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时间:2019-05-15 05:2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第一篇: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况

吉安县位于江西中部,紧邻吉安市中心,吉泰盆地的北边.地理位置东径114°25′—115°5′,北纬26°50′—27°38′。东边为青原区,南接泰和,西连永新、安福,北毗吉州区、分宜县、峡江县。总面积2096.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地形以低丘岗地为主,南、西、北三面环山,逐渐向东倾斜。西南罗霄山脉延伸主峰龙山为全县最高点,海拔728.7米。全县地貌构成低山丘陵分布在西、北县界上,平原低丘岗地主要分布于县城周围、赣江西岸。地处中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温度40.6℃,极端最低温度-8℃。年平均降水量1458毫米,平均日照时间1814小时,无霜期281天。辖19个乡(镇),315个村委会,2814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432292人,其中农业人口348870人。农村劳动力155683人。县内公路纵横、水系密布,水陆交通比较发达。赣江自南向北穿越县境,过境21公里;105国道、京九铁路和赣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内基本实现乡乡、村村通公路。

二、花卉苗木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形成规模的经营单位有湘

赣苗木绿化有限公司、澧田苗圃、江西吉安隆回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吉安金泰苗木基地四个经营单位,主要分布在梅塘、澧田、敖城及凤凰几个乡镇,总面积共3800亩。主要培育树种有樟树、桂花、玫瑰花、红豆杉、杜英等树种,苗木年产量有45.6万余株,年产值达到4560万余元。都是以公司或个体的经营模式建立,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近千个。目前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其经营成本(包括亩均基地建设投入1800元/亩、年租地费100元/亩、管护费100元/亩、其它费用70元/亩)。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县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100亩,企业增加到10个,年产量达到68万株,产值达到10219.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到2020年我县花卉苗木达到7600亩,年产量达到100万株,年产值达到2002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

四、政策保障及科技支撑

我县领导对发展花卉苗木发展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花卉苗木产业领导小组。县政府出台了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优惠政策,县财政对连片200亩以上的花卉苗木基地给予每亩200元的补助,并成立了县林业科学研究所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科技协会。对苗木花卉生产提供技术服务。

第二篇:沭阳花木产业现状及思考

沭阳位于全国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土壤肥沃,适宜多种属花木生长。沭阳花木栽植历史悠久,在引种驯化、系列栽培、选种育苗、盆景制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们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力实施“花木兴县”战略,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花木产业,使花木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花木从业人员18万人,年花木销售收入20亿元,产值9.37亿元。颜集、新河、庙头三乡镇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木基地镇。

一、花木产业现状

沭阳县花木栽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花木的商品化生产。近年来,我县瞄准城市化、工业化、生态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花木业在规模、效益和科技水平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特别是苏北抢得了发展先机,并具备了明显的产业优势。

一是产业规模逐渐壮大。围绕“提升老花区,拓展新花区,着力打造全国第一品牌”的总体思路,我县立足传统优势,坚持科学规划,强力推进,全力扩大花木产业规模,扎新路和324省道花木新区发展迅速,扎下、庙头、龙庙等乡镇新扩花木面积近6万亩,新建500亩以上的花木生产基地15个,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已拓植花木面积10万亩,建立花木生产基地10个,全县形成了“两区一带”的花木生产新格局,花木种植面积达31万亩。颜集镇花晏村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金叶女贞之村”,新河镇新槐村实现了“人均十棵果,户均两亩花,家家万元户,全村园林化”的目标。

二是产业特色日益明显。目前我们先后引进了比利时杜鹃、马褂木等150多种国内外高档名贵花木,全县花木品种已发展到5大类3000余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不同需求,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新河镇周圈村的胡玉珊从上世纪八个年代开始从事盆景的制作,在其带领下周圈很快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市场,周圈村已成为全省闻名的盆景生产和销售基地。

三是科技含量逐渐提高。早在1997年,我县就与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建立了花木示范基地和实践基地。2000年,与上海园林学校联合办学,培养园艺人才;与南京农业大学联手,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虞姬花木学院。近年来,我县又主动与中科院、南农大、南林大、中山植物园等科研机构联系,及时吸收和转化他们前沿、实用的花木科技成果;与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等部门合作,投资数百万元建立了两个花木组培实验室,年可繁育150万株珍稀木本花卉幼苗和150万盆高档盆景及鲜切花。我县花木龙头企业苏北花卉有限公司在其花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花木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他们在全县率先引进了大规格花木的容器苗培育技术,去年又投资500万元引进建设了占地2万平米现代化的温室,实现了花木种苗繁育的周年化和无土化。

四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启动龙头带动战略,已建立了苏北花木盆景公司、花卉林果总公司、绿苑花木集团公司、虞姬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有力地带动了我县的花木生产。目前,我县已拥有国家二级资质花木企业2家,三级资质花木企业42家,公司资产百万元以上的花木企业50余家。实施品牌战略,为了提高花木知名度,促进花木生产,我县申请注册了花木商标8个,虞姬商标系省著名商标,虞姬牌花木是市名牌产品,产品畅销全国

28个省市和地区。颜集花卉建成高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年产花木20亿株。实施市场化战略,建成了205国道沿线庙头20里花木市场、虞姬花木市场、新河盆景市场和沭阳花木大世界等花木交易市场。其中花木大世界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花木交易大市场,总投资8000万元,市场年交易额15亿元,提供近5000多人的就业岗位。

五是营销手段多种多样。全县有近两万名花木产业经纪人活跃在花圃苗地。在多年的花木营销中,他们的花木销售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进步,已经从一张嘴二条腿转变为依托花卉协会网、沭阳农业信息网、花乡沭阳等网站,收集、整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花木信息,宣传推介沭阳花木,发布相关广告,建立网上市场。新河镇新槐村的张九大是全国闻名的花木销售经纪人,在许多城里人都不知道网络的九十年代初就在互联网发布花木信息,并建立了自己的专业网站。

二、花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花木产业虽得到了长足发展,花木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花木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技术推广滞后。彩叶花木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引进新品种、先进技术和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比较长,标准化生产程度低。二是产业化程度不高。全县仍有相当部分的苗圃处于零散杂乱状态,花农仍沿袭传统的“小而全”种植模式,造成一个田块中品种杂乱,花木质量良莠不齐,管理成本大;设施花木种植面积小,棚栽花木数量少,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较弱,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市场变化能力有待加强。三是品牌建设正在起步。目前,全县只有一个省著名商标,一个市名牌产品,一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无论从品牌和商标的质量和数量看,都很难参与全国乃至世界的花木市场的竞争。四是花木产业外向度低。全县仅新河有少量的干花出口,还没有自营出口的花木企业,花木产业的外向发展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引导和扶持。

三、着力打造花乡的思考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保障,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品种特色化,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大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花木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资金投入始终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县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新型投入机制,加大对花木生产的投入力度。一是坚持以花招商。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加强

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鼓励和引导外商资本投入花木产业。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促进花木产业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利用我县农业开发扶持资金广泛挖掘花木产业资源,精心编报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三是整合支农资金。对现有财政支农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在“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的前提下,集中向花木产业倾斜,确保做大规模,做出效益。

(二)以科技推广为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

花木作为人们精神享受的产品,必须蕴含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因此,增加科技含量,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引进花木新品种,提高花木质量,提升花木档次是我县花木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一是抓科技推广。加大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力度,实施花木种子种苗工程,引进和推广优良、绿色、环保花木品种,提升花木档次,提高经济效益。二是抓新品种开发。充分发挥我县南北花木过渡驯化理想中转站作用,加快花木品种的驯化和选育,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花木新产品,打造地方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合作。加强与农林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把我县花木基地作为他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实习基地,邀请专家教授来沭阳开办讲座,讲授先进技术,选送一批优秀技术人员去学习培训,提升我县花木行业的内在品质。花木协会将创造条件组织会员“走出去”,经常与发达地区开展花木技术交流,借鉴和学习外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四是抓典型引导。因地、因村、因户制宜,以点带面,提升花木盆景传统工艺,不断适应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园林绿化苗木和商品盆景,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无土化生产。建立健全园林绿化苗木繁育体系,积极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以规模生产为重点,全力提高花木产业化水平

实践证明,有规模才能形成集聚效应,取得规模效益。一是优化区域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名特优新花木,扩大基地规模,构建优势产业带,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二是加强花木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专业化基地建设,尽快建设花木育种基地、试验基地和种植基地,带动整个花木产业的发展。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逐步形成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优质化的生产格局。三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龙头企业与花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花木龙头企业通过订单、股份合作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四是打响花木品牌。以花木协会为龙头,以企业为载体,以区域特色、名特优产品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质量管理为手段,全面实施花木品牌战略,加大花木品牌创建和整合力度。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花木产业外向度

世界花木业近年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作为传统花木生产区的沭阳,外贸出口才刚刚起步,必须引导花木生产企业和生产者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多了解国际市场、提高产品档次、拿出特色,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出口创汇。大力发展新的花木流通网络,我县以建设“沭阳花木大世界”项目为契机,鼓励花木龙头企业到国外建立销售网点,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促使我县花木业适应国际化大市场的要求。

(五)以做大做强为目标,尽力健全产业服务体系

围绕花木产业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服务体系,为花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完善优惠政策。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流转规模,扩大规模种植面积,鼓励花农走出去,种植大户到外乡镇承包土地从事花木生产的,在税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花木发展重点区域铺设村村相通、组组相连的黑色路和砂石路,改变花木产区交通困难、花木滞销的问题。同时,加快花区农田水利、电力建设,切实解决了花农的实际困难。

第三篇:甘肃陇南地区铅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甘肃陇南地区铅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一、陇南市铅锌产业发展状况

陇南市铅锌矿主要集中在成县、西和县和徽县境内,东西长85千米,南北长7-12千米,面积为1200平方千米,金属储量约2800万吨,平均品位4.5-12%,为我国第二大铅锌矿体。铅锌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越高,走向枯竭的速度越快。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逐步丧失,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以资源为依托的陇南经济发展。按照目前开采状况,再经过十几年,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况。那么如何未雨绸缪,发展接替产业,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是陇南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

(一)支柱产业的作用明显.截止2008年底,陇南市共有铅锌生产企业98家,其中:采选企业86家,冶炼企业12家。从陇南市的经济总体情况看,铅锌产业在陇南经济发展中占居十分重要的位置,已成为陇南经济的支柱产业。2007年铅锌价格高位运行,陇南市以铅锌产业为主的工业增加值达35.12亿元,占陇南市当年GDP总量的31.41%;铅锌企业上

缴利税9.67亿元,占陇南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59.99%。

(二)金融危机的冲击严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陇南市以铅锌行业为主的工业经济遭受重创,在全国、全省工业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背景下,陇南市工业经济仍然保持低位运行,至2009年底,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只能与去年持平。陇南市工业经济对铅锌行业的过度依赖造成陇南市工业经济巨幅波动,2008年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33亿元,同比下降13.8%,特别是以铅锌为支柱的成县、西和县、徽县分别下降35.1%、13.7%和8.9%。

(三)短期内铅锌产业景气度不乐观。据国际权威铅锌监测小组预测,在国家刺激政策支持下以及下游行业出现一定复苏的影响下,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铅锌市场的数据出现了一些乐观的迹象,但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我国的铅锌市场仍然难以迅速回暖,复苏之路依然艰难。

(四)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陇南市铅锌工业的发展突出表现为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则进步很慢。资源消耗多,能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是主要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按照整合要求,陇南市铅锌企业不论在资源、环境、市场供给方面,均是无法承受的。

二、铅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升级、环境保护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不及时彻底的解决,企业生存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陇南市铅锌企业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巨大挑战.(一)产业重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要

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目的在于帮助大型企业缓解经营压力,利用行业低迷时期实现低成本的跨越式扩张。《规划》将通过大规模推进行业兼并重组等措施提振有色金属市场,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以多种方式重组,计划打造3-5个具有实力的综合性有色金属企业集团,使铜、铝、铅、锌骨干企业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由目前的70%、55%和40%,提高到2011年的90%、70%和60%,以提高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而目前陇南市铅锌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国内前十名铅锌冶炼企业中陇南没有一家企业,企业生产的保本点依旧高于同行业水平。铅锌冶炼企业89户,但是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小企业数量过多,企业重组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环保问题。陇南市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严重依赖,使得这种增长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制约,支撑陇南市工业经济的铅锌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日益增多的限制。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面临的市场压力日益严峻,难以支

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国家的有形财富,政府对资源开采的宏观调控将会进一步加强,规模化开采、资源地的环保等问题将会面临更多限制。今年出台的《铅锌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中已经提到了全国铅锌行业的产能淘汰目标。由于陇南铅锌企业的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铅锌企业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来推动增长,生产集中度底、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环保压力很大。

(三)持续发展问题.陇南市铅锌企业主要从事简单的冶炼,没有下游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铅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普遍面临着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陇南市表现的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陇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伴随矿产资源的开采,现有矿山铅锌原料生产持续增长的势头已经明显减弱。以现有开采速度计算,探明铅锌资源储量仅够开采10年左右(未计远景储量)。原料的生产有可能满足不了冶炼的生产。铅锌工业发展仍以粗放经营为主,采用投资扩大冶炼能力、实现增量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顾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市场需求,受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持续性的投资效益。

三、铅锌产业转型与产业链延伸

根据陇南市铅锌情况,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陇南市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调整、企业规模化经营,这是陇南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动产业整合.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并未根本改变铅锌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却为铅锌工业的战略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然推动产业重组、资源整合。按照《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国家将尽快推动铅锌企业整合,通过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具有竞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促进有色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将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落后生产能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投资行为,从严控新建高耗能项目。陇南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实现企业集约化经营.按照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铅锌行业“小、散、粗”的现状,适时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组建若干大型铅锌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带动陇南市企业向产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能源等条件,制定铅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陇南市铅锌行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成州、宝徽、洛坝等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整合重组审批手续,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三)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利用铅锌企业积累的财富、技术、人才优势,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构建技术关联、协作紧密的产业链,走链条式的发展道路。一是引进、启动一批有着完整产业链的“采-选-冶-深加工”企业,拉长“铅-铅合金”生产链条,构筑资源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锌合金零部件,加快发展镀锌管材、板材、建材,积极培育“铅锌-镀锌钢板-汽车工业”产业链。三是加大铅锌产品市场应用领域的研究力度,不断开发铅锌新产品。

(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建立市发改委、环境保护、国土、安全生产监督、工商、电业、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从布局和外部生产条件、工艺装备、能源节约、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检查,跟踪监督,综合运用行政、价格手段,对现有生产规模较小、不符合行业规划、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促进铅锌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降低陇南市工业经济对铅锌产业的依赖。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积极主动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高耗能、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也对沿海产业的这种梯度转移采取支持、鼓励政策。各有关部委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部署,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计划在中西部地区认定一批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了支持承接基地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陇南市积极制定各项政策,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支持,积极引进产业链条长、辐射效应大的工业项目,并列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内谋求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充分掌握沿海产业转移的动向,积极做好沿海产业转移的对接工作,借此机会推动陇南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第四篇:七都镇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七都镇拥有20公里太湖岸线,区域内空气清新,水质清冽,素以“一级空气、二类水质”而闻名遐迩,是传统的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一年结多 熟,天天有鱼虾”是对江南水乡七都镇的高度概括。

七都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南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城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02.90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36平方公里。七都镇与浙江省湖州市毗邻,东距上海9 0公里,北依太湖至苏州市54公里,西达湖州45公里,南到杭州市90公里,靠大运河支流,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七都镇主要产业: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主要产业。以“中国光电缆之都”闻名的七都镇,现有40多家光电缆生产企业,电缆生产线168条,生产能力达2500万对公里;光缆生产线31条,年产量300万芯公里,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光电缆已经成为七都享誉国际的名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光电通信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目前,该镇形成了亨通、新恒通、巨通和双塔“四大集团”,成为七都光电缆产业的龙头。该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龙头企业走出七都,迈向全球。七都镇经济以林茶为主,七都镇有山场20.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92万立方米,茶园总面积10800亩,年产干茶200吨。并盛产多种无污染的高山野茶,制作精细,色泽翠绿,汤浓味醇,堪称茶叶佳品。每逢茶季,八方客商和周围数千农户云集七都镇茶叶专业市场,年交易量200多吨,交易额近千万元。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有福建客商投资的三林人造板、浙江客商投资的世明扇业、段家木业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在七都镇入户,2008年又引进了总投资3580万元宏峰金属材料公司入户七都镇650亩工业园区内,占地30亩,已投产。

七都镇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自古就是石台东部的商品集散地,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先后 投资近千万元在镇所在地兴建了农贸市场、茶叶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周围7个乡镇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工业品下乡的中转站。还兴建了二条以商业、修理、服务为主的新商业街,吸引了浙江、江苏等省市大批客商来此经营,常年入市的个体工商户260余户,其中大户108户。随着新七都镇的建成,七都镇规模的扩大,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总体方针,七都镇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步伐,树立S325省道中心建制镇新形象,不仅仅是“大大的七都村”,而且是“大大的七都镇”。(一)旅游业发展的环境

当前,七都镇旅游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旅游业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存在着强大的需求潜力。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跨国旅游者的长途旅游活动。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将使国民的可支配性收入增加,预期旅游消费继续增长,市民出游比例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业将面临迅猛发展的势头。

从七都镇的资源、产品开发及所处的环境看,也有巨大的供给能力。一是区域发展空间上,特别是环太湖地区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二是旅游产品发展空间上,旅游正从一般性的观光向观光与休闲并重,节庆旅游、修学旅游、会展旅游、游船旅游、婚庆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等旅游项目,尚未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

从国家的宏观政策到我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十分有利于七都镇旅游业的发展。七都镇所在在华东地区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一切有利于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要素,七都镇都将是其最直接的受益者。七都镇所在的吴江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随着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必将带来大批商务旅游者,同时我市有较强的经济作后盾,能够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旅游条件。

(三)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七都镇目前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度假型、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正处于开发之中,但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与当前国际上单纯观光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小,度假型和文化型旅游、追求刺激的特种旅游以及复合式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不相一致。旅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正是七

都镇旅游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旅游人才,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且内部与其它产业之间的配套服务还不完善,经济效益结构性的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后劲不足,缺少新的旅游增长点,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也是对今后发展的严重制约。

沿太湖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发展旅游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

第一,区域内各地的旅游资源存在着互补性和优势叠加性。地理位置好,交通网络发达,与国内各城市以及邻国市场往来便利;具有国内外良好的客源基础;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明显、相互搭配、风格互补,形成叠加优势。例如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浙江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及江苏的山湖风光与人造景观资源相互组合,魅力无穷。

第二,市场定位上存在层次性。区域内的大城市一般比较适合中高档市场,而中小城市一般比较适合中低档市场。如上海的优势在于商务会议旅游、都市旅游、购物旅游;浙江的优势在于宗教、观光旅游;而江苏的优势则在于民情、观光、休闲康复和文化娱乐旅游。另外,不同地区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消费水平以及已经确立的国内外目标市场也有所不同。这种能够灵活适应不同档次、不同需求的旅游经营结构,为环太湖旅游区域开展一体化合作、提高整体效益奠定了基础。

第三,客源输出与输入相结合。区域内各地既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同时又是居民出游率高的旅游客源地,这不仅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是各主体之间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保障。

二、环太湖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发展的对策选择

第一,综合评价各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整合开发区域性旅游产品群,注意衔接和互补,避免雷同性开发和低水平重复性建设。

第二,按照各地旅游产品的特色和交通条件,通过整体设计推出系列旅游线路和整体性旅游产品,注重创造区域的总体旅游特色,形成区域市场竞争优势。

第三,对区域性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进行联合宣传和整体营销,旨在创建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打响环太湖区域的优质旅游品牌。

三、以客源为导向的环太湖区域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途径

第一,在国内市场方面:

①提高观光旅游产品的质量。国内客源是当前环太湖旅游区的主要市场,在开发和改造观光旅游产品时,既要注重突出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高品质,同时又要注重软件的建设,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

②发展新型的观光旅游产品。一方面环太湖区域山水风光秀丽、历来是“鱼米之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开发观光农业、生态植物园等新型的观光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区域周边临近上海、南京、杭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此类产品能够更好的迎合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休闲的旅游体验心态。

③开发度假型旅游产品。环太湖区域的自然环境、气候、旅游资源等很适合开发度假和休闲旅游产品,同时,这也是当前旅游热点产品和市场需求的趋势所在。

第二,在国际市场方面:

①以观光旅游为主体。观光旅游是本区域的主体优势资源和基础旅游产品,今后力争在传统的静态观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保护,突出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适度增添参与性和真实性,加强宣传,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开拓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商务和会议旅游市场。基于区域良好的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经济条件、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和接待设施,进一步开拓商务和会议旅游市场,打造环太湖商务会议旅游中心,有利于提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产品档次,增加旅游收入。

③顺应当今世界旅游发展趋势和本区内旅游资源的特点,推出康体旅游、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等新的旅游热点产品。

七都镇的旅游发展对策以及发展目标

七都镇原有产业主要是第二产业,如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所以七都镇要想发展旅游业应该着重强调产业升级,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环境的治理保护。1产业升级 七都镇原有的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如光缆电缆,有色金属加工,针织纺织,机械电子,发展旅游业应当首先处理好这些第二产业的转移,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势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这对于当地的旅游发展是致命的。七都镇地方政府应当和相关企业做好相关工作,进行产业转移(向内地等欠发达地区转移)

第五篇:安集海镇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沙湾县安集海镇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基本情况:安集海镇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西段,镇区东距沙湾县城27公里、距石河子市55公里,西连独山子、奎屯,北与农八师团等团场相邻,北疆铁路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安下省道纵贯南北,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辖区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全镇下辖共有13个行政村16个小组,20个党支部,23个站所、1所学校。共有耕地116600亩。由汉、哈、回、维等13个民族组成,截止2010年底,全镇共有人口19126人,4065 户,其中汉族人口13675人,占总人口的71.5%;少数民族人口5451人,占总人口的28.5%,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乡镇。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2010年我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024亿元,较上年工农业总产值7.2625亿元增加了1.761亿元,增长25.8%,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为3.296亿元、3.866亿、1.862亿;农牧民人均收入12227.62元,较上年人均纯收入10501元的基础上增加了1726.62元,增长16.44%。完成固定资产4900万,比去年4522.8万元增长了8.3%。2010年,全镇非公有制企业21家,其中辣椒落实议项资金4600万元,引进到位资金760余万元。

安集海镇是典型的平原农业镇,农业基础较好水源充足,水土光热丰富,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主要以种植辣椒、棉花、小麦、玉米、番茄、花生、黄豆、豌豆、西甜瓜、油葵、蔬菜(豆角、大葱、薯类、洋葱等)为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打造打造红色辣椒产业。辣椒产量大、质量高,特别是“线辣椒”品质优良,特色鲜明,外观色泽鲜红、光滑、细长,具有皮薄、肉厚、油多、籽香、辛辣适中、营养丰富等特点 “朝天辣”以其色鲜、味辣、肉厚、香浓等特点,驰名海内外。2010年种植辣椒面积已发展到5.2万亩,平均亩产量120公斤,总产量9.6万吨,按7000元/吨计算,总产值6.72亿元。已成为种植业中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一村一品”的种植格局明显突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2010年,我镇农业种植总播面积128600亩,正播面积116600亩,复播1200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867.6亩,占正播面积26.5%;其中:小麦7627.6亩、玉米21200亩(其中早玉米1000亩),黄豆1700亩,豌豆340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650亩,占正播面积的31.4%;其中:棉花32500亩,番茄850亩,花生700亩,西甜瓜500亩,油葵1600亩,打瓜500亩;蔬菜播种面积48962.4亩,占正播面积的42%。其中辣椒46439.4亩(含开发地共种植面积达5.2万亩),早豆角1200亩,葱苗 1000亩,薯类273亩,洋葱50亩。辣椒种植业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庄村村民郑雅升与陕西岐山农机部门共同研制的辣椒精量播种机,下种量达300克,普及辣椒精量播种机800余台,播种面积达3万亩地以上,其中远销售到精河县、金沟河镇、142团等地达260余台。2010年,新增辣椒采摘机4台、玉米采摘机2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20台、引进液压翻转双向犁10架、清选机1台、联合整地机9台、动力驱动耙1台,新建200亩以上的农机化标准作业示范基地共23个,农业机械率达95%以上。

辣椒经济人、合作社组织发展壮大,辣椒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目前已成立4个辣椒专业合作社、1个蔬菜综合专业合作社。年收购鲜椒达3000吨、干椒达2000吨。在继续完善合作社“五统一”的基础上,以晒场管理为抓手,以安集海镇大型辣椒批发市场为契机,制定了《安集海镇辣椒晒场管理办法》,从而规范辣椒晒场管理。通过科技兴镇工作的不断深化,提高了农牧民规范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程度。聘请陕西省岐山县辣椒专家张海明前来我镇现场指导辣椒种植技术和传授辣椒标准化生产模式,组织村干部、工作队员等人农业标准化、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运行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共推广使用杀虫灯14盏。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实施面积达3万亩,其中线椒2万亩、大葱1万亩。以辣椒为主的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一、二、三产稳步推进。随着辣椒产业的发展,摘辣椒捡辣椒等为富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富余劳动力1/8收入来自辣椒产业。

辣椒产业发展优势

1、资源条件好:自然生态条件为遵椒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辣椒资源丰富,已有辣椒品系20多个。辣椒晾晒天然基础条件好,是新疆重要的辣椒集散地。

2、基地已形成规模:农户种椒收入1000元/亩以上,与其它农产品相比产值高,全镇辣椒种植面积已达5.2万亩。周边县市辣椒产品大部份都集中在我镇统一销售,不少农户因发展辣椒或从事辣椒经营而过上富足生活。安集海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花生之乡”的美誉。被塔城地委行署评为“发展特色产业十佳乡镇之一”,安集海镇辣椒、大葱产品通过自治区农业厅环境监测站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成功注册了“安集海”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已上报了安集海辣椒和大葱绿色认证申报工作,安集海的“老岳母”品牌辣椒酱已于今年7月向自治区绿色产品办公室申报绿色产品。共有辣椒加工企业2家,生产辣椒酱、二大系列 多种辣椒制品,培育出“老岳母”、“安集海”、等知名品牌,产品附加值逐年提高,产品不仅畅销全国。

3、市场竞争优势强:我市辣椒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农产品市场都有我市辣椒干销售,深受人们喜爱,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4、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镇区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中西段,北疆铁路、312国道和乌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安下省道纵贯南北,地理位臵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区位优势明显。

5、机械化程度高,全镇已购进辣椒采摘机的4台,辣椒精量播种机800余台,大马力轮式拖拉机20台、液压翻转双向犁10架、联合整地机9台、动力驱动耙1台。制约我镇辣椒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1、辣椒深加工不够,销售的主导产品只是原料,为外地加工企业提供货源或出口原料,真正通过加工增值的产品几乎没有。一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有待于研制、开发和生产。

2、缺乏上规模、后劲强的龙头企业。目前虽有2家辣椒加工企业,但销售收入少,生产设备差,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起不到以加促销,以销促产的带动作用。

3、企业、经济人、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弱。

4、无公害辣椒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已制定有局部栽培技术规程的也没有完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栽培技术规程进行曲生产,辣椒加工的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完全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检验,规模化程度不高。

5、资金短缺,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资金短缺导致企业在市场开发、产品宣传、企业建设等关键环节上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宣传力度不够大,使辣椒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知名度较小。

6、辣椒品种比较混杂,优质商品种少;

7、种植技术科技含量低,规范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单产水平低(平均亩产120公斤);

8、病虫害危害较重,综防技术到位率不高。四是基地规划布局不合理,多为陡坡瘦地,保水保肥能力差。

9、辣椒市场的基础设施较落后,功能不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市场网络体系和营销体系应大力宣传和开拓。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和影响了我市辣椒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及农民的收入。

一、安集海镇辣椒产业发展规划:

辣椒产品用途广,市场前景好。辣椒全身都是宝,鲜椒作为蔬菜可直接食用,又可做酱、腌制,制作各种调料;辣椒干可加工成辣椒粉、圈等,是上好的调味佳品,也是食品加工企业的重要配料;通过精深加工的产品用途更广,如辣椒红色素属类胡萝卜素,是美国FDA所认可的不限量安全无毒天然色素,不仅可起到食品着色剂的作用,还有潜在的营养功能,在众多的天然色素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臵;辣椒碱是辣椒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军用品,具有较好的镇痛消炎和抗癌、戒毒等作用,国外以辣椒碱制成的上市药品十分畅销,如美国的ZOLRIX、英国的AXSAIN、德国SOWEIIN等。辣椒碱制成生物农药,可有效地驱逐蚜虫等虫类,是典型的无公害生物农药。在油漆中添加辣椒碱制成特殊的油漆,用于舰船的防腐、防鲸、防鲨等作用。辣椒皮、籽可用作畜禽饲料。显然辣椒产品的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加工企业有良好的市场机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积极实施“农业稳镇、工业兴镇、商贸旺镇、环境立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为核心的战略,大力发展红色产业,抢抓辽宁支援新疆的历史机遇、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保持镇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主要目标任务是:

1、建成辣椒种植示范基地8个,面积3万亩以上,辐射周边种植15万亩以上,形成以安集海镇为中心的30万亩辣椒种植基地。增上辣椒深加工项目3个(新上辣椒项目全部集中到工贸区);

2、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品牌,开发新产品5个以上,使全镇辣椒加工产值达3亿元以上。

3、大力推行辣椒产业化经营,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培育辣椒龙头企业,通过辣椒深加工的研制和开发,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效益,促进了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完成以上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0、加强领导,为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克服把辣椒生产仅仅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业来看待的观点,把发展辣椒产业作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业收入的一项规模化、集约化的重要产业来抓。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组织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都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要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相应的辣椒产业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加强对辣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宏观调控和工作协调,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在实处。

一、强化服务,为辣椒产业提供发展条件。

要在品种引进、技术配套、人才培养、组织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按照经济市场发展的规律办事,做好辣椒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重点抓好适销对路的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以及当地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试验示范成功的,才能在群众中推广。

1、加大对辣椒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推广辣椒优良品种,加快更新换代步伐,增加椒农收入。新品种选育和地方老品种提纯复壮的投入,在育种上还是一个空白,应用好地方品种的优势,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家品种,要作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兴椒产业的发展,从政策上加以资源的保护,加大育种科研的投入,结合生产现状,要进一不步地做好以下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一是进行随机区组的品比试验研究;二是进行随机区组的肥料试验研究;三是进行大面积的品种展示示范;四是进行品种的质量分析;五是进一步挖掘当地品种潜力,争取在4-5年内从产量到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台阶。要抓好对农技干部的培养和农民的技术培训。要加大农技干部技术结构调整的力度,每年对农技干部的培训培养,要把培训辣椒产业发展技术当作重要内容,对负责辣椒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工作奖励应与他们对辣椒技术的钻研程度以及工作成效作为评价依据。要加大从事辣椒种植的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要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培训农民,使农民通过培训,能够自觉按照生产规程办事。四是要提高辣椒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健全辣椒专业协会,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一套辣椒生产技术的操作规程。品种选育、大田栽培、肥料施用、防虫防病、成熟采收等环节的操作都应形成规范,形成标准化要求。辣椒科研机构的搭建;辣椒生物防治;(12)、辣椒测土配方;(13)、二、以安集海大市场为依托,进一步规范、壮大、发展辣椒市场,使我镇成为北方最大的辣椒集散地。辣椒晒场的管理。

三、对无公害辣椒产品基地的认定和树立品牌的投入,辣椒品牌的申报;不断的增强辣椒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向国际市场接轨。

四、加大基地建设、加大企业、市场及无公害的投入对辣椒市场的开拓及加工企业和无公害化产品应加大投入,加大市场信息服务及加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加强对辣椒核心示范区基地的投入,它是带动全市辣椒生产科技的样板;辣椒园的建设;(规模、位臵、投资、亩地)辣椒展厅的布臵;辣椒的企业深加工;、节水滴灌;辣椒实现小包装(企业运作模式、个人运作模式);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老干妈”、“辣妹子”等知名企业的联系,争取落户我镇。(18)、辣椒烘干厂;

辣椒机采;辣椒机播、育苗积极为农户、辣椒种植户、以及各类加工厂(例如:屯河番茄酱厂等)育苗;(设施农业

六、积极制定与发展辣椒产业相适应的优惠政策,营造惠农惠商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扶持和保护辣椒产业的发展。

农业部门要发挥骨干和先导作用,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抓试验、搞示范,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迅速构建辣椒产业第一车间。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参股、领办、创办等形式参与辣椒产业化经营。加大投入,为辣椒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七、辣椒专业合作社;辣椒经纪人的培训;辣椒产业外聘专家(规模、达协议、外出观摩);鼓励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或农民经纪人(例如:孙勇福)先做起来,逐步推广、普及。

八、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扎实稳固发展;以科技为导向,引导大户承包,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领导作用;

九、筹建了辣椒科技传播站;

四是组建了辣椒研究所,对辣椒产业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联合攻关,在辣椒种植技术、产品深加工研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筹建了“中国辣椒网”。该网站点击率位于全球行业网站之首,被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确定为“县城经济信息化试点单位”“县域经济特色网站;

六是筹建了辣椒检测服务中心,全方位为辣椒产业提供检测服务,保证了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科技综合服务,使辣椒产业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辣椒种植向无公害、标准化方向发展,辣椒加工逐步向精深加工过渡,辣椒产品销售实现了网络信息化。

加快辣椒品种选育,良种推广,抓好市场销售畅通和优质辣椒综合配套适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对促进辣椒生产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品种选育和地方老品种提纯复壮的投入

要利用现有贵州省辣椒研究所、市农科所、遵义县辣椒办、绥阳县辣椒办加大品种选育工作,即增加投入,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和地方老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应用好地方品种的优势,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家品种,要作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兴椒产业的发展。

2、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的投入 在新品种的选育种上,我们的工作严重滞后,我们要利用本市的优势资源,从政策上加以资源的保护,加大育种科研的投入。结合遵义辣椒生产现状,要进一不步地做好以下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一是进行随机区组的品比试验研究;二是进行随机区组的肥料试验研究;三是进行大面积的品种展示示范;四是进行品种的质量分析;五是进一步挖掘当地品种潜力,争取在4-5年内从产量到质量上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3、加大基地建设、加大企业、市场及无公害的投入

对辣椒市场的开拓及加工企业和无公害化产品应加大投入,一是加大市场信息服务及加工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加强对辣椒核心示范区基地的投入,它是带动全市辣椒生产科技的样板;三是对无公害辣椒产品基地的认定和树立品牌的投入,不断的增强辣椒产品的竞争力,使产品向国际市场接轨。

(四)、强化服务,为辣椒产业提供发展条件

辣椒产业是遵义市近年新兴的产业,要做大做强。我们要在品种引进、技术配套、人才培养、组织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按照经济市场发展的规律办事,做好辣椒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重点抓好适销对路的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以及当地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试验示范成功的,才能在群众中推广。二是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一套辣椒生产技术的操作规程。品种选育、大田栽培、肥料施用、防虫防病、成熟采收等环节的操作都应形成规范,形成标准化要求。三是要抓好对农技干部的培养和农民的技术培训。要加大农技干部技术结构调整的力度,由种粮型干部向粮经饲三元结构型技术干部转变,每年对农技干部的培训培养,要把培训辣椒产业发展技术当作重要内容,对负责辣椒产业发展的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工作奖励应与他们对辣椒技术的钻研程度以及工作成效作为评价依据。要加大从事辣椒种植的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要按照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培训农民,使农民通过培训,能够自觉按照生产规程办事。四是要提高辣椒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健全辣椒专业协会,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1、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体、是基础,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培训载体。(1)应由过去外聘县、乡专家过渡到今后组织外出先进县、市、团场现场观摩学习及农民进大学院校深造学习等多种形式,开阔眼界,增强设身处地的感受和接受先进教学方式的能力;(2)组织有经济实力和先进理念的各类种植大户、经济人外出省外学习观摩。(3)利用教师与农民、土专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互动交流,改变纯粹灌输知识的现象。(4)农综技术部门建立一片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种给老百姓看。(5)培训要因地制宜。对于元兴宫等辣椒种植少的村,可以考虑培训相关制种玉米、小麦高产、棉花高产、一膜六行、八行等的知识;对于集中种植辣椒的村组要重点培训新品种、有机、绿色辣椒等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6)要发挥好镇村两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树立为农服务意识,做到跟踪服务。(7)培训之后要抓落实,可以考虑从小面积着手,逐渐大面积推广,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

2、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1)要抓住安集海镇蔬菜特色种植优势,继续做大做强辣椒产业。(2)从现在的市场分析,小型蔬菜的价格并非低于辣椒,针对安集海镇像菠菜、芹菜等小型蔬菜种植面积少的现象,应考虑在镇区周边的王家渠等村种植小型蔬菜。(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类似绿豆等的特色作物,结合现身说法,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4)大力支持和推动温室大棚新建工程,推行育苗移栽,增加单产。

3、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田园化管理模式,突出绿色、生态品牌。(1)、加大优良品种普及力度,认真抓好良种推广工程,加大新技术运用。在形式上要多措并举,全方面采取多种引导方式(如结合本镇种植户的反面材料现身说法)以及宣传方式;(2)、加大种子管理力度,在合法的基础上,采取可行的强硬措施,制定限制进入制度,保证正宗的优质种子得到推广;(3)、下发政府红头文件至全镇的种子经销店,要求凡引进的种子必先报至镇农综站测试,由农综站做发芽试验后予以推广,从而保证产量;(4)、农综站多考虑吸收类似张海明的一些专家来我镇现场指导;(5)、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的选育培种工作,加强资源整合,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引进优良品种的力度。(6)、结合类似于孙勇福、曹军、曹少华等经济人建立利益联盟,形成一方提供种子、一方提供技术服务的模式,真正做到使农民尽早受益。(7)全面推动农产品的绿色、无公害生产、产业化经营、田园化管理,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为我镇农业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8)认真做好我镇各类蔬菜等相关农副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品牌的创建工作,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9)成立安集海镇科技研究中心,专门从事本区域农业科研。

4、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大力实施高新节水滴灌工程。(1)“十二五”期间,投资 万元完成元兴宫村、安集海以及农庄片区实现河水滴灌的工程(2)“十二五”期间,新修干渠 公里、澄沙渠 公里、防渗渠道 公里,重点完成元兴宫村主干农用灌溉引水渠,以解决该村农业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3)为保证水质、水温,积极推广河水滴灌工程,从而降低拉电等打井成本的三大节本增效优势,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4)争取“十二五”期间可推广面积100%的实现节水滴灌;(5)认真抓好防洪抗旱工作。“十二五”期间,投资 万元用于防洪抗旱工程建设。

5、建立辣椒基地,起到科技示范带动作用。(1)制定完善的示范基地建设方案,推进辣椒机摘示范基地建设。(2)加大土地整合、反租倒包推广力度,“十二五”期间,每年至少完成2-3个村土地整合,逐步实现五统一和土地集约化经营。(3)大力普及农家肥、杀虫灯等生物防治以及测土配方工作,做到及时、随时掌握农家肥、生物防治以及测土配方工作的各类数据。(4)制定出台优惠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为农副产品品牌审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到“十二五”末推广应用面积面90%;

6、大力发展和支持农民经济人队伍、合作社经济组织。(1)通过定期召开产业研讨会、培训班以及组织经济人外出考察等形式,提升农民经济人的综合素质(2)鼓励经济人、合作组织新建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以及育苗移栽技术,进一步实现农作物增产、丰产、高产,真正为广大农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全力发挥外聘专家及各类(文化、农业、农机等)技术人员的作用,并给予一定补贴和资金上的支持,组织外出观摩、学习、深造;(4)各类协会定期召开人才交流会,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切实增强为民服务的理念。(5)分别成立各类协会 个,其中农机协会 个,棉花协会 个,辣椒协会 个。

7、全面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1)、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和普及,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农民增产增收;(2)、对类似郑雅升等一些为新型技术做出贡献的各类技术人才给予鼓励、奖励。大力普及现有辣椒精量播种机,并要求在现有的成果上进一步研制改进精量播种机,提高播种效率,提高精量播种水平,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3)、大面积推广机采辣椒机,积极与厂家对接,收集和掌握推广情况以及农户的意见,总结不成熟经验,逐步完善辣椒采摘机的质量,并进一步推广机采辣椒机。(4)大力推广机采棉、机采番茄的种植技术,加大农民依靠科技种田的能力,提高种植水平。在大棚育苗的基础上配合辣椒采摘机完成收获辣椒的作业,从而实现辣椒的第三次革命,实现产量在现在的基础上翻一番甚至两番;(5)到“十二五”末,全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农机总动力达 万千瓦。(6)“十二五”期间,积极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个。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3、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辣椒深加工增加辣椒产品的附加值,推进辣椒加工业上档升级,使辣椒加工业成为立镇的主导产业。(4)加强农业劳动力培训。到2015年,全镇培训农村劳动力 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人。全镇年新增输出劳力 人以上。(6)加大安集海镇市场规划工作力度,搭建好大市场销售服务平台。以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民经济人组织化程度,在市场建设中,注重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进一步规范合作运行,建立农产品集中销售网络。提高农民专业协会组织在产前、产中、销售等环节的服务功能。(7)辣椒合作社已在辣椒市场准入、信息咨询、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户和企业的合法利益,通过项目建设,妥善解决农产品供销之间信息不灵,相互挤价压价的矛盾,有效地使农民的优质农产品,按质论价、按质出售,确保其保值增值,实现农民增收。(8)以312国道为基础规划和大力引导发展马路经济,发展三产。以文化旅游为依托,办好辣椒节,扩大媒体宣传。(4)全力搜集全国200余种乃至世界各类辣椒品种,建立辣椒植物观光园,建设成独一无二的特色旅游景点,成为小有名气的特色农业游客观光休闲地。之骄调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被确定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总资产5000万元,年产值由2005年的8000余万元增加到8600万元以上,利税495万余元,比上年增加125万元。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公司积极打造天下一品、天下红、维品红等农产品知名品牌,其中“天下一品”商标被评为河北省到2009年,新上辣椒加工项目达到20个,开发名优新产品50个以上,创树省以上知名品牌6个以上,把辣椒工贸城建成省级以上产业龙头,使全县辣椒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2007年,建设鸡泽辣椒产业整合农业财政资金等项目,一切为辣椒产业服务,拓展“中国辣椒网”营销渠道,完成总交易额3.5亿元。2009年,建设鸡泽辣椒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提升服务层次。并使“中国辣椒网”成为全国最大、中外知名的辣椒网上交易“环球直通车”。使全县辣椒交易额达到30亿元以上,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以上。著名商标。辣椒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产品畅销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区,远销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连锁店以及中国辣椒网的强力宣传,促进了鸡泽辣椒产品的销售,目前已与湖南辣妹子集团、河北珍极集团、华龙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并成为法国家乐福集团OEM供应商。鸡泽县通过筹建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为辣椒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原材料,促进了企业的深加工和精开发,从而带动了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2006年鸡泽辣椒产业产值。可达到6.5亿元,比2005年增加0.3亿元。

2、产业发展情况

三、主要发展措施鸡泽辣椒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唱“地方戏”,树“特色旗”,大力培育发展特色辣椒品种

1、抓好羊角椒提纯复壮。提高辣椒优种覆盖率。

2、抓好羊角椒杂交育种。与中国辣椒研究会等部门专家一道,搞好辣椒杂交育种,增强辣椒抗病虫能力,提高辣椒产量。

3、羊角椒太空育种。与中科院合作,实施太空育种工程,有效改进羊角椒品质,大幅度提高辣椒产量。

4、引进中外名优品种。示范种植,对比筛选,培育富含辣椒碱、辣椒红色素的优种。

(二)改进方式,扩大面积,打造辣椒种植基地

1、抓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办好“辣椒专题栏目”。根据椒农接受习惯、种椒要求、有针对性地一年365天不间断地播放辣椒优种供求、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其种植积极性。

2、抓示范带动。在常规种植基础上,重点发展地膜、大棚、温室等设施辣椒栽培,增加鸡泽辣椒花色。通过示范、引导,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实现一年四季供鲜椒。

3、抓跟踪服务。开展科技“110”等活动,切实解除椒农在种、管、销等环节的难题。同时,逐步发展辣椒标准化生产,在大力发展无公害辣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植操作规程,有计划地引导发展“绿色”辣椒、“有机”辣椒,切实提高辣椒品质。

(四)完善网络,搞活流通,构筑辣椒交易集散基地

1、办活“中国辣椒网”。在“中国辣椒网”取得“河北省县域经济特色网站”基础上,完善其整体功能,拓展网上服务领域,扩大影响力和权威性。不仅使“中国辣椒网”成为鸡泽“买全国、卖世界”的平台,而且成为中外人士了解辣椒、认识辣椒、经营辣椒的“公共平台”和“网上直通车”。今后,我们要立足本地特色和优势,瞄准中外市场,以“买全国,卖全球”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绿色无公害为突破口,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名校名企为依托,创优环境,增加投入,育强龙头,建好基地,力争通过3—5年地不懈努力,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网络化销售。着力实现鸡泽辣椒品种优良化,种植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加工规范化,经营网络化。把鸡泽建成全国知名、北方最大的无公害辣椒种植、加工、购销集散中心。引领鸡泽辣椒产业走向新高。全力推进辣椒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培养经纪人队伍。挑选精干人员,统一组织培训公关和营销学习,并到“寿光蔬菜交易市场”等实地考察学习或就地挂职锻炼,鼓励从事辣椒市场营销工作,造就和培养一批辣椒购销专业经纪人才。

3、在大中城市设立连锁店、专卖店,寻找代理商。进一步扩大营销网络。辣椒加工业发展规划通过辣椒深加工的研制和开发,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加了企业效益,促进了辣椒产业的快速发展

1、抓好羊角椒提纯复壮。提高辣椒优种覆盖率。为优化服务工作,我们在科技服务组织建设上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筹建了辣椒科技传播站,该传播站被省科技厅确定为“省级农业科技传播站建设试点”;二是以河北天之骄调味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了辣椒专业服务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农协等领导的好评,并给予10万元资金扶持;三是筹建了31个科技进村服务站,普及了科学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受到农民好评;五是筹建了“中国辣椒网”。该网站点击率位于全球行业网站之首,被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省信息产业厅确定为“县城经济信息化试点单位”“县域经济特色网站;六是筹建了辣椒检测服务中心,全方位为辣椒产业提供检测服务,保证了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我州辣椒资源优势,以平远特色农副产品、丘北辣椒系列产品加工基地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新产品研发步伐,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全省乃至全国辣椒产品重要的集散地,使辣椒产业真正成为支撑文山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骨干产业。(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努力实现辣椒加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增加值4.5亿元、利税总额1.6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州重点培育辣椒加工企业10户,其中,培育出销售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户,超5000万元的企业4户;10户重点企业实现利税占全部辣椒加工业利税的80%以上。(三)发展重点。一是根据辣椒种植适宜区、最适宜区和加工原料就近的要求,以丘北县、砚山县为辣椒加工业的重点,合理布局,带动发展;二是培育发展一批重点企业,目前,主要以云南津渝天然辣素有限公司、文山华博贸易有限公司、砚山润辉农产品工贸有限公司、达平辣椒有限公司、丘北云泰食品有限公司、文山知味园食品公司等为重点,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通过企业主动、项目带动、科技推动、市场拉动、部门联动,培育发展一批辣椒产业龙头企业;三是以项目为支撑,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扶持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四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强新产品的科研开发,研制生产一批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做好做响“丘北辣椒”品牌;五是加快“两个”基地建设,为辣椒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五、扶持发展辣椒加工的政策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辣椒加工业发展。为推进全州辣椒加工业的发展,做强做大辣椒产业,成立文山州辣椒加工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实行州、县主要领导挂钩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州经委,具体负责辣椒加工业的规划、协调、服务和指导工作。两个重点县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开展工作,并要从财政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明确,常抓不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相关部门要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切实履行职责,为发展辣椒加工业献计献策。(二)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加大辣椒产品的研发力度。鉴于我州辣椒原料红色素较低的实际,要加强辣椒优良品种的选育,培育和引进红色素高的新品种,以适应辣椒加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生产的产品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产品少,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新办企业必须严格按市场准入的条件建设,对现有辣椒企业要按市场准入的条件进行技术改造,抓好生产要素在辣椒产业内部的合理配臵和优化重组,促进资金、技术等向优势企业集中;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制药企业的合作,加大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辣椒精品研制和开发的力度,搞好辣椒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一批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推进产业升级,做大做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医药用辣椒碱开发力度,并尽快投资建设辣椒碱生产项目,实现辣椒产品的高科技、高效益,填补我国市场空白。(三)实行特殊的扶持政策,培育重点和龙头企业。一是合理配臵资源,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向辣椒加工重点龙头企业集中倾斜;三是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多元投资机制。政府要创造公平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竞争环境,充分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和民间资本向辣椒加工业投资,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积极投资发展辣椒加工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鼓励、引导省内外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投资辣椒加工业,壮大辣椒加工业的实力和规模,着力打造出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红色素、辣椒碱等精深加工产品。鼓励保险公司在规模化种植基地和种植大户中开展各种农业保险服务,以规避风险。(四)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名牌战略。辣椒加工企业产品的质量优劣、成本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原料的品质。要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方略,采取“行政鼓动、样板带动、政策驱动、服务推动”等措施,加快优质高产的辣椒生产基地建设。要围绕市场需求,严格按照无公害技术规程组织实施,大力发展无公害辣椒种植,力争我镇辣椒95%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为加工企业提供安全、优质的加工原料。要加强品牌的宣传工作,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施名牌战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通过精心包装,创意设计,重点把辣椒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通过做大做强辣椒产业,拉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辣椒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使辣椒加工企业生产出安全、放心的产品。(八)着力人才培训,提高企业素质。积极开展辣椒加工信息服务,特别是市场信息和人才技术信息服务。要想尽一切办法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鼓励各辣椒加工企业积极参与州内外专业人才招聘洽谈会,引进适合本企业专业人才;对辣椒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各级政府要进行奖励;举办规模以上辣椒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进一步强化对辣椒加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劳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九、巧借外力,增上项目,培育辣椒加工基地

1、依托名企搞合作。切实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关系,借助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扩大合作领域、力争每年有1-2个中外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落户安集海镇。

2、跑部进厅争资金。切实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有利机遇,认真编撰项目可研报告,加大跑部进厅争项目工作力度,力争每年争取到1—2个国家扶持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辣椒项目。

3、依托科技上精品。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与合作,在开发辣椒食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在辣椒药品、辣椒军工制品等领域的科研成果,力争建成1-2个辣椒医疗用品加工企业和辣椒军工制品生产企业,逐步使安集海镇辣椒深加工靠拢全国科技浪头。

新建各类辣椒项目:

1、安集海镇农产品批发交易市新建占地104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建设项目:新建占地约15亩、5000吨的农副产品及蔬菜保鲜库一栋;

2、安集海镇辣椒精品小包装项目: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场房面积达3200平方米,库房面积达1800平方米;

3、安集海镇脱水蔬菜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15亩,场房面积达4000平方米,库房面积达2800平方米;

4、新建安集海镇辣椒红色素提取精炼厂项目:占地面积45亩,场房面积达4800平方米,库房面积达2400平方米;

5、安集海镇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站点建设、检测设备购臵。

6、安集海镇绿色蔬菜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项目:新建大棚50座,占地面积300亩,新打机井1眼,新建绿色蔬菜成果展厅1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7、安集海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按照无公害蔬菜农艺要求生产

8、沙湾县阳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生产线改建、维修,厂房维修等。

9、安集海镇低产田改造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0000亩。

安集海镇人民政府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下载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安县花木产业现状及发展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花木盆景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2005年)

    《十堰市花木盆景产业化发展规划(1999—2005年)》------------------ 1999年04月19日来源:市政府办 十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十政办发[1999]11号 ━━━━━━━━━━━━━......

    **村产业发展规划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根据这两年发展的基本情况,经过村两委班子分析研究,现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基本情况1、**村全村人口731人,耕地面575积亩,贫困户22户,低保户33户,全村......

    **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

    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李庄镇2008—2010年核桃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随着对核桃营养、保健、医疗、生态功能的逐步深化认识,其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和珍爱,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桂花......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为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国家倾斜支持宁夏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及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将全镇划分为“一心、两轴、三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 一心:一个城镇经济中心 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是全镇的政治、文化、公共服务中心,积极发展为辐射安居区西......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 采编:廊坊 添加时间:2010年7月1日 来源:廊坊政府网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2007-06-12 文章来源:市发改委 文章作者: 点击: 目前阅读26332人次第四章产业发展目标一......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