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知识教育
四一班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案例
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在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实行有效的小学生德育教育方法,怎样形成良好学生思想教育素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化,人文意识的复杂化,个性思维的自主化,道 德价值观念的市场化,都对现阶段的教育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加上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可塑性强,思想幼稚等特点,如果不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下面就结
合教育工作的实例,开这次主题班会。
案例
(一)不但要有爱心,更要有恒心
在我所执教的四一班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并不因为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而是他别于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从第一天上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杨XX,每天早晨都迟到,平时话不多,但老师安排的事,总能做得有模有样;数学语文成绩不错,但英语却是倒数的。从小父母离异,父亲独自抚养他,两个人租房子住,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甚至有的时候吃不上早饭,饿着肚子上学。通过多方了解和平时对他的观察,他英语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早期学英语时,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课后不注重预习、复习,没有人辅导;后期随着学习内容加深,失去信心兴趣,放任自流。大家都知道,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辅导,而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琐事、所见所闻,大到学校社会。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的重视,更了解到妈妈辛苦。在此基础上,从本学期我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英语辅导,效果良好,仍在坚持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第二篇:教育知识与能力第7单元-德育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第7单元-德育
一、命题特点
1、本单元是考试重点章节,与教育原理、教学等部分一起占试题比重的68%。而在几个部分中,德育占的比重最大。其中德育原则是材料分析题目的常考点。前两次考试均出现过考题。
2、本单元知识点涵盖了单选、辨析、简答、材料分析所有题型。在各个单元中,是唯一的。
3、本章的重点是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难点是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4、由于前几次考试对德育规律、原则、方法比较侧重,而对德育心理重视不够,建议复习时对德育心理予以一定程度的倾斜。
二、考点速记
(一)单选题
1、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品德学习的阶段):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实质上是模仿。
同化: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
3、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1)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
开始接受规则,但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执行。规则对他们不具约束力。权威阶段或他律阶段(5-8岁):
表现出对权威和规则的尊重和顺从。认为听话顺从就是好孩子。认为规则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后果判断行为好坏,不考虑动机。
可逆性阶段或自律阶段(8-10岁):认为规则是可以人为修订的。与同伴之间要遵守约定的规则,达到自律阶段。
公正阶段(10-12岁):
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主持公正、平等。(2)两个规律性发现:
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逐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
4、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前习俗水平: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认为只要受到惩罚,就一定是错的。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判断行为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具有自我中心性。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认为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习惯于服从权威、秩序,尊重法律,有责任感。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相互承担义务,享受权利,利用法律维持公正。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公平、正义、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5、德育的组织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
6、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理想教育、正确人生观和科学世界观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7、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各科教学 ;课外及校外活动;劳动和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校园环境建设。
(二)辨析题
1、品德: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品德与道德: 区别:
范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人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反映内容不同:道德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
力量来源不同:道德产生的来源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来源是个体需要。联系:
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风气影响品德形成;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反作用。
2、道德感和移情:
人们在进行道德评价或考虑是否应该行动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移情是指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和体验。即对他人处境感同身受。
3、道德意志力和抗诱惑:
道德意志力:能否按照道德认识采取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抵制各种各种诱惑,履行道德行为。
抗诱惑:是指个人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社会所禁止而能获得报尝的行为。
4、德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5、德育过程:德育过程,即实施思想品行教育的过程,具体的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6、德育的任务: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道德观。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学生良好道德的行为习惯。
(三)简答题
1、简述品德的结构?
道德认识: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情感:依据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道德行为、克服困难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道德行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支配下产生的行为。
2、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中学阶段是道德理想和信念的形成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稳固。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相互协调,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3、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民主、信任、宽容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优良品德形成,过分严格或放任,都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社会风气:社会上良好的风气与不好的风气都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同伴群体:学生所在的班集体或者小团体,对于学生的言行态度有一定影响。内部因素: 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既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一致,当认知不平衡时,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
态度定势:个体的心理准备状态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
道德认知: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个体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取决于已有的道德认识水平和判断水平。
受教育程度: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判断能力与教育密切相关。
4、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1)有效的说服:发挥情感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效利用正反论据,考虑学生原有态度,逐步提高要求。
(2)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呈现好的榜样,激发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上进心。
(3)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一旦某成员违反,就会受到其他成员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是为了增加学生良好行为发生的可能,惩罚是为了消除学生不良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
(5)价值辨析:是让人们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够履行自己的价值观。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6、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含义:是指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
要求:
要把社会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建设现实性结合起来。
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联系起来。
(2)知行统一的原则 含义:是指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的训练,把提高思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要求: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通过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以身作则,培养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作风。(3)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疏导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事实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和说理教育,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向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要求:要正面说理,循循善诱。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并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要树立先进典型,用正面榜样教育引导学生。(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统一起来。
要求:努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要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起来。(5)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从热爱、尊重和信任学生出发,提出合理的严格要求,使学生从教育者的要求中受到鼓舞和鞭策,从而形成教育者所要求的品德和行为。
要求:要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要求要正确、适当、明确、具体、有序。对学生存在的缺点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热忱帮助。
(6)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含义:是指在德育过程中,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要求: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特别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抓住时机、创造条件,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
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因势利导,使其自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7)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含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步调一致,有计划、有步骤、系统连贯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求:
学校内形成统一的教育力量。
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保持教育工作的衔接和连贯
7、简述德育的常用方法?
(1)说理教育法
含义: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自觉、以理服人,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方式:讲解和报告;谈话、讨论;指导学生阅读;参观、访问和调查
要求:要有针对性。要有感染性。内容要真实。教师要民主。(2)榜样示范法
含义: 是指运用正面人物的高尚品德、模范行为、先进事迹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要求:
选好学习的榜样,注意榜样的真实性、权威性、典型性。激发学习榜样的动机,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榜样活动。
教育者要注意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
(3)陶冶教育法
含义: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和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要求:
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
教育者要加强品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情境感染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实践锻炼法
含义: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受到锻炼和教育,以培养他们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
要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5)自我修养法
含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品德不断完善的德育方法。
要求:
激发学生自我修养的愿望。
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品德评价。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6)品德评价法
含义: 品德评价法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做出肯定和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激励其不断上进的方法。
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要发扬民主,广泛地征求意见。
(四)材料分析题
1、皮亚杰观察实验:对偶故事法
(1)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了托盘,结果十五个杯子都撞碎了。
(2)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并伸手去拿,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到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我,下来打碎了。
问题:这些孩子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问题更严重些,为什么?
2、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
欧洲有个妇女身患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有一种药也许救得了她。这种药是本城一名药剂师最近发现的一种镭剂。该药造价昂贵,药剂师还以10倍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他花200美元买镭,而一小剂药却索价2000美元。这位身患绝症的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兹,他向每个相识的人借钱,但他只能筹到大约1000美元,只是药价的一半。海因兹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并且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把药卖给他,或者允许他以后再付钱。可是,这位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我要靠它来赚钱。”海因兹绝望了,晚上撬开房门闯进那人药店,为妻子偷药。
问题:海因兹该偷药吗?为什么?
3、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网友惊疑地接过糖果,随之,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打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再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因为你正确认识到错误,我再将给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完了,你看,我们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问题:这一故事体现了德育过程哪一个规律?
【拓展】
1、三生教育:
含义:三生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关于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形成符合一定时代要求的生存观、生活观、生命观的过程。
生命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生命,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活教育:是指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生存教育: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生存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经验,培养生存能力,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2、学生过错行为(学生品行不良行为): 原因分析: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社会上低级、庸俗、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思想观念对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工作的缺陷:教育者观念落后、方法简单,措施不得力,个别人品行不佳。
家庭教育的失误:重养轻教;管教不当;教育要求不一致;家庭成员品行不端,提供负面榜样。
学生主观心理因素不良:缺乏道德认识,观念错误或者不辨是非;道德情感异常,缺乏正义感;道德意志薄弱,屈从不良习惯。
矫正过程:
醒悟过程、转变过程、稳固过程。矫正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道德认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消除疑虑和对抗态度,抓住时机,引起学生内心震动,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锻炼抗拒诱惑的道德意志,养成新的道德习惯。注意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三、历年真题
(一)单选题
【2012年下】
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A 说服法 B个人修养法 C 环境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2、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2013年上】
1、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 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2、孟子说:“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2013年下】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2、“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3、小青常在课堂上玩儿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儿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与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普遍伦理
【2014年上】
1、衡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是()A道德认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2、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品德评价法C实际练习法D情感陶冶法
3、刘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属于()
A有效说服B树立榜样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
(二)辨析题
1、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2013年下)
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2014年上)
(三)简答题
1、简述品德的结构(2013年上)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013年下)
3、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2014年上)
(四)材料分析题
1、材料:(2012年下)
班主任王老师就一位同学的化妆问题,先后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今天要你来办公室是为什么?
学生:„„
老师:你看看你,烫一头的卷发,还涂口红„„
学生:口红怎么啦?英语老师也涂口红、画眉毛、烫发。
老师: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就不是人?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的妆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画眉毛涂口红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画出来的。
学生:你„„漂不漂亮不要你管!呜呜„„
第二次谈话:
老师:“为您服务”节目看了吗?有趣吗?
学生:有趣。
老师:那个要大家评论四张妇女化妆像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样?你能讲讲自己的看法吗?
学生:这还不晓得!第一个脸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纪好大还画浓妆;第三个脸大画细眉,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妆不符合她们的身份和特征。
老师:哦„„要是她们都是中学生,应该怎么化妆?
学生:我不晓得,老师讲讲。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化妆切记莫乱学别人的浓妆艳抹。
学生: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造成隔膜;青少年应该有自然朴素的美,过分的化妆会掩盖青春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
学生:嗯,有道理。
老师:还有,中学生应该有蓬勃向上的气质,浓妆艳抹会让人以为你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的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是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型、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得„„嘻嘻。
问题:
试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对这两次谈话加以评析。(18分)
2、材料:(2013年上)
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和爸爸一起玩儿,父母也没有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家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跟换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问题:
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18分)
第三篇:德育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45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最佳答案)
1,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c法院d检察院
2,我国有关治安行政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项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宪法b刑法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d刑事诉讼法
3,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也要靠()
a教育b法律c自觉d互相监督
4,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环境保护法b水土保持法c防沙治沙法d水法
5,在我国未满()周岁的公民是未成年人.a16b14c18d17
6,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是()
a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宪法
7,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是()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8,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领有规定的除外,这项规定属于()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9,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10,()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的权利
c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d通信自由的权利
11,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再背后中伤他人,属于侵犯他人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12,张某是市劳动模范,由于给单位领导提议见,劳动模范的称号被剥夺这侵
犯了张某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13,有些家长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偷看孩子的日记,这属于侵犯孩子的()
a名誉权b荣誉权c姓名权d隐私权
14,我国有关教育的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a义务教育法b教育法c民法d宪法
15,使适龄子女按时入学,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属于()
a学校的职责b家庭的职责c社会的职责d国家的职责
16,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律是()
a民法b刑法c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d宪法
17,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
a人民b公民c法人d国民
18,“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列宁的这句话主要说明()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没有国家暴力机关,法律就无法实施
c法律具有约束力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19,国家制定法律,是指国家的()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a权利机关b公安机关c审判机关d立法机关
20,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婚姻法等法律中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事实说明()
a我国法律的制定体现道德的基本要求b我国法律具有补充道德的作用
c我国法律的内容与道德是完全相同的d我国法律是对道德的认可
22,“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须的;而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法律体现道德b法律维护道德
c法律与道德二者相辅相成d法律补充道德
23,在某公交车上,乘客李某故意逃票,被售票员发现后拒不买票,还动手打售票员致其轻微伤,导致车辆不能正常运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理李某的行为属于()
a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b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c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d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a重要指导思想b重要目标和重要保
c中心环节d重要组成部分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
a思想道德建设b文化卫生建设c民主法制建设d教育科学建设
26,某市召开“扫黄打非”宣判处理大会,判处贩卖淫秽影碟的胡某有期徒刑判了三年,这一事实说明了我国法律()
a打击投机倒把,贩卖货物的行为b禁止,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
c规范,引导精神文明建设d重要处罚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物品
27,我国教育法第4条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事业优先发展.()
a文化b科技c卫生d教育
28,在城乡不同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是()
a进行纪律教育的好方法b进行法制教育的有利途径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
途径d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措施
29,《首都文明公约》的制定对于提高北京市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起了重要作用,它属于我国宪法和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
a内容规定b保护性措施c指引性措施d鼓励性措施
3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抓住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b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它表现为()
a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b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产品的极大丰富
c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的提高
d综合国力的增强
32,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b控制人口数量
c发展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d科技水平的普遍提高
33,对李洪志及其×××邪教的揭露与批判说明了()
a李洪志偷税漏税严重b×××邪教损害了人们身体的健康
c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引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功能
d我国法律具有制裁,禁止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功能
34,“张某强迫自己上初一的14岁的女儿弃学从商”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
a人身自由权利b政治权利和自由c受教育权利d被抚养的权利
35,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严重危害性b一般危害性c刑事违法性d刑罚当罚性
36,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公有制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7,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捐资助学,拒招童工,主要是()
a家庭的义务b学生的义务c社会的义务d学校的义务
38,宋代范仲淹每晚睡前,必“自计一天饮食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如果二者相称,“则鼾鼻熟寐”;如果不相称,“则终夕不能安眠”.这表明他运用()培养自律能力.a榜样法b自省法c自警法d慎独法
39,“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它指的是()与()的关系问题.()
a法律纪律b道德法律c法律利益d道德利益
40,我国现行宪法是_制定的.()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2004年
41,下列行为属于正当防卫的是_.()
a甲和乙打架,被打伤的乙将在旁围观的甲的孩子打伤.b甲偷了乙的自行车,乙发现后索回,并邀人将甲捆绑到树上,直到甲认错.c甲遭乙的无端谩骂,甲很恼火,给了乙一记狠狠的耳光.d甲把正在拦路抢劫的乙打翻在地.42,未满_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a、12岁b、13岁c、14岁d、15岁
4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为_.()
a、《义勇军进行曲》b、《让我们荡起双桨》
c、《学习雷锋好榜样》d、《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4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的思想品质.()
a,礼貌谦让b,立志勤学c,天下为公d,艰苦奋斗
45,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_的美德.()
a,艰苦朴素b,严己宽人c,礼貌谦让d,诚信为本
二,简答题:每小题分数自定.1,今年9月,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校将举办第一个“月”活动.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___年___月____
3,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2条规定,公安机关对公民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错误的该怎么办
4,2004年9月10日是第几个教师节
5,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请你列举3个英雄的名字.6,“一国两制”是谁提出的请你解释它的内容.7,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多少周年
8,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如何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9,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____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颁布___周年..10,国家为什么要严厉惩治毒品犯罪
11,公民人格尊严包括那几方面
12,我国公民财产继承权主要是通过那两种方式实现的1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那些人享有选举的权利
14,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是什么
15,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分别是什么
17,我国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两部最重要的法律是什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当中规定的交通信号灯有哪几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4条规定行人在行路中不得有的行为有什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当中国徽不得用于的活动有什么
21,老杨到北京旅游,在一地下通道内被几位妇女无理纠缠,硬要他买下一部相机,不买就对他出言不逊,推推搡搡,随后又来了一个小伙子,对老杨进行威胁.老杨没办法,只得买下相机才得以脱身
(1)这几位妇女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若你是老杨,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这种情况
22,中学生钱某认为:自己现在年纪小,只要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就已经不错了.别人违法犯罪自己看到不管,顶多觉悟低,但不违法.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承担的最基本的责任有哪些
23,吸毒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禁毒斗争事关国家民族的盛衰,消除毒害,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怎样做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一,选择题:
1.b2.c3.cb4.a5.c6.c7.a8.c9.a10.a11.a12.b13.d14.b15.b16.c17.a18.b19.d20.a
21.22.c23.b24.b25.a26.b27.d28.c29.c30.d31.c32.c.33.d34.c35.c36.b37.c38.b
39.d40a41.d42.a43.d44.c45.c
二,简答题:
1,爱我中华,弘扬民族精神
2,2004/5/1
3,第四十二条:公安机关对公民给予的治安管理处罚错误的,应当向受处罚人承认错误,退回罚款及没收的财物;对受处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损失.4,第20个教师节.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6,邓小平,“一国”指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制”指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途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7,55周年
8,(1),提高环境保护意识;(2)增强法制观念;(3)落实环保行动.9,50周年
10,再我国历史上,帝国主义利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毒品给我国
带来巨大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短
期内就禁绝了烟毒.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毒品犯罪猖獗,不断向我国渗
透,毒品犯罪在我国一些地区死灰复燃,并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国家要
严厉惩治毒品犯罪.11,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12,通过遗嘱继承和法定继承.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4,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和沟通,创造条件,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15,“一个中国”“两种制度”“高度自治”“和平谈判”.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1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8,第二十九条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19,第七十四条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二)在车行道内坐卧,停留,嬉闹;
(三)追车,抛物击车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20,第十条: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
(一)商标,广告;
(二)日常生活的(三)私人庆吊活动;
21,(1)卖相机的人侵犯了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受侵害的权利,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人格尊严等.(2)到当地的工商部门报告,跟他们理论,播打110报警.22,(1),钱某的说法是错误的.看到违法犯罪却视而不见是十分有害的,会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害.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不履行义务的行为就是一种违法行为.(2),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学校纪律,尊敬教师,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的任务.23,中学生要热爱生命,远离毒品.一方面要自觉依法律己,决不能吸食和注射毒品;另一方面要积极同制毒,贩毒,运毒,藏毒等犯罪行为做斗争.《德育知识竞赛试题》
第四篇:教育知识
1,教学技能在教学中的作用:
掌握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行为的必要条件。
掌握教学技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恰当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掌握教学技能可以减少教师精力的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掌握教学技能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掌握教学技能可以使教师丢掉讲课时的不良习惯,提高课堂美学水平。
2,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人格结构:知情意系统
心理状态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自我调节系统 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简述学习迁移的分类。
学习迁移也成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按照迁移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按照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按照迁移内容不同,可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照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序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4,简述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种类: 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学习努力与心境管理策略 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5,简述教学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设置教学风格:包括教学目标的分类和表达,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包括确定教学事项,选择教学方法,选用教学媒体和控制教学环境。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模块七 中学德育 第一章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一、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概述
(一)品德的概念★★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少、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体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同化三个阶段
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射虎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表现出阶段性,不断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1)家庭的气氛(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
2、学校教育的影响:(1)校风和班风的影响(2)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影响
3、社会环境影响:(1)人才选拔标准及用人机制的影响(2)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3)社区风气的影响
4、同伴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二)内部因素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识: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4、智力因素
5、教育程度
6、情绪因素
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一)有效的说服: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呈现榜样时,要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似,避免学生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的感受
(三)利用群体约定
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探讨后做出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补】利用群体约定的具体操作:(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四)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首先要选择、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其次,应选择、给予恰当地奖励物;最后,应强调内部奖励
(五)价值辨析
引导个体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补】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必须经历三个阶段七个子过程
1、选择阶段:①自由选择②从多种可选择范围内选择③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进行选择
2、赞赏阶段:①喜爱自己的选择并感到满意②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3、行动阶段:①按自己的选择行事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第二章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基本观点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顾不得人我关系,而是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
2、权威阶段,也称作“他律期”(5—8岁)
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尊重顺从和规则,并且把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也称自律期、自主期(8—10岁)
把规则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不再无条件地服从权威
4、公正阶段(10—12岁)
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各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 【补】对偶故事法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二)教育价值
1、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2、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基本观点
柯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柯尔伯格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六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三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习俗水平
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
3、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能达到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看重法律的效力,法律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认识到个人应尽义务和责任
阶段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以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
(二)教育价值
1、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
2、遵循学生的道德发展规律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4、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第三章德育及其主要内容
一、德育的含义★★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部分构成
二、德育的意义
(一)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二)德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要条件
(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四)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理想和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纪律和法制教育
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四、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一)生命教育
1、生命教育的意义
(1)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2)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3)开展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4)开展生命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5)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
(1)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2)专题教育中融合生命教育(3)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5)家庭、社会教育一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
(二)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主体和核心
1、生活教育的意义
(1)生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3)开展生活教育对个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2、学校生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1)探究型活动方式(2)交往型活动方式(3)体验型活动方式(4)创造型活动方式
(三)生存教育
1、生存教育的教育意义
(1)生存教育是适应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2)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存观念(3)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存能力
2、生存教育的基本途径: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
(四)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及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
2、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五)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1、就业指导就内容而言包括就业意识指导、就业准备指导和就业具体指导三个方面
2、升学就业指导的意义
(1)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
(2)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了解社会分工的要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3)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第四章中学德育过程
一、中学德育过程的内涵
(一)概念:中学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中学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中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补】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4、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二)构成要素
1、教育者: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们为德育对象时,是德育的客体;当他们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又成为德育主体
3、德育内容
4、德育方法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1)知即道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2)情即道德情感,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3)意即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4)行即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全面关心和培养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1、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第五章中学生的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原则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一)导向性原则★★
1、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区别于剥削阶级学校德育的根本标志
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
1、基本含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贯彻疏导原则的墓木要求是: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基本含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1、基本含义: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2、贯彻要求
①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②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 ③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
(五)因材施教原则★★★
1、基本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贯彻要求
①深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贯彻要求
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内容 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七)依输(发扬)积极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1、基本涵义: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2、要求
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②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1、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要求
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二、中学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中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6、班主任工作
(二)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1)含义:就是通过摆事实、讲真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2)基本要求:①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②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③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2、榜样示范法
(1)含义:就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2)注意:①选好学习的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陶冶教育法
(1)含义: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注意: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践锻炼法
(1)含义: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2)注意: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5、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
(1)含义: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6、品德评价法
(1)含义: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三)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①德育目标②德育内容③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