37名,减少25名,精简比例为40.32%。行政编制由改革前的209名减为170名,减少39名,精简比例为18.66%。事业编制由242名(不含上划旗编制)减少为160名,减少82名,精简比例为33.9%。5个苏木镇均设置了3个内设行政机构。根据《+++苏木镇机构改革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办法》、《+++苏木镇机构改革人员竞争上岗考试办法》,5月28日进行苏木镇人员竞争上岗统一考试。按照全旗苏木镇机构改革工作日程安排,机构改革现已进入自查阶段。行政编制、科级领导指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严格按照方案的规定予以核定,现初步确定拟上岗人员308人。经过改革,苏木镇政府由过去行政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型转变,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有了实质性转变。改革后的任务重点要对本苏木发展规划、思路及发展环境方面下功夫,不再干预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改革中的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操作规范到位,是做好改革工作的保障。二是强化思想引导,保持社会稳定,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前提。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创新工作方法,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基础。四是树立全局意识,相互通力合作,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关键。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二是乡镇行政服务管理难度加大。因此,能否根据撤乡并镇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考虑为个别苏木镇增加编制和高配领导指数

(七)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1、教育基本情况

全旗共有学校16所,现有在岗教职工838名,超编63名,另外还有2005年企业再移交地方待岗教职工105名,2004年考录聘用人员8名。共有学生7532名。全旗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着整体上严重超编而实际上又缺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2、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情况

一是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按照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加强了领导、健全了各项制度。旗财政为确保不降低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数,2006年预算安排公用经费345.7万元,现已拨付46万元。另外根据内财预字(2006)28号文件精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杂费补助资金61万元已到位。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补助资金也已到位15万元。教师工资由旗集中统一管理和发放,没有发生拖欠现象。二是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计划将3所苏木小学撤并到旗民族小学;规模小两所学校的初中班撤并到旗第一中学。计划于10月新教学楼竣工后,旗两所小学合并为一校。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目前,相关的方案正在制定和完善当中,具体工作将于暑假期间全部完成。自2003年起,鼓励骨干教师到苏木镇薄弱学校支教,支教期间支教教师的一切待遇不变,并在支教年度的评模、评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中优先考虑。积极开展城镇和苏木学校及强校和弱校之间的“对口支援”活动,旗教研室积极组织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开展短期送教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2006年起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除6310名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外,其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的部分费用全部由旗政府承担,此项支出将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170.6万元。四是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设立了教育扶贫救困基金,办公室设在民政局,解决贫困牧民、特困居民子女高考录取后上学难问题。2005年根据呼伦贝尔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考录的贫困大学生按照救助标准安排救助资金2万元,受助学生39人。2006年奖励研究生、博士生奖金2万元,受助学生4人。

3、存在的问题

(1)教育存在着整体超编局部缺编的结构性矛盾。

(2)2003年编制核定时核定上报575个编制,自治区批复500个编制。根据学校规模的扩大,远远不能满足所需。

(3)现整体超编63名,学科教师紧缺71名,企业再次移交地方待岗教职工105名,2004年考录8名教师,总体超编247名教职工。

(4)企业再次移交105人,由于人员经费没有落实,地企双方至今未签定移交协议。

(5)企业第一次移交人员共计核定编制250个,自治区至今未批复。

4、建议

(1)编制部门增加教职工编制。

(2)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3)企业再移交人员经费予以落实。

(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1、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苏木乡镇经济状况和支出需求,妥善处理旗、苏木乡镇财政分配关系,保证苏木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需要,并保持旗、苏木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一定三年”。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苏木镇,旗财政将用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给补助,保证苏木镇机构正常运转。

2、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落实工作十分得力,真正做到了“三个确保”的要求。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由此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给予了转移支付,该政策是面向乡镇级政府和嘎查级集体组织,所以上级补助+++的转移支付资金1358万元(其中:2002年第一步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65万元;2004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降低农业税率由自治区转移支付补助593万元;2005年取消农业税转移支付补贴980万元)现已全部分配到各苏木镇,实行专款专用制度,确保苏木镇及嘎查村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

3、“乡财县管乡用 ”改革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解决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自治区、市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三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二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乡镇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部门设置专门岗位办理乡镇财政业务(机构内部保留乡镇财政所的牌子)。按《预算法》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在乡镇财政所以行政编制设置财政结算员和政府单位会计岗位(需要2人),专司乡镇财政管理职能。2)、在每个乡镇设立“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3)、乡镇财政所和 “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在乡镇合属办公。根据以上机构设置,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旗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4、乡村债务情况及化解方式

基本情况:负债面广、债务量大、利息负担重。镇负债总额达到151万元,牧业苏木债务总额达到261万元,几乎乡乡有债,村村欠钱。

方式:一是提高认识,建立乡村债务偿还责任制。二是摸清债务底数,确定债务的性质。三是逐笔进行确认,界定债务责任,按照“谁收益、谁负担,谁欠债、水还款”的原则将债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退还、重组、清还、冲减、核销”的方法进行化解。四是推进乡村撤并,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五是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加强监管、建立预警和新增债务 审批机制。

(九)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卫生系统下属旗医院(蒙医医院)、旗卫生监督所、旗疾控中心、旗妇幼保健所、六家苏木镇卫生院、四家企业医院。

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卫生局的工作责任目标,严格落实人、财、物三权上划归口管理的要求,本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初步制定了+++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总体思路为:一是基层卫生院人事、财务、物品(固定资产)全部归卫生局按管理权限统一管理,既归口管理;二是针对各卫生院医务人员短缺状况,计划采取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方式补充医务人员;三是选派医务人员定期轮流到基层卫生院提供技术指导,客观上解决基层卫生院人员不足,技术偏低的问题;四是对苏木镇卫生院院长全部施行聘任制、院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五是做好卫生院房舍改扩建工作,改善牧民的就医环境;六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励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七是做好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机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

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

汇 报 提 纲

中共+++委办公室 +++人民政府办公室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的实际,在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指导组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当前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及相关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万亩、水面积万亩。辖2个苏木、3个镇、29个嘎查、3个国营农垦企业、32个农业生产队、2个煤炭生产企业。现有29

个嘎查中,已通公路有5个,其余的为自然路。已经通电的15个,其余多数采取风力发电或光能发电。广播覆盖率达到88%,电视覆盖率达到85%,有22个嘎查实现了无线通讯。xx年末,全旗常住人口59035人,其中农业人口10725人,包括牧户1985户,牧业人口7269人,其中劳动力5092人。

全旗共有中小学16所,其中,旗所在地有5所,其余11所分布在各苏木镇所在地。xx年全旗已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全旗现有11所医院,其中,6所苏木镇卫生院,29个嘎查只有呼和淖尔镇的5个嘎查设立了卫生室。

近年来,+++不断巩固税费改革所取得的成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落实“工业富旗、牧业稳旗、生态立旗、开放强旗、科教兴旗”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xx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2775万元,同比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列全市第10位,增

速列全市第2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列全市第8位,增速列全市第2位;财政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17万元,同比增长%。财政收入列全市第7位,增速列全市第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000万元,同比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列全市第4位,增速列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090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列全市第11位,增速列全市第3位;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433元,同比增长%。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增速均列全市第2位。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和增速均实现前移,成为全市发展态势较好的地区。>

二、关于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整体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了保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旗委、政府成立了由旗主要领导为组长,旗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旗直各部门、各苏木镇、国营农牧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

办公室,落实了办公地点、经费、工作人员。并根据工作需要分别成立了苏木镇机构改革、税费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服务“三农”、减轻农牧民负担、规划不同开发区和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卫生体制改革等五个指导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各自的职责和目标任务。领导小组先后已召开2次会议,听取了各工作推进组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进一步安排部署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组织保证。

二是开展了调研工作。为保证+++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各工作指导组结合各自职责任务,分别进行了单项工作调研。同时,自治区指导组从5月24日开始分别深入到基层苏木镇、学校、卫生医疗单位围绕税费改革、教育、卫生改革、乡镇体制改革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及时召开会议,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与+++领导交流探讨,并对+++苏木乡镇保障正常运转公用经

费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指导了+++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制定了《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重点工作方案》。各工作指导组根据分工,在调研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和完善各单项工作方案。

三是量化目标任务。为巩固税费改革取得的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和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工作,旗委、政府决定今年为人民群众办10件与农牧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实事,不断提高牧民群众生活质量。

1、多方筹资,为没有用上电的牧户配备风能、光能发电设备,解决牧民群众生活用电问题;

2、解决牧民群众看电视问题。多方筹资,为没有电视机的牧户购置电视机和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目前+++已经完成了上述两项工作前期调查摸底,正在进行市场调查,准备下一步进行招标;

3、加强基层卫生院基础建设,充实医务人员,全面提高基层卫生院医疗

水平,解决牧民看病难问题;

4、在全旗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定下发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旗财政增加投入万元,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发放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

5、设立教育扶贫救困基金,解决贫困牧民、特困居民子女高考录取后上学难问题;

6、实施巴镇地区人畜分离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生和城镇管理问题,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已经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正在实施之中;

7、全面开展牧区“低保”工作,将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825元的特困牧户纳入保障范围。目前已经完成调查摸底,6月开始发放;

8、投资400万元以上,新建近4000平方米的民族幼儿园。现已开工建设,10月竣工;

9、有计划地针对引进的企业开展待业青年就业培训,今年将提供300个城镇就业岗位,着重解决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问题;

10、提高嘎查、居委会干部待遇。

三、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农村牧区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情况。旗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农村牧区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高度重视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加强对农牧民负担情况的监督,确保农牧民负担没有出现任何反弹。根据自治区及相关部门文件的精神,+++除在收缴动物防疫费以外,没有向农牧民收取其他任何费用。xx年税费改革补助资金765万元、xx年取消农业特产税、牧业税、降低农业税率自治区补助593万元、xx年取消农业税转移支付补贴980万元,按照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已全部分配到各苏木镇,实行了专款专用,使牧民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实效。根

据+++的实际情况和批复的《方案》,+++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已被一次性取消,不存在过渡期,目前各嘎喳村内也不存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事项。建立健全减轻农牧民负担的长效机制:一是组织机构。旗委、政府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严格执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各苏木镇和涉农涉牧部门签订“减负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目标,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三是通过媒体等形式,宣传上级减负工作政策,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按照统一政策,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部门责任制,做好各项经费的收取、使用等方面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有效防止牧民负担反弹。

非牧户占用草场清理概况

基本情况:全旗草场面积2250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054万亩,应发所有权证29份,实发27份,经核查全旗共有非牧户181户,占用草场面积万

亩。占全旗草场面积的7%。

采取的措施:

1、加强宣传,依法行政。

2、按照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有关文件精神,设立举报电话、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3、由旗委政府主要领导、旗四大班子、旗直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为此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4、旗政府出专款,抽调部门专业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全旗的党员干部使用草场进行调查核实,清理整顿。

存在的问题:

1、非牧户进入畜牧业生产领域具备有效手续,清理整顿工作有一定难度。

2、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今年牲畜出栏困难,导致非牧户处置资产进程缓慢。

3、非牧户畜牧业生产投入大,评估作价存在争议,整体作价出售困难。

国家惠农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1、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金的发放情况

xx年共发放退牧还草项目饲料补

助资金万元,分两期发放。第一期,xx年年初发放两年“02”项目70万亩的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每亩补助资金标准单价元,共发放万元,项目收益户272户。第二期,xx年下半年发放一年“02”项目70万亩退牧还草饲料补助资,发放万元,每亩补助资金标准单价元,发放金额为万元,项目收益398户。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发放工作由国营牧场和财政局联合进行,xx年共发粮食直接补贴资金万元,粮食补贴面积达到571,亩。享受粮食直补人数133,37人。

2、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因素影响发放补贴进度。二是“三证”名称不一致,对发放工作带来困难。三是发生突发疫情,给发放补贴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四是发放资金时风险较大,正常的财务手续无法完备。五是退牧还草饲料粮补贴工作连续性较长,因此应完善基础设备、财务核算的规范。

国有农牧场税费改革工作情况

1、基本情况。+++三个国有农牧场,土地面积27709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55093 公顷,草场面积公顷;现有人口14117人,在场职职工5100人;农牧业生产队34个管区,大小牲畜90800头只。农牧场以农业生产为主,牧业生产为副。收费主要有草场承包费、防疫费,xx年收费总数为万元。

2主要内容。逐步取消国有农牧场向农工征收的或虽由国有农牧场统一支出,但以减少农工利润分配为前提的类似乡镇统筹费,包括义务教育、计生、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费用。税费改革和体制改革同时进行,减少管理层次,压缩非生产经营人员。随着剥离企业办社会和国有农牧场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农牧场办社会的职能消失,管理阶层将有富余人员,应予妥善安置。

苏木镇机构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根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有关文件的精神,成立机构

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市委市政府批复的《+++苏木镇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市委的批复,苏木镇由原来的8个减少为5个。此次机构改革,科级领导职数由改革前的62名减为37名,减少25名,精简比例为%。行政编制由改革前的209名减为170名,减少39名,精简比例为%。事业编制由242名减少为160名,减少82名,精简比例为%。5个苏木镇均设置了3个内设行政机构。根据《+++苏木镇机构改革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办法》、《+++苏木镇机构改革人员竞争上岗考试办法》,5月28日进行苏木镇人员竞争上岗统一考试。按照全旗苏木镇机构改革工作日程安排,机构改革现已进入自查阶段。行政编制、科级领导指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严格按照方案的规定予以核定,现初步确定拟上岗人员308人。经过改革,苏木镇政府由过去行政管理型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型转变,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有了实质性转变。改革后的任务重点要对本苏木发

展规划、思路及发展环境方面下功夫,不再干预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改革中的经验: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操作规范到位,是做好改革工作的保障。二是强化思想引导,保持社会稳定,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前提。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创新工作方法,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基础。四是树立全局意识,相互通力合作,是做好改革工作的关键。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是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合理。二是乡镇行政服务管理难度加大。因此,能否根据撤乡并镇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考虑为个别苏木镇增加编制和高配领导指数

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1、教育基本情况

全旗共有学校16所,现有在岗教职工838名,超编63名,另外还有xx年企业再移交地方待岗教职工105名,xx年考录聘用人员8名。共有学生7532名。全旗教师队伍目前存在着整体上严重超

编而实际上又缺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矛盾。

2、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情况

一是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按照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教育职责,加强了领导、健全了各项制度。旗财政为确保不降低中小学公用经费预算数,xx年预算安排公用经费万元,现已拨付46万元。另外根据内财预字28号文件精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杂费补助资金61万元已到位。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补助资金也已到位15万元。教师工资由旗集中统一管理和发放,没有发生拖欠现象。二是布局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制定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方案》,计划将3所苏木小学撤并到旗民族小学;规模小两所学校的初中班撤并到旗第一中学。计划于10月新教学楼竣工后,旗两所小学合并为一校。全面推行

中小学教师全员聘任制、结构工资制。目前,相关的方案正在制定和完善当中,具体工作将于暑假期间全部完成。自xx年起,鼓励骨干教师到苏木镇薄弱学校支教,支教期间支教教师的一切待遇不变,并在支教的评模、评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中优先考虑。积极开展城镇和苏木学校及强校和弱校之间的“对口支援”活动,旗教研室积极组织教研员和优秀教师开展短期送教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xx年起在全市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除6310名学生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外,其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的部分费用全部由旗政府承担,此项支出将增加财政对教育投入万元。四是按照自治区有关文件,设立了教育扶贫救困基金,办公室设在民政局,解决贫困牧民、特困居民子女高考录取后上学难问题。xx年根据呼伦贝尔市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考录的贫困大学

生按照救助标准安排救助资金2万元,受助学生39人。xx年奖励研究生、博士生奖金2万元,受助学生4人。

3、存在的问题

教育存在着整体超编局部缺编的结构性矛盾。

xx年编制核定时核定上报575个编制,自治区批复500个编制。根据学校规模的扩大,远远不能满足所需。

现整体超编63名,学科教师紧缺71名,企业再次移交地方待岗教职工105名,xx年考录8名教师,总体超编247名教职工。

企业再次移交105人,由于人员经费没有落实,地企双方至今未签定移交协议。

企业第一次移交人员共计核定编制250个,自治区至今未批复。

4、建议

编制部门增加教职工编制。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企业再移交人员经费予以落实。

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情况、经验、问题及建议

1、财政自我保障能力和水平。根据苏木乡镇经济状况和支出需求,妥善处理旗、苏木乡镇财政分配关系,保证苏木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和需要,并保持旗、苏木乡镇财政体制的相对稳定“一定三年”。对自身财力无法保证基本支出需要的苏木镇,旗财政将用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给补助,保证苏木镇机构正常运转。

2、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落实工作十分得力,真正做到了“三个确保”的要求。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由此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给予了转移支付,该政策是面向乡镇级政府和嘎查级集体组织,所以上级补助+++的转移支付资金1358万元现已全部分配到各苏木镇,实行专款专用制度,确保苏木镇及嘎查村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的顺利发展。

3、“乡财县管乡用 ”改革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收支管理,解决乡镇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自治区、市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一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三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二是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在乡镇政府经济社会发展部门设置专门岗位办理乡镇财政业务。按《预算法》和新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在乡镇财政所以行政编制设置财政结算员和政府单位会计岗位,专司乡镇财政管理职能。2)、在每个乡镇设立“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3)、乡镇财政所和 “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在乡镇合属办公。根据以上机构设置,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旗财政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

4、乡村债务情况及化解方式

基本情况:负债面广、债务量大、利息负担重。镇负债总额达到151万元,牧业苏木债务总额达到261万元,几乎乡乡有债,村村欠钱。

方式:一是提高认识,建立乡村债务偿还责任制。二是摸清债务底数,确定债务的性质。三是逐笔进行确认,界定债务责任,按照“谁收益、谁负担,谁欠债、水还款”的原则将债务落实到单位和个人,采取“退还、重组、清还、冲减、核销”的方法进行化解。四是推进乡村撤并,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五是调整乡镇财政体制,加强监管、建立预警和新增债务 审批机制。

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卫生系统下属旗医院、旗卫生监督所、旗疾控中心、旗妇幼保健所、六家苏木镇卫生院、四家企业医院。

按照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卫生局的工作责任目标,严格落实人、财、物

三权上划归口管理的要求,本着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初步制定了+++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总体思路为:一是基层卫生院人事、财务、物品全部归卫生局按管理权限统一管理,既归口管理;二是针对各卫生院医务人员短缺状况,计划采取公开招聘、考试录用等方式补充医务人员;三是选派医务人员定期轮流到基层卫生院提供技术指导,客观上解决基层卫生院人员不足,技术偏低的问题;四是对苏木镇卫生院院长全部施行聘任制、院长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五是做好卫生院房舍改扩建工作,改善牧民的就医环境;六是进一步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激励卫生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七是做好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机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2007-12-16 13:44:1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一、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

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05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三)农牧业基层设施建设: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2公里,距敖镇98公里,距乌审旗达掌线30公里,地下水资源和草场、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面积大,饲草料资源充足,经济互补性强,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相对较好,各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输电线路公里、千伏低压线路公里。接入了二级光缆干线,建立无线接入基站,基本实现了移

动通讯无盲区。

(四)农牧业增长方式:昂素嘎查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畜牧业,增长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区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等手段。现全嘎查已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牲畜改良站点3个。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牧业大苏木毗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牧业大苏木接壤,是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现昂素镇正在全力争取四季青肉联厂落地生产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流通体系相对较好。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05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

(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

(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

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

(一)嘎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党支部换届工作。现共有党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6名,45岁以下党员11名,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3名。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

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两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明确,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格局。四是农牧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

得较大成效,农牧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牧区社会稳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况:昂素嘎查于2006年4月份进行了嘎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和完善嘎查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财小组和嘎查村务监督小组,积极开展党员和嘎查村民代表议事活动,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前,党支部、嘎查村委员会能够认真听取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能够严格实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嘎查党支部、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务公开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第四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一、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

(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木、昂素、塔马哈赖、西日陶勒盖5个牧业社,居住着168户农牧民,总人口766人,其中蒙古族599人。全嘎查有大小牲畜51911头只(其中绵羊26819头只、山羊23593头只、大畜1499头只),水浇地7866亩(其中青贮2500亩),2005年牲畜出栏率达42%,粮食总产量达464000公斤,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2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元。

(二)农牧业科技推广、科技入户:先后投入资金10余万元,引进优良品种12个,推广适用技术14项,购进大中型农机具21台套,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近年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入户率达100%。

(三)农牧业基层设施建设: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2公里,距敖镇98公里,距乌审旗达掌线30公里,地下水资源和草场、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面积大,饲草料资源充足,经济互补性强,路、电、讯、邮等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相对较好,各项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现全嘎查有黑色柏油路15公里,乡村公路40公里。有10千伏输电线路19.8公里、0.4千伏低压线路2.2公里。接入了二级光缆干线,建立无线接入基站,基本实现了移动通讯无盲区。

(四)农牧业增长方式:昂素嘎查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畜牧业,增长方式依托牲畜改良、小区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等手段。现全嘎查已建成高标准养殖小区2个,牲畜改良站点3个。昂素镇南与乌审旗苏力迪牧业大苏木毗邻,北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牧业大苏木接壤,是鄂尔多斯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中心地带,现昂素镇正在全力争取四季青肉联厂落地生产项目,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流通体系相对较好。

(五)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发展:2005年昂素嘎查连户组建农机服务队3个。

二、农牧民收入情况

(一)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和非农牧渔业生产性收入:

(二)打工经商情况及外部增收渠道:

(三)补贴等政策落实情况:近年来国家推行“三项补贴”政策,增强了农牧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让农牧民增强了发家致富的信心,昂素嘎查粮食播种面积较少,加上补贴额度甚微,所以对当地的农牧民增收影响不是很大。2005年昂素嘎查直接补贴落实到位22万元,补贴标准每亩粮食作物补5.5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自实行以来,补贴是按农机部门的售价做为标准,实行农牧民出资50%,上级部门补贴50%的方式进行,截止目前,我昂素嘎查农机具补贴落实到位12元。良种补贴一直以来是由旗与镇两级从财政中自行补给。

三、民主法制建设情况

(一)嘎查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昂素嘎查于2006年3月份进行了嘎查党支部换届工作。现共有党员23名,其中60岁以上党员6名,45岁以下党员11名,女党员6名,流动党员3名。近来年,昂素嘎查基层组织建设在上级党委和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以“双六”工程、“6668”目标工程、“1234”突破工程为主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主线,以发展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根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为全面实现农村牧区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为:一是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重视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制,党支部书记能够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两委”班子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和计划明确,措施得力,并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推进,农牧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大多数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格局。四是农牧区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农牧民群众民主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良好,农牧区社会稳定。

(二)嘎查村民民主自治情况:昂素嘎查于2006年4月份进行了嘎查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一直以来能够坚持和完善嘎查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制度,并按要求成立了嘎查村民理财小组和嘎查村务监督小组,积极开展党员和嘎查村民代表议事活动,重大事项在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前,党支部、嘎查村委员会能够认真听取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能够严格实行由嘎查村民(代表)评议党员、干部的制度,嘎查党支部、委员会、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组织建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嘎查村务公开制度落实情况:昂素嘎查村务公开主要依靠张榜公布、召开嘎查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等方式公布。嘎查每年进行村务公开4次,为每季度一次,分别是3月份、6月份、9月份和12月份。公开内容主要有:每年的经济目标任务、计划生育指标、征用土地及宅基地审批、救济款物的发放、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嘎查村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工资(补贴)的确定和项目的确定、嘎查村的公共事业和财务公开等。

(四)普法教育开展情况:为切实加强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为主体的法律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2005年,昂素镇拿出11.2万元对法律服务机构的办公场所进行了建设,并配备了专车。规范和完善嘎查财务、村务公开以及镇政务公开制度。认真执行国家税费改革和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保障农牧民依法承包使用土地、草场的权益。

四、农村牧区社会、文化建设

(一)农村牧区人口、教育及文化建设

1、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两免一补政策”。

2、农牧民培训:农牧民培训主要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考察、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农牧民培训制度健全,并能够认真落实。

3、文化事业: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文化活动室、学校等主要依托镇区。昂素镇现有小学1所;文化站1个,有工作人员5名。昂素镇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保留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这里拥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而且文化资源丰富,民间曲艺、民族服饰、饮食、歌舞、马术文化、祭祀礼仪等民俗风景随处可见。举世闻名的阿拉格苏勒德(花纛)就位于昂素镇苏力迪嘎查境内,辖区内还有马良诚顾寿山革命列士纪念碑、阿日来庙、包日陶勒盖敖包、走马俱乐部、古树奇观、布日德草原、哈日根图庙等很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景点。

(二)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改善医疗环境,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其它农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因昂素嘎查距昂素镇区较近,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建设都在镇区,昂素镇现有卫生院3个,2005年实行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镇政府拿出6万多元,为农牧民代缴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农牧民自筹部分的50%,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昂素嘎查参合率达100%。

(四)农村牧区治安状况:昂素镇现有法庭1个,工作人员名;司法所1所,工作人员2名;派出所1个,工作人员6名。2005年镇政府成立了排查矛盾纠纷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了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和“严打整治”各项措施,确保了社会稳定,社会治安人民群众满意。

五、农村牧区改革情况

(一)农村牧区经营体制:以畜牧业为主

(二)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从2001年国家实施农村牧区税费改革以来,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农牧业税以全部免去。

(三)旗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001年税费改革后,财政体制由上缴财政改为补助财政,2005年实行了“镇财旗管”。

(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昂素镇设有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含改良、农机、科技、林草水利),工作人员8名;草原执法大队,工作人员6名;动物检疫站,工作人员7人。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管理大多沿用行政管理模式,以科技人才管理为核心的新体制尚不健全,农技推广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同时,基础设施差,经费投入紧缺,致使农技推广机构根本无财力和精力进行技术推广工作,许多农技推广项目缺乏启动资金。

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重点建设内容。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农牧户居住分散,农牧户通电率仅为8.3%,乡村道路较差,生产机械化率低,养殖和居住布局不尽合理,绿化率低,社会保障水平低。

第五篇:创新牧区党建新路子 促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创新牧区党建新路子 促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涵盖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各个层面,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基础工程。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新牧区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党的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扎实推进天峻新牧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县情乡情的认识上下功夫,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思想理论保证 “十一五”时期,是为建设新牧区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天峻县将立足于全州工作大局,紧紧围绕《海西州“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以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增强主动性为内容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结合牧区工作实际,理清新牧区建设思路,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一是以基层党组织为阵地,采取集中宣讲、重点辅导、解答疑惑等形式,及时准确地把州委、州政府、县委的部署宣传到牧民群众中去,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州委关于新牧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上来,达到提高认识、凝聚人心的目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二是正确理解和准确把 握新牧区建设的精神实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刻领会新牧区建设的政策和部署,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实质,把党的“亲民、爱民、惠民”和富牧、惠牧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措施宣传到位,做到领导干部学深学透、干部职工熟悉掌握、牧民群众全面了解。特别是要宣传好直接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草场承包、减轻牧民负担、劳动保障、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低保救助等政策,切实防止断章取义、搞实用主义的倾向。三是要创造性地开展助牧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掌握上情、吃透下情,深化对实际县情、乡(镇)情、社情的认识,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引导群众用适合形势要求的新思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牧业社开拓思路、创新规划、总结经验、谋划发展,充分调动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新牧区建设成为上下齐心、左右协调、运行高效、扎实推进的“民心工程”。

二、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领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上下功夫,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新牧区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加快发展,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新牧区建设就会失去经济基础,牧民也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突出解决影响牧业、牧区、牧民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增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一是要确立新思路。根据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对本乡镇、本牧业社的新牧区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群众欢迎的思路。具体的措施必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既要立足牧业搞发展,更要跳出牧业抓牧业,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扩大非牧收入来源。二是要采取新措施。以加强牧业基础设施为重点,以调整牧业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加快牧业科技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要培育新牧民。各级党组织要把牧民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既要重视畜疫防治、土种选育、特种养殖、饲养管理和现代畜牧业、生态畜牧业生产经营等知识培训,更要重视非牧就业所必需的职业技术培训,把“减少牧民”作为“富裕牧民”的重要步骤,纳入总体规划。

三、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上下功夫,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核心在领导班子,关键在党员干部,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增强执政效果为重点,全面加强县乡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从适应新牧区建设的需要出发,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把那些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熟悉和热爱基层工作,真心实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潜心处理化解各类矛盾,善于调动积极因素搞发展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特别要充实一批知识层次高、开拓能力强、具有现代眼光的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二是抓紧完善干部政绩和发展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将考核工作与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统一起来综合考核,从而引导各乡镇、各牧业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要求谋发展、抓落实,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运用到促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发展上。三是结合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深化牧区综合改革,加快建立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组织引导牧民群众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新路子、新办法和新措施,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四是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做到求真务实。努力改变乡镇领导普遍存在的“坐在车里、吃在乡上、住在县上”的不实作风。县乡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群众同甘苦,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和困难,把发展为人民、发展依*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以全新的思想观念、全新的工作方法、全新的工作作风在全县营造议发展、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下功夫,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政治保证,要进一步加强牧区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牧区法制建设,教育和引导牧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切实保障牧民合法权益,为天峻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必须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在推进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推进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县、乡党委和社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强对民主选举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充分发挥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保证基层组织依法民主选举。要建设好共青团、妇女组织、民兵组织等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牧业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形成促进新牧区建设的合力。第二,必须求真务实,实行长效管理,不断提高质量和效果。实行村务、政务公开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使群众满意。要把“两公开”工作作为牧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坚持常抓不懈,不断调整和充实公开的内容,扩大和延伸公开的领域,增强党务、政务、村务等各项工作的透明度。第三,必须着力加强制度建设。要始终把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作为保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措施来抓,不断修订完善政务公开、村民会议、民主自治、民主评议、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方面制度,并上墙公布,发放到户,不断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第四,必须大力加强对牧区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办事水平。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面理解、坚决执行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第五,必须把加强对牧民的宣传教育提上重要位置。要大力加强对牧民群众的民主法制宣传教育,让广大牧民群众知法守法,既提高依法参与管理的能力和质量,又增强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的自觉性。另外,要注意通过广泛深入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广大牧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

下载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牧区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推荐五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一、 农村牧区生产力发展情况(一)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昂素镇昂素嘎查位于昂素镇区东南部,属于典型的牧业嘎查,总面积48万亩,下辖巴音哈达、桃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规划方案[5篇模版]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阿日来嘎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规划方案2006年,鄂尔多斯市全面推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工作,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阿日来嘎查实际,在广泛征求......

    昂素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户标准

    昂素镇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户标准一、生产发展1、户均经营草牧场2000亩以上,饲草料基地100亩以上,牲畜饲养量500个羊单位以上。严格实行季节性休牧、以草定畜政策,并全年......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

    镇党委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5篇)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步伐,近日结合我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工作进行了调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揽全局、......

    **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意见(共5则)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服务牧区工作开展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格日勒敖都苏木与蒙古国相邻边境线长公里,现有4个嘎查一个生态移民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顷,总人口676户、1841......

    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新牧区调研报告新村是近年规划新建的自然村,全村人口550人,有耕地1.8万亩,其中水浇地1.5万亩,村址紧临干线公路,水浇地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如何利用优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